桩侧负摩阻力

合集下载

列举产生桩侧负摩阻的情况

列举产生桩侧负摩阻的情况

列举产生桩侧负摩阻的情况
答:产生负摩阻力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位于桩周的欠固结粘土或松散厚填土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固结;
(2)大面积堆载或桩侧地面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使桩周高压缩性土层压密;
(3)在正常固结或弱超固结的软粘土地区,由于地下水位全面降低〔例如长期抽取地下水〕,致使有效应力增加,因而引起大面积沉降;
(4)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后产生湿陷;
(5)打桩使已设置的临桩抬升。

在上述情况下,土的重力和地面荷载将通过负摩阻力传递给桩。

填土场地桩基负侧摩阻力设计计算方法试验研究

填土场地桩基负侧摩阻力设计计算方法试验研究

【主题】填土场地桩基负侧摩阻力设计计算方法试验研究【内容】1. 前言填土场地桩基负侧摩阻力设计计算方法试验研究,是土木工程领域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课题。

在实际工程中,桩基承载力的设计计算对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对于填土场地桩基负侧摩阻力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背景知识填土场地桩基负侧摩阻力是指桩身在负荷作用下与土体发生的摩擦阻力。

在桩基工程中,负侧摩阻力是桩基的重要承载力组成部分,其设计计算方法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如何准确地计算填土场地桩基负侧摩阻力,一直是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3. 试验研究为了解决填土场地桩基负侧摩阻力设计计算的难题,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

通过对不同填土场地条件下的桩基负侧摩阻力进行试验测定,并结合现代计算方法,对桩基负侧摩阻力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4. 结果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填土场地桩基负侧摩阻力的计算不仅受到填土场地条件的影响,还受到桩基形式、桩身尺寸等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设计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5. 个人观点我认为,填土场地桩基负侧摩阻力设计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对于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验,不仅可以完善现有的设计计算方法,还可以为实际工程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填土场地桩基负侧摩阻力设计计算方法试验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实验与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桩基负侧摩阻力的形成机理和计算方法,为工程施工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木支持。

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为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回顾性内容】- 填土场地桩基负侧摩阻力设计计算方法试验研究的重要性- 试验研究结果对现有设计计算方法的启示- 个人观点和期望至此,我们对填土场地桩基负侧摩阻力设计计算方法试验研究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撰写了一篇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有价值文章,希望能为您提供满意的帮助。

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条件

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条件

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条件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桩侧负摩阻力这个有趣(好吧,可能只有工程界觉得有趣)的事儿。

你可以把桩想象成一个超级固执的大钉子,被狠狠地钉在地里。

这桩侧负摩阻力啊,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精灵,平时不会出现,一旦条件合适,就冒出来给桩找点“麻烦”。

那它啥时候出现呢?就好比地面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当这块蛋糕开始往下陷的时候,就有戏了。

比如说呀,周围的土就像一群喝醉了的小矮人,晃晃悠悠地往下沉。

要是桩旁边的土比桩沉降得还快,那就像是小矮人在拼命把大钉子往下拽,这负摩阻力就产生啦。

再打个比方,桩就像一个想要站得笔直的士兵,而土呢,就像是一群不听话的小动物。

当小动物们集体往一个方向跑(沉降),士兵想不动都难,这股拽着士兵(桩)的力量就是负摩阻力。

这就像是在拔河,可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拔河,土的“队伍”庞大,一个劲儿地把桩往自己这边拉。

还有哦,如果地下水位下降了,那简直就像是土的“支撑力”被抽走了。

土就像突然失去了依靠的孩子,开始哇哇大哭(沉降),然后就紧紧地抱住桩(产生负摩阻力),就盼着桩也跟它们一起往下走呢。

如果在桩周围填土,这新填的土就像是一群鲁莽的大汉,不管不顾地往下面挤,桩就无辜地被这些大汉拉扯,负摩阻力就这么又冒出来了。

这就好比你在路上好好走着,突然一群人挤过来把你往他们那边拽,是不是很无奈呢?又像是在冬天,土就像一个怕冷的老人,开始收缩。

这一收缩啊,就像老人紧紧拉住身边的东西,这时候桩就被土拉住,负摩阻力也就随之而来。

在软土地基上呢,软土就像一团软绵绵的棉花糖,特别容易变形。

要是周围有点风吹草动,棉花糖变形了,桩就会被棉花糖“黏住”往下拉,负摩阻力就又开始捣乱啦。

而且呀,如果在桩附近进行大面积的堆载,这就好比在桩的旁边突然堆起了一座小山。

那土哪能承受得住这么大的压力呀,就开始往地下钻,顺便也拉着桩一起,负摩阻力就这么理所当然地出现了。

你看,桩侧负摩阻力就这么在各种看似平常又有点奇特的条件下产生了,就像一场场地下世界的小闹剧,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开始了。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一、规范对桩侧负摩阻力计算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1、桩穿越较厚松散填上、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上、液化丄层进入相对较硬上层时;2、桩周存在软弱上层,临近桩侧地而经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而大而积堆载(包括填土)时;3、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紧缩沉降时。

4、桩周上沉降可能引发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形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

①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 < R a(7-9-1)②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知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发基桩的下拉荷载,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Q^<R a(7-9-2)③当上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发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注:木条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部份侧阻值及端阻值。

二' 计算方式桩侧负摩阻力及苴引发的下拉荷载,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中性点以上单桩桩周第i层上负摩阻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必喇6 (7-9-3)当填上、自重湿陷性黄上湿陷、欠固结土层产生固结和地下水降低时:cr; = a r ri本地而散布大面积荷载时:6 =(7-9-4)其中,兀=S + 如X ( 7-9-5)m=\ /(7-9-3)〜(7-9-5)式中:必一一第i层土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当按式(7-9-3)计算值大于正摩阻力标准值时,取正摩阻力标准值进行设计;比一由上自重引发的桩周第i层上平均竖向有效应力:桩群外围桩自地而算起,桩群内部桩自承台底算起:a;―桩周第i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别离为第HI•算土层和苴上第加土层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Az^Az,,, ------ 第f层土、第用层土的厚度:p ——地面均布荷载:乩——桩周第i 层丄负摩阻力系数,可按表7・9"取值:②填上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上的较大值:2、 考虑群桩效应的基桩下拉荷载可按下式计算:r=lI 為4丿式中,n ——中性点以上土层数;I.中性点以上第i 土层的厚度;——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处,Sv ——別离为纵横向桩的中心距;q ;——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中性点以上桩周上层厚度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桩侧负摩阻力的分析与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的分析与计算

表 2 值 选取表
d依据 实测结果 ,根据工程桩 的工作性状 、类别分别估 .
者 没 有相对 位移 和摩 擦 力的作 用 ,同时该 点 也是轴 力最 大
点。
算 。对不同的桩型和桩端持力层按 以下 要求确定 : ① 磨擦桩 :‘ 07—08‘ (‘——入 土深度 ) : . .0 o :
比、饱和度增 大而 降低 。综合有关文献的建议值和 各类土中
的 测 试 结 果 给 出值 见 下 表 :
土类 饱和软土 黏性土 、粉土
砂 土
‘ n 0 1 ~0 2 . 5 .5 0 2 ~0 4 .5 . 0
0 3 ~0 5 .5 . 0
自 湿 陷 性 黄 土 重
0 2 ~0 3 .0 . 5
地下 水位 降低 的范 围与深度 、 桩项荷载 施加的时间顺序 与负 摩阻 力的发生之间 关系、桩基 的类型及成桩工 艺等。所 以在 负摩 阻力计 算 中考虑各种 因素是有困难 的。目前 ,国内外学
4小螬 . 桩 侧 负摩 阻 力的作 用 ,可 导致 基础 与结构 的沉 降和破 . 坏 ,桩基 的损坏 等工程事故 ,甚至无法使用而被 迫拆除 ,或
围 内 )‘ O8 一 = .5~O9 ‘ .5 0;
由于竖 向有效应 力随上覆土层 自重增 大而增加 , 当超 过
土 的极 限侧阻力时 ,负摩 阻力不再 增大。故 当计算负摩 阻力
超 过极 限 侧 摩 阻 力 时 ,取 极 限 侧 摩 阻 力值 。 土 力 学 参 数 确 定 法 :按 照 室 内 土 工 试 验 或 原 位 测 试 成

f自重湿陷性黄 土场 地中性点 的确 定 比较复杂 。在 自重 . 湿 陷性黄土场地 , 产生桩周 负摩 阻力 的实际下限深度 ( 即中 性点 ) ,可能很 浅 ,也可 能很 深 ,取决 于产生 自重 湿陷 的深

四、关于桩的负摩阻

四、关于桩的负摩阻

在绘制的位移时间曲线图上 ,将各级荷载反复作用的位 移值连起来。这就是该级荷 载下的包络线(图3-48所示)
静载试验法
② 采用逐级连续加载法
分析荷载位移曲线,把相 应于曲线上明显下弯转折 点的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求得容许承载力:
[ P]
极限荷载
k
(k 2)
另外:
静载试验法
通过以上按强度条件确定的极限荷载的位移往 往已超过建筑物的容许水平位移,因而还应该按 变形条件确定极限荷载,即以单桩的水平位移达 到容许值时,所承受的荷载作为桩的容许承载力。
四、桩的负摩阻力

1. 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
– 概念:当桩周土体因某种原因发生下沉,其沉降速率
大于桩的下沉时,则桩侧土就相对于桩作向下位移,
而使土对桩产生向下作用的摩阻力,即称为负摩阻力。 – 危害:桩的负摩阻力的发生将使桩侧土的部分重力传 递给桩,因此,负摩阻力不但不能成为桩承载力的一
部分,反而变成施加在桩上的外荷载,桩基沉降加大。
荷载的确定
静载试验法
(b) 测试方法的具体步骤
①循环加载法
在某级荷载下持荷10min, 读数,记录水平位移,然后 卸荷至0
10min后,读回弹位移,然后 再加上原数荷载,即为一个 循环。
每级荷载按上述步骤循环5~ 6次,然后加下一级荷载,然 后再循环。直到桩达极限荷载 为止。
绘制位移时间曲线。(U-t)
–2.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
且间接钢筋的换算截面面积Aso不小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
积的25%;间距不大于80mm或dcor/5,构件长细比lo/i≤48时,
其正截面抗压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0 N d 0.9( f cd Acor f A kf sd Aso )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一、 规范对桩侧负摩阻力计算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 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1、 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2、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 填土)时;3、 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4、 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 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

① 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 乞 R a( 7-9-1)② 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满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并 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 Q g <Ra( 7-9-2)③ 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 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注:本条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部分侧阻值及端阻值。

二、 计算方法桩侧负摩阻力及其引起的下拉荷载,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中性点以上单桩桩周第 i 层土负摩阻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q ?i = ni ;「i( 7-9-3)当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欠固结土层产生固结和地下水降低时:i 71ri -mm i 厶i m =2(7-9-3 )〜(7-9-5)式中:q ?i ――第i 层土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当按式(7-9-3)计算值大于正摩阻力标准值时,取正摩阻力标准值进行设计;-ri ――由土自重引起的桩周第i 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桩群外围桩自地面算起,桩群内部桩自承台底算起;当地面分布大面积荷载时:;★二p • c ri(7-9-4) 其中, (7-9-5)Ci ■――桩周第i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i, m――分别为第i计算土层和其上第 m土层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Zi ---- 第 i 层土、第 m层土的厚度;p――地面均布荷载;桩周第i层土负摩阻力系数,可按表 7-9-1取值;表7-9-1 负摩阻力系数匕土类5土类5饱和软土0.15 〜0.25 砂土0.35 〜0.50粘性土、粉土0.25 〜0.40 自重湿陷性黄土0.20 〜0.35②填土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土的较大值;2、考虑群桩效应的基桩下拉荷载可按下式计算:nQ f 二n 八側(7-9-6)(7-9-7)式中,n ――中性点以上土层数;l i――中性点以上第i土层的厚度;n ――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S ax, S ay ――分别为纵横向桩的中心距;q S?――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m――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亟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亟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亟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中性点的确定桩基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但是如何正确计算负摩阻力导致的下拉荷载,需首先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中性点深度如何合理确定。

中性点深度受到桩土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呈明显的动态变化,考虑中如何反映施工过程以及以后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因素变化等,对于负摩阻力桩的合理设计等意义重大。

由于中性点是桩土相对位移为零的点,而桩的压缩变形较易确定,故从土体沉降量的准确计算方面来确定中性点深度。

(中性点唯一吗?不见得)2现场原位测试及测试技术由于桩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原位测试费用等原因,桩侧表面负摩阻力的现场原位测试仍然少见。

仅仅依靠那些层层简化的理论公式或者实测数据不多的经验公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将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负摩阻力问题,如城市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沿海沿江超高填土码头、围海造陆工程等都不可避免遇到负摩阻力问题。

从规范角度强调应做一定比例的桩的负摩阻力原位试验,这对于验证并完善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等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在存在负摩阻力的桩基中,桩基的静载试验如何反映负摩阻力的存在及大小一直是一个难点。

建议对重大工程应采用先进测试仪器做负摩阻力的长期测试观测,包括桩、土体各控制断面点的沉降以及桩身轴力测试等,同时应做好优化工作。

3桩侧负摩阻力的合理计算实际上桩侧表面负摩阻力的发挥及大小与桩土的相对位移密切相关,因此桩侧负摩阻力并不是都同时达到极限,即具有不同步性。

而目前的研究中,基本上都是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即认为桩侧负摩阻力发挥到极限值后保持恒定,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这主要是由桩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特别是近年来各种大直径超长桩以及各种新型桩的出现,对桩侧表面负摩阻力的确定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对特定类型地基土体可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结合有关现场测试数据,建立起负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的关系以及负摩阻力与地表沉降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更科学地计算负摩阻力产生的下拉荷载。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一、规范对桩侧负摩阻力计算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1、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2、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时;3、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4、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

①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 a k R N ≤ (7-9-1)②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满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a ng k R Q N ≤+ (7-9-2)③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注:本条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部分侧阻值及端阻值。

二、计算方法桩侧负摩阻力及其引起的下拉荷载,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中性点以上单桩桩周第 i 层土负摩阻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i ni nsiq σξ'= (7-9-3) 当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欠固结土层产生固结和地下水降低时:ri i σσ'=' 当地面分布大面积荷载时:rii p σσ'+=' (7-9-4) 其中, i i i m m m riz z ∆∑+∆='-=γγσ1121(7-9-5) (7-9-3)~(7-9-5)式中:nsi q ——第i 层土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当按式(7-9-3)计算值大于正摩阻力标准值时,取正摩阻力标准值进行设计;ri σ'——由土自重引起的桩周第i 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桩群外围桩自地面算起,桩群内部桩自承台底算起;i σ'——桩周第i 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m i γγ,——分别为第i 计算土层和其上第m 土层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m i z z ∆∆,——第i 层土、第m 层土的厚度;p ——地面均布荷载;ni ξ——桩周第i 层土负摩阻力系数,可按表7-9-1取值;表7-9-1 负摩阻力系数ξ注:①在同一类土中,对于挤土桩,取表中较大值,对于非挤土桩,取表中较小值;②填土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土的较大值;2、考虑群桩效应的基桩下拉荷载可按下式计算:∑⋅==ni i nsi n n gl q u Q 1η (7-9-6)⎪⎪⎭⎫ ⎝⎛+⋅=4d q d s s m n s ya x a n γπη (7-9-7)式中,n ——中性点以上土层数; l i ——中性点以上第i 土层的厚度;n η——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ay ax s s ,——分别为纵横向桩的中心距;ns q ——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m γ——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桩侧出现负摩阻力时,桩身轴力分布的特点

桩侧出现负摩阻力时,桩身轴力分布的特点

桩侧出现负摩阻力时,桩身轴力分布的特点当桩侧出现负摩阻力时,桩身轴力分布的特点如下:1.桩顶轴力减小:负摩阻力的出现会抵消桩顶处的地基反力,使得桩顶处的轴力减小。

桩顶轴力减小后,将减小桩顶处的弯矩和剪力,从而减小桩身的弯曲和挠度。

2.桩底轴力增大:负摩阻力存在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摩阻力,与桩身重力形成一个抗力的作用。

这个抗力会使得桩顶的负载传递到桩底,使得桩底处的地基反力增大,进而增大桩底的轴力。

3.负摩阻力区域:负摩阻力的出现会在桩颈处形成一个负摩阻力区域。

这个区域是指在桩身上,摩阻力小于零的部分。

在该区域内,桩身的轴力为负值,即桩顶受到的力大于桩底受到的力。

在负摩阻力区域外,桩身的轴力为正值,即桩底受到的力大于桩顶受到的力。

4.桩身内力的分布不均匀:由于负摩阻力的存在,桩身内力的分布不再是均匀的。

负摩阻力会导致桩顶处的轴力减小,而桩底处的轴力增大。

在负摩阻力区域内,桩身轴力为负值,而在负摩阻力区域外,桩身轴力为正值。

此外,负摩阻力还会影响桩身的弯矩和剪力分布,使得其不均匀。

5.桩的侧阻力减小:负摩阻力的出现对桩的侧阻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侧阻力是指桩在土体中的摩擦力,负摩阻力的出现会导致桩在土体中的摩擦力减小。

因此,在负摩阻力区域内,桩的侧阻力会减小,进而对桩身的轴力分布产生影响。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负摩阻力的出现对桩身轴力分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合理考虑和分析。

只有准确了解和掌握负摩阻力对桩身轴力分布的特点,才能保证桩的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确保桩身的稳定和安全性。

桩侧负摩阻力

桩侧负摩阻力

桩侧负摩阻力
桩侧负摩阻力是指桩的竖向力矩作用下,在桩基底面的摩擦力的总和。

这个力的大小取决于桩的长度、直径和材料,以及桩基底面的土壤类型、湿度和压力。

桩侧负摩阻力是设计桩基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可以影响桩基的承载能力。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通常有多种,常用的有下面几种:
1.比例计算法:根据桩的长度、直径和材料,以及土壤的类
型、湿度和压力,计算出桩侧负摩阻力的相对大小。

2.圆柱桩基础计算法:根据圆柱桩的直径、长度和材料,以
及土壤的类型、湿度和压力,计算出桩侧负摩阻力的绝对大小。

3.圆锥桩基础计算法:根据圆锥桩的底部直径、顶部直径、
长度和材料,以及土壤的类型、湿度和压力,计算出桩侧负摩阻力的绝对大小。

4.土压力平衡法:通过对桩基周围土体的变形和应力进行分
析,确定桩侧负摩阻力的大小。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是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桩基的承载能力,并且有助于确定桩基的位置、数量和布置方式。

桩的负摩阻力及有关问题

桩的负摩阻力及有关问题
工程±0.00标高相对于绝对标高5.90m。
场地原为滩涂。
2014~2015将场地标高由0.50填 高到3.00m(-2.90)左右。
为了方便地下室的施工,先进行了大面积卸土,卸
土到0.90m(-5.00)再进行地下室主体结构的施工。
大部分主体结构封顶后,进行土方回填,回填土厚
度1.2m~3.1m。
请专业测量队伍从2015年4月开始
到2015年9月重新进行房屋沉降监 测。
场地未覆土区域的号楼(46#~48#、54#~55#
),其累计沉降量最大值为11.4~27.5mm,最 大的沉降差为4.2~6.2mm,沉降速率最大值为 0.127mm/d。
覆土区域的号楼(尤其是40#、49#、50#、67#
1、土体不能容忍较大的剪切变形 2、桩侧极限摩阻力是被大大削弱了的 桩侧土体抗剪强度
桩在桩顶荷载不太大时,桩侧土体的
剪应变就会达到极限,产生相对滑移 ——产生刺入变形。 模拟桩基础的数值计算必须能模拟刺 入
桩侧极限摩阻力是被大大削弱了的桩 侧土体抗剪强度
群桩的实体深基础整体 验算模式 是不符合实际的瞎想 是不可能真正发生的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也常不能真正实现
桩群的整体验算是个错误的概念

桩群的整体承载力 应大于 各桩承载力的总和
一个悖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悖论?
等代实体深基础侧面摩阻力
取桩侧极限摩阻力——太小

桩侧极限摩阻力小于土体极
限抗剪强度;
植桩(加劲组合桩)单桩承载力特高
水泥搅拌桩中插入一个小直径的预应力管桩其
软土地区的群桩,桩的上部都存在负摩阻力
工程实例:
九十年代上海古象大酒店的工程事故。 高层建筑采用37米长钻孔灌注桩,基 坑开挖13米。深基坑开挖后发现超过 40%的桩在坑底以下约13米处断裂。

桩侧摩阻力计算

桩侧摩阻力计算

《桩侧摩阻力计算》一、工程概况:本工程 ①杂填土、②淤泥均为欠固结软弱土应计算桩侧负摩阻力。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ZK65揭示地基土分层如下:(孔口标高5.07m ,地下水位标高2.02m ) 第①层 杂填土 底部标高2.77(厚度2.30)第② 层 淤泥 底部标高-7.53(厚度10.30)第③ 层 卵石 底部标高-12.43(厚度4.90)第⑤层 砂土状强风化凝灰岩 底部标高-14.73(厚度2.30)第⑥层 碎块状强风化凝灰岩 …………该位置软弱土层较厚且土层分布具有代表性,所以计算该位置的桩侧负摩阻力值。

二、计算过程(1) 根据JGJ 94-2008第5.4.4条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n si ni i q ξσ= ;1''112i i i e e i i e z z γσσγγ-===∆+∆∑ 根据地勘报告杂填土和淤泥的负摩阻力系数分别为0.4和0.25,素填土和淤泥的重度为16.0kN/m 3。

1γ=16.0kN/m 3'2γ=16.0-10.0=6.0 kN/m 3 1n s q =0.4(0.5×16×2.30)=7.36kN/m 22n s q =0.25(16×2.30+0.5×6×10.3)=16.92kN/m 2(2) 桩持力层为⑤砂土状强风化凝灰岩,根据持力层性质中性点深度比0/n l l 取值为1。

0n l l ==12.6m(3) 计算桩下拉荷载标准值。

根据JGJ 94-2008第5.4.4-4条1nnn gn si i i Q u q l η==∙∑(不考虑群桩效应,n η取1.0),桩采用PHC500预制管桩。

n gQ =1.0×2×3.14×0.25×(7.36×2.3+16.92×10.3)= 300kN。

4.5桩的负摩阻力4.6桩的水平

4.5桩的负摩阻力4.6桩的水平

H0 t
x
Kx=kh (a)常数法
4.桩基础
4.6 单桩水平承载力
②“K”法:假定在桩身挠曲曲线第一挠曲零点所示深度处 ②“ ” 以上地基系数K 随深度增加呈凹形抛物线变化;该点以下, 以上地基系数 h随深度增加呈凹形抛物线变化;该点以下, 地基系数K 不再随深度变化而为常数K 地基系数 h不再随深度变化而为常数 h=K 。
4.6.1 水平荷载下桩的工作性状
桩在水平荷载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桩在水平荷载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桩身在水平荷载下破坏。 )桩身在水平荷载下破坏。 (2)桩顶水平位移超过建筑物允许变 ) 形值。 形值。
H0
H0
(a)
(b)
16
桩水平受荷示意
4.桩基础
4.6 单桩水平承载力
影响桩基水平承载力因素: 影响桩基水平承载力因素:
4.桩基础
(3)下拉荷载计算 ) 范围内负摩阻力的累计值, 下拉荷载为中性点深度 ln 范围内负摩阻力的累计值,可 按下式计算: 按下式计算:
Fn = u p ∑ l niτ ni
i =1
n
4.桩基础
4.5 桩侧负摩阻力
2. 群桩负摩阻力计算
群桩中任一基桩的下拉荷载
Q n = η n Fn = η n u p g 其中: 其中: η n =
4.桩基础
4.6 单桩水平承载力
4.6.2 水平荷载作用下弹性桩的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弹性桩的分析计算方法主要有地基反力系 数法、弹性理论法和有限元法等,这里主要介绍国内目前常用 的地基反力系数法。 基本假设 单桩承受水平荷载作用时,可把土体视为线性变形体。
σ x = kx x
此时忽略桩土间的摩阻力对水平抗力的影响以及临桩的影响。

李国胜《土木吧》论文---桩侧负摩阻力有关问题问答

李国胜《土木吧》论文---桩侧负摩阻力有关问题问答

桩侧负摩阻力有关问题问答李国胜】点(1钢陵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査有限公司.铜陵244000:2钢陵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监测有限公司.钢陵244000)一、哪些情况下需计算墓桩粧侧负摩阻力?答: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以下简称桩基规范)第5.4.2条规定执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裁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1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白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2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时:3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二、如何正确理解桩基规范第5.4.3条规定?答:桩基规范第5.4.3条规定如下: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

1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栽力:N,<R a (5.4.3-1);2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满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Q/ ,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Q g"</?a(5.43-2) ;3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注:本条中基桩的竖向承裁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部分侧阻值及端阻值。

1、第1款:“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可理解为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的正摩阻力和负摩阻力均不需考虑:也可理解为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的负摩阻力不需考虑,因为“注”中已经规定“本条中基桩的竖向承裁力特征值佐只计中性点以下部分侧阻值”,也就是说不计入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正摩阻力。

2、第2款:“除应满足上式要求外,尚”是多余的话,应删去,第2款应改为:“2对于端承型基桩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Q/,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S.4.3-2)”,因为满足式(5.43-2)时,必然满足式(5.4.3-1)»3、第3款:“土层不均匀”时会引起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对不均勾沉降较敏感”时,不均匀沉降将在上部结构中引起较大的附加内力,此时即使土层均匀,也需“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因为“土层均匀”不代表各个基础沉降相同,也就是说“土层均匀”不代表没有不均匀沉降。

负摩阻力计算实例

负摩阻力计算实例

负摩阻力计算实例本建筑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为Ⅱ级(中等),依椐JGJ94-2008规范第5.4.2条规定,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

首先,根据场地地质情况(以3#井处的地层为例)确定压缩4.2 桩基4.2.1 桩基类型及桩端持力层的选择依据勘察结果分析, 本建筑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为120.5-151.6mm)湿陷等级为Ⅱ级(中等),湿陷性土层为②、③、④、⑤层,湿陷土层厚度为10-15m,湿陷最大深度17m(3#井)。

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第⑦层黄土状粉土属中密-密实状态,具低-中压缩性,不具湿陷性,平均层厚4.0m,可做为桩端持力层。

4.2.2 桩基参数的确定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中的有关规定,结合地区经验,饱和状态下的桩侧阻力特征值qsia(或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桩端阻力特征值qpa(或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建议采用下列估算值: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土的状态桩侧阻力特征值qsia(kPa)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 桩端阻力特征值qpa(kPa)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②黄土状粉土稍密 11 23③黄土状粉土稍密 12 24④黄土状粉土稍密 12 24⑤黄土状粉土稍密 13 26⑥黄土状粉土中密 18 36⑦黄土状粉土中密183****1000⑧黄土状粉土中密 20 40 600 12004.2.3 单桩承载力的估算依据JGJ94-2008规范,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5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Ra=qpaAp+up∑qsiaLi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pa 、qsia——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A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 πd2(圆桩);up——桩身周边长度=πd;Li——第i层岩土的厚度;以3#孔处的地层为例,桩身直径取600mm,以第⑦层黄土状粉土做为桩端持力层,桩入土深度24.0m(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应不小于1.5d)。

.软土地基桩侧表面负摩阻力解析模型

.软土地基桩侧表面负摩阻力解析模型

.软土地基桩侧表面负摩阻力解析模型软土地基桩侧表面负摩阻力解析模型在土木工程中,软土地基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情况,其地基承载力较低,易于发生沉降和变形。

为了加固软土地基,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常常会采用桩基工程的方式。

而软土地基桩侧表面负摩阻力解析模型,则是研究软土地基桩基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进行桩基工程时,软土地基桩侧表面负摩阻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为软土地基的地质条件使得桩的侧表面与土体之间的摩阻力会对桩基工程的承载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软土地基桩侧表面负摩阻力解析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和参考。

我们需要了解软土地基桩的特性以及侧表面负摩阻力的形成机理。

软土地基的特性是指土壤的松腻程度、水分含量、孔隙结构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软土地基桩侧表面负摩阻力的大小和性质。

当桩身插入土体时,土体的应力会发生变化,桩侧表面与土体之间的摩阻力就会产生。

而软土地基的孔隙结构和水分含量也会对侧表面负摩阻力的大小和分布产生影响。

我们需要建立软土地基桩侧表面负摩阻力解析模型。

这个模型需要考虑土体的本构性质、孔隙水压力、桩体形状和尺寸等因素,以及桩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建立起软土地基桩侧表面负摩阻力的解析模型,从而可以对桩基工程的承载性能进行评估和预测。

这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软土地基桩侧表面负摩阻力解析模型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桩基工程在软土地基中的行为规律,指导设计和施工,避免因侧表面负摩阻力引起的桩身沉降、变形等问题,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总结回顾:软土地基桩侧表面负摩阻力解析模型是研究软土地基桩基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立这样的模型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软土地基桩基工程的行为规律,指导设计和施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工程实践中,要根据软土地基的特性和侧表面负摩阻力的形成机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解析模型,以期望为软土地基桩基工程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桩基负摩阻力计算

桩基负摩阻力计算

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桩基负摩阻力是指在土层中桩身下方产生的摩阻力,它是桩基承担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桩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准确计算和估算桩基负摩阻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并详细讲解其计算步骤和影响因素。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桩基负摩阻力。

桩基负摩阻力是当桩身插入土层时,由于土层颗粒与桩身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

根据土力学理论,负摩阻力可以分为皮摩阻力和端摩阻力。

其中,皮摩阻力是指土层对桩身侧面的阻力,而端摩阻力是指土层与桩基底面的接触面积产生的阻力。

计算桩基负摩阻力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桩的净竖向荷载。

根据工程设计和土力学原理,确定桩的设计荷载,包括竖向荷载和水平力。

竖向荷载能够直接作用于桩基负摩阻力的产生。

第二步:确定桩身的面积。

根据桩的形状和尺寸,计算桩身的面积。

常见的桩形状有圆形、方形和桥台形。

根据桩身形状的不同,计算桩身的面积可以采用相应的公式。

第三步:确定土层的侧面摩阻力系数。

侧面摩阻力系数是指土层对于桩身侧面摩阻力的抵抗程度。

根据土层性质、桩身表面状态和桩身形状,可以选择相应的侧摩阻力系数。

第四步:计算侧面摩阻力。

依据负摩阻力理论,计算土层对桩身侧面的摩阻力。

公式可以表示为F1 = α1 × A × P,其中F1为侧面摩阻力,α1为侧摩阻力系数,A为桩身的面积,P为施加在桩上的竖向荷载。

第五步:确定土层的底面摩阻力系数。

底面摩阻力系数是指土层与桩基底面的接触面积产生的阻力。

根据土层性质、桩身形状和底面形状,选择相应的底摩阻力系数。

第六步:计算底面摩阻力。

根据负摩阻力理论,计算土层与桩基底面的接触面积产生的摩阻力。

公式可以表示为F2 = α2 × A × P,其中F2为底面摩阻力,α2为底摩阻阻力系数,A为桩身的面积,P为施加在桩上的竖向荷载。

第七步:计算总的负摩阻力。

将侧面摩阻力和底面摩阻力相加即得到总的负摩阻力。

F = F1 + F2。

桩侧负摩阻力

桩侧负摩阻力

土考虑
负摩阻力系数ξn 0.15~0.25 0.25~0.40 0.35~0.50 0.20~0.35 一类土中,对于挤土桩,取表中 值,对于非挤土桩,取表中较小 值; 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土的较大值。
σi (kN/m ) 38 121 201 236 236 236 236 236 236 236 236 236 236
'
2
q s5.4 35.4 35.4 35.4 35.4 35.4 35.4 35.4
n
土类 地面均布荷载(kN/m2) 0 饱和软土 黏性土、粉土 桩身周长(m) 1 砂土 桩侧负摩阻力(kN) 自重湿陷性黄土 324.6 1、在同一类土中,对于挤土桩,取表中 较大值,对于非挤土桩,取表中较小 值; 2、填土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土的较大值。
第1层土 第2层土 第3层土 第4层土 第5层土 第6层土 第7层土 第8层土 第9层土 第10层土 第11层土 第12层土 第13层土
负摩阻力系数ξni 土层厚度(m) 土重度(kN/m3) σri'(kN/m2) 0.15 4 19 38 0.15 5 18 121 0.15 7 10 201 0.15 0 10 236 0.15 0 10 236 0.15 0 10 236 0.15 0 10 236 0.15 0 10 236 0.15 0 10 236 0.15 0 10 236 0.15 0 10 236 0.15 0 10 236 0.15 0 10 236 注:地下水位分界线所处土层可按照两层土考虑

浅述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问题

浅述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问题

浅述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问题摘要:负摩阻力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桩的负摩阻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其准确数值很难计算。

介绍和阐述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和机理,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中性点的确定,防治和减少桩侧负摩阻力的方法。

关键词:负摩阻力有效桩长中性点随着人文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土地价格的不断攀升,建筑物已从多层不断的转向高层建筑,从而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

因此地基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因负摩阻力问题,造成工程事故屡有发生(建筑物出现沉降、倾斜、开裂),负摩阻力问题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已变成一个热点问题。

一、负摩阻力的产生机理及其危害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桩体的沉降,桩土的相对位移(或者相对位移趋势)是形成摩擦力的原因,桩基础中,如果土给桩体提供向上的摩擦力就称为正摩阻力;反之,则为负摩阻力。

在软土地基中负摩阻力一般可能由以下原因或组合造成:位于桩周的欠固结黏土或新近回填土在自重作用下产生新的固结;大面积地面堆载使桩周土层压缩固结下沉;打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土层下沉;非饱和填土因浸水而湿陷;可压缩性土经受持续荷载,引起地基土沉降;地震液化。

桩周产生负摩阻力问题,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已变成一个热点问题,不少建筑物桩基由于存在上述三类问题的条件之一而出现沉降、开裂、倾斜,以致有的无法使用而拆除,或花费大量经济进行加固,等等。

1、对于摩擦型桩基,当出现负摩阻力对基桩下拉荷载时,由于持力层压缩层较大,随之引起沉降。

桩基沉降一出现,土对桩的相对位移减少,负摩阻力效应降低,直至转化为零。

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于摩擦型桩基,可近似视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计算桩基承载力。

2、对于端承型桩基,由于其桩端持力层较坚硬,受负摩阻力引起下拉荷载后不致产生沉降或沉降量较小,此时负摩阻力将长期作用于桩身中性点以上侧表面。

因此应计算中性点以上负摩阻力形成的下拉荷载,并以下拉荷载作为外荷载的一部分验算桩基承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侧负摩阻力摘要:基桩负摩阻力是桩基础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介绍了有关负摩阻力的一些基本概念、其影响因素、计算等。

简要介绍了桩基负摩阻力问题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当前负摩阻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对今后桩基负摩阻力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桩基负摩阻力时间效应防治研究问题引言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外对桩基负摩阻力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内对负摩阻力的研究起步稍晚。

但至今国际上对负摩阻力的研究尚不深入,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理论研究方面:比较经典的是有效应力计算负摩阻力方法,但计算结果往往偏大。

1969 年Polous 提出了基于Mindlin解的镜像法计算桩的负摩阻力大小,但该方法仅用于端承桩。

1972 年在上述基础上并根据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导出了单桩负摩阻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影响负摩阻力的因素很多,精确确定负摩阻力难度很大,因此很多学者从有效应力法出发,提出经验公式。

目前多根据有关资料按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原位测试方面:李光煜利用滑动测微计成功地量测了一根钢管桩的负摩阻力,并用有效应力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陈福全、龚晓南等通过现场试验,给出了中性点的深度。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利用有限元计算桩基负摩阻力已经逐渐运用到工程设计中。

但是有限元的计算需要确定大量的参数,且参数不容易确定,同时需要占用较大的计算空间,因此在工程中很难得到广泛应用。

1. 负摩阻力及其成因桩基础中,如果土给桩体提供向上的摩擦力就称为正摩阻力,有利于桩承载;反之,则为负摩阻力,不利于桩承载。

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桩体的沉降。

桩土的相对位移(或者相对位移趋势)是形成摩擦力的原因,地基土沉降过大,桩和土相对位移过大地基土将对桩产生向下的摩擦力拉力,使原来稳定的地基变得不稳定,实际荷载可能超过原来建议的地基承载力。

一般可能由以下原因或组合造成:a. 固结的新近回填土地基;b. 地面超载;c. 打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d. 地下水位降低,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土层下沉;e. 非饱和填土因浸水而湿陷;可压缩性土经受持续荷载,引起地基土沉降;桩周负摩阻力非但不能为承担上部荷载作出贡献,反而要产生作用于桩侧的下拉力,而造成桩端地基的屈服或破坏、桩身破坏、结构物不均匀沉降等影响。

因此,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础的作用是桩基础设计必不可少的问题之一。

2、负摩阻力的时间效应及其大小的影响因素负摩阻力的发生和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很缓慢的时间过程,即具有时间效应。

大量工程实测结果表明,负摩阻力引起的基桩沉降在工后很长时间以内仍然持续发展,这将不利于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实际上,桩侧摩阻力随时间增长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过程。

出孔隙水压力最初阶段消散迅速,以后消散速度逐渐减慢,并持续较长时间。

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比较复杂,孔隙水水压力的消散速度不仅与土的渗透系数和土的均匀程度有关,还和打桩区的边界条件有关。

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过程是桩侧摩阻力随时间增长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实测资料表明这一过程是真实存在的,且具有一定的规律。

桩周土的特性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其次桩端土特性也不可忽视( 因为其之间影响着中性点的位置问题),桩体的形状、桩土模量比等都有影响。

3、桩侧负摩阻力的确定当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影响时,桩基计算的首要问题是桩侧负摩阻力的确定及中性点位置的确定,然后对桩基承载力进行验算。

中性点——桩侧负摩阻力并不一定发生于整个软弱压缩土层中。

桩周土的压缩与地表作用荷载及土的压缩性质有关,并随深度逐渐减小;而桩在外荷载作用下,桩底的下沉量为一定值,桩身压缩变形随深度相应减小。

在特定的桩断面上,该深度以上土的下沉量大于桩的下沉量,则该断面以上的桩受负摩阻力;该深度以下土的下沉量小于桩的下沉量,则该断面以下的桩受正摩阻力;该点就是桩土位移相等、摩阻力为0的临界点,则该断面的轴向力最大,称为中性点。

中性点是摩阻力、桩、土相对位移和轴向压力沿桩身变化的特征点。

中性点以上桩的位移小于桩侧土的位移,中性点以下桩的位移大于桩侧土的位移。

因此,中性点是桩、土、位移相等的断面,中性点以上轴向压力随深度递增,中性点以下轴向压力随深度递减。

负摩阻力计算一般仅考虑中性点以上部分。

3.1 单桩负摩阻力计算负摩阻力的大小一般与桩周土层的性质,桩土之间的相对沉降,沉降的持续时间等有关,在计算过程中要考虑各种因素是不可能的,一般只简化地计算出负摩阻力的最大值。

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根据现行桩基规范及有关规范、规程、资料,桩侧负摩力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有效应力法单桩负摩阻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当降低地下水位时:当地面有均平荷载时:表1 负摩阻力系数表(2)标准贯入试验法对于砂类土:'/51n si q N =+对于粘性土:'/21n si q N =+式中: N ’ ——桩周第i 层土经钻杆长度修正的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3)无侧限抗压强度,不排水抗剪强度试验法此法一般局限于粘性土式中: q ui ——桩周第i 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试验值;C ui ——桩周第i 层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4)经验值法由于桩的负摩阻力的影响因素较大,确定较为复杂,同一场地条件,不同的方法得出的数值往往相差较大,实际工作中,可采用经验值法,见表2。

表2 负摩阻力标准值3.2 群桩负摩阻力计算和承受正摩擦力的群桩一样,承受负摩擦力的群桩也具有特殊的群桩效应。

群桩中平均每根桩负摩阻力比单根桩小,群桩中作用于边桩和角桩的负摩阻力大于中心桩上的负摩阻力,这就是负摩阻力的群桩效应。

由于群桩—土体—承台的复杂的共同作用,使得中间桩桩土相对位移减少,从而使内部桩段上的负摩阻力大大减弱甚至消除,导致桩体的中性点上移,降低了群桩的总体负摩阻力。

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借鉴承受正摩阻力群桩的做法而引入一个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η,而截至目前,国内外对承受正摩阻力的群桩效应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再加上近年来大直径超长桩及超大规模群桩基础的出现,对承受正、负摩阻力的群桩的研究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借鉴群桩效应系数的优点,通过对比室内单、群桩模型负摩阻力试验结果,通过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复杂群桩的负摩阻力分布的研究。

4、负摩阻力对桩基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负摩阻力对于桩基性能的不利影响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a. 负摩阻力的存在造成桩侧正摩阻力减小,负摩阻力更是对桩身施加的附加荷载,从而引起桩基实际荷载的增加和有效承载力的降低;b. 负摩阻力的出现大大地减少了桩侧土体提供的荷载抗力,使桩的承载力依靠中性点以下桩侧和桩端土体来提供,使得桩端土体沉降的增加而造成桩基沉降的增加;c. 负摩阻力形成了对桩基的附加荷载,造成桩身轴力的增大并使得桩身最大轴力不出现在桩顶,而是出现在中性点处,从而降低了桩身强度安全度。

对于摩擦桩,应着重考虑对基础沉降敏感的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对端承桩,由于中性点在桩端底部,应着重考虑负摩阻力对桩身强度的不利影响。

可见,在工程中因为负摩阻力的存在一般都是有害的,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大家都希望能尽量降低负摩阻力。

根据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 减少桩基负摩阻力的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种:a. 涂层法。

若是预制打入桩, 打桩前在中性点以上桩身涂1 mm 厚的沥青等能降低摩阻力的涂料或采用薄膜隔离层工艺, 降低桩表面的负摩阻力; 目前这种方法应用比较普遍,效果也不错;b. 桩套管保护法。

在中性点以上桩段的外面, 套上一段直径大于桩径的套管, 隔离负摩阻力, 此法需很多钢材, 会较大增加工程投资;这种方法会使施工难度加大;c. 采用预钻孔法, 此方法是打入桩之前先钻孔, 其直径比桩径略大, 深度达到中性点, 而在中性点以下用打入或其它常规方法施工以保证桩的正摩阻力, 中性点以上则用膨润土泥浆填充, 从而消减负摩阻力;d. 软基加固法。

为了消减桩基负摩阻力, 在基桩施工之前, 先对软土地基地段进行加固处理, 如进行预压、强夯、挤密, 甚至复合地基加固, 使之有效地加速地基固结, 降低浅层地基土的可压缩性, 从而达到消减负摩阻力的效果;e. 分时段施工法。

该法可以缓解负摩阻力的作用;f. 支承桩柱法。

尽量减少穿过产生负摩阻力区域的桩侧面积, 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细长桩, 而在桩端采用扩大桩头来提高端承能力, 这只适合于端承桩。

诚然, 在实际工程中, 应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 选用相应的措施消减负摩阻力。

5、负摩阻力影响的桩基设计原则《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中规定,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按下列原则设计:a. 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b. 对于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采取预压等处理措施,减少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c. 对位于中性点以上的桩身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中性点在桩身某一深度处的桩土位移量相等,该处称为中性点。

中性点是正、负摩阻力的分界点。

d. 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e. 采用其他有效合理的措施。

地基问题是很复杂的,而理论研究往往又与工程实践相距甚远。

所以要依据理论,但不要完全依赖于理论,对具体工程作具体分析。

例如上面提到的负摩阻力的产生,从理论上来说是对的,但要在工程实践中具体介定却很困难,估算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要作为定论。

又如采用隔离的方法,故然可以避开负摩阻力,但有用的正摩阻力也被“避开”了。

如果采用套筒,桩周又失去了侧限,反而不利。

6.需研究的问题结构性软土损伤对桩负摩阻力影响研究——从广义上讲,土都具有结构性。

不同的学者对黏性土的结构性研究表明:结构性强的原状黏性土具有明显的结构屈服压力Ps,且Ps均大于上覆有效压力。

沈珠江(1998)、龚晓南(2000)等的研究表明:当黏性土的结构性被破坏即损伤后,其强度性质及固结系数均发生急剧降低,最后与重塑土的性质相同。

因此结构性强的软土损伤将对地基沉降产生影响,进而直接影响桩土的相对位移,故对桩侧表面负摩阻力将产生根本性影响。

可重点分析软土结构性破坏后对土体的力学及变形指标主要是土体压缩模量、内聚力、内摩擦角以及土体固结系数等的影响,从参数敏感性分析角度来研究软土结构性损伤对桩负摩阻力的影响。

水平荷载对负摩阻力的影响研究——建在软土地基上的高速公路桥涵工程以及港口高填土高桩码头中,桩基在承受下拉荷载的同时往往还要承受桩侧填土或者波浪力等产生的水平推力作用,以前的研究多集中于竖向荷载作用对桩基水平承载力的影响或者仅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来讨论负摩阻力问题,而关于水平荷载对负摩阻力及下拉荷载影响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有相关文献。

可从水平荷载对桩土竖向变形及对桩侧摩阻力两方面的影响来着手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