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墨家文化.ppt
第五讲:墨家名家文化

• “须臾斫(zhuo)三寸之木, 而任五十石之重。”
以墨子为代表的一派学人, 史称墨家。 • 《墨子》现存五十三篇。其 中《尚贤》《兼爱》等十一 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墨子的 思想,其它则是其后人记录 墨子言行或者发挥其思想的 作品。
•
二、前期墨家的主要 思想主张
• (一)墨子的技术活动与认识论
•
• 概念分为三类:
• “达”为最一般的类概 念; • “类”为同类事物的概 念; • “私”为某一具体事物 的概念。
• 要提出正确的判断:
• 必须有根据, • 必须按照正确的推理规 则, • 必须遵守类概念的原则。
• 推理的形式:
• “效”,就是建立一个标 准或法式,作为推理过程 中的参照系。 • “辟”,就是类比,用它 事物来说明此事物。
• “历物十事”(“惠施十事”): •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 小无内,谓之小一。” •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 里。” •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 死。”
•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 ‘小同异’;万物毕同毕 异,此之谓‘大同异’。” • “南方无穷而有穷。” • “今日适越而昔来。”
• 墨子以治国为中心的思想:
•1、尚贤:“贤者举而上之 •2、尚同:“尚同于天” •3、非乐:激烈批评 淫于酒色 •4、兼爱非攻 •5、节俭
三、后期墨家的主要思想 理念
• 战国中期以后,墨家队伍不断壮大。 “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 下”。 • 一般把战国中后期的墨者称为后期 墨家。主要资料有《墨子》中的 《经上》、《经下》、《经说上》、 《经说下》、《大取》、《小取》 六篇。
• 一个对象,两种名称是“重同“; • 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结是“体 同”; • 两物共处一所就是“合同”; • 属性可以归为一类,称作“类 同”。
七、墨家文化

谢 谢
• 《经说下》:“假:假必非也而后假, 狗,假霍也,尤氏霍也。”(假:假的 必定不是真的,而后才可假借。狗取名 假借为霍(鹤),是假的“鹤”,就同 于姓霍的人不是鹤一样。) • 内蒙师大学术会发言
• 4、察次比类: • (“次”是有关序列的关系。 立辞要明类,同时也需分 其次序。“察次由比”、 “察声端名”。辞的论断是以物类为基础 的,因此,察次比类是正确命题分析的依 据。) • 《大取》:“次察山比因,至优指复;次 察声端名因情复,匹夫辞恶者,人有其情 得焉。”(发现盗停留在这屋子里,是因 为有人指示而得到的;察盗之声而得其名, 是因为审问其情而得到的。匹夫虽贱而不肯
• 必合。圣人之义可以用,但不一定能必用, 对于必合,可不要怀疑。) • A、正合:“兵立反中(矢立靶中)”, 所思与实际相符。即:志功相合。 • B、宜合:(人应忠诚老实,象家奴臧一 样,故曰:“臧(义)之为,宜也)这是 道义命题。 • C、必合:“非彼,必不有,必也。”条 件命题。其形式是:“非……必不……”。
• 3、种类:
• 《经上》:“合,正、宜、必。”(耦 合,分正合、宜合、必合三种。) • 《经说上》:“古:兵立反中,志工, 正也。臧之为,宜也;非彼,必不有, 必也。圣者用而勿必,必去者可勿疑。 臧之为,宜也” • (合:射箭中靶,志功相合,是正合; 臧这个贱奴之所为,是宜合;没有正、 反两个方面,必然性就不会具有了,这
• 语词的定义:
• 《墨经》中给许多事物下定义,约
有100多条。如:《经上》:“平, 同高也。”(水平,是同一高度) 《经说上》:“平:淡(竖心旁) 然。”(平:心中恬淡的样子。) • 《墨经· 大取》:“以形貌命者,必 智是之某也,焉智某也。”(以形貌 命:以形貌来命名的具体概念,必须 知道它反映的是什么对象,才能了解 它。)“诸以居运命者,苟人于其中 者,皆是也,去之因非也。”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讲 二、 墨子及墨家学派

• 3.非命强力:
• “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 述,非仁者之言也〞
•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 不生〞
• 墨子提出“强力从事〞的著名论点。
• 墨子认为,必须克服懒惰倦怠的不 良风习,树立强力进取的精神,他 提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 宁,不强必危〞“强必贵,不强必 贱〞“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 饱,不强必饥〞“强必暧,不强必 寒〞。世间的治乱、安危、贫富、 贵贱完全是由人自身努力与否决定 的。
•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 现存3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 录、整理、编纂而成。 ?墨子?分两大局部:一局部是记载墨子言行, 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 另一局部?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 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 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 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 思想。
• 他主张革除这种陈俗旧礼,树立节 用的风气。
• 3.非乐:
• 墨子锋利地指出:“上不厌 其乐,下不堪其苦〞乃是危 害天下的巨大祸害。“节俭 那么昌,淫逸那么亡。〞这 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历史 规律
(三)、主张尚贤、尚同
• 提出了“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新的 用人原那么。
• 提出要“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不仅反对世卿世禄制,而且反对天 子的世袭制。
• 认为天和鬼具有绝对权威,可以普 济众生,赏善罚恶,除暴安民,谁 违背了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天和 鬼的惩罚。同时认为鬼神是对人民 进行统治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七)、 墨子对知识的分类和四识、 三表的认识论体系
• 1.七知:墨家根据各种知识的来源和内 容将知识分为七类:“知:闻、说、亲; 名、实、合、为。〞
墨家文化

墨家文化;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三大哲学体系,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
创始人为墨翟(墨子)。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很多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出现复苏,并因其进步性而呈现出燎原之势。
墨家传统文化

墨家传统文化墨家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战国时期的墨子,是一种以和平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传统。
墨家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兼爱非攻”,即无论是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以兼爱的精神相待,摒弃攻伐和争斗的行为。
墨家传统文化强调和平与公平,主张以德治国,以礼待人。
在墨家的理念中,和平是最高价值,攻伐是万恶之源。
墨子提出的“非攻”思想,主张通过道义的力量,而非武力,来解决纷争和冲突。
墨子认为,国家应该以仁义为本,通过仁政来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墨家传统文化中的兼爱思想,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以同样的关怀和爱心对待他人。
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敌人,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怀。
这种兼爱精神超越了个人的私利,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公平。
墨子认为,只有兼爱他人,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繁荣和个体的幸福。
墨家传统文化倡导兼学,即追求全面的知识和智慧。
墨子提倡的兼学思想,是对传统文化和学问的扩展和深化。
墨子认为,不同学派和学问之间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应该吸收各种学问的优点,形成一种全面的学问体系。
墨子自己也是多才多艺的学者,他不仅擅长工程和军事,还对音乐和礼仪有深入的研究。
墨家传统文化中还强调实践和实用主义。
墨子提倡的工程思想,注重实际应用和效益。
墨子认为,学问和理论应该与实际相结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造福人民。
因此,墨子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技术和工程方案,如水利工程、兵器制造等,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墨家传统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的思想和理念,不仅被后来的儒家和道家所吸收和发展,也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墨子提出的和平、公平、兼爱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墨家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墨家传统文化以兼爱非攻为核心价值观,强调和平与公平,追求社会的和谐与个体的幸福。
墨子的思想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墨家文化

6 尚贤
亲亲:坚持世卿世禄制,宗法世袭制,
主张在贵州的圈子里选拔人才;
尚贤:要求打破世卿世禄制的界限,
根据人们的能力和德行选拔作用。“厚 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贤人乃国家之珍,社稷之宝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选天下之贤可者, 立为天子。
墨 家 文
化
墨子的主要观点
在贤人掌权的情况下,应该“尚同”,即 要求下级与上级在政治上保持一致。
墨 家 文
化
墨子的主要观点
救守:
6 非攻、救守 反对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主张支 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争。 认为有备无患,备者国之重也 备战的三个方面: 食者,国之宝也; 兵者国之爪也; 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 也。
墨子的主要观点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 事人重于事鬼。 墨子:“圣人治天下,必先鬼神而 后人。”
墨 家 文
化
墨子生平 1、在鲁国办私学, “从属弥众,弟子 弥丰,充满天下”, “皆可使赴火蹈刃, 死不旋踵”;与儒学并称“显学” 。 2、”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席不暇暖, 墨突不黔;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是 一位代表平民利益的大教育家。
3、代表作《墨子》《墨经》等
墨 家 文
化
反儒的思想特征 孔子兴礼乐 孔子知天命 孔子厚葬 孔子敬鬼神而远之
墨 家 文
化
墨子的主要观点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 视人 之身, 若视之身。是故诸侯相爱, 则不野战。家 主相爱, 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 则不相贼。 君臣相爱, 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 爱, 则和调。天下之皆相爱,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 富不侮贫, 贵不傲贱, 诈不欺愚” (《墨子·兼爱下》
文秘专业 《9爱无差等的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是墨家学派的 创始人,墨子名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科学家、军事家。墨子出身于社会下层,做过工匠,他 的弟子门徒也多来自下层平民。墨子少年时勤奋好学 ,曾受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因对儒家的学说 多有不满,遂脱离了儒家。墨子曾担任宋国大夫,其 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 墨子?一书传世。
第二页,共五页。
◆墨家的思想
尚贤——从天子到 乡职务应选拔贤人 担任。
非攻——谴责列国
尚同——自下而
的兼并。
2
3
上服从领导。
4
1 兼爱——不分差等、
不分亲疏远近互爱互 利。
节用——反对儒家
பைடு நூலகம்
5
提出的厚葬和礼乐
建设。
第三页,共五页。
墨家文化的经典
?墨子?71篇--墨翟; ?胡非子?3篇--墨翟弟子;
?随巢子?6篇--墨翟弟子;
?我子?1篇;
?田俅子?3篇--先韩子 ?尹佚?2篇--一名在成、康时期的周朝官员在所著。 现代所传的?墨子?只剩下53篇,墨子书分为内外二篇。?墨经?或?墨辩?,着重阐 述认识论和逻辑学,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 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印度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 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第五页,共五页。
第四页,共五页。
内容总结
◆墨家文化的内涵。创始人墨翟,世称墨子,这也就是墨家之名的由来。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 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兼爱——不分差等、不分亲疏远近互爱互利。非攻——谴责列国的兼并。尚贤——从天子到乡职务应 选拔贤人担任。尚同——自下而上服从领导。节用——反对儒家提出的厚葬和礼乐建设。71篇--墨翟。3篇--先韩子。2篇--一名在成、 康时期的周朝官员在所著
五、墨家文化

第五讲墨学须知《经说上》《经说下》分析与评价1、《经说上》分析、评介《墨经》的结构在中国古书中较特殊,主要在于《经上、下》、《经说上、下》①《经说上》概说:《经说上》是解释《经上》的。
[经]的任务是提出论点,考察问题的视点、角度等,文字简洁、凝炼,称为‚经‛名符其实。
[说]则是或举证,或实事实例,或作出必不可少的展开。
②《经说上》选析:《经上》:‚知,材也。
‛《经说上》:‚知材:知也者,所以知也,而必知,若明(眼明)。
‛(知材:有智慧的人,所以能认识事物,并且必定能认识事物,好像眼睛看得雪亮)《经上》:‚虑,求也。
‛《经说上》:‚虑: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睨(斜视)。
‛(虑:思虑,是因为人们凭借认识有一种要求,但不一定要得到它,好像用眼斜视)《经上》:‚知,接也。
‛《经说上》:‚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模拟)之,若见。
‛(知:知觉,是人们凭借认识接触外界事物后,而能懂得事物的形貌,好像眼睛看见了事物)《经上》:‚知,明也。
‛《经说上》:‚智:智也者,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深刻、清楚),若明。
‛(聪智,是人们凭借认识对外界事物经过讨论选择后,而他们的认识有一个显著的提高,好像眼睛看得雪亮)墨家把人的知识来源分为三类:《经上》:‚知,闻、说、亲。
名、实、合、为。
‛(知识,分闻知、说知、亲知三个来源和名知、实知、合知、为知四种方法)《经说上》:‚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
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志行,为也。
‛(知:从传受得来的,是闻知;超越方域由推论得来的,是说知;从自身观察得来的,是亲知。
揭示‚所以谓‛的道理,是名知;揭示‚所谓‛的事物,是实知(具体知识);名知、实知互相配合的,是合知;把意志施于行动的,叫为知)《经说上》的说:《经上》:‚故所得而后成也。
‛《经说上》:‚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
体也,若有端。
大故,有之必不然,若见之成见也。
传统文化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儒家文化
总结词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强调人的德行和礼仪,重视家庭、社会和国家 的和谐与稳定。
详细描述
儒家文化主张"仁爱"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纽带,推崇宽恕、尊重和互助的 道德行为。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儒家文化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主张 以德治国、以德育人。
03
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价值
对社会的影响
01
02
03
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和 传承民族文化具有积极作 用。
社会稳定
传统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功 能,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 和和谐。
文化创新
传统文化为文化创新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推 动文化多样性和创新发展 。
对个人的价值
身份认同
文化产业的发展
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发展影视、演艺、旅游等文化产业,满足人们 的精神需求。
跨文化交流
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将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融,促进文化多 样性的发展。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民族认同感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增强了民族认同 感和凝聚力,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精神寄托
法家文化
总结词
法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分支,以韩非子为代表 ,主张以法治国、强化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
详细描述
法家文化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主张 以法治国、强化权威、严明赏罚。法家文化还提出了"变法革 新"的思想,主张顺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进行制度改革和 法律更新。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国的传统文化---- 诸子百家
阴阳家 道家 儒家 法家
纵横家
墨家 医家 兵家
中国的传统文化---- 琴棋书画
知 识
琴
笛子、二胡、古筝、萧 笛、鼓、古琴、琵琶。 十大名曲。
棋
中国象棋、中国围棋, 对弈、棋子、棋盘; 对弈、棋子、棋盘。
书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 文房四宝(毛笔、墨、 砚台、宣纸)。
画
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 民间剪纸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 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 整,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中医
• 中医、中药、 • 《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 • 《脉 经》、《本草纲目》、 • 《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国画、山水画、写意 画;敦煌壁画;八骏 图、太极图(太极)。
中国的传统文化---- 汉字
汉字的一笔一划,无不体现祖先们的智慧和对世界 的理解。所谓中国哲学,在汉字的构造中体现得淋漓 尽致。从春联、倒「福」字,到「招财进宝」,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
节 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建筑
亭阁牌坊、
园林寺院、
钟塔庙宇、
亭台楼阁、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夏商周时期PPT课件2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学说的继承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不能变的。
举例:富贵不能淫:范仲淹的“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 下之乐而乐”贫贱不能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威武不能屈: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苏武牧羊等当今这样做:社会应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素材,鞭挞不良风气,形成一股正气,使浩然之气发扬光大;个人应加强做人准则、品行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高,使浩然之气蔚然成风。
C
A
B
秦
李冰
既能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功能的水利工程.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C
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B
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
A.反对不义战争B.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D.以法治国
提倡“仁”和“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
《论语》(弟子按照言论编)
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儒家(对后世影响最大)
孔子
孟子
孔孟之道
你所知道的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说一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中国和世界都有很大影响。
阅读P45,简单归纳孔子的思想和事迹.
1、主要思想:2、著 作:3、地 位:4、名 言:5、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格言:
墨家思想讲座ppt课件

墨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总结词:手段不同
详细描述:墨家思想主张通 过教育和感化实现社会和谐 ,强调道德的力量;而法家 思想主张通过法律和刑罚维 护社会秩序,强调强制的力 量。
总结词:目的相同
详细描述:尽管手段不同, 但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目 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 与稳定。
06
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墨家思想讲座ppt课件
• 墨家思想概述 • 墨家的尚贤思想 • 墨家的非攻思想 • 墨家的兼爱思想 • 墨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思想比较 • 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01
墨家思想概述
墨家思想的形成与背景
墨家思想的形成
墨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墨子创立的一种学派。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巨 大变革,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墨子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兼爱、非攻” 的思想,呼吁人们相互关爱,停止战争,构建和谐社会。
墨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比较
01 总结词
哲学观相反
02 详细描述
03 总结词
社会观相反
墨家思想的哲学观是唯物主义, 强调现实和实践,注重通过努力 和奋斗实现社会进步;而道家思 想的哲学观是唯心主义,强调超 脱和自然,注重通过无为而治实 现社会和谐。
04
详细描述
墨家思想认为社会是由众多人构 成的,强调社会制度的建立和维 护;而道家思想认为社会是由道 所支配的,强调顺应自然、回归 本真。
兼爱思想的背景与内涵
背景
墨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矛盾 和阶级斗争日益激烈,墨子提出兼爱思想, 旨在解决社会矛盾,实现平等与和谐。
内涵
兼爱思想是一种平等、博爱的思想,主张人 们相互关爱、互助互利,以实现社会的和谐 与稳定。
墨家文化思想及其人格魅力

道家: 道家: 以老庄为代表,代表了没落阶层。 以老庄为代表,代表了没落阶层。所 以,道家思想的终极政治目的是回到小国 寡民的蒙昧时代。主张“愚民” 寡民的蒙昧时代。主张“愚民”、“绝欲 弃知”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弃知”、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 以圣人之治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以圣人之治也, 为无为, 为无为 ——《老子》第三章 矣。 《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 )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 第五章
四、思考讨论题: 思考讨论题:
你喜欢哪种思想? 你喜欢哪种思想? 假如你是统治者,你会用哪种 假如你是统治者, 思想来治国? 思想来治国?
如果要问我倾向何方, 如果要问我倾向何方,我会毫不犹豫 地回答:墨家。虽然难于实行, 地回答:墨家。虽然难于实行,却为天下提 出了一种纯粹的爱的理想。 出了一种纯粹的爱的理想。这种理想就像天 际的光照,虽不可触及,却让人明亮。 际的光照,虽不可触及,却让人明亮。儒家 的仁爱,由于太讲究内外亲疏的差别, 的仁爱,由于太讲究内外亲疏的差别,造成 了人际关系的迷宫,直到今天仍难于走出。 了人际关系的迷宫,直到今天仍难于走出。 当然, 当然,不彻底的仁爱终究也比完全没有仁爱 好得多,在漫无边际的历史残忍中, 好得多,在漫无边际的历史残忍中,连儒家 的仁爱也令人神往。 的仁爱也令人神往。 ——《黑暗中的奇异光亮》 《黑暗中的奇异光亮》
法家: 法家: 以韩非子、李斯为代表,重视法律 以韩非子、李斯为代表, 作用,主张“强国弱民” 作用,主张“强国弱民”,实行刑罚和 庆赏的政策, 庆赏的政策,最终帮助统治者 “富国强 进而建立绝对的中央集权。 兵”,进而建立绝对的中央集权。
第六讲 墨子及墨家学说

墨家学说是适应当时时代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从
社会的阶层来说,墨子是一位“士”(知识分子)。成 为
一位学派首领以后,他又是一位对当时时代的社会需要 有深思熟虑的理性自觉的士。正如墨子自己所言: “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 (《贵义》)
第六讲 墨子及墨家学说
据《吕氏春秋· 当染》篇记载,周王朝礼官史角的后代居 住在鲁国,墨子曾向其学习。又据《淮南子· 要略》记
君 子 所 以 为 养 也 。
故 民 无 仰 则 君 无 养 ,
民 无 食 则 不 可 事 。
故 食 不 可 不 务 也 ,
地 不 可 不 力 也 ,
用 不 可 不 节 也 。
《七患》
第六讲 墨子及墨家学说
墨子节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节葬。其原话是:“天下 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贫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 治之… …若务三者,此仁者之为天下度也,既若此 也”,“计厚葬久丧,奚当此三利者哉?”(《节 葬· 下》) 即如果实行厚葬久丧不能达到“富贫众寡,安危治乱”的 目 的,就说明它是不仁不义,应该予以阻止之。
必 亦 是 之 ;
上 之 所 是 ,
,
强调自下而上的同一,下级要学习上级的善行,以上级的言行 作为自己的言行标准。
·
,
第六讲 墨子及墨家学说
其次 ,同一政策法令也是其尚同的基本涵义 ,墨子认 为:‚天下从事者 ,不可以无法仪 ,无法仪而其事能成 者,无有也‛(《法仪》)。为了同一政策法令,《墨 经》在对赏誉,罚罪作出界定的同时,又明确指出: ‚赏誉不足以劝善,而刑罚不足以沮暴,则是不与乡吾 本言民,‘始生未有正长(国家的管理系统)之时’同
第六讲 墨子及墨家学说
二.囊括百科:墨学的主要内容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中秋节
又称“团圆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秋夕 祭月,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习俗包 括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
2024/3/26
18
重阳节、冬至节等节日起源及习俗介绍
重阳节
又称“登高节”,起源于秋游去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包括登高、 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冬至节
又称“冬节”,起源于汉代,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 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习俗包括吃饺子、喝汤圆、祭祖等。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 件
2024/3/26
1
2024/3/26
• 引言 •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庆祝活动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影响 •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园林艺术特色 • 总结与展望:传承创新,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2
01
引言
2024/3/26
位于福建省南部山区,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 筑形式,以其厚重的土墙和圆形的外观而闻 名于世。
2024/3/26
26
园林艺术设计理念及代表作品解读
2024/3/26
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通过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将自 然山水与人工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 空间。
指南针
宋代开始应用于航海,大大提高 了航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推动
了地理大发现和全球化进程。
21
天文历法成就概述
2024/3/26
天文观测
01
古代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和记录,如浑天仪、
简仪等。
历法制定
02
中国历法以农历为基础,根据天文观测数据制定,如夏历、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⑤《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 《大取》《小取》共6篇,系认识论、逻辑学、 经济学、自然科学及与同代名辩学者辩论的材料, 也被称为《墨辩》。
《墨子》所存53篇是一部墨学丛书,作者非一人, 是前期墨家到后期墨家的著作总集。
• 墨子自己没有著书,但墨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及其科学、 严谨的立论方法都被他的弟子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 《墨子·贵义》中记载一则故事:墨子往北去齐国,遇到一个 卜卦先生。卜卦先生说:“天帝今天在北方杀死黑龙,你的脸色 这么黑,不能去北方。”墨子不听,终于北上。到了淄水,没有 渡过河而返回来。卜卦先生说:“我告诉过你,不能去北方。” 墨子说:“淄水南面的人不能渡河北上,淄水北面的人不能渡河 南下,他们的脸色有黑的,有白的,为什么都不能顺利渡河呢? 再说天帝甲乙日在东方杀青龙,丙丁日在南方杀赤龙,庚辛日在 西方杀白龙,壬癸日在北方杀黑龙,如果听用你的话,那就是禁 止天下人往来了。这是违背人们的心意而使天下虚无人迹,你的 话是不可取的。”
《墨子·鲁问》中记载一则故事:公输盘削竹子制作 竹鹊,竹鹊制成了就让它飞起来,飞了三天不落下来。 公输盘自认为极巧妙。墨子对公输说:“你制作竹鹊, 还不如木匠做车辖,一会儿砍成三寸大的木块,能载得 起五十石的重量。所以制作的器物,对人有用的称为巧, 对人没有用处的称为拙。”
content
3.墨学著作和墨学渊源
墨家文化
第一讲
一、墨子与墨家
content
1. 墨子的生平
生平:墨字、名翟(公元前475—— 390)鲁国人。“生于鲁而仕宋,其生平 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 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又适越而 未果。”(孙诒让《墨子闲诂·时录·墨子 传略》)
• 墨子出身于小手工业者,但后来上升为“士”。他 虽“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 但“反对儒家,创墨家,成为先秦显学之一。”
•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一书 原有71篇,后来逐渐散失,今本《墨子》 共15卷53篇,是反映整个墨家思想的重要 著作。
• 墨子具有突出的平民形象与思想性格, 他是紧接着孔子之后而活跃于中华大地上 的第二位文化巨人。
《墨子·贵义》
墨子有一次到卫国游说,车上载的书 很多,他向弟子解释说:“翟上无君上 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
• 《经说下》说明《经下》但又不同 于一般的注释,是对《经下》的阐明 与补充。
• 《大取》今本文句错乱较多,但仍 可看出它是墨家学说的归纳和总结。
• 《小取》则是墨家一贯重视的逻辑 思想的系统化。
content
2、墨学的变迁与墨经研究简史
①先秦至汉:墨学在先秦诸子争鸣时代 曾光彩夺目,盛极一时,秦国一度有墨学 的流传。
《吕氏春秋》:“秦惠王时,‘腹(黄 享tun)为墨者巨子,居秦’。”秦统一后, 百家争鸣结束。墨家组织及墨学遭摧残。 汉兴:文禁松弛,墨学稍有复苏。
• 先秦诸子百家,从根本上说是我国数千年 学术思想之源而非流。墨子所创立的墨家, 体现了当时条件下小生产者阶级的愿望和 要求,其中包含着前人某些思想营养,但 更多的是思想史上第一次被提出来的新观 点。
二、墨家后学与墨 学变迁
content
1、墨家后学及其作品
《韩非子·显学》:“墨离为 三。”“自墨子之死后,有相里氏之墨, 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
• 家的作品,是墨者依靠集体智慧写成,成 书约在战国后期。
• 《墨经》将墨家丰富的思想加以综合、 概 括,提炼为概念定理的原则。
• 《经上》将墨家学说凝结为概念的体系, 提出了一系列概念的精辟定义。
• 《经下》是墨家学说的各种原理。
• 《经说上》说明《经上》但又不同于一 般的注释,是对《经上》的阐明与补充。
• 二、墨子的思想深受古籍记载和民间传 说中夏禹形象的影响。《庄子·天下》墨者, 多以裘褐为衣,以跤跻为服,日夜不休, 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 也,不足为墨”。
• 三、墨子对齐学和三晋文化都有所吸 收。《尚贤·上》“以德就列,以劳殿赏, 量功分禄。”这是齐学中的富国利民思想 与三晋政治家按功论爵的主张。
墨家的发展过程分为前期与后期,目前 学术界倾向于把战国中后期的墨者称为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研究,发 展了墨子的逻辑思想,或为先秦名辩思潮 的重镇。
• 二、推行了墨子的宗教思想,转化为先 秦社会的游侠。到了汉代后,墨家学派就 逐渐湮没失传了。
• 学术界有人认为《经上》《经下》《经 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 是墨子自著,但更多的学者认为是后期墨
content
2. 墨学著作
《墨子》借《道藏》保存下来。 《道藏》是道教经典的汇集, 它始于南北朝,后经多次编修, 现存于1445年刊印的明正统的《道藏》。 道士们把《墨子》编入《道藏》客观上保 存了墨家经典。 《墨子》现存53篇,分为5类:
• ①《亲士》《修身》《所染》《法议》 《七患》《辞过》《三辩》《非儒》共8篇, 记载的是墨子的政治伦理思想。
墨子是具有独创精神的思想家,同时又 是博学多识,对前人文化有所继承的人。 墨学渊源非止一个,墨子是博采众说而后 自成一家,墨学是先秦最富个性特征学说 之一。
墨子与墨学渊源主要有三点: 一、墨子青年时学过儒,受过周文化的 熏陶:鲁保存周礼最多,又是儒家的发源
• 地,墨子生于鲁,早年受儒者之业。《淮 南子·要略训》“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 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 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 用夏政”。
• ②《尚贤》《尚同》《兼爱》《非攻》 《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 乐》《非命》(其中包括上、中、下)等 共23篇,是墨子对其学说基本问题所作的 谈话或系统讲演,经由其弟子们记录的资 料并编纂而成。
• ③《耕柱》《贵义》《公孟》《鲁问》 《公输》共5篇,体裁类似于孔子的《论 语》,多记载墨子和墨家后学与时人的对 话,当为墨子言行录或墨家传统材料,内 容涉及义礼、治国等多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