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2021年整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优秀教案

气候: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稠密。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
水资源和土壤: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不同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影响到人口分布
1.3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一、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
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即人口密度来表示。我们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个案分析法
学法指导
通过分析地理图、表各种地理信息载体,能够得出一定结论(规律),并能够较深入地分析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学用具
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设问: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说出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东平明湖中学高一地理学案班级姓名座号排号科目:地理课题: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编号:03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申华审核人:高一地理组使用时间:2.23教学重难点:1、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学法指导:通过分析地理图、表等各种地理信息载体,能够得出一定结论(规律),并能够较深入地分析并解释其形成原因教师寄语: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知识梳理】一、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一般以为衡量指标,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很。
主要分布在半球的20°—60°N;一半以上人口分布距海岸千米范围内;近80%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米范围内。
小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是:。
3.世界人口密集地区在东亚、南亚、西欧、北美洲的东部,在图1-3-2中分别用字母A、B、C、D标出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等世界人口密集地区的位置,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练习1:(1)一下地区中,既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又是人口负增长的地区是()A、南美洲B、北美C、欧洲D、大洋洲(2)下列四个流域中,人口最稀少的是()A、尼罗河流域B、亚马孙河流域C、刚果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4.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东西部对比,人口多,人口少。
从地形看,人口多,人口少;从经济和交通发展状况看,人口多,人口少;从各民族居民住地看,人口多,人口少。
5.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界线()线:由到。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①地形:有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大多集中在地区。
②气候:气候主要通过和来影响人口分布,降水主要通过影响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一般来讲,北半球并且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
阅读P20知识窗思考:为何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在高原和山区?③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分布。
一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学科领域:地理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2)掌握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世界人口分布;(2)利用数据计算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3)探讨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2)增强学生的人口国情意识;(3)培养学生的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1)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世界人口分布的很不均匀;(3)四大人口稠密地带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
2.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2)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较多;(3)农业地区人口较多,城镇地区人口较少。
3. 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1)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计算实例;(3)人口密度在地理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4. 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及其重要性(1)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2)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3)人口合理容量在制定人口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中的作用。
5.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1)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2)科技水平的高低;(3)地区开放程度;(4)人口消费水平;(5)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2)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2)学生计算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并进行交流分享。
3. 课堂讲解(1)讲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2)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可利用课本图1-3-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2讲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学案鲁教版

第12讲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规律。
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规律。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4.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5.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及相关资料分析影响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2.综合思维:结合人口分布示意图、区域图及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探究人口合理容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特点(1)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2)人口分布规律分布区原因纬度分布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海陆位置分布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沿海地带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地形相对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城乡分布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形成了一些人口稠密区和稠密带(1)自然因素影响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气候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地形不同地形条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进而影响着人口分布水资源稳定的淡水水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土壤不同土壤由于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会促使城市崛起,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地方习俗、战争和历史因素等。
3.案例: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1)人口分布状况①以此线为界,全国约96%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36%的东南部地区。
②约4%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64%的西北部地区。
(2)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揭示了我国人口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
二、人口合理容量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PPT

2.造成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该地区合理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为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
解析:读图可知,本区的人口合理承载力为每平方千米30 人,而目前A、B地区的人口密度已分别高达64人、47人,
说明该地的人口密度已超过该地区的承载力,从而导致人
合理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200 100 90 3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及温带季风气候区
(1)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什 么因素? 解析:该表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
密度,故说明这种测算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
答案:自然因素(或气候因素) (2)据表格推算,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气 候区是哪个? 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水热资源极为丰富,从表中信息可知, 该气候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都较大,而目前该气 候区却是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有极大的潜力。
答案:热带雨林气候区
核心解读
重难点1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 念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生 大 存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 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自然、经济、社会 发 小 展
区 别
限定因素 体现的意义 人口数量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 共同 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 点 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低平
中低(或中) 纬度地区和 沿海 地区的趋向性。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章 第1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案

第一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
(2)规律⎩⎪⎨⎪⎧从纬度看:集中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近海地带从地形上看:集中于平原地区(3)人口密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美国东北部。
2.我国的人口分布(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2)具体表现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影响逐渐减弱,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因素等。
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1)条件: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
(2)实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世界各国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
(2)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目前,全球70多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A.10°S~20°S B.20°N~30°NC.30°N~40°N D.40°N~50°N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1.B 2.C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 文化消费水平
决定开发数量 决定消耗数量
资 最主要 人口合 源 的因素 理容量
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回答1~2 题。
1.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A.甲
B.乙
C.丙
D.丁
2.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A.开采矿山
的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人口密度最大值的分布区在
√A.渭河平原
C.汉水谷地
B.秦岭 D.大巴山
2.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
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城镇分布
C.海陆位置
√D.地形起伏
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地中海沿岸为降水较多的平原。近年来,叙 利亚国内矛盾激化,政局动荡。下图示意1950~2020年叙利亚总人口数变化情况。据 此完成3~4题。
12345678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和平区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表明该区经济落后,以人 口迁出为主,商业、服务业欠发达,A错误。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与人口的多少无关,B错误。 材料中没有给出河北区和南开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数值,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人口 合理容量,C错误。 西青区户籍人口远远少于常住人口,表明外来人口数量多,导致常住人口与户 籍人口差异大,D正确。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 金融贸易区
中国人口分布空间地带性:
“胡焕庸线”(我国人口分界线)
稀疏
稠密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和低地 高山和高原
气候
气温 降水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例
1.31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1课时教案编号005 备课人徐进芬使用时间2013-0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运用相关的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教材中三幅表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世界人口密度”图,分析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结合自身生活体验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综合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对地理事物分析、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养成积极主动,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学方法案例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第 1 页共 3 页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人口分布图片及相关资料,让学生观察,创设问题情景:教师适当解说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 60亿位居民诞生,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有人惊呼,人类目前进入“人口爆炸时代”。
那么地球上最多能够供养多少人?供养多少人合适?世界人口分布如何?进而导入新课——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板书)[板书] 一世界人口分布[学生思考]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联系。
学生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并结合图1—3—1,思考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略[教师强调] 人口的密度相同的不同地区,人口分布格局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人口分布格局。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纬度、海陆、地形三个角度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提醒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关图表学会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并联系实际分析、讨论总结。
2分钟后,分别找学生单独回答。
[学生总结]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带。
[读图分析] 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密度图”学生读图观察,然后单独回答第 2 页共 3 页1、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方?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中的其他习题并预习第二课时相关内容板书设计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世界人口分布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课后反思创设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共72张PPT)

(1)地形 影响:世界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
下的 平原 、 低山丘陵 区, (2) 气候
影响:①气候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布, 降水通过影响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 ② 北半球温带 地区居住着世界约80%的人口, 且人口密度由沿海向内陆基本呈 递减 趋势。
探究:热带地区人口也是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 为什么?
(1)地形 水源 气候
【例1】 读下图及表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命 保障
>49℃
图1
不利 高温 >29℃
高温 >24℃
舒适
图2
低温
21℃±3℃ ﹤18℃
不利低温 ﹤ 10℃
冷金属 粘皮
﹤ -20℃
(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口的海陆分布规律
⑴、哪个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所占比重最大?大洋洲
⑵、计算哪个大洲人口与沿海地区面积比最大? 非洲
⑶、从表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3、人口的地形分布规律
分析过程:
海拔越高人口越少
⑴、世界人口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有何特点?
⑵、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区?
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17﹪,约70万。
造成半岛人口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动荡的政局和连
政 年的战乱。
治
文 化
材料二 印巴分治中的宗教与人口变化:1947年,英属 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 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为了
因 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
高二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人口分布特点主要是A.东部少西部多B.平原少山区多C.河谷少沿海多D.低纬少高纬多【答案】B【解析】读图中人口的分布可知:人口的分布南北差异大,北部地处高纬气候寒冷,所以沿海、平原地区人口稀少,而南部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所以南部山区人口也较多。
故选B。
【2】甲市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该市兴起并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势平坦,人口稠密B.鄂毕河水力资源的开发C.自然资源的大规模采掘D.交通运输线路的修建【答案】C【解析】甲城市为新西伯利亚,附近地区煤、石油资源丰富,所以该城市的兴起是因自然资源的大规模的开发而兴起的。
故选C。
【考点】人口分布、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对外开放程度C.生活消费水平D.资源【答案】D【解析】由于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总量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而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都是通过影响资源的开发与消耗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故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个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关系及相互关系即可判断。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3.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完成问题。
【1】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是指我国的A.合理人口容量B.环境承载力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7亿”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即为人口合理容量。
【2】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状况B.人口的精神文化消费C.科技水平D.人口的物质生活消费【答案】A【解析】资源是制约人口环境容量的首要因素。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可利用课本图1-3-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第一课时

【寄语: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取决于他8小时之内干了什么,而是看他利用零散的时间干了什么】地理好望角学案第5期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案 第一课时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2、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沿海岸的平原地区(平原指向,中低纬指向,沿海指向)原因:这一地带纬度适中,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发达。
3、世界人口密集区及成因: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早,工业和商业贸易繁荣②东亚: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 ③南亚: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④美国东北部:世界工矿业最发达,商业金融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着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使人口分布不断发生变化 (一)自然环境因素——最基本的因素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的影响逐渐减少。
1、 地形:人类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因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交通便利。
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①土层贫瘠 ②交通不便 ③气候寒冷、风力大2、气候:主要通过气温_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布。
_北半球温带地区,世界上约80%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带。
降水少的地方人口较稀少,降水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
例如:1) 在热带雨林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
如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人口稀少区。
原因:海拔低,气候湿热,水系纵横,蚊虫滋生 巴西高原人口密集的原因:地处热带的山区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而且由于其海拔超出虐蚊分布线,可免受疟疾的困扰。
2) 热带干旱地区,高原、山地由于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也成为人口集中的地方。
例如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 3、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人类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B2-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均匀 分布
★看人口分布,不仅要看人口密度, 而且要看人口分布格局
●世界人口分布
集中分布 在北半球 中低纬度
世界人口分 布极不均衡: 主要集中分 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布 在 北 半 球 中低纬度沿 集中分布 海平原地区
在平原和 丘陵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 东亚南亚开发早,文化中心很古老, 农业生产条件好,西欧资本和商贸, 美国东北炒股票,工业发达人不少。
地区 1990年 2000年 环比 西部 52.5 51.3 98% 中部 241.2 262.2 109% 东部 392 452.3 115%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最基本因素
☆地形—平原平坦开阔 ☆气候—中低纬度温暖湿润 ☆土壤—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深厚 ☆水资源—河流中下游地区淡水丰富 ☆矿产资源—开发矿产资源人口激增
B2-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世界和我国 的人口分布概况,并分析其原因。 2.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知道影 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 量的含义。
●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 =人口总数÷面积 2) (km2) (人/km (人)
集中 分布
西欧
南亚 东亚
美国东北部
北美亚洲高山寒,撒哈中亚澳内环, 亚马刚果湿热天,南极大陆定居难。
●我国的人口分布
东部多西部少; 沿海多内地少; 平原多山区少; 经济发达地区多, 经济欠发达地区少。
●我国人口分布的变化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增幅 较中部和西部地区更大,主要是经济 原因,就业和收入好吸引中、西部的 人口向东部迁移。
是一个最大值,即警戒值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高中地理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3课时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不确定性
不同时期,制约因素不确定。
相对确定性 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我国现在人口已突破13亿,为了谋求我国人 口合理容量,我们该如何去做?
坚定不移的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 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 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活动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因 素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反之越小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 正相关 大;反之越小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小;反之越大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方案比较科学、合理?请说明理由。
方案一: 当地人口压力太大,会造成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方案二: 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方案三: 既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可以缓解迁入地的 经济负担。
第2课时 课堂小结
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
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 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 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 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讨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 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 一个地区应适宜保持多少人口数量。 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 境人口容量。
资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 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 2005年,美国人均消费石油25桶(中国1桶半),是 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 世界平均水平的5.4倍,全球人口按美国的消费水平, 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少 全球石油储量仅够使用不足8年。 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资料二: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日 本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 口,钢铁生产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已完全依赖进口。 资料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农具 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 如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 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 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3、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闭关锁国 5、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 4、全球所有国家到达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吃粮多吃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 的政策,其环境承载量会有何变化? 要因素有哪些? 水平,环境会有何变化? 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高一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

标准
指标
人口容量
年人均消费粮食
500千克 550千克 600千克
16.6亿 15.1亿 13.8亿
环境人口
容量约为 16亿人
资源、人体营养和 耕地、草原和水资 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
文化教育
源利用状况
~9亿人
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 按美国的消费水平
人口应控制在10亿 之内 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 亿之内
4.政策:
【例1】 读下图及表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命 保障 >49℃
图1
不利 高温 >29℃
高温 >24℃
舒适 21℃±3℃
图2
低温
﹤18℃
不利低温 ﹤ 10℃
冷金属 粘皮 ﹤ -20℃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____________的 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 影响_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人口密度
思考:找出图中 的人口分布密集 区,分析其人口 密集的原因。
东亚 南亚 西欧
美国东北部
东亚 南亚: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久,农业生产发达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早,工业发达,商贸繁荣 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区和金融贸易区
三、我国人口分布
爱辉(黑河)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面积占53﹪ 人口占6﹪
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从1850年的不到100公斤,增加到 1950年的1000公斤,1995年已经达到人均2055公斤, 1995年美国人均消费11312公斤,中国人均1083公斤。如果 5个中国人要用1个美国人那么多的石油,也就是说中国的石 油消耗量跟美国持平,人类就该另找一个星球搬家。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 的木板箍成的木桶盛水量多 少不取决于其最长的木板, 而取决于其最短的木板。
第三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返回
解析:第(1)题,亚马孙河流域位于亚马孙平原,东临大西洋,所 以A、D两项错误;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水资 源等十分丰富,但是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所以B 项正确,C项错误。第(2)题,巴西既有欧洲移民文化又有当地土 著文化;其东部虽仍处热带,但由于地形平坦,加之地势高,气 候凉爽,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因而开发较早,形成人口密集 区;地势平坦,水力资源不丰富。 答案:(1)B (2)D
第 三 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No.1 No.2 No.3
研清教材——这是命题之“根源” 研细高考——这是命题之“样板” 研明热点——这是命题之“视野”
课时跟踪检测
返回
NO.1 研清教材
——这是命题之“根源”
返回
抓住要点>>> 温教材
一、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
(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 和人口分布格局。
(2)规律从 从纬 海度 陆看 位: 置集 看中 :于 集北 中半 于球近的海
中低 纬度 地带
从地形上看:集中于 平原 地区
(3)人口密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美国 东北 部。
2.我国的人口分布
返回
(1)特点:地理分布 很不平衡。
(2)具体表现:
东西差距 _东__部___地区人口多,_西__部__地区人口少
自然差距
沿海、沿江、沿湖的_平__原__地区人口多,内 陆干旱的_高__山__、高原地区人口少
经济、交通 _经__济__发__达__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_经__济__ _落__后__、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民族方面 _汉__族__居__民__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_少__数__ _民__族__地区人口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6、如何谋求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 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科技水平,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 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谢谢大家!
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
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 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 控制在10亿之内;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 在7亿之内。
问题: 1.材料一是指 环境人容口量;材料二是指 合理人容口量。
2.提高我国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有哪些?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在地球究竟能够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存在 不同观点:
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 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 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 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最基本因素
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地形 气候 水资源和土壤
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 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 治(战争、政策等)、文化 等。
矿产资源
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阅读理解概念:
(1)如何理解“环境承载力”? (2)如何理解“环境人口容量”?
该地区或该国的环境人 口容量取决于数量最少 的资源数量
P19 活动:请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说说20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河网稠密, 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开发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以 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 展迅速,水陆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教育、医 疗条件优越,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所以人口增 长较快。
4、人口合理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 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 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活动 :根据以下两段材料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
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 地面积保持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 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 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人口的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最 多能养活16亿人。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项目
人口密
人口稀少
最显 著
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 少
自然 环 境
沿海、沿江、沿湖的平 原地区人口多
内陆干旱的高 山、高原地 区人口少
经济 环 境
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 地区人口多
经济落后、交 通闭塞的地 区人口少
民族
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 口多
大部分少数民 族地区人口 少
2、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因素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程度 对外开放程度 人口受教育水平 生活消费水平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性
正相关 (首要)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3、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1)不确定性:指不同时期,科技水平、消费水平 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2)确定性:指在一定阶段,科技水平、资源相对稳 定,则可以根据土地、水资源等对环境 人口容量进行大致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