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

合集下载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每个人的责任。

我是一位教师,在工作中我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在教书的同时,我积极做好育人工作,在恪守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我尽最大努力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

孝敬老人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晚辈应尽的义务,善待老人有利于夫妻感情,更能增加家庭幸福和睦氛围。

我自从06年结婚以来,没有与婆婆有过争吵,她是一位很伟大的母亲,她年轻时丈夫就离开了她,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的母爱是伟大的,她一个人看着三个孩子读书、就业、成家。

我觉得她很不容易,很不简单。

我爱我的丈夫,我也爱我的家,所以在生活上我对婆婆,小叔、小姑、都呵护备至,刚结婚时,我和爱人开了个皮包店,那是也没有孩子,生活很自在,婆婆说没有买化肥的钱,我说不用担心,我给了她1500元,她高兴的逢人便说:“好媳妇”。

老人是多么容易满足呀。

最困难的是在09年吧,我是借了7万元贷了些款加上自己的积蓄买了房,经济上很紧张,这个时候我的小叔也找的合适的对象,要结婚了,结婚就要6万多呀,可是婆婆也没有钱啊,怎么办呢?看着婆婆那愁苦的面容,我说:“不要愁了,咱到处借借,我也想想办法。

再看女方家能不能再少点钱。

”后来我想,孩子刚好满月,要不给孩子办满月吧,孩子满月后我有了15000元钱,我都没有犹豫,当天晚上就给了我的婆婆:“给小叔娶媳妇吧,要不我也放心不下,让他成个家吧。

”婆婆很激动,她总是告诉别人:我有一个好媳妇。

后来婆婆一直跟我住,我们很和谐,丈夫也很高兴,丈夫经常“批评”我:你老是和咱妈聊,俩个人说过没完,我看你都快忘了我了。

我和婆婆经常一起逛街,看电视,谈孩子的可爱调皮。

孝 礼 勤 诚 耻

孝 礼 勤 诚 耻

孝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孝礼勤诚耻礼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七岁之师》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孝礼勤诚耻孝礼勤诚耻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古代名人的哲理故事

古代名人的哲理故事

古代名人的哲理故事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但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不过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刘琦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宋濂冒雪访师。

明朝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

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

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

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

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

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3.古人盖房的哲理故事古人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读之使人回味无穷且有所启迪。

今选择三篇哲理小品以飨读者,其蕴藉极其深刻,都是关于房子的。

三个字的劝谏齐国宰相田婴,因齐宣王不喜欢他,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盖房,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

家庭美德故事

家庭美德故事

家庭美德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陆陇其孝行感少年陆陇其,原名龙其,字稼书,清浙江平湖人;曾担任过嘉定、灵寿的知县。

陆陇其素以孝闻名。

据说,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京城考试,一听说父亲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赶。

到了家里,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内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

有一天,一位老妇人来告她的儿子不孝,那是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

陆陇其对老妇人说:“我还没有小仆人,你的儿子可以暂时来帮忙,如果我找到合适人选了,我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

”从此以后,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陆陇其左右。

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门外,等母亲起来了,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

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东西。

晚饭也是这样。

如果有点空余时间,就陪母亲说笑,讲些故事让母亲高兴。

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几夜不睡也不知道累。

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个青年跪在陆陇其面前,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你不是和母亲不和,为什么还要看她呢?”这位年轻人哭着说:“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于是陆陇其让他们母子相见,两人抱头痛哭。

经典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经典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导语】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位的。

⼀个⼈如果都不知道孝敬⽗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民。

下⾯是分享的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叫陆绩,他特别孝顺⽗母。

6岁那年,⼀次他到袁术家⾥做客,袁术命⼈取出蜜橘招待他。

但他没吃,⽽是悄悄藏在怀⾥。

后来他向袁术⾏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滚出三个蜜橘来。

袁术⼤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 袁术听了⼤为惊讶,⼼想⼀个6岁孩⼉便懂得克制⾃⼰,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

2.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鲁迅从⼩到⼤都拥有⼀颗孝⼼。

少年时,作为长⼦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亲请医买药等杂务。

母亲六⼗⼤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在⽣⽇将临时,⼜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

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唱戏。

这⼀天,全家热闹⾮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道湾购置了⼀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

母亲爱吃⽕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腿给母亲吃。

母亲爱读⾔情⼩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程瞻庐的⼩说寄给母亲看。

3.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陈毅孝敬⽗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患重病的⽼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便不能⾃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常⾼兴,刚要向⼉⼦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意⾝边的⼈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会⼉,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

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刻苦学习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中国有句古语

中国有句古语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永远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怎么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他就不可能尊重生身边的每一个人。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其他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浓厚民风,这是我们学生的责任,我们应该要尽到责任。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今天,他们年纪大了,并没有劳动能力了,我们就应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多多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安度过晚年。

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有好吃的食品,先给爷爷奶奶们、爸爸妈妈们,乘坐公共汽车时,必须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让他们坐好等。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

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宁夏银川兴庆区长庆小学五年级:刘嘉昊第5篇:百善孝为先宁夏银川市长庆小学五七班蔡婕会使老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人们常说:由小见大,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不懂孝顺的人,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又如何让人相信他会对社会有所建树。

其实,“孝”首先是人的一种需要,是人的一种特殊情感活动。

孝顺父母,心里才踏实,生活才充实,才能享受真正的天伦之乐,才能走完没有遗憾的人生。

不敬不孝者,表面上看像是占了什么便宜,实际上不但人有所失,也会给自己带来也许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孝顺是只有人才会有的崇高情感。

孝,是能使爱心由己推人,人人孝顺父母,世风自然就会完美;反之,若连自己的父母都要虐待,那又怎能善待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同类呢?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所有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啊!感恩是有意义的,是一种温暖的情感,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最美的讯息。

名人感恩的故事100字

名人感恩的故事100字

名人感恩的故事100字名人感恩的故事100字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

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

从三个故事中了解孝义的真谛

从三个故事中了解孝义的真谛

从三个故事中了解孝义的真谛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父母给予了我们全部的爱,作为儿女的我们,必须用更多的爱来回报他们,这是我们能做的的更好的事。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很多孝顺父母的优秀事迹,比如“卧冰求鲤”,王祥,晋朝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性至孝。

其母早亡,继母朱氏,生子王览。

朱氏偏爱亲生儿子,常令王祥干重活、吃糙饭。

但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

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带,日夜照顾,汤药必先尝后进。

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冰冻,无处购买。

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

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继母。

继母死后,王祥悲痛,依礼安葬。

王祥对其弟王览,十分爱护,王览对兄长特别尊敬,兄友弟恭,远近闻名。

又如“亲尝汤药”,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後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还有“恣蚊饱血”的故事,晋朝人吴猛,幼年母亲早逝,与父亲相依为命。

由于家贫买不起蚊帐,每到夏夜,吴父常常因蚊虫叮咬而睡不好觉,吴猛年纪虽小,但非常有孝心,为了让父亲睡好,自己竟赤裸上身,让蚊子咬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饱了血就不再叮咬父亲。

吴父去世后,吴猛为父亲守丧三年,三年里他烧纸供奉,早晚祭奠,从不间断,受到后人的赞誉。

以上都是古人孝敬父母的事迹,在我们身边,其实也流传着许多佳话:这是发生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一个村庄的真实故事。

【实用模板】2021年百善孝为先的演讲稿

【实用模板】2021年百善孝为先的演讲稿

2021年百善孝为先的演讲稿2021年百善孝为先的演讲稿1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永远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怎么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他就不可能尊重生身边的每一个人。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其他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浓厚民风,这是我们学生的责任,我们应该要尽到责任。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今天,他们年纪大了,并没有劳动能力了,我们就应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多多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安度过晚年。

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有好吃的食品,先给爷爷奶奶们、爸爸妈妈们,乘坐公共汽车时,必须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让他们坐好等。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

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1年百善孝为先的演讲稿2心存孝心,孝在我们礼仪当中是排在第一位的,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孝心的好少年,如同最美孝心少年一样。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字的国家,是一个很注重孝道的民族。

古代的圣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孟子等人都因孝顺父母,尊敬父母而得名。

《孝经》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让我想起被曹操射瞎左眼的夏侯惇,他在被射中时,本想把箭拔下来,却把左眼珠也拔下来了,他大喝一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便把眼珠吃了,可见他是多么得孝父母。

“孝”最初________于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才是最无私的,无悔付出的,伟大的。

这,我们无法还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减少他们的痛苦,是挂在他们脸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远的泪光闪闪。

百里负米

百里负米

百里负米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那今天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里的名字就叫做百里负米。

古时候有个人叫仲由,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

他非常孝敬父母。

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

经常吃野菜度日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就决定要去买米,但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百里之外那可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

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那就极其不易了。

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一点也没有不耐烦,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休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的,让我觉得十分钦佩。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了,他就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对他很是礼遇。

俸禄非常优厚。

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过着十分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

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呀!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递减。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

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起源于美国的“父亲节”,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和母亲一样是对我们影响最深远的人,为进一步深化感恩教育,我们班开展了“感恩的心——父亲节”主题班会活动。

时间安排:2012年*月*日活动地点:曹庄中学初一五班教室参加人员:初一五班全体学生活动准备:班长筹备整个活动,文娱委员准备相关音乐《感恩的心》《父亲》等。

预期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了我们,感激父母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

主要内容:1、课文朗诵《父亲》2、小组合唱《感恩的心》3、讲述自己的故事4、听歌曲《父亲》,谈怎样孝敬父母5、感恩调查活动过程:主持人(甲):父爱如山,凝重沉默,给我们心灵以支持;母爱如海,宽广纯粹,给我们一生爱的滋润。

主持人(乙):母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亲一直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

主持人(甲):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更教会我们怎样做人,苍老的容颜里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慈祥。

支持人(合):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在这父亲节即将来临之季七五班《感恩的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甲)下面请听**同学朗诵朱自清的《父亲》。

……主持人(甲):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所有的恩情我们铭记于心。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感激的话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谢谢”主持人(乙):让我们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传统美德。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传统美德的故事吧。

百善孝为先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忠孝仁义礼智信”应该从孔子时就提出来了,几千年了。

“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

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

“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这是立身之本。

现在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

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保持肃穆恭敬的态度。

后来,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

现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

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

至少,你不能当一天和尚不撞一天钟,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更不能象邓小平说的有些人那样,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

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

百善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百善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

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父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

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也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着我们的心灵。

2012年7月20日我单位有幸请到了“道德模范”鲁梦梦,一个命苦而十分坚强的女孩,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上了如何“尊老爱亲”的生动一课。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

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

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但在鲁有连病床前,有孝女,且是他的养女。

十六岁的鲁梦梦本该是位坐在教室里读书、奔跑在操场上玩耍、徜徉在花丛中捉蝶、仰卧在田野里遐想的花季少年,却没有享受到同龄人应有的快乐,而早早地用稚嫩的肩膀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在这些年里,她一个人除了照顾爸爸的起居生活,还要承担起家里的农活,忙里忙外,家里被她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切的付出她无怨无悔,因为她心中有爱。

鲁梦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中原的大地上书写着“孝”的传承,将自己的大爱奉献给这个家。

鲁梦梦的美德感动了社会。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小的家庭和谐了,社会大家庭才能和谐稳定。

孝敬长辈

孝敬长辈

冯玉祥将军一生对母亲非常孝敬,母亲病故之后,他痛苦伤心 的大病了一场。从此,他每逢自己过生日,都会闭门谢客,也 不吃饭,有时实在饿得头昏心慌,也只在晚上吃上一顿饭,以 此来纪念母亲的养育之恩。1945年,冯将军写成了一首《十月 怀胎》的诗,来悼念他的母亲:
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觉 娘怀儿两个月才知其情 娘怀儿三个月饮食无味 娘怀儿四个月饮食无力 娘怀儿五个月头晕目眩 娘怀儿六个月身重如山 娘怀儿七个月提心吊胆 娘怀儿八个月不敢笑谈 娘怀儿九个月寸步艰难 娘怀儿十个月才到世间
将爱传递给长辈, 孝敬长辈是美德
《二十四孝图》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 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 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 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 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一年冬天, 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一年冬天,继 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 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 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 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 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 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 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 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 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 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每个社会人的责任。

记得春秋时末鲁国有个叫子路的。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但是他为了让年老的父母吃一口米饭,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借回了一小袋米,让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

但是,不能总拿别人的东西,于是子路就想到了打工。

从此以后,子路便四处帮人打工,赚了钱,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里买米回家煮给父母吃,直到他们去世!在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人,虽然在一个城市里生活,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亲,有的甚至连一个电话都不打去问候父母,有的人眼里只有自己,只顾着自己吃喝玩乐而不去照看一下年迈的父母亲……。

子路的行为是可贵的,他的行为是无人能比的,他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他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我,他是我们的榜样!有时候在想年迈的父母需要什么?其实他只喜欢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气氛。

他只喜欢和儿女唠嗑的感觉。

血缘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割不断的一种感情,子女对父母的依恋也是一个人内心情感回归的需要。

不要总是想着将来赚大钱来报答他们,他们没有太多时间,人生无常啊……再也不想看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了……记得有位专家曾经呼吁,儿女们不光是要常回家看看,还要“常回家聊聊”、“常回家干干”,甚至“常带出去转转”。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泡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doc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doc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包拯辞官侍母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刻苦学习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尊敬师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创私人讲学的孔子,据说有弟子三千,学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贤”。

古人把老师与知识紧密相连,无不把尊敬老师放在首位。

张良桥头真诚拜师……无不出于这样真挚的情感。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

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

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

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爱国爱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

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

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

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

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

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

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铁杵磨成针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课,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门口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1]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

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

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

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

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

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

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

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愚公移山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几万尺,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纪快九十了。

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

他苦于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艰难,就召集全家人商议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用尽一切力量去搬掉这险阻,开出一条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面,你们说行吗?”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

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说:“就凭你这点力气,就是像魁父这样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头和泥土又往哪里扔呢?”家人七嘴八舌地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土块,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渤海的后面去。

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惊动了邻居。

邻居家的一位寡妇,有个遗腹子,才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跑去帮忙。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头,人称智叟。

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说:“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就凭你这把年纪,这点儿力气,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树都不容易办到,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看你太顽固了,简直不明事理,连那寡妇的小孩都不如!虽然我会死的,可是我还有儿子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还怕挖不平吗?”智叟听了,无言以对。

山神听到了愚公的这些话,担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禀告了天帝。

天帝为愚公移山的诚意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到雍南。

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木兰从军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

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

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

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

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

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

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

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

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

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

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

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

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

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