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大一上学期-必考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阶级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2.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
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形式等方面。
二、生产与再生产理论1.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人们利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2.再生产: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和扩大。
它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
3.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通过积累和投资等方式,使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它包括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
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价格、供求等市场因素来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计划为指导,通过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公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分配与消费理论1.分配:分配是指社会产品在各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它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种形式。
2.消费: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
它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种形式。
3.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而生产又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五、阶级与国家理论1.阶级:阶级是指由于人们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它具有特定的共同利益和对立利益。
2.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它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常考的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常考的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和政治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广泛的理论和概念。
在政治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考的政治经济学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一、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政治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各个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指的是市场上各个消费者希望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中商品的价格以及交易量。
当供给和需求平衡时,市场达到了某种稳定状态,价格和数量都处于相对均衡状态。
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通常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即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额外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边际效用的概念在经济学中被广泛运用,用于解释消费者的选择和行为。
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进行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选择。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一种选择就会失去进行其他选择的机会,这个失去的机会成本即为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提醒我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行的选择,并选择其中最合适的。
四、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和衰退交替出现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繁荣期经济增长,就业率提高,生产和消费活动活跃;衰退期经济增长停滞,就业率下降,生产和消费活动减弱;萧条期经济严重衰退,就业率大幅下降,生产和消费活动萎缩;复苏期是从衰退到繁荣的过渡阶段。
经济周期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有重要的影响,了解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准确的经济预测和决策。
五、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投入所创造的单位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劳动生产率高意味着单位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更大,说明生产效率更高。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行业和国家的竞争力,并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2、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3、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4、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6、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7、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有多种经济规律发生作用,起主导作用的规律即为基本经济规律。
8、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9、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10、交换价值:可以被其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相交换。
11、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12、具体劳动:是指出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3、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4、社会需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出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5、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
16、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7、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
18、资本总公式:G—W—G′,即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收回的货币G′大于最初预付的货币G。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1.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之间关系的学科,探讨经济活动在政治环境下的规律。
2. 社会生产力: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3. 资本主义:一种以私有制、市场经济和利润追求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资本家持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生产商品,通过交换获取利润。
4. 市场经济:一种经济体制,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和分配资源,政府干预较少。
5. 社会主义:一种以公有制、计划经济和分配公平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并享有生产成果。
6. 计划经济:一种经济体制,由政府按照一定计划安排生产、分配和消费,以推动社会发展。
7. 劳动力:指劳动者所具备的劳动能力和技能,是产生商品和服务的源泉。
8. 利润:企业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重要驱动力。
9. 垄断:指市场上某一行业或企业的垄断地位,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实现利润最大化。
10. 贫富差距:社会中个人或阶层之间财富、收入等差异的程度,是社会不平等的表现之一。
《政治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题库及答案第一套一、名词解释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的性质无关。
2.价值形成过程——根据劳动二重性学说分析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它们转移到产品中去,并成为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工人劳动本身创造的新价值,是通过工人的抽象劳动加到劳动对象上,并成为产品价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劳动不仅可以创造使用价值,还可以转移旧价值,这既是对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应用,又是对它的进一步扩展。
在这个价值形成过程中,如果工人在一天里新创造的价值正好等于劳动力的价值,那么,它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过程的结果是:预付的资本价值没有增殖,没有生产出剩余价值来,货币也没有转化为资本。
所以,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不符合资本家生产的目的,资本家必须要把它变为价值增殖过程。
3.资本技术构成——从物质方面看,资本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这个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
这种由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决定的资本构成状况,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4.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指由资本积累引起的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的内在必然联系。
它是对资本积累理论的科学总结,也是对资本积累过程对无产阶级命运影响的科学概括,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阶级对抗性。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2)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处于重要地位。
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社会生产的前提,决定着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交换、消费的形式和方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1.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集政治、经济、法律学和社会学于一体,旨在研究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如何互相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国的资源配置,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参与者的自由交易为中心的经
济体制,它是一种基于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易的经济体制。
在这种经济
体制中,私营企业不受政府管制,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3.穷人陷阱:穷人陷阱是指贫困人口因收入与其他落后国家相比
偏低而未能脱贫的局面。
贫困人口陷入穷人陷阱,无法从低收入状态
摆脱并实现增长和发展,尤其是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资金方面
的不足,使其陷入贫困的死循环。
大一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2、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5、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来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6、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7.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不断的运动中谋求自身增值的价值。
8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9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他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值。
10固定资本: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11流动资本:以原料、燃料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那部分生产资本。
(其周转速度是资本活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12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只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的生产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主要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13商品经济:是指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4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15个别劳动时间:是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
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就是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17货币乘数: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供给与最终形成的社会货币的流通量之间存在着倍数扩张或收缩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9、过度竞争:由于进入企业过多,已经使得许多企业甚是全行业处于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状态,但是生产要素和企业仍无法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状态长期的持续下去的市场结构。
10、银行资本:是银行资本所有者为经营银行获得利润所投入的自由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资本货币。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一、名词解释
1、产权: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形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让、收益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在法权方面就分别
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转让权和收益权。
2、资本积累: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把利益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答: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经济系数是衡量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指标。在洛伦兹曲线中,它是指绝对平等线和实际洛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比例。经济系数在0和1之间变动。
越接近于1,表示社会财富分配不平等。越接近于0,表示社会财富平等。
4.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1、生产: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生产不仅包括创造物质资料财富的实践活动,也包括创造非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其基本构成要素:⑴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⑵劳动力。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生产资料: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条件,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7、劳动资料:是生产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如生产工具(最重要)、土地、建筑物、道路、河流、仓库等。
8、劳动对象:是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包括:一是天然劳动对象,如原始森林、地下矿藏、天然水域、未开垦的土地等;二是经过劳动加工过的对象,如原材料);9、劳动力:指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也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即劳动者。
10、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11、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2、交换价值:是指能用来交换别的商品,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13、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14、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15、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7、劳动生产率:作为生产某种作用价值的效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效率。
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多少;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多少。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劳动价值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2. 需求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形曲线,通常表现为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趋势。
3. 货币流通:指的是社会中货币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流动和传递过程,包括购买、支付、储蓄等。
4.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出现问题,例如市场垄断、外部性等因素影响了市场的有效性。
5. 资本主义:一种经济制度,其特征包括私有制、市场经济、利润追求等,是以资本家私人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二、填空题(5道题):1.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的价值由决定。
答案:-现价值2. 在需求曲线中,价格上升时,需求量。
答案:-下降3. 货币流通包括、支付和储蓄等过程。
答案:-购买4.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包括和外部性等因素。
答案:-市场垄断5.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为基础。
答案:-私有制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点是:- A. 个人利益追求- B. 公平与正义- C. 社会生产关系- D. 政府干预-答案:C. 社会生产关系2. 以下哪个是货币的主要功能?- A. 价值尺度- B. 交换媒介- C. 储藏手段- D. 全部都是-答案:D. 全部都是3.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由以下哪个因素决定?- A. 需求- B. 供给- C. 政府规定- D. 所有上述都是-答案:D. 所有上述都是4. 市场失灵可能导致的问题包括:- A. 资源配置不合理- B. 社会公平受损- C. 经济增长受限- D. 所有上述都是-答案:D. 所有上述都是5.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特征是:- A. 公有制- B. 市场经济- C. 计划经济- D. 所有上述都是-答案:B. 市场经济四、多项选择题(5道题):1. 货币的功能包括(多选):- A. 价值尺度- B. 交换媒介- C. 生产手段- D. 储藏手段-答案:A. 价值尺度、B. 交换媒介、D. 储藏手段2.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多选)- A. 市场垄断- B. 政府干预- C. 外部性- D. 供给过剩-答案:A. 市场垄断、C. 外部性3. 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多选):- A. 自由竞争- B. 政府垄断- C. 供需决定价格- D. 生产资料私有制-答案:A. 自由竞争、C. 供需决定价格、D. 生产资料私有制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特征包括(多选):- A. 公有制- B. 市场经济- C. 计划经济- D. 私有制-答案:B. 市场经济、D. 私有制5.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多选):- A. 生产关系- B. 分配关系- C. 消费关系- D. 金融关系-答案:A. 生产关系、B. 分配关系、C. 消费关系、D. 金融关系五、判断题(5道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1
3.31、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32、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从而形成相对的过剩的人口,即失业人口。
4.8、资本周转次数:是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的次数。
4.9、生产时间:是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4.10、流通时间:是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4.11、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厂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的时间。
5.7、超额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它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1、商业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它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ga, s);
4.5、商品资本: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6、资本周转:是产业资本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过程。
4.7、资本周转时间: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所经历的时间,它是产业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4.29、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是从一次经济危机爆发到下一次经济危机爆发所经历的时期
5.1、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字自然的界的能力。
关系:反应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内容:生产力包含 3 因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特色:是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
2.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也称经济关系,是各样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派、互换和花费的关系。
它与生产力共同构成生产方式,是所有制的基础。
3.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围,其内部构造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据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构成。
(可再详细解说一下所有、据有、支配、使用的含义)此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4.所有权:(1)定义: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公司垄断的据有某物,从而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办理;作为经济用语指人们据有某物并依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2)特色:所有权是在必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波及和反应着很多派生的权益。
( 3)与所有制关系: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
5.产权:( 1)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益的总和。
(2)内容:包含所有权及其衍生的据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和利润权。
( 3)基本特色:产权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权由一组或一束权益构成;产权拥有独立性、排他性、转让性和利润性。
6.产权制度:(1)定义:对于产权界定、营运、保护等的系统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和。
(2)关系:它反应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财产所有者、营运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经济的拘束关系。
(3)特色:出资者权益与法人财产权的分别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色。
7.生产方式:(1)定义:获取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为生产方式。
(2)内容:它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物质方式;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方式,它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必定阶段上的嘉会性质。
政治经济学 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导论1.劳动资料:是人的劳动的传导体(是生产工具)。
2.劳动对象: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物体。
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4.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5.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式。
6.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第一章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第二章8.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价值大小的尺度。
9.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10.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11.支付手段:货币在商品的赊购赊销中起延期支付作用12.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是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13.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14.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15.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第三章1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17.价值规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其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既调节商品生产,又调节商品交换。
18.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和价格变动、市场竞争、风险约束等途径调节经济运行和实现资源配置的作用过程。
第四章19.资本:能实现价值增殖的价值20.劳动力: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总和。
21.剩余价值:工人在剩余劳动实践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22.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用v表示(1)从价值增殖过程看:价值源泉(2)从劳动过程看:能动性条件23.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用c表示(1)从价值增殖过程看:价值未变化(2)从劳动过程看:物质条件24.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25.绝对剩余价值: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更多剩余价值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1)名词解释1 政治经济学: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2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支配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3 货币层次:货币供给的多层口径。
M0=现金(纸币+硬币);M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4 可变资本:是用力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5 平均利润:指资本主义社会投入各个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取得的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
6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即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C:V)。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8 超额剩余价值:为表名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应用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相比,这一比率即为剩余价值率(m)。
9 生产价格: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
10 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已有的、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
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有:并购(包括兼并、收购),联合,发行股票等。
(二)解答题;什么是资本?资本的基本特点和形态有那些?答;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救自身增殖的价值。
资本不仅是一中特殊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它的运动对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发军着重要作用。
无论资本采取何种旧体形态,在何种社会经济制度下运行,它都就有以下基本特点(1)资本的增殖性。
不断地和无限地追究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
(2)资本的运动性。
政治经济学的名词解释题
政治经济学的名词解释题导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
它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这两个领域的相互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1.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经济形态。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供求关系来实现。
市场经济注重自由竞争,个体经济主体之间通过购买和销售商品和劳务来实现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是供求平衡,即价格通过市场机制形成,从而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
2. 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指政府通过政策和措施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和干预的行为。
政府干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的社会效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公共福利。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补贴、市场监管和经济计划等手段来实施干预。
政府干预的合理与否被广泛讨论,并被视为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综合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元素的经济形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和经济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顾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的效益和社会的公平。
4. 工业化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从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的过程。
工业化的关键是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工业生产力的提高。
工业化可以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撑。
5.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全球化的核心是跨国经济活动的增加和国际贸易的加强。
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它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结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对于理解和解析社会经济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
【通货膨胀】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即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完全由他个人决定,劳动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即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为他人、为社会的劳动。
这种劳动所生产的商品通过交换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统一。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在同样的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按照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一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具体劳动】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们在生产中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价值形成过程:指抽象劳动同劳动对象相结合而凝结成价值的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指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的形成过程。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过程同时就是价值增殖过程。
剩余价值率: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雇佣工人受剥削的程度。
【劳动力商品】指作为买卖对象的劳动力,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现象。
【资本】指能够在运动中自行增值的价值。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是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而划分的。
)
【可变资本】是表现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中不仅能创造补偿自身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
【不变资本】是表现在生产资料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称为不变资本。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
【简单再生产】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使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有机构成】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不断地把获取的剩余价值投入企业再生产。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积聚】指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形式。
是本来意义的资本积累。
【资本集中】指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资本集中是扩大单个资本总额的一种形式,资本集中不会增大社会的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在现实上往往采取股份制的形式。
【相对过剩人口】指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而形成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
它包括流动过剩人口、潜在过剩人口、停滞过剩人口三种形式。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职能资本】职能资本是指参与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资本。
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产业资本】是指投放在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回到出发点并实现价值增殖的全部运动过程。
【产业资本周转】就是周而复始的产业资本循环。
【商业资本】是指独立从事商品流通活动,在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资本。
【商业利润】实质上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借贷资本】是所有者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出的货币资本。
【利息】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一定时期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转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原始积累实质】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地租】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付给土地所有者,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级差地租】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
(存在的条件是土地自然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产生的经济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级差地租Ⅰ】是指并列地投在不同土地上的资本由于肥沃程度和位置不同造成生产率差异而形成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Ⅱ】是指连续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剩余价值大于平均利润。
)
经济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
(农产品按价值不按生产价格出售,不参与利润率平均化;经济原因是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
【土地价格】实质是资本化的地租。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