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技术-细胞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合集下载

1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

1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

1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
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
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在科研和工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而深入了解其在自然界和生物体内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常用的微量元素测定技术,以及它们的优势和应用领域。

首先,常见的微量元素测定技术之一是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这种技术基于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通过测量样品中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AAS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

它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另一种常见的微量元素测定技术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ICP-MS通过将样品中的元素离子化,并使用质谱仪测量离子信号来分析元素含量。

该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以测
定多种元素的含量,并能够进行同位素分析。

ICP-MS广泛应用于地质学、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除了AAS和ICP-MS,还有一些其他的微量元素测定技术,如荧光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技术。

这些技术各有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然而,在进行微量元素测定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可能会对结果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例如,样品的准备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和样品损失;仪器的校准和质量控制也是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总结起来,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并注意实验细节和质量控制,我们能够获得准确的微量元素含量数据,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微量元素测定

微量元素测定

微量元素测定
什么是微量元素测定?微量元素测定是一种化学实验,它的目的是通过使用特殊的化学方法,来测定一种物质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

微量元素可能称为微量矿物质,是指人体中细小的元素含量,其中包括钙、镁、磷、钠等,如果细小元素在体内失衡,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市场上有很多种微量元素检测系统,以及一系列的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包括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仪(ICP-MS)、原
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度计、离子交换分析仪等。

质谱仪是一种用于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的常见仪器。

它可以对样品中的元素进行质谱分析,根据质谱图可以确定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从而更准确地测定样品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仪(ICP-MS)是一种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的高灵敏度仪器,可以以单个原子的灵敏度测定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而且具有快速测定、高灵敏度、无干扰的特点,使它在微量元素检测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以上仪器仪表对微量元素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为医疗机构和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以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目前,在微量元素测定技术方面,实验室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克服了传统分析技术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此外,为了实现精确测定,应用多种技术,如质谱仪、原子吸收
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等,可实现微量元素测定的更准确、更高效的分析。

总之,微量元素测定是一类重要的实验,它可以为医疗机构和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人们掌握有关营养、健康和疾病的知识提供帮助,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生物样品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检测 微量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生物样品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检测    微量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生物样品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检测微量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一、仪器及材料1、仪器:电感藕合等离子质谱(ICP-MS,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WX-8000微波消解仪(上海屹尧仪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Dura series超纯水处理系统2、试剂:65%-68%优级纯硝酸(国药集团);超纯水(Dura series超纯水处理系统);各元素标准溶液(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1000 μg/mL)3、标准溶液的配置:吸取单元素标准溶液,用5 % HNO3将标准溶液稀释成20 mg/L的储备液,取20 mg/L 的储备液再次稀释为200 µg/L、400 µg/L的储备液,取200 µg/L、400 µg/L储备液适量依次配制成0 µg/L、8 µg/L、16 µg/L、24 µg/L、32 µg/L、48 µg/L、64 µg/L的系列标准溶液,摇匀待用。

二、样品分析方法1、前处理方法:称取0.2~1 g样品至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精确至0.1 mg),加入5 mL硝酸。

静置,反应结束后,盖盖密封,放入微波消解仪,消解程序见表1。

步骤温度(℃)保温时间(min)1 100 32 140 33 160 34 180 35 190 15表1:消解程序待温度冷却至50℃以下后,取出消解罐放入通风橱中,打开消解罐,用超纯水润洗,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至少润洗3~4次,用超纯水稀释定容至刻度,待测。

空白对照同法处理。

注:若样品带有杂质无法消解完全,需将溶液过0.45 μm水相滤膜后方能上机。

冷却气流量(L/min)13.8 每质量数采集数据点 3载气流量(L/min)0.98 积分时间(ms)500。

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

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

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水、土壤污染及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

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与检测技术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分析原理、检测技术、应用展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析原理微量元素是指存在于生物体内,每日需要量小于100mg的元素,如铁、锌等。

而生物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程度则有所不同,比如婴儿、儿童、青少年等需要的微量元素更多。

因此,了解生物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常用的微量元素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光谱分析,即将样品原子与特定波长的光线相互作用,使其发生吸收,根据吸收度的大小推断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检测技术与分析原理相对应的是微量元素的检测技术。

目前,微量元素检测技术已经有了快速、准确、简单化、自动化等一系列特点。

例如,离子色谱法、荧光光谱法、融合熔融质谱法等,这些技术能够对样品进行快速的微量元素分析。

离子色谱法是指将样品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树脂柱进行分离,进而根据吸附和洗脱速率分析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荧光光谱法和融合熔融质谱法则是在光学和质谱学的基础上,对样品中元素的含量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

此外,还有基于气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等技术,这些都具有检测微量元素的优点,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微量元素检测技术,这些技术更加快速,而且能够检测出样品中更多的微量元素。

三、应用展望微量元素分析与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学和农业等方面。

比如,在食品安全方面,利用微量元素检测技术,可以确保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不超过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在环境监测方面,微量元素检测技术可以判断空气、水、土壤中元素污染的各种因素。

在医学和农业方面,也可以用于诊断患者的疾病和检测农产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微量元素测定

微量元素测定

微量元素测定
微量元素测定是指测定溶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它是现代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常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原子吸收光谱(AFS-AA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等技术进行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是一种利用原子荧光光谱原理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它是通过电子激发技术来检测溶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其原理是将研究对象中的原子激发到一定的能级,使其发出特定的荧光,然后通过光谱仪检测分析其发出的荧光,从而得出溶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一种利用原子吸收光谱原理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它是通过热原子技术来检测溶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其原理是将研究对象中的原子激发到一定的能级,使其发出特定的吸收光谱,然后通过光谱仪检测分析其发出的吸收光谱,从而得出溶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是一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原理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它是通过等离子体技术来检测溶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其原理是将研究对象中的原子激发到一定的能级,使其发出特定的原子发射光谱,然后通过光谱仪检测分析其发出的原子发射光谱,从而得出溶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

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

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
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光谱分析法:利用光谱仪、分光光度计等仪器,通过测量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特性来确定物质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原子发射光谱法(AES)等。

2. 电化学分析法:利用电化学原理,通过测量电流、电压等物理量来确定物质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

3. 有机质分析法:对有机物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

常用的方法有碳氮硫分析仪、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AFS)等。

4. 放射性测量法:利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特性来确定物质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α射线计数法、β射线计数法、γ射线计数法等。

5. 微波消解法:通过加热样品使其溶解,然后利用其他分析方法对溶液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量。

常用的方法有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MIP-ICP-MS)等。

以上只是常见的几种微量元素检测方法,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如气相色
谱法、液相色谱法、荧光光度法等。

选择适合的方法要考虑到待测样品的性质、目标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分析的精度要求等因素。

1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

1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

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引言微量元素是指在生物体内所需量较少的元素,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于研究生物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荧光光谱法。

1.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微量元素测定技术之一。

该方法基于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光的选择性吸收,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确定元素的浓度。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溶解或研磨成适当的形态,以便于测定。

2.校准曲线的绘制: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并绘制校准曲线。

3.测定样品:将样品溶液置于原子吸收光谱仪中,选择合适的波长进行测定,并根据校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但需要较复杂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术。

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微量元素测定技术。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离子化并加速,然后将其引入等离子体质谱仪中进行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溶解或研磨成适当的形态,以便于测定。

2.离子化:将样品溶液通过电喷雾、电火花或激光等离子化方式将其转化为离子。

3.加速和分析:将离子加速并引入等离子体质谱仪中,通过质谱仪对离子进行分析和计数,得出微量元素的浓度。

ICP-MS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多元素同时测定的能力,适用于多种样品类型的微量元素分析。

3. 荧光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激发态和基态之间转变时发出的荧光光信号来测定微量元素的技术。

该方法利用微量元素与荧光试剂之间的特异性反应,形成荧光化合物,通过测量荧光光谱来确定元素的浓度。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与荧光试剂反应,形成荧光化合物。

2.荧光测定:使用荧光光谱仪对荧光化合物进行测定,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浓度。

微量元素检测

微量元素检测

兴文县妇幼保健院开展新项目----微量元素检测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小于人体体重0.01%( 万分之一) ,仅占人体元素总含量的0.05% ,在适宜的低浓度条件下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与氨基酸、蛋白质,或其它有机物结合,形成多种生物酶、维生素、激素等,具有高度生物活性及催化生化反应的能力,与人体的营养吸收、免疫、遗传、内分泌、生长发育、抗感染等,均有密切关系。

目前已确认为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需的14 种微量元素铜、铁、锌、钴、钼、铬、硒等是人体所必需的。

一、微量元素测量的意义:(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锌是"智能元素",缺锌不仅厌食,异食,而且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缺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感冒、腹泻、甚至患软骨病和龋齿。

缺锌还影响儿童视力和记忆力。

锌对胰腺,性腺,脑下垂体正常发育有重要作用。

孕妇缺锌影响胎儿发育,导致畸形,中枢神经异常,先天性心脏病,习惯性流产,晚期胎儿窘迫,早产,组织损伤,难产,死胎。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的主要成分。

缺铁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达52.9%,农村儿童甚至高达73.7%。

孕妇缺铁可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缓慢。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钙在维持肌肉神经兴奋、血凝过程、酶的激活中起重要作用。

缺钙将导致佝偻病,神经紧张、脾气急躁,腿部痉挛等疾病。

孕妇缺钙,可导致胎儿牙胚的生成缓慢。

◆镁能激活许多酶对维护心脑功能至关重要。

儿童缺镁易疲劳,易患肺炎。

◆铜是维持正常生血功能的元素之一。

缺铜时骨骼血管和皮肤不能维持正常。

铜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健康,保持毛发色素和结构的正常。

◆铅是有害元素,过量将导致贫血,缺钙性心肌损伤,铅性脑病,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

(二)微量元素缺乏时的食物补充:(毫克/公斤)◆铜:猪肝[25.0],猪肉[20.0] ,芝麻[16.8],黄豆[11.4],小豆[10.5],菠菜[13.5],油菜[11.2],芋头[12.9]。

微量元素分析的技术方法

微量元素分析的技术方法

微量元素分析的技术方法微量元素是生物体内含量较低的元素,但对于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微量元素的分析技术方法对于解析生物体内元素循环、饮食营养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分析技术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以及质谱法等。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最常用的微量元素分析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溶液中待测元素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原理。

首先,待测样品需通过适当的前处理步骤,例如溶解、燃烧等。

然后,将样品溶液引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进行测试。

仪器将波长在特定范围内循环扫描,测量样品吸收光强度与标准溶液之差,从而得到待测元素的浓度。

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又被称为ICP-OE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是一种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产生的高温和高能量状态,使样品中的元素原子激发成为高能级状态,然后检测其发射的特定波长的光谱信号。

通过测量样品光谱峰的强度和光谱峰的位置,可以得到待测元素的浓度。

三、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直接测量待测样品中各种化学物质的质量数和相对丰度的方法。

质谱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中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敏感度。

常用的质谱方法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其原理与ICP-OES类似,但是ICP-MS能够测量更多的元素。

此外,还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四重杆质谱(ICP-QQQ-MS)等。

质谱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分析多种元素,且具有极低的检测限和高的灵敏度。

总结:微量元素分析的技术方法在生物体内元素循环、饮食营养及环境污染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以及质谱法是目前常用的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各自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限制,实验人员可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动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检测实验原理

动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检测实验原理

动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检测实验原理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动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了解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和代谢过程,探究微量元素与生命健康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微量元素是指生物体内所需量非常微小的元素,但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是维持生物体健康的必需物质。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例如有些微量元素是合成酶的必需成分,有些则是影响体内酶促反应速率的催化剂,还有一些能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和细胞膜通透性。

1.样品分离由于微量元素在生物组织中含量非常微小,因此需要对检测样品进行分离提取。

常用的方法包括酸溶解法、氧化法、蒸馏-萃取法等。

以氧化法为例,实验过程如下:将待测样品与过量浓盐酸混合放置,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过量高氯酸,并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

待溶液完全氧化后,使其冷却并加入去离子水进行稀释,溶液中的微量元素离子可被螯合剂有效地吸附,以便确定其含量。

2.分析测定分析测定是指对分离提取出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鉴定。

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

以AAS为例,其实验测定原理如下:a. 热原子化将标准溶液或待测样品以微量进样的方式送入火焰中。

利用热能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解为原子,此时原子处于高能态,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

b. 原子吸收将制备好的各微量元素工作曲线溶液送入热原子化器中,利用热能将镉、铜、铬、镍等元素的化合物中元素分解为原子,原子处于高能态下,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其吸收值与元素浓度成直线关系。

c. 测定吸收值和元素浓度通过测定原子吸收能力,可以确定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利用标准曲线求出各元素在样品中浓度。

三、实验步骤1.制备标准溶液将制备好的各微量元素工作曲线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分别制成含有低、中、高各浓度的标准溶液。

2.动植物组织样品的分离提取取动植物的组织样品,按照氧化法的方法进行分离提取,得到待测样品。

微量元素的测定课件

微量元素的测定课件
等。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合作实验
01
定期组织不同实验室进行合作实验,以评估不同实验室之间的
测量差异。
参与外部质量评估计划
02
参加国际或国内的外部质量评估计划,以确保实验室3
定期组织实验室间比对,以评估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测量结果的
一致性。
方法学评价与验证
1 2
方法选择
常用方法。
定量准确
通过使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 ,可以准确地定量样品中的微量元 素。
适用范围广
分光光度法可以用于测定多种样品 中的微量元素,如水、土壤、生物 样品等。
电化学分析法
灵敏度高
电化学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可以检测出低浓度的微量元素

分析速度快
电化学分析法通常具有较快的分 析速度,能够快速测定微量元素
04
微量元素测定的影响因素
样本类型与采集方法
毛发样本
适用于重金属和部分微量元素,如铅、汞等。但易受外界污染, 如灰尘、化妆品等。
血液样本
适用于大多数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但采集方法(静脉血或 手指血)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尿液样本
适用于部分微量元素,如镉、铅等。但尿液易受饮食、饮水量等因 素影响。
锌测定:锌参与了人 体内众多生物酶的合 成和活性,缺乏会导 致免疫功能下降、伤 口愈合不良等疾病。 测定血清锌水平有助 于评估患者的锌营养 状况,指导补锌治疗 。
铜测定:铜参与了人 体内多种生物酶的合 成和活性,缺乏会导 致骨质疏松、贫血等 疾病。测定血清铜水 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 铜营养状况,指导补 铜治疗。
分类
根据其在人体中的作用,可将微 量元素分为必需微量元素和非必 需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1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

1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

1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
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是指对样品中含量较低的元素进行精确测定的方法。

这些技术常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究等领域。

常见的微量元素的测定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该方法基于原子吸收现象,通过
测量元素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AAS常用
于金属元素的分析,优点是测定灵敏度高,对多种元素均适用。

2.原子荧光光谱法(AFS):该方法是利用原子在受激发态时
放射特定波长的光线进行分析。

AFS对于多元素快速分析具
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该技术是将样
品中的元素离子化,并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元素的含量。

ICP-OES具有较高的分析速度和灵敏度,适用于多元素同时分析。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该方法结合了ICP
技术和质谱技术,能够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5.荧光X射线光谱法(XRF):该技术是利用样品中元素吸收
X射线后产生的荧光信号来分析元素含量。

XRF技术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多种样品类型分析。

总之,以上所提到的微量元素测定技术各有特点,在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微量元素测定的方法

微量元素测定的方法

微量元素测定的方法微量元素测定是指对物质中含量较少的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这些元素在物质中的浓度通常在微克或毫克水平,因此需要使用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进行测定。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微量元素测定方法。

一、原子光谱法:原子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微量元素测定方法。

它通过测量分析物质中特定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光谱发射、吸收或荧光等特征,来确定其中元素的数量。

原子光谱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和原子发射光谱法(AES)等。

这些方法利用光谱仪器对样品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不同元素的同时测定。

原子光谱法适用于大多数元素的测定,具有高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

二、电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是利用物质与电极的相互作用,通过电化学反应来测定微量元素的一种分析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方法有电析、阳极溶出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电化学发光光谱法(ECL)等。

其中,ICP-MS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微量元素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将样品中的离子化元素转变为离子束,然后通过高能质谱仪进行测定。

电化学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三、分子光谱法:分子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特定元素或其化合物在紫外可见、红外或拉曼等电磁波谱域上的吸收、荧光或散射等现象,来定量分析微量元素的方法。

常见的分子光谱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荧光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光谱仪器对样品进行测定,可以实现对特定元素的测定。

分子光谱法的优点是具有高灵敏度、非破坏性和非选择性等特点。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特定元素的质谱图谱,来定量分析微量元素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法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时间-of-flight质谱法和飞行时间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定样品中离子化的元素或化合物的质谱信号,来确定其中元素的含量。

质谱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精确度和高选择性的优点,适用于微量元素的测定,尤其是对于不同化合物形态的元素。

微量元素检测方法

微量元素检测方法

钙(Ca)
生理功能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钙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维持和调节体内许多生化过程是必需的。 钙对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是必需的。 钙参与神经肌肉的应激过程。 钙参与血液的凝固、细胞粘附。 近年医学研究证明,人体缺钙除了会引起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外,还能引起细胞 分裂亢进,导致恶性肿瘤;引起内分泌功能低下,导致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引 起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多种感染;还会出现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等。
正常含量 (全血)
1.55—2.10mmol/L
临床意义 钙缺乏1,佝偻病2,骨质疏松症3,其它如甲亢、肌肉痉挛、高血压、记忆衰退等
含Ca食物 牛奶、瓜子、蔬菜、海蜇、蛋类、山楂、海带、海鱼、芝麻、橄榄、大骨头汤等
锌(Zn)
生理功能 正常含量 (全血)
临床意义
含Zn食物
1. 锌可作为多种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剂; 2.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促进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3. 抗氧化、抗衰老及抗癌作用; 4. 增强免疫及吞噬细胞的功能; 5. 促进食欲; 6. 锌缺乏对味觉系统有不良的影响,导致味觉迟钝; 7. 促进性器官和性机能的正常。
铜(Cu)
生理功能
正常含量 (全血) 临床意义
1. 维护正常的造血机能; 2. 维护骨骼、血管和皮肤的正常; 3. 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 4. 保护毛发正常的色素和结构; 5. 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超氧离子的毒害; 6. 铜对胆固醇代谢、心肌细胞氧化代谢、机体防御机能、激素分泌等许多
生理、生化和病理生理过程也有影响。
11.8-39.3umol/L
A:铜缺乏1,贫血、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等2,骨骼疏松、产生骨刺3, 冠心病4,白癜风病人的铜明显低5,可导致女性不孕 B:铜与锌、镁的化合物有抑制肿瘤的作用C:铜可与镉、汞等有害物质结合 ,使之失去毒性D:铜中毒:可导致肾衰、休克、尿毒症、皮肤溃疡、呼吸系 统疾病、铜性白内障等

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微量元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类重要营养物质,虽然只需摄入极少量,但它们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对于评估营养状况、预防疾病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的方法和意义。

一、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微量元素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包括铁、锌、铜、锰、硒、碘等。

这些元素在人体内参与多种酶的活化、代谢调节和细胞功能的维持,对于免疫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1.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微量元素含量测定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原子化,利用特定波长的光谱吸收来测量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微量元素的测定。

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离子化,并通过质谱仪测量样品中的各种元素含量。

该方法不仅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还具有高准确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

3.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无损分析方法,可以快速测定样品中多种元素的含量。

它通过样品受到X射线激发后产生的荧光来测量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被广泛应用于微量元素的分析。

三、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的意义1. 评估营养状况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可以评估人体内微量元素的摄入是否足够,从而判断人体的营养状况。

例如,铁和锌的缺乏会导致贫血和免疫功能下降,硒和碘的缺乏会影响甲状腺功能等。

通过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营养缺乏,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 预防疾病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铁缺乏会导致贫血,锌过量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通过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3. 指导治疗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生物体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及其应用

生物体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及其应用

生物体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及其应用微量元素是指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与组成大分子的生物元素相比含量很少的元素。

这些元素虽然含量较小,但它们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代谢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铁、锌、硒等微量元素是许多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体的免疫系统、生长发育和脑部发育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不同生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测定微量元素的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荧光光度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准确性和专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生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

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不仅有学术意义,还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微量元素测定的应用。

一、药品制备微量元素在药物制备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氯化铁是制备氯化铁叶酸的原材料,氯化锌是制备维生素C的原料,氧化锰是制备生长素的原料。

因此,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准确测定能够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功效,对药物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农业生产微量元素对农业生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能够提高植物光合作用、茎秆强度和果实品质。

因此,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硼的含量,可以指导农民进行针对性的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环境保护微量元素在环境保护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严峻问题。

测定土壤、水体以及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能够为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农作物、养殖品和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也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微量元素的测定及其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农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相信在未来,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将得到更加完善,为更广泛的应用提供更精确、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细胞生物学技术-细胞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细胞生物学技术-细胞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细胞生物学技术-细胞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细胞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细胞中微量元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试样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根据特征谱线的光减弱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共振线:在原子吸收光谱中能被基态原子吸收的谱线。

2017/11/162017/11/16单光束原子吸收光谱仪示意图高压电源读数器放大器光电倍增管单色器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燃料气载气检测系统试样光源(空心阴极灯)工作原理示意图A = log I0I= k N l光的吸收定律I0 —光源所发射的待测元素“共振线”的强度;A —吸光度;I —被火焰中待测元素吸收后的透光强度;k —原子吸收系数;N —蒸汽中基态原子的浓度;l —“共振线”所通过的火焰长度;A = k C(原子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2017/11/16原子吸收光谱仪2017/11/1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017/11/162017/11/16自动进样器方法特点及应用(1)干扰少准确度高(2)仪器简单操作方便(3)灵敏度高(4)测定元素范围广应用:痕量分析冶金、地质、采矿、石油、化工、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等2017/11/16实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淋巴细胞中微量的铜和锌1. 淋巴细胞的分离抽取外用静脉血3.0 ml,以等渗氯化理溶液4?1稀释后,以Ficoll 分离液分离淋巴细胞,以转速2000 rpm,分离30 min。

将分离的淋巴细胞层吸出,加4倍等渗氯化锂后以转速1500 rpm,离心分离10 min,弃去上清液,加1.0 ml 超纯水轻轻振摇1 min,即加高渗氯化锂1.0 ml,振摇1 min,再加等渗氯化锂,清洗3遍,每次离心10 min。

用等渗氯化锂0.12 ml加入经离心沉淀的淋巴细胞中轻轻振摇,使其成为均匀的悬浮液,从中吸取0.02 ml计数,另吸出0.1 ml置于康氏管,加等量胃蛋白酶消化液置于37℃水浴,18 h后,加0.4%硝酸至2.0 ml标定,并按公式换算每个淋巴细胞的铜、锌浓度。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细胞中微量金属元素铁、铜、锰的含量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细胞中微量金属元素铁、铜、锰的含量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细胞中微量金属元素铁、铜、锰的含量丁冲;谢丽;商澎【摘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细胞中微量金属元素铁、铜、锰含量的测定.分别针对贴壁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和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细胞K562进行量化分析,依据细胞总数和细胞内总蛋白含量进行归一化处理,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培养细胞中铁、铜、锰等微量金属元素的定量测定,为微量金属元素在细胞中的作用以及细胞组分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3(030)011【总页数】3页(P71-73)【关键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微量金属元素;成骨细胞;白血病细胞【作者】丁冲;谢丽;商澎【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1化学元素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与癌症的关系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其检测在临床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显示铁元素在体内的含量与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呈现正相关[1];铜过量时会导致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在癌症转移的动物模型中观察到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增加[2]。

生物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非常低,由于在体外常规培养的细胞中数量有限导致对培养细胞内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更加困难,如铁和铜在人结肠癌细胞HT-29中的含量分别为10~20 ng·(106cells)-1和4~8 ng·(106cells)-1[3]。

另外,样品处理过程中易发生交叉污染等,导致微量金属元素的定量检测成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基于样品量少、高灵敏度的要求,全反射X-射线光谱法、流动注射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已成功用于培养细胞中微量金属元素的检测分析[4],在实际检测中根据检测元素和样品的不同可选择不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细胞中微量元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试样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根据特征谱线的光减弱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共振线:在原子吸收光谱中能被基态原子吸收的谱线。

2017/11/162017/11/16单光束原子吸收光谱仪示意图高压电源读数器放大器光电倍增管单色器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燃料气载气检测系统试样光源(空心阴极灯)工作原理示意图A = log I0I= k N l光的吸收定律I0 —光源所发射的待测元素“共振线”的强度;A —吸光度;I —被火焰中待测元素吸收后的透光强度;k —原子吸收系数;N —蒸汽中基态原子的浓度;l —“共振线”所通过的火焰长度;A = k C(原子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2017/11/16原子吸收光谱仪2017/11/1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017/11/162017/11/16自动进样器方法特点及应用(1)干扰少准确度高(2)仪器简单操作方便(3)灵敏度高(4)测定元素范围广应用:痕量分析冶金、地质、采矿、石油、化工、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等2017/11/16实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淋巴细胞中微量的铜和锌1. 淋巴细胞的分离抽取外用静脉血3.0 ml,以等渗氯化理溶液4׃1稀释后,以Ficoll分离液分离淋巴细胞,以转速2000 rpm,分离30 min。

将分离的淋巴细胞层吸出,加4倍等渗氯化锂后以转速1500 rpm,离心分离10 min,弃去上清液,加1.0 ml 超纯水轻轻振摇1 min,即加高渗氯化锂1.0 ml,振摇1 min,再加等渗氯化锂,清洗3遍,每次离心10 min。

用等渗氯化锂0.12 ml加入经离心沉淀的淋巴细胞中轻轻振摇,使其成为均匀的悬浮液,从中吸取0.02 ml计数,另吸出0.1 ml置于康氏管,加等量胃蛋白酶消化液置于37℃水浴,18 h后,加0.4%硝酸至2.0 ml标定,并按公式换算每个淋巴细胞的铜、锌浓度。

2. 标准加入法曲线制作由于淋巴细胞内铜、锌的含量极低,且灵敏度受到共存物的影响,使用标准加入法可以对基体影响加以校正。

即在等量同一样品中加入标准溶液使铜浓度分别为0、0.1、0.2、0.5、1.0、2.0 mg/ml,绘制标准加入法曲线。

线性方程Cu:Y=0.021X + 0.001,r=1.000;Zn:Y=0.100X + 0.004,r=0.9992。

3. 精密度按上述方法步骤对同一份淋巴细胞样品进行8次平行试验,结果见表2。

4. 回收率采用样品加标准测定其回收率,来验证方法的准确度。

回收率见表3。

5.应用采用上述方法对克山病区、非病区正常人及潜在、慢性克山病人淋巴细胞内铜、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6。

Pro-inflammatory effect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lung macrophages and epithelial cellsinduced by 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3Fig. 1. Illustration of PM-induced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toxicological mechanisms in the lung.Fig. 2. Experimental procedure for PM preparation and cell exposure.ICP-MSFig. 3. Cell viability [%] of A549 and RAW264.7 cells during 0e96 h incubation with PM10 samples from urban traffic and rural sites. Each measuring point shows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of one experiment in triplicat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xposed and unexposed cells (*) p < 0.01, (**) p < 0.001, (***) p < 0.0001.Fig. 4. D total GSH content [nmol/106 cells] of A549 and RAW264.7 cells after 0e96 h incubation with urban traffic and rural PM10. The data described as D total GSH content (measured values without control values), below the x-axis the graphic shows the control values. Each bar shows meanstandard deviation of one experiment in triplicat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xposed and unexposed cells (*) p < 0.01, (**) p < 0.001, (***) p < 0.0001.Fig. 5. SOD activity [mmol/min/106 cells] of A549 and RAW264.7 cells after 0-96 h incubation with urban traffic and rural PM10. The data described as D SOD activity (measured values without control values), below the x-axis the graphic shows the control values. Each bar shows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of one experiment in triplicat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xposed and unexposed cells (*) p < 0.01, (**) p < 0.001, (***) p < 0.0001.Fig. 6. CAT activity [nmol/min/106 cells] of A549 and RAW264.7 cells after 0-96 h incubation with urban traffic and rural PM10. The data described as D CAT activity (measured values without control values), below the x-axis the graphic shows the control values. Each bar shows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of one experiment in triplicat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xposed and unexposed cells (*) p < 0.01, (**) p < 0.001, (***) p < 0.0001.Fig. 7. IL-6 release [ng/ml] of A549 and RAW264.7 cells after 0-96 h incubation with urban traffic and rural PM10. The data described as D IL-6 release (measured values without control values), below the x-axis the graphic shows the control values. Each bar shows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of one experiment in triplicat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xposed and unexposed cells (*) p < 0.01, (**) p < 0.001, (***) p < 0.0001.Fig. 7. IL-8 and TNF-ɑrelease [ng/ml] of A549 and RAW264.7 cells after 0-96 h incubation with urban traffic and rural PM10. The data described as D IL-6 release (measured values without control values), below the x-axis the graphic shows the control values. Each bar shows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of one experiment in triplicat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xposed and unexposed cells (*) p < 0.01, (**) p < 0.001, (***) p < 0.0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