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官商”
历史上的“官商”:古代经济简史与经济学分析
![历史上的“官商”:古代经济简史与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2ad4305a8102d276a22f4a.png)
历史上的“官商”:古代经济简史与经济学分析♣邓宏图(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300071)【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揭示了古代社会“官商合一”制度的普遍性或一般性,实源于赋税之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
古代政府用“行政效率”替代“经济效率”并追求行政效率最大化,因而在政策选择上,用“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取代“民间自由经商”的制度安排,其目在于巩固皇权的权力基础,解决财政危机。
此外,古代中国社会“重农抑商”政策是“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在土地私有制下的逻辑的自然延伸。
因此,对传统中国社会而言,“官商合一”和“重农抑商”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彼此并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
【关键词】官商官商合一重农抑商经济效率行政效率比较交易效率本文试图作一个尝试,即从经济史料中归纳出一个看似非常平常的“见解”(或“结论”):在中古世纪,几乎在世界每一角落,只要有政府或者行政权的地方,“官”与“商”总是合一的。
人们把它当成一个既定的事实来接受,“因为历史就是这样”,这就是答案!但是,是“官”(或者说“行政权”)决定了“官商合一”的历史事实呢,还是“商”即商业活动本身决定了“官商合一”这样一个铁的历史呢?对这个问题,史学界早有讨论,经济学界则缄默不语。
在史学界,有人认为民间产业(即商业)独立政府之外,动摇国家政权基础,因而,国家只有打击它(即“抑商”是为了维护政权稳定-笔者注)(李金玉,1999;范忠信、秦惠民、赵晓耕,1996)1。
但是,为什么民间商业活动动摇了国家政权?仅仅因为它具有独立性的产业特点吗?这种分析并未给我们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
而当我们注意到汉文帝实施的恰恰是鼓励民间商业活动的政策时,这个见解就很令人怀疑了2。
还有学者认为,农业地租是国家税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控制内乱,国家只有“重农抑商”,并由此推出“重农抑商”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胡鸣唤,1997)3。
这一观点已经注意到国家税收和国家安全之间的本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历史的“真相”。
2020春历史北师大版必修2学案:第4课-商业的发展-Word版含答案
![2020春历史北师大版必修2学案:第4课-商业的发展-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c7578eaf1ffc4fff47ace0.png)
2020春历史北师大版必修2学案:第4课-商业的发展-W o r d版含答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4课商业的发展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古代中国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工商食官”与民营商业的崛起1.“工商食官”制度(1)商业萌芽: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
(2)形成:商代出现贝类货币;商周时期形成“工商食官”制度,由官府控制商业。
2.民营商业: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工商食官”制度,形成中原市场;商业发展促使城市涌现;各种金属货币大量流通,大商人涌现。
3.秦汉商业的发展(1)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驰道;西汉开通陆、海两条丝绸之路。
(2)表现:西汉时,都城长安设九市,与居民区分开,设官署管理,定时开市、闭市。
唐宋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初步繁荣1.原因:隋朝大运河开通,唐代南方经济发展,农副产品及手工业品商品化。
2.表现(1)农村:出现大量草市和墟市。
(2)城市:唐长安、洛阳成为商业大都会;宋代都城汴京,人口众多,并彻底打破坊市制度。
(3)商业机构及货币:唐代出现邸店、柜坊及最早的兑汇飞钱;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的商帮1.形成原因(1)明朝中期,商品经济繁荣。
(2)从事全国性贸易活动的商人,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公所进行联络,形成地域性商人集团——商帮。
2.代表:徽商和晋商。
以巨额商业资本,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创办票号,足迹涉及海外。
3.经营之道: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以儒道经商。
【概念阐释】“工商食官”“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指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予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
从1885年盛宣怀入主招商局看晚清新式工商企业中的官商关系
![从1885年盛宣怀入主招商局看晚清新式工商企业中的官商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461f9255727a5e9856a614d.png)
折旧 (两 ) 451995 256849 156279 757084
扣除折旧后 的利润 ( 两 ) 292799 347757 308095 155002
说明: 此期间轮船招商局的会计年度大体为头年的 7 月至第二年的 6月 , 故年度栏目的 数字均为跨年度的数字 。 资料来源 : 1 招商局资本 、 轮船数、 吨位数引自 国营招商局七十五周年纪念刊 的 附 录 。 2 净收入 、 折旧和扣除折旧后的利润 三栏目引自张国 辉: 洋务运动与 中国近代企 业 , 第 178 页表。 从统计表看 , 唐廷枢、 徐润经营的 1873 至 1883 年盛宣怀承命对招商局进行整顿之时 , 轮船招 商局在这 10 年的时期内业务和利润都有明显的增长。这从表中所列这期间招商局的各项统计数 字尤其是资本数、 轮船数和吨位数上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特别是 1877年 , 在唐廷枢、 徐润努力经 营、 积极进取的指导思想下 , 他们经过奋争, 一举击败和收购了当时中国领水中规模最大的外资美 商旗昌轮船公司 , 规模和运力都出现了一个飞跃。使招商局的船队只吨数一年之间猛增一倍多 , 从 头一年的轮船 11只 11854 吨增加到 29 只 30526 吨 , 并使中国各通商口岸进出的轮船中外吨位对比 数从 1872 年前的空白, 一跃增为 36. 7 比 63 . 3 。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 , 如 申报 发表文章 称赞此举使得 从此国家涉江浮海之火船 , 半皆招商局旗帜。 舆论也认为这是 千百年来创见之 事 。 另外, 招商局除每年照付股东 10 % 的官利外 , 从 1878 年开始, 随着业务和水脚收入的增加, 招 商局改变了从创办以来从未抽提折旧的不正常状态 , 开始按年提取折旧款。 1883- 1884 年在有余 利的情况下甚至可提折旧 70 多万两。同时, 所借官款也开始偿还 , 1882 年在 经济甚为宽裕 的情 况下, 所欠官款本年春已还三十万两有零 , 计尚欠官款一百二十一万七千余两 。 1883 年又 计还 官款二十五万两 。 这时引人注目的还有商人向招商局投资的增长。 1877 年收购美国旗昌轮船 公司时 , 招商局资本总计只有 751000 两, 此后到 1880 年时已达百万。还出现招商局股票争购者 多 , 增发股票, 立刻被抢购一空 的景象, 1882 年招商局股票升水竟超过 100 % 。这使招商局有可 能决定把资本翻番, 从 100 万两增至 200 万两, 结果不到一年便 业经收足 。 从这些现象分析, 这时的招商局明显是在走向顺境, 也正因为此 , 这种状况越发使得李鸿章特 意调派盛宣怀前来整顿招商局一事显得不同寻常。 为了进一步理清此事 , 我们可以先从盛宣怀进入招商局进行整顿后向李鸿章所上整顿章程八 条入手进行分析。这份以徐润口气所上实际是盛宣怀主持 公同会拟 的整顿八条章程, 大体内容 可分三类: 一是认为商局用本太大, 将及六百万 , 但 集股只有二百万 , 其余均属客本 , 因此在 分划清楚 的基础上 , 准备实行的措施包括 轮船 宜暂停修造 , 搁本宜 力求收束 ( 一、 五、 六 条 ) 。二是 董事宜酌量选举 , 利弊宜实力搜索 (四、 七条 )等无实质性内容的务虚条目。关键在 于第三类直接涉及整顿内容的实质措施 , 这方面的措施主要体现在第三条 总办宜各有责成 上。
中国古代 关于公职人员不能经商的文章
![中国古代 关于公职人员不能经商的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6a0d022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b.png)
中国古代关于公职人员不能经商的文章
翻看古代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条十分有意思的规定,那就是古代的官员一律不能经商。
作为一个现代人或许你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古代官员不能经商?是规定不让经商的吗?其实,在古代有这一项规定的。
之所以规定古代官员不可以经商,那是因为在古代商人的地位远远低于官员的地位。
古代的一些商人会被人认为是一种低贱的人,因此有一部分人是极其不愿意经商的。
除此之外,因为一旦古代官员允许经商的话,这样会比较容易造成官商勾结的局面。
所以古代官员包括其家族中人都不能经商。
一、古代官员不经商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天下的人被划分成了4个等级,“士农工商”。
从“士农工商”这四个字我们就可以清楚看出古代官员在百姓之间是位于最高层的,而商人则是这万民中最底层的人物,因此古代官员自然不愿意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和地位去从事商业活动。
二、古代官员从商的危害
虽然有些官员是不愿意从商,但是从商带来的利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诱着他们。
因为毕竟身为一名古代官员多半是一生清寒的。
而从商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物质,改善他们的生活。
但是如果古代官员允许从事商业活动的话,必然会有一些官员利用手中的职权来行商,从而导致人们的生活会变的更加贫困。
这样古代官员就是最幸福的人,
而身在底层的劳动人们就是最惨的人。
一方面得不到官员的有效管制,另一方面还会受到官员的剥削。
三、综述
总之,在古代的时候,国家的领导者就已经考虑到了古代官员从商会带来的一系列危害,因此,一般都会禁止古代官员从事商业活动。
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经济关系
![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经济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7354ad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6.png)
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经济关系探析摘要: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关系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发展脉络,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
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经济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以及古代社会经济关系对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关系的背景与特点1. 背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关系的发生、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农耕文明的兴起和发展是推动古代社会经济关系演变的主导力量。
2. 特点(1)以农耕经济为主体: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关系以农耕经济为核心,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农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小农经济为主导: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
小农经济个体独立、自主,具有强烈的自我保障意识,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
(3)地域性差异: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关系受到地域性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形态、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如北方以农耕为主,南方则以渔业、手工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4)家族式经营:中国古代家族式经营模式在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家族企业、家族农场等经济实体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演变。
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关系与文化传承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关系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对社会文化传承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基础的演变推动了政治、法律、文化等领域的变革。
2. 儒家文化与经济关系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古代社会经济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倡导的道德观念、家庭伦理等价值观影响了古代经济活动的诚信、公平等方面。
3. 地域文化与经济关系地域性因素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在经济活动中得到体现。
如江南地区的繁荣富庶,促进了文化、艺术、手工业等领域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关系与政治制度1.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关系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演变对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备课资料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备课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6e988d9360cba1aa811daa0.png)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备课资料九江市一中周明学时间:2012、2、21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
商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了社会分工和生产物的剩余之后才逐渐产生的。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其内部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专门从事交换的行业称商业,专门从事交换的人称商人。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商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商品交换的行业。
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商业是一个行业。
商品经济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包括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两种形式(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用公式表示为:商品——货币——商品);商业只是商品流通的行业。
商品经济产生于前;商业产生于后,物物交换的行业不能算是商业。
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各历史时期商业的发展都具有突出的时代特点。
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一低”“两高”“三次飞跃”。
或者呈现出“高、低、高”的发展趋势。
1、第一次高潮:春秋战国、秦汉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物物交换,严格而言,不能算是商业。
(1)商朝:产生“商人”“商业”商朝人善于做买卖。
商亡后,商族人既无政治权利,又失去了土地,为了维持生计,做买卖的更多了,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职业。
由于当时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是商朝的遗民,周人便称买卖人为“商人”,称商族人从事的职业为“商业”。
“商品”“商务”“商旅”等皆从“商人”一词沿用下来。
与“商人”“商业”名称的由来相似的还有:“胡说”的由来:“胡说”一词始于东晋之后,当时,鲜卑、匈奴、羯、氏、羌先后统治中原地区(人称这一时期为“五胡乱中华”)。
胡人即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尽管文化较为落后,但军事力量很强。
中国历史富豪排行
![中国历史富豪排行](https://img.taocdn.com/s3/m/776add2d2af90242a895e560.png)
中国历史富豪排行1、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2、子贡:孔子高徒,经商致富的能人。
《史记。
货值列传》载其“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
曾自费乘高车大马奔走于列国,说齐、存鲁、霸越、亡吴。
儒家学说后来得以发扬光大、流传百世,其功甚伟。
如颜回、原宪辈连自己都养不活,徒有满腹经纶又有何用?限于名额,暂不入选。
3、白圭:战国初期周人,最早的经商理论大师。
李悝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秘诀。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即是他首创的经商名言。
《史记》推其为“天下言治生祖”,曾有经商哲学理论著作问世,可惜失传。
暂不选。
4、卓氏:战国时期赵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钢铁大王”。
秦灭赵后,“迁卓氏”,史载“夫妻推辇,致之(四川)临巩,凭炼铁业累致巨富,西汉时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岳父卓王孙即其后人。
作一提名。
5、吕不韦:战国时期阳翟大商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据说连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6、寡妇清:秦朝初期巴蜀人,其祖辈凭开“丹穴”致巨富,守成有术,曾受到过秦始皇的嘉奖接见。
作为难得的女富豪代表,提上一笔。
7、邓通:西汉文帝宠臣,凭借与汉文帝的特殊关系,垄断当时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
景帝即位,旋失宠,被收。
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8、董贤:西汉哀帝宠臣,成帝时即为太子舍人,真正的靠“陪太子读书”一举挤进“富人圈”的典范,贵至“与帝同车”、权倾天下,后遭王莽诛杀。
不能不作提名。
9、梁冀:东汉外戚,两个妹妹皆为皇后,广敛财富,鸩杀皇帝,时称“跋扈将军”。
汉桓帝时被收,缴得家财30亿多。
曾挤身于《亚洲华尔街日报》评选的中国巨富行列,合当入选。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8a3826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6.png)
名词解释:五花判事、封驳、涂归、北门学士、二王八司马改革、甘露之变、牛李党争、飞钱、三武一宗法难、磨勘、大索貌阅、输籍定样、南北面官、头下军州、海上之盟、古文运动、元祐党籍、哲宗绍述、鹅湖之会、撒花、斡脱钱、四等人制、粮长制度、土木之变、夺门之变、封桩库、大运河五花判事:唐制,中书省议论军国大政,中书舍人若干人可各执所见,分别署名,谓之五花判事。
所签署意见由中书令、侍郎审覆后,交门下省驳正,然后交尚书省颁下执行。
封驳: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在拟好处理军国大政的诏令后,转门下省审议。
门下省若发现所拟诏令有违失,可以驳正,封还中书重拟,谓之“封驳”。
涂归: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规定门下省负责审议中书省所拟诏令,门下省的属官给事中有权在中书所拟的诏令上进行涂改,令驳回中书重写,称为“涂归”。
北门学士:唐高宗乾封后,武后以修撰为名,引文学儒臣径由北门入禁中,密令参议朝政,处理百司表疏,以分宰相之权,时称北门学士。
他们对政事损益,多所参与,是武后的依靠力量。
北门学士名称的由来,是因为他们为了避免与南衙发生冲突,而从北门出入。
撒花:波斯语的音译,意为礼物。
蒙古族统治者认识到必须维持生产才能继续剥削后,对已征服地区的掠夺手段,改为随意向人民征敛财物。
除不时下令要索贡献外,诸王、将领或官吏每到一地都要强逼当地人送“人事”,称为“撒花”。
斡脱钱:“斡脱”是突厥语的译音,意为“同僚”、“伙伴”,蒙古汗国时期是指经营高利贷的官商,自大汗以下蒙古贵族出钱委托善于经营的中亚商人经营商业和放债,谋取高额利息。
他们发放的高利贷叫“斡脱钱”。
这种高利贷,年息百分之百,次年转息为本,本再生息,又称“羊羔利”、“羊羔息”。
民户一旦负债,多因不能偿还而倾家荡产,是造成元朝统治下阶级矛盾激化的社会问题之一。
四等人制:元朝统治者为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按征服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若干等级,对各民族进行分化。
元世祖明令将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指西北地区各族及中亚、东欧来中国的人),第三等是汉人(指原来金统治下的汉族和女真、契丹、渤海、高丽等族及较早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两省的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和其他民族)。
中国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中国历史10大人物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51c7b435453610661fd9f404.png)
中国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一、十大明君
• 千古一帝---秦始皇 布衣皇上---刘邦 • 盛世明君---李世民 风流女皇---武则天 • 士兵皇帝---赵匡胤 大明太祖---朱元璋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开创盛世---康熙 • 一代明君---雍正 风流倜傥---吕雉 挽歌圣手---王政君 • 魂断金城---贾南风 太和改制---冯氏 • 独孤奇妒---伽罗 乱世惊鸿---张氏 • 铁马红颜---萧燕燕 垂帘风流---刘娥 •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铁血太后---慈禧
十七、十大名妓
• 天生尤物---绿珠 • 绝代名妓---李师师 • 风尘奇葩---董小宛 • 诗禅三味---顾媚 • 千秋侠妓---小凤仙 傲骨持洁--苏小小 天生尤物---如是 红颜祸水---陈圆圆 桃花遗恨---李香君 花国状元---赛金花
十八、十大将帅
• 兵家鼻祖---孙武 • 统一六国---王翦 • 再造唐朝---郭子仪 • 英名长存---岳飞 • 驱逐倭寇---戚继光 常胜将军---白起 一代兵仙---韩信 悲剧英雄---项羽 开国第一---徐达 心忧天下---左宗棠
2018
十一、十大宦官
• 指鹿为马---赵高 • 诌媚有术---和士开 • 宦官监军---鱼朝恩 • 阉国英豪---郑和 • 宦官第一---魏忠贤 借刀杀人---石显 忠诚老奴---高力士 “六贼之首”-童贯 立地皇帝---刘瑾 第一奴才---李莲英
十二、十大高僧
• 取经第一---法显 • 不幸经僧---真谛 • 饮誉华夏---玄奘 • 禅宗祖师---惠能 • 丈量地球---一行 译经大师---鸠摩罗什 智者大师---智凯 著名唐僧---义净 以法济世---法藏 六次东渡---鉴真
十三、十大
徽州商人的故事
![徽州商人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16f36f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9.png)
徽州商人的故事
徽州商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贾群体之一。
他们主要活跃在安徽省徽州地区,以官商相互联系和合作著称。
以下是一个关于徽州商人的故事:
据传,清朝年间,徽州商人善于招收优秀的学者为管家和幕僚,以帮助他们管理家族生意和扩大商业势力。
其中,有一位叫做富德的学者,被一位徽州商人聘请为管家,并被赋予管理家族生意的任务。
但富德对商业一窍不通,只能坐在办公室里瞎搞。
很快,这个家族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亏损连连。
于是,富德开始广交朋友,招揽合适的人才来帮助自己。
他为彼此之间介绍合作的商家,以及互相借贷资金,对外开展大规模的商业活动,最终将这个家族的生意赚回来,还扩大了不少商业势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徽州商人不仅精于商业运作和管理,更懂得重视人才、开展合作,才能在商业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古代十大商帮
![中国古代十大商帮](https://img.taocdn.com/s3/m/bf2e091e650e52ea5518986a.png)
中国古代十大商帮
□石帮
史料篇
□胡雪岩
□沈万三
□荣宗敬
□荣德生
1、晋商 学而优则贾
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 历史上, 山西商人称为晋帮。其历史可以追溯 到周朝的晋唐时期; 但真正崛起于明代 ( 1368- 1398 年) , 至 清 乾 隆 、嘉 庆 、道 光 时 期 已发展到鼎盛, 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 帮, 前后长达 500 余年时间。晋商足迹不仅遍 及国内各地, 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 和 阿拉伯国家, 完全可以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 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
代表人物: 财可通神, 富可敌国的沈万山。
4、洞庭商帮 善于审时度势
几乎就在龙游商帮兴起的同时, 另一个 商帮在中国的洞庭湖上不知不觉地兴起 了— — — 洞 庭 商 帮 。
洞庭商帮是在明万历年间才初步形成。 当年范彝财色尽得, 泛舟五湖, 引起多少人 的艳羡。他经商成功, 一定给太湖、洞庭湖流 域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走私商品, 以利销售, 他们不仅在海营商, 还 有许多也是“陆地商”“, 水陆两栖”, 海上贸易 也做, 陆地贸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 把国内 与国外的贸易紧密地结合起来, 努力经营, 进 行多种形式贸易, 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 晚期一个很有影响的地方商帮。
中国史上最富六人
![中国史上最富六人](https://img.taocdn.com/s3/m/c62744c58bd63186bcebbce6.png)
香港《文汇报》刊文称,不久前,笔者读到美国《华尔街日报》公布的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个人,其中有6名中国人,他们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和宋子文。我不知外国人的统计资料是否准确,但这六人个个富可敌国却是不争的事实。追溯一下他们究竟是怎么成为“首富”50-1799),是清朝大臣,又是一名超级巨贪。22岁时和珅到乾隆手下当侍卫,凭着英俊漂亮和甜言蜜语,很快成为皇上的心腹,并且娶了公主为妻。大权在握的和珅能轻而易举弄到国库的珍宝,还敢于将巨额军饷装入私囊。1799年乾隆驾崩时,在众官强烈的“弹劾和珅”声中,新皇帝将其绳之以法丢进死牢。笔者去年曾到和珅府第、即北京后海的恭王府参观,还进过其“藏宝楼”。据说当年从这里抄出的金银财宝、名人字画和裘毛珍奇竟折合白银9亿两(当时朝廷一年财政收入才7000多万两白银),仅金砖就有4288块。按如今白银开盘价,折合人民币3600亿元!
民国“首富”宋子文(1894-1971),是一位典型的的官商混合体。出身豪门的宋子文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系,凭借宋氏家族与孙中山、蒋介石的联姻关系,宋一边当着国民政府大佬,一边从事各种金融交易。宋子文曾为其姐夫孙中山提供过革命经费,他创立了中央银行,先后出任国民党的财政部长、行政院长和外交部长、驻美特使。宋子文曾将其大部分资产购买外国股票,包括美国通用汽车的蓝筹股,大发一笔横财!他利用政治特权游刃有余地发展官僚资本,与蒋介石﹑孔祥熙和陈立夫兄弟合称“四大家族”。大陆解放前,宋将其名下大量财产转移,其家人还在美国开了广东银行。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宋家财产约在6亿美元左右。另有报道称:晚年居美的宋子文仍在炒股,但损失惨重,为弥补亏空,他曾将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豪宅以28万美元做抵押;1971年宋去世时财产仅为100多万美元。宋子文究竟拥有多少财产,看来仍众说纷纭难下定论。
中国古代商业概括词
![中国古代商业概括词](https://img.taocdn.com/s3/m/7df2fd8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6.png)
中国古代商业概括词
中国古代商业的概括词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商业:中国古代商业主要是以传统商业模式为主,如市集、店铺、手工作坊等。
2.自然经济:中国古代商业是在自然经济的环境下发展的,即以农业为基础,商业为辅助。
3.官商合作:在古代,商业活动经常与政府机构合作,如盐铁专卖、税收等。
4.商人阶层: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出现了一批商人阶层,他们通过经营商业积累了大量财
富。
5.货币流通: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在中国古代逐渐流通,如铜钱、银两等。
6.商路发展: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伴随着商路的发展,如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
7.商业道德:中国古代商业中强调商业道德,如诚信、公平交易等。
8.文化交流:商业活动在中国古代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如商品贸易、文化传播等。
9.历史演变:中国古代商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10.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商业活动也有其地域特色,如沿海地区的海上贸易、内陆地区的
陆路贸易等。
官商之结——中国商业生态反思(一)
![官商之结——中国商业生态反思(一)](https://img.taocdn.com/s3/m/6790e544767f5acfa1c7cd94.png)
确有 太 久的 历史 。 商 结合 的基 础是 关 系、 权贵 性 的社会 资 官 是 本 , 不是市 场经济所 需要 的平等契约 精神 而 它使工商 业成为一 种特权 性质的 游戏 , 而不是 一种依照 准则的生 产经营 。 以契 西方 约论 为行 为基 础 , 有了 繁荣 强盛 ; 国以官商 关 系为行 为基础 , 中 从而 窒息 了市场 , 无助于 市场规 则的形成 这一 点也一直被后人
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梦想, 关键是在慈禧逃难时献了2 万两银 O
子 , 候 老佛 爷吃 了一 顿八 碗八 碟 , 以解 除 了汇兑 官银 的禁 侍 得
令, 自此之 后钱 途广开 , 日进 斗金 。
在 清朝 末期 , 比乔致 庸 更富 有代 表性 的 当推被 鲁迅 先生 称为 “ 国最后一 位商人” 中 的胡雪 岩。 早年投 靠王有龄 , 胡 后期结 交 了更有 权势 的左宗 棠 , 硬是 从一个 跑堂 的伙 计变成 了资产达 到约 3 0 万两 的豪 门, 为1 世 纪 中叶富 甲天下 的“ 00 成 9 官商” 后 。 人称 “ 为政 要看《 曾国 藩》经商 要读《 雪岩 , 见胡雪岩影 响 , 胡 ”可 之 深远 。
0
中国式的官商演变
后, 商人 处境 明显 有了 好转 , 位逐 渐得 到提 高 。 地
一
西方的官商演进
历 史地 看 , 方 社 会 并非 一 开 始就 比 我们 西
与 西方 从早期 的 官商 结合 到最 终将 官与 商 在契 约 基础 上分 离的 演 化进程 不 同 , 中国 的官 商
不仅乔致庸和胡雪岩, 再往上溯 , 中国古代的著名富豪
中, 吕不韦 、 从 白圭 、 朱公 到 沈万 山, 陶 所有 中 国巨 富成 功的一 个 共有 秘 诀 , 就是 与官 家 的关 系非 同一 般 。 经济 学的 理性 选 用 择 理 论 解释 , 就是 他 们在 选 择 时清 醒 地看 清 了 所有 的 约束 条 件 , 而正 确地找 到了 收益 最大 化方案 。 从 胡雪 岩 有句名言 : 人 洋 做 生意 , 商一 体 , 官 他们的 官是 保护 商人的 , 困难 , 出来挡 , 有 官 有 麻烦 , 出来料 理 。 们 的商人 见 了官 , 什 么话 可以实 说 官 他 有 我 们的 情 形就 不 同了 , 不恤 商艰 , 官 商人 也不 敢期 望官 会替 我 们出面 去争 斤论 两。 以 , 所 中国人做生 意不 能没 有靠 山, 一 可谓 语道 破 天机 官 商— 这 种政 治权 力与经 济势力的 畸形 结合在 中国的
中国古代都城商业布局演变特征
![中国古代都城商业布局演变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b95c20cc281e53a5802ffd3.png)
中国古代都城商业布局演变特征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古代就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阶段。
这是段辉煌的历史,无论是他的政治还是经济,思想文化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列的。
而他的都城是反映他整个朝代的面貌的有力佐证又尤其是它的商业。
本文将从我国古代都城的商业布局这方面做个研究。
从他的商业产生,发展,繁荣以及进一步发展总结出我国古代商业布局的演变特征。
最后还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市场进行一个粗略的对比,从而为我国现代商业布局提供些借鉴。
关键词:中国古代都城的商业布局比较借鉴一,引言:我国作为唯一一个现存至今的文明古国,拥有着辉煌的历史。
尤其是古代史,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清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每个朝代都展示了不一样的内容,而都城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政治中心,往往又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经济方面,曾有过繁华的都市,也有过闭关锁国的悲哀。
其变幻的政治,思想文化亦是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而商业在中国古代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使得我国古代都城的商业布局也在不断的演变,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他繁华衰落的烙印。
二,商业市场的产生:在原始社会的漫长岁月中,人类过着完全依附自然采集的生活,到新石器时代,农业才逐渐发展并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但就整个原始社会而言,并没有产生私有制,“天下为公”也就没有交换及商业。
因而更没有所谓的市。
到奴隶社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产生了商业。
起初夏时这种交换是不固定的,“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后来因交易的扩大才产生了“市”或“市井”。
这类“市”集中在都城分散在各个居民点。
商代时,商业有了新的发展,在都城的北面及南面有手工作坊。
到周朝时,西周都城丰京及镐京已经有了形成了一城两区的格局,东周时有王都——国都——采邑三级城邑网。
《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人类经济万年史】154中国清代前期商业和对外贸易
![【人类经济万年史】154中国清代前期商业和对外贸易](https://img.taocdn.com/s3/m/411223d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6.png)
【人类经济万年史】154中国清代前期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国清代前期商业和对外贸易1.康熙时期的商业政策和外贸体制的建立康熙初期,百废待兴,商业的恢复,是政府工作重要的一环。
满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虽说' 重农' ,但对商业不歧视。
还在康熙亲政前,清政府即开始整顿流通领域秩序。
康熙四年(1665年),清政府规定各钞关抽分一律照定额征收,并革除了' 溢额' 与' 加级' 挂钩的敝政,宣布' 溢额者加级纪录之例,永行停止'.第二年,在命令直隶各省设立税所的同时,要求将税则刻木立榜,' 照示商民,照额征收' ;' 如有不肖官吏于定额之外,私行滥收者' ,' 依律治罪'.在全国统一后,清政府对币制和度量衡制进行了改革和统一。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又规定光禄寺置办各色物品,一律照市价给值,以免铺户亏损。
用康熙的话说,' 商民为四民之一' ,' 彼家赀皆从贸易积聚,并非为官贪婪所致,何必刻剥之'.由于清初政治清明和政府为正常商业活动提供了一个制度环境,国内商业很快得到了恢复。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解除了'迁海' 令。
次年,开放海禁,允许商民出海贸易。
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于广州、漳州、宁波和云台山四处设置海关,作为外国商人来华通商口岸。
这四处历史上基本都有贡舶贸易传统。
自建海关后,海关权力扩大。
海关直属户部,不受地方行政管辖。
海关监督直接向皇帝和户部负责,不受督抚节制,并有独立制订关税则例权。
关于当时的关税制度,以粤海关为例,订有正税和杂税两大项。
正税又分货税和船钞两项。
其中货税,指进口货物的从量税,如' 天鹅绒每匹税四两' ;船钞指商船额税,按船舶面积大小和国籍区别征收。
如来自东南诸国的' 东洋船' ,一等船(18平方丈)征税1400两,二等(15.4平方丈)征税1100两,三等船(12平方丈)征税600 两,四等船(8 平方丈)征税400 两;来自欧美诸国的' 西洋船' ,一等船征税3500两,二等船征税3000两,三等船征税2500两。
历史上的盛宣怀
![历史上的盛宣怀](https://img.taocdn.com/s3/m/6cbcce0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7.png)
历史上的盛宣怀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出生於江苏武进,死于上海),字杏荪、幼勖,号次沂、补楼,清末官员,官办商人,借督办实业之便,聚敛大量财富;盛宣怀一生贪腐逐利,而无视道德原则,1911年盛宣怀任邮传部大臣期间,不顾全国人民反对而贸然下令铁路收归国有,引发四川保路运动,导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
一、综述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汉族,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逝世于上海),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还有思惠斋,东海,孤山居士,紫杏,愚卿等号。
清末官员、官办商人,官僚买办。
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
1884年,赴粤办理沙面事件;同年,署天津海关道。
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
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
次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航运范围不仅扩大到山东整个沿海,而且还开辟了烟台至旅顺的航线。
1891年春,在烟台设立胶东第一广仁堂慈善机构。
次年,任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津海关监督。
1895奏设北洋大学堂于天津(现天津大学) ,1896 年,任铁路公司督办,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奏设南洋公学于上海。
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
二、生平出身官僚地主家庭。
1866年,应童试,补县学生。
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是清朝的官员,与李鸿章有交。
盛是六兄弟之长。
1870年(同治9年)盛被李鸿章招入其幕府,受到李的赏识,第二年就已升到知府的官级。
1871年畿辅大水,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捐助衣物粮食,由盛宣怀购买并运到天津散发,这是盛宣怀第一次从事福利事业。
十一个第一:1. 1872年拟定中国第一个集商资商办的《轮船招商章程》;2. 1880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3. 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4. 19世纪70年代在湖北“勘矿”;5. 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逐渐发展为真正称得上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6. 90年代后期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7. 1897年建成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8. 1895年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高等师范学堂;9. 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0. 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并于1907年被清政府任命为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11. 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1、航运1872年他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被李采纳,李委任盛办理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这是盛办理轮船航运的开始。
论道“官”与“商”
![论道“官”与“商”](https://img.taocdn.com/s3/m/a8a4460ea5e9856a561260c1.png)
论道“官”与“商”作者:谢然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2期在中国,官商一体并不稀罕,据钱穆先生考证,早在封建时期,交易活动都是从王公贵族所拥有的山林矿泽开始的,而这些地方均属私人禁地,因而商业活动从一开始就具有偷盗的色彩。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戒律环境中,如果没有官的庇护,商人一天也不能生存,所以,中国商与官的长期博弈,商人受控于官,不得从政的传统是随着国家的强大,逐步得到巩固的,它不可能因市场机制的建立而从本质上发生彻底的改变。
权力与市场交易的结合有几千年的渊源。
鲁迅先生称清朝末期胡雪岩为“中国最后一位商人”。
胡早年投靠地方官员,后结交了清朝大员左宗棠,从一个跑堂的伙计变成了资产达到约3000万两、19世纪中叶富甲天下的中国“官商”。
胡雪岩说:洋人做生意,官商一体,他们的官是保护商人的,有困难,官出来挡,有麻烦,官出来料理。
他们的商人见了官,有什么话可以实说。
我们的情形就不同了,官不恤商艰,商人也不敢期望官会替我们出面去争斤论两。
所以,中国人做生意不能没有政治靠山。
做官也不能因用政治权力至高无上,忽略了官商延绵千年的血缘清洁,失去发育、培植商务情网。
在中国,由于没有经历资本与市场发育的时代,中国就没有完整意义上资本主义的历史。
资产阶级是怎样利用权力与市场媾和,留下了历史性的空白。
“中国最后一位商人” 胡雪岩完成了中国式“官商勾结”基因颤变。
经过漫长历史的演进,在现代中国语境中,把“为政要看《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奉为“圣经”,可见胡雪岩影响之深远。
在中国古代的著名富豪中,从吕不韦、白圭、陶朱公到沈万山,再到那些我们身边的“红顶商人”,中国巨富无不是沿着官商结合之路辉煌腾达的。
这当然说的是中国的历史,而发展到现在中国市场经济化时代,“官”与“商”是否也有遗传中国官商文化的嫌疑呢?上海“楼脆脆”事件牵出房地产行业官商勾结的秘密。
当然,上海倒楼的原因或许与官商勾结不存在必然联系,但由于倒楼及倒楼原因调查才发现官商结合的黑幕,这是巧合的偶然现象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得“官商”中国历史上得“官商”李宝柱在我国历史上,官员个人凭借政治特权与经济垄断而经商(简称为“官商”)得现象,衍续了两千多年。
这一悠远得历史现象,赖以存在得根源就是什么?它与商品经济发展得关系如何?考察一下这些问题,认识“官商”得本质、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危害,就是有一定意义得。
历史上得“官商”与封建特权息息相关历史上得官商,自两汉迄于明、清,始终就是与封建特权息息相关得。
官僚经商全就是凭借其封建特权,概莫能外。
早在西汉前期,汉文帝曾将蜀郡铜山铁矿收益权赐给宠臣邓通。
汉武帝时曾一度取消了这种特权,下令严厉禁止官员经商,在她去世后,霍光当政,官僚经商得特权又东山再起。
霍光之子霍禹即率先经商,私营屠宰业并兼售酒业。
至元帝时,诸曹侍中以上近臣,多私自贩卖。
成帝时,丞相张禹就就是个内殖货财得大官僚兼大商人。
东汉时期,对官僚经商从未加以限制。
政府官员仍享有经商特权,追逐商利之风在官场极为盛行。
降及两晋南北朝,官僚经商仍属合法。
东晋以后,又赋予其免税特权。
因此,官员于商利所在,更就是趋之若鹜。
上至“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余者“渐冉相仿,莫以为耻”。
唐、宋以至明、清,历朝虽曾屡颁官僚经商得禁令,但都很不彻底。
例如:唐朝因官僚经商积重难返,遂下令一律依百姓例差科,实际上就是默许其合法性;明初,所禁经商者仅就是四品以上得大官;清初,亦只禁地方官“恃势贸易”。
在通常情况下,官僚经商实际就是一种特许得权利。
纵观我国封建社会历史,可以瞧出,官商所以绵延不绝,主要就是靠了历代朝廷赐予或默许得封建特权。
官商之所以根深蒂固,又在于它常与皇权串通一气。
历史上皇帝、皇族、外戚直接利用皇权经商者,也大有人在。
南朝宋孝武帝诸皇子、公主、后妃皆置邸舍,追逐什一之利。
北魏太武帝时,太子拓跋晃亦贩酤市廛,与民争利。
北齐后主亦曾置穷儿之市,躬自交易。
唐朝诸王、公主置邸店贩鬻者,亦颇为不少。
明朝武宗朱厚照则更为典型。
正德年间,她于京师繁华之处强拆民居建店,或以官店改易,或强夺权贵之店,作为皇店。
这些皇店拿着皇帝得敕书,打着皇帝得招牌,拦截商贾,横敛多科,肆行勒索,而莫敢谁何。
皇帝、太子、公主、后妃及宗室诸王纷纷经商,对官僚经商形成一种世风起了推波助澜得作用,使官商如虎添翼,益发有恃无恐,正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历代得官商,也正就是倚仗着以皇权为后盾得封建特权,几乎垄断了所有最能赚钱得行当。
汉代得辜榷,即独揽某项生意得专利,只有达官贵人才能拥有;开设邸店,搞囤积居奇,自南北朝至明、清,也一直就是官商独占鳌头;可坐收倍乘之息得高利贷业,最主要得经营者也就是贵戚官僚。
凡属新出得最赚钱得行当,如清代得票号、钱庄,咸为官员捷足先占。
有时,官商还利用其垄断地位,别创捞钱新花招。
如明代得贩盐业,名义上就是由政府垄断得,贩运者必须持有政府发放得盐引(即准许贩盐若干得批件)。
而当政府发放盐引之时,内外权豪势要遍持书札,预托抚臣,诡名包占。
抚臣畏惧权豪们得势力而不敢违抗,势重者与数千引,次者亦与一、二千引,其余多寡,各视其权势之大小而为之差次。
一些近臣则直接向皇帝奏乞,常得数十万引。
因此,权贵势要遂将贩盐业得国家垄断化为私人垄断。
一般商人欲想贩盐,必须从权贵之家购买盐引。
于就是,倒卖盐引成了权贵们捞钱得一个新门径。
当时,权贵之家每占盐一引,足不出户,即可坐收六钱之息,千引则可坐收六百两,万引则可得六千两,数十万引则可得银几十万两。
由于上述原因,使历代官商常致暴富。
譬如,萧梁时,益州刺史萧纪在蜀十七年,收商利得黄金万斤,银五万斤。
南宋初年,大将张俊牟商利获银无数,惧人偷盗,乃以每千两铸为一球,称之为“没奈何”。
明朝礼部尚书董份放债,年得息钱数百万,以此富冠三吴。
清朝乾隆得宠臣与珅经商得本钱就有七千多万两白银,其家产折银约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乾隆中二十年财政总收入,超过乾隆年间所耗军费八倍。
如果不就是利用封建特权经商,就不可能有其敌国之富。
可见,我国历史上得官商,并不就是产生于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得时期,也不就是封建主义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冲击之后才出现得,而就是产生于早期封建社会。
它根本不就是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换时得产物,更不就是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得必然转换物,而就是封建特权得产物。
历史上得“官商”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得桎梏我国历史上得官商,产生于早期封建社会。
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得条件下,它只能就是把商业同封建经济与封建特权结合起来。
这就是它不同于近代欧洲官商得一个重要特点。
在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得情况下,建立在封建特权基础上得官商,对于商品经济得发展起着阻碍与破坏作用。
首先,历代官僚经商,不论就是搞辜榷,还就是开设邸店,或就是放高利贷,都与生产领域没有多少直接联系。
它主要就是在流通领域,以不等价交换方式,靠侵占与欺诈手段,贱买贵卖,来攫取暴利,官商得盛行并不创造社会财富,也不能促进社会得一般经济得发展。
其次,官僚经商凭借封建特权,在经营中采取各种超经济得非法手段,势必会破坏市场规则与商品等价交换原则。
仅以明朝为例,皇帝、贵戚官僚得店铺,其开设往往就就是靠强占民房,其经营亦多就是强买强卖,稍有不从,辄加凌辱。
王店与皇店,害民尤甚。
明朝万历中,福王开设店铺,强令各项客商杂货俱入其店出卖,不许附近私店擅行停宿。
皇店榷商贾舟车,微至担负之利,亦皆有税,负贩小物,无不索钱。
权贵们野蛮经商得直接后果,一就是排挤了民营商业,如贩盐业由于权贵势要得垄断,使民商资本微细者,敛迹退避,不敢营运;二就是造成了物价飞涨得严重社会问题。
正德中皇店建立不久,明人石天柱即指出:“数年来,皇店之设,商贾苦于苛索,小民艰于贸易,以故诸货不至,物价腾踊。
”由此可见,官商就是商业、市场、社会经济秩序与商品经济得破坏因素。
官商作为封建特权得产物,其归宿只能就是封建主义,它只能在商业中助长封建主义。
就官商资本得出路瞧,官僚经商所聚集得财富,除了其自身挥霍享受及继续用于经商、放高利贷之外,其余主要就是用来购置土地,搞封建剥削。
因为在封建社会,土地既就是重要得收入来源与财富得主要保障,又就是社会地位与一切权力得基础。
所以历代官商都不遗余力地抢购土地,实行对土地得兼并。
官商资本与封建土地制度得结合,造成了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发展,这不仅冲销了官商在商业上带来得虚假繁荣,而且进一步钳制了商品经济得发展。
在官僚经商得影响下,民间商业资本纷纷向官场投资,大搞行贿、买官、买权、买靠山。
在封建社会,商人如能与官府、官僚贵戚相结托,以封建势力为靠山,就能为自己经商带来极大得便利。
因此,历代富商大贾不惜重金行贿,钻营勾结官府与官僚。
西汉时期,商人“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大者倾都,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
唐代,富商大贾“多与官吏往还,递相凭嘱”。
元稹《估客乐》诗说:“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
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
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
”即就是商人勾结权贵得生动写照。
明、清时期,富商巨贾为“蔑祸而固福”,亦必须“援结诸豪贵,藉其荫庇”。
同时,富商大贾并不满足于结托权贵,更希望自己跻身于官僚之列,买官也就是商业资本得重要投资之一。
而古代得卖官鬻爵制度,则为富商大贾进入官场提供了一条方便途径。
自西汉惠帝卖爵、文帝“入粟拜爵”得制度一出,历代沿袭,直至清朝末年,捐官买爵始终就是富商大贾凭财力溷迹官场得捷径。
富商大贾由此夤缘并进,尽居缨冕之流,“大者上污公卿,小者下辱州县”,造成了无商不官得局面。
在为官经商、官商勾结、以商致官这三者得协同作用之下,整个商业即在更大得程度上陷入了封建主义得牢笼。
历史证明,官商得存在,并不能促进民间商业得发展,而只能就是扼杀民间商业或将其导向封建主义。
封建社会不可能杜绝“官商”尽管官僚经商在封建社会往往就是朝廷赐予或默许得一种特权,但如果允许官商滥用这种特权,“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败坏吏治,助长奢侈之风,也必然会加剧封建统治得腐朽,加速封建王朝得得覆灭。
所以,即使在封建社会,当一个王朝得统治还比较清明得时候,为了长治久安,也要对官僚经商加以严格限制,甚至明令禁止。
西汉武帝时,即曾明令食禄之家不得兼取小民之利,严禁官商勾结分利。
唐太宗时,亦曾令“五品以上,不得入市”。
后又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诸王、公主及官人,不得遣亲信在市兴贩及开设邸店沽卖。
玄宗时,又令清资官不得干商利,已置店铺者,必须转让出卖。
代宗时,复禁王公百官置邸铺贩鬻,并委御史台纠察。
后因禁而难止,遂下令一律课税,不许享有免税特权。
穆宗、武宗、宣宗时,又一再重申官僚经商要依百姓例差科。
明初,朱元璋曾下令:“官员之家,不得于所部内买卖”,“凡公侯内外文武四品以上官,不得放债”,严格限制权贵经商。
明宪宗、孝宗时,又两次下令官员之家不许占中盐引。
权贵经商受到制裁者,在明朝不乏其人。
如洪武中,驸马都尉欧阳伦遣家奴贩茶出境,事发后,伦被赐死,家奴伏诛。
景泰中,驸马都尉石璟因遣家奴以官船货贩私盐,为十三道交劾,免官为民。
天顺中,都指挥孙显宗家奴私置店房,邀截商货,逼勒取利,遭弹劾后,充军贵州。
清初,亦曾多次颁布各种禁令,如有违者即重治其罪。
综观历朝对官僚经商得限制,不可谓不周;对违禁经商得惩治,亦不可谓不严。
然而,在靠一系列封建特权来维系统治得封建社会,仅凭几道禁令,就是不能彻底阻止官僚经商得。
因为,周密得限制与严厉得惩治,都没触到问题得根本。
而且,随着封建王朝得腐败没落,那些限制、打击官商得政策又必然弛废。
因而历代限制官僚经商得诏令,虽陈陈相因,但官商却屡禁不止。
以上说明,我国历史上得官商从来不就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得火箭,从未对商品经济得发展起过积极作用,而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得桎梏。
官商存在两千多年,始终也未换来商品经济得大发展。
没有任何根据可以将允许官商得存在,视为就是发展商品经济所必须付出得代价。
惩治官员经商,根绝官商劣迹,对于社会生产与商品经济得发展决无任何损害,只会大有益处。
(原载1988年11月7日《人民日报》第5版,现略有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