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2020年整理).pptx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一、填空。
(每空1分,共15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的过程。
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的变化和发展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1分,共6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
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
①理解②了解(认识)③体验(体会)④灵活运用⑤掌握⑥探索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6.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三、判断。
(每题1分,共4分)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每题2分,共4分)0.5x-2=24 m÷0.6=4.5五、简答。
(11分)《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对第一、二学段分别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1)第一学段教学建议:(2)第二学段教学建议:(3)试分析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建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一、填空。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推荐研究交流:XXX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得分评卷人:第一部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40分)一、填空。
(每空1分,共15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研究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量与测度、统计与概率四个研究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数学之间的交流过程。
5.对学生数学研究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研究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1分,共6分)1.学生的数学研究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富有挑战性的。
2.教师是数学研究的组织者、传授者、引导者、合作者。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理解、了解(认识)、体验(体会)、灵活运用、掌握、探索。
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测量、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探索规律。
6.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三、判断。
(每题1分,共4分)1.“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研究内容。
(错误)2.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错误)3.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错误)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正确)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每题2分,共4分)0.5x-2=24解:0.5x=26,x=52m÷0.6=4.5解:m=2.7五、简答。
(完整版)(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苏州市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一、填空。
(每空 1 分,共15 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的过程。
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的变化和发展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1 分,共6 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
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
①理解②了解(认识)③体验(体会)④灵活运用⑤掌握⑥探索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6.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三、判断。
(每题 1 分,共 4 分)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每题 2 分,共 4 分)0.5x-2=24 m÷0.6=4.5五、简答。
(11 分)《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对第一、二学段分别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1)第一学段教学建议:(2)第二学段教学建议:(3)试分析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建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得分评卷人第二部分数学专业知识(100 分)一、填空。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测试题和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测试题及答案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得分评卷人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 C.选修 3 3 D。
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专业知识测试题(全市)
6.如图所示,在ΔABC 中,∠ABC=90°,AB=BC,M 是 BC 上一点,连接 AM,N 是 AB 延长线上一点,CN 与 AM 垂直,求证:BM=BN。
(2)请你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过程。(12 分)
2.计算:
a
2a 2 16
a
1
4
3.计算:
2
tan
60
cos 30
3
(1)0 2
-
log 2 8
2.甲乙丙三队同时各种 400 棵树,当甲队把 400 棵树全部种完时,乙队还有 150 棵没有种,丙队只种了 220 棵,当乙队把所有树种完时,丙队还有多少棵树没种?
3.一个直径为 50 公里的圆形人工湖,某游船从码头甲出发,匀速直线行驶 30 公里到码头乙停留 36 分钟,然 后以相同的速度继续匀速直线行驶到与码头甲直线距离为 50 公里的码头丙,共用时 2 小时。问该游船的行驶 速度是多少?
2ab
1 4a2
2ab2 的值。
6.计算:
2019 2018 2020 2019 2020 -1
2020 2019 2021 2020 2021-1
2021 2020 2022 2021 2022 -1
四、解决问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
1.某商品按定价出售,每个可获 60 元的利润。按定价打八折出售 10 个所获的利润,与按定价每个减价 30 元 出售 15 个所获得的利润相同。该商品定价为多少元?
=100+50
=150(名)
=150(名)
4.教师提示学生看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 150,所以,(4+2)×25=4×25+2×25。得出结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测试题及答案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得分评卷人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 C.选修 3 3 D。
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编制考试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三)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编制考试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三)一、选择题:1.在常态下,教师素质的发展遵循这样的轨迹,即由幼稚型→成熟型→专家型逐渐提升,呈( 梯级上升)趋势。
2.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属于学校 (B 微观层面 )的规划,是对学校师资建设规划的具体落实.3.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应本着“点面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制度设计,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厘清专业定位,明确奋斗目标。
4.应采取专业发展导向的教师评价策略,综合各种可能获得有效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建立教师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机制。
5.在情绪理性疗法的ABC理论中,最重要的是,即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A A B B C C6.在现代家庭的生育、经济和情感功能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功能 .7.头脑风暴法具有去行政化、去权威化的特点,宽松的氛围、自由的表达,是集体产生“金点子”的必要条件。
8.价值取向反映了大千世界中一切在人内心深处轻重主次的地位。
9.师德问题之所以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有更深层的社会原因,折射了社会改革的深层矛盾,是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体现,网络社会资讯手段的发达、社会对教师的高期待值更凸显了师德问题。
10.师德制度化是国际化的潮流,发达国家如英、美、德等都对师德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11.我国在2008年重新修订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六条师德规范。
12.属于师德理想层面的高要求,如: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13.师德规范中有属于师德规则的底线要求,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14.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师德表现出自觉性、创造性、情境性、深远性的特点。
15.下列不属于校园合理辐射区域的是:学校监护责任向家长监护责任转移之后的区域。
16.校园暴力的构成要素包含:空间要素、主体要素、心理要素、被害要素、行为要素。
2020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
2020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 )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 )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分数:100分 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最小的十位数是 ,四舍五入到万位,记作 万.2.在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3.△+□+□=44, △+△+△+□+□=64, 那么□= ,△= .4.汽车站的1路车20分钟发一次车,5路车15分钟发一次车,车站在8:00同时发车后,再遇到同时发车至少再过 分钟.5.72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 .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试题后面打√,在错误的试题后面打×.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6.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 )7. 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 )8.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每一节课都必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 )9.新一轮课改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但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没有改变.10.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 ( )三、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 ( ). A. 合数 B. 质数 C. 偶数 D. 奇数1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一条的是 ( ) A. 长方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圆 13.把5克食盐溶于75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 ). A.201 B. 161 C. 151 D. 141 14.设三位数2a3加上326,得另一个三位数5b9,若5b9能被9整除,则a+b 等于( ). A.2 B. 4 C. 6 D. 815.一堆钢管,最上层有5根,最下层有21根,如果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 )根.A. 208B. 221C. 416D. 442 四、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6. A 、B 、C 、D 、E 五人在一次满分为100分的考试中,A 得94分,B 是第一名,C 得分是A 与D 的平均分,D 得分是五人的平均分,E 比C 多2分,是第二名,则B 得了多少分?17.前进小学六年级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48%,后来又有4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这时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占全年级的52%,还有多少人没有参加课外活动?18. 小明一家四口人的年龄之和是147岁,爷爷比爸爸大38岁,妈妈比小明大27岁,爷爷的年龄是小明与妈妈年龄之和的2倍,问小明一家四口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9. 甲乙两人以匀速绕圆形跑道相向跑步,出发点在圆直径的两端.如果他们同时出发,并在甲跑完60米时第一次相遇,乙跑一圈还差80米时俩人第二次相遇,求跑道的长是多少米?五、分析题(本大题满分5分)分析下题错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12能被0.4整除”成因:.预防措施:.成因:.预防措施:.六、论述题(本题满分10分)举一例子说明小学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七、案例题(本大题满分20分)下面是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的片断,请你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张老师在甲班执教:1.做凑整(十、百)游戏;2.抛出算式323+198和323-198,先让学生计算,再小组内部交流,班内汇报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把198看作什么数能使计算简便?加上(或减去)200后,接下去要怎么做?为什么?然后师生共同概括速算方法.……练习反馈表明,学生错误率相当高.主要问题是:在“323+198=323+200-2”中,原来是加法计算,为什么要减2?在“323-198=323-200+2”中,原来是减法计算,为什么要加2?李老师执教乙班:给这类题目的速算方法找了一个合适的生活原型——生活实际中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的“付整找零”活动,以此展开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王阿姨到财务室领奖金,她口袋里原有124元人民币,这个月获奖金199元,现在她口袋里一共有多少元?让学生来表演发奖金:先给王阿姨2张100元钞(200元),王阿姨找还1元.还表演:小刚到商场购物,他钱包中有217元,买一双运动鞋要付198元,他给“营业员”2张100元钞,“营业员”找还他2元.2.将上面发奖金的过程提炼为一道数学应用题:王阿姨原有124元,收入199元,现在共有多少元?3.把上面发奖金的过程用算式表示:124+199=124+200-1,算出结果并检验结果是否正确.4.将上面买鞋的过程加工提炼成一道数学应用题:小刚原有217元,用了198元,现在还剩多少元?结合表演,列式计算并检验.5.引导对比,小结整理,概括出速算的法则.……练习反馈表明,学生“知其然,也应知其所以然”.数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023456789,102346 [解析] 越小的数字放在越靠左的数位上得到的数字越小,但零不能放在最左边的首数位上.故可得最小的十位数为1023456789,四舍五入到万位为102346万.2.6π,9π [解析] 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即为该正方形的内切圆.故半径r=12×6=3(厘米),所以它的周长为2πr=2π×3=6π(厘米),面积为πr2=π×32=9π(平方厘米).3.17,10 [解析] 由题干知△+2□=44(1) 3△+2□=64(2),(2)-(1)得2△=20,则△=10,从而2□=44-10,解得□=17.4.60 [解析] 由题干可知,本题的实质是求20与15的最小公倍数.因为20=2×2×5,15=3×5,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2×2×3×5=60.即再遇到同时发车至少再过60分钟.5.21[解析] 设分母应增加x,则2+67+x=27,即:2x+14=56,解得x=21.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15分)6.√;7. √;8.×;9.×;10.√.三、选择题11.C [解析] 2能被2整除,但它为质数,故A错误.4能被2整除,但4是合数而不是质数,故B错误.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的数都为偶数.12.C [解析] 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A排除.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B排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D排除.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即为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13.B [解析] 盐水有5+75=80(克),故盐占盐水的580=116.14.C [解析] 由2a3+326=5b9可得,a+2=b,又5b9能被9整除,可知b=4,则a=2,所以a+b=2+4=6.15.B [解析] 如果是自然堆码,最多的情况是:每相邻的下一层比它的上一层多1根,即构成了以5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可知21为第17项,从而这堆钢管最多能堆(5+21)×172=221(根).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6.B得98分.由D得分是五人的平均分知,D比A得分高,否则D成为五人中得分最低的,就不能是五人的平均分,由此得到五人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B、E、D、C、A.由C得分是A与D的平均分,因为A是94分,94是偶数,所以D的得分也应是偶数,但D不能得100分,否则B得分超过100分;D=98分,则C=96分,E=98分,B=98×5-(98+96+94+98)=104分,超过100分,不可能;所以D=96分,C=95分,E=97分,B得分是96×5-(97+96+95+94)=98(分)17.解:设全年级总人数为x人,则x·48%+4=x·52%,解得:x=100所以没有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为100×(1-52%)=48(人).18.小明5岁,妈妈32岁,爸爸36岁,爷爷74岁.妈妈与小明年龄之和:(147+38)÷(2×2+1)=37(岁),小明的年龄:(37-27)÷2=5(岁),妈妈的年龄:37-5=32(岁),爷爷的年龄: 37×2=74(岁),爸爸的年龄:74-38=36(岁).19.跑道长是200米.第一次相遇甲、乙共跑了半圈,其中甲跑了60米.设半圈跑道长为x米,乙在俩人第一次相遇时跑了x-60米.从出发到甲乙第二次相遇共跑了3个半圈长,由于他俩匀速跑步,在3个半圈长里乙应跑3(x-60)米,而这个距离恰好是乙跑一圈还差80米,即2x-80米,所以3(x-60)=2x-80,解得x=100,故2x=2×100=200(米),即圆形跑道的长是200米.四、分析题(本题满分5分)参考答案:成因:没有理解整除的概念,对于数的整除是指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概念要求除数应为自然数,0.4是小数.而且混淆了整除与除尽两个概念.故错误.预防措施:在讲整除概念时,应让学生清楚被除数、除数和商所要求数字满足的条件.即被除数应为整数,除数应为自然数,商应为整数.并且讲清整除与除尽的不同.五、简答题(本题满分10分)参考答案: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形成;(3)概念的运用.例如: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讲解:(1)概念的引入:根据已经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只是对于乘法的定律,在计算时,很多时候会遇到乘法和加法相结合的式子,如(21+14)×3.(2)概念的形成:通过让学生计算,归纳发现乘法分配律.比较大小:①(32+11)×532×5+11×5②(26+17)×226×2+17×2学生通过计算后很容易发现每组中左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可以看出左边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算式是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虽然两个算式不同,但结果相同.然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即(a+b)×c=a×c+b×c.(3)概念的运用:通过运用概念达到掌握此概念的目的.计算下题:①(35+12)×10②(25+12.5)×8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乘法分配律会很快得到结果,比先算括号里两个数的和再乘外面的数要快的多,从而学生在以后的计算中会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也就掌握了概念.六、案例题(本题满分20分)参考答案:分析建议:张教师主要用了抽象与概括的思想方法;李老师用了教学模型的方法,先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模型的解,最后用这一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从这方面加以论述.。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从每题所给的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 小明家每月用电量为120度,电价为每度0.8元,那么他家每月电费为多少?A. 88元B. 96元C. 104元D. 112元2. 哪个数字是100的约数?A. 12B. 25C. 50D. 703. 请计算:5 × (6 - 3) + 2 =A. 7B. 12C. 17D. 204. 请计算:49 ÷ 7 × 3 =A. 9B. 12C. 18D. 215. 请计算:17 - (8 + 4) ÷ 2 =A. 11B. 12C. 13D. 14二、填空题:根据题意,在空格中填入正确的答案。
1. 从60以内的整数中选出5个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2×4 + 3×6 - 5×2的计算结果化简为最简形式:______。
3. 小红家有48个苹果,她和小明一起分享这些苹果,每人分得的苹果数为______个。
4. 123 × 100 = ______。
5. 250 ÷ 10 = ______。
三、解答题:根据题目要求,用书面语解答下列问题。
1. 小明家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早餐时间为1小时,他需要在7点半前吃完早餐。
请写出小明起床后可选用的三个早餐时间。
2. 小燕有32本绘本,她借给小亮8本,借给小华4本,请问小燕还剩下多少本绘本?3. 小明去超市购买文具,他拿了2个铅笔盒,每个铅笔盒的价格为18元,他付款时给了收银员一张50元的纸币,收银员找他______元。
四、综合题: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
小明买了一箱橙子,有12袋橙子,每袋橙子有20个。
他打算把这些橙子送给班上同学,每人分得橙子数为5个,还剩下橙子的袋数为几袋?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B4. D5. A二、填空题:1. 61、63、65、67、692. 193. 244. 12,3005. 25三、解答题:1. 可选早餐时间:6点半、6点四十五分、7点2. 小燕还剩下20本绘本。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测试卷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测试卷小学数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一、填空(每空2分,共34分)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这是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当学生学习新概念时,利用认知结构的已有概念与新概念建立联系,从而掌握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种获得概念的方法称为概念的;学生依靠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概括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种方法称为概念的。
4.《》一书中记载的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
5.有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取近似数为5.9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6.六边形的内角和为度。
7.钟面上时针从早上7时到晚上7时转动了度。
8.二进制计数法在计数时只用0和1两个数字来计数。
十进制中的“5”在二进制中记作,十进制中的“25”在二进制中记作。
9.7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次手。
10.小明在7次百米跑练习中成绩如下:这7次成绩的中位数是秒。
二、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
A、建立模型B、数学思考C、解决问题D、体验感知2.让学生估计1页书有多少个字,1本故事书有多少个字等,是培养学生的()。
A、符号感B、统计观念C、空间观念D、数感3.下面各个图形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能沿正方形的边折叠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A B C D4.袋中有3个红球,2个白球,若从袋中任意摸出1个球,则摸出白球的概率是( )。
A .B .C .D .5.已知昨天是星期一,那么过200天以后是星期( )。
A .一B .四C .五D .六6.“茅台酒”酒瓶上的商标纸标有酒精度“48%”字样,这里的48%表示( )。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专业素养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专业素养测试题及答案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A.必修3 3 B。
必修1 1 C.选修3 3 D。
选修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B)1PS:双击获取文档,未能直接提供word。
(2020年整理)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doc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附答)第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_______性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_________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______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______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基础上。
5、《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知识技能的达成目标分成、、、四个层次。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案例1:一位老师在数学课上讲10以内的加法:5+3=8。
他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将黄的、红的橡皮泥分别搓成小球,然后要求在每个竹签上穿上5个黄色的和3个红色的小球,要连续穿20串;一组在一个筐中捡出5个蓝色的和3个绿色的橡皮泥装成一袋,连续装20袋。
学生的情绪很高,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
教导主任看完后,评价这一节数学课说:“这种课不像数学课,倒像一节手工课,是四不像的课,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
”这位教3、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80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80,正确的商应该是()4、10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场。
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赛出冠军,共要比赛()场。
5、用一根绳子测量井台到水面的深度,把绳子对折后垂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15米,把绳子三折后垂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4米。
求绳子长和井台到水面的距离。
答案:第一部分:略第二部分:第一题:先看目标定位。
新课程提出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型目标。
本课在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但知识与技能目标明显不到位。
本节课的教学应涉及到有关“和”或“被减数”为8的所有加减法(加数或减数为0的除外),但这位老师的教学只是“5+3”,而且就“技能”的形成,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训练来实现的,这位老师所做的单一操作显然是与此相违背的。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育》,其作者是()A.柏拉图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苏格拉底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A.洛克B.杜威C.斯宾塞D.夸美纽斯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A.课堂教学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现场教学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戌癸丑学制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制度D.民族文化传统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继承性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A.基本规律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个别辅导D.布置作业1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A.开端B.中间C.终端D.外部1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A.暂时遗忘B.永久遗忘C.干扰遗忘D.逆向遗忘1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A.知觉B.嗅觉C.嗅觉适应D.嗅觉感受性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1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紧张性与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1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热爱感19.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2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A.无条件反射B.本能的行为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观察下面的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到 2006 为止,A、B、C、D 各组有几个数? (2)D 组第 41 个数是几? (3)198 在哪一组里? 9、四个一样的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如图)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121 平方米,小 正方形的面积是 9 平方米。那么长方形的长是多少?, 10、若干同样的盒子排成一排。小华把 70 多个同样的棋子分装在盒子中,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没有装棋子, 然后他出去了。小兵从每个有棋子的盒子里各拿出一个棋子放在空盒内,再把盒子重新排一下。小华回来 仔细查看了一番,没有发现有人动过这些盒子里的棋子,你知道盒子有多少个吗?棋子有多少个呢? 11、下图(1)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下图(2)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图1图2
4、10 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场。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赛出冠军,共要比赛()场。
5、用一根绳子测量井台到水面的深度,把绳子对折后垂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 15 米,把绳子三折后垂
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 4 米。求绳子长和井台到水面的距离。
答案:第一部分:略 第二部分: 第一题:先看目标定位。新课程提出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型 目标。本课在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知识与技能目标明显不到位。本节课的教学应 涉及到有关“和”或“被减数”为 8 的所有加减法(加数或减数为 0 的除外),但这位老师的教学只是“5+3”, 而且就“技能”的形成,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训练来实现的,这位老师所做的单 一操作显然是与此相违背的。在答卷中,有许多老师提出,如果让他来上这节课,绝不会让学生做这种“穿 20 串”和“装 20 袋”的机械式练习。就“过程与方法”来看,“5+3”的教学是建立在“10 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 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之上的。本课教学应借助于前面“和”或“被减数”为 6、7 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并通过 多层次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而这位老师的教学中,根本就没有体现这一知识形成过程,更莫谈帮助 学生知识“建构”,而且使用的“方法”机械单一,并没有将数学知识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提升出来。其实,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源于实践,但决不能终于实践。或许有人认为,这只是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环节,其实 明眼人稍作思考,就会明白这一环节所需要的时间绝对在 20 分钟以上。综上所述,本课教师的目标定位是 有失偏颇的。再看过程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 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里的“过程”大体上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对这些 成分做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二是在数学范畴之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做进一 步抽象化处理,从符号一直到尝试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本 课知识与学生前面学习的有关“和”或“被减数”为 6、7 的加减法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教师的课堂应重在帮 助学生领悟这种借助于“10 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来计算加减法的思路,并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而这位老 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实践的层面,并没能“对这些成分做 符号化处理”,更谈不上“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中
学海无涯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附答)
第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人人学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性
性和
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
方式。
、
。
、
、Hale Waihona Puke 和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海无 涯
(一) 一、填空题(30 分) 1、按规律填空。8、15、10、13、12、11、()、()。 1、4、16、64、()、()。 2、两数相除,商为 1800,如果被除数缩小 50 倍,除数扩大 20 倍,那么商就是()。 3、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 780 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 80,正确的商应该是() 4、10 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场。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赛出冠军,共要比赛()场。 5、我是深圳路小学教师我是深圳路小学教师我是…………依次排列,第 2006 个字是()。其中有()个 师字。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和
的基础上。
5、《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知识技能的达成目标分成 、 、 、 四个层次。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案例 1:一位老师在数学课上讲 10 以内的加法:5+3=8。他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将黄的、红的橡皮
泥分别搓成小球,然后要求在每个竹签上穿上 5 个黄色的和 3 个红色的小球,要连续穿 20 串;一组在一个
筐中捡出 5 个蓝色的和 3 个绿色的橡皮泥装成一袋,连续装 20 袋。学生的情绪很高,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
时光。教导主任看完后,评价这一节数学课说:“这种课不像数学课,倒像一节手工课,是四不像的课,教
学目的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这位教
3、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 780 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 80,正确的商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