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储备)(学生版)

合集下载

三年高考(2016-2018)专题07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 Word版含解析

三年高考(2016-2018)专题07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B.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C.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

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2.【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

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

专题07 选词填空(10选10)(解析版)

专题07 选词填空(10选10)(解析版)

选词填空(10选10)解题方法(1)侧重语篇的理解,结合上下文意思去做题。

(2)注意名词单复数变化,注意动词时态变化,注意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注意形容词、副词、名词之间的转化。

3.备考建议(1)注意识记词汇表,特别是词汇表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2)掌握词性之间转化的规律和方法。

4.【题型分析】综合填空: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语法知识进行填空,此题型侧重考查单词词形的转化。

如:基数词变序数词,可数名词单数变复数,形容词变副词,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

5.【解题技巧】1.牢记中考词语运用题型中词形转化的常见、常考方式。

(1)名词:可数名词单数变复数。

(2)数词:基数词变序数词。

(3)代词: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以及反身代词。

(4)形容词、副词:形容词变副词;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5)动词: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2.找准标志词,用正确形式填空。

如:one of...就是形容词、副词最高级和名词复数的常见标志。

3.注意单词拼写。

根据句意、固定搭配等去答题。

填冠词要注意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的选择。

填连词要注意前后两句话的关系。

填介词要注意固定搭配。

满分技巧空前空后要注意,名词单复要牢记。

要有’s不能弃。

动词注意要变形,形、副词用法要谨记。

要用数词请留意,千万别忘"基"和"序"。

填入代词需慎重,五格变化记心中。

一阅读短文,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词并用其正确形式填空,使短文通顺、意思完整。

每空限填词,每词限用一次。

Peter sees many kinds of animals in the zoo on Sunday. He sees two . 1 They like playing in the water. Peter sees three giraffes ( 长颈鹿) 2 . They’ re 3 and beautiful. They are near a big tree. They like eating leaves (树叶) very much. Peter takes many photo of 4 .Peter also (也) sees a panda. The 5 name is Lanlan. She’ s really cute. She likes sleepingand eating, Bamboo is her 6 food.Peter likes Kingba best. He’ s a strong lion from Africa. He is in the cage (笼子). He likes eating 7 .At last (最后), Peter sees a red 8 black bird (鸟) from America. She can 9 Chinese and English. Peter 10 to talk with (和……谈话) her, but the bird flies away.【答案】1.elephants2. too3.tall4.them5.panda’s6.favorite7. meat8.and9.speak 10.wants二第一节阅读短文,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词并用其正确形式填空,使短文通顺、意思完整。

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

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考点1.直接分析人物品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武牧羊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①。

武谓惠②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

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③,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④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⑤。

羝乳乃得归⑥。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⑦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有删减)【注释】①受辞:听取供词。

②惠:人名,指常惠。

③煴火:微火。

④幽:囚禁。

⑤羝:公羊。

⑥羝乳乃得归: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归汉朝。

⑦廪食:配给的粮食。

1.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引佩刀自刺”中的“引”本义是“拉弓”,引申为“牵引”“延长”“举,拿”等,在此处取“牵引”之意。

B.“单于愈益欲降之”中的“益”与“精益求精”中的“益”意思相同。

C.“徙”有“迁移”“调动”“流放”等义项,“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中的“徙”应为“调动”之意。

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中的“食”和“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中的“食”意思相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B.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C.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D.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4.✬结合所选文段及李白的《苏武》诗歌,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点。

考点2.围绕观点分析班级开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7 《马说》(知识梳理)(解析版)

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7 《马说》(知识梳理)(解析版)

《马说》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1.《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昌黎先生集》《原毁》《师说》《柳子厚墓志铭》等。

2. 唐宋八大家包括: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文章体裁。

本文的体裁是“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往往是托物寓意。

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课文内容概括。

作者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引发出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文章处处写马,而句句都在贬“人”,它借有关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把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四、字音字形骈死(pián)槽枥(cáo)(lì)粟(sù)外见(xiàn)祗(zhǐ)一食(shí)一石(dàn)食(sì)马者而食(sì)也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⑴故虽有名马:即使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

⑶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⑷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⑹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⑻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按照。

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⑾执策而临之:面对⑿其真无马邪:通“耶”,吗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二)通假字①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③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34页PPT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34页PPT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新高考语文专题07 语言文字应用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专题训练(学生版)

新高考语文专题07 语言文字应用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专题训练(学生版)

专题07:语言文字应用【2021年高考】一、【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___。

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

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

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 )。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近在咫尺杞人忧天泾渭分明源源不断B.触手可及空穴来风泾渭分明取之不尽C.近在咫尺空穴来风非此即彼源源不断D.触手可及杞人忧天非此即彼取之不尽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部编版)-专题07综合性阅读(学生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部编版)-专题07综合性阅读(学生版)

专题07 综合性学习★知识划重点★综合性学习题型及解题方法一、图表题图表题主要考察表格、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等。

但是无论如何,图表题都是有共通的特点,一般都会要求同学们关注题干,认真审题,审出什么呢,看一看题干的要求是什么,看一看题目是什么,当然,更重要的是,同学们一定要把握好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它会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出题。

在进行阅读图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数字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要比较出它们的变化,比较出它们的趋势,然后再通过梳理得出结论。

在表述的过程中,需要同学们特别关注词语的运用,尤其是表示诚意的副词。

比如2012年考察的关于水资源的柱状图,在我们的考试说明上面15页是能够看到这个柱状图的: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缺水比较图。

比较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北京水资源是很低很低的,跟那两个柱相差很大,比较过程之中自然就会写出北京市的人均水资源量,它是极为缺少的。

在这里,用副词也是很重要的。

三个柱在比较的过程之中有个递进关系,可以用“甚至”这样的连词来做连接。

因此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二、文字概括文字概括的核心就是概括大意,不管它用什么样的类型出,小段的文字我们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如果大段的文字,我们要分出层次来进行概括,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表达,这个就是文字题的核心部分。

概括的时候,建议有中心句、概括句时一定要把它找到,找到之后就可以很轻松的拿来用了。

如果找不到,再找关健词,自己来进行概括。

在综合性学习里面,图表题和文字题有时候会放在一起出,这时就需要提取信息,提取信息一般是要找到它们的共通点,或者是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我们通过词语把它联结在一起。

或者,是找到共同的部分,把共同点合并同类项概括出来。

文字概括中,还有一种题型是用不同人物的语言来说说感受。

这类题型通常让同学们来概括一下他们的感受是什么,往往是有字数要求的。

这就要求同学们,第一能够抓住它话语里面的核心词来概括内容,第二就是能够把这几个人的角度给它区分出来。

高中语文合格考资料 专题07 语言文字运用(字音字形)

高中语文合格考资料 专题07 语言文字运用(字音字形)

近三年(2021-202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字音字形1.(2023春·湖南·高二学业考试)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浸.染(jìn)逊.色(xùn)炫.耀(xuàn)义愤填膺.(yīng)B.青苔.(tái)俨.然(yǎn)悚.然(sǒng)肆意雕琢.(zhuó)C.反馈.(guì)国粹.(suì)海棠.(táng)耿.耿于怀(gěng)D.广袤.(mào)辖.制(xiá)发酵.(jiào)疾风骤.雨(zhòu)2.(2023春·湖南·高二校考学业考试)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稚气(zhì)细腻.(nì)幽壑.(hè)锱.铢必较(zī)B.婉.转(wǎn)混沌.(tún)麻痹.(bì)锲.而不舍(qì)C.铆.钉(mǎo)窈窕.(tiǎo)消耗.(hào)筋.疲力尽(jīn)D.碾.轧(niǎn)洗漱.(shù)憔悴.(cuì)烫.手山芋(tàng)3.(2023春·湖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晨曦.(xī)造诣.(zhǐ)袅.娜(niǎo)百舸.争流(kě)B.漂泊.(bó)国粹.(cuì)精湛.(zhàn)沧海一粟.(sù)C.孝悌.(tì)甘霖.(lín)朔.风(shuò)金戈.铁马(gē)D.伺.候(cì)青蒿.(hāo)蹒跚.(shān)豁.然开朗(huò)4.(2023春·湖南·高二校联考学业考试)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赊.账(shē)逮.捕(dài)洗濯.(zhuó)纨绔.子弟(kù)B.宿.命(sù)湮.没(yān)重创.(chuāng)雄姿.英发(zī)C.岑.寂(cén)模.糊(mó)倔强.(jiàng)雕栏玉砌.(qì)D.贿赂.(lù)窈.窕(yáo)粗犷.(kuàng)一筹.莫展(chóu)5.(2023春·湖南·高二校考学业考试)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沐浴隆重伶俐炉火纯青B.爱戴恍惚皱褶云蒸霞蔚C.纪念陶醉疟疾玩忽职守D.规钜窟窿晨曦明查秋毫6.(2023春·湖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雕琢皎洁瑰宝峥嵘岁月B.寒暄遨翔洋溢横塑赋诗C.哂笑咀嚼彤云锱铢必较D.干涸谛听熏陶踌躇满志7.(2023春·湖南·高二校联考学业考试)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弥望落寞交涉安之若素B.脆弱帷幕吞噬残羹冷灸C.漂泊模糊欺侮徇私舞弊D.蕴藉脉搏磐石卑躬屈膝8.(2023春·湖南·高二学业考试)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安分守己原型毕露残羹冷炙礼上往来B.历历在目前赴后继完璧归赵逝者如斯C.虎视眈眈耐人寻味坚持不懈层出不穷D.真知灼见问心无愧源远流长冲上云霄9.(2023春·天津·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鹿寨款待随心所欲B.驱逐驯熟焦头烂额C.手镯慌唐肃然启敬D.俨然魅力张弛有度(2023·新疆·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7 诗词鉴赏(学生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7  诗词鉴赏(学生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7 诗词鉴赏1.(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诗句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的人生态度最为接近的是哪一项?()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里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这个古老的风俗在本诗颈联有所体现,请描绘这一联的画面。

2.(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古诗词鉴赏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

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③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④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吟啸:高声吟咏。

②芒鞋:草鞋。

③料峭:形容微寒。

④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前六句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反衬出泰山的“高大”。

B.开篇两句以问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既表明了泰山所处的位置,又写出了春天的泰山一片青绿的景象。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专题07拟写语和宣传推广类(讲义)(学生版)

专题07拟写语和宣传推广类(讲义)(学生版)

【高考新题型讲与练】07.拟写推荐语和宣传推广类题型讲与练(学生版)一.命题趋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业质量水平四和五”(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主要是水平四;而水平五是选修课程的要求,修习情况可供高考或用人单位参考)中明确指出“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尝试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正是体现验证了语文课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长期以来,语文高考命题故意绕开中学课本,以体现所谓“课内打基础,高考考能力”的理念。

这一高考命题导向直接影响着阶段性的课程考试命题导向,平时的考试命题纷纷模仿高考。

不同类型的考试性质与界限模糊不清,以至于平时的考试命题严重脱离教材,教考分离就成了集体默认的高中语文命题思想。

统编教材带来了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巨大变革,由单篇教学走向群文阅读、单元整合、整本书阅读教学,促进了语文教学由浅表走向深度,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语文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高考命题也要考虑与教材的改革同步,涉及教材的内容可以少一点,但也应当有一定的比例。

2023年高考正是体现了这一观点,实现了教考衔接。

温儒敏教授认为,要体现“教—学—考”一致性的原则,期中、期末考试不能轻易“套路”高考,考试的主要内容应出自教材,起码有70%与统编教材的学习有关。

温儒敏的讲话为高中语文统编教材背景下的的教考一致问题指明了方向。

课标要求通过审美的体验、评价来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品位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推荐与宣传推广类题目以微写作形式出现,要么是与阅读结合,要么是在语言文字题中出现,应该有一定的出题情境,尤其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荐书稿。

二.典型例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即将到来的校园戏剧节新增了线上展播单元,同学们的热情都被调动了起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专项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专项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专项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用法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词语的理解与运
用技巧:
1.通过词根、词缀和义项来理解词义:有些词语由词根、词缀和义项
组成,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就需要分析词根、词缀和词义的关系。

例如,“常常”中的“常”是一个词根,表示经常;“忧郁”中的“郁”是一个
词缀,表示状态;“桃源”中的“桃”是一个义项,表示桃树。

2.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义:上下文是指词语所在的语境,通过观察上
下文中其他的词语,可以推测出词语的意思。

例如,“阳光明媚的早晨,
小草和花朵都在欢快地开放。

”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测出“开放”表示万物
生长旺盛的状态。

3.合理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
指意义相反的词语,合理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可以丰富语言表达。

例如,“爱”和“喜欢”是近义词,“厌恶”和“喜欢”是反义词。

4.注意词语的搭配:一些词语在固定搭配中使用时,具有特定的意义,需要注意搭配的准确性。

例如,“逐渐”和“渐渐”都表示渐进的意思,
但“逐渐”不能与否定词连用,而“渐渐”可以。

5.根据词性运用词语: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词性下,意思可能不同,
运用时需要根据词性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意思。

例如,“长”作为名词表示
时间的长短,作为动词表示增长、生长。

以上是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的一些重要技巧,通过加强对词语的认识
和理解,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语用综合题(选择简答)精选20题-【黄金20题】备战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解析版)

语用综合题(选择简答)精选20题-【黄金20题】备战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解析版)

专题07 语用综合题(选择简答)精选20题(解析版)全国甲卷专用,2024届高考语文精编预测系列一、选择简答字面含义的理解,应用“顾名思义”。

顾名思义: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含义。

B.“自说自话”多用于表现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考量客观事实或环境的自言自语。

此处只是表达自己说话的语意,应用“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

C.“欲速不达”意思是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由前文“可是”可知,此处表转折,意为结果与期待相反,应用“适得其反”。

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D.“独树一帜”形容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语境指李煜的词风与众不同,使用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由“‘小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空间上将作者与外界隔离开来。

由此,所写之事、所发之感就有了一种作者自说自话、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与谁听?”可知,“这种感受”是指作者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人懂得的惆怅和苦闷之情。

A.句意: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此处说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衔接不恰当。

B.句意: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

抒发的是淡淡的春愁,衔接不恰当。

C.句意: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表达了作者徒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又无人理会的惆怅和苦闷之情。

衔接最恰当。

D.句意: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油然生起。

此处说的是“高楼”而不是“小楼”,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贬谪之地的艰苦,衔接不恰当。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语句中存在病句的应当是第①句。

画线句的语病主要是关联词“在”使用不当,“在阔大的空间”意指所处的空间,一般作句子的状语。

而“带给心灵自由感”中的“带给”,其中的行为接受对象应当是指“幽独情绪愈发浓烈的词人”。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38张)ppt课件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38张)ppt课件

专题2┃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这一考点是从2010年开始《考试说明》中新增的考点。从 考查的内容来看,有课内外词语的积累,有在具体语境中对 多义词、同义词、关联词语的辨析,有对词语(特别是成语)的 命 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等。词语考查素材主要来源于课本。从 题 考查的形式来看,仍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这里需要指出 规 的是:词语的理解运用还包括一种特殊词语——关联词语的 律 理解和运用,难度稍大些。另外,今年应格外关注成语的理 与 解运用。将课本中出现的重要成语进行整理,从正确书写到 预 词义理解,尤其是19篇文言文和河北省三套教材公共篇目中 测 的成语。
专题2┃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方法总结 ┃
一、积累常用的词语、成语 首先要抓住课本注释中的重要词语与成语,做到读 得准确、写得正确、用得自如。在此基础上,着重掌握 各册教材附录中的“字词表”,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情 况给这些字词注音、解释、造句。其次,把平时学习及 总复习中遇到的易读错、写错、用错的词语或成语整理、 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分批分类复习,并通过一定量的 练习(做上一年的中考词语、成语试题)达到准确识记、 加深印象的目的。最后,要注意在作文训练时字斟句酌, 力求准确使用词语或成语。
专题2┃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四、理解词语、成语的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按词义的感情色彩,词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 中性词,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有褒词贬用、贬词褒 用的现象。按语体色彩,词有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 科学术语之分。口语,通俗易懂,适合谈话时用;书面 语,庄重文雅,适用于书面表达或正规、庄重的场合; 文学语言,讲究生动形象;科学术语,讲究简明、准确、 严密。
专题2┃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C.为了请张教授出山,李市长三.顾.茅.庐.,几次到张 教授家里嘘寒问暖,这番盛情,终于将张教授感动了。

专题03词语理解运用(学生版)

专题03词语理解运用(学生版)

专题03 词语理解运用(学生版)词语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句子,懂得课文内容,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正确地认读和书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尤其要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多下功夫,要能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及同一词语的不同含义,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也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一、复习要点1、复习16年级课本里的词语,并会写,会运用。

2、小学阶段的四字词语,成语要牢记,会听写,并会正确运用。

3、按照词的类型分类复习,掌握所学的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认读并听写这些词语。

4、复习课文中出现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5、根据句意填出适当的词语。

二、知识平台1.成语、歇后语及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2.近义词、反义词的词语归类。

能够熟练填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3.词语的仿写。

仿照所给例子,能写出相同形式的词语。

如:AABB式(高高兴兴)、ABB式(绿油油)、ABCC式(神采奕奕)、AABC式(津津有味)、ABAB式(商量商量)等等4.掌握常用的七种关联词语,并能正确使用。

如:①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②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③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④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⑤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⑥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⑦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三、试题特点小升初关于词语的考题中,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等。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两个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成语并对其含义有所了解;二是要注意词语、成语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并了解其基本的用法。

四、常考题型五、常见失误解答词语试题常见的毛病是考生不太注意词语、成语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现代词语和文言词语不太注意对其义项的了解,这两个问题都是值得考生注意的。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之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之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 这座桥。 ②看着人类这种 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 ③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 和稳健的判断。 ④对你的痛苦,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 你、鼓励你。
A. 崇拜 狂妄 胆量 慰问 B. 推崇 狂妄 胆识 安慰 C. 崇拜 狂妄 胆识 安慰 D. 推崇 疯狂 胆量 慰问
3
知识的储备——
(一)关联词的辨析选用
(二)把握词语的语境义 (三)辨析同义词近义词
(四)特别关注——成语的含义及运用
精选ppt
41.用错对象 3Fra bibliotek搭配不当 5.不合语境 7.相互矛盾
2.褒贬失当 4.望文生义 6.重复累赘 8.谦敬错位
精选ppt
5
C俨然:整齐的样子。
例1.结合语境,选出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②爷爷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后,有时到菜市买菜,有时到河边
钓鱼,有时还到公园下下象棋,打打太极拳,过着
的生活。
③想通过“钓岛”把钓鱼岛据为己有是滑稽可笑的,
日本怎
么包装,怎么买卖,
改变不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事
实。
A. 牟取 悠游自在 无论……都
B. 牟取 怡然自得 即使……也
C. 谋取 怡然自得 无论……都
A.相遇 信手拈来 亲密 窗棂 劝诫 B.结识 信口雌黄 亲近 窗户 警告 C.结缘 信手拈来 亲近 铁窗 警世 D.邂逅 信口雌黄 友好 铁窗 劝慰
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精随选pp口t 乱说。
24
再见
精选ppt
25
精选ppt
23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7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储备篇)(学生版)目录【考点扫描】 (1)【考查形式】 (1)【知识梳理】 (1)【应考指南】 (3)【典型题例】 (6)【考点扫描】①根据语境判断词语的含义;②正确使用成语;③正确辨析和选用近义词;④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等【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也有少量的主观表达题,分值在2—6分之间。

【知识梳理】一、词语的意义(一)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本义是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如“钢铁(金属元素)”。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手无寸铁(指刀枪等)”。

比喻义是由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如“铁证如山(比喻确定不移)”。

注意比喻义不同于比喻句。

比喻义是词的一种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比喻句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才应用的,是临时的。

如“北京是祖国的心脏”里的“心脏”是比喻,“心脏”并没有转化出固定的“首都”这一新义。

(二)词语释义的方法1.定义法: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对术语类词语注释或说明。

如“自然力”就是可以用来代替人力的自然界的动力,如“风力“水力”;“归省”就是回家看望父母。

2.比喻形容法:有些词不好下定义,就用形容或比喻加以说明。

如“褴楼”形容衣衫破烂;“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境遇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3.合成法:先逐词解释,后综合概括。

如,谨严:谨慎严密。

肆虐:任意地干残暴的事。

肆,任意地干;虐,残暴。

4.对换法:用熟悉的、已懂的词语来解释不懂的词,或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解释。

如,崎岖:不平坦。

阑干:栏杆。

5.探源法:指出词的来源,说明它的原义,进而辨明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

如,一鼓作气:(原义、引申义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把事情干完。

6.意符法:就是利用形声字的意符来释词。

如“门可罗雀”的“罗”字义符为“四”即”,其义为“门前可以张网捉雀”,形容门庭冷落。

无论哪一种释词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最好是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准确释义,又能正音辨形。

二、词语辨析(一)同义词的辨析学会辨析同义词,对于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辨析的重点,应放在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上。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看词义适应范围的大小。

2.看词义的轻重差别。

3.看搭配习惯的不同。

4.看构词成分的不同。

在双音节同义词中,有时两个同义词既有共同的构词成分,又有不同的构词成分。

共同成分往往表现同义词的共同意义,不同成分则往往表示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5.看词性功能的不同。

6.看词语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的不同。

(二)多义词的辨析对于多义词,首先要了解它有哪些意义。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多义词,如“宽”就有“横的距离大”“放宽“不严厉”“宽裕”等意义。

一个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是最初的常用的基本义,其他的意义大都是通过比喻引申出来的新义。

其次,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提高阅读能力,如“马路很宽”这个特定语言环境中,“宽”的意思就是“横的距离大”。

再次,使用时要使多义词所表达的意义正确表达所要说的意思,加强比较,认真区别分析,使自己对多义词的掌握更全面,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三)反义词的使用1.反义词分两类。

一类是每组词表达两个矛盾的概念,意义是相反的,没有中间状态。

如“生”和“死”,“正”和“反”,“曲”和“直”,“动”和“静”。

一类是每组词的意义不是相反而是相对的,有中间状态。

如“黑”和“白”,“甜”和“苦”,“高”和“低”,“上”和“下”。

2.不是所有的词都有反义词。

形容词里的反义词比较多,其次是动词、名词。

3.如果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义,它就有可能有几个不同的反义词。

如“反对”的反义词有“拥护”“赞成”支持”等。

“老”的反义词有“幼”小”少”“嫩”等。

4.有的词没有反义词,如果要表示它们的反面情况,可以在前面加上否定词。

如“讨论”,表示反义,可以说“不讨论”。

但“不讨论”是个短语,它和“讨论”不能构成反义词的关系。

5.要注意准确使用反义词,这是学习和掌握反义词的重点和目的。

例如:我们要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弱点,同时还要学习人家的优点,克服自己的错误。

这句话中的“弱点”应改为“短处”,因为只有“短处”才能和“长处”相对;“错误”应改为“缺点”,因为只有“缺点”才能和“优点”相对。

(四)词语的感情色彩有的词语本身带有喜爱、赞美、尊重、肯定的感情色彩,这类词称为褒义词。

如“爱护”坚强”。

有的词语本身带有厌恶、贬斥、鄙视、否定的感情色彩,这类词称为贬义词。

如“庇护”顽固”。

不带褒贬的感情色彩的词称为中性词。

如“保护“顽强”。

中性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

说话和写文章,要注意褒贬词语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该用褒义词时不要用贬义词,该用贬义词时不要用褒义词。

有时为了达到讽刺或幽默的表达效果,可以采用贬义词褒用或褒义词贬用的方法。

(五)关联词的辨析对于关联词的运用,主要注意两方面:①明确关联词的搭配。

很多关联词都是成对使用的,用时不可搭配错误。

②明确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往往连接两个分句,如果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则关联词(第一个)要放在分句(第一个)主语的后面,如果前后两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则应放在主语前面。

(六)成语的辨析对于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关键是其意义的理解,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先理解其原始意,再试着揣摩它“比喻什么”或“形容什么”,同时,对一些特殊成语应从感情色彩、结构类型、使用对象等方面加以分类梳理,以便于比较、理解。

【应考指南】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结合一定语境来理解。

一、利用基本义理解引申义词语的引申义与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这就需要学生们在答题时对该词语及其整个句子进行较为深层次的理解思考。

例如:这场球打得真漂亮。

其中的“漂亮”一词就突破了“好看”的本义,引申理解为“精彩”“出色”。

例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A.一个“飞”字表现出宏儿的动作好像就是鸟儿的翅膀在空中活动。

B.一个“飞”字表现出了“宏儿”此时格外兴奋的心理。

C.一个“飞”字表现出了“宏儿”作为一个孩子很活泼的性格特点。

D.一个“飞”字表现出了“宏儿”此时内心的欢快,也表现出了一个儿童天真的特点。

本考点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通过对词语引申义的理解,达到对整个句子的准确理解。

A项的理解局限在了基本义,而本句中“飞”字的对象是“八岁的侄儿宏儿”,根据《故乡》的课文内容我们知道,宏儿“飞”出来是迎接他多年未见的叔父。

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此时必然是欢快、兴奋的心理,所以正确答案为A。

二、利用基本义辨析同义词汉语的同义词非常丰富,同义词越多,语言的表现力就越强,可以把思想感情表达得充分、细致,使文章生动活泼,避免语言的单调、重复。

在具体运用时,我们不仅要弄清这些词语之间的相同点,尤其要辨别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例2.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____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4)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____,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A.烘托寂静进入摧毁B.映衬平静进入毁坏C.烘托平静扑入摧毁D.映衬寂静扑入毁坏此题在回答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词语间细微的区别。

(1)句中“一点点黄晕的光”是柔和的,只能作为陪衬,“映衬”的意思是“映照、衬托”,两个事物之间没有主次之分;(2)句中“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突出了“平”而非“寂”;(3)句依据“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这一语境,用“扑入”更加生动形象;(4)句中“摧毁”比“毁坏”更能突出沙丘对人类危害的严重程度,所以正确答案为C。

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____了。

A.窜改驱除融解B.篡改祛除融解C.窜改祛除溶解D.篡改驱除溶解解答本题首先要辨析近义词的差别,“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曲解原意。

根据搭配对象“历史”,只能选“篡改”。

“祛除”一般用于疾病,“驱除”可用于人或物。

根据句中的“疾病”,宜选“祛除”。

“融解”有融化的意思,而“溶解”是化学用语,指一种物质溶于另一种物质中。

根据句中陈述对象“怨恨”,应该选“融解”。

这样就能选出正确答案为B项。

三、利用基本义体会感情色彩文章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现文中人物的感情;二是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

解题的关键是:特别要注意该词语在具体语境里感情色彩是否发生了变化。

例如:理解“胡老爹方才这一巴掌打得亲切”中“亲切”的感情色彩,“亲切”一词本义是褒义的赞美之情。

而《范进中举》中的胡老爹平时在范进面前是耀武扬威、毫无顾忌的,范进中举后,他却胆战心惊起来,所以,乡人们说“胡老爹”这一巴掌打得“亲切”意在讽刺他已经在讨好范进了,进一步讽刺了胡屠户这种趋炎附势的嘴脸,语境义由褒义变成贬义。

例4.画线词语在句中含贬义色彩的一项是( )A.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B.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C.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D.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本题中“满腔热情”是本义,属于褒义词;“高傲”使感情色彩变成褒义,在这里表示“自豪”;“溺爱”也变成褒义表示深深喜爱的程度。

只有“标致”一词,虽然本义是姿态、形象美丽的意思,但在句中是反语的修辞方法,褒义变成贬义用法,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

四、利用基本义体会语体色彩词语的语体色彩一般是指用于口头交际如:爸爸、麻利、合计;还是用于书面写作,如:父亲、敏捷、磋商。

答题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语体色彩使用的一般原则是:口语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厚,多用于口头交际;书面语庄重、文雅,多用于书面或严肃场合。

例5.下列画线词语的语体色彩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一项是( )A.各界的人不经邀约,不凭通知,各自跑来瞻仰鲁迅先生的遗容。

B.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C.那只粗糙的手再也顾不得悠闲地捋下巴上的那撮白胡子了,转而一个劲儿地摸着赤脚片儿。

D.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无底深渊。

就一般规律来说,书面语就是文字记录下来的口语,但是这种记录不是“实录”,而是有所选择和加工,是比真实的口语精确、严密和规范的语言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