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一)

合集下载

雷电的危害性及防止方法

雷电的危害性及防止方法

雷电的危害性及防止方法雷电是我国常发的自然灾害之一,世界上每秒有100-300次雷电发生。

雷电可以造成人畜伤亡、引起火灾、破坏电器设备和建筑物等。

随着城乡多层及高层住宅的增多,居民安装热水器、架设室外天线比较普遍,如果不采取防雷措施,很容易受到雷击。

另外,雷电波还可经配电线路及闭路电视、电话线、电脑网络线等线路侵入住宅,若不加以防范,会造成人员伤亡、家用电器的毁坏,以及火灾的发生。

1、雷电的形成与种类雷电是由雷云产生的。

当云中电荷密集处的电场强度达到25KV/CM至30KV/CM时,就会发生放电,出现极大的电流,于是就看到闪光和隆隆的响声。

闪电的形状有枝状(破坏性最大,可达200万A的强大电流)、片状、球状(可以沿着窗户钻进屋内)、带状等。

2、雷电对家庭的危害当雷云对地放电时,会对地面上的人、畜、房屋、树木造成伤害。

传播形式一般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通过配电线路以电磁波的形式形成过电压。

经验证明,当雷电击中配电线路、电话、电脑网络等线路时、沿电线传进屋内的电磁波可使1米长空气间隙放电,雷过电压值可达2000KV-3000KV。

因此,雷电波能引起屋内电气设备的损坏。

3、家庭主要防雷措施(1)、防止直击雷: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网(一般在建房时设计安装)。

(2)、预防感应雷:避免采用铁屋顶及铁质储水器;太阳能热水器要做好防雷措施;(3)、雷电波的防护:雷电引起的雷电波会沿着低压架空线和电视天线、电话线、无线电等侵入室内。

这种灾害占雷害事故的绝大部分,能引起室内电气设备绝缘击穿,造成火灾或触电死亡的不幸事故。

这种情况农村比城市严重。

预防措施:安装防雷保护器或在雷电到来前切断室内与室外的电气连线。

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在雷⾬季节⾥,常会出现强烈的光和声,这就是⼈们常见的雷电。

雷电是⼀种⼤⽓中放电的现象,虽然放电作⽤时间短,但放电时产⽣数万伏⾄数⼗万伏冲击电压,放电电流可达⼏⼗到⼏⼗万安培,电弧温度也可达⼏千度以上,对建筑群中⾼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属设备等有很⼤威胁,可能引起倒塌。

起⽕等事故。

特别是在华南地区,年雷暴⽇常会达到80天甚⾄更多,频繁的雷击会造成⽣命和财产的巨⼤损失。

雷电的危害⼀般分为两类:⼀是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热效应作⽤和电动⼒作⽤;⼆是雷电的⼆次作⽤,即雷电流产⽣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因此我们要作好防雷措施。

⼀、⽕灾危险性 1.雷电流⾼压效应会产⽣⾼达数万伏甚⾄数⼗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的电压瞬间冲击电⽓设备,⾜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2.雷电流⾼热效应会放出⼏⼗⾄上千安的强⼤电流,并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可导致⾦属熔化,引发⽕灾和爆炸。

3.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被雷击物体发⽣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员伤亡。

4。

雷电流静电感应可使被击物导体感⽣出与雷电性质相反的⼤量电荷,当雷电消失来不及流散时,即会产⽣很⾼电压发⽣放电现象从⽽导致⽕灾。

5.雷电流电磁感应会在雷击点周围产⽣强⼤的交变电磁场,其感⽣出的电流可引起变电器局部过热⽽导致⽕灾。

6.雷电波的侵⼊和防雷装置上的⾼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也会引起配电装置或电⽓线路断路⽽燃烧导致⽕灾。

⼆、预防措施 1.防雷装置 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其作⽤是防⽌直接雷击或将雷电流引⼊⼤地,以保证⼈⾝及建(构)筑物安全。

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线、避雷⽹、避雷带、避雷器等,是直接接受雷击的⾦属部分。

避雷针⼀般设在⾼层建筑物的顶端和烟囱上,保护建筑物兔受直接雷击;避雷线常⽤来架设在⾼压架空输电线路上,以保护架空线路免受直接雷击,也可⽤来保护较长的单层建(构)筑物。

雷击事故的危害性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雷击避险

雷击事故的危害性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雷击避险

雷击事故的危害性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雷击避险雷击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自然灾害现象,经常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雷电产生的高温、高压、高电流不仅对人体造成伤害,还对建筑、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等产生严重破坏。

因此,关注雷击避险问题,提高雷击意识和防范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雷击事故的危害性雷电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安全受威胁:雷击事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严重,甚至可导致人员死亡。

当雷电直接或间接地击中人体时,由于雷电高电流和高能量的存在,容易造成电击伤、内外伤、心肺功能障碍等,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2. 建筑物受损严重:雷电的高温、高压和高电流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极大。

雷电一旦击中建筑物,会引发火灾、爆炸和建筑物结构崩塌等严重后果,不仅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还会导致财产的巨大损失。

3. 电子设备受影响:雷电对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干扰较大,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损坏、信息丢失等。

在现代社会,人们依赖于电子设备进行办公、学习和娱乐等活动,因此雷击事故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不容忽视。

4. 通信系统中断:雷电对通信系统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雷击可能导致通信线路断开、通信设备损坏、通信信号干扰等问题,严重时会造成通信系统的瘫痪,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二、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雷击避险关注雷击避险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雷击事故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关注雷击避险意味着关注人民的生命安全。

通过加强雷电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雷电天气,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2. 保障基础设施安全:雷电对基础设施如建筑物、电力设施、通信网络等的破坏性很大。

关注雷击避险问题,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基础设施的损坏,确保社会运行的稳定和持续。

3. 保护电子设备及信息安全:现代社会高度依赖电子设备,关注雷击避险问题可以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雷击的损害,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避免因雷电造成的信息丢失和数据泄露。

强雷电天气下的安全防护大班教案

强雷电天气下的安全防护大班教案

强雷电天气下的安全防护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雷电的危害和防范措施2.学习如何在强雷电天气下进行学习和生活二、教学内容1.雷电的危害和防范措施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强大现象,强雷电天气会给人们的学习、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下面就雷电的危害和防范措施进行简要介绍。

(1)雷电的危害雷电天气强度强,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雷电击中人体会造成电击伤、电击死等严重后果,同时还会对人的视神经、听觉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还会造成致盲、肺水肿等生理反应。

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水上运动、电器使用等高危场所,更需要注意防范雷电的危害。

(2)雷电的防范措施防范雷电的措施最主要的是防止在雷电天气下外出(特别是在雷电密集区),在电闪雷鸣的情况下,一定要迅速撤离开放空地或高处的地方,找到安全的场所,不要躲在树下、山坡、塔楼、门窗旁,更不能接近金属杆、铁路、电线杆及其他的金属设施,不要坐在水边,不要在高铁上行走等,以免被雷电击中,产生一系列不可挽回的后果。

2.强雷电天气下的学习和生活在强雷电天气时,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安排好日常生活和学习,为保障学生们的安全,下面给出一些建议:(1)调整学习和生活的计划,尽可能多安排室内的活动。

(2)加强学生对电器安全使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特别是在雷电天气下不使用电器或是用电器时要明确安全注意事项,千万不要使用故障电器。

一定要注意家中插头插座配电是否合理,防止电缆老化、电线断裂、插座过热等问题。

(3)在强雷电天气下,应避免户外活动、水上运动等,尽量不要到雷电密集的地方参观游览和爬山等户外活动。

需要保持网络联系、电视、广播等媒体,以便了解天气情况。

(4)如果在户外遇到雷电天气,一定要妥善应对,快速撤到安全的场所。

(5)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既注重在教室内进行知识传授,又注重实践活动和户外探索,切实提高学生防范雷电的意识和技能。

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1412006年第10期下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 现代企业教育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雷电会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森林大面积烧毁建筑物毁坏油库爆炸起火通讯系统瘫痪以及家电设备损坏等等一雷电理论1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雷电会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森林大面积烧毁建筑物毁坏油库爆炸起火通讯系统瘫痪以及家电设备损坏等等雷云结构和雷电的放电机理雷云的典型结构是中部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在这种气流的作用下带正电的冰晶与带负电的水滴开始分离形成一部分带正电荷一部分带负电荷的雷云由于异性电荷的不断积累不同极性的云块之间电场强度不断增大当某处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可能承受的击穿强度时就形成了云间放电产生强烈的光和热所发出的强光称之为闪所发出的热使附近的空气突然膨胀发出霹雳的轰鸣称之为雷由于雷云负电荷的感应使附近地面积聚正电荷从而使地面与雷云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当某处积聚的电荷密度很大造成电场强度达到雷云与地面之间空气游离的临界值时就为雷云对地放电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雷云对地放电打到地面上的闪电即为落雷如果落雷击中人员建筑物机电设备和森林树木而造成的危害这种现象称为雷击事故2雷电活动强度雷电活动的强度是因地区而异的有的地区强有的地区弱某一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度通常用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表示我国年平均雷电日分布大致可划分4个区域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只能给人们提供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大概情况雷电活动的强弱程度与落雷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事实上即使是在同一地区雷电活动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地方受局部气象条件的影响雷电活动可能比邻近地区强得多3雷击的选择性雷害事故的统计资料说明雷击的地点和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称为雷击的选择性地面上建筑物的性质和形状对雷电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当地面上电场不断增强时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电场强度最大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在旷野中即使建筑物并不很高但是由于它比较孤立突出因而较容易遭受雷击金属结构的建筑物或内部有大型或大量金属物体的厂房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也较易遭受雷击二雷电的危害性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不同特点一般将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和雷电侵入波等几种其中雷电感应和雷电侵入波是造成雷电危害的主要原因一般人们对部分设施直击雷的防范针对性较强而对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的防范却考虑得不够全面措施上不尽完善特别是目前大量的通讯系统家用电器电脑网络和其它控制设备等采用集成电路和高灵敏度的电子元器件难以承受雷电造成突发的强磁场或雷电波的侵害致使遭受雷击危害较为普遍这里就以雷电感应和雷电侵入波为例分析其危害原理1雷电感应雷电感应是由于雷电流的强大电场和磁场变化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造成的静电感应当建筑物顶部或其他导体处于雷云与大地间所形成的电场中建筑物顶部或导体上就会积聚与雷云下部电荷极性相反的大量电荷雷云放电后云与大地间的电场突然消失建筑物顶部或导体上的电荷来不及立即流散因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位这个对地电位差称为静电感应电压当雷云与放电体间的电场强度超过两者之间空气的击穿强度时雷云对放电体产生放电正负电荷在电路中猛烈地中和而楼顶的感应电荷却不能以相应的速度流散于是将会产生高达几十kV 的感应电压如果楼顶不采取良好的接地室内的设备即有可能因感应电压而受损雷击时除建筑物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外在输电线路通讯线路上同样会发生这种现象由于感应电压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聚积到一段线路上成为束缚电荷当雷云对放电体放电时雷电通道中的电荷猛烈中和线路上的束缚电荷变为自由电荷向导线两边流动形成感应过电压波据有关资料介绍高压输电线路上的感应过电压可达300400kV 一般配电线路和通讯线路虽然悬挂高度较低漏电较大但感应过电压仍可达几十kV电磁感应由于雷电流具有极大的幅值和陡度在放电通道周围的空间里会产生强大的变化电磁场处在这一电磁场中的导体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如果回路中有些地方接触不良就会产生局部发热或放电电磁感应现象还可以使构成闭合回路的金属物体产生感应电流对设备或建筑物等造成损害2雷电侵入波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所产生的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线路或管线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据有关资料介绍雷电侵入波造成的事故在雷电事故总数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三预防雷电灾害的措施1.建筑物防雷措施一般民宅和小型建筑物可安装避雷针一方面将地面感生电荷通过尖端放人空中另一方面将接收的电流迅速流散人地可避免雷击超高建筑和山区建筑物采用避雷带和避雷网较好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物可以直接利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中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来防雷工业建筑物人户处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邻近100m 内每25m 左右接地一次各处接地电阻均不大于20民用建筑物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预防措施胡德民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461000摘要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关键词雷电感应雷电侵入波危害性预防措施142科技探讨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入户处绝缘子铁脚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除年平均雷电日不超过30日或低压线不高于周围的建筑物或线路接地点距入户处不超过50m 或土壤电阻低于200且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及铁杆几种情况外低于架空线路接户线绝缘子铁脚均宜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2.家用电器防雷措施从供电系统看民用建筑的用电电压为380220V 低压系统所采用的输电线路为10kV 架空线路引入配电变压器再从变压器低压侧经低压线路进入各民用建筑内当变压器高压侧的架空线遭受直击雷或感应雷时雷电波通过变压器高压侧侵入到低压侧以至到用户家用电器因此遭受雷击而损坏为预防家用电器遭雷击可采取如下措施1在低压相线与零线之间装一只FY S-022kV 金属氧化物无间隙避雷器这不仅可以有效防雷还可防止由于三相四线进户零线断线引起中性点位移而产生的过电压危及人身和家用电器安全目前市场上还有加装避雷器的家用电器如电话机电器插头等就是说将体积甚小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埋在家用电器的插头里使每一件家用电器都通过低压避雷器有可靠接地2在低压线路进入室内前安装一组无间隙避雷器室内再装防雷插座构成三道保护3在低压线进入室内前的第一个电杆上将支持绝缘子铁脚可靠接地起放电间隙作用降低侵入室内雷电过电压幅值4室外天线的馈线临近避雷针或避雷针引下线时馈线应穿金属管线或采用屏蔽线并将金属管或屏蔽接地如馈线未穿金属管又不是屏蔽线则应在馈线上装避雷器或放电间隙另外雷雨前尽可能将家用电器的插头拨下不看电视不听收音机不打电话有室外天线的在雷雨前就拨下天线插头3.人体防雷措施雷雨时非工作必须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在户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如有条件可进入有宽大金属架构架或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如依靠建筑物屏蔽的街道或高大树木屏蔽的街道躲避要注意离开墙壁和树干8m 以上在野外突然遇到雷雨必须牢记两条一是人体位置要尽量降低避免突出二是两脚要尽量靠拢最好选择干燥处下蹲以减少暴露面积和触地电位差因为人体与地面接触面积愈大危险愈大这样便可安然无恙在野外突然遇到雷电需切实做好十不要1不要站在山顶山脊等高处和躺在地上2不要站在大树下树林边或草垛旁躲雨3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行走4不要穿湿衣服赶路5不要在开阔的水面游泳划船应尽快离开水面或稻田6不要靠近金属物体7不要把锄头铁铲等工具扛得高高的8不要骑牛马不要在空野里骑车9不要使用移动电话10不要站在避雷针附近在户内应注意雷电侵入波的危险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广播线电视天线以及与其相连的各种导体以防止这些线路和导体对人体的二次放电调查资料说明户内70以上对人体二次放电的事故发生在相距1m 以内的场合相距15m 以上尚未发现死亡事故由此可见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及导体15m 以上另外躲在室内还应关好门宙避免过堂风以防球形雷进人室内伤人4.10kV 配电线路防雷措施1为了提高10kV 配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在农网改造的线路中应尽量选择瓷横担又因为瓷横担的耐雷水平是铁横担针式绝缘子的3倍多对于现有铁横担线路应更换成高一级的绝缘于2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的10kV 配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线路不会引起跳闸因此说防止相间短路是线路防雷的基本原则310kV 配电线路遭受雷击后往往造成绝缘子击穿和导线烧断事故尤其是对于多雷区的钢筋混凝土杆铁担的线路最为突出所以在这些绝缘弱点必须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与接地引下线相连引下线可借助钢筋混凝土杆的钢筋焊连接地电阻应小于304对于个别高的杆塔铁横担带有拉线的部分杆塔和终端杆等绝缘薄弱点应装设避雷器进行保护5对于10kV 配电线路相互交叉和与较低电压线路通讯线闭路电视线交叉的线路其交叉时上下导线间的垂直距离最小允许值应符合有关规程中规定的数值如果工作距离较小空气间隙可能被雷电所击穿使两条相互交叉的线路发生故障跳闸并将引起线路继电保护的非选择性动作从而可能扩大为系统事故所以在线路交叉跨越地段的两端有必要加装配合式保护间隙6架设在多雷区的分支线路应装设一次重合保险器或重合装置以防止雷击危害线路遭雷击后雷电闪络产生稳态的工频电弧使相间短路当开关跳闸后电流被切断电弧熄灭其绝缘一般能较快恢复经一定时间重合后电弧一般不会重燃重合成功率较高这样可提高供电可倍率510kV 配电设备防雷措施1配电变压器按现行规范采用阀型避雷器来保护阀型避雷器要求越靠近变压器安装保护效果越好一般要求装在高压跌落保险的内侧必须使避雷器的残压小于配电变压器的耐压才能有效地对变压器起保护作用2避雷器的选择应与线路额定电压相符若避雷器额定电压高于设备额定电压使设备受雷击时失去可靠保护避雷器额定电压低于设备额定电压在正常的过电压下避雷器频繁动作引起线路接地跳闸3当变压器容量在100kV A 及以上时接地电阻应尽可能降低到4以下当变压器容量小于100kV A 时接地电阻可达到10及以下即可如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变台应进行改造接地网使其阻值下降从而使雷电流流过接地线上引起的电位降低4在配变低压侧也装设保护装置10kV 配变只在进线处安装避雷器不能保护配变低压绕组而且由于低压侧落雷也将造成雷电冲击电压直接通过计量装置加在低压绕组上按变比感应到高压侧产生高电压有可能首先击穿高压绕组同时雷电冲击电压通过低压线路侵入用户造成家用电器的损坏所以在配变低压侧应装设低压避雷器(以装设一组FY S 型低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为宜)或500V 的通讯用放电间隙保护器并将避雷器变压器外壳和中性点可靠接地5在配电变压器进线处装设电抗器电抗器可以利用进线制作用进线绕成直径100m m 10至20匝的电感线圈阻止雷电波的入侵保护变压器6避雷器安装工艺要规范避雷器的接地要良好接地线联接要可靠农村配变避雷器安装工艺差引线细接头松或开路造成避雷器失去保护作用而导致配变遭雷击烧坏是较常见的所以防雷引线的截面积引线连接头接地体埋设都要符合有关防雷接地规程要求7按期进行预试和检修避雷器要按规程要求定期进行绝缘电阻工频放电电压试验对不合格和有缺陷的避雷器进行更换FS 阀型避雷器经一段时间运行后因避雷器自身老化其工频放电电压下降绝缘电阻降低当其工频放电电压低于23kV 绝缘电阻低于2000M 时必须更换对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要定期巡视检修雷雨季节前要清扫瓷体紧固接头损坏部位立即更换。

《安全防雷常识》

《安全防雷常识》

四、雷电的预防
1、室内预防雷击
(1)雷雨闪电时,不要拨打、接听电话,关闭手 机。因电话线和手机的电磁波会引入雷电伤人 (2)雷雨闪电时,不要开电视机、VCD机等, 应拔掉一切电源插头,同时拔掉电视天线,以免 伤人及毁坏电器。 (3)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 造成危害。
(4)家庭内使用漏电开关。
避雷针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迅雷针 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 尖的,而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 荷.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 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 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 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 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 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 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 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人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 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
一、雷电的危害
海南省是雷电高发区,居全国之冠。随着我 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 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各种建筑物、计算机网络、 易燃易爆场所、物质仓储场所、电力设备、通 信、广播电视设施及其它设备设施和人员安全 的危害极大。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省共发 生99起雷电灾害,造成13人死亡,6人受伤, 部分建筑物和电气设备损坏,经济损失1221万 元。
五、怎样抢救被雷击伤的人
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 并不带电。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 火,并对他进行抢救。若伤者虽失去意识, 但仍有呼吸和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 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 再送医院治疗。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 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 心脏按摩,注意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要 中止心肺复苏的急。禁止将被雷击者埋入 沙土中!

雨季防雷电安全教育方案

雨季防雷电安全教育方案

雨季防雷电安全教育方案一、引言在雨季,雷电天气频繁,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雷电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教育方案,以便加强雨季雷电安全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雷电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保障安全生产和生活。

二、雷电天气的特点和危害1. 雷电天气的特点(1)雷电多发生在春夏季节,特别是在高温多湿的地区和时段。

(2)雷电出现的形式有多种,包括闪电、雷鸣、雷雨、雷暴等。

(3)雷电天气往往突然来临,特别是在一夜之间或者午后午夜之间。

2. 雷电天气的危害(1)人身安全危害:闪电伤害是重要的人身安全危害之一,触电、电击、烧伤都可能造成重大伤害。

(2)建筑物危害:雷电可能导致建筑物遭受损坏、火灾等危险。

(3)电子设备危害:雷电可能导致电子设备受损,造成信息丢失和财产损失。

(4)农田设施危害:雷电可能对农作物、农田和设施造成危害。

三、雷电预防和应对知识1. 了解雷电知识雨季雷电多发,广大人民群众应重视雷电安全教育,学习雷电的形成、发展以及相关的预防和应对知识,增强对雷电的认识和了解,具备应对雷电危险的能力。

2. 雷电预警(1)关注气象预警:雨季雷电多发,民众应关注当地气象预警,遵循气象局发布的雷电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2)使用雷达和气象仪器:雷电是一种具有一定预兆的自然灾害,当发现有可能出现雷电的天气时,可以使用雷达和气象仪器进行预警和监测。

3. 安全避雷(1)室内避雷:当雷电天气来临时,尽量待在室内,避免外出。

在室内时,避免接触金属物,远离窗户和门口,以免被雷击。

(2)户外避雷:如无法及时躲到室内,要远离高大树木、金属物、高塔等,找平坦的开阔地方蹲下,以免成为雷电的靶子。

4. 安全用电(1)电气设备安全:雷电天气来临前,应将重要的电子设备断电或者在适当的设备上使用避雷保护器。

(2)人身安全:雷电天气来临前,尽量减少使用电器,避免接触电气设备和金属导体,以免产生触电危险。

5. 急救知识在雷电事件中,如遇到触电、电击、烧伤等危险情况,广大人民群众应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如人工呼吸、按压心脏等,以便及时进行急救,减少伤害。

雷电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危害及雷电防护措施_1

雷电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危害及雷电防护措施_1

雷电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危害及雷电防护措施发布时间:2021-12-24T06:40:56.266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7期作者:景哲1 李延晖2 田瑞敏1 [导读] 雷电是自然界最常见的气象现象之一,但是雷电的发生往往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灾害,雷电造成的灾害非常巨大,不容小觑,为减少灾害,联合国组织了国际减灾活动,于二十世纪末开展。

雷电灾害被列为十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也被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麻烦。

与此同时,在建筑施工时,雷电所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有许多电子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

因此,了解雷电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危害,分析和研究雷电防护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景哲1 李延晖2 田瑞敏1 1.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030000;2.山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030045摘要:雷电是自然界最常见的气象现象之一,但是雷电的发生往往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灾害,雷电造成的灾害非常巨大,不容小觑,为减少灾害,联合国组织了国际减灾活动,于二十世纪末开展。

雷电灾害被列为十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也被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麻烦。

与此同时,在建筑施工时,雷电所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有许多电子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

因此,了解雷电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危害,分析和研究雷电防护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雷电危害;建筑工程;防护措施引言在近年来,随着我国闪电攻击的案例逐渐增多,许多有关部门开始关注并进行防雷宣传,尤其是在近年来,自然灾害预防和宣传部门的防雷工程师们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专家们在研究雷电攻击的各个方面都很积极,以减少被雷击的风险。

明白保护人们以及建筑物免遭雷电攻击的重要性,突破如何防止雷电攻击这个领域,专家们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

我们可以为防雷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准确和及时的信息系统,要全面了解预防雷击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分析了突发事件的风险和原因,并探讨了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雷击

如何预防雷击

如何预防雷击标题:如何预防雷击引言概述: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可能对人们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了解如何预防雷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预防雷击。

一、了解雷击的形成和危害1.1 雷击的形成:雷击是由云与地面之间的静电放电引起的,通常发生在雷暴天气中。

1.2 雷击的危害:雷击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电器设备损坏、火灾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的事故。

二、建立有效的防雷系统2.1 安装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将雷电引导到地下的设备,可以降低雷击的风险。

2.2 使用避雷器:避雷器可以吸收和分散雷电能量,保护电器设备免受雷击的伤害。

2.3 安装接地系统:通过将建造物和设备接地,可以将雷电引导到地下,减少雷击的危(wei)险。

三、采取个人防护措施3.1 避免户外活动:在雷暴天气中,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特殊是在露天场所、高地或者水边。

3.2 寻觅安全避雷点:当您在户外时,寻觅安全的避雷点,如建造物内部或者车辆内部。

3.3 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在雷暴天气中,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因为金属可以吸引雷电。

四、加强室内防雷安全4.1 安装防雷装置:在建造物上安装防雷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的危(wei)险。

4.2 避免使用电器设备:在雷暴天气中,尽量避免使用电器设备,以减少雷击对设备的损坏。

4.3 室内避雷措施:保持室内门窗关闭,避免在室内使用水和电话等设备,以减少雷击的风险。

结论:预防雷击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通过了解雷击的形成和危害,建立有效的防雷系统,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以及加强室内防雷安全,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的风险。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雷击预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们。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雷电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地球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

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雷电会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森林大面积烧毁、建筑物毁坏、油库爆炸起火、通讯系统瘫痪以及家电设备损坏等等。

1 雷电理论1.1 雷云结构与雷电放电机制雷云的典型结构是中部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在这种气流的作用下,带正电的冰晶与带负电的水滴开始分离,形成一部分带正电荷,一部分带负电荷的雷云。

由于异性电荷的不断积累,不同极性的云块之间电场强度不断增大,当某处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可能承受的击穿强度时,就形成了云间放电。

不同级性的电荷通过一定的电离通道互相中和,产生强烈的光和热,并发出一种强光,称之为“闪”,所发出的热,使附近的空气突然膨胀,发出霹雳的轰鸣,称之为“雷”。

由于雷云负电的感应、使附近地面积聚正电荷,从而使地面与雷云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

当某处积聚的电荷密度很大,当电场强度达到雷云与地面之间空气离解的临界值时,就为雷云对地放电打到地面上的闪电即为“落雷”。

如果落雷击中人员、建筑物、机电设备和森林树木而造成的危害,这种现象为“雷击事故”。

1.2 雷电活动强度雷电活动的强度是因地区而异的,有的地区强,有的地区弱,某一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度通常用“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表示。

我国年平均雷电日分布大致可划分4个区域,其中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雷电日在15~40d。

年平均雷电日数只能为人们提供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总结,雷电活动的强弱程度与落雷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事实上,即使是在同一地区,雷电活动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地方受局部气象条件的影响,雷电活动可能比邻近地区强得多。

1.3 雷击选择性雷害事故的统计资料说明,雷击位置与建筑物遭受雷击的位置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个规律称为雷击选择性。

地面上建筑物的性质和形状对雷电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当地面上电场不断增强时,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电场强度最大,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的电现象,会在云层中产生电荷,并与地球表面的电荷产生巨大的电压差,从而产生电闪和雷鸣。

雷电现象在自然界当中比较常见,但是对人类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由于雷击所造成的财务和人员伤亡损失巨大。

故此,了解雷电的危害和如何进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雷电的危害雷电主要有以下危害:雷击人员雷电可以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非常容易引起心脏停顿。

一旦被雷击,人会感觉到剧痛和失去知觉,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

损坏房屋和建筑物雷电可以引起建筑物使用的电气系统的损坏,从而造成电器设备的故障,火灾等问题。

在屋顶上的引雷系统也可能被损坏,引起其它问题。

破坏农作物和植物雷电可以影响农业生产,包括破坏农作物和植物,也可能损坏农业设施和建筑物。

雷电的预防为了减少雷电对人体和财产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合理安排活动当听到雷声时,应该尽快离开户外活动场所去室内避雷。

在听到闪电的同时也可以避开去树下等易受雷击的地方逗留。

建议避开所有一些大面积的草地,湖泊和水面等环境。

安装防雷设施可以在房屋的屋顶和架空的构造物上安装防雷设施,如避雷针和避雷防护网,以降低建筑物被雷击的概率。

不触摸金属物体在雷电活动严重的时候,应尽量将手,耳机和头发湿润。

关闭电器在遇到雷电天气时,应尽量关闭室内电器设备和插座,以免被雷击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

寻求帮助如遇到雷电意外事件时,应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并通知救援部门寻求帮助。

结论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雷电天气,而如何预防雷电的危害,减少人员和财产等损失,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

本文介绍了易受雷电危害的领域、各种雷电的危害、以及我们可以采用哪些预防措施来降低雷电带来的影响。

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提高意识,加强防范,减少雷电对我们造成危害。

浅谈雷电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浅谈雷电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间 产 生 迅 速 变 化 的 强 磁 场 引起 的 。
4 7
这 种 磁 场 能 在 附 近 金 属 导 体 上 感 验 收 , 严格 执 行 防 雷 行 政 许 可 规 定 , 火 花 引 起 爆 炸 , 设 置 接 闪 器 , 需 接
应 出 很 高 的 电压 。 如 处 于 雷 云 和 从 源 头 上 强 化 防 雷 安 全 措 施 。 时 , 闪 器 由 多 种 设 施 组 合 而 成 , 括 独 例 同 包 大 地 之 间 所 形 成 的 电 场 中 的 金 属 要 定 期 对 新 、 、 ( ) 物 组 织 专 立 避 雷 针 与 安 装 在 建 筑 物 上 的 避 雷 改 建 构 筑
浅谈 雷 电危 害及其预防措施
张 长 清
大 兴 安 岭 地 区 消 防 支 队 漠 河 县 消 防 大 队
雷 电是 自然 界 中 的一 种 静 电
定 量 的 说 , 电 场 强 度 达 到 当
雷击可分为直接雷( 雷 击、 直
放 电 现 象 。 雷 击 引起 的 建 ( ) 由 构 筑 2 0 5 0~ 3 0 kV/I 时 , 可 发 生 侧 雷 击 ) 感 应 雷 、 入 雷 ( 电 侵 00 l l 即 、 侵 雷
雷 电 灾 害 防 御 工 作 , 高 职 工 的 安 3 提 0~ 5 S 当 先 区 放 电 抵 达 大 地 物 体 , 造 成 的 一 种 雷 击 形 式 , 0 。 所 是
全 防 护意识 是极 为重 要 的 。
时 , 发 生 大 地 向 雷 云 发 展 的 极 破 坏 作 用 最 大 而 又 经 常 发 生 的 一 即
有发 生 。 此 研 究 雷 电的 特性 , 因 采 平 均 速 度 为 1 1 0 0~ 0 /S, 直 雷 击 是 雷 电 放 电 的 主 放 电 路 , 0 0 km 取 适 当 的 防 雷 技 术 措 施 , 好 工 厂 且 每 次 跳 跃 前 进 约 5 做 0m , 停 顿 直 接 通 过 被 击 建 ( ) 物 或 其 它 并 构 筑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预防措施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预防措施打雷闪电多发生在夏季,是从积云中发展起来的自然放电现象。

积雨云起电的原因有许多说法,大多数认为是云中的霰粒与冰晶摩擦或霰粒使温度低于0℃的云滴在它上面碰撞而冻结,并在碰冻时表面飞出碎屑而引起。

当冰晶的两头间谍有差异时热的一头氢离子扩散速度比氢氧根离子快而带负电,冷的一端则带正电,一旦冰晶断裂正负电将分居二个小残粒上。

另一方面云滴在霰粒表面碰冻时冰壳外表面带正电内表面带负电,当外壳破碎时,破碎的壳屑带正电而霰粒表面带上负电,碎壳因细小受上升力的推动而积于云的上部,霰粒则因较重而聚积于云的底部而形成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几百米几千伏时,便有游泳雷声条条闪电,这就是雷电。

云层与云层之间放电,虽然有很大的声响和强烈的闪电,对人们危害不大,只有云层对大地放电才会使建筑物、电气设备或人畜等受到破坏和伤亡,其破坏作用由以下三方面引起:(一) 直接雷击:是雷云直接对地面物体放电,雷击的时间虽然很短,只有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秒,但有很大的电流通过,可达100∽200千安,使空气温度骤然升到摄氏1∽2万度,产生强烈的冲击波,造成房屋损坏,人畜伤亡。

当雷电流通过有电阻或电感物体时,能产生很大的电压降和感应电压,破坏绝缘,产生火花,使设备损坏,甚至引起燃烧、爆炸、使危害进一步扩大。

(二) 感应放电:是附近落雷所引起的电磁作用的结果,可分类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由于建筑物上空有雷云时,建筑物会感应出与雷云所带电负荷相反的电荷,雷云向地面开始放电后,在放电通路中的电荷迅速中和,但建筑物顶部的电荷不能立刻流散入地,便形成很高的电位,造成在建筑物内的电线、金属设备、金属管道放电,引起火灾、爆炸和人身事故。

电磁感应是当雷电流通过金属体入地时,形成强大的磁场,能使附近的金属导体感应出高电势,在导体回路的缺口引起火花。

(三) 由架空线路引入高电位:架空线路在直接雷击或在附近落雷而感应过电压时,如不设法在路途使大量电荷流散入地,就会沿架空线路引进屋内,造成房屋损坏或电气设备绝缘击穿等现象。

雷电的危害与形成原理是什么

雷电的危害与形成原理是什么

雷电的危害与形成原理是什么雷电的危害与形成原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大气中的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大规模电击现象。

它不仅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还会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巨大的危害。

那么,雷电的危害和形成原理是什么呢?雷电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雷电撞击导体时,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导致物体瞬间燃烧。

尤其是在乡村地区的谷仓、房屋和树木等容易燃烧的物体,常常成为火灾的主要源头。

2. 电气设备损坏:雷电主要通过导体进入地面,但也会通过电线、天线等设备进入建筑物。

雷电的高电压和大电流往往会引起电气设备的短路、烧毁,甚至彻底损坏。

3. 人员伤亡:人类是雷电的潜在受害者。

当雷电接近地面或人体时,会产生巨大的电流和电压,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此外,雷电还会引发燃烧和坍塌等事故,对人员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

雷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理:1. 大气电荷分离:雷电的形成源于大气中的电荷分离过程。

在雷电形成前,大气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会分别集中在云层的顶端和底层。

这种电荷分离常常发生在大气中的背景电场作用下。

2. 云间电荷传输:当云间的电荷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时,电荷会通过空气传输。

正电荷会从云层的顶端释放,向云层底部的负电荷区域移动。

这种电荷传输会形成一条称为“领先触发”的连接通道。

3. 雷电放电:一旦“领先触发”形成,电荷会沿着该通道进行放电。

放电的路径通常是从云层底部到地面或云降水区域。

放电时,电流会引发强烈的闪光和雷鸣。

总结起来,雷电的形成过程是由于大气中的电荷不平衡而导致的。

当云层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差异足够大时,电荷会通过空气传输,形成“领先触发”通道。

随后,电荷会沿着通道进行放电,形成雷电现象。

为了减少雷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安装避雷装置:在高山和高楼等高处安装避雷针,能够吸引雷电,减少雷击的概率。

2. 避免在雷雨天气活动:雷电发生时,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

如果在户外,要尽快寻找安全的避雷点,如乘坐地铁、进入建筑物等。

农村雷击事故原因分析及防雷安全基本措施建议

农村雷击事故原因分析及防雷安全基本措施建议

农村雷击事故原因分析及防雷安全基本措施建议雷击事故是在雷雨天气中由于遭受雷击而发生的一种灾害事故,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

在农村地区,由于建筑物和设施的条件有限,加之对雷击事故的认识不足,导致农村居民较易受到雷击伤害。

本文将从农村雷击事故的原因分析入手,然后提出相应的防雷安全基本措施建议。

1.建筑物条件差:农村地区的建筑物多为传统的瓦房或砖混结构,抗雷击能力较弱。

瓦房的屋顶上通常没有安装避雷针,而且瓦片之间的空隙较大,更容易受到雷击。

砖混结构的墙壁和屋顶往往不符合雷击保护的建筑标准。

2.避雷设施缺乏:农村地区的避雷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没有普及和实施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很多农村居民没有意识到安装避雷针的重要性,也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安装和维护。

3.雷击防护知识欠缺:农村居民对雷击防护知识了解不够,对雷击事故的危害性和发生的概率没有足够的认识。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村居民过于相信迷信和超自然力量,对雷击事故没有足够的警惕性。

为了加强农村雷击防护,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防雷安全基本措施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传统媒体、互联网和社区宣传等多种途径,向农村居民普及雷击防护知识,提高居民的雷击防护意识。

可以利用农村学校和社区场所,组织相关的讲座和培训,加强雷击防护知识的普及。

2.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农村雷击防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避雷设施的建设标准和验收要求,对无避雷设施或设施不符合规定的农村建筑加强监督和处罚力度。

3.配置和维护避雷设施:完善农村避雷针的配置和维护。

对于已经建造的传统建筑,应该进行改造以提高抗雷击能力;对于新建建筑,应该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安装避雷针。

4.加强监测预警:在农村地区配置雷电监测装置,实时监测雷电活动的情况,及时预警,通报农村居民,提醒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在农村地区建立雷击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培训相关的救援人员,定期组织演练,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防雷电意识知识点总结

防雷电意识知识点总结

防雷电意识知识点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雷电防护意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在一些高压电设备比较集中的场所,如电力输变电站、电信基站、广播电视塔等,雷电防护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防雷电意识的相关知识点。

1. 雷电的危害及其防护雷电是大气层中产生的一种高能量天气现象。

当雷电在地面或建筑物上击中时,其能量可相当于数百千瓦的高功率雷达,因此,雷电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身伤害:雷电打击会直接导致人身伤害,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2)设备损坏:雷电打击会瞬间释放大量的电能,轻者可能导致设备损毁,严重者甚至引发火灾等事故。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雷电危害的高度警惕,加强对雷电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其对人身和设备的伤害。

2. 雷电的形成原理雷电是由于云层中的水滴和冰粒在云中碰撞形成静电,并在云内部和云与地面之间形成电荷的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大气放电现象。

雷电的形成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云中的冰粒和水滴在云内部相互冲击,形成静电。

当云内部的电荷分布失衡时,就会产生雷电。

(2)云与地面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平衡也是雷电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云层与地面间的电荷差异较大时,就会形成雷电。

了解雷电的形成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降低雷电对人身和设备造成的危害。

3. 雷电的防护措施为了有效防范雷电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面接地:通过合理的接地系统设计,将雷电的电能引导入地下,从而减少雷电对设备和人身的危害。

(2)金属避雷针:在建筑物的高处设置金属避雷针,将雷电引向地下,减少其对建筑物的损害。

(3)避雷带:在建筑物的周围设置避雷带,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周围的地面和植被产生破坏。

(4)避雷接地网:运用金属网格或线圈等结构,将雷电的电能引向地下,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通过以上防护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减少雷电对人身和设备的危害。

防范雷击等天气灾害的预防措施安全教案

防范雷击等天气灾害的预防措施安全教案

作为一个生活在一个天气多变的国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如雷电、暴风雨等)对人们的生活和安全带来的巨大影响。

了解有关天气灾害的知识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探讨如何预防雷击等天气灾害。

一、雷电预防措施1.室外避雷避雷针必须被安装在高耸建筑物,如教堂、高大的建筑等等上面。

如果您在室外发现了明显的雷云或闪电,立即离开高处,开放和没有保护的区域,到室内或车内等安全的地方。

2.室内避雷如果你家住在多灾多难区,比如说一个高楼,你一定要在家里的电线自动断路器或地线上安装保险盒或保险筒,这可以避免闪电导致损坏。

你也可以安装避雷器,防止电缆电缆等设备被雷击。

3.行为准则在雷电和暴雨来临前,你尽量不要在泳池、海边等地方活动。

避免接近高的树木或金属塔,特别是当天气情况难以预测时。

如果你在户外,立即尽可能离开开阔的区域,寻找安全的避难所。

二、暴风雨预防措施1.屋顶检查你需要检查你家或你所在单位的房顶,确保它足够结实,并修复漏水和损坏的地方。

确定房屋所有门窗的密封性是否良好,达到隔水和保暖的效果。

2.在室内保持安全当我们在室内时,我们需要关闭所有室外开口(例如窗户和门)并固定门。

在风暴中,你还需要确保你的房子的电力、煤气和水源是否被关闭或不受使用。

3.准备物资在暴风雨到来之前,你需要存储所需要的物资,在确保你的生命安全之后,你和你的家人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生存。

例如水、食物、备用电池、药品等,以便在可能断水断电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生活。

通过采取与恶劣天气相关的预防措施,可以彻底减少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

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如何预防和处理自然灾害,保护自己和家人,避免重大灾害的发生。

雷电的危害及防治对策探讨

雷电的危害及防治对策探讨

摘要: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巨大能量所造成的破坏令人生畏而又难以预测,全国每年有数千人因雷击伤亡,同时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主要对雷电的危害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并雷电危害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雷电危害;产生原因;防治对策一、前言近来来,随着我国遭遇雷电袭击案例的很多,防雷工作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防雷减灾部门以及防雷技术人员都对此做出了自己巨大的努力,同时对于雷电袭击各个部门的专家都在积极采用对策来减少雷电对我们生活的损害。

作为气象防雷部门如何对防雷技术有一个质的突破使得对雷电的预报能够准确及时是非常重要的,这就不仅要从信息系统方面着手更要从系统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对于防雷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文主要对雷电的危害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并雷电危害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雷电的主要危害及形成原因雷电是雷雨季节,当带正、负不同电荷的雷云块接近地面时,由于静电感应,大地感应出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两者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容器;电荷沿着空气电离形成的导电通道由电荷密集中心向地面先导放电,大地的电荷与雷云的电荷产生强烈的中和,产生极大的电流,同时伴随着雷鸣和闪光。

它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

通常雷电以三种形式出现,即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雷电波。

一般人所说的雷击是由直接雷造成的,由于它瞬间放出的电流相当大,产生的高温高压引起爆炸、火灾和建筑物倒塌,造成人畜伤亡事故。

感应雷的主要危害是由电流沿着金属导线或导体形成雷电冲击波,并进入建筑物内造成用户的仪器设备或家用电器的损坏,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火灾等重大雷击事故,在雷击事故中90%是感应雷造成的。

造成雷电击事频繁发生的原因,除了不可抵御的自然现象外,人们的防知识缺乏、防雷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

雷电之所以会对我们造成危害,最终还是由于雷电时所产生的热效应、电效应、冲击性电动力三种效应导致的。

安全教育方案之雷电

安全教育方案之雷电

安全教育方案之雷电第一章:雷电的形成和危害1.1 雷电的形成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在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产生放电现象。

当云中的水滴、冰粒等在上升运动中相互碰撞,云中的温度下降,水汽凝结成雨滴或冰粒时,云中正电荷和负电荷被分离开,形成静电效应,雷电就是由这种静电效应引起的。

当云内的负电荷和地面或其他云内的正电荷之间电位差达到一定值时,将产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

1.2 雷电的危害雷电具有极强的能量,所以非常危险。

雷电对人体有直接灾害和间接伤害。

雷电灾害常表现为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设施受损等。

在雷电过程中,雷电通过电击人体致使直接伤害;雷电击中房屋或其他建筑物,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雷电击中高压输电线,会引发事故停电等。

第二章:雷电安全教育2.1 雷电安全教育的意义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法控制和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对雷电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自我防雷的意识和能力,以减少或避免雷电引发的危害。

2.2 雷电安全教育的对象雷电安全教育的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工人、老年人等各个年龄段和各行各业的群体。

2.3 雷电安全知识的普及为了有效提高大众防雷意识,需要对雷电的形成和危害进行普及教育,教会大家如何预防雷电灾害以及避免在雷电天气下产生危险。

第三章:雷电安全预防知识3.1 雷电天气的判断要想有效预防雷电灾害,首先要学会判断雷电天气。

通常,有以下几个方法判断:一、观察云的形态:当出现积云、盘状云或层积云,并伴有阵雨、雷雨和风等天气现象时,很可能发生雷电天气。

二、听力判断:大多数雷电天气前,都有电光同响的征兆,可依靠听觉来判断。

三、气象广播: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来判断是否有雷电天气的可能。

3.2 在雷电天气下的预防措施一、避免在露天场所避雷:应尽快找到安全场所躲避,远离高大树木、高楼大厦等场所。

二、避免在水域避雷:雷电容易以水面为接触,所以在雷电天气下要尽量远离河流、湖泊等水域。

三、室内避雷:室外避雷不宜成功时,应尽快进入室内,关闭窗户,避免雷电直接或间接伤害。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强大电力现象,它的产生和运动往往伴随着闪电、雷鸣和暴风骤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雷电对施工设备和现场人员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将介绍雷电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以保障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在建筑施工现场,各种设备和工具如塔吊、起重机、电梯、发电机等都有可能受到雷电的影响。

具体来讲,雷电会对施工设备造成以下危害:1. 直接打击雷电直接打击设备时,会造成设备的损坏或毁坏。

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灾害。

2. 涌流影响雷电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涌流,这种涌流也可能对设备造成影响。

涌流是指电流或电压突然增大或减小引起的瞬态过程,会导致设备内部的电气零部件受到冲击而失效。

3. 静电影响雷电运动的过程中,会在设备表面产生静电,如果设备未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能会对设备和人员构成安全威胁。

特别是对于金属设备来说,静电可能会在设备表面形成极高的电压,引起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进而导致爆炸和火灾。

雷电的预防措施针对上述危害,建筑施工中必须采取防雷措施,以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雷措施:1. 架设接地线施工现场设备的所有金属部件,包括钢结构、起重机、塔吊、管道等,都应架设接地线。

接地线在将设备的金属部件连接在一起的同时,以地为参考作为统一的0V电势。

这样可以保证设备表面不产生静电,并且使设备内的散热更为顺畅,防止设备因为静电问题而烧坏。

2. 安装避雷针在施工现场的高处,例如塔吊、起重机等区域,应安装避雷针。

避雷针的作用是将气流引导到接地处,以减少雷电带来的影响。

3. 使用电缆屏蔽电缆屏蔽是一种常见的防雷措施。

施工现场常见的电缆类型包括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等,这些电缆内部暴露的金属部分可能会受到雷电影响。

通过对电缆进行屏蔽,可以保证电缆运行时不受雷电影响。

4. 安装避雷器避雷器是用来消耗雷电涌流的器件。

在建筑施工现场,可以在设备的供电线路上安装避雷器以减少雷电对设备的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一)
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

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雷电会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森林大面积烧毁、建筑物毁坏、油库爆炸起火、通讯系统瘫痪以及家电设备损坏等等。

1雷电理论
1.1雷云结构和雷电的放电机理
雷云的典型结构是中部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在这种气流的作用下,带正电的冰晶与带负电的水滴开始分离,形成一部分带正电荷,一部分带负电荷的雷云。

由于异性电荷的不断积累,不同极性的云块之间电场强度不断增大,当某处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可能承受的击穿强度时,就形成了云间放电。

不同级性的电荷通过一定的电离通道互相中和,产生强烈的光和热,并发出一种强光,称之为“闪”,所发出的热,使附近的空气突然膨胀,发出霹雳的轰鸣,称之为“雷”。

由于雷云负电的感应、使附近地面积聚正电荷,从而使地面与雷云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

当某处积聚的电荷密度很大,造成电场强度达到雷云与地面之间空气游离的临界值时,就为雷云对地放电打到地面上的闪电即为“落雷”。

如果落雷击中人员、建筑物、机电设备和森林树木而造成的危害,这种现象为“雷击事故”。

1.2雷电活动强度
雷电活动的强度是因地区而异的,有的地区强,有的地区弱,某一地
区的雷电活动强度通常用“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表示。

我国年平均雷电日分布大致可划分4个区域,其中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雷电日在15~40d。

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只能给人们提供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概括情况,雷电活动的强弱程度与落雷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事实上,即使是在同一地区,雷电活动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地方受局部气象条件的影响,雷电活动可能比邻近地区强得多。

1.3雷击的选择性
雷害事故的统计资料说明,雷击的地点和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称为雷击的选择性。

地面上建筑物的性质和形状对雷电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当地面上电场不断增强时,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电场强度最大,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

在旷野中,即使建筑物并不很高,但是由于它比较孤立、突出,因而较容易遭受雷击。

金属结构的建筑物或内部有大型或大量金属物体的厂房,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也较易遭受雷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