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师课堂

合集下载

走进名师的课堂——听《第一条鱼》有感

走进名师的课堂——听《第一条鱼》有感

走进名师的课堂——听《第一条鱼》有感两天的福州“听课之旅”,欣赏了台湾和大陆七位老师精彩的七节课,收获多多。

这七节课分别是台湾何佩珊老师的绘本作文《第一条鱼》,吴勇老师的生活作文课《我要》和周晓荣的作文课《写一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台湾袁宝珠老师的生活作文《当福州市的市树-榕树的代言人进行介绍》,何捷老师的《情节情节》,刘颖老师的绘本作文《子儿,吐吐》,蒋军晶的《鸭子过马路-新闻故事》。

在这次的观摩课上,名师们的课堂风采已经对这次主题“鼓励自由表达强化语言训练”做了最好的解释,下面我就何佩珊老师的绘本作文《第一条鱼》,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何老师的绘本作文《第一条鱼》分成六部分来教学:一、连结,看图简述。

二、提取,找情绪词。

三、分析,利弊得失。

四、决定,提出想法。

五、收尾,提出想法。

六、习写。

整堂课何老师轻声细语,循循善诱,谢声不断,始终保持着不紧不慢节奏,在孩子回答问题时也从不催促孩子,鼓励孩子动口、动手、动笔,动力十足,精彩纷呈。

何老师的课是一道美丽的、慢的风景。

何老师的课能让孩子自由的表达,童真、童趣、童心在课堂中飞扬。

即使孩子说错也不给予批评。

如在“放鱼”与“不放鱼”这一教学环节中,她对孩子的说法没有做出个人评判,让孩子们尽情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何老师的课让孩子自由的表达很真。

何老师的这堂课能够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巧妙的融入到课堂中。

高效的语言训练表现在何老师的认真倾听,对于学生问题能够及时的进行追问,能让学生有不同意见的进行补充,鼓励学生不同声音的表达。

何老师的课语言训练真高效。

何老师的绘本作文《第一条鱼》让学生在绘本的阅读中尽情享受的欢乐和自由,并将绘本与习作相结合,给我们以启迪。

以后在教学中,我将努力思索如何就绘本进行教学,争取让我们班的孩子也能在课堂中爱上绘本,爱上阅读。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名师魅力——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星老师示范课心得体会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名师魅力——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星老师示范课心得体会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名师魅力——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星老师示范课心得体会三月的西安,春意盎然。

24日这天,我和杨妮老师有幸参加了陕西省2012年春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艺展示系列活动”的学习。

亲临会场,我们聆听了魏星老师讲授的苏教版六年级《古诗两首》(《墨梅》《石灰吟》)以及报告《语文教学新思维》,让我深刻感受到名师的魅力。

在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沉思。

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实”是课堂的灵魂所在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俏,许多老师都想听一些实实在在的课。

在这次魏星老师的教学观摩活动中,听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家常课”,没有丝毫“时髦”的元素,他注重学生个体及课堂的生成,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以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老师点拨的方式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语文课堂。

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再讲解,倾注对学生基本的读书、阅读、想象、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魏老师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实实在在的探究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名师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

正如全国名师窦桂梅老师所说的:“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魏老师不仅仅备课,而且达到了“备字”的程度。

一个字的书写,一个词的辨析,都体现了他做学问,传知识的严谨态度。

在导课环节中,魏老师让学生背有关春天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咏柳》等。

学生背得富有韵味,老师问学生“二月春风似剪刀”能不能说成“二月春风似菜刀”?此时学生笑了。

一学生回答:我想不能吧。

一来,菜刀不是用来剪东西的,不是用来把叶子裁漂亮的,二来,用在诗中也俗了点。

魏老师及时做了评价:是的,换成菜刀不精致,没有韵味,太俗了。

“二月春风似剪刀”里有个“剪”字,“不知细叶谁裁出”里有个“裁”字,合在一起就是“裁剪”,这就是诗人用字的妙处。

魏老师教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看到了实质性的东西,这就是语文学习。

接着由裁剪联想到春姑娘。

趁机魏老师又让学生将《咏柳》这首诗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读出了春天的美,整个会场都沉浸在浓浓的春天的气息中。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魅力数学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魅力数学
生 : 度。 速
师 : 们还 能提 出什 么教 学 问题 ? 你 生: 6 他 0分钟 可 以走 多 少 米? 生 : 0分 钟 走 了 3 0 米 6 00 师 : 里的 6 这 0分 钟 是 什 么 . 0 0 米 是 什 么 ? 30
生 :0分 钟 是 时 间 . 0 0米 是 路 程 。 6 30 、
我 们 不 难 感 受 到 学 生 对 这 几 个 词 已 经有 了深 刻 的体 会 。 学 生 是 学 习 的 主 体 . 其 本 身也 是 一 种 真 实有 价 值 的课 程 而 资 源 . 课 堂 教 学 中重 要 的 课 程 资 源 , 全 可 以为 教 学 所用 。 是 完 如 果 利 用 好 了 . 仅 可 以 化 繁 为 简 , 间 接 为 直 接 , 静 态 为 动 不 变 变 态 . 且 能 让 枯 燥 平 淡 的 课 堂 充 满 生 机 与 活 力 . 课 堂 教 学 产 而 使 生 意 想 不 到 的 效 果
师: 度、 速 时间 、 程 有 怎 样 的 关 系? 路
生 : 度 ×时 间 =路 程 . 程 一速 度 =时 间 , 程 ÷时 间 =速 速 路 路 度。
师 : 两 个 学 生上 台表 演 . 面 对 面 地 站 着 , 照 老 师 的 口 请 先 按 令进 行 表 演 学 生 在 吴 老 师 的引 导 下 表 演 , 解 相 对 ( 止 中 的 相 对 , 理 静 运 动 中 的相 对 ) 同 时 ( 时 出 发 , 时 行 走 ) 相 遇 、 距 等 概 念 。 , 同 同 、 相 课 件 出 示 例题 : 强 和 小 丽 同 时 从 甲 、 小 乙两 地相 向 出 发 . 小 强 每 分 钟 走 l O米 ,小 丽 每 分 钟 走 5 O 0米 , 钟 后 两 人 相 遇 , 4分 甲 乙两 地 相 距 多 少 米 7 吴 老 师 引 导学 生 通 过 实 物 ( 笔 和 橡 皮 擦 ) 拟 演 示 等 手 铅 模 段 理 解 题 意 师 : 下来 是 让 吴 老 师 讲 明 白 怎 样 列 式 . 接 怎样 计 算 . 是 你 还

走进名师课堂

走进名师课堂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魅力数学[引用]2010-01-12 11:46:28| 分类:数学| 标签:论文发表名师学周刊河北师大课堂教学|字号订阅学周刊的走进名师课堂,感受魅力数学秦丽(商丘市实验小学,河南)怎样的数学课才是好课?怎样的数学教师才称得上是好教师?回味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笔者不仅感到获益匪浅。

一、设计新颖下面是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师的《相遇问题》教学片断:师: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男同学走到讲台前,上来溜达溜达,散散步。

师:他这么一走路,你们能提出有关走路的数学问题吗?生:陈琪同学每秒钟走几步?生:陈琪同学每分钟走多少米?师:假如陈琪同学每分钟走50米,这50米在数学上有个重要的名字,叫做什么?生:速度。

师:你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他60分钟可以走多少米?生:60分钟走了3000米。

师:这里的60分钟是什么,3000米是什么?生:60分钟是时间,3000米是路程。

师:速度、时间、路程有怎样的关系?生: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师: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先面对面地站着,按照老师的口令进行表演。

[学生在吴老师的引导下表演,理解相对(静止中的相对,运动中的相对)、同时(同时出发,同时行走)、相遇、相距等概念。

]课件出示例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4分钟后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吴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实物(铅笔和橡皮擦)模拟演示等手段理解题意。

]师:接下来是让吴老师讲明白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还是让你们自己试试看?生:自己先试试。

师: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第二种学习方法。

好!尊重你们的意见。

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生:100×4+50×4,(100+50)×4。

师:请板演的同学当“老师”,主持学习活动,请全班同学针对他们的解法提问。

这节课,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形象准确地理解“相对”、“同时”、“相距”、“相遇”这几个数学概念,吴老师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

熊芳芳八年级教案 走进语文教材名师课堂

熊芳芳八年级教案 走进语文教材名师课堂

熊芳芳八年级教案走进语文教材名师课堂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能够听懂、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课文并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正确用法。

2.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和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学生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复习上节课的重点知识。

二、小组合作活动(10分钟)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课文。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找出课文的重点信息,并互相提问和回答。

三、整体呈现(15分钟)1.每个小组向全班呈现他们分析的课文片段,并解答其他小组提问。

2.教师指导、评价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四、针对问题学习(15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讲解。

2.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内容,改进他们的答案。

五、课文理解深化(15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体现的?2.设置小组讨论问题:学生讨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细节,并进行展示。

3.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的深度和思考的全面性。

六、朗读训练(10分钟)1.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逐个小组进行点评。

七、归纳课文要点(5分钟)1.学生讨论并整理本课的重点内容。

2.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八、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阅读任务。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阅读本课文以外的相关文章,拓展课程内容。

2.学生可使用课本提供的课外参考书籍进行进一步学习。

以上是熊芳芳八年级语文教案的一个简要版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实际教学中,您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更加灵活和有效。

名师进课堂教研活动方案(3篇)

名师进课堂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校特举办“名师进课堂”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为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研讨的平台,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活动目标1. 通过观摩名师课堂,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

4.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活动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10月19日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及各学科教室五、活动对象全校教师六、活动内容1. 名师示范课展示2. 教学研讨活动3. 教学经验分享会4. 教学问题解答会七、活动安排第一阶段:名师示范课展示(10月15日-10月17日)(1)名师示范课安排- 10月15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 10月16日:物理、化学、生物学科- 10月17日:政治、历史、地理学科(2)观摩要求- 全体教师按照安排的时间参加观摩,不得迟到早退。

- 观摩时认真记录,做好笔记。

- 观摩结束后,及时进行反思,撰写观摩心得。

第二阶段:教学研讨活动(10月18日)(1)研讨主题-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研讨形式- 分组讨论:各学科教师根据研讨主题,分组进行讨论。

- 汇报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交流汇报。

- 集体研讨:全体教师共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阶段:教学经验分享会(10月19日)(1)分享内容- 教学方法与技巧- 教学经验与心得- 教学案例与反思(2)分享形式- 邀请优秀教师进行经验分享。

- 教师自由报名,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八、活动要求1. 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本次教研活动,认真参加各项活动。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通用5篇)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通用5篇)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师课堂心得体会(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120xx年11月22日,我校一行7人走出自己的课堂,经过近七小时的长途颠簸,到达目的地石屏,走进了来自江苏、浙江两省的四位名师的课堂,听了他们的讲座。

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著名教师盛新凤、张学伟、虞大明、许习白的课堂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深感受益匪浅,他们的课堂上,无时不闪动教改之光,无处不洋溢和谐的氛围。

一、充满魅力的和美语文教学在第一天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就欣赏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的和美语文教学。

盛老师幽默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上显露无疑。

盛老师所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

第一课时通过说说、读读、写写三种方法聚焦了居里夫人的三个特写镜头:画像上的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和实验室居里夫人。

第二课时重在引导学生找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理解淡薄名利的里的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并学习发表自己的议论。

在盛老师的课堂上,贯穿其间的是一个“和”字。

课后又联系其课堂教学,讲解了她的“和美语文”理论(即讲座)。

历时三个多小时的公开课及讲座,一千多人的会场鸦雀无声。

可见盛老师的课堂充满魅力。

二、令人振奋的高效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张学伟老师用这样的课堂新理念,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他的课堂上,我们可以聆听到师生民主而融洽的平等对话,我们可以直视到学生思维碰撞时闪现的串串火花,我们可以感受到师生之间始终飞扬着的人文情怀------这种课堂活力是怎样营造出来的呢?1、产生于教师亲和力。

张老师语言亲切、随和,加上热情的鼓励,产生一种磁性,深深地抓住了学生的心,营造出了一种鼓舞人心的学习氛围。

熊芳芳八年级教案 走进语文教材名师课堂

熊芳芳八年级教案 走进语文教材名师课堂

熊芳芳八年级教案走进语文教材名师课堂教案:《冯唐诗词鉴赏》一、教学目标:1.理解冯唐诗词,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鉴赏他的作品;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冯唐诗词鉴赏;2.学习冯唐的文化背景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冯唐的诗词朗读,引起学生对冯唐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及认知(15分钟)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讲述自己对冯唐的了解,并结合诗词朗读的感受进行交流。

3.学习冯唐的文化背景和创作风格(3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冯唐的生平背景和他的代表作品,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

4.分析冯唐的诗词(30分钟)教师将冯唐的几首诗词展示给学生,辅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境、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

5.针对冯唐的诗词进行创作(30分钟)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冯唐诗词的理解,进行创作。

教师适时巡视课堂,重视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

6.课堂展示和分享(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创作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与大家分享各自的创作体会,通过互相欣赏和交流,互相借鉴。

7.总结归纳(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要经常阅读诗词,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辅助手段:1.多媒体投影仪;2.冯唐的诗词选集;3.学生创作的诗词展板。

五、学生作业:1.阅读冯唐的其他诗词作品;2.尝试自己鉴赏其他诗人的作品,并进行写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冯唐的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自己的创作,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下一步教学中,应该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

走近名师——窦桂梅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走近名师——窦桂梅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走近名师——窦桂梅老师课堂实录精华《三打白骨精》窦桂梅一、导入1.明清小说,板书:小说说说四大名着,板书:《西游记》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谁——2.视频:猪八戒。

师介绍猪八戒的自我评价。

345情节。

612123生读41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生:自己跟自己说师:那你再试一遍。

生:读师:自言自语是跟自己说,你这样说都让别的妖精听见了。

生:再读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胜和我们平常的“胜”一样吗?(出示视频)师:谁来自言自语地说一说生:读2.师:说时迟,那时快,白骨精开始变了,一共变了几次?(板书:三变)愿意聊哪次都行。

3.第一次生:读相关段落“这时,悟空从南山回来……”师: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美貌)六年级的同学,要说美貌的词,是一个接着一个。

那还不行,你们知道的词和文中的美貌还不够(出示视频)师:怎么样?生: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师:看原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生读45.第三变生自由读师:原着里有一段描述生:读师:这是谁做的?生:出家人师:诵的是什么?生读师:一个字,念的是——善变成了和唐僧是——同道中人(学生谈起这进唐僧的意见)6.小结师:一共变了三次,妙不可言。

你们真了不起,把这不可言的东西都说了出来。

看顺序,为什么这样变?生:一变是美人计,二变变成了找女儿的老婆婆,是苦肉计。

三变变成了信佛的老公公,刺激唐僧,让他赶走孙悟空,这是——离间计。

师:而且一计接着一计,这叫——生:连环计7.出示歇后语白骨精开口——白骨精送饭——白骨精的饭食——……89…………1011.师:看,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责。

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生:因为三变,变的内容不一样师:三变的内容不一样,三打、三责的内容一样吗?师:而且,这三次中间有联系吗?一次比一次深。

我想到了歌曲有三段,是为了反复抒情。

所以,课文这样写是为了生:反复叙事。

师:板书。

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

写作时反复叙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观摩名师课堂的心得体会

观摩名师课堂的心得体会

观摩名师课堂的心得体会观摩名师课堂的心得体会范文3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帮大家的观摩名师课堂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

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

之前,曾在网上看过名师的一些论方,专著,案例教案,九月十九日和二十日能有幸进入课堂亲身体验,真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叹,其中支老师的《即兴作文》和吴琳老师的《生命生命》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影响,他们那一瞬间展现的精彩让我回味无穷。

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令人惊叹,当我听着几位名师讲课时,不由惊叹,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魅力,他能把学生带进无限的遐想,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贾志敏老师在教《谁动了松树的奶酪》这一课时,先给了学生几段话,其中与一句是哈哈,小松鼠高兴地说:“今年过冬,咱们不用愁了。

”老师读完后让学生凭借记忆读这几句话,其中一个读时,很调皮的把“哈哈”读成了“哈哈”,这是教师对他的语气进行了表扬,之后也学着他的语气读这句,这样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建立了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

还有吴琳老师的《生命生命》,从学生刚开始时的拘束没感情的朗读课文,到后来的慷慨激昂,学生的这些感受从何而来?不就是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激发出来的吗?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吴老师巧妙的发掘了课文的隐性情感因素。

她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

支玉恒老师的即兴作文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对台下老师出的每个题目进行逐一分析,让学生任意选择题目,然后简短介绍自己的材料,支老师进行总结、提示、分析。

走近名师—陈建先教师课堂实录精华

走近名师—陈建先教师课堂实录精华

走近名师—陈建先教师课堂实录精华“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恍如融化在一路,忘记了旁的东西,大伙儿来读,来讲,教师和学生一路来研究。

”这确实是陈建先教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中,令我久久难以忘怀的场面。

纵观陈教师整节课的教学,于大气中隐含着深邃,在平和中张显着个性。

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点拨,超卓的回应,牵引着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

这充满着浓浓书香的课堂,怎不让人回味?香自何处来语文课需要聪慧的投入,更是闪现聪慧的课堂。

这种聪慧得益于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得益于教师巧妙的预设与生成,得益于课堂文化气氛的创设。

(一)阅读·文学·文化似乎这几个关键词所涉及的内容过于宽泛与精深,绝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赘述完的。

可是,细细地体味陈教师的课,再慢慢地咀嚼这几个词语,或许你会有所觉察:没有教师坚实的人文底蕴,哪来对文本深切细致地诠释;没有对文本深切细致地诠释,学生怎么会一步步与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并由此进入神圣的文学殿堂,使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咱们再来听一听陈教师在课堂上几回深情地描述:①说得多好啊!一颗爱心!一颗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爱心!因为有了这颗火热的爱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感觉累;再危险的工作环境,他也不动摇;再艰苦的生活条件,他却怡然自乐。

②作者把老人的热情比作了热茶。

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③正因为老人这种豁达爽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

正是这种一般而又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感动了作者的心,也让咱们同意了一次难忘的心灵的洗礼。

我想到了如此几句话:知足者常乐!还有一句是一个工厂的宣传语:“今天工作不尽力,明天尽力找工作。

”“咱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咱们能够改变生命的宽度。

”阅读对一个人精神的滋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学中,陈教师引导学生反复体味语言文字,在咬文嚼字的进程中,使扫路人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慢慢放大。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1:有幸去淮海堂参加全国名师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先后听取了张齐华老师的示范课《平均数》及讲座《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隗功华老师的示范课《分数再认识》、郭立军老师的讲座《研究学生》。

这次研讨活动让我如浴春风,近距离接触优秀教师,欣赏名师课独到的课堂教学设计,感受专家型教师的课堂魅力,真是受益匪浅。

张齐华老师,是一位非常年轻的数学特级教师,他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对数学教学的深刻见解,令听课的每一位教师深为叹服。

张老师绝妙的设计、真诚大方的鼓励、睿智风趣的评价、恰到好处的引导,以及学生对知识独到的见解、大胆的发言、相互反驳的精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平均数》一课,要使学生认识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内涵、特点,会运用平均数的特点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平均数时,我们往往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张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观察、比较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课堂上,张老师将投篮比赛这个故事情境贯穿全课,带着孩子们边玩边学,让学生玩中快乐学习。

在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时,老师利用统计图,引入了“移多补少”的方法,画出了平均数所在的直线,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群中的位置,它处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更加形象直观,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后,还听取了张齐华老师的讲座《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郭立军老师的讲座《研究学生》。

两位老师运用大量的、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幽默的话语,精彩的分析,会场内不时传来老师们的赞许和阵阵掌声。

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找准自己身上的不足,以名师为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走的更远。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2:我有幸参加了第九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共听了四位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

名师课心得体会最新6篇

名师课心得体会最新6篇

名师课心得体会最新6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名师课心得体会最新6篇大家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紧扣主题,优秀的心得体会是值得我们大家去记录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名师课心得体会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

《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

《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何会平我拜读了教育专著《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慨很深。

这本书通过“名师视点”“精彩课堂”“深度对话”等几个栏目来展开的,既阐述了编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在这里名师能和我们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

读后你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

……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读完这本专著,我收获颇多。

文中在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中指出现在的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走入的极端,我马上感受到真是旁观者清,专家指出的很多错误做法,在我的教学中都曾出现过,不禁让我汗颜。

1、教学内容“胖”。

我们在有领导、老师听课的时候,经常是一节课的内容安排的非常多,把两节课的任务合并在一节课完成,为了就是课堂上的感觉比较充实、有看头,过于求全求美。

结果呢,往往是初读课文仓促结束,细读训练肤浅落实,感情朗读训练匆匆忙忙,给听课的老师留下的印象就是一节课胳膊记录的十分劳累,真是疲于追赶呀!而学生呢,更是随着老师在一个劲的跑,无心浏览文中那美丽的风景。

2、教学环节“碎”。

阅读中“问的碎”“读的碎”“练的碎”的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

我们在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才能较好的落实阅读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根本在于提高设问的质量,扩大教学各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个人都有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

3、教学形式“花”。

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又一个误区,是教师们热衷于形式的翻新、多媒体的滥用,通过花里胡哨的教学形式把《课标》理念在课堂中“外显”出来。

我们这是“东施效颦”只学外表,反而丢弃了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课堂的实效性。

我们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必要的教学形式,而不能盲目追求时髦。

我要感谢《走进名师课堂》,它指导了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变革了我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我的语文教学水平,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一把打开优质课堂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走进名师课堂 感受教学魅力

走进名师课堂 感受教学魅力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教学魅力朱家尖中学梁文雯胡老师的讲座听了不止一次,但听胡老师的课才是第一次。

今天,听胡老师的课,感触颇深:作为校长,作为专家,却也一直能驰骋在教学的第一线,上出如此精彩的数学课,着实令我们佩服。

整堂课体现了胡老师的“感悟为先、思维为本”的教学追求,也为我们指明怎样去上好一堂课,下面来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感悟:一、在这堂课中一直贯穿了这样的一条线,那就是借用胡老师写过的一篇文章中的话:提数学问题,理数学知识,思数学方法。

让我们来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如何沿着提数学问题,理数学知识,思数学方法进行教学的。

先是专心看仔细想: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这个赋予时代浓郁色彩的背景着手,提出数学问题:有哪些量在变?哪些量是固定的?再从看看想想说说的两个实例,以别具一格的提问模式: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提出数学问题:请观察,我们的实验改变了什么?请想象,会出现哪些变化?在实际生活的例子出现之后,通过几道数学题目的巩固,理清数学知识:常量和变量。

然后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上述两个问题用什么方式表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再通过对行程问题中:速度一定时,常量和变量分别是什么?和路程一定时,常量和变量又分别是什么?对这个数学问题进行了辩识,理清数学问题,那就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常量与变量是相对的。

最后,课堂教学到了最高的层次:那就是思数学思想。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图表和图像法进一步解释了常量和变量,使学生从多个层面了解常量和变量,进一步掌握、巩固和运用新知识。

二是教学上注重细节,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好好打磨,有时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化,实质上却蕴含着教学理念的不同。

例如问题的设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一般比较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境创设时的提问,但往往忽视结束时的完美。

胡老师在小结时有个问题:关于常量、变量,你明白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在巩固作业里有两道题目:对于小车下滑的时间,请估计当h=110cm,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在神八与天宫一号第二次对接全过程中,有哪些常量与变量?这些问题使得开始的引入没有那么孤立,而是把整堂课和谐地构为一体。

走近名师——闫学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走近名师——闫学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走近名师——闫学老师课堂实录精华王崧舟所有的好课都应能形成一个场,没有场的课不是好课.如果听课老师在听课过程中,能不知不觉地浸润其中,这样的课,绝对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精神相与,是一种生命交融的幸福.今天听闫老师的课,我的确身在场中,我的精神,情感都被深深地卷了进去.说实话,全国许多老师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所听到的已不下十次了,包括我自己也曾经上过.但今天我聆听闫老师的课,我有几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是:闫老师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个文本的定位,置于整个鲁迅文化语境中,这是我想不到的.读一课与读一人,在不断穿插中有机整合.我们在闫老师的课上可以看到很多不经意对鲁迅的插叙,比如鲁迅先生的120多个笔名;比如鲁迅就碰壁写过的两篇文章;比如鲁迅去世后箫红的文章;比如当时万国殡仪馆出殡的经典的黑白照片;以及她向学生推荐的鲁迅的作品,其他人写鲁迅的作品;以及《亚洲周刊》把鲁迅作品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品第一名,《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个人》一书中对鲁迅的评价……这些使我们觉得闫老师的课是基于比较宏大的鲁迅的语境之下,整体感觉这个课非常丰厚,无论是信息呈现还是人文意蕴,因为置身于鲁迅的大语境下,文本得到了充分的开掘.而大文本与小文本之间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使学生不但走进了这个文本,更走进了鲁迅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以为这一课上得非常大气.我第二点没想到是:对于我们一定会关注的文本里的几个小故事,比如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闫老师敢于做出大胆取舍.仔细回味一下就可以发现,闫老师在处理的时候,每个小故事只截取了一个立面,让学生从这个立面走进鲁迅人格当中的一个立面.这样的方式就跟我们以往的线性的,平面的处理完全不一样,而是立体的,一个面一个面切入的.比如谈水浒,通过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两个词让学生来辩一辩,鲁迅先生对周晔是在批评吗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这个看起来很平常的问题,学生讨论后,闫老师一点,点到鲁迅人格上的侧面,他的幽默,他的风趣,他对孩子的那种无限的慈爱.这是一个侧面,引到其他的方方面面.再比如谈碰壁,闫老师也只说了一个面,读读这些对话,你觉得哪些话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诸如黑洞洞的,碰壁之类需要思考的词语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又很自然地凸显出鲁迅的另一个侧面——横眉冷对千夫指.所谓他的作品作为匕首,作为投枪,他是那个社会的良知,那个社会的正义,都得到了丰满的解读.接着救助车夫,老师又抓了一个侧面:让你最感动的细节.通过谈你最感动的细节,凸显出鲁迅先生的另一个侧面——俯首甘为孺子牛.每一个角度,闫老师都舍得取舍,敢于取舍,而这种取舍又基于她对鲁迅文学,鲁迅人格的全面理解和把握.每个故事截取一个侧面,最后形成人物的形象却是非常鲜明的,非常感人的,这是第二个没想到.第三个没想到,就是这个课的后半部分,每一次我都认为应该结束了,然而还没结束.每到这个地方,我都在想,这堂课该结束了,她还能转出什么东西来呢巴金写下《永远不能忘记的事》,闫老师补充这个材料让学生来读,然后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这些人物,你最关注谁于是有的读一群小学生,有的读一位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有的读两个穿和服的太太,有的读秃顶的老人……感觉学生整个情感已经完全进去了,这个情感已经到一个很高的高原期了,这个课好像应该差不多了,应该很难再上去了,没想到闫老师一转,又转出了新的境界.什么境界呢让学生来想象,在前去吊唁的人当中,也许会有阿三,也许会有车夫,当然还有周晔……然后,面对先生的遗容,想象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内心涌动着一份怎样的情感所以闫老师让学生写的时候是请学生把这份真挚的情感写下来.孩子们写得都很好.我以为孩子们这样的精神状态,不能简单地用写得好来形容.我认为,此时此刻,孩子们真正走进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境界,已经真正置身到鲁迅文化的这个场中去,已经真正地实现了移情体验.文字是什么文字说到底是人的一种精神表征,说到底是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确认.他的精神活动越深刻,他的文字就越深刻;他的精神活动越丰富,他的文字就越丰富;他的精神越敏感,他的文字就越敏感.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语言和精神是相融的;所以海德格尔说语言就是人的存在,人的存在就是语言.当然这里的语言是广义的,倡导诗意的栖居,倡导语言之途的徜徉,道理就在这儿.对语言的品位,对语言的表现,直接关系到一个生命的存在.然后孩子们都读完了,读懂了,读好了以后,我觉得应该到此为止了,没想到闫老师又一转,转出了什么呢那就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还有什么除了那浩如烟海的作品,还留给我们什么这一次转,又转到了一个高的境界.如果说第一次转是一次精神诉求,是骨梗在喉,不吐不快,在吐的过程中,他确认了自己作为一个生命而存在.但这时的表达,这时的倾吐是感性的.第二次又一转,转到理性层面上: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难道仅仅只是作品吗还有什么那就是先生的精神,一种高山仰止,与日月同辉,与天地齐寿的品质.这是第二次转.第二次转了以后,我认为已经转到了那么高的层面了,已经不能再转了……没有想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被她转出一个新的境界来——转出臧克家的诗——《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所以,第一个层面是感性认识的转,第二个层面是理性认识的转,那么第三个转是诗性层面的转,这是最高的境界.诗性层面就是把感性和理性有机整合到一起后,直指心性,直指人的灵魂的转.这首诗只读了两遍,闫老师读了一遍,全班学生读了一遍.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臧克家的诗,读得真好.这种读我以为不能简单地用技巧去评价,——当然,朗读需要技巧,但这个读确确实实是发自孩子内心的,这是第三次转.第三次转完以后,我以为真是到顶了,真的到珠穆朗玛峰了,没有办法再上去了.没有想到,闫老师又一转——不得不说鲁迅,转到来推荐鲁迅先生的作品,转到孩子们对鲁迅先生的体认,是不是还停留在阿三所说的话上: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这句话是不是能全面的,准确的涵盖鲁迅一生或鲁迅先生的精神呢那么这叫什么层面呢由感性的层面一转,转到理性层面;由理性层面一转,转到诗性层面;由诗性层面再一转,转到了孩子的人格层面.这一转跟闫学老师上课前说的一句话是相呼应的.她告诉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这样得出来的才是自己的结论.鲁迅先生的精神,最本质的精神,是人格独立,思想自由以及对真理不懈地追寻.这才是鲁迅人格最大的魅力所在,也是鲁迅精神留给我们21世纪最丰富,最宝贵的民族遗产.所以后面闫学老师为学生推荐作品,看似简单,其实用意极深.到这个时候,人和文真正地合在了一起,人和课真正地合在了一起.所以这个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老师是用什么精神在教鲁迅是用鲁迅的精神教鲁迅.用这样的思想去展开教学,一步一步,渐入佳境,直至高潮.而这一课最大的智慧是——希望用鲁迅这样的精神,为学生的精神生命抹上一笔温暖的色彩,为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奠定一块宝贵的基石.有爱的人生是润泽的人生,有爱的语文是润泽的语文。

学习心得--走近名师,听武凤霞老师讲座有感

学习心得--走近名师,听武凤霞老师讲座有感

走近名师听武凤霞讲座有感都说寒冬很冷,可今天我一点都不感觉到冷,因为:今天——2021年10月22日新晃“舞水金秋”——主体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和我县中学语文、小学数学老师,以及邻县、邻省兄弟学校老师们共同迎来了全国特级教师武凤霞校长带来的“精神食量”。

武校长的讲座题目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主题研究,都离不开来教师教的任务和学生学的任务。

怎样做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武校长为我们从备课和上课两个方面做了解答。

武校长说:这里的备好一节课不是简单的写好完整的教案,而是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准确把握教材,依据学科要求和教材特点,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备课时一定要有自己内心的独到的想法;我们的教学起点在哪,终点在哪?都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有智慧的老师应具有文本解读的智慧,并从“读懂文字本身的意思、读懂文本的内在价值和读懂文字背后的声音”三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让我们了解了该怎样进行文本解读,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终于知道一个普通教师与名师的区别,原来我们上课前,通常读几遍课文,翻阅教参,了解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参上的教学建议确立了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只片面停留在课文内容上,或者在网上下载一篇教案草草了事的教师多的是,至于“文本解读”根本没有认真去解读过,即使解读,也总是太功利的阅读,想要什么了,就拿来浏览一下,摘录过来。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只有认真解读文本,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学习和领悟作者的写法,并迁移运用,才能得到各种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去设计教学,确定主题,依据主题取舍材料,就一定能够帮助自己跳出固定的模式走向创新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让自己更快的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思想从哪里来?武校长结合自己的实例告诉我们三个路径:读课,读书和思考。

武校长不厌其烦的教我们如何去读课堂实录,教我们如何去还原课堂理念和教学方法,去吸纳名师课堂的精彩之处,如何让自己更快的有思想提出了很好的方法。

走进名师,聚焦课堂 —第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有感

走进名师,聚焦课堂 —第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有感

走进名师,聚焦课堂—第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有感11月2日—11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课,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名师给我们展现了经典的课堂教学艺术,通过为期两天的观摩学习,使我对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老师”、如何进行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有了新的认识。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老师”在通过这几节课的观摩中,很多位名师都采用了课堂“小老师”的形式,其中黄爱华老师在课后总结说他要求课堂上的“小老师”应常说以下四句话:1、请大家听我说——;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3、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4、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

每位小朋友心中都有着一颗想被老师关注的心,都有着一颗想要表现的心,这种课堂“小老师”的形式一下子就满足了学生的心,而且新课标一直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不正是个好的形式吗!二、课堂实践活动应给同学充分的探究时间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经历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做到不急不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本质的规律。

在每节课上,一次次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都让学生作为“探究者”的身份去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不断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给足学生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让学生在探究中思维碰撞,产生矛盾、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听课的过程中罗鸣亮老师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一节课可以有遗憾,但是不能没有思考。

”是啊,名师们都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

开始的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出奇制胜的效果。

观看名师课堂教学视频心得体会(通用12篇)

观看名师课堂教学视频心得体会(通用12篇)

观看名师课堂教学视频心得体会(通用12篇)观看名师课堂教学视频心得体会篇1我非常有幸聆听了来自优秀教师的数学课。

教师们新的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几点是我的感触:一、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上课教师不仅挖透教材,而且从多角度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充分关注学生的表现,充分展示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二、课堂教学的舍得课堂四十分钟,怎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这四十分钟的教育,要做到舍得。

我们的教学,依然很功利,我们追求高效,已经努力地在全面盯着学生的知识、能力、甚至情感,但很多时候,这些目标都是虚的。

我们看似很民主的课堂,很开放的思维,都不过是在老师的掌控之中,如果稍有偏离,我们会迫不及待的拉回来。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吗?数学课堂要上出数学味,不是仅仅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和形式多样的练习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对数学有更精深的研究,更胸有成竹的解读,给学生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课堂生活化。

每一位教师都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让孩子们在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改强调的教师要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要求。

如:老师在《平均数》这一课中,教师围绕重难点,设计了他的三位学生与他的投篮比赛,创设一个吸引学生的活动情境,以学生喜欢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

营造了学习的氛围。

同时张老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间。

张教师教学语言幽风趣,和谐可亲,与整个班的孩子打成一遍,课堂气氛活跃,激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一孩子争先恐后、不由自主地想回答问题。

课堂体现师生平等,教学环节紧扣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听了老师的课,确实收获不少,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怎样把各位教师的教学优点尽快融入自身的课堂教学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的有特色、有效益是我当前要做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名师课堂,感悟全新理念
九襄镇小学刘一华李纪军
何妍曹清春2013年11月8日至10日,我们有幸到西昌市第四小学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展示教学观摩会”深度解析研讨会,聆听了谌业锋、李雪梅、刘延革、刘松、钱守旺五位来自全国各地名师的演示课和讲座,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每一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谌业锋老师所做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报告,来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刘延革老师所执教的演示课《转化解决问题》及讲座《新课程背景下“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谌业锋老师所做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报告包括“认识有效课堂教学、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三个板块。

他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理想课堂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生成、智慧碰撞、情趣横生、心灵融合、共同发展的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问题化、活动化、情趣化;
依靠知识本身内在的魅力或者创设童趣化的课堂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灵活地处置好生成性教学资源;实施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理想课堂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理想课堂应具有以下六个特征:一是参与度,即有学生的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二是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三是自由度,即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四是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五是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六是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

谌业锋老师还分析了现有课堂存在的弊端:
1. 教条化。

突出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上。

教学中这样的“三唯”现象,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现有的考试制度;二是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三是现有的教研制度;四是现有的教师教育制度。

2. 模式化。

表现在两个方面:教学结构的模式化和教学具体行为的模式化。

不论什么课型、学科,清一色地运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即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

教师把教学程式化了。

教学需要模式,但教学切忌模式化,用唯一来替代多样,用刻板来替代灵活。

3. 单一化。

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目标上的单一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化和活动角色的单一化。

具体表现在每一堂课和每一具体的教学行为上;目的与目标、理想与现实、观念与行为之间的脱节。

现在教学中之所以以知识为唯一目标导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知识是测量的主要对象,判断一个学生学业水平、评判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还是依靠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管是讲授,还是讨论;不论是班级内学生人数众多,还是较少;清一色地都使用几何图形排列的课桌椅形式。

在这样的狭小空间中,学生日复一日地从事着单一化的学习活动,厌学等情绪也就难免会滋生出来;在课堂上只能看到、听到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乏大多数学生的真正的参与活动。

教师的“独脚戏”式的表演几乎成了所有课堂中最常见的一幕。

4. 静态化。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中无真正的互动、无交往。

真正的互动与交往应该是平等展开的、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达到对问题的互相理解与把握的;有效的互动与交往应该是引发教师与学生双方面变化的。

二是课堂上只教固定化了的知识,而极少涉及探究知识的方法。

“学会学习”在许多的小学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已,鲜见有真正将“学会学习”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

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
其一是显型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的教,使学生的学大倒胃口,从而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其二是隐型的,
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学(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阻碍学生学的所谓教是糟糕透顶的误人子弟。

鉴于以上几点,谌业锋老师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克服无效和低效教学的五条基本措施
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

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第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刘延革老师的课使我感受到了她的幽默和机智,对她的演示
课《转化解决问题》以及讲座充满了感慨。

在课前谈话中,刘老师风趣地让学生猜测自己的年龄,并给出两个提示:一是4的倍数,二是工作了22年,从而告知学生:推理,便是根据已知的推算出未知的。

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刘老师引领学生尝试解决三个生活中的问题,对于这三个问题的设置,我相信刘老师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而最终确定出三个典型的问题,都是让学生由已知的推算出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明确地理解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接下来聆听了刘延革老师的讲座《新课程背景下“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我更是收获良多。

刘老师从过去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新课程下应用题的特点、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产生的疑惑、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新课程背景下“解决问题”教什么等展开阐述,列举了许多案例以及自己所做的一些调研材料,给在场的一线数学教师上了非常宝贵的一课。

在钱守望老师的讲座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帮助最大的是,他教育孩子管理班级的一套办法,对于孩子我们多以鼓励奖励的办法去激励他们,钱老师说他是用对于孩子最实用、最有吸引力的东西去激励,对于小学的孩子他们最在乎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能多一点时间去玩,那钱老师就是用玩的时间来给予奖励,钱老师独家创作了“免死金牌”,也就是作业做的好,正确率较高的可以获得免去做作业的奖牌,学生们为了得到这个奖牌,做作业可都是认真仔细,一点不敢懈怠,并以此为荣耀,但获得奖励的
学生并不是就没事了,他们必须帮助班里的那些后进生,如果班级的后进生有进步,他们可以继续免死,想想挺有意思,看起来挺好玩,其实这之中不乏很多教学手段,以奖励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以学生教学生,让学生们学起来更深刻。

还有钱老师的平时的数学作业里每次都有一道数学日记,这是我闻所未闻的,做数学作业还要写日记,钱老师认为数学日记能反应孩子学的情况以及老师教的效果,这样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听过钱老师的讲座,想想自己平时教学是如何实施如何运用的,感到自己不足之处还是很多,自己的眼界还是不够开阔,听了他们的成功之处,对自己真的是一次深刻的启发,作为一位教师,不光要会教,更要会学,我们的工作就是在教学相长。

总之,这次去西昌聆听了著名教育专家公开课和专题报告,让我们收获颇多,收益匪浅,让我真正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著名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3年11月1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