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视觉认知
第三章-视觉认知
视觉传播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五、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活动都是先验 的“完形”,即“具有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 是先于人的经验而存在的,是人的经验的先决条件。
人所知觉的外界事物和运动都是完形的作用。 人和动物的智慧行为是一种新完形的突然出现,叫 做“顿悟”。
视觉传播
(一)苛勒的经典实验 ——黑猩猩解决问题实验
二、詹姆斯﹒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
观点:知觉是人与外界接触的直接产物,它是外界物理能 量变化的直接反映,不需要思维的中介过程。
知觉是先天遗传的,不是后天学习的。 视知觉生态论 :他认为人类是两脚着地的动物,行动时头
部离地较远,一旦跌倒头部受伤较重。为适应两脚着地 生态环境的需要,长期以来,人类的视知觉系统中进化 出一种对三维空间的适应能力,此能力是不需学习的。
这表明,实际上眼睛处理的信息要多于大脑处理的 信息,甚至可以说眼睛过滤了信息。
—雅莱丝· 汉森在《了解视频》
视觉传播
靠认知功能,人类完成了看的过程,它也是人们学 习知识的手段。通常这一过程是在感知、直觉和推理 的情况下完成的。
罗伯特·E ·奥斯坦因在《视觉心理学》中解释说, “我们的眼睛一贯是积极活动的,一直处于运动当 中——大量的眼睛飞快扫视和眼睛震颤,每一秒钟眨 一下眼睛,(每次扫视20分之1秒)转动眼球,头部 与身体,然后追寻正在移动的物体。”
视觉传播
视觉感知并非是记录刺激物质的被 动过程,而是大脑的主动关注,视觉是 选择性的工作,对外形的感知包括对形 式分类的应用,因其简单性和一般性又 被称为视觉概念。
—— 阿恩海姆《视觉思维》
视觉传播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 一、感觉与知觉,从看到看见
第三章_第一节感觉和知觉
课堂小结和作业
• 1。感觉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如何分类的? • (答案) • 2。感觉的发生和发展有哪些共同规律? (答案)
• 1。感觉的适应
• • • • 2。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4。联觉 5.不同感觉间的代偿与协作
二知觉
(一)。知觉的含义 •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 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官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 理解
• 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后者的简单 相加。 • 知觉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等一系列 过程。
知觉对客观事物能作整体 反映的原因
• 第一:客观事物本身就是由许多个别属性 组成的有机整体。 • 第二:人的大脑皮层联合区具有对来自不 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的机 能。
• 4. 联觉 • 即对一种感觉兼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个体有差异与 职业的训练有关。如甜美的歌喉、明快的曲调、凝重的乐曲 等都是联觉 • 最容易产生联觉现象的是颜色感觉,如红、橙、黄称为暖色 色觉又兼有温度感觉,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 所以这些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 因此这些颜色被称作冷色。 • 视味联觉—红色更甜; 无色不甜 • “喧嚣的色彩”“甜密的声音” • 另外色调还会引起轻重感觉的变化。如黑色和白色的物体。 • 听觉 和视觉也有联觉现象如人们欣赏音乐 • 听觉 和肤觉也有联觉现象如刀割割玻璃会感觉到冷。 • 在实践中,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 提高的,即
• 尽管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类型的感觉,但这些感觉的发生和 发展却存在着共同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 1。感觉的适应 • 感受性可由相同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心理学第三章认知理论
第三章认知理论本章内容细目第一节认知理论概述一、认知的含义(一)认知过程(二)认知风格(三)认知策略(四)元认知二、认知理论(一)发生认识论(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第二节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二)无意识(三)睡眠与与梦二、注意的含义(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种类(四)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及理论(一)注意的生理机制(二)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三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的含义(一)感觉的概念(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二、感觉的种类(一)视觉(二)听觉(三)其他感觉三、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概念(二)知觉的特征四、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第四节记忆一、记忆的含义(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分类(三)记忆的品质二、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三、记忆的规律及策略(一)记忆的规律(二)记忆的策略第五节思维一、思维的含义(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三)思维的种类(四)思维的品质二、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概念(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四、表象与想象(一)表象(二)想象第六节言语一、言语的含义(一)言语的概念(二)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一)言语听觉中枢(二)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运动中枢三、言语的感知和理解(一)言语感知(二)言语理解从前有一位著名的心算家,在他的心算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
这天,一位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考一考这位心算家,题目是:“一辆载着285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去35人,又上来85人”,“在下一站上来101人,下去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15人;再下一站下去40人,只上来8人;再下一站又下去99人,上来54人。
”他又加快速度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再下一站……再下一站……完了,先生。
第三章 视觉认知
四、视觉认知的产生
到目前为止,视觉形象已经传输到了 视觉皮层,被大脑辨认出来了,但是这并 不意味着人们已经理解了这些视觉形象, 刚才把眼睛比作照相机,但是视觉系统并 非和照相机一样将形象如实保存在底片里。
五、总结:视觉认知的特点
终于完成了从现实世界到眼睛,从眼 睛到大脑视觉皮层,最后对视觉信息进行 认知处理的全部过程,可以说大脑对视觉 信息的认知经历了辨认、组织和理解这样 几个过程。
第四节 视觉认知学习
视知觉是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人们的 认知能力有先天的一面,也有后天形成的一 面,学者沃伦(Warren)提出了一个视知觉 发展的金字塔模型,将视知觉发展分为不同 层次,以金字塔图案呈现,从下到上有等级 之分,越往上才越接近真正的视觉认知。
一、发展视觉注意力
1.不注意盲视(Inattentional Blindness) 2.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பைடு நூலகம்nk) 3.改变盲(Change Blindness)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在了解视知觉的整个过程以后,下面从 科学研究的角度介绍一些重要的视知觉理论, 它们都对视知觉研究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大卫· 马尔的计算机视觉理论
大卫· 马尔从整体上把握整个视觉系统的 运行,他从神经学和人工智能两个领域出 发,对视觉进行研究。
二、詹姆斯· 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
人的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半球,中间 由胼胝体相连,胼胝体由上亿个活动神经 细胞组成,进行信息传递,把形象信息和 逻辑信息连接起来。
五、格式塔心理学派(Gestalt)
Gestalt这个单词来自英文,是“形式” 或“形状”的意思,格式塔学派则是从形 式和形状的角度研究大脑的认知问题,他 们认为:“人类对于任何视觉图像的认知,是 一种经过知觉系统组织后的形态与轮廓, 而并非是所有各自独立部分的集合。
人类视觉认知与发展心理学
人类视觉认知与发展心理学人类的视觉认知是指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以及这些感知如何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
它是人类与外界交流和互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基石。
在视觉认知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和机制。
视觉认知在人类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早期婴幼儿阶段,视觉认知帮助婴幼儿建立对于自身和外界的感知和理解。
婴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周围环境的人和事物,逐渐培养自己的视觉认知能力。
例如,当一个婴儿看到一个人露出笑容时,他们往往会感觉到快乐,并且试图模仿这个微笑。
这种模仿行为有助于婴幼儿学会理解和使用表情符号。
随着儿童的成长,视觉认知逐渐与其他认知能力相互作用,促使儿童在认知和学习能力上有所进步。
儿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学习书本上的图像来扩展他们的视觉认知。
例如,当一个儿童学习认识不同的动物时,他们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来区分不同的动物,从而建立起视觉上的记忆和认知。
视觉认知在成年人的心理发展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成年人通过视觉认知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和理解复杂的信息。
当一个人被面临一个问题时,他们会使用视觉认知来分析和整合相关的信息。
例如,在购物时,人们会使用视觉认知来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外观和品质,以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视觉认知的发展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环境和经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接触和体验不同的视觉刺激,人们的视觉认知能力会逐渐提高。
例如,艺术家通过长期接触各种艺术作品来培养自己的视觉认知能力,从而创作出精美的艺术品。
视觉认知的发展还受到基因和大脑结构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不同人之间的视觉认知能力存在差异,这与个体的基因和大脑结构有关。
例如,一些人具有更好的空间认知能力,可以更好地识别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这种差异可能与个体的基因和大脑结构有关。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视觉认知的研究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用于探索视觉认知的特点和机制。
色彩构成第三章-色彩的视觉感知
同样明度的紫色放在黑底上, 感觉发亮;色味变浓,纯度变 高;
同样明度的灰色,放在白底 上,感觉更暗
两种明度有差异的色彩放置在一起, 在相互映衬下,明度越亮的色彩感觉就越 明亮,而明度越低则越暗淡。
室 内 色 彩 设 计 应 拉 开 明 度
3.纯度异化:
当无彩色的灰色与鲜艳的颜色并列放置时,灰色显得更灰,鲜艳显得 更鲜艳,在色彩设计中,我们为了色彩纯度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图形中加 上一小部分的灰色以增加深度。
一、明暗适应
暗适应现象
从亮处走进暗室时, 开始什么也看不见, 经过相当时间后, 才开始恢复视觉。
暗适应大约需要5-10分钟
明适应现象
从暗处走向亮处, 在最初什么都看不清,
经几秒钟后, 视觉才恢复正常,
明适应需要0.2秒左右
第二节 视觉适应
二、远近适应
人眼相当于一架精密度很高的照相机,能自动调节焦距。
柱形成像元比较小, 但敏感,它们在夜间 或光线不良的情况下 发挥作用,它们更敏 感于物体的活动。
人眼的构造
第一节 色彩感觉形成的生理因素 色彩测试表现出人的生理机能对色彩感知的作用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第二节 视觉适应
第二节 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有三种现象
明
远
颜
暗
近
色
适
适
适
应
应
应
第二节 视觉适应
玻璃体液、视网膜、成像元等组成。
第一节 色彩感觉形成的生理因素
一、眼球
人眼是一个球体, 直径约为一英寸。 它长在一个多骨的、 不能弯曲的眼窝里, 只有表面露在外边。
眼球的大部分被一 层坚韧的白膜(巩膜) 所覆盖,通常人们 称之为眼白。
视觉传播概论复习提纲
视觉传播概论复习提纲第一部分视觉与视觉传播第一章视觉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史第一节从看获取信息视觉信息 p4读图时代p6第二节视觉传播的研究对象共享性,图像化传播,图像第三节技术演进与视觉传播的发展传媒三种形态,图像生成三种方式,视觉传播三次转折景观社会p21第二章视觉传播的学术研究概貌第一节纷繁的脉络新的领域,研究概况分类 p26教育体系,研究谱系图大众传播领域,中国的研究第二节学科奠基人10个奠基人第二部分视觉语言的特性第三章视觉认知第一节感与知的奥秘感觉、知觉 p51视觉系统工作特点第二节视觉认知的过程和特点研究对象,盲点p57视觉认知的产生四个功能p63 视觉暂留原理,飞现象,诱动知觉,视觉流视觉认知特点 p65第三节视知觉理论6个理论第四节视觉认知学习视知觉发展模式 p77不注意盲视 p77注意瞬脱改变盲 p78STM,LTM p79视觉思维 p80唤醒主体的无意识心理 p81第四章视觉表征视觉表征 p85 p88第一节表征与视觉表征表征特点,图像与所代指的现实之间的意义关联理论:传播模式,编码译码,旁观分享,符号学能指,所指 p91表征轴,交流轴 p92图像符号,标志符号,象征符号p92第二节图像意义的表征与交流一,表征轴1,相似理论,2再现理论,3象征理论,4自我指涉模式二,交流轴1,文化惯例说,2,神经感知说,3,推演说,4,信息处理说扩展的视觉经验,主观视觉p96第三节视觉表征研究的理论范式一,自然联系理论1,透明理论,2,认知理论二,相似理论1,非感知相似理论,感知相似理论三,习俗理论四,内心图景理论1,错觉,2,假装,3,看进去第五章视觉修辞第一节修辞研究的视觉转向视觉转向 p114第二节视觉修辞:用视觉传递观点视觉修辞 p116视觉修辞特点视觉修辞与视觉传播区别 p119视觉修辞两重含义图像有修辞性的三个特点视觉元素三步骤修辞情景三要素第三节符号学视角下的视觉修辞罗兰巴特分析法第六章视觉的美学特征第一节美学视野中的视觉信息美学研究特点美得两个错误认识视觉传播与美:要点和原因第二节美与视觉认知审美经验 p135艺术与视知觉理论审美经验的获得:平衡美,简洁美,色彩美,形式美简洁美 p139 主观性 p140第三节媒介美学媒介美学 p142媒介美学特点电视媒介美学理论观点和特点数字媒体美学,交互性第三部分大众传媒与视觉传播第七章用图像传递信息第一节文与图的对立统一全平衡理论多通道运输图文矛盾平衡与失衡图像霸权 p154第二节图像与叙事1,叙事的模范,叙事模范理论2,叙事结构(图)3,叙事的传播学结构第三节电影电视信息的图像化光和色彩,二维空间,三维空间,时间和运动,声音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p166基本运动二,三级运动 p166第四节平面媒体信息的图像化图像化信息传播优势发展趋势:彩色化和数字化具体表现形式:5个起始视觉区,末端停留点 p170第五节图像信息的语法逻辑动词和名词,6种类型的力图像陈述句,象征句,祈使句,感叹句。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
幼儿中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
幼儿晚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认识菱形、平行四边形、 椭圆
3.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3.1大小知觉的发展特点
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2岁半至3岁孩子,已能按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或者小皮球 3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确度有所提高 3.2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2岁半—3岁是孩子判别平面图形大小能力急剧发展的阶段 4—5岁幼儿在判别立体实物的大小时,要借助触摸才能确定 6—7岁幼儿借助于经验可以单凭视觉判定立体实物的大小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知识经验 、受语言指导的影响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 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 、形状恒常、亮度(明度)恒常、颜色恒常。
(1)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 ,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知 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变化。
感觉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
视觉
看到晴朗夜空下30英尺外的一支烛光
听觉
安静环境下听到20英尺以外表的滴答声
味觉 嗅觉 触觉
可尝出两加仑水中加入1茶匙糖的甜味 闻到散布于3居室一滴香水的气味 感觉从1厘米高处落到脸颊上蜜蜂的翅膀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肤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
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以 及深度知觉等。
(1)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依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进行的。人对物体形状
的知觉具有相当稳定的恒常性。只要你以前对某种物体比较熟 悉,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知觉它,都不容易出现差错。
第三章认知感知觉
对 象 与 背 景
花瓶? 侧影? 花瓶? 侧影?
1-38
1-39
1-40
知觉的选择性受刺激物强度、 知觉的选择性受刺激物强度、对象与 背景的差异、对象活动性的影响。 背景的差异、对象活动性的影响。 知觉的选择性还受主体需要、 知觉的选择性还受主体需要、动机和 知识经验的影响。 知识经验的影响。
北京師範大學SEM講座 26
3、根据知觉是否正确,还可将知觉分为正确 、根据知觉是否正确, 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 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
错觉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错觉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例,我们觉得太阳在天边时比在天顶时大。 我们觉得太阳在天边时比在天顶时大。 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 的规律。 的规律。
1-22
• • •
•
联系 1、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 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 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 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3、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 、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 知。
1-13
C.联觉现象。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 联觉现象。 联觉现象 理现象。 理现象。 颜色感觉容易产生联觉,如,红色象征革命和吉庆, 因此,红色的旗帜会使人感到威武庄严;绿色象征 春天,表示青春和健美,给人以喜悦和宁静的感觉。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 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调……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_感知觉
编码不同 • 还可从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来说明字词优势效应
二、客是两种方向不同 的信息加工过程,两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统一的知 觉过程
第三节 模式识别 一、模式识别概述
• 模式: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集合而 成的某种刺激结构或刺激的组合
• 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 长果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 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支持模板匹配理论的实验证据:
• 菲利普斯(Phillis,1974)的实验 • Warren(1974)的实验 • Person的实验 • 模板匹配理论比较容易在计算机上加以
实现
模板匹配理论没有明确的问题:
• 对刺激的加工是从局部特征开始的还是 从整体特征开始的?
• 模板的编码形式是怎样的? • 刺激与记忆中的各种模板的比较是同时
• Lindsay & Norman(1977)、 Gibson(1969)的研究
• Neisser(1964)的实验 • Pritchard(1961)的固定网像实验 • 休伯和威塞尔(Hubel & Wiesel,1959,
1963,1968)的神经生理学研究 • Lettvin(1959,1961)的研究证明青蛙的
• 决策:比较之后,对刺激信息模式与哪一种记忆信息编码 最为匹配作出判断,从而了解模式的意义并赋予模式名称
三、模式识别理论
(一)模板匹配理论(Template-matching Theory)
核心思想:在人的长时记忆所编码的信息中,存储着 各式各样的来自个体过去经历的各种外部模式的拷 贝或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刺激存在着一一对应 的关系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知觉现象学》是一本关于人类感知和知觉的重要著作。
每一章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以下是对每一章主要内容的简要概述。
第一章:感知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本章介绍了感知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感知是人类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加工处理的过程。
作者详细解释了感知的五个基本特征:以感觉为基础、以结构化为特点、具有选择性、受注意力影响、并与意识紧密相关。
第二章:感知的心理和生理基础该章节重点讨论了感知的心理和生理基础。
作者介绍了感知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了感知过程中的神经信号传递和脑区激活机制。
此外,还涉及到感知与情绪、记忆以及学习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感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了感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作者详细解释了实验方法、调查方法以及观察方法在感觉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感觉测量技术,如心理物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等。
第四章:视觉知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视觉知觉。
作者详细介绍了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讨论了视觉感知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光线投射、视网膜成像、视觉注意力等。
此外,还涉及到视觉错觉和视觉注意力的研究。
第五章:听觉知觉本章主要介绍了听觉知觉。
作者探讨了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详细解释了声音的物理特性和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
此外,还讨论了音乐知觉和语言知觉等与听觉相关的研究领域。
第六章:触觉和痛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触觉和痛觉的知觉。
作者介绍了皮肤触觉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了痛觉的类型和感知机制。
此外,还涉及到触觉和痛觉的神经机制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第七章:嗅觉和味觉本章主要介绍了嗅觉和味觉的知觉。
作者详细解释了嗅觉和味觉的感知机制,包括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还讨论了嗅觉和味觉在进化和行为中的作用,并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第八章:多感官知觉和空间知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多感官知觉和空间知觉。
作者介绍了多感官知觉的概念和特点,并解释了多感官整合的神经机制。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2、知觉习惯
倒立的柴契尔夫人 把图倒过来看,就知道其中暗藏玄 机喔!我们习惯了人们正立的脸,当脸正立的时候,我 们可以很轻易的察觉细微的差异,例如表情等变化。但 当脸倒立时,变化就不太容易被发现,看柴契尔夫人的 眼睛和嘴巴都倒过来了,在倒立的图形中我们却没有发 现,这是由于先前经验会影响我们的知觉。
2、感觉的意义
(1)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剥夺实验)
(3)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 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①运动觉:运动觉也叫动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 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2)对象与背景不仅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可以互相依赖
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 所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的影响。
(三)恒常性
1、定义: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
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种类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 K=△I/I 2、费希纳定律:S=KlgR
(也称:对数定律 )
第三节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1、视觉适应:视觉器官长时间受到光的刺激作用后, 其敏感性降低的现象。眼睛对光和暗的适应分别称为明适应 和暗适应。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1、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2、差别感觉阈限(又称差别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
丁锦红认知心理学第三章 知觉与模式识别
拓扑等价关系(同胚)
模式识别的应用
文本分类 文本图像分析 工业自动化 数据挖掘 多媒体数据库检索 生物特征识别 语音识别 生物信息学 遥感 ……
第四节 结构优先效应
三种现象
词优先效应:识别单词中的字母比识别孤立的 字母的正确率要高。 客体优先效应:识别结构严密三维图形中的线 段要比识别结构松散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正确率 高。 构型优先效应: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比识别该 图的某个部分正确率要高。
后再匹配 特征提取 与分析
基本特征的抽取
例1:汉字有哪些基本特征?
横、竖、撇、捺、折、勾 看看手机上的笔画输入法
例2:人脸有哪些几何上的基本特征?
举例:蝙蝠的类型识别
仅根据基本特征 抽取部分具体特 征
综合各项特 征后与基本 特征匹配
足部特征 匹配 嘴部特征 蝙蝠 体表特征 生殖特征 不匹配 匹配 不匹配
视觉 听觉
S
局部的三种实验条件
1. 局部的一致关系 (1)一致:局部字母与听觉刺激相同。
视觉 听觉
H
1. 局部的一致关系 (2)无关:局部特征与听觉刺激无关。
视觉 听觉
H
局部的三种实验条件
1. 局部的一致关系 (1)冲突:局部字母与听觉刺激冲突。
视觉 听觉
S
实验结果
实验条件——听觉辨别反应时 一致条件:最快 冲突条件:最慢 无关条件:居中 推论:整体知觉先于局部知觉——整体优 先效应。 解释
争论:拓扑知觉理论
关于拓扑学
拓扑学被形象地称为“橡皮薄膜的几何学”。拓扑性质 可以想象成在橡皮薄膜的塑性形变下仍然保持不变的性 质。 比如有一个洞的一块橡皮薄膜,我们可以任意改变它的 形状,只要不把它剪开或者把它的两点粘在一起,这块 橡皮薄膜有一个洞的性质不会改变。因此,“洞”是一 种典型的大范围拓扑性质。而在橡皮薄膜的塑性形变下 ,我们通常熟悉的距离、朝向、大小等性质会改变,它 们都不是拓扑性质而是局部性质。 研究发现蜜蜂能快速地学会分辨拓扑性质,从进化角度 提供了支持拓扑性质初期知觉的重要证据。该理论是对 半个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特征分析理论的挑战,相关 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等刊物上。这是中国心理学家 首次在知觉领域获得国际声誉。
第三章 幼儿的感觉和知觉 教案
A.视觉B.听觉C.感觉D.知觉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
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像
4.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 )。
A.视觉B.色觉C.知觉D.感觉
5.判断下列描述的现象是感觉还是知觉?
学生分析案例:某天下午,某小学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小明迟到了,进影院时,电影已经开始了。他想找自己的座位,可是什么都看不清,结果不小心手摸到了一位女同学的头上。这位女同学非常气愤,狠狠地骂了他,说他是故意的,小明却分辩说自己什么都看不清,不是故意的。过了一会儿,他也觉得放映厅越来越明亮,座位和人看得清清楚楚,他感到很纳闷。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幼儿心理学》
教 案
20至20学年第学期
第三章幼儿的感觉和知觉
章节课题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念
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了解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与作用
能力目标
能够初步认知身边的感知觉现象
素质目标
认同感知觉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完善儿童观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初步认知身边的感知觉现象
3.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A.知觉选择性B.知觉理解性
C.知觉主观性D.知觉恒常性
4.双关图是()中的现象。
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
C.知觉恒常性D.知觉理解性
5.把煤放在日光照射下,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多,但看起来依然是煤较黑,粉笔较亮,这是()
A.知觉理解性B.知觉选择性
幼儿辨别空间方位从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视觉认知的过程与特点
一、视觉认知的研究对象 光的信号在视网膜上产生不同世界,产生 空间深度,存在相互作用?
第三章 视觉感知
2014/2/27
第三章 视觉感知
•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 第二节 视觉感知的过程和特点 •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 第四节 视觉认知学习
视觉错觉
据统计: 进入大脑的信息有75%来自视觉, 进入或离开中枢神经系统的纤维细胞占38%。 当前的研究表明,视网膜上有1亿个传感器, 但只有500万个能够从视网膜传递到大脑。
视觉感知并非是记录刺激物质的被 动过程,而是大脑的主动关注,视觉是 选择性的工作,对外形的感知包括对形 式分类的应用,因其简单性和一般性又 被称为视觉概念。
—— 阿恩海姆《视觉思维》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 一、感觉与知觉,从看到看见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 二、视觉是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 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 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决 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的内 在特性。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 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 之内。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五、格式塔心理学派
试崖实验
试崖实验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三、艾伦﹒帕沃的双重编码理论
定义了三种类型的讯息加工: 1、表征性的 2、参考性的 3、联合处理
所罗门学习风格测量表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四、罗杰﹒斯佩里的左右脑分工理论
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 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 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 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 “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
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 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 维、运动等等过程。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 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五、格式塔心理学派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 眼睛见到的东西。
第六感科技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二、詹姆斯﹒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
观点:知觉是人与外界接触的直接产物,它是外界物理能 量变化的直接反映,不需要思维的中介过程。
知觉是先天遗传的,不是后天学习的。 视知觉生态论 :他认为人类是两脚着地的动物,行动时头
部离地较远,一旦跌倒头部受伤较重。为适应两脚着地 生态环境的需要,长期以来,人类的视知觉系统中进化 出一种对三维空间的适应能力,此能力是不需学习的。
这表明,实际上眼睛处理的信息要多于大脑处理的 信息,甚至可以说眼睛过滤了信息。
—雅莱丝· 汉森在《了解视频》
靠认知功能,人类完成了看的过程,它也是人们学 习知识的手段。通常这一过程是在感知、直觉和推理 的情况下完成的。
罗伯特·E ·奥斯坦因在《视觉心理学》中解释说, “我们的眼睛一贯是积极活动的,一直处于运动当 中——大量的眼睛飞快扫视和眼睛震颤,每一秒钟眨 一下眼睛,(每次扫视20分之1秒)转动眼球,头部 与身体,然后追寻正在移动的物体。”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五、格式塔心理学派
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 德文“整体”的译音。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 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 状或形式的特征。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五、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 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 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
四、视觉认知的产生 3、形状认知
基于格式塔理论 包括背景和图形、相似性、
接近性、连续性、简洁性 和完整性。
第二节 视觉认知的过程与特点
四、视觉认知的产生 4、空间认知
第一,仅凭单眼视觉就可以对空间远近 的深度进行判断,大脑在此时对空间的判断 主要依据这样几个方面的线索 。 先对大小、相对高度、重叠、影子、大气透视, 直线透视
第二节 视觉认知的过程与特点
四、视觉认知的产生 4、空间认知
第二,双眼视觉对空间深度的判断: 双眼像差 双眼幅奏作用
第二节 视觉认知的过程与特点
五、总结:视觉认知的特点 1、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结合 2、主观性 3、恒常性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一、大卫·马尔的计算机视频理论
机器“看”的科学 就是是指用摄影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目标进行 识别、跟踪和测量等机器视觉,并进一步做图形处 理,用电脑处理成为更适合人眼观察或传送给仪器 检测的图像。作为一个科学学科,计算机视觉研究 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试图建立能够从图像或者多维 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四、罗杰﹒斯佩里的左右脑分工理论
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 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 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 斯佩里认为右脑具有图像化机能,如企划力、创造 力、想像力;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如第六感、透 视力、直觉力、灵感、梦境等;超高速自动演算机 能,如心算、数学;超高速大量记忆,如速读、记 忆力。
第二节 视觉认知的过程与特点
二、眼睛如何工作
第二节 视觉认知的过程与特点
三、大脑视皮层对视觉信号的解释
第二节 视觉认知的过程与特点
四、视觉认知的产生 1、色彩认知 特点:恒常性 记忆性
第二节 视觉认知的过程与特点
四、视觉认知的产生 2、运动认知
类型: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 诱动知觉
第二节 视觉认知的过程与特点
格式塔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活动都是先验 的“完形”,即“具有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 是先于人的经验而存在的,是人的经验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