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意志银行的兼并收购看其发展战略转型

合集下载

德意志银行危机的发展趋势

德意志银行危机的发展趋势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以下简称德银)成立于1870年,是德国第一大商业银行。

在全球金融风暴爆发前,德银作为全能银行模式的发展代表,具有相当不错的表现。

全球金融风暴后,德银曾连续5 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

此外,德银全球化程度比较高。

截至2015年底,德银资产规模达1.6万亿欧元,在其1.4万亿欧元管理资产中,德国本土占比近37%(2010年来最高占比45%),美洲占比29%(2010年来最高占比35.5%),除德国外的欧洲占比25.7%,亚太占比8.3%。

自2015年以来,德银的经营情况不断恶化,同时还面临着诸多不稳定的外部风险因素,导致其市场表现极为不佳,并成为投机者做空的对象,恐慌情绪逐步积累与传染。

2016年9月,美国司法部对德银的投机活动开出了140亿美元“天价罚单”,加重了德银的危机与市场恐慌情绪。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未倒、欧债危机中勉强度过的德银,如今正处于危机当中。

德银的未来走势,其实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整个欧洲银行业的趋势。

一旦德银危机全面爆发,德国政府、欧洲央行和欧盟救助不及时,将点燃欧洲银行业这一火药桶。

德银危机的四大风险表现股价大幅下挫。

德银的股价曾从1989年初的25欧元上涨到2007年5月7日的101.57欧元,中间在2003年3月12日曾因美国科技股泡沫破裂下跌至28.8欧元,2009年1月20日因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下降至14.856欧元,现已下挫至近10欧元。

可以说,相对于美国金融机构在全球金融风暴后的表现而言,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趋势。

CDS大幅飙升。

在全球金融风暴期间,德银5年期CDS最高也就158点,欧债危机期间上升至311.6点的高点(2011年11月25日)。

而从2015年3月6日到11月4日,德银CDS从58.6点上升至234点,最高达264点,不排除还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市场惟恐避之不及,做空情绪高涨。

2015年以来,德银市值已缩水46%,创历史新低。

德国银行职能及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

德国银行职能及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

德国银行职能及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作者:Ulrich SchrÖder and Alexander Schrader 访问次数:更新日期:2006-10-6 1:53:00 来源:奥尔多一、德国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持股德国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能曾经是许多有争议话题的焦点。

直到90年代初,其银行与公司部门的关系依然被公认为一个积极有利的因素,确保了许多长期贷款合同(long-termism);另一方面,在英美国家,我们看到的是八十年代发生的有过分敌意的收购战。

1990年的春天,经济学家杂志甚至建议说:“从传统的英美资本主义向更接近德国模式的资本主义转变”可以改善经济运行状况。

令人吃惊的是,在过去的短短几年中,人的观点和认识有如此大的变化。

仅仅在六年后,经济学家杂志断言:八十年代,日本和德国的利益相关者经济(stakeholder economies)存在许多的弊端,如德国经济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为了理解公司治理中银行职能的本质,应该把德国﹑美国和英国的金融系统放在一起对照比较(见表1)。

在美国和英国,证券市场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两个国家的市场资本化(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百分比表示)程度高,公开上市的公司众多,并且每年还有大量的公司申请上市;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所持的股票比例约占流通中股票总数的一半或更多;会计准则向小投资者倾斜;公司治理主要依靠“控制公司的市场”。

表1、金融系统的对比美国英国德国流通中的债券(10亿美元)其中中央政府债券全部债券占GDP的百分比(%)上市的国内公司数量(家)股票市场值以10亿美元为单位占GDP的百分比(%)国内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s.)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比例(%)1销售净利润率(%)2负债权益比(面值)(%)1会计准则公司治理公司的债务筹资职业养老金计划8,837.34,952.61227,4406,994.997621463.01.04对投资者“真实与公允”“外部人机制”,市场的外部控制债券和可转换债券(CP)540.9361.4491,9711,391.2126285615.81.04(1985)与美国相同与美国相同大部分为短期债券养老基金2,282.9794.195678576.62420151.31.57审慎原则“内部人机制”,监事会大部分为长期银行银行系统超过50%养老基金投资与商业全能银行主导贷款主要为账面储备金全能银行1.为1993年数字;2.制造业:1990—1994年的平均值。

德意志银行重大战略转型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德意志银行重大战略转型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文/崔晓蕾 吴凡 李子怡
德银推行新战略的背景分析
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集团等投行业务为主的综合化银行
集团经营表现显著恶化,股本回报率大幅低于行业平均水
直观来看,德银实施新战略的原因主要为近年经营效 平和美国投行同业,长期处于亏损阶段(见图1、2)。
率低下和股东无法获得回报。但从 宏观环境到微观管理多维度深入剖 析,还存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公司 治理缺乏制衡、发展战略定力不足 等问题。
(~)全球投资银行市场不景 气
2010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增速 放缓影响,企业直接融资和兼并收购 需求下降,全球投行业务量呈震荡走 低态势。其中,公司债券及股票承 销规模2014年达4.98万亿美元,至
图1全球投行业务量走势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三) 集团发展战略缺乏前瞻性、连贯性和稳定性 1. 战略判断失误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使得美资银行纷纷压降高风险 投行业务,更使得各国监管机构重新审视银行业务模式, 开始转向强监管、严处罚的政策。加上宏观环境不景气的 影响,大型欧美投行提前部署战略调整,压缩投行业务规 模。相比之下,德银因为受投行高额收益吸引,忽视业务 的稳健性和合规性,没有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直到2015年 仍坚持以投行作为集团的主流业务发展方向。 2. 战略方向摇摆 德银发布的“新战略”基本贯彻了 2020战略方向并提出 了更彻底的执行计划,但纵观在高额利益驱使下制定的前 三次战略,2009至2019年十年内使得德银的发展方向三次 Nhomakorabea>商业银行<
Commercial Bank
德意志银行重大战略转型 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摘要」2019年7月7日,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以下简称“德银”)再次宣布重大战略转型(以下简称“新 战略”),引发市场对该行经营的高度担忧。一是业务重组方面,德银计划全部退出投行板块下股票销售及交易业务, 减少固定收益销售及交易业务的资本占用。重组成立企业银行部,重磅回归传统商行经营。二是改善经营效率方面, 德银将在2022年底前裁员丨.8万人以减少60亿欧元开支。三是数字化转型方面,该行将投入130亿欧元组建数 字化转型团队,运用数字科技升级业务系统并创新业务流程,打造精简型银行。论文对德银战略转型的背景、动因、 內容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德银事件对中国银行业经营与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德意志银行;战略转型;分析与启示

海外银行转型案例1:德意志银行

海外银行转型案例1:德意志银行

海外银行转型案例1:德意志银行作者:来源:《新经济导刊》2015年第06期德国金融巨头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一直在为其实现IT现代化铺路。

首次任命首席数据官信息对企业越来越有价值,而首席数据官的作用就是跨越IT和业务,货币化并整合数据,同时制订正确的治理模式。

2014年11月,德意志银行首次任命了首席数据官(JP Rangaswami),其主要任务是实现信息管理标准化,以支持银行的数字战略。

数字化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2015年,德意志银行引进数字技术,将其零售业务,包括邮政银行,从遗留的IT系统转到了SAP核心银行系统。

这是银行10亿欧元的IT转型项目——麦哲伦项目(Project Magellan)的一部分。

德意志银行用以替换旧IT系统的麦哲伦项目即将于2015年内全部完成。

该项目将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新产品上市时间,为德意志银行和邮政银行的分支运作打下灵活的基础。

2015年2月,德意志银行与惠普公司签署了一份10年的协议,重整支撑其批发银行业务的IT,为下一阶段的数字化改造做准备。

这一数十亿欧元的交易将让德意志银行利用云平台技术,实现支持银行应用的IT现代化。

零售银行拆分、削减2008年,德意志银行收购了德国的邮局零售银行——德国邮政银行(Postbank),但德国联邦金融监管机构不允许德意志银行使用邮政银行的利润或所有的存款。

因此,德意志银行可能将宣布分拆其零售银行业务,用以削减成本,并最终提高效率。

目前,德意志银行零售业务有1200万现金账户客户、500万储蓄账户客户,拥有2700家分支机构。

德意志银行计划关闭数百家零售业务中的分支机构,即所谓的私人和企业客户(Private & Business Clients,PBC)。

保留下来的私人和企业客户(PBC)将专注于为需要卓越的产品提议的私人和商业客户开发领先的咨询驱动、全方位渠道的建议。

从现在到2020年,私人和企业客户(PBC)的目标是在数字技术上投资4到5亿欧元,并计划到2017年将其分支机构网络减少到200个。

德意志银行危机的前世、今生和将来(上)

德意志银行危机的前世、今生和将来(上)

德意志银行危机的前世、今生和将来(上)作者:麒鉴来源:《新金融世界》2017年第06期如果看看新闻,有关德意志银行可能倒闭或者爆发危机的报道不胜枚举,题目也是越来越吓人:2016年10月08日,《凤凰财经》以《祸不单行德意志银行要倒闭了?》为题进行了报道;2016年7月7日,《华尔街见闻(上海)》以《德意志银行:当前全球最危险的银行?》;和讯名家裴晨汐在2016年9月19日发表文章《欧洲又现黑天鹅,德意志银行真的要成8年后的雷曼?》等。

也有媒体认为,德意志银行只是在全球银行业寒冬的一个缩影。

全球银行业哀鸿遍野,雷曼危机重演?为什么是德意志银行?一个金融系统内最重要的银行为什么成为今天的全球最危险银行?一个欧洲最大、曾经也认为最好、最有竞争力的银行缘何成为以倒闭为前提的关注热度银行?一个老牌银行因何以这种方式走向谢幕的可能?他的未来究竟会如何?我们有必要将德意志银行的前世、今生和来世分析一番。

前世,银行屌丝逆袭成功史十九世纪后期,德国进入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

不断发展的工业经济对以经营个人业务为主的德国传统银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德国市场上,以服务于工业化经济为主要业务的英国、法国银行对德国的银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应对新的经济形势和英法银行的同业竞争,在两位银行家的大力推动下,德意志银行于1870年成立。

1870年成立之后不久,德意志银行便成了工业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大型工业需要大型银行,以便获取支持他们项目所需的足够资金。

德国、欧洲乃至海外的铁路、炼油厂、发电厂以及炼钢厂都需要资金。

这种情形即使在一战后也并未中断,只是在纳粹上台后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

德意志银行从一开始就充满全球战略,成立两年后就在上海、横浜、伦敦等成立分行,并在世界各国投资铁路等大型项目,1914年被《法兰克福报》称为世界第一大银行。

只可惜德国经历一战和二战的厄运,使德意志银行只能屈居德国,依旧是一个商业银行。

德意志银行:百年大行“断腕求生”

德意志银行:百年大行“断腕求生”

德意志银行:百年大行“断腕求生”2020年03月23日德意志银行宣布,将大规模削减投资银行业务,预计将在全球裁员20%(约1.8万人)。

本文从业务结构、风险水平、成本负担三个方面剖析了德意志银行的经营困境,旨在探究德意志银行战略转型的原因,并为我国银行转型发展探求有益启示。

2019年7月7日,深陷监管处罚、法律诉讼、营收下滑、成本攀升等经营困境的德意志银行宣布实施重大战略转型,重构业务板块、削减投行业务、大力压降成本、加大科技投入、强化资本管理,以求提升集团盈利能力、提高股东回报,并推动长期增长。

这家成立于1870年、拥有近150年历史的德国第一大银行,曾跻身全球前五大投行之列,总资产排名一度位居世界第二。

此次在经营困境下被迫实施重大战略转型,能否通过自我革新谋求新生、转危为安尚未可知,百年大行的“壮士断腕”之举发人深省。

从五方面推进重大战略转型德意志银行的此次战略转型有以下五大重点举措。

一是以客户为中心重构四大业务板块。

转型前,德意志银行德意志银行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公司与投行(CIB)、个人与商业银行(PCB)、资产管理(AM)。

此次战略转型德意志银行将以客户为中心重构四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个人银行、新设的公司银行、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见表1)。

与此同时,德意志银行还计划着力提升各业务板块的数字化经营水平。

二是大力削减高风险投行业务。

德意志银行将退出原公司与投行(CIB)板块下的股票销售交易业务,并降低在固定收益销售交易业务的资本占用,尤其是利率相关业务。

调整后,德意志银行的投资银行板块将聚焦其最具竞争力的业务,主要包括债券融资、固定收益证券、财务顾问等。

三是大力压降经营成本。

截至2019年3月末,德意志银行全球员工数9.1万人,此次转型德意志银行将在全球裁员20%(约1.8万人),于2022年之前将员工规模裁减至7.3万人,涉及裁员人员均属于投行相关业务,将创造2008年以来投行领域的最大规模裁员,预计共压降成本约60亿欧元。

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畅想2030:下一个十年(二)

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畅想2030:下一个十年(二)

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畅想2030:下一个十(二)欧洲如何在本世纪20年代停止落后大卫·福克兹·兰道(David Folkerts-Landau)在刚刚过去过去的10年里,欧洲日益落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并且,初看之下,其许多发展趋势似乎是消极的。

然而,未来十年极有可能出现欧洲发展的转折点,如果欧洲的新领导层能够实施必要的政策,将有助于这一转折点的到来。

我们在这里概述了欧洲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在未来十年重获竞争力。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欧洲的全球地位出现了相对下降。

主权债务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中断了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

欧元区的失业率高达12%以上。

而与此同时,欧洲的竞争对手们却一直在稳步前进。

过去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翻了一番,而且其人民的生活水平继续向发达经济体趋近。

未来10年,欧洲将面临一系列威胁,而其中最大的威胁与技术有关,尤其是欧洲在采用新一代先进技术方面永远落后于美国和中国的风险。

欧洲没有与美国的微软(Microsoft)和苹果(Apple)、或中国的腾讯(Tencent)和阿里巴巴(Alibaba)规模相当的科技公司——事实上,全球前十大科技公司中都没有欧洲的身影。

更令欧洲担忧的是,其培育未来发明家的通道看起来也不是很有希望。

在培养下一代优秀学生方面,欧洲也远远落后于美国,后者在精英高等教育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反过来,这也导致了欧洲最优秀的一群人纷纷寻求在欧洲外的其他地方学习、生活和工作。

事实上,可以看看《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的全球大学排名,在欧盟排名第一的院校(不包括正在脱欧的英国的院校)排在第32位,这与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排名前10的院校中美国就占据了7席。

如果欧洲不采取果断行动来改写这些数据,那么就更长时间而言,欧洲存在相对于美国和中国的技术失衡变得根深蒂固的风险。

考虑到欧洲大陆相对较低的军费开支,这种技术上的落后也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安全和经济问题。

德意志银行的多元转型

德意志银行的多元转型

2009岁尾,德意志银行共有1964家分支机构,个中961家在德国境内;共有7.7万名全人员工,个中德国境内有2.7万。阿克曼向导下的德意志银行,以其上任之时处于巅峰的花旗团体作为典范,可是金融危急使花旗团体遭受重创,全能金融形式宣布停业,花旗团体要回回更加传统的银行业务。德意志已没有标杆可以比对进修,统统必要本人探索。
关于德意志银行把持企业的伟大权利来历的别的一个广为传布的说法是,其经由过程证券托管业务而具有代办署理股东投票权。这必要以股东赐与托管机构以全权拜托为条件,也便是说,决意权并不在作为受托机构的德意志银行。德国银行业的高度竞争和分离化,也使德意志银行对全部德国经济的影响和把持力“无限”。2003年,德国前五家最大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仅20%,远远低于其他任何欧友邦家,更不克不及跟中国四大国有贸易银行所占份额比拟。
建立伊始,德意志银行的股票就在柏林股票买卖所上市,1880年在法兰克福股票买卖所上市。1970年月今后,德意志银行连续在一些国际大股票买卖所上市:1974年在巴黎,1976年在伦敦,1978年在布鲁塞尔,1989年在东京,2001年在纽约。
由于在纳粹统治时代积极介入了“雅利安化”举动(充公及强迫出售犹太人的产业和企业),德意志银行在1947年被分化为10家。1952年,10家德意志银行的承继机构被整分解三家:北德意志银行、莱茵―威斯特企业办理银行、南德意志银行。
 华尔街五大自力投行的消散或转型、“超等金融市场”花旗团体的危急与重组,仿佛意味着德国形式的“万能银行”从头返来了,而作为往日“万能银行”标杆的德意志银行本身却在转型当中。公司2010年营收286亿欧元、净利润23亿欧元,2010岁尾资产范围19 060亿欧元。
三家回一
德意志银行1870年景立。开始提出组建德意志银行的是公家银内行Adelbert Delbrück和自在主义政治家及泉币专家Ludwig Bamberger。最后认购德意志银行股分的是包含德国一些向导性的银内行在内的76人。

国际银行业并购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和启示

国际银行业并购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和启示

343《商场现代化》2005年12月(中)总第452期一、国际银行业并购的现状随着金融全球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这不仅大幅度地降低了银行业的利润水平,而且缩小了传统银行业务的生存空间,全球银行业目前已步入了微利阶段。

为了挑战严峻的生存环境,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风起云涌,银行并购的规模不断扩大,并购金额屡创新高,且诞生了东京三菱银行、瑞士联合银行、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等国际金融服务业的超级巨无霸。

1998年1月美国国民银行和巴耐特银行合并,金额达146亿美元。

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公司合并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其资产总额达到7000亿美元。

1998年4月13日美国国民银行与美洲银行合并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其资产总值超过5700亿美元。

而在同一天仅隔几个小时,美国第一银行与第一芝加哥也宣布两家银行联姻,总资产达2300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五大银行和第二大信用卡发行公司。

同样的并购也发生在国与国之间,德意志银行和日本人寿保险公司形成战略联盟,致力于在日本和欧洲市场推行日本基金,同时在日本发展欧洲基金业务提供良好的条件。

联盟的形成不仅使德意志银行进入了全球最大的储蓄市场,而且达到了利用日本金融体系放宽管制发展业务的目的。

瑞士联合银行(UBS)与瑞士银行的合并,并最终与瑞士寿险公司的结盟,打破了银行和保险公司传统的界限,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抓住人们对银行和保险互相融合业务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力求成为在银行与保险业务结合方面的领先者之一。

俄罗斯的梅纳捷普银行、联合进出口银行及桥银行的合并,不仅降低了经营成本,而且有助于稳定俄罗斯的金融系统。

有些经济学家预言,未来8年内,金融服务业将由5家~10家全球性的金融公司所垄断,这些超级金融公司每一家都能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二、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必然性为适应全球金融市场变化莫测的金融环境,国际银行业的大规模兼并起码有以下几方面的必然性:1.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大体上趋于同质化,即无差别化。

银行跨国并购的“大弱—小强”模式——德意志银行合并信孚银行

银行跨国并购的“大弱—小强”模式——德意志银行合并信孚银行

银行跨国并购的“大弱—小强”模式——德意志银行合并信孚银行银行跨国并购的“大弱—小强”模式——德意志银行合并信孚银行银行跨国并购的类型、模式可以根据不同标准作多种划分。

如果按照双方规模和实力,大部分并购模式为大者和强者收购小者和弱者,也有少数为规模很大,但至少在某些方面实力有一定差距的弱者收购强者,合并为一个更大的实体。

1999年德意志银行收购美国信孚银行就是这样的一例。

背景和动因在1999年并购案发生之前,德意志银行已经是一家跨国大银行。

该银行在1870年诞生后的第三年即开始向海外扩张业务,10年后开始在美国扩展公司和投资银行业务。

1970年,1980年之间,该银行通过在海外建立分行开始真正的国际化发展,并初步形成跨国银行结构。

德意志银行从70年代开始通过分行形式在美国扩展业务,并在1991年组建德意志银行北美控股公司。

但该行发现,在美国市场,特别是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仅仅靠自身扩张难以成为美国市场上重要的战略性玩家,也不足以迅速提升其在美国市场上的地位。

90年代后期,面对迅速发展的美国资本市场和公司并购业务市场,德意志银行计划在美国进一步扩张和资本市场相关的公司业务。

当时,德意志银行在欧洲资本市场业务方面已经是龙头老大,在美国资本市场业务领域内也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其他业务,包括盈利丰厚的投资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方面,还未达到理想水平,为此,计划通过并购比自己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来强化自己在该业务领域内的实力。

合并前的信孚银行是美国第八大银行,是一家成熟的投资银行和以批发业务为主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大公司、金融机构、政府以及高端个人客户提供投资银行、全球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业务。

同时它也从事广泛的非银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等。

信孚在美国市场不仅具有全面的资本市场业务产品组合,而且在许多业务领域,包括私人银行、批发支付清算、信托等方面具有产品创新和品牌优势,在固定收益债券交易、风险管理、衍生交易、成长企业投资银行等资本市场专项业务方面名列前茅。

德银战略重组:关闭本土四分之一分行 裁员3000人

德银战略重组:关闭本土四分之一分行 裁员3000人

德银战略重组:关闭本土四分之一分行裁员3000 人
作为战略重组计划的部分举措,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德银)达
成协议,将在德国本土裁撤约3000 全职岗位,同时关闭188 家分行,约占本地分行的26%。

德银本周四确认,同劳资结合委员会举行首轮会议并敲定协议,将裁减
约3000 个全职岗位,约占今年3 月底本土员工的6.5%,占预定裁员规模的90%以上,其中2500 个岗位来自私人和商业客户业务部门。

去年德银宣布到2020 年将关停设在墨西哥、挪威、新西兰等10 个国家的业务,裁减全球岗位9000 个,其中德国岗位约4000 个。

德银将在第二轮会谈中磋商于其他业务部门的裁员事宜,并将在2016 年稍晚安排第三轮会议。

德银还宣布,从今年年底以前开始关闭分行,将关闭188 家小分行,留
下535 家分行,原计划剩余500 家分行。

到2020 年,德银将斥资7.5 亿欧元(约合8.54 亿美元)开拓数字与移动银行服务,计划2017 年开设七家新型分行客户中心,雇用员工360 人。

对以上战略重组举措,德银的领导人都提到要适应低利率、严监管的生
存环境。

德银零售业务主管Christian Sewing 称,要面对利率低、监管更严、特别是客户行为改变的挑战,保持竞争力需要裁员,虽然德银也希望无需被迫裁员。

彭博新闻社援引德银CEO John Cryan 致员工信内容称:我们迈出了重建本行的一大步。

对我们来说,做这些决定谈何容易,可我们需要降低成本,否
则德银就无法在一个利率极低、监管越发严格的世界保持盈利。

去年10 月,德银公布三季度净亏损62 亿欧元。

Cryan 宣布了德银的新战。

浅谈国际银行业并购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启示

浅谈国际银行业并购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启示
司;0 4年 1月 , P摩根夫通银行 宣 下 降 。 20
充资本金 , 照现 代企、制度改革调整 按
布与美 国第一银行 合并 , 交易 金额 5 0 8
银监 会从央行 中分 2 .规模 效应型并购 。即通过 并购 银行公司治理结 构。 认为 , 尽管如此 , 能否也将银行并购作
维普资讯
问题 探 讨
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来提高员工 队 善全面风险管理和全员风险管理体系 , 国际银行业 的风险报酬趋 于平均水平 , 夫 。
加 从应 用架 构 , 将风 险管理 涵盖到银 行经 营活动 的每 并通 过资产价格 的迅速 调整保持 市场 伍 的业务素质 ; 大投入 , 其次是以转变 基础设施架构 、 信息科技治理架构及安 个环节 , 构造我
1 .成本控制型并 购。即通过并购 , 行 的不 良资产 ,中 央政府 发行特 别囤
12万亿美元 ;0 3年 1 , . 20 0月 美洲银行 实现技术转移 , 从而消除不同银行问存 债 , 调用外汇储 备支持股份制银行股票
促使经营成本大幅 上市 , 通过各种途 径为国有商业银行补 以 4 0亿 美元并购波 士顿舰 队金融 公 在的巨大效率差距 , 7
l 纪末 至今 ,先后出现过三 次并 购 入 中国金融市场的步伐 , 9世 未来几年将进 现业务经营和资产组 合的分散化 , 以降
浪潮 。其 中 2 O世纪 9 O年代 至今的第

步加快 。一旦 中周金融 市场完全开 低风险总量 为特征 的并购行为。 三、 国际银行业并购对我国银行业
一是完善我 国银行 业 行、 平安银行 等多 家中小股 份制商业银 过进入 相对 富裕或金融 活动潜力更 大 境 。其具体做法 : 行引进 _ r国际战略投资者。 国有大型商 的地 区, 来增加股东价值。

德意志银行百年兴衰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启示

德意志银行百年兴衰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启示

JRYJ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金融与经济2018.08德意志银行百年兴衰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启示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1870年成立的德意志银行本身就是世界银行业发展的缩影,在曲折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早期的德意志银行充分利用企业股份制度和德国对外扩张的机遇,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世界级大银行,但两战期间却陷入低迷期。

二战后,1957年合并后的德意志银行致力于恢复国际业务,并通过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逐步蜕变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大型银行。

2008年以来,德意志银行受累于次债危机,又陷于多种丑闻,正艰难度日,但以古鉴今,笔者相信德意志银行会安然度过危机,并获得新的生机。

本文研究发现,德意志银行在战略布局及执行力、多元化经营、科技运用、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等方面均有得意之作,对国内商业银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合规管理之败笔也为国内银行敲响了警钟。

[关键词]德意志银行;发展战略;服务创新;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69X (2018)08-0068-08DOI :10.19622/36-1005/f.2018.08.011王应贵(1965-),四川江油人,澳门城市大学金融学院,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胡妍斌(1974-),江苏太仓人,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上海200336)■王应贵,胡妍斌J自1870年成立至今,德意志银行有着悠久的历史,始终是欧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德意志银行逐渐跌落神坛,目前正陷入深渊。

早期的德意志银行居经济社会中心,参与了国内外重大经济活动,其主营业务为银行,但经营活动涉及影响国计民生的新兴工业产业,形成了十分密切且颇具德国特色的银企关系。

二战结束后,德意志银行被拆分为十大区域银行,1957年重新合并后的德意志银行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逐步恢复海外市场业务,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德意志银行马骏-德意志银行发展经验及其对于中国证券业改革和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启示

德意志银行马骏-德意志银行发展经验及其对于中国证券业改革和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启示

上证联合研究计划课题报告德意志银行发展经验及其对于中国证券业改革和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启示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马骏复旦大学 江彦2004年11月30日作者联系办法:马骏, 电话 852 2202 8308, 传真 852 2203 7264, 电邮:jun.ma@目 录1 研究背景及意义2 德意志银行发展简史3 德意志银行发展模式及经验3.1 组织与经营架构转变3.2 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和确立核心业务3.3 通过交叉销售(Cross-selling)共享客户资源降低成本3.4 建立覆盖银行全部业务的即时风险控制系统3.5 国际化举措4对中国证券业的启示4.1 混业模式的比较4.2 混业模式的选择4.3 对我国证券业改革和银行业引入混业经营模式的建议参考文献1研究背景及意义过去十多年来, 中国证券市场在规模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融资渠道。

但是,大部分证券公司规模很小,缺乏中长期资金的来源和渠道,在其经营决策上存在严重的短期行为。

由于自有资金的严重不足,特别是流动资金的不足,迫使证券公司参与各类违反证券市场规定的业务,例如挪用客户保证金,大量变相拆入资金,变相吸收各种公司存款,非法套出银行信贷资金等违规行为。

特别是中国证券一级市场上存在的超额收益率,诱使许多证券公司违法经营自营业务。

治理结构上的股东代表缺位、内部风险控的设计缺陷和执行不力,也造成了资金和业务管理的混乱。

许多证券公司面临资不抵债和被吊销执照的严重危机,政府财政也面临着为证券公司“黑洞”埋单的巨大压力。

同时,中国的银行改革也面临一个关键的时刻。

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2006年外资银行将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并带来大量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得经营传统的单一存贷业务的国内银行的生存能力受到挑战。

最近,银行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允许银行开始代销基金和保险产品、并开始筹备基金管理公司,在混业经营的方向上迈出了一步。

但是,如何设计一个走向混业经验的分步骤的长期改革框架、避免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系统性和微观层次风险、同时在各个阶段尽可能获得混业经营的效率优势,仍然是一个远未解决的课题。

德意志银行的“战略调整”及启示

德意志银行的“战略调整”及启示

德意志银行的德意志银行的““战略调整战略调整””及启示及启示2015年12月29日近期近期,,欧元区资产最大的全能银行德意志银行宣布第三财季将出现62亿2欧元亏损欧元亏损。

此前,该行已出台未来5年(2020)(2020)战略调整计划战略调整计划战略调整计划。

德银转变发展战略具有必然性德银转变发展战略具有必然性,,主要是迫于监管和业绩这两方面压力于监管和业绩这两方面压力。

德银此类具有西方代表性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调整经营策略、精简实体银行的行为精简实体银行的行为,,应引起我国银行业界关注应引起我国银行业界关注。

10月7日,欧元区资产最大的全能银行德意志银行(后称“德银”)意外宣布该行三季度财报预计报亏62亿欧元,且将考虑减少甚至取消2015财年普通股的分红。

德银大幅减记是亏损的主要原因。

监管对资本的更高要求、处置零售业务分支邮政银行、小幅减记所持华夏银行股权、12亿欧元法律诉讼等因素均促成德银大幅减记。

事实上,德银早已意识到自身不佳状况,今年4月已出台未来五年(2020)战略调整计划(后称“战略调整”),拟通过大规模转型来求得生存。

此计划内容包括剥离旗下邮政银行以缩减零售业务、精简投行业务、调整全球市场布局以及增强交易银行及数字化银行业务等。

该计划虽属较大动作,但较市场此前“全面放弃零售业务、转为批发银行”的预期仍略显保守,再加上此次预期预报巨亏和新行长克莱恩今年7月的上任,预计下一阶段将出台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

根据我们的分析,德银转变发展战略具有必然性,主要是迫于监管和业绩要求这两方面压力。

近年德银等此类具有西方代表性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调整经营策略、精简实体银行的行为,反映了欧美银行业去杠杆化进程仍在深化、夯实资本的需要不断提高,银行业的“冬天”尚未过去。

随着国际间资本流动对我国影响加深,这一形势应引起我银行业界密切关注。

全能型银行的扩张之路全能型银行的扩张之路 德意志银行于1870年在柏林成立,是欧元区及德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也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市场的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还是很弱的。 德意志银行意识到, 要成为一家具有全球
影响力的投资银行, 就必须在全球最发达的资 本市场—美国拥有一席之地。1999 年, 德意志 银行以 102 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信孚银行。信孚 银行总资产达 1330 亿美元, 机构遍布 50 个 国 家, 是美国第 8 大银行、第 6 大资产管理机构 和 全 球 第 10 大 资 产 管 理 机 构 , 在 机 构 资 金 管 理、公司信托及代理业务、产品交易 ( 如固定 收益类证券、货币、外汇及结构类交易产品) 和私人客户服务方面都具备很高的专业品质和 创新能力。两家银行合并后组成的金融资产高 达 8300 亿美元。这是德意志银行转型过程中最 具战略意义的一次资本并购, 不仅帮助德意志 银行获得在美国市场的份额, 还赢得了欧洲市 场的尊重, 并为其在德国本土市场的发展创造 了更多机会, 从而跻身全球领先投资银行之列。
作者简介: 潘功胜, 博士,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秘书; 温信祥, 博士, 中国工商银行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 副总经理; 于东智, 博士, 中国工商银行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 牛筱颖, 博士, 中国工商银行战略管理与投资 者关系部。
* 本文系中国工商银行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资本市场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
( 三) 战略并购的决策实施流程 1. 德意志银行投资决策制定过程包括三个 主要环节 ( 见图 1) 。 首先, 由业务部门提出项目申请, 并由项 目发起部门主管向集团投资委员会 ( GIC) 提交 建议。 其次, 由投资委员会对项目可能带来的财 务影响进行评估, 对金额低于 1 亿欧元的投资 做出决策, 金额高于 1 亿欧元的则要向集团执 行委员会 ( GEC) 提交项目建议书, 供 GEC 审 核; 公司发展部为 GIC 的评估提供支持。 最后, 对金额超过 1 亿欧元的投资项目, GEC 做 出 决 策 ; 而 并 购 金 额 超 过 监 管 标 准 的 , 则需要提交监事会审批。 2. 集团投资委员会的评估内容
与之相适应, 德意志银行把并购对象由大 型综合金融机构转向盈利好、在某个业务领域 具有领先地位的专业金融机构, 并购地域也由 以欧美为主转向亚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经济国 家。
2002 年, 德意志银行开始进军美国的房地 产抵押贷款市场, 在之后的 4、5 年中相继收购 了美国的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 RREEF、商业按
( 四) 进入新兴市场和业务领域, 寻找新 的利润增长点
经过了 90 年代的几次大规模并购之后, 德 意志银行基本实现了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全球化 扩张战略, 全球化框架搭建完成。但粗放式的 发展模式也使其成本大幅上升, 成本收入比由 1989 年的 58%一路攀升至 2001 年的 87%。
居高不下的成本开支促使德意志银行开始 把控制成本、提高收益放在了首要地位, 而专 注于核心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德意志 银行战略转型的主要方向。
二、德意志银行战略并购 的实施框架
( 一) 战略并购的实施目标 德意志银行的战略并购活动主要服务于其 集团总体 目 标 : 25%税 前 股 本 回 报 率 的 可 持 续 盈利目标; 两位百分数的每股收益增长。 在资本管理方面的目标是: 保持核心资本 率稳定在 8%~9%的水平。具体措施包括: 为风 险加权资产 ( RWA) 的增长提供资金, 保持资 本的有机增长; 维持商誉和无形资产等外部增 长; 持续提高股息增长率; 灵活利用股票回购 用以优化资本结构。 战略并购活动要兼顾股本回报率 ( 税前) 、 每股收益率 ( 摊薄后) 以及核心资本率这三个 目标之间的平衡。 ( 二) 战略并购实施的内部组织架构 德意志银行的投资决策部门主要有: 公司 发 展 部 ( AfK) 、 集 团 投 资 委 员 会 ( GIC) 和 集 团执行委员会 ( GEC) 。 1. 集团投资委员会 ( GIC) 由集团资金部、 内控部、市场风险部、公司发展部和战略控制 部等部门主管组成, 由首席财务官担任主席, 公司发展部主管担任秘书。集团投资委员会的 主要任务是: 评估投资建议, 包括对项目本身 的评估建议以及从德意志银行集团/业务的角度
严格的评审, 一方面要确保符合集团战略目标, 考虑与其他业务的协同效应, 同时也要评
估对财务的影响。绩效评估结果显示, 德意志银行的并购活动是成功的, 值得国内银行参
考借鉴。
关键词: 德意志银行 战略转型 收购兼并
中图分类号: F831
文献标识码: A
德意志银行成立于 1870 年, 最初是一家外 贸银行, 经过 130 多年的发展, 德意志银行已 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截至 2006 年 底 , 德 意 志 银 行 通 过 在 73 个 国 家 的 1717 个分支机构为全球 1415 万客户提供服务, 资产总额达 11260 亿欧元, 总收 入 达 283 亿 欧 元, 员工总数为 68849 人。
这次并购为德意志银行创建欧洲范围内的 全能化银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次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并购。
( 三) 进驻北美, 创建全球化的投资银行 尽管德意志银行早在 1986 年就收购了美国 投 资 银 行 C.J.Lawrence, 于 1988 年 收 购 了 位 于 多 伦 多 的 投 资 银 行 McLean Mc Carthy, 并 于 1992 年 组 建 了 德 意 志 银 行 ( 北 美 ) , 但 在 北 美
国际金融研究 2007.10 3 5
国际银行业
揭 银 行 ( Berkshire Mortgage) 、Chapel Funding、 MortgageIT。通过一系列并购, 德意志银行在美 国的住宅抵押业务迅速成长, 占据了美国固定 收入市场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 德意志银行也敏锐地意识到了 新兴市场的高增长和市场逐渐开放带来的金融 业务机会。近年来, 德意志银行相继在土耳其、 墨西哥、俄罗斯、越南等国收购证券经纪公司、 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或参股商业银行等, 以分享这些国家高速增长带来的利润成长。德 意志银行也加大了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力度, 2005 年 与 嘉 实 基 金 公 司 成 立 合 资 基 金 管 理 公 司, 2006 年又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驻华夏银 行, 出资 2.5 亿美元收购其 9.9%的股权, 获得 在中国开展银行业务的平台。
3 4 国际金融研究 2007.10
国际银行业
( 一) 商业银行业务由德国本土市场转向 整个欧洲
20 世 纪 80 年 代 中 期 以 前 , 德 意 志 银 行 基 本上还是一家德国本土银行, 国内业务收入占 总收入的 90%以上。把本土市场扩展至整个欧 洲是德意志银行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步。
1986 年, 收购美国银行在意大利的分支机 构— ——Banca d’ Amenrica e d’ Italia— ——98.3% 的股权, 这是德意志银行第一次在别的欧洲国 家收购一家颇具规模的分支机构。1993 年又分 别 在 意 大 利 和 西 班 牙 收 购 了 Banca Popolare di Lecco 和马德里银行, 继续扩大在意大利和西班 牙的市场份额。德国统一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 家巨变之后, 德意志银行迅速进入东德及东欧 地区, 在东德开设了 300 家分行, 并在保加利 亚、捷克、匈牙利、波兰和俄罗斯等东欧国家 设立分支机构。到 90 年代中期, 基本奠定了其 在传统商业银行领域在欧洲的领先地位。
( 二) 收购摩根建富— ——创建 覆 盖 欧 洲 范 围的全能银行
继续稳固传统业务, 并加强在欧洲全能化 服务能力是德意志银行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和中期的主要战略目标。
1989 年 , 德 意 志 银 行 以 1780 万 美 元 收 购 英国的 Morgan Grenfell ( 摩根建富) 集团 4.99% 的股份, 加强了其在国际证券业务中的地位, 并扩大了在伦敦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同年, 德 意志银行创建了自己的保险机构, 以补充其商 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 向一站式金融服务中 心迈出了一大步。1995 年, 德意志银行又以 1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摩根建富其余的股权, 并 将其所有投资银行业务都整合进入摩根建富, 成立了一个新机构— ——德意志摩根建富, 总 部 位于伦敦。
从德意志银行的发展历史看, 大致可以划分 为 5 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70 ̄1945 年, 为德国本 土最大的信贷银行; 第二阶段 1945 ̄1975 年, 进 入零售商业银行领域; 第三阶段 1975 ̄1988 年, 在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开设分行, 向国际化发 展; 第四阶段 1989 ̄2001 年, 进入投资银行领 域, 开始全球扩张, 实现由零售商业银行向全 能银行转型; 第五阶段 2002 年至今, 在已经奠 定的全球化网络基础上, 由规模扩张向提高效 益的精细化方向转型。
进行评估; 提供辅助意见; 改善决策准备工作 的质量; 监管执行和实施过程。
评估投资建议的主要考虑因素为: 投资理 由、战略契合性、整合、财务影响、资本影响、 关键风险以及缓解、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
2.公 司 发 展 部 ( AfK) 的 任 务 包 括 两 方 面 : ( 1) 实现公司目标, 即向成长为为高要求的客 户提供财务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提供商提供支 持; 支持德意志银行的增长措施, 并为德银股 东和员工创造高价值而努力。 ( 2) 利用其多元 化的团队以确保战略和投资决策制定的高质量 准备工作, 出色地执行战略举措、重要的并购 交易、组织结构调整以及机构重组措施。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 德意志 银 行致力于创建一个欧洲范围内的全能银行以及 一个全球化的投资银行。除了内部有机增长外,
德意志银行的成功转型与迅速成长的关键在于 其一系列成功的并购活动。
一、德意志银行的战略转型 与并购历程
过去 20 年间, 德意志银行的并购活动一直 紧 紧 围 绕 着 其 发 展 战 略 的 变 迁 。20 世 纪 80 年 代中期到 20 世纪末, 与由一个德国本土的零售 商业银行向以欧洲为本土的全能银行以及全球 化的投资银行转型战略相一致, 德意志银行的 并购战略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 以业务线扩张 为目的的并购和以地域扩张为目的的并购, 二 者相辅相成, 且大部分并购活动同时兼具业务 扩张和地域扩张双重功用。20 世纪末, 德意志 银行基本实现了以欧洲为基础的全球化发展战 略。新世纪以来, 开始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专注于核心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 并购对象也 转向更加专业化的金融机构和高增长的新兴市 场经济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