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讲课讲稿
小学语文二上册《山行》公开课件
(Shan)
行
杜
(Du)
牧
第一页,共九页。
作者简(Jian)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Wan)年(今陕 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 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
为后世传诵。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全唐诗》收杜牧 诗八卷。
着新生勃发,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来的。诗人不仅 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
②情感独特,一反历来悲秋之调 。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引起的联 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并且又说秋叶 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 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Ji)。诗人 的情感是独特的。
感,都是很动人的。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 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 “深”字
句解: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第4页
第五页,共九页。
停车(Che)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 因 为 (Yin)
枫林晚: 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远景
停车坐爱枫林晚,
喜爱枫林 难抑惊喜
红于二月花。
近景
点明原因 揭示中心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 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歌颂了枫叶不畏严寒的精神。
第7页
第八页,共九页。
背课
诵 并 默 写
后 作 业
:
(Xie)
《 山 行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山行精品课件三
句解: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第4页
停车坐爱因枫为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9页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xiá
第2页
向山的远处伸展 远上寒山石深径斜秋时节的山 远上: 石头小路
寒山: 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石径:
句斜解::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 路伸向远方。
第3页
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白云生处有人家
深白:云浓生厚处,:浓郁 生: 生出,存在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山路绵长 山势高缓
远景
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飘浮 人家居住
停车坐爱枫林晚, 喜爱枫林 难抑惊喜
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点明原因 揭示中心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歌颂了枫叶不
畏严寒的精神。
第7页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山行》
山
行
杜 牧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
-约852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
宰相杜佑之孙。晚唐
杰出诗人,尤以七言
பைடு நூலகம்
绝句著称。擅长文赋,
其《阿房宫赋》为后
世传诵。有《樊川文
集》二十卷传世,为
其外甥裴延翰所编。
二年级语文山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语文《山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生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秋天景色的图片或视频。
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秋天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山行》,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意思。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美景以及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朗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如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等,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感悟,教师点评并指导。
6. 小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复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写秋天的景色。
7.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学生课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并体会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人教版山行说课稿
人教版山行说课稿人教版《山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对《山行》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1. 理解并掌握本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学习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 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山行》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
文章以作者的一次登山经历为线索,细腻地描绘了山中景色的变化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1. 课文内容概述课文从作者踏上山路开始,通过四季变化的描绘,展现了山的壮丽与秀美。
春天的山花烂漫,夏天的绿树成荫,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银装素裹,四季更替中的山景变化,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作者在文中穿插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仅是外在的美,更是内心情感的投射。
2. 语言特点分析《山行》的语言清新优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自然景物栩栩如生。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使用了排比和对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文章的艺术魅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的极好素材。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山景的视频或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对山的自然美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课文学习(1)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2) 分析课文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 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赏析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修辞手法。
3. 实践活动(1)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季节,描述并画出该季节的山景。
(2)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作者,用自己的话复述登山经历和感受。
(3) 写作练习,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登山经历的短文,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4.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古诗《山行》说课稿
古诗《山行》说课稿一、课前热身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古诗《山行》的说课稿。
在开始正式讲解前,我想和大家做一个热身环节。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置身于一座山峰之巅。
你眼前是一片迷雾,你听到的是深山里回荡的声音。
在这个想象中,请大家重温一下你自己是如何感受到这座山的。
好了,现在打开眼睛,我们正式开始讲解。
二、课程重点1. 诗歌文体首先,我们看一下这首诗的诗歌文体。
《山行》是一首形式上非常优美的五言古诗,全篇72字,共分为四节。
每一节都是7个字,且韵部呼应,字数相当精准。
2. 艺术价值这首诗所传达的思想被称为“游山思旧”,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
作者在《山行》中运用了许多手法表达了这个思想,在整首诗中,作者借助自然景观营造情境,抒发了他对复杂社会的失望和对生活的追求。
他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来抒发自己对人类文明的忧虑。
总体来说,《山行》的艺术价值既在于诗歌形式的优美,也在于它深刻的思想内涵。
3. 诗歌分析现在,让我们进一步分析这首诗。
首先,诗歌的开篇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整首诗在宣传山水之美的同时,也描绘了原居民的生活和风俗。
作者通过文艺手法将山水与人文相结合,表达了饱含感情的诗歌形象。
第二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味着作者停下来赏赏景,是对周围的景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隐喻了作者人生的仕途和愿望,把渴望教化各种荣华富贵的生活的人,名利空空的愿望,比以诗人本人今后的理想远逊,盲目渴望名利财富是徒然和不可取的。
第三节“主人何为言少钱,径向寒冰斜照眼。
”直接反映出诗人意境,暗示诗人为此付出了不少,但只是为了一种洞悉人生的精神追求而已。
最后一节是“山中有阴山不见,胡骑闻之走遥先。
”它同时描写了山顶云雾环绕的景象和对不知道的景点和住所的渴望,诗人渴望经历过许多风雨,感受到世俗之外的真实的美与善。
三、学生互动同学们,现在我想和你们进行一个互动环节。
请你们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在课堂上写下一两句自己的诗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山行》教案
古诗两首
山行
教学目标:
1、会认个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
美之情。
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
2、互读。
二、学习《赠刘景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看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图画理解诗意,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画下来。
3、小组汇报。
4、配乐范读,学生模仿,小组互读
5、想象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教师小结。
7、小组朗读比赛。
三、小组合作学习《山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根据学习《赠刘景文》的经验,确定学习方案。
2、小组自学。
3、汇报,师生合作解疑。
4、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说说感受。
5、教师小结。
6、背诵古诗。
四、扩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
小学二年级语文《山行》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山行》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山行》知识点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注释:1、山行:在山里走。
2、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3、径:小路。
4、坐:因为、由于。
5、于:比。
译文: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1、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2、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3、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山行PPT、优质教学课件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 折服,这节 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 谈;可以讲 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 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 越自我。
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 文通 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 来概括 。 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 习作一:《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 跃然 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 过写 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 朋友, 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 长河里 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 、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 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 情说具 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 员逐一 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全课总结。
《山行》PPT教学课件
小结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山路绵长 山势高缓
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飘浮 人家居
远景
写 景
住
停车坐爱枫林晚, 喜爱枫林 难抑惊
喜 霜叶红于二月花。点明原因 揭示
近景抒 情
中心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是诗
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
启迪和鼓舞。
透过意象,感受诗情
1、《山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层次吗
【示例】我觉得《山行》的情调是热情赞美生机勃勃,这从“霜叶 红于二月花”或“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等句中可 以体味的到。
我觉得《渔家傲》的情调是悲壮的,这从“燕然未勒归无计” 中可以体味的到。
拓展迁移,意境 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写秋天的诗词名 句,并把它们摘抄到笔记本里;
2、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词;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的美景 。
色。 “远处” 3.译文:远望山林,白云冉冉升起,稀疏 几户人家,隐隐可见。
次句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 寒山充满生气。“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 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分句理解
停车坐爱枫林晚
1.这句诗写的是__(远处、近处)的 景色。
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
1、诗歌的朗读很讲究,那 么,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 ?请你来试一试。
2、听读《山行》掌握正确 的读音,并划分朗读节奏 。
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
山 行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优秀说课稿(精选8篇)
《山行》优秀说课稿《山行》优秀说课稿(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行》优秀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行》优秀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山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六个方面说明对本课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杜牧的《山行》是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
同时这也是学生在本册书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
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为本课后两首诗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通过课内外学习积累了很多的诗词,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该不断加强。
因此本课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特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
了解诗意。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并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难点)【说教法】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山行》教学2
你可以說出這首詩的大意嗎?
「提示」
作者上山時,看到了什麼? 想到了什麼?
「參考答案」
深秋,駕車行於山中, 被火紅的楓葉深深吸引。
停車 楓葉比二月 花還紅
這首詩的結構…
山行 因為愛看
近景 楓林晚
遠景
白雲 寒山
人家 石徑
這麼美的詩,你記下來了嗎?
練習一下吧…
《山行》教学2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感谢所有辛勤 Nhomakorabea出的人民教师
美妙的詩意…
遠上寒山石徑斜,
遠處高山山間小路曲曲彎彎,
白雲深處有人家,
深山密林中升騰著縷縷炊煙。
美妙的詩意…
停車坐愛楓林晚,
停車是因為我愛看楓林晚景,
霜葉紅於二月花。
經霜的紅葉比春花更加鮮豔。
動動腦,想一想…
這首詩押什麼韻? 它是寫什麼時侯的景致?由那些句
子可以看出來呢? 「石徑斜」表示路是怎樣的? 「白雲生處」指的是怎樣的地方?
為什麼詩人會說「有人家」?他如 何知道呢?
再想一想…
作者看到住在深山中的人家,心裡 會有怎樣的感受?
為什麼作者要停下馬車? 「山行」的最後一句表現出楓林怎
樣的狀態?
山行 说课和课件
(四)品读末句,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理解诗人喜爱枫叶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美,更在于诗 人敬佩它顽强的精神。
2、了解古诗大意, 想象诗歌意境。 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让学生朗读,能自主想象诗中所描绘 的画面;
2、通过了解诗意及我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感悟枫 叶叶的精神,从而学习枫叶的精神。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是采用反复诵读法、 想象体验法、品评赏析法,此外,我还引 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对 古诗有更深的理解。
深秋时节的山头
深
白云缭 绕
弯弯曲曲
石头铺成的小路
(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 (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 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
tínɡ chē zuò ài fēnɡ lín wǎn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因为 子 )不走了,是因为喜欢这(傍晚) 时候火红的( 枫树林 )。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bái yún shēnɡ chù yǒu rén jiā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tínɡ chē zuò ài fēnɡ lín wǎn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shuānɡ yè hónɡ yú èr yuè huā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古诗《山行》教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古诗《山行》教案在本质授课活动中,授课设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授课设计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提高授课质量,收到预期的授课收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古诗《山行》授课设计,供大家参照。
授课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觉古诗所描述的风景,领悟诗人的感情。
授课重难点在朗诵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诵授课过程一、创立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 ?让我们跟从唐朝闻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 )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恋恋不舍,他身不由己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 (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 xx。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动人,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这幅画把诗人描述的情况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虑。
(1)学生个人自读思虑。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应,读中悟诗。
依照学情,相机指导:(1)指导朗诵第一句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 指名学生沟通研读情况:依照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地址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领悟“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波折石径,有些寒意了 !终究是深秋节气啊,诗人远瞭望去,痛惜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 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诵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年级古诗两首山行说课稿
二年级古诗两首《山行》说课稿列位领导、教师:大伙儿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山行》一、说教材:《山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唐朝诗人杜牧的名篇。
诗里写了石径、人家、白云、红叶,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像一样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季枫林烈火蓬勃的景象赞美枫叶的顽强,从而表现自己学习枫叶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决心。
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中想象古诗所刻画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学习这首诗中所赞扬的枫叶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依照以上教材分析及要求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的课标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具有必然的自学能力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信为: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取得对自然,社会,人一辈子的有利启发。
基于此,我设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技术目标:一、能正确流畅,有情感的朗诵古诗;二、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意境。
进程方式目标:一、通过让学生朗诵,能自主想象诗中所刻画的画面;一是辨证熟悉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做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利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二、通过了解诗意及我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美,明白得诗人的情感,感悟枫叶的精神,从而学习枫叶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明白得诗意,想象诗的意境美,明白得诗人的情感,有情感的朗诵古诗;难点在于让学明白得诗人的情感及枫叶的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依照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这堂课中,我主若是采纳反复朗诵法、想象体验法、品评赏析法,另外,我还通过适时的为学生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试探、合作探讨,让学生能对古诗有更深的明白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路伸向远方。
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深: 浓厚,浓郁
生:生出,存在
句解: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白云生处”和“白云深处”比较:
“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 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 很动人的。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 人更为高远、更为飘渺的感觉,同时又 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 是“生”字好于“深”字。
山行
杜牧
(一)借助注释,理解诗义。 (二)透过意象,感受诗情。 (三)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四)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 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 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 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 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 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全唐诗》 收杜牧诗八卷。
了
”或“我觉得 这个词用
得好,因为它表现出了
”句式说
话。
3、“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流传很广,比起其
它三句,为什么人们偏爱这句诗?
4、古人云:“诗言志。”请你说说这首诗的主
题是什么?ຫໍສະໝຸດ 1、《山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写了哪些景 物?它们有层次吗?
【明确】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 林秋色图。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 因为
枫林晚: 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 比·········还红
句解: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 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鲜花。
1、《山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写了哪些
景物?它们有层次吗?
2、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请用“我
觉得 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仿佛让我看到
了
”句式说话。
【示例】
(1)我觉得“生”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让我 看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 了山很高。又因“有人家”居于此处,“白云” 亦可理解为“炊烟”,一个“生”字会使人联想 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机, 使人倍感温馨。
3、“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流传很广,比起其它三 句,为什么人们偏爱这句诗?
jìng
xié
径
斜
fēng
yú
枫
于
1、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 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 上标记或写下来。 2、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形成共识。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 石径:石头小路 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句解: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 李杜” 李白和杜甫。
1、诗歌的朗读很讲究,那么,该怎么去 读这首诗呢?请你来试一试。 2、听读《山行》掌握正确的读音,并学 习划分朗读节奏。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里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 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 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简单来说,前三句 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 作用的。
2、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请用“我觉得 这
个词用得好,因为它仿佛让我看到了
”或
“我觉得 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表现出
①对比、比喻新异。 ②情感独特,一反历来悲秋之调 。 ③富有哲理。
4、古人云:“诗言志。”请你说说这首诗的主题 是什么?
【明确】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 动人的山林秋色图,歌颂了大自然的秋色 美,体现了诗人豪爽向上的精神。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 咏物言志。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