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一剪梅
蒋捷《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蒋捷《一剪梅》原文及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赏析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蒋捷《一剪梅》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蒋捷《一剪梅》原文及赏析1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词语注释】吴江:今江苏省县名,在苏州南面、太湖东面。
秋娘渡、泰娘桥:均为吴江地名。
银字笙:乐器名,是笙管的一种。
心字香:一种香片名。
据说是以香片成心字形为名,或香片上印有心字。
【词作赏析】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蒋捷《一剪梅》原文及赏析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
“红藕”,即粉红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
一片春愁待酒浇全诗意思
一片春愁待酒浇全诗意思“一片春愁待酒浇”出自宋·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秋娘渡和泰娘桥之间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洗去一身的旅途劳顿呢?那时银字笙调着,心字香烧着,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原文:《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
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这首词写春愁,实与羁旅愁思无异。
词人将归未归。
登舟江上,启动征程,摇动的小船在江上轻轻摇摆,词人的思绪也在随着船的摇摆而摇摆。
此时,词人感到自己既未归家,是身处一片旅途的愁绪中,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春愁,于是想要借酒浇愁。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这两句描绘了词人眼前的景色,江上的小舟轻轻摇摆,楼上的酒帘在风中飘舞,似乎在向词人招手。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舟和酒帘以人的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这几句中,词人描绘了自己经过秋娘渡和泰娘桥的场景,秋娘渡和泰娘桥是两个地名,这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词人所经过的地方。
同时,词人也描绘了此时的风雨交加的场景,形象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惆怅和哀愁。
“何日归家洗客袍。
”这句直抒胸臆,词人希望能够早日回家,洗去旅途中的疲惫和尘土,表现出对家的思念和渴望。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这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银字和心字代指乐器和香料。
词人描绘了自己回家后调弄乐器、焚烧香料的场景,进一步表现出对家的向往和喜爱。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最后三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流光容易把人抛,形象地表现了时光的无情和流逝的快速。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夏之交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现了词人对家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古诗一剪梅舟过吴江翻译赏析
古诗一剪梅舟过吴江翻译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蒋捷。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前言】《一剪梅·舟过吴江》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
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用“点”“染”结合的手法,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
【注释】吴江:今江苏县名。
在苏州南。
浇:浸灌,消除。
帘招:指酒旗。
秋娘渡:指吴江渡。
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
又称杜仲阳,为唐德宗时镇海军节度史李侍女。
渡:一本作“度”。
桥:一本作“娇”。
萧萧:象声,雨声。
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
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
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翻译】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
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
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客居异乡凄冷愁闷,用于表达倦懒思归之心情,以及韶华易逝的感慨。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
“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
蒋捷的诗词《一剪梅
【导语】《⼀剪梅•⾈过吴江》是宋末词⼈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词。
宋亡,作者深怀亡国之痛,隐居姑苏⼀带太湖之滨,漂泊不仕。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蒋捷的这⾸诗词,欢迎阅读! 《⼀剪梅•⾈过吴江》 宋•蒋捷 ⼀⽚春愁待酒浇。
江上⾈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飘飘,⾬⼜萧萧。
何⽇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字⾹烧。
流光容易把⼈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赏析】 这⾸词写作者在异乡途中乘船漂泊的凄冷愁闷,表达了倦懒思归之情,以及韶华易逝的感慨。
上⽚写的是⾃⼰在吴江船上的所见。
作者乘船在异乡途中漂泊,⼼情⾃然有些懒倦,所看的虽是亮丽春景,却⽣出了莫名的忧愁,岸上的酒帘,胜景秋娘渡、泰娘桥,在他的眼⾥显得是那样的乏味和⽆趣。
⼼情本来不好,再加上糟糕的天⽓,风也萧萧,⾬也凄凄,令⼈⼼⽣凉意,更是不愿意在这⾥多待上半刻了。
下⽚作者的思绪飘回了温暖的家中,能和家⼈团聚在⼀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屋⼦熏炉⾥燃着⼼字形的盘⾹,那感觉该有多好啊!“银字”和“⼼字”给作者所向往的家庭⽣活增添了美好、和谐的元素,与作者此刻的凄苦形象对⽐,内⼼的思家情绪实在是令⼈难以抑制。
“流光容易把⼈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三句绝妙,是画龙点睛之笔。
春光容易流逝,把⼈给⽆情地抛弃了,⼈哪能追得上它呢?作者⼜从温馨的回忆转回了冰冷的现实。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描写了两种不同的植物,樱桃是在夏季成熟,芭蕉也是在夏季转绿,⼀“红”⼀“绿”之间,将春光渐渐消逝,初夏缓缓来临的过程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这是对时序的暗⽰,也是对韶华流逝的进⼀步阐述。
樱桃果红,芭蕉叶绿,花落花开,黄绿相承,⼤⾃然年年如此,这是万年不变的定则。
可是对于⼈来说,绿肥红瘦却意味着青春不再,盛世难逢。
更进⼀步来说,家国⼀旦灭亡,还能重新再来吗?作者紧紧抓住了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春夏之际的变化特征,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分⽣动,借“红”、“绿”颜⾊之转变,抒发了⼈⽣易⽼的感叹,感叹的同时,尽是亡国之痛。
【宋】蒋捷《一剪梅》
樱桃可以算得上是水果中的“骄子”,新科进士又是读书人当中的“天之骄子”,于是樱桃从此便代表了新科进士的荣耀和金贵。因此,人们送给蒋捷“樱桃进士”的雅号,一方面是赞美他在《一剪梅》中的名句,另一方面也同时肯定了他这个货真价实的南宋进士的荣耀。虽然他还没来得及进入仕途,南宋就灭亡了,可是宋亡之后,蒋捷隐居不仕,拒绝元朝的征召,以“抱节终身”的人品气节流芳后世。
【拓展推荐】
1、《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2、《瑞龙吟》宋·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精华赏析】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当蒋捷貌似轻飘飘地写下:樱桃红了,芭蕉绿了的时候,他的内心早就被时光的利刃劈得碎了一地吧?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原本不过是再自然不过的季候变化,当我们忙着生活、忙着工作、忙着追逐成功、忙着让自己变得强大再强大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忘了这种变化。可是,当我们感到有些疲惫,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感到内心深藏的脆弱的时候,“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自然变化,也许真的会让我们停下奔忙的脚步,在猝不及防间,泪流满面吧。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江南依然是春风十里,芬芳醉人,词人多么想畅饮几盅排遣满腹的愁绪。可是流浪的词人身不由己,当船行经秋娘渡与泰娘桥的时候,他只感受到连绵风雨的萧瑟与凄凉。“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及赏析
《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及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及赏析引言:《一剪梅·舟过吴江》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一剪梅·舟过吴江》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及赏析1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
秋娘度与泰娘娇。
风又飘飘。
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一剪梅·舟过吴江》赏析一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
“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
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
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飘泊之感。
“招”,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这里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以突出一个“过”字。
“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
作者单用之。
心绪中难免有一种思归和团聚的急切之情。
飘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
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
“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
这里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
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
“何日归家”四字,一直管着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调笙和烧香。
“客袍”,旅途穿的衣服。
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烧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诗歌鉴赏】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诗歌鉴赏】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出处】
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塬作】[提供]
一片春愁等待酒淋。
江上舟挥,楼上帘一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飞,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名句赏析】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叁句选用平常的意象来表达丰富的思想
感情特别脍炙人口,为人称赏。
大意是:时间是最无情的,它在不知不觉中飞快地流逝着,把人推向了老年,这就像自然界的变化一样,才看见樱桃红了,春意盎然,又看见芭蕉碧
绿一片,炎炎夏日到来了——时光过得真快,人生也老得真快啊!词人将“流光”拟人化了,用“流光容易把人抛”,写光阴荏苒,新颖而别致。
同时,词人进一步描写&ldquo,
名人名言
;樱桃”、“芭蕉”的色彩变化,通过这两个鲜明的视觉形象,把非视觉形象——时
间的变化,描绘成了一幅画卷,形象地展现在眼前,表达
人生
易老、年华易去,“春去夏来”、白驹过隙的人生感叹,非常生动形象。
这样就使人
对“时光容易把人抛”有了更加具体的感知,从而更加自觉地珍惜这而去的人生。
一剪梅·舟过吴江
这首词以元宵佳节为主题,通过对热闹场景的描绘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与《一剪 梅·舟过吴江》相比,辛弃疾的词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场景的描绘,而蒋捷的词则更注重意境的创造和 语言的运用。
与同一词牌不同词的比较
《一剪梅·春日》
这首词以春天为主题,通过对春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感慨。与《一剪梅·舟过吴江 》相比,《一剪梅·春日》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景物的描写,而《一剪梅·舟过吴江》则更注重意境的创造和语言 的运用。
一剪梅·舟过吴江
目录
• 词作背景 • 词作解析 • 词作艺术手法 • 词作影响与评价 • 词作比较
01 词作背景
作者介绍
蒋捷
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宋末年词人。
生平简介
蒋捷生于宋末元初,是南宋“遗民”,在其词篇中,写“故国” 之思和亡国之痛的词作占了很大的比重。他善于鼓瑟吹笛,在 词中也有相应的反映,主要作品有《竹山词》、《霜天晓角》 等。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南宋灭亡后,大批,写下了许多凄楚苍凉、意境悲深的词篇,《一剪梅·舟过吴江》就是 其中一首。
具体情境
词人乘船漂泊于吴江上,面对着浩渺的江水、凄迷的秋景,他触景生情,挥笔写 下了这首词。词中通过描述作者乘船漂泊途中所见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 念和无法返乡的愁苦之情。
意境解析
该词的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吴江的美景和词人的心境,营 造出一种凄美、哀婉的氛围。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凉。
该词的意境与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反映 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 求和向往。整首词的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鉴赏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1单元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鉴赏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鉴赏一】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
这首词,是词人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
全词用“点”“染”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
上片首句点出“春愁”的主旨,“一片”言愁绪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白描,写舟行进在波动的水上,酒楼上的酒招子,吸引了寻酒的词人;“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是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渲染。
下片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洗客袍”、“调笙”和“烧香”白描,是词人想像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白描是为了渲染归情,用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来突出思归的心绪。
更精妙的是下片最后三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点出感叹时光流逝之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现时光的流逝之快,也是渲染。
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内涵:一是倦游思归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鉴赏二】首先,这首词写春愁、与羁旅之愁,却表现了一种清淡的情调,它不象柳永《少年游》“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那样触目萧然,满怀离愁,令人憔悴。
也不象晏殊《踏莎行》那样借“小径红稀,芳郊绿遍”的美景来反衬“一场愁梦酒醒时”的凄凉心境,蒋捷这里写感春怀乡的清愁却显得有点超脱、调侃的意味,作者始终努力调和自己的心境,他因感春而生淡淡的乡愁,于是马上想借酒来压一压,但又没有真的去喝个酩酊大醉,落个醒后“愁更愁”的滋味,只是坐在船里静静地看着酒旗相招,表现了一种可有可夫的恬淡心情,他写“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语调是漫不经意的,并未给人以凄风苦雨的感觉,配上秋娘渡、泰娘桥的背景,反显得那样谐和、轻柔。
蒋捷《一剪梅_宿龙游朱氏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 题。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宋)蒋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
朝卷帘看,暮卷帘看。
故乡一望一心酸,
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
昨夜春寒,今夜
春寒。
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
内心酸楚忧愁之感油然而生=
B.词中“卷帘看”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形成复沓之势,表
明词人想急切望到故乡,以解
思念之渴。
C.作者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对应“小”,拉开视野
的宽度,“暮”呼应“朝”,
拓展时间的长度。
D.下阙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
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
花双眉紧蹙。
E.词中重复展现敲打栏杆这一细节,一“敲”一“拍”,一
遍一遍,突出其愁之浓,其
情之切。
15.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
《一剪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阅读
《一剪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阅读《一剪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阅读引言:《一剪梅》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
小编整理了《一剪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学习和参考!一剪梅·舟过吴江朝代:宋代作者: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一剪梅》赏析(一)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
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
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
词大致作在南宋亡后蒋捷飘零于姑苏一带太湖之滨的阶段。
这里原是个山柔水软的江南秀丽地。
一个彷徨四顾,前程茫茫,时光空抛,有家难归的游子置身在此境地里,怎能不惆怅莫名呢?词的上片初一看无非写春愁难解,借酒浇愁而已。
略加细察,可以看出此中有大起伏,情思在跌宕中激越波荡。
词人的一腔”春愁”待酒以浇的渴望,在”江上舟摇”的飘流中是得到瞬间的满足的。
”楼上帘招”这江村小酒店的或许写有”太白一醉”字样的青布帘招知词人,可来醉乡小憩。
在这一”摇”一”招”之间,情绪是由愁而略见开颜了的。
可是当江上小舟载着这薄醉之人继续行去,醉眼惺忪地在眼帘上映入”秋娘渡与泰娘桥”的景色时,风吹酒醒,雨滴心帘,只觉风入骨,雨寒心。
转而”秋愁”复涨,而且愈涨愈高了。
情绪的起伏就是如此激转湍漩。
《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翻译及(推荐阅读)
《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翻译及(推荐阅读)第一篇:《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翻译及《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翻译及《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翻译及1原文: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
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
信也难通。
满堂惟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
歌且从容。
译文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
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荡漾在酒杯中。
今晚同样在楼上举杯待月光,可是乌云浸湿了纱窗,雨水打湿了纱窗。
我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
满堂只有蜡烛高烧光闪闪,照耀得酒宴上红彤彤。
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让我们慢慢把曲唱到终。
注释①尊:同“樽”,酒杯。
②浑欲:简直想。
化工:指自然的造化者。
③从容:悠闲舒缓,不慌不忙。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
上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
“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尤其是花映在杯中,月也在映在酒杯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情趣。
“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言外之意就是雨夜没有月亮,纱窗外显得格外孤寂,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词的下片写赏月不得的愁绪。
“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满堂”三句写出中秋无月的寂寞,只好以饮酒和歌舞来弥补这些遗憾了。
创作背景辛弃疾曾亲率骑兵独闯金兵大营,曾写《美芹十论》、《九议》进奏朝廷,论议抗金方略,反对议和偏安。
可是,权奸当道,欺圣蒙主,辛弃疾进奏不被采纳,反遭弹劾、排挤、打击,直至削官罢职,被废闲居。
这首词借题发挥,明咏中秋赏月,实为忧国之思,寄恨之作。
《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翻译及2一剪梅·中秋元月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忆对中秋丹桂丛。
蒋捷《一剪梅 舟过吴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
①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②秋娘渡与泰娘娇。
③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④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⑤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①“一片”句:翻用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举杯销愁愁更愁。
”②帘:酒旗。
③秋娘渡与泰娘娇:吴江地名。
泰娘娇,即泰娘桥。
作者《行香子》词:“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④客袍:旅途中穿的衣服。
⑤银字笙:笙上用银作字以表示音色的高低。
白居易《南园试小乐》诗:“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
”笙,管乐器名。
调:调弄乐器。
心字香:褚人获《坚瓠集》:“按心字香,外国以花酿香,作心字焚之。
”杨慎《词品》:“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
”【译文】难灭一片春愁,只等浓酒把它浇。
江上小舟摇摇,楼上酒旗频招。
过了秋娘渡又到了泰娘桥。
又是风儿飘飘,又是雨儿潇潇。
不知何日归家,让她漂洗沾满尘土的衣袍。
闺中银字笙调,炉中心字香烧。
一年年时光最容易把人泡老。
不是又红了樱桃?不是又绿了芭蕉?【集评】清·李佳:“蒋竹山《一剪梅》有云:‘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久脍炙人口。
”(《左庵词话》卷上)【赏析】词写旅途匆匆之客况如在目前,所用意象大都是平常之景,但一经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这些景物的能指内涵便极其丰富,令人回味和遐思。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长途旅况的凄苦尽在景中。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色彩浓艳,极富动感,写出了时光渐逝之过程,思亲之情亦尽见之。
作者飘泊伤怀,。
思念亲人的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意象体现出来。
选用《一剪梅》的词调,由于句短字促,且句句用韵,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他奔波之急与思归之切,节奏声情得到了高度和谐统一,使词不但具有意境美,而且具有强烈的音乐美。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一剪梅·舟过吴江》作者:蒋捷原文: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1、吴江:今江苏县名。
在苏州南。
2、浇:浸灌,消除。
3、帘招:指酒旗。
4、秋娘渡:指吴江渡。
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
又称杜仲阳,为唐德宗时镇海军节度史李侍女。
55、渡:一本作“度”。
6、桥:一本作“娇”。
7、萧萧:象声,雨声。
8、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
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
9、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翻译: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
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
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客居异乡凄冷愁闷,用于表达倦懒思归之心情,以及韶华易逝的感慨。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
“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
“楼上帘招”这江村小酒店的或许写有“太白一醉”字样的青布帘招知词人,可来醉乡小憩。
在这一“摇”一“招”之间,情绪是由愁而略见开颜了的。
可是当江上小舟载着这薄醉之人继续行去,醉眼惺忪地在眼帘上映入“秋娘渡与泰娘桥”的景色时,风吹酒醒,雨滴心帘,只觉风入骨,雨寒心。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赏析大全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大全、美文摘抄、古诗文、公文素材、祝福语、演讲致辞、条据书信、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工作报告、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excerpts of American essays, ancient poem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blessings, speeches, letter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reports, essays, teaching Informatio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赏析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赏析2篇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赏析1《一剪梅·舟过吴江》宋代: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 (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 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 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 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 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 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
宋亡,作者深怀亡国之痛,隐居姑苏一带太湖之滨,漂泊 不仕。此词为作者乘船经过吴江县时,见春光明艳的风景 借以反衬自己羁旅不定的生活所作的一首词。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 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 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 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 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 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 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 资金; 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 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8.①“儿子烙饼”是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此线索展开 故事情节。 ②“儿子会烙饼”说明儿子没有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和生 活能力,丰富了儿子这一人物形象。 ③“儿子烙的饼”是小说情节的关键所在,是促使林峰 心态变化的重要原因,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描绘诗句内容 理解诗句含义
表达技巧、语言、 + 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
表达 效果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答: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 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 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 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作者造语新奇,给人一种新鲜感,更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初见嵩山的 喜悦心情。“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1.从语言特点出发,主要是炼字 2.从表达技巧出发 3.从句子位置出发 首句:开篇点题、统领全诗、奠定基调等 中间句:转折文意,承上启下 尾句: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开头等 4.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1.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夸张、反复等 2.表现手法: 虚实相生、烘托、以小见大、运用典故 3.表达角度: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 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 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 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6分) ①“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 ②“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 动态变化。 ③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 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17. 1、大部分学生,开始进行论文写作。但是论证方式比较单一, 材料运用稍显生硬,结构组织凌乱 2、审题出现问题较多。在作文试题材料中,抓关键词关键句意 识不强。比较切合的立意有细节、坚持己见、思维定势、逆向思 维、随波逐流、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实践检验真理等等。 3、语言不够简洁,啰里啰嗦,表达不流畅连贯,表词达意能力 有待进一步指导训练。 4、部分学生扩写材料,编故事。 5、形式创新没有新意。 6、本次阅卷标准,跑题作文上限40分。切入分45分。 文章结构严谨48分。文章有亮点50分。亮点较多55分以上。 其中亮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语言简洁,材料运用灵活丰富, 论述有层次,能引经据典,凸显作文的意蕴。比较好的记叙 文也是亮点。
登景泰二年进士 以备不虞 历按山西、湖广 修德省愆 风裁甚著 朝政已移于中官 勒石纪之而还 辄颦蹙不答 帝耕藉田 厉廉隅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9.(1)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勇敢面对,勇于担当, 而不能像林峰开始那样自暴自弃; (2)人无论是聪慧还是智障,都有成长和进步的权利和能力, 任何人都不能因此对他们抱有偏见、失去信心甚至抛弃。 文中的儿子是智障,但最后在特殊学校的教育下,生活自 理,还有了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 (3)人要珍惜亲情,绝不能像林峰妻子那样因为儿子有 病就抛弃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