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2016课件
《仪器分析实验》课件
异常情况处理
遇到异常情况时,应冷静处理, 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仪器使用与维护
正确使用仪器,注意仪器的保养 与维护。
实验结束阶段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汇报
以报告形式汇报实验结果,包括数据、图表和 结论。
仪器清洁与归位
清洗并整理实验器具,确保仪器归位。
0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意义。
误差来源分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误差来源,如仪器 误差、操作误差、环境
因素等。
误差传递与控制
研究误差在数据处理过 程中的传递规律,采取 有效措施减小误差对结
果的影响。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收获与体会
实验技能提升
01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掌握了多种仪器分析实 验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01
实验目的明确
了解实验的目标,
为后续步骤提供指
02
导。
仪器检查与准备
确保所有仪器干净 、完好,处于正施准备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03
,穿戴必要的防护
装备。
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 确配置所需的试剂
。
实验进行阶段
操作规范
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 实验操作。
数据记录
实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现 象。
数据筛选与取舍
将不同量纲或不同单位的数据转换为 统一标准,便于比较和分析。
异常值处理
识别并处理异常值,排除实验误差和 异常情况对结果的影响。
数据归一化处理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筛选关键数据 ,合理取舍无关紧要的数据。
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
食品安全仪器检测技术教材(PPT 70页)
3.1.3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3、柱温的选择
柱温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变数,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 析速度。首先要考虑到每种固定液都有一定的使用温度。 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否则固定液挥发 流失。
柱温对组分分离的影响较大,提高拄温使各组分的挥 发靠拢,不利于分离,所以,从分离的角度考虑,宜采 用较低的柱温。但柱温太低,被测组分在两相中的扩散 速率大为减小,分配不能迅速达到平衡,峰形变宽,柱 效下降,并延长了分折时间。选择的原则是:在使最难 分离的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较 低的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具体 操作条件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而定。
第三章 食品安全仪器检测技术
3.1 气相色谱技术
第三章
3.2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3.3 质谱分析技术
3.4 原子吸收光谱技术
3.5 近红外光谱技术
3.6 食品安全无损检测技术
3.概1 述气相色谱法
3.1.1 概述
色谱法是混合物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6年使用的装置:色 谱原型装置,如右图。 试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也就是试样中各组分在 称之为色谱分离柱中的两相间不断进行着的分配 过程。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 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气体或液 体),称为流动相。 请指出由图中什么是固定相,
3.1.3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5、气化温度
进样后要有足够的气化温度,使液体试样迅速气化后 被载气带人柱中。在保证试样不分解的情况下,适当提 高气化温度对分离及定量有利,尤其当进样量大时更是 如此。一般选择气化温度比往温高30~70℃。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课件
分析食品成分
• 蛋白质分析 • 糖类分析 • 脂类分析 • 维生素分析 • 矿物质分析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
1
应用案例
食品中的添加剂检测
2
应用案例
食品中的污染物检测
3
应用案例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分析
食品仪ustration of scientists conducting tests to detect additives in food.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 PPT课件
介绍食品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涉及的仪器和技术,以及分析食品成分的方 法和原理。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
常用仪器
气相色谱仪(GC)
红外光谱仪
(IR)
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
质谱仪
(MS)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
分析方法
• 色谱分析 • 光谱分析 • 质谱分析 • 核磁共振分析 • 生化分析
食品中的污染物检测
Close-up image of a food sample being analyzed for harmful contaminants.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分析
Photo of a researcher using a spectrophotometer to analyze vitamin levels in food.
仪器分析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重要性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食品成分和品质,并确保食品 的安全和合规性。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
1 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仪器分析技术将变得更快、更准确、更便携,并且能够检测更多 种类的食品成分。
2 未来的研究方向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课件
目前,食品仪器分析技术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各种 仪器设备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食品安全监管 的重要手段。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
80%
食品生产过程控制
通过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 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测和分析, 控制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100%
食品安全监管
利用食品仪器分析技术对食品进 行全面检测和分析,确保食品的 安全性和合规性。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在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毒素等检测领域广泛 应用,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03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的优势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等优点,能够大大提高食
品安全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的意义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是了解食品营养价值、指导合理膳食的 重要手段。食品仪器分析技术在营养成分分析中发挥着不 可或缺的作用。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ppt课 件
目
CONTENCT
录
•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概述 •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的实际应用 •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的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
01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是指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食品进行检测和分析 ,以获取食品的成分、含量、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
多模式联用技术
将不同类型的食品仪器分析方法联用,如色谱、质谱、光谱等,实现优势互补, 获得更全面的食品成分和安全信息。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仪器分析
农药残留的危害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 威胁,长期摄入农药残留超标 的食品可能引发慢性疾病、癌 症等。
食品分析的常用方法—仪器分析法(食品分析课件)
特点
灵敏 度高
干扰少
试样用量少
精密 度好
应用 范围 广
快速简便, 易于自动化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构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流程
应用
微量元素 重金属
2.3.3 色谱法
色谱法
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 ”、“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 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上分GC122型气相色谱仪
安捷伦7890A/5975C气质联用仪
安捷伦 6100系列LC/MS液质联用仪
气相色谱法 GC
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层分离分析方法。
按分离 柱不同
填充 色谱柱
毛细管 色谱柱
按固定 相不同
气-固色谱
气-液色谱
气相色谱仪分析流程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
样品 量少
色谱法的起源
色谱法原理
色谱法
色谱法分类
气相色谱法
填充柱色谱法 毛细管色谱法
柱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 谱
平板色谱法 逆流分配色谱
经典液相柱色 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 法
薄层色谱法
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仪
安捷伦气相色谱仪 Gas Chromatograph
岛津气相色谱仪 Gas Chromatograph
分离效 率高
灵敏 度高
应用范 围广
选择 性好
分析速 度快
气相色谱法的不足
气相色谱法的使用 范围
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利用液体作流动相的色层分离分 析方法。
液固色谱
液液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食品仪器分析课件)
二者关系为: A = lg(1/T) = -lgT
二、朗伯-比尔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稀溶液 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液层厚度乘积成 正比,即
A= κbc 式中比例常数κ与吸光物质的本性,入射光波长
及温度等因素有关。K可用a(吸光系数)或ε(摩尔 吸光系数)表示。 c为吸光物质浓度,b为透光液层
厚度。 朗伯-比尔定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
朗伯和比尔分别研究了吸光度与液层厚度和吸光
度与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合称朗伯-比尔定律,其
数学表达式为:
吸光质点浓度
A=lg(I0/It)=κbc
吸光度
吸收层厚度(cm)
物理意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透明的吸光 介质时,其吸光度与吸光质点的浓度和吸收层厚度的 乘积成正比——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分光光度计只能获得近乎单色的狭窄光带,而复合 光可导致对朗伯—比耳定律的正或负偏离。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避免非单色光带来的影响,一般 选用峰值波长进行测定。
选用峰值波长,也可以得到较高的灵敏度。
三、溶液本身发生化学变化
❖ 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物的形成等化 学平衡时,使吸光质点的浓度发生变化,影响吸光度。
h
(片)
红敏管 625-1000 nm 蓝敏管 200-625 nm
五、指示器(数据处理) 低档仪器:刻度显示
中高档仪器:数字显示,自动扫描记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
一、单组分的定量分析 1、吸光系数法(绝对法)
2、标准对照法(直接比较法) As=kbCs Ax=kbCs
Cs=AsCx/Ax
❖ 当溶液浓度c >10-2 mol/L 时,吸光质点间可能发生缔合等 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的吸收。
食品感官评定的应用与仪器分析ppt课件
设想构思是第一阶段,它可以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 员或普通工人的“蓦上心头”的想像以及竭尽全力的构想,也可以包 括特殊客户的要求和一般消费者的建议及市场动向调查等。
为了确保设想的合理性,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从技术、费用 和市场角度,经过若干月甚至若干年的可行性评价后才能做出最后决 定。
42
货架寿命和包装阶段
食品必须具备一定的货架寿命才能成为商品。食品的货架寿命除 与本身加工质量有关外,还与包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包装除了具 有吸引作用和方便性外,还具有保护食品、维持原味、抗撕裂等作用。
生产阶段和试销阶段
在产品开发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就应建立生产线。如果新产品 已进入销售试验阶段,那么等到试销成功再安排规模生产并不是明智 之举。许多企业往往在小规模的中试期间就生产销售试验的产品。试 销方法与感官鉴评关联密切。
五、感官机器人
1、食品味觉机器人 2、葡萄酒品评机器人
14
第三节 相关性分析
1、存在内在相关性 2、如何确定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3、决定能否用仪器来代替感官检验的关键所在
15
第十一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应用
16
第一节 消费者试验
17
一、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购买行为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表现为在同类商品中的 选择倾向。 首次购买:质量,价格,品牌,口味特征等 现在食品市场逐步咋产品标志上表现产品的口味特征,这点同 样来源消费者的感官体验
7
二 搅拌型测试仪
1、布拉班德粉质仪
面团作用于搅拌翼上的力对测力计产生转矩使之倾斜,倾斜度通过刻盘读 出,缓冲设备用于防止杠杆的振动。通过恒温水箱保证缓冲用油的恒温, 用带刻度的滴管加水。试验时,当恒温槽达到规定的温度后,把面粉倒进 搅拌箱内,在旋转搅拌仪的同时,通过滴管加水。当转矩小于500BU时, 下次试验要适当减少加水量,反之,增加加水量,反复试验,最后使转矩的 最大值达到500BU之后,至少还要继续记12min。
食 品 分 析 实 验ppt课件
四、结果计算
(1)淀粉含量计算
α V α 100 淀粉( % ) 100 100 203 1 W [ α ] L W
其中:α-观测管的旋光度读数(度) V-样品溶解的总体积 L-旋光管长度(分米) W-样品重量(克) [α]=203 (2)计算平均值和相对平均偏差。
2、样品的测定 滴定曲线的绘制——手动滴定(一次);自动滴定(二次) 取酱油 样品3.5g 加水约30mL 加稀硝酸50mL 搅拌
250mL
吸取20mL
250mL
250mL
滴定至24mL
标准AgNO3溶液
三、结果计算
酱油中氯化钠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NV 0 . 05845 氯化钠 (%) 100 20 W 250
食品分析实 验
实验一 折光法测定罐藏肉制 品中的脂肪
一、实验原理
n2 sin 1 n1 sin 2 (n1为样品折射率,n2棱镜折射率) • 全反射时:α1=90o,则 n1= n2sinα临,n2已 知,α临通过折射仪可测得,可求出样液 的折射率n1。 • 液态食品的折射率可反映其可溶性固形物 含量,测定折射率即可确定可溶性固形物 含量。
△E/△V —V曲线
二、实验流程
1、AgNO3溶液的标定(用NaCl溶液进行标定) 滴定曲线的绘制——手动滴定(一次) 标准AgNO3溶液 滴定至24mL
取NaCl 标准溶 液20mL
250mL
加水约30mL 加稀硝酸50mL
搅拌
250mL
按照电位计读数变化速度调节滴定速度(在终点附近每滴入1 滴进行一次读数),记录消耗硝酸银的体积(mL)和对应的电 位(mV)
五、思考
03食品安全仪器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教学课件
滤光片 光电管 放大器
>
记录仪 Air H2
待测物在低温H2-Air焰中燃烧产
生S、P化合物的分解产物并发射特
载气+组分
征分子光谱。测量光谱的强度则可
进行定量分析。
RP XP; XP H HPO 高温 HPO* 跃迁 HPO h (510- 526nm,m
FPD 特点:
1)对含S、P化合物有较高灵敏度和一定的选择性; 2)对卤素气X2、N2、Sn、Cr、Se和Ge等也有响应; 3)相对其它检测器如ECD和FID,FPD价格较贵。
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的比较
②液相色谱固定相类型多, 作为分析时选择余 地大;
③ 液相色谱通常在室温下操作,较低的温度, 一般有利于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的比较
(3)液相色谱中制备样品简单,回收样品也比较 容易,而且回收是定量的,适合于大量制备。 液相色谱尚缺乏通用的检测器,仪器比较复 杂,价格昂贵。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色谱技术 是互相补充的。
质谱联用技术(Hyphenated method) GC 具有分离复杂混合物的能力,定量易定性难;而MS多用于纯物质定 性分析。二者有机结合,可提供复杂混合物定性定量极为有效的工具。 将两种或以上的方法结合起来的技术称之为联用技术。如GC-MS,LCMS,CE-MS,GC-FTIR,MS-MS等。 由于MS要求高真空,因此与MS联用,必须解决真空连结或"接口"问 题。 GC-MS联用
63Ni或3H
的低速自由电子,生成负离子并与载气正离
子复合成中性分子,此时,基流下降形成
U
“倒峰”。
U过高,电子速度快,不易捕获
通常为基流电压的2/3
N 2 N 2 e A B A E B N 2 N 2 A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吴佳2016年5月实验一苦味饮料中硫酸奎宁的荧光法测定1. 目的意义喹啉结构是“苯并吡啶”。
即一个苯环与一个吡啶环稠合而成。
奎宁是喹啉的衍生物,其结构如下:N 喹啉CH2CHNCH3OCHOHCH2NCH2CH2CH2奎宁奎宁是金鸡纳树皮中含有的苦味晶状粉末,抗疟疾药。
疟疾曾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猖獗流行的疾病,曾夺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17世纪末,奎宁由欧洲传入我国,曾称为“金鸡纳霜”,当时是非常罕见的药。
后来,瑞典纳尤斯对这种植物的树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提取了其中的有效成分金鸡纳碱,起名为“奎宁”。
“奎宁”这个词在秘鲁文字中是树皮的意思。
直到1945年,奎宁才实现了人工合成。
奎宁是碱性物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盐,俗名硫酸奎宁。
在饮料中硫酸奎宁是调味料,主要用在滋补品和苦柠檬水中,有调味及预防疟疾之功效,例如汤力水是Tonic Water的音译,又叫奎宁水、通宁汽水。
是苏打水与糖、水果提取物和奎宁调配而成的。
可作为苦味饮料或用于配制鸡尾酒或其它饮料。
奎宁饮料以其微苦的口味成为畅销的解渴饮料,特别是在夏季人们大量饮用,但大量消费含奎宁成分的饮料对一些个体有害,如新陈代谢紊乱或对这种物质有超敏性的人要避免摄取奎宁,特别是孕妇。
对怀孕期间每天饮用一升以上奎宁饮料的孕妇进行的调查显示,出生后24小时,新生儿就出现神经战栗症状,在他们的尿液中发现了奎宁成分,但2个月以后这些症状就不存在了。
为此,对奎宁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原理:本实验包括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测定,以及苦味饮料中硫酸奎宁含量测定。
硫酸奎宁是强荧光性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射蓝色荧光。
在稀溶液中荧光强度与硫酸奎宁浓度成正比,可根据荧光强度求出硫酸奎宁浓度。
荧光(发射)光谱: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在不同的波长下测定所发射的荧光强度,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作曲线为荧光发射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是选择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的依据。
荧光激发光谱:固定荧光发射波长(一般在最大发射波长处),改变激发光波长,得出不同激发波长的荧光强度,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得曲线称为激发光谱。
荧光激发光谱是选择最大激发波长的依据。
3. 仪器970CRT荧光分光光度计。
4. 试剂(1) 0.05 mol/L硫酸溶液。
(2) 0.1 mol/L硫酸溶液。
(3) 硫酸奎宁储备液:称取100 mg硫酸奎宁,用0.05 mol/L硫酸溶液溶解并移入100 mL 容量瓶中,稀释定容至100 mL,将其储于棕色瓶中(此溶液存放于冰箱中可保存长久。
若溶液变浑浊,则需要重新配制)。
此溶液浓度为1 mg/mL。
(4) 硫酸奎宁应用液:取硫酸奎宁储备液1 mL用0.05 mol/L硫酸溶液稀释定容至100 mL,此溶液含硫酸奎宁10 μg/mL。
5. 操作方法(1) 标准溶液的配制取6只50 mL容量瓶,以5 mL移液管精确吸取10 μg/mL硫酸奎宁标准溶液(即应用液):0.00,1.00,2.00,3.00,4.00,5.00 mL,分别置于各容量瓶中,用0.05 mol/L硫酸溶液稀释并定容。
此系列硫酸奎宁浓度分别为0.00,0.200,0.400,0.600,0.800,1.00 μg/mL(标记为1-6号)。
(2) 荧光发射光谱的制作用少量6号1.00 μg/mL浓度的硫酸奎宁液润洗比色皿,然后将该浓度的硫酸奎宁液注入荧光比色皿中(2/3即可),将比色皿放入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固定槽中。
依次点击操作界面菜(EX)为350 nm;发射波长(EM)扫描范围350-800 nm;扫描速度:高速;灵敏度:2;激发光狭缝宽度:10 nm;发射光狭缝宽度:10 nm件夹中,以自己“学号未尾3位+姓名+a”为文件名进行保存。
(注:请按以上文件名保存,以便教师实地查验。
)点击刚保存的文件(使文件呈蓝色)(EM),并记录于后面的表格中。
退出对话框。
(3) 荧光激发光谱的制作(EM)波长(以所得最大发射波长设定);激发光(EX)波长扫描范围:200-400 nm;扫描速度:高速;灵敏度:2;激发光狭缝宽度:10 nm;发射光狭缝宽度:10 nm。
扫描激发光波长,制作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的荧光激发光谱。
以自己“学号未尾3位+姓名+b点击刚保存的文件(使文件呈蓝色)(EX),并记录于后面的表格中。
退出对话框。
(4) 设定定量测量波长点击操作界面上的快捷键(EX)和最大发射波长(EM)等到所设波长字迹退色并再转黑即可,(5) 硫酸奎宁标准曲线的绘制将步骤(1)的1依次将2-6号标准液润洗并注入比色皿中,每注入一次,按3(平均值)。
用所得数据,制作标准曲线。
(6) 待测液中硫酸奎宁浓度的测定(ug/mL)用胖肚移液管吸取待测液25 mL,移至50 mL容量瓶中,用0.1 mol/L硫酸溶液稀释并定容。
按步骤(5)的方法测量荧光强度,平行测定两次,求平均值。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测定液浓度,计算出待测液中硫酸奎宁浓度。
6 数据记录和计算(1) 记录硫酸奎宁的最大发射波长和最大激发波长。
表1-1 最大发射波长和最大激发波长(2) 记录标准溶液和待测液的荧光强度。
表1-2 标准溶液和待测液的荧光强度(3) 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算出待测液中硫酸奎宁的浓度。
7. 思考题(1) 如何确定荧光物质的最大发射波长和最大激发波长?(2) 测定溶液中分子荧光的基本步骤如何?970CRT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操作连接好所有电缆和电源线。
开机步骤:1)开氙灯电源——2)开主机电源——3)开打印机电源——4)开计算机电源。
关机步骤:1)关计算机电源——2)关打印机电源——3)关主机电源——4)关氙灯电源。
开氙灯电源后氙灯点亮指示应有红光,反之未点亮(见维修保养)。
开计算机化后仪器自动进入初始化,初始化大约需要5min 时间。
仪器初始化后工作参数已经设置为:1)EX 当前波长:350nm 。
2)EM 当前波长:397nm 。
3)EX 扫描范围:200nm ~800nm 。
4)EM 扫描范围:200nm ~800nm 。
5)EX 缝宽:10nm ;EM 缝宽:10nm 。
6)扫描速度:高速。
7)灵敏度:第一位(最低挡)。
8)扫描方式:EM 扫描。
初始化结束后仪器进入操作界面。
上行为菜单,下行为快捷操作键。
1)(文件);用鼠标左键单击本框后,可以选择:数据导出;打印机设置(出厂时已设置好,如果要更改打印机,用户可重新设置);退出970CRT 工作状态(关机前退出)的操作。
把扫描数据转到.Access 数据厍(dbl .mdb)2)(定性分析);用鼠标左键单击本框后,可以选择:图谱扫描;图谱分析;图谱运算功能。
3)(定量分析);用鼠标左键单击本框后,可以选择: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样品浓度等功能。
4)(设置及测试);用鼠标左键单击本框后,可以选择:参数设置;S/N 比测定等功能。
5)(帮助);使用中如有什么问题可参阅本项内容。
6)在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前首先须选(设置及测试)中的参数设置,在参数设置项中设置好扫描方式;EX 波长和EM 波长范围或时间扫描的时间,同时设置好灵敏度;扫描速度及EX 和EM 缝宽。
·利用 图谱扫描快捷键进入图谱或时间扫描。
·按 键开始扫描,此时红灯亮,绿灯灭。
·利用浓度测定快捷键进入浓度测量的定量分析。
1)首先选择标准曲线,并打开。
2)放入样品或背景样品后,按“测INT"或“测本底”键即可测量样品或背景值。
对应显示样品INT 值和样品浓度或背景值。
3)测量结束后必须用打印机把数据打印保存。
·利用绘制标准曲线快捷键进入标准曲线绘制。
1)首先测定本底或打入本底值。
2)输入已知标样浓度值。
3)按“测INT ”键逐一将标样测定完(1-9个标样)。
4)选择拟合次数,然后按“拟合”键,出标准图谱。
5)保存标准图谱(图谱名由操作者自定义)。
6)退出。
·利用图谱分析快捷键进入图谱分析。
1)先打开所需分析图谱(1-6个)。
2)数据框内变动数据值:左边第一框为游标所示波长位置;后六个框为图谱对应波长的数据。
3)平滑处理只能对其中被选定的一个图谱进行。
4)时间扫描只能打开一个图谱,此时数据框的左边第一框为扫描时间,第二框为这时INT 值,其他框数据无效。
·利用图谱运算快捷键进入图谱运算。
1)按键选择运算图谱,上项选择被加;减;乘;除的图谱,下项选择需要减去或是相加的图谱,以及乘数和除数(两个图谱不能乘除,非同类图谱不能进行运算)。
2)保存运算结果。
3)退出。
·利用快捷键,使EX和EM走到所需测量的波长位置(EX和EM不能同时走到0nm位置)。
·利用快捷键,进行手动清零。
利用快捷键,进行手动清零复位(此功能只有在进行手动清零后才有效)。
·利用S/N快捷键进行信噪比和稳定性测定。
1)此时仪器应设置为:EX缝宽10nm。
EM缝宽10nm。
扫描速度慢。
灵敏度6。
其他都不必设置。
2)打印测试报告。
3)退出。
实验二红外光谱图测量与解析1. 实验目的(1) 掌握常规样品的制样方法。
(2) 了解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3) 了解鉴定未知物的一般过程。
2. 实验原理不同的样品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以及黏稠样品)需要相应的制样方法。
制样方法的选择、制样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谱带的频率、数目和强度。
(1) 液膜法:样品的沸点高于100℃可采用液膜法制样。
黏稠的样品也采用液膜法。
这种方法较简单,只要在两个盐片之间滴加l~2滴未知样品,使之形成一个薄的液膜。
流动性较大的样品,可选择不同厚度的垫片来调节液膜的厚度。
(2) 液体池法:样品的沸点低于100℃可采用液体池法。
选择不同的垫片尺寸可调节液池的厚度,对强吸收的样品用溶剂稀释后再测定。
(3) 糊状法:这种方法是将干燥的粉末研细,然后加入几滴悬浮剂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成均匀的糊状,涂在盐片上测定。
常用的悬浮剂有石蜡油和氟化煤油。
糊状法可以克服压片法易吸水的缺点。
(4) 压片法:粉末样品常采用压片法。
将研细的粉末分散在固体介质中,并用压片装置压成透明的薄片后测定。
固体分散介质一般是金属卤化物(如KBr),使用时要将其充分研细,颗粒直径最好小于2μm(因为中红外区的波长是从2.5μm开始的)。
(5) 薄膜法:对于熔点低、熔融时不发生分解、升华和其他化学变化的物质,可采用加热熔融的方法压制成薄膜后测定。
在相同的制样和测定条件下,被分析的样品和标准纯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若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峰的数目和峰的相对强度完全一致,则可认为这两者是同一种化合物。
3. 仪器与试剂仪器:FTIR光谱仪;压片机、模具和样品架;玛瑙研钵、不锈钢药匙、镊子及红外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