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漫步中国园林艺术》教案

合集下载

美术学科鉴赏模块《漫步中外园林艺术》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美术学科鉴赏模块《漫步中外园林艺术》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美术学科鉴赏模块《漫步中外园林艺术》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范围: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阐述了不同国家的园林艺术特色,如:中国园林艺术是“写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枯山水”艺术风格;意大利古典园林的“人文主义”思想,等等。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

园林往往比建筑物更多地表现出造园者对优美意境的追求、对内心情怀的抒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教材中对园林艺术的介绍分成以下几部分:★园林艺术的形式、性质、功能及文化内涵等,在这部分中学生要对园林艺术的美感有一个综合性认识。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写仿自然、寄情山水。

这部分学习中,学生要对中国典型的、优秀的园林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

★日本园林的艺术特色---日本传统的“枯山水”园林艺术。

这部分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东方园林艺术,学生可以比一比中国和日本的园林艺术有那些区别。

★欧洲有代表性的园林艺术。

学生们可以从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园林艺术中了解欧洲园林艺术的特点,从而认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特色。

★现代景观园林艺术。

欣赏现代园林艺术,引导学生发现,东西方及不同国家的艺术风格在不断地交融、互补。

世界园林艺术正向多样化发展。

2、元教学内容在本模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学习正是上一单元内容的深化。

上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了中外建筑艺术,对建筑艺术的概念和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了一定了解。

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芭。

从鉴赏模块的内容来看,中外园林艺术是建筑艺术鉴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生活实际来看,园林艺术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空间。

3、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总体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了解东西方传统园林艺术的不同特色和现代景观园林艺术的多样性变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不同风格园林艺术的能力。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一)教学目标本课与建筑艺术欣赏的内容并列,介绍了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成就。

分两节课学习,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国的园林艺术。

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

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

人来自于自然,有热爱自然的本性,因此愿意在自己的人工生活环境中引入自然的元素,或在自然环境中加以人工的雕琢,创造赏心悦目的游憩空间,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

园林往往比建筑物更多地表达出造园者对优美意境的追求、对内心情怀的抒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与建筑艺术同样,形形色色的园林也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乃至哲学思想。

对不同民族、国家的园林艺术的介绍,可以为大家打开一扇窗,从中窥见它们背后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

对其中异同的比较与分析,也将是非常有趣而值得探讨的话题。

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园林的特殊地位。

如果说中国的建筑在古代被视为“匠人之学”,没有被列入高雅艺术的范畴,并且为文人士大夫所不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的叠石理水的造园艺术,却被历代文人视为与琴棋书画同样高雅的艺术追求和修养。

他们亲自进行设计、创造,借园林的风格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感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不仅在诗词歌赋中留有大量关于园林的记述,还流传下一些关于造园理论和方法的专门著述。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苏州园林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有趣的是,发源于苏州的昆曲艺术则同时在列。

其实这并非巧合,它们二者都集中地体现着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高中美术_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美术_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课件设计
共分4区,东边是皇帝处理朝政和生活起居的宫殿区。中间是高耸的万 寿山,由两条轴线统领:水平方向为长廊;垂直方向为排云门、排云殿、 德辉殿和佛香阁。北部为后山后湖景区建筑疏朗、林木葱郁、山路曲折、 有着朴雅恬静山野气息。
北京地图
• 4350
四 构颐
分 成和
之 ,园
三 面主
。 积要


亩 , 水 面 约 占
仿自然,并且精巧细致,风格凝练,富有诗意。
日 本 金 阁 寺 庭 园
• 后来随着禅宗思想由中国传入 日本,其对造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使园林变得富有哲理,也更加抽象, 逐渐成为一种“微缩景观”,即 “枯山水”庭园。
•代表:京都龙安寺方丈庭园
• 日本京都龙安寺方丈庭园,建于1450年,庭园长28米,宽 12米,一面临厅堂,另三面围有土墙。庭园地面铺满白沙,里面 只有只有15块石头,没有任何的花木。白沙象征水面,而石头的 组合变化体现岛屿与山峦,在咫尺之内幻化出千丘万壑的气势。 它只能观赏,不能进入,旁边的厅堂专门用于静观冥想。
• 中国园林取法自然,讲究“虽由人造, 宛自天开”的意境,建筑与花木融合为 一体,景色与意蕴因四时而迥异,或银 装素裹或绿茵蔽日,各有一番情趣。
江南园林:
• 小巧玲珑、曲折有致、叠石理水、林泉深邃。充满诗情画意。 其中最富盛名的是:苏州园林
• 包括: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留园(苏州四大名园) • 在中国古代造园被认为是同书法、绘画一般的艺术,深得文
亭 台 楼 榭 馆 阁 轩 廊 厅 堂 桥 舫
中国园林建筑类型丰富,有亭、台、楼、 阁、轩、榭、廊、桥等,它们和山水、树木 有机结合,协调一致,互相映衬、互相渗透、 互为借取。有的建筑能成为园林景观的主体, 成为构图中心。

漫步中国园林艺术 说课 01

漫步中国园林艺术 说课 01

说课题目是《漫步中国园林艺术》,我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教材分析1、教材参考:本课程主要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

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3、教学重点:把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和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由于结合教材,对我国的园林实例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艺术风格特征的同时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理解和掌握我国园林艺术风格特征。

4、教学难点:把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由于中国园林建筑纷繁复杂,均受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影响,历史原因较复杂,要求较高;积极掌握如何着力于学生审美感受的体验,欣赏能力的提高;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园林艺术,达到鉴赏之目地。

二、教学对象分析1、进入高中课程的学习,高中生的求知欲较高,对新奇的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

2、由于刚刚进入高中课程的学习,逐渐增加的课程带来了繁重的压力,所以美术课程大家在纪律方面相对松懈,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在讲课过程中在组织教学和课堂的控制力要求相对要高。

漫步中外园林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教案
1、认识世界园林2、认识中国园林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观察不同园林艺术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各国园林特色就体会到了。
苏州园林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欣赏中国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板书:苏州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则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在欣赏过程中,请同学们从苏州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和文化美三个角度来欣赏。
中国组回答。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欣赏的图片都是什么样的场景。都发现了什么?
这些建筑是用来居住的吗?花园是用来做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温暖的春天,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回答:是不同的
中国的园林,
欧洲的园林,
伊斯兰风格的园林。
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1954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大会上,英国造园家杰利克把世界园林体系分为:。中国为世界造园三大体系之首。
分出中国组,欧洲组,西亚组。各组观察图片并讨论,本组园林的特点,为什么会有不同,是受到什么影响呢?
欣赏昆曲《牡丹亭》游园一段
二、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流派和特色,探讨并体验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认识。

高中美术_ 漫步中国古典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   漫步中国古典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漫步中国古典园林》教学设计1、教学的开始用昆曲《牡丹亭》中的一段唱词引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和热情,有效地开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第二部分运用讲授、问答的教学方法,讲述园林的概念、功能及文化内涵。

或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向大家介绍各具特色的外国园林艺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还课堂给学生。

学生在老师的激励和促进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才能。

通过不同民族、国家的园林艺术的了解和对比,让学生寻找不同国家园林形成的原因,看到它们背后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

3、第三部分运用视频,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通过一个个前后连贯、层层深入的问题,引领学生去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艺术特点: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自然美;可游可望可行可居的空间美;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

把学生的欣赏过程化为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历代文人的艺术情趣。

4、第四部分运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看到自身周围形形色色的现代园林,进一步感受园林艺术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再用温家宝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结,引申到我们现在所大力提倡的环保问题。

《漫步中国古典园林》---学情分析高一是整个中学阶段教学学习的一个转折和关键的时期。

第一,这个年龄层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所以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释放引导不能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第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针对每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三,学生不敢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高中美术课堂划分了很多技法和创作模块,如果结合自己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感受和理解。

鉴赏课不仅仅是美术作品的鉴赏,更是学生实践创作的作品。

鉴赏和实践结合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

《漫步中国古典园林》效果分析1、中国古典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

美术高中苏版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美术高中苏版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美术高中苏版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与建筑艺术观赏的内容并列,介绍了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成就。

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能够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能够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同时相关于建筑而言能够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能够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

因此,在那个地方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关心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

人来自于自然,有热爱自然的本性,因此情愿在自己的人工生活环境中引入自然的元素,或在自然环境中加以人工的雕琢,创造赏心悦目的游憩空间,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

园林往往比建筑物更多地表达出造园者对优美意境的追求、对内心情怀的抒发,有特别高的艺术价值。

与建筑艺术同样,形形色色的园林也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乃至哲学思想。

对不同民族、国家的园林艺术的介绍,能够为大伙打开一扇窗,从中窥见它们背后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

对其中异同的比较与分析,也将是特别有味而值得探讨的话题。

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园林的特别地位。

假如说中国的建筑在古代被视为“匠人之学”,没有被列入高雅艺术的范畴,同时为文人士大夫所不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的叠石理水的造园艺术,却被历代文人视为与琴棋书画同样高雅的艺术追求和修养。

他们亲自进行设计、创造,借园林的风格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感悟,达到了特别高的艺术水平;不仅在诗词歌赋中留有大量关于园林的记述,还流传下一些关于造园理论和方法的专门著述。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苏州园林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有味的是,发源于苏州的昆曲艺术那么同时在列。

事实上这并非巧合,它们二者都集中地表达着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高中美术_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教学设计导入:展示三个别墅的图片,由于各个别墅的园林绿化效果是不一样的,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居所,学生的选择是通过直观感性的审美标准来判断的。

新授:一、明确概念:园林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了一个供人们观赏、休憩和居住的环境。

二、园林艺术学习1、中国的园林艺术(1)、从江南园林入手介绍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取法自然,讲究“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意境,建筑与花木融合为一体,景色与意蕴因四时而迥异,或银装素裹或绿茵蔽日,各有一番情趣。

在中国古代造园被认为是同书法、绘画一般的艺术,深得文人学士钟爱。

因此园林艺术始终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古典文学的渊源深远,并且深受写意山水的影响,处处步移境迁,使人入园如入画图之中。

并结合图片和视频,介绍苏州园林的造园要素和造园手法以及其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

中间穿插学生对图像识别和问题判断的讨论和回答。

(2)、对比小巧玲珑、以小见大的江南园林,重点介绍皇家园林中的规模最大的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海淀区的西苑,有中国古典园林之首的美誉,是世界著名园林景观之一。

颐和园是人工创造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色,它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4000 多亩,其中四分之三的面积是湖泊——昆明湖。

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约3000 余间。

山水。

花木,亭阁,桥榭融为一体,和谐自然。

2.日本——枯山水园林(1)与中国园林的渊源——早期受中国文化影响,精巧,诗意(2)发展演变——枯山水庭院多布置于寺院中,微缩景观有僧侣设计,具有恬淡的气氛。

将禅宗语园林艺术结合,把写意,抽象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这时日本园林的成就。

(3)意大利——人文主义受古罗马思想影响“美来源于和谐” 园林广阔,开敞,与周围自然景物相互渗透,是人工美自然美的结合的典范。

(4)法国——驯服自然有组织、秩序的古典主义风格园林。

大自然仿佛被驯服,风景成为人工艺术品如凡尔塞宫整座花园雄浑的气度和雍容华贵的景观另法国骄傲。

高中美术《19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19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九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欣赏,知道苏州园林的具体知识点,让同学们感受中国园林艺术的美,提高对美的认识2重点难点在讲述中,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想象苏州园林之美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值14—15岁,处于少年向成熟青年过渡的关键期,心理发展不稳定,波动性很大。

思想敏感,争强好胜,活泼好动,兴趣转变迅速。

初二的知识点相对初一来说更加繁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部分同学会产生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容易丧失学习兴趣。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

但是,对于问题的思考常常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对于说明性文本这种相对较为枯燥的文本的学习,他们显得较为“麻木”,不排斥,但也不感兴趣,只是觉得可有可无,很枯燥无聊。

英国学者库伯等人提出实验性学习模型,也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我体验和本体经验,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植根于生活世界,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观察和自我反省,在反省的基础上提升抽象的、概念化的知识和文化。

这种观点可以有效地运用在说明性文本教学中。

学习《苏州园林》之前,学生们已经接触过一点简单的说明性文本,对说明性文本的基本知识点都有初步了解。

可以将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力求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

为了走出说明性文本一些特有的框架和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可以考虑以下教学方式的结合:首先,有效地结合多媒体工具,充分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同时,可设置情境,赋予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图片去解说苏州园林,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锻炼。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了解外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和特点;(3)学会欣赏和评价园林艺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的认识;(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3)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园林艺术概述(1)中国园林的起源和发展;(2)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3)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2. 外国园林艺术概述(1)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园林艺术;(2)中世纪欧洲园林艺术;(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园林艺术;(4)现代欧洲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外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和特点;(3)园林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

2. 教学难点:(1)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和审美标准;(2)外国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图片观察:通过展示园林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园林艺术的特点;2. 实例分析:以具体园林作品为例,讲解园林艺术的设计原理和审美标准;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园林艺术的认识和感受;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园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5.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4.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外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中外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分类2. 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与特点3. 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与特点4. 中外园林艺术的比较与欣赏5. 园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外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发展历程。

2. 难点:对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手法和西方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和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和欣赏方法。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参与园林艺术的创作和设计,提高其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代表作品等图片和文字资料。

2. 教学视频:播放有关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纪录片或介绍视频。

3. 园林艺术作品集:展示各类园林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4. 园林创作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供学生实践使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园林图片,引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分别讲解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特点。

3. 分析:展示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造园手法和设计理念。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5. 实践:让学生动手参与园林艺术的创作和设计,如绘制园林平面图、制作园林模型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园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其对园林艺术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模块选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面对新的问题,作为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使用者在与同行的互动交流中,生发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探索研究新的理论和理念本课内容和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教材分析新版《美术鉴赏》教材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优点,强调综合性。

本科教材中外园林艺术流派众多,知识容量大,授课时应避免面面俱到,力求做到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故通过单元教学设计突出重点,深化书本内容,设置一个单元三个课时:第一课,中国苏州园林;第二课,世界各地园林;第三课,现代生活与园林。

学生将通过这三课内容从古至今,由中到外,从远及近的了解、感受、赏析园林艺术的魅力。

本节为第一课,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感受中国园林的精深文化之美。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普通班学生,作为高中生虽然已具备良好的思维和辨析能力,但仍然需要掌握正确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在建构这一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培养其探索研究的精神并引导学生在了解世界多元化和多样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审美意识,从不同角度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了解东西方传统园林艺术的不同特色和现代景观园林艺术的多样性变化。

引导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注重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能注意和生活结合。

2、方法与过程:教学中以身边的中国园林建筑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领会魅力—感悟成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们应该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不能固步自封,这样才能对古今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地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一、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美术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人文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体验、交流评述等教学活动”,并指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构建“生活课堂,实现教学生活化”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策略。

二、教材分析《中外园林艺术》是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模块中的内容,围绕世界各国的园林艺术展开,包括园林的形式功能、各国家园林的介绍及现代园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独特意义。

第一部分是园林艺术的欣赏。

先引导学生评述周围的居住环境,说明园林的功能意义。

再介绍不同国家园林艺术,让学生对园林艺术产生宏观认识,提高审美水平。

第二部分通过让学生运用绘画创作方式来体验各国园林特色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各国园林的特色的理解,深化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流派和特色,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

2、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树立发扬民族文化的信心,能注意和生活结合。

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12学生:教师:教师:林的设计思路:‘诗情画意’。

赏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来感受它巧夺天工的美丽。

”(评析:美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1、认识中国园林教师:一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学生:颐和园!苏州园林!教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欣赏南北方园林的代表,在欣赏过程中,请同学思考体会南北方园林的特点差异。

多媒体播放:欣赏北方皇家园林作品和南方私家园林作品学生:北方面积较大,气派宏伟。

南方面积小,再现‘诗情画意’的意境。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外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中外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分类解释园林艺术的定义,介绍园林艺术的分类及特点。

2. 中国园林艺术讲述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3. 西方园林艺术介绍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阐述西方园林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4. 中外园林艺术的交流与影响分析中外园林艺术之间的交流与影响,展示中外园林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5. 园林艺术的欣赏与创新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尝试设计自己的园林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园林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园林艺术。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中外园林艺术的交流与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作实践法:引导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园林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园林艺术的教材或资料。

2. 图片:收集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代表作品图片。

3. 设计软件:准备园林设计相关软件,如CAD、SketchUp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设计作品:评价学生设计的园林作品,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园林艺术的理解。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外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难点:理解中外园林艺术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以及园林艺术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分类(2课时)中国园林艺术(4课时)西方园林艺术(4课时)中外园林艺术的交流与影响(3课时)园林艺术的欣赏与创新(5课时)实践活动:设计自己的园林作品(10课时)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导入新课。

高中美术_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欣赏苏州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和人文美【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及其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影响中国园林文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设计【昆曲《牡丹园》片段欣赏】品味昆曲的曲调特点和唱词对园林的概括描述【园林图片集锦欣赏】概括园林概念【中西古典园林对比】概括对比中西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文化思想的影响的不同【精讲点拨】概括讲苏州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重点讲苏州园林的人文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美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概括园林形式】概括心目中的园林形式皇家园林、日本枯山水、意大利台地园、英国自然山水园林【作业设计】搜集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品味中外造园艺术的不同?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学情分析】:鉴于学生对园林知识的欠缺,请他们在网络上报纸图书上,搜集相关园林的资料,包括图片资料和人文资料,以深化学习理解。

其次,高中生已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具有独立认识、理解分析能力,借助视频资料以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审美经验。

【自学探究】1、园林的概念和分类?2、中西古典园林的对比?3、关于园林的古诗词收集4、图片资料的收集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能了解园林的艺术形式和不同园林风格2、借助所学知识,欣赏园林给人带来的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

【教学目标】欣赏苏州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和人文美【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及其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影响中国园林文化的因素。

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园林的概念?园林是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形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苏州园林的所采用的造景手法有(框景、分景、借景、障景)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采用的造景手法中的(C)A 、借景B、分景C、障景D、框景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中外园林艺术,是美术鉴赏中最能体现学生鉴赏水平的一节课。

高中美术_漫步园林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漫步园林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漫步园林艺术——苏州园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互动学习,使学生能赏析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在启发式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苏州园林的赏析,使学生体会园林的意境美,增强艺术审美感知力,提高审美品味。

(二)教学重点赏析讨论苏州园林艺术特点(三)教学难点对苏州园林意境的领悟(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等(五)教学过程(六)、作业根据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写一篇菏泽牡丹园的赏园游记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普通班学生,作为高中生虽然已具备良好的思维和辨析能力,但仍然需要掌握正确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在建构这一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培养其探索研究的精神并引导学生在了解世界多元化和多样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审美意识,从不同角度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效果分析新教材中为了适合学生自学的需要,容量比较大。

这就需要教师教学备课中进行合理灵活的处理。

我的感受是要抓住每一课的副标题,它就是这一课的灵魂,并且教材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如果把地方美术资源引入到课堂,学生会更加亲切,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教材分析《美术鉴赏》教材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优点,强调综合性。

本科教材中外园林艺术流派众多,知识容量大,授课时应避免面面俱到,力求做到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故通过单元教学设计突出重点,深化书本内容,内容从古至今,由中到外,从远及近的了解、感受、赏析园林艺术的魅力。

本节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感受中国园林的精深文化之美。

测评练习1、欣赏完不同的园林艺术形式概括什么事园林?2、______的不同造成西方园林和中国园林艺术不同。

3、苏州园林的空间美运用了哪些造景手法?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造景手法是()A:借景 B:分景 C:障景 D:框景5、历史典故:《拙政园》名字的由来?6、笔墨情趣:诗词语言与景点提名的关系?7、图案雕刻:文人的哪四种雅趣?课后反思美术作品的鉴赏需要有一定的实践为基础,比如动手画一画,或先来自己尝试分析一下作品,然后再一起进行鉴赏或讨论一些问题,会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鉴赏后进行创作,也会让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更深课标分析4、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互动学习,使学生能赏析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了解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3)能够分析并比较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的认识;(2)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3)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

2. 教学难点:(1)中国园林艺术中“借景”、“隐形”等概念的理解;(2)西方园林艺术中“几何对称”、“浪漫主义”等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园林艺术;(2)学生分享对园林艺术的认知和感受。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教师讲解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借景”、“隐形”等概念;(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3)教师讲解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几何对称”、“浪漫主义”等特点;(4)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西方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6)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3.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生展示自己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创作,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和互动的情况;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的掌握情况;3. 创作能力: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图片;2. 视频资料: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视频介绍;3. 实例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实例;4. 教材或教辅:关于园林艺术的教材或教辅资料。

高中美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8余金霞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美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8余金霞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执教者余金霞课时3课时所属教材目录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材分析1.本课的内容是前一节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的延伸。

2.本课分为3个课时:中国古典园林、外国园林、现代园林。

本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典园林。

3.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感受古典园林南北方的不同风格,理解并欣赏古典园林,领悟古典园林艺术的美。

学情分析1.优势: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理解与欣赏一定水平的人文历史景观,能够感受古典园林中比较浅显的建筑山水的特点。

2.不足:学生对古典园林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感受不深,缺少对于古典园林南北方的整体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基本了解南方与北方古典园林中的差异,领悟古典园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分析和归纳,比较与评价、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古典园林中各种美的感受,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1.欣赏江南私家园林。

2.北方与南方古典园林的异同。

难点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中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比较与分析,让学生体会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也是今天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需要继承与发展的中国文化。

1.在教学中应当从中国人文历史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情况,把古典园林的知识点设计的通俗易懂。

2.运用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手法,比如分析讨论,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漫步中外园林艺术——苏州园林【教材版本】: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课题】: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园林,既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等自然元素,又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

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园林的特殊地位。

中国的苏州园林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本课择其重点,让学生们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领略外国造园的艺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和互动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园林各自的特点,重点欣赏中国园林艺术中的江南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并使学生能逐渐独立赏析园林艺术。

过程与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提高发现、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的赏析,让学生深切领会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增强艺术审美感知力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品味。

【教学重点】:本课是园林艺术赏析课,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特征,重点赏析中国古典园林代表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在赏析过程中对中国古典园林人文美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分析和探索。

【教具】:课件、影音资料、多媒体【学具】:课本教学过程一、导入:使用多媒体播放昆曲《牡丹亭》,引出曲目中的一段曲词“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说明昆曲与园林的关系,以此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濯缨水阁”是引用《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美术《漫步中国园林艺术》教案
三维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
课题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录象)
课堂小结:
思考题: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主要特色?怎样结合环保来改造和保护古代建筑?













板书设计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1、园林建筑:
2、中国古代园林主要有三种类型:
课堂小结:
3、思考题: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主要特色?
教学反思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教学
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相结合
教具
准备
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电子
链接
备课资料
相关练习
本课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建筑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引出课题《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园林建筑:
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是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重点: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难点: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பைடு நூலகம்,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提问:在开发和改造旅游景点的建筑时,怎样结合环保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旅游景点的特色?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