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教学目标1、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3、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性状和相对性状1、性状2、相对性状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1、遗传2、变异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遗传现象。

激发了兴趣。

学生表现得很有兴趣。

并通过声音说出上课老师的名字。

开展探究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进行自我检查性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自身秘密的兴趣。

学生之间比较各自性状,是否有所有性状都相同的。

学生并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身上遗传有父母的性状。

都是遗传。

导入:为什么种了白玫瑰只能开白玫瑰花, 狗为什么就不能生下猫呢?俗语中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老师提示:各种生物把自身的特点传给后代,使得各种生物都自身的特点。

我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听隔壁班是哪位老师在上课呢?同学们:这就是那位老师自身的特点。

我们用一个概念来概括:性状老师概括:生物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老师播放图片:现在大家来认识一下自己的性状。

学生进行活动(课本P98页)。

提示学生与同学比较。

老师明确名词相对性状的概念。

同学们:大家可能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街上碰到一陌生人问你是某某的小孩吗?想一想,为什么?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学生并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不会完全相同。

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加深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感知。

的儿子会打洞。

”一样吗?老师概括:遗传的概念刚才大家对自己的性状的认识知道,同学们的性状不会完全相同。

同卵双胞胎,有没有完全相同呢?老师概括:变异的概念老师播放图片:大家再来认识一下遗传的现象。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5篇范例]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5篇范例]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

教学过程: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结果交流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总结: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除了探究光这个条件外,还有无其他条件?布置课后作业: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对于有些班,捉鼠妇的兴致比较高的,可以利用这样的班级多捉几只,在其他没有捉到的班上可以作为示范。

也可以叫这些捉鼠妇能力介绍经验,让学生了解到鼠妇的生活环境。

每个班准备鼠妇情况不一样,有些一个班只捉到一只鼠妇,很难开展活动。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遗传有关的结构与物质的基本知识,即染色体、基因以及遗传物质(核酸)与性状遗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

2.通过分析某一具体性状的遗传现象,帮助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其他遗传现象。

3.在区别遗传病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基本特点以及禁止近亲婚配的生物学原因,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1.基因的概念以及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课堂讨论的中心。

对基因这一名称,学生从各种媒体和一些科普读物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能认清基因的本质以及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以性状在上、下代传递为线索帮助学生认识有关基因的基本知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在生物上、下代的传递规律以及显、隐性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2.染色体在生物的上、下代传递规律与基因的传递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讲清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变化以及在生物上、下代中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基因的活动。

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甚至制作相应的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活动规律。

3.国家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国家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禁止近亲结婚?生物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认识近亲结婚所造成危害的遗传学原因上——遗传病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和发生遗传病概率较高的原因,可以以具体的例子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

授课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

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学科: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版本:北师大版单元:第六单元《生命的延续》标题: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课时教案(一)【课题名称】第六单元第20章第4节性别和性别决定【课型】新授课【授课时数】一课时【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对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物的性状、染色体、DNA和基因等有了一定的基础,故学习本节的内容不会感到束手无策,这对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20章的第4节,是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延续。

包括两个中心问题:即性别决定和生男生女的原理。

如何通过运用生物知识来分析社会现象是这节课极其重要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理解性别是如何决定的。

B、比较男女性染色体组成的异同。

C、简述生男生女的原理并通过学生活动来体现。

2、能力目标:A、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B、尝试以数据为依据,分析社会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可我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认可生男生女都一样好。

【重点难点】重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及它们的区别难点:生男生女决定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

【教材策略】讲授→游戏→讨论→总结【课前准备】1、人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彩色挂图;2、生男生女的过程示意挂图;3、我国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4、具有红花(代表X)和黑花(代表Y)的扑克牌若干。

5、相关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小芳的婶婶在四年前生了一个女孩,今年又怀孕了,小芳的奶奶说:“这一次生的一定是男孩”。

原因是小芳的婶婶已经生了一个女孩了。

2、通过故事来引导学生的讨论“男女有别”来升华“雌雄有别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这一知识点。

3、“男女有别”,究竟性别是怎样决定的?这其中有什么奥秘了?(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引导学生看挂图,认识人类染色体,区分男女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异同。

(一)提出问题:(1)在男性和女性的各23对染色体中,哪一对被称为性染色体?(2)两图中,哪幅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幅是女性的染色体?(3)图中哪条染色体是Y染色体?它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二)学生回答,板书常染色体:XX——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们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往往是从认识生物的性状以及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开始的。

因此,这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具体内容为:性状和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阶段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所以学生已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对生活中的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也能够辨认,但缺乏理论基础。

另外,学生对一些知识点很清楚,但课堂表现却不太活跃,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多采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一个个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总结主动获取知识,最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举例辨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遗传变异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人体各个性状之间的差异,识别生物的性状。

2.通过活动辨别相对性状。

3.通过现实生活现象理解遗传和变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学习,认识自然界的一些奥秘,在尝试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自然中的一些现象时,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辨别性状与相对性状。

2.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究式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从生活现象及其俗语设疑,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播种的季节种下西瓜,那么我们收获到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种下的是大豆,那么我们能不能收获到花生呢?俗语说的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怎么自然界有这样的规律呢?同学们知道其中所蕴涵的奥秘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其中的奥秘吧(设计目的:从学生耳熟能详的俗语出发,设置悬念,激发兴趣,顺利进入主题,并体现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一节遗传和变异现象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一节遗传和变异现象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一节遗传和变异现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涉及遗传和变异现象,是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界的多样性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遗传和变异现象抽象且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直观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方向,也为教学过程提供了评价的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我还将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1.利用PPT、教学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系统地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通过图解、示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解释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的基本知识,如DNA、基因等。
3.结合实例,阐述遗传和变异在农业生产、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意识。
4.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讨论话题,如遗传和变异的意义、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观察和点评,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帮助。

人教版初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难点: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遗传和变异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遗传和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分析其原因。

5. 总结提升: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强调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2. 观察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举例说明其原因。

4.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内容:1. 基因与遗传信息: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 基因型与表现型:讲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难点: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2. 利用遗传图解,生动展示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初二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

初二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

初二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初二生物备课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遗传和变异现象》是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一节,教材主要从三方面:1、通过比较个体间性状的差异,使学生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2、通过欣赏和评价两幅19世纪的漫画,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3、通过课后的性状调查和思考与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世界遗传的多样性,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

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能列举和辨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3、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调查、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难点:1、理解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2、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幻灯片展示:2组同学们熟悉的明星照片,请同学们观察照片中的人物在外貌特征上有什么共同点,以此导入新课: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新课。

知识点一:性状和相对性状1、性状1)小游戏:①猜一猜:这分别是谁的眼睛?(引出名词——形态特征)②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引出名词——生理特性)由以上两个小游戏引出:性状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初中教案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初中教案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初中教案
主题:遗传与变异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遗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
3. 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 探讨变异对物种进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遗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
3.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 变异对物种进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介绍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有些性状相似,有些性状却不同?
二、讲解遗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5分钟)
1. 通过实例解释遗传的概念;
2. 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和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

三、探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5分钟)
1. 讲解基因的概念和结构;
2. 介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作用。

四、讨论变异对物种进化的影响(15分钟)
1.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变异在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变异对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五、小结与课堂检测(10分钟)
1. 总结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以自己家庭成员为例,分析家人间的性状遗传规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激发学生对生物演化过程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生物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性,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3. 科学探究: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观察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证据收集能力。
4.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中的应用。
展示一些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简短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遗传和变异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过程:
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类型和特点。
详细介绍遗传和变异的类型、特点和作用,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6. 互动环节:准备一些与遗传和变异现象相关的问题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和思考。
7. 教学反馈:准备一份教学反馈表,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遗传和变异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纪律等。评估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主动性。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关注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案例的分析深度,以及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实际可行性。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3. 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现象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 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和重要性3. 遗传和变异的原因4.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5.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原因和实例。

2. 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的内在联系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基本含义。

3. 分析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体会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互动,评估他们对遗传和变异原因的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实际应用例子的分析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作业的提交和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研究的认识。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 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特点3. 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的机理,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具体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亲子代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讲解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和变异。

4. 知识拓展:介绍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机制。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遗传和变异在生物世界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观察和实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观察实验孟德尔豌豆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遗传规律。

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特征的遗传规律。

反思: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2. 活动二:小组讨论遗传图解制作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图表制作技能。

过程:学生分组,根据实验数据制作遗传图解,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解释。

反思:学生评价不同组的遗传图解,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运用遗传图解分析遗传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精品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精品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精品教案北师大版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教材分析:生命在生物圈中是不断延续和发展的。

这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生殖和发育是表因,而遗传和变异才是真正的内因。

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

前一章即第19章的内容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探讨生命如何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从教材内容的组织来说,本节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取了几个关键名词: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作为入门。

再步步深入到后面几节课的: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探究遗传的规律性、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这样的内容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从内容呈现的方式来说,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并从中积极地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

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知识的构建我设定以下几点作为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2.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如基因是如何传递的、变异是如何产生的等。
3. 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预防遗传病、如何利用基因技术改良作物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2.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遗传游戏、变异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原因,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3. 掌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能够绘制简单的遗传图解。
4. 能够运用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遗传病的预防、农作物的育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2. 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4. 反思与评价:通过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5.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本案例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遗传和变异时,往往只记住了一些基本概念,而对于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则理解不深。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缘由;举例说诞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掌握,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力量,以及运用所学学问解释调查结果的力量;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同学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同学通过试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看法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课时支配:2课时课前预备:同学课前预备: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学器材:〔1〕很多大小两种花生的果实。

〔2〕将同学分成2人一组。

〔3〕预备几种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设计:老师: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同学:这说的是变异现象。

老师:对,我们今日就来学习生物变异的学问。

〔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老师:你还知道哪些变异现象?同学:比方金鱼有很多种,菊花有很多颜色和形态,狗有许多品种。

老师:说得很好。

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然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

老师:我们前面学过的各种相对性状,其实也是通过变异产生的。

下面我们对一种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化地探究。

〔板书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老师:根据课前分好的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份大花生,一份小花生,请你选择适当的工具,来测量每个花生的长度。

留意怎样测才能使误差降到最小?同时作好记录。

同学:商量使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两人合作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

老师:把你数据进行整理,画出曲线图,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并计算出平均数。

老师:通过测量你发觉了什么?同学:看着差不多的花生却有大有小。

老师:是的,这下你就熟悉到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其实例。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3. 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实例4. 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实例。

2. 教学难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实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亲子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简要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

3. 讲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介绍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让学生理解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并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4. 讲解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实例:介绍生物的变异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举例说明。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实例。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通过对遗传变异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进化的规律。

2. 举例说明遗传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介绍遗传变异在农作物育种、畜牧业改良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遗传变异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关于遗传和变异的一些问题,如:“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有什么作用?”等。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因,了解基因在遗传和变异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和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 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和重要性3. 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因4. 基因在遗传和变异中的作用5. 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基因在遗传和变异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遗传和变异的微观过程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3. 分析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基因在遗传和变异中的作用。

4. 讲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它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5.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遗传和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2. 多媒体课件:遗传和变异的微观过程、实际应用案例等。

3. 网络资源: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研究成果、实例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普遍性、重要性。

2. 第3-4课时:分析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因,了解基因在遗传和变异中的作用。

3. 第5-6课时:讲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4. 第7-8课时: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第20章第一节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案

第20章第一节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案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1节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能力目标⑴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⑵能举例说出人、动物和植物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和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动手能力。

(3)享受合作与交流获得知识的喜悦和快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课型:新授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首先做出这样的假使:如果老师今天种了一棵花生,到了有收成的时候,同学们认为老师会收获什么呢?家里的母猫在前几天下了六只……?为什么种了花生只能收获花生,猫为什么就不能生下老鼠呢?怎么自然界有这样的规律呢?俗语中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在听到这些常见的现象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顺利进入主题。

然后就进一步导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这一节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设计目的: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开始导入,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既学到了知识又领略了大自然的奥妙。

新课讲授1、关于遗传和变异,同学们都有所了解,知道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首先用实物(苹果)让学生按照要求去找外貌特征和内部特征,让其小组进行总结。

外部特征:颜色、形状、体积大小等,内部特征:味道、气味、口感等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自己喜欢的动物有没有特征?延伸到人:同学之间从不熟悉到熟悉,是如何去辨认这么多同学的呢?(学生一般想到外貌特征)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随便找两个同学向你们说声“HELLO”,同学们能把这两名同学的名字说出来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提高了,然后跃跃欲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作用
《遗传和变异现象》选自北师大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1节,共一个课时。

前一章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过程;这一章就深入探究生命延续发展过程中的遗传变异本质。

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总是从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开始的。

所以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充分认识生物界常见的普遍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就能激发起学生探究遗传变异本质的浓厚兴趣。

2. 内容分析
教材在利用个体间性状比较活动让学生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强化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过程,对于生殖发育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有感受的,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所以我在引入新课时就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一种生物只能产生与它相似的后代,这是遗传和变异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大部分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喜欢表现自己,设计学生描述桔子性状的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对于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兴趣浓厚,通过对两幅漫画的比较观察,可以帮助学生领会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含义。

但是,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和组织。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例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能例举或辨别遗传和变异现象;
4.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5.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四、教学重点:
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五、教学难点:
1.理解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2.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六、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课前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桔子。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反思
流程图
开始
认识性状和
相对性状多媒体
认识遗传和
变异现象多媒体
总结
梳理
多媒体
质疑
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