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球表面形态讲解

合集下载

22地球表面形态1PPT课件

22地球表面形态1PPT课件
2.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3. 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 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此。
4.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 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思考: 1)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 2)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海洋、海岭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图片
地质构造的实际指导意义
c 研究地质构造有何实践意义?

a
b
(1) a、b两处地质构造中有可能发现石油的是哪一处?找地下水呢?
b处,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和储气构造。a处,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2) 欲在此处建一个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处还是b处开凿? (提示:从工程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
2.2 地球表面形态
高喜马山拉冰雅雪山脉
长江峡谷
冲积平原
风侵地貌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力量主要来 自两个方面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等
形成高山或 低地,使地 表高低不平
为谷地
向斜
中间岩层 中间新 向下凹陷 两翼老
常成为谷地 或盆地
向斜槽部受挤 压岩性坚硬不 易被侵蚀,成
为山岭。
未侵蚀的地貌 侵蚀后的地貌
地二、质断构层造与地表形态—断层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 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 着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注意: 1.岩石受力破裂 2.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断层
安第斯山脉( 美洲 板块与 南极洲 板块相撞)

2、2地球表面形态(张聪聪)

2、2地球表面形态(张聪聪)

21
背斜山
2013-11-28
22
向斜谷
2013-11-28
23
A 背斜 B 向斜
2013-11-28
24
(3)褶皱的四种地貌.
②褶皱形成后期: 地形倒置现象出现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非P22)
背斜 向斜 1 2 3
2013-11-28 25
地形倒置现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
向斜
1 2 3
2、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 3、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2013-11-28 11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非P21)
板块 边界 运动 类型
宏观地形
图示
实例
喜马拉雅山 脉、青藏高 原 美洲西岸的 山脉和亚洲 东部的岛弧
挤 压 碰 撞
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 消亡 高俊的山脉和巨大的高 边界 原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 压碰撞,常形成海沟、 海岸山脉,岛弧
27
总结 非P21
从岩层 形 式 弯曲看 背 斜
褶 皱 岩层向 上拱起
岩层新老 对地貌的 关系 影响
岩层中 心老、 两翼新 一般成山 侵蚀成谷
原 因 岩层向上拱起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 被侵蚀成谷地 一般成谷 岩层向下弯曲
向 斜
岩层向 岩层中心 向斜槽部受挤压, 下弯曲 新、两翼 侵蚀成山 物质不易被侵蚀反 老 而成山岭
2013-11-28
36
断层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地 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 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冶裕河谷地
口镇---关山断裂 冶裕河谷地 东侧(下坡)
吐鲁番盆地

2.2地球表面形态1

2.2地球表面形态1

板块构造学说能解释哪些地理现象?
1. 板块内部较稳定,边界地带不太平,火山 地震常发生。
2. 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
活动
1、课本P37----38页活动题1、2
温故知新
练习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能 C.风能 D.水能
2、在板块生长边界往往形成 A.海沟 B.岛弧 C.海岸山脉 D.海岭
地壳运动、岩浆 形成高山和盆地 活动、地震等 使地表高低起伏
风化、侵蚀、搬 把高山削低、盆
运、沉积、固结 地填平,使地表
成岩
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力和外力 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海岭
海沟
火山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熟记六大板块的名称、范围、区别六大板块的边界类型
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 脉、安第斯山脉、阿拉伯半岛等所在的板块。
2、分类
地质 能量来源 作用
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 响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能
地质作用
1、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2、分类
地质 能量来源 作用
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 响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1、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的变形和变位
2、褶皱
分类 背斜
向斜
形态特征 地形特征
实际应用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1、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的变形和变位

22地球表面形态-图文

22地球表面形态-图文

22地球表面形态-图文必修一水平复习案高二年级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复习目标】理解地质作用的分类,能够解释和区分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能够运用语言、图像进行表述。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如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断层,流水、风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形。

Ⅰ.基础回顾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

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

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

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

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二、板块构造学说: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张裂处形成裂谷和大洋中脊;碰撞处形成褶皱山系、岛弧和海沟。

板块相对移动张裂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形成高峻山脉和相块相互挤压碰撞巨大高原撞大陆板块与海洋板海沟、岛屿、块相互挤压碰撞海岸山脉三、地质作用分类:按其能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质构造向斜:岩层下弯、中心岩层是新岩层――有水断层:岩层错位――大型工程避开断层注意:背斜成山:岩层上拱,形成山岭――内力作用背斜成谷: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外力作用向斜成谷:岩层下弯,形成谷地――内力作用向斜成山: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变结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作用因素流水作用(季风区典型)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举例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入海口)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戈壁黄土高原、沙丘、风力侵蚀作用风力作用(西北地区典型)风力沉积作用学案编制人:王理审核人:1必修一水平复习案高二年级Ⅱ.复习自测:1、下图显示的我国四大高原中,由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是()ABCD2、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A.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B.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C.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D.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读右图,分析回答3—4题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的表面形态课件

地球的表面形态课件
山脉
山脉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条 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像脉状、 而且有某种整体性质可以一起而与平 面错综相交的地形区分。
丘陵和平原
丘陵
丘陵一般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50米、由多个小山组成的丘 陵地形。丘陵通常与平原地形相连接,但在一些地区也可以独立存在。
平原
平原是海拔较低、起伏较小的地形,通常由广阔的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 和波状平原组成。平原地区通常人口密集、城市和工业发达。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但人 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
可持续利用
为了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需要采取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如保护 栖息地、控制捕猎和采集等。
06 地球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与挑战
空气污染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导致空气质量降落, 威胁人类健康。
土地资源
类型多样
地球上的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包 括耕地、林地、草地、沙漠、山
地等。
散布不均
全球土地资源的散布不均,一些 地区如热带雨林地区和极地地区 等土地资源匮乏,而一些地区则
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不公道
在一些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和不 公道利用,导致土地资源退化和
流失。
矿产资源
种类繁多
01
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
亚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 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等 ,以及特殊的生物资源和旅游 资源。
经济多样性
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
国家。
欧洲
01
02
03
04
面积第二大的洲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按能量 来源分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分类 能量来源 放射性元素衰 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
山脉、丘陵、盆地、高原、 平原等,都是内力与外力 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形成高山或 盆地,使地 表高低不平
相互关系 同时进行 塑造地表 形态,以
内力 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变质作用
1、断层构造地带在断层线附近因强烈挤压使岩石破 碎,地下水常在此出露,这对寻找泉水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
2、水库或其他工程建筑地基应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否则水库会漏水,坝基或地基不牢固。
【探究材料】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② 。在野外考察中,有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 背斜成谷现象,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多,物质相对松软,容易被侵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新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块状 山地。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双选)( A C )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① 处(填数码)打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 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地下水比较丰富,打井可达含水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地球的表面形态

2.2地球的表面形态

板块 张裂
生长边界
结合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 3.2007年1月13日,日本北部的千岛群岛东部海底发生8.3级地震。此次地 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图中示意该位置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1994年被我国科学家证实为地球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 的河流大峡谷。读图回答: (1)图中A属于_______板块,B属于_______板块,A、B两板块的分界线大 致是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形成原因是_______。 (3)简要分析大峡谷的形成原因。 (4)我国云南丽江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
表现
张裂:裂谷或海洋 向斜 挤压:褶皱 背斜
分类
能量 来源
表现 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内力 作用
地球内部 的热能
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 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
六大板块
全球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 注意点: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范围 没有大陆的板块是?跨两大洲的板块有哪些? 拉雅地震带,它与板块边界有什么联系?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
③利用断层找水 ④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潜水
承压水 潜水井 自流井 承压井 流量稳定性比较
读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 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 据此判断 7--8题。 7.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主要位于北方地区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 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堑 8.若图中 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下降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汾河谷地
断层的实践意义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 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 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水
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 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洞的良好选址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 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河流, 利于地表水汇集
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背斜顶部地带岩石破 碎,易开采,适宜建 采石场
背斜有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找水:向斜储水,如大自流盆地
大自流盆地是什么构造?
B A B
修建隧道应选在何处?分析原因?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便于施工
(2)断层
破裂
断层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 大压力和张力,超过 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 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 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 了断层。
断层 ↓
组合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 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 地或谷地, 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 汾河谷地等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华山北坡大断崖
泰山
断块山: 庐山
平原
沙漠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雅丹地貌
冰川地貌
1950年,面积约600多平方千米,现在面积达1200平方千米, 几乎增长了一倍。
珠穆朗玛峰在以每年10mm左右的速度在长高
8844.43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A.陆陆板块相撞挤压:
褶皱山系 B.陆洋板块相撞挤压: 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2) 两个板块张裂: 裂谷、海洋、海岭(海底)
【合作探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
地理事物的形成(小组讨论)
冰 岛
红 海 东非大 裂谷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反馈练习题
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沉积地貌
主要分布地区
冲积扇、冲积平原、 湿润、半湿润地区 三角洲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图6-9
返回目录
第6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形态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 • •
(1) 下列地貌中,与a附近板块边界 的成因基本一致的是( )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菲律宾火山 群 C.东非大裂谷 D.安第斯山脉 (2)图中b处附近因太平洋板块的持续 移动而形成( ) ①岛弧 ②巨大山脉 ③海沟 ④海 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 ④
分类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来自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隆起或凹陷, 主要是地球内 变质作用、地震 使地表高低 部的热能 起伏 来自地球外 把高山削低、 风化、侵蚀、搬运、 部,主要是 凹地填平,使 沉积、固结成岩 太阳能 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C )米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化作用 2. 流水作用 3.风力作用 (1) 风力侵蚀 (雅丹地貌) A. 风蚀柱和风蚀蘑菇 B. 风蚀丘和风蚀洼地 C. 风蚀城堡 (2) 风力沉积: 沙丘、沙垄、黄土

2.2地球表面形态(公开课教案)-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2.2地球表面形态(公开课教案)-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2.2地球表面形态(公开课教案)-教案-湘教版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一)知识技能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改造利用自然必修遵循自然规律2.内外力图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难点从内外力综合作用的角度分析“背斜谷与向斜山的形成”教学方法和手段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分析法教材分析及策略导入A情境导入近日,我国南方旱情严重,江河干涸,农业灌溉大受影响。

甲乙两村由于遭受连日干旱,用水非常紧张,乙村开始打井,打到了哗哗的地下水,甲村也打了井,但是怎样打都没有地下水。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与这两个村地底下的地质构造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学习这一节的内容《(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学习新课B什么是地质构造那么什么是地质构造呢?请大家看两幅图片。

(展示褶皱和断层野外拍摄图片)。

岩层发生什么变化了?(弯曲了,断裂了)为什么会弯曲或者断裂?(地壳运动了)像这种地壳运动我们能感觉到吗?(不能)为什么?(因为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我们感觉不到是不是代表地壳不存在运动?(不是),证据呢?现在我们看到这样的地层剖面也就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便是很好的证据了,这种痕迹我们称之为“地质构造”。

那么现在你能归纳出地质构造的概念吗?(p39)(提出概念)这些由于地壳运动,地层出现倾斜、弯曲甚至断裂的“痕迹”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叫做地质构造。

我们可以看出,地层变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变形,一种是变位。

我们来判断一下,人工湖属于地质构造吗?填海造陆呢?火山呢?C1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合作探究】各小组拿出纸巾地层模拟,探究以下问题①假设每层颜色的纸巾代表一个地下的岩层,如果黄色代表最老的岩层,那么纸巾该怎样放置?那么一般情况下,下面表示的岩层比上面这个岩层形成的时间要(早),也就是说下面的岩层(老),上面的岩层(新)。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地壳板块之间 的相互碰撞、俯冲和漂移等现象

板块运动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 要驱动力之一,因为板块之间的 相互作用会导致地壳不稳定和破
裂。
地震和火山喷发常常在板块边界 附近发生,因为这里是地壳最薄 弱的地方,也是地壳板块相互挤
压或分离的区域。
05
地球的演变
地球的形成
地球的形成
地球的早期生命
地震释放的能量以波 的形式传播,导致地 面震动、建筑物倒塌 和破坏。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气 体和碎屑通过地壳的裂缝或破 口喷出的现象。
火山喷发可以形成火山灰、熔 岩流和火山弹等物质,对周围 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火山喷发的频率和规模受地球 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等因素的 影响。
板块运动对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影响
地幔
01
02
03
定义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占据 地球体积的约84%。
组成
地幔主要由硅、镁、氧等 元素构成的岩石构成,温 度高达1000-3000摄氏度 。
特点
地幔中的岩石处于高温高 压状态,流动性较强,是 地球内部热量传递的主要 介质。
外核
定义
外核是地球的外层,位于 地幔之下,内核之上。
组成
外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 元素构成,形态类似于液 态。
丘陵
总结词
指地势较高、起伏较大的地貌。
详细描述
丘陵是一种过渡性的地貌类型,通常具有较高的海拔和起伏较大的地形。它们 的地势较高,但比山地较低,坡度较缓。丘陵的形成通常是由于风化和侵蚀作 用,是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独特类型。
高原
总结词
指地面广阔、起伏较小、相对较高的地 貌。
VS

最新22地球表面形态

最新22地球表面形态
华山断层
断层
地垒
No
:相对上升,多形成Im山age 峰,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地 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 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华山
峨眉山万佛顶
庐山龙首崖
庐山三叠泉
探究:在以下地区中打井,你觉得哪里 最有可能找到地下水,哪里最有可能找 到石油?
北 E
背斜——储油构造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泉水、湖泊分布地
铁路、公路、桥梁、 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 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 汇集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 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世界的地震、火山主要分布在哪 里?为什么?
地貌的雕刻大师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地表或接近于地表的坚硬岩石、矿 物在温度变化或与大气、水及生物 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 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推断以下海域面积的变化趋势:
地中海;红海;大西洋
1.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
( ×)
2.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欧板块
(× )
3.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
(√ )
4..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 × )
5.雅鲁藏布江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 ( √ )
6.东亚岛弧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 ( √ )
7.白令海峡是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分界线 ( × )
8.红海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
(√ )
9.安第斯山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 × )
10.洛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 √ )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定 岩层受力达一定的强度发生断 义 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
的显著位移。
地 1. 裂谷或陡崖2. 块状山 貌 3. 谷地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 地 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 垒 实例: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 地 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 堑 实例: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底
断 层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地下水储藏区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泉水、湖泊分布地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 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 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 水库等的回避处 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风力沉积作用
新月形沙丘
移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台 湾 野 柳 风

女 王 头 区

外力
侵蚀地形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 黄土高原的沟 壑、 河床加 宽加深、 瀑 布、峡谷、沟 谷(V型谷) 喀斯特地形等
4、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 形成的地貌:火山锥,火山口。 (2)地震: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 影响:造成地壳断裂、错动。
火山和地表形态
分布: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
火 山 形 成 的 地 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2、3题。
2.图中M(大洋海岭)可能位于 ( )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 B.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C.大陆板块内部的碰撞地带 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3.如果P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Q处可能形成 ( ) A.喜马拉雅山系 B.海岸山脉 C.阿尔卑斯山系 D.新的大洋
(2)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 成新的大洋地壳,该地区为板块的生长边界。以后继续 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 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当扩张着的大 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 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消亡边界。具体如下图所示:
2.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
边界类 型
示意图
生长边 界
←→
明显地形
实例
陆地内部张 裂:裂谷
海洋内部张 裂:海岭
东非大裂 谷
大西洋中 脊
消 亡碰 边撞 界边 ↓界 ↑
大陆板块 ↓ ↑
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 ↓ ↑
大洋板块
山脉 和高原
青藏高 原、喜 马拉雅 山脉
洋中岛 新西兰
弧、海 南北二


消 亡俯 边冲 界边 ↓界 ↑
【解析】2选B,3选B。第2题,大洋海岭位于大洋板块与 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第3题,如果P板块为太平洋板块, 则Q处位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区,可能 形成海岸山脉。
考点二 地质构造与地貌 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
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 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4.背斜受侵蚀不一定形成谷地,向斜受侵蚀不一定形成 山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石 被挤压,抗侵蚀能力较强,易发育成山地。但在不同的 地质时期,形成的地形不同。
考点一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特点与两种边界: (1)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 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知识梳理】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关系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 _地__壳__运__动__、_岩__浆__ _活__动__、地震等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的_太__阳__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使地表高低不平
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球的各种地表形态都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划分:地球表层的_岩__石__圈__并不是完整一块,而 是被_断__裂__带__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为_欧__亚__板块、B为 太平洋板块、C为_印__度__洋__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_非__洲__ 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2)两种边界。
2.板块是对岩石圈的划分而非对地壳的划分。 地球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可以看成漂浮的各个组成板块。 而软流层以上除地壳外,还包括地幔的上部,因此板块 实际上就是岩石圈被分割的部分。
3.海洋中的最深部位并非是板块的张裂地带。 海洋中的板块张裂地带往往形成大洋中脊,是海底岩浆 喷出形成的海底山脉。海洋中最深的部位应该出现于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的海沟。
1.背斜与向斜:
背斜
向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 曲
判 断 方
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
新,两翼岩层较 老

图示
背斜
向斜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 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 不易被侵蚀,常形成 山岭
地貌类型
实例
常形成裂谷或陡崖 东非大裂谷
实例
长江三峡与黄土高原千沟 万壑
_冲__积__平__原__和河口三角洲
戈壁、风蚀洼地、风蚀蘑 菇等
沙丘、沙垄等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合理改造能够趋利避害。 2.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
【盲区扫描】 1.地形在不同的时期主导作用有所不同。 地形受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同时作用,但在不同的 地质时期,主导作用有所差异,如渭河平原,早期以内力 作用为主,形成谷地,现在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形成 平原地形。
(2)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_断__裂__,两侧的岩 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_位__移__。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关系:
风化
搬运
固结成岩
2.主要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代码 A B C D
地貌类型 _流__水__侵__蚀__地貌 _流__水__堆__积__地貌 _风__力__侵__蚀__地貌 _风__力__堆__积__地貌
大陆板块 ↓ ↑
大洋板块
海岸山 太平洋 脉、陆 西部的 缘岛弧、 海沟、 海沟 岛弧链
【过关题组】 1.(2016·北京高考)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平顶海山 (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是地下岩浆喷发 而形成的火山,受外力作用山顶变平,随着岩石圈的下 降,山顶部没入水下,进一步受海水的侵蚀变得更为平 坦,所以D正确。
边界类型
大陆板块相互挤压 挤压碰撞 (消亡) 海洋板块与大陆
板块
张裂分离 陆地板块内部 (生长) 海洋中板块张裂
地貌 _山__脉__、高原
_海__沟__、山脉或岛弧
_裂__谷__ _大__洋__中__脊__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使岩层发生弯曲,有两 种基本形态。 ①背斜:中间_向__上__隆__起__,常形成山岭,外力作用下常形 成_谷__地__; ②向斜:中间_向__下__凹__陷__,常形成谷地,但由于受挤压岩 石坚硬,外力作用下会形成_山__地__。


貌 图示
2.断层: (1)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一是看 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 动、位移,如右图,A、B与C地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因 此是断层,但D处只有破裂但无位移,所以不是断层而仅 为断裂。
(2)断层地貌。
大断层
断层 不同 部位
上升岩块 下降岩块 沿断层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