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涅劳斯定理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运用该定理进行计算时,恰当地选择三角形 和梅氏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解决线段比的问题 时,恰当地选择三或多点共线的直线作为梅氏线,应 用梅涅劳斯定理解决;由于存在线段比例关系,就会 存在面积比,因此我们也可以它来解决面积的相关 问题;在解决特殊角问题中,可以借助它推导出相应 的线段关系,将问题引向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 方面来考虑.总之,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很广泛,更 由于其叙述本身就简洁明了,关于对复杂命题中的 数形结合,能 使 复 杂 的 推 理,转 化 为 简 单 的 计 算 问 题,能极大地促进问题的解决.
S△PQR
=S△ABC
-3S△AQB
=1-3·
2 7
=17.
4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梅涅劳斯定理的建议
梅涅劳斯定理可以解决平面几何中角、线段、边 长等问题.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可以用中学最基 础的知识来对该定理进行证明,例如:相似三角形, 正弦定理等;同时我们知道,利用梅涅劳斯定理可以 解决中学数学的有关问题,尤其是在中学数学中涉 及到特殊角度及比例关系的题目.
D D′
C
OCEC=1.
又因为 AB=2BF,CE=EA,
代入上式,得 2FO=OC.
连接 AO延长交 BC于 D′,将△ABC看成梅式
三角形 AOD′看成梅氏线,则有DBD′C′·C OOF·F ABA=1.
又因为 OC=2OF,AB=2FA,
所以 BD′=D′C,所以 D与 D′重合,
因而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B
CE
又 AD=DC,所以BAEE=CBFF.
例 2 若 AD为△ABC的一条中线,引任一条直
线 CF,交 AD于 E,交 AB于 F,求证:EAED=2FABF.
证 明:如 图,我 们 可 以
A
将 CEF视 为 △ABD的 梅 氏
F
线,则由梅涅劳斯定理知CBDC
E
·DEEA·FAFB=1.
B
D
C
因为 D为 BC的中点,所以 BC=2DC,
2.3 利用正弦定理证明
因此梅涅劳斯定理得证.
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定理,揭示了
法二:如图,在中,过 A作 DF边上的高 AQ,在 三角形中边和角的关系,进而把三角函数的运算与
·71·
《数学之友》 2020年第 20期
例 4 在 △ABC中,点 D、E、F分 别 是 边 AB、
BC、AC的三等分点,且 EC=2BE,BD=2AD,AF=
2FC,设 AE与 CD交于 P点,AE与 BF交于 Q点,
BF与 CD交于 R点.若 S△ABC =1,求 S△PQR.
解:如 图,对 于 △AEC,直
A
线 BQF为梅氏线, ∵EC=2BE,∴BC=3BE, 又 BD=2AD,AF=2FC,
梅涅劳斯定理:若直线 l
A
分别截三角形 ABC三边 BC、
F
CA、AB及延长线于点 D、E、
E
F,则FAFB·BDDC·CEEA=1.
B
CD
如图,我 们 称 直 线 DEF为 三 角 形 ABC的 梅
氏线.
2 运用中学数学知识证明梅涅劳斯定理
S△AFD S△BDF
=112DDFF··BAQN=BAQN,SS△△BCDDFF
理不同方法的证明,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掌握梅涅 劳斯定理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也可以起到一个巩固 的作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本以外的知识产生浓 厚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奥妙,在一定程度上发 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
3 梅涅劳斯定理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上文用中学学过的知识点来对梅涅劳斯定理进
行了证明,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它来解答中学试
题呢?
例 1 若一直线和三角形 ABC的边 AB、AC及
BC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于点 E、D及 F,并 且 AD=
DC,求证:BAEE=CBFF.
证明:视直线 EDF为 G
A
△ABC的 梅 氏 线,则 由 梅 涅劳斯定理得 CBDC· DEEA·
F D
FAFB=1.
《数学之友》 2020年第 20期
梅涅劳斯定理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解题探索
龙仲城,侯万君
(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650000)
1 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题目中出现高等数学 的背景,高观点下的中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有着越 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在数学 学习中学有余力的同学,鼓励他们学习一些高等数 学的知识和定理,用它来解决各种中学中的问题,有
代数式的 运 算 联 系 起 来,其 中 最 重 要 的 思 想 就 是
“角化边”,“边化角”.因此,我们也可以巧用它来对
梅涅劳斯定理进行证明.
证 明: 在 △CED、
A
△AEF和△BFD中,由正弦
F
定理可得sCinED=sin∠CDCED,
E
sin∠EAAFE=sin∠AFAEF, B
CD
sFinBD=sin∠BDBFD.
梅涅劳斯定理是射影几何学的一门基本定理, 它不仅在提高认识层次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而且在 论证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等方面都很灵活,可是在 中学数学中没有涉及到,若能将此定理引入中学数 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居高临下的认识数学,有利 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情操的培养.同时,探讨它对 中学数学的教学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 重要的指导意义.
=121DDFF··BCNP=BCNP.
2
2
又因为∠AQE=∠CPE,∠AEQ=∠CED,
故 Rt△AQE∽Rt△CPE,因此CAQP=CEEA.
同理可得BAQN=FAFB,由于 CP//BN,
则易得BCNP=BDDC,
故FAFB·BDDC·CEEA=BAQN·BCNP·CAQP=1.
Fra Baidu bibliotek
2.1 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证明
由于平面内■A→B和■A→C是两个不共线向量, 则把它们把看作一组基底,那么
( ) ( ) ■D→E= μ1-1,μ1-1-γγ+1,■E→F= λλ+1,λ1+1,
由于 D、E、F三点共线,知■D→E与■E→F共线,
( ) 故μ1-1· γ1+1=λλ+1 μ1-1+γγ+1,整 理 得
λμγ=1. 通过运用已学过的初等数学知识对梅涅劳斯定
题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可以利用向量的加
法运算和向量的共线定理证明该定理.
证 明:由 题 意,我 们 可以设■A→F=λ■F→B,■B→D=μ ■C→D=γ■E→A,即证明 λμγ=
1即 可.那 么 我 们 可 以
A F
E
得到
B
CD
■D→C=■D→B-■C→B⇒■D→C=μ1-1■C→B,■C→E=■C→A-■E→A⇒
由于梅涅劳斯定理涉及到比例关系,而且还是
针对于三角形,故我们想到九年级数学的相似三角
形相关知识,通过作辅助线,创造出可以利用相似三
角形知识的条件,然后一一分析作答.
证 明:(法 一 )如 图 所 G
A
示,过 A作 BC的平 行 线 交
F
DF的延长线于 G,则 ∠G=
E
∠D,∠BAG = ∠B.因 此
点,所以 BD=CD,故 BG=GF,那么 FG=1 2FB,故
EAED=2FABF.相比较而言,用梅涅劳斯定理思路简洁,
方法直观.
例 3 证明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证 明:如 图,中 线
A
BE、CF、交 于 O,D为 BC 的中点,如图,把△AFC看 成梅式 三 角 形,BOE看 成
F
E
O
梅氏 线,则 有 BABF· F OOC· B
5 展望
运用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来剖析中学数学问 题,这样能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从中体验到智 力探险的乐趣,也能使另一部分学生不会因为害怕 高等数学而在进入高校学习时感觉到困难.像此类 高观点下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期待更多学者加入 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家礼.几 何 明 珠 (第 三 版 )[M].北 京:国 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37-43. [2]杨春波.梅涅劳斯 (Menelaus)定理的十种 证明[J].中学数学杂志,2015,(9):27-28.
那么sins∠inCDED=CCDE,s si in n∠ ∠A AE FF E=A EFA,sins∠inBDFD=BFDB.
∵∠CED=∠AFE,∠BFD=180°-∠AFE,
∴sin∠BFD=sin∠AFE,sin∠CED=sin∠AEF,
故sins∠inCDED·
s si in n∠ ∠A AE FF E·
sins∠inBDFD=CCDE·
AF EA
·BFDB=1,那么可得FAFB·B DDC·CEEA=1.
因此结论成立.
2.4 利用向量法证明
向量是现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已经成为
研究几何代数问题的重要工具.所谓向量法,即从问
题条件入手,找到与向量知识相关点,转化为向量背
景下的形式,借助向量运算法则求解,然后回到原问
·73·
■C→E=λλ+1■C→A,
■A→F=■A→B-■F→B⇒■A→F=λλ+1■A→B,
■A→E=■A→C-■C→E⇒■A→E=-γ1+1■A→C,
故■D→E=■D→C+■C→E=μ1-1■C→B+λλ+1■C→A
( ) =μ1-1■A→B- μ1-1+γγ+1■A→C.
■E→F=■A→F-■A→E=λλ+1■A→B-λ1+1■A→C.
DP Q
F R
故运用梅涅劳斯定理得 B E
C
QAQE·EEBC·CFFA=QAQE·
1 3·
1 2
=1,
则 AQ=6QE=AE. 又点 E分别是边 BC的三等分点,
故 S△AEB =1 3S△ACB,
则 S△AQB =6 7S△AEB =6 7· 1 3S△ACB =2 7, 同理可得 S△BRC =S△CPA =2 7,
中,过 C作 DF边上的高 CP,在中,过 B作 DF边 上的高 BN.
A N
F Q
E P
则我们可以得到
B
C
D
S△CDF =12DF·CP=CP, S△AFD 12DF·AQ AQ
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增强学
生的数学能力.本文以梅涅劳斯定理为例,来探讨将
高等数学中的部分定理引入中学课堂.
判定线段成比例,另一方面,当不能直接证实要证的
比例成立时,常用这个定理把两条线段的比“转移”
成另两条线段的比.
证 明:过 点 C作 CG
A
∥DF交 AB于 G,如图,则
F
CEEA=GFFA,BDDC=BGFF,
G
E
故FAFB·BDDC·CEEA
B
=FAFB·BGFF·GAFF=1.
CD
因此结论成立.
△AFG∽△BFD.
B
CD
从而FAFB=BAGD.又因为∠AEG=∠CED,
所以△AEG∽△CED.故CEEA=CAGD.
从而BDDC·CEEA·FAEB=B DDC·CAGD·BAGD=1.
因此结论成立.
2.2 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行证明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和比例
关系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它一方面可以直接
故DEEA·FAFB=12,从而可以得到EAED=2FABF.
注:若该题不用梅涅劳斯定理,做法如下:
·72·
《数学之友》 2020年第 20期
过点 D作 CF的平行线交 AB于点 G,因为 CF
∥DG,则 EAED=FAFG,B CD D=B GG F,又因为 D为 BC的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