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芳香性
芳香性
芳香性:环状闭合共轭体系,π电子高度离域,具有离域能,体系能量低,较稳定.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易进行亲电取代反应,不易进行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这种物理,化学性质称为芳香性.芳香性及其理论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著名的苯分子的正六边形环状结构式,并正式引入“芳香性”这一概念来描述苯及与苯有关的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此后芳香化学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随着测试技术和量子化学的发展,人们对芳香性的认识逐步深化。
有关芳香性理论的研究一直是有机化学家、结构化学家和理论化学家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芳香性的涵义芳香性(aromaticity)是一个理论概念,其涵义随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芳香性是有机化学中最难准确表述的概念之一。
一般所谓的芳香性分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C/H比例高芳香性分子大多具有较高的C/H原子比。
从C/H原子比来看,芳香性分子属于高度不饱和分子。
例如:苯(C6H6)的C/H原子比为1﹕1;萘(C10H8)的C/H原子比为1.25﹕1;富勒烯(C60、C70)的C/H原子比甚至为∞。
而脂肪族分子,除乙炔(C2H2)、丁二炔(C4H2)等少数几个以外,绝大多数C/H原子比教低。
2、键长均一化芳香性分子中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键长有趋于一致的倾向,极端情况为苯分子。
X-射线衍射测定表明苯分子中碳碳键并无单双键之别,所有的碳碳键长均为0.1395nm,介于普通的碳碳单键键长(0.154nm)和碳碳双键键长(0.135nm)之间。
3、分子平面化芳香性分子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芳环上的组成原子都处在一个平面或接近一个平面内。
虽然平面分子不一定就是芳香性分子,但芳香性分子总是要求分子具有一定程度的平面性。
4、化学性质“反常”化不饱和分子的典型化学性质就是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芳香性分子虽然属高度不饱和分子,却表现出“反常”的化学性质,即难以进行加成反应,更发生易取代反应,而后者正是饱和分子的典型化学性质。
高等有机化学-第2章-芳香性讲解
归纳起来,芳香性的表现主要有三点:
1.独特的化学反应性能; 2.独特的热力学稳定性; 3.独特光谱性质(主要表现在NMR谱)。
2.2 苯的结构和共振结构式
苯具有平面正六角形结构,每两个相邻碳原子 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以sp2杂 化轨道分别与一个氢和两个碳以σ键结合,三个键 之间的夹角都是120°。每个碳还剩下一个p电子, 处于和苯环平面相垂直的p轨道上,这六个轨道相 互重叠发生离域。由于苯分子的对称性,电子云平 均分布在整个环上,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大键。
船形的环辛四烯,非芳香性
平面的环辛四烯,反芳香性
[12] 轮烯,具有反芳香性,它不稳定,自发地在环内成键而成双 环。 [16] 轮烯、 [20] 轮烯、[24] 轮烯,都是反芳香性的。
一般情况下反芳香性分子是很少存在的,因为一切分子总趋 向于使自己的能量最低,因此,具有4n 电子的分子,力图使本 身不成为平面以减少反芳香性。比如环辛四烯呈船形,足以使反 芳香性消失而成为非芳香性分子。
杯烯
或
当环外双键的电子流向五元环时,五元环形成六电子 体系,而三元环失去电子成二电子体系,符合休克尔的 4n+2规则(n=1和0)而具有芳香性。能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如 溴化和硝化,有的偶极矩很大。
3. 环戊二烯衍生物
H H
环戊二烯
H
环戊二烯负离子
环戊二烯酸性很强,它的pKa为16.0。因环戊二烯负离 子有六个电子而具有芳香性。
扩展:少数是sp杂化碳原子参与共轭! 注意:该规则具有较好的普遍性,但针对具体化合物时还需要考虑 “角张力和非键张力大小”等因素!
芳香性
有机化学基本理论主讲人:史达清3. 芳香性芳香性化合物的特点:(1)较高的碳/氢比例;(2)键长的平均化;(3)分子的共平面性;(4)共轭能;(5)特征光谱(在1H NMR 出现环电流,使环上质子化学位移移向低场);(6)化学性质(结构具有特殊稳定性,易被取代,不易被加成和氧化)。
芳香性的判据休克尔(Hückel)规则:在由sp2杂化碳原子组成的平面单环体系中,含有4n+2 个π 电子的体系将具有与惰性气体相类似的闭壳层结构,从而显示出芳香性。
在具体判断时,不能仅从4n+2 个π电子数进行判断。
一般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具有芳香性:(1)闭环共轭体系;(2)成环的所有的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即共平面) ;(3)4n+2 个π 电子举例:(1)环丙烯衍生物(2)环丁二烯衍生物(3)环戊二烯衍生物(4)环庚三烯衍生物(5)环辛四烯衍生物(6)轮烯类化合物其实对于单环共轭多烯,只有当成键轨道或非键轨道完全填充满电子时,才具有闭壳层结构。
如下图所示:(7)稠环芳烃一般,4n+2 规则只适用于平面单环体系,不适用于稠环体系。
对于稠环体系只能用分子轨道法经计算后确定成键轨道、非键轨道和反键轨道数目来看能否形成封闭的π 电子壳层而确定。
对较为简单的多环体系,其中没有三个以上的环所共用的原子,如果π 电子数为4n+2 ,则可以判别该体系是芳香性的。
(8)杂芳环化合物杂芳香性化合物是环上有杂原子取代的具有4n+2 个π 电子并显示芳香特点的化合物,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体系中杂原子上未共享电子对的一些化合物。
例如呋喃、噻吩、吡咯、噻唑、咪唑等。
这些化合物中的氧、氮或硫原子上的未共享电子对和二烯部分的四个π 电子结合得到一个 6 π 电子的4n+2 离域体系。
它们的芳香性大小是:噻吩>吡咯>呋喃。
另外一类是环上杂原子上的未共享电子对并未参与芳香性稳定化作用,例如吡啶、嘧啶等。
此外,还有一些以氮为中心原子的周边共轭体系,例如环[3.2.2]嗪、环[4.4.3]嗪也都是稳定的芳香性化合物。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芳香性和芳香化合物的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芳香性和芳香化合物的性质芳香性和芳香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等。
芳香性和芳香化合物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芳香性和芳香化合物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芳香性的概念芳香性是指含有芳香环结构的化合物所特有的性质或现象。
它是由芳香环中的π电子云形成的高度共轭体系所决定的。
具备芳香环结构的化合物表现出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包括稳定性高、反应活性低、呈现特殊的气味等。
二、芳香性的规则和条件1. 符合Hückel规则Hückel规则是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具备芳香性的一个重要准则。
根据Hückel规则,一个环状分子具备芳香性必须满足:- 分子是平面的;- 分子中含有 4n+2 个π电子,其中 n 是非负整数。
2. 产生高度共轭体系芳香性是由共轭体系中的π电子云形成的,因此产生芳香性的分子通常具有大范围的共轭结构。
对于苯环来说,由于其电子云在整个环上共轭,因此苯是最简单的芳香化合物。
3. 具备极性芳香化合物中的芳香环带有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团,如氧、氮等,因此具备一定的极性。
然而,芳香化合物整体上常表现出较弱的极性,主要由于π电子在环上的扩散。
三、芳香化合物的性质1. 化学稳定性芳香化合物的共轭结构使其更加稳定。
对于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由于能量更低,其化学稳定性也相对较高。
这也是为什么芳香化合物常用作药物、染料和香料等方面的原料。
2. 同位素标记由于芳香化合物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同位素标记来追踪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过程。
同位素标记技术在有机化学的研究和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揭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
3. 气味和香味芳香化合物常常具有独特的气味和香味,广泛应用于香水、香料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
因为芳香化合物形成的芳香环结构能够与嗅觉受体结合,产生特殊的感官效应。
4. 光谱特性芳香化合物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光谱中表现出特殊的峰值和吸收特性,这对于准确鉴定和表征芳香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芳香性与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芳香性与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芳香性与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的学科。
其中,芳香性是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本文将对芳香性以及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进行整理和阐述。
一、芳香性的定义和特点芳香性是指某些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和特性,表现为具有香味、稳定的分子结构和特殊的化学反应。
它通常与化合物的环状共轭结构相关。
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有以下几个特点:1.稳定的共轭体系:芳香化合物中的π电子会形成一个稳定的、闭合的共轭体系。
这种闭合的π电子结构使得芳香化合物相对于非芳香化合物来说更加稳定。
2.具有香味:芳香化合物通常具有特殊的香味,这也是芳香性得名的原因之一。
例如,苯味道甜,香水等化妆品中常含有芳香化合物。
3.化学反应活性低:由于芳香化合物的稳定性较高,它们的化学反应活性通常较低。
例如,芳香化合物不容易与氢发生加成反应,不容易被氧化剂氧化。
二、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类根据芳香性的不同表现形式,芳香族化合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单环芳香族化合物:最简单的芳香族化合物是苯,它由六个碳原子形成一个环状结构,每个碳原子上有一个氢原子。
苯是最基本的芳香化合物,也是很多芳香性化合物的基础结构。
2.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由多个苯环连接而成的化合物被称为多环芳香族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比单环芳香族化合物更复杂的结构和性质。
3.杂环芳香族化合物:除了由碳原子组成的环外,杂环芳香族化合物中还含有其他元素的环结构。
例如,呋喃是一种含有含氧杂环的芳香族化合物。
三、芳香性的判定方法确定一个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分子轨道理论:通过计算分子轨道理论中的能级情况,可以预测一个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
芳香性的分子通常具有稳定的分子轨道能级结构。
2.环电流检测:通过测量分子内部环电流的大小,可以间接地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
具有芳香性的分子中,环电流通常较大。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第二章 芳香性
4、苯的分子轨道模型
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六个p轨道线性组合成六个π分子轨道,其中三个成键 轨ψ1ψ2ψ3 和三个反键轨道ψ4ψ5ψ6 。
在这个分子轨道中,有一个能量最低的ψ1轨道,有两个相同能量较高的ψ2 和ψ3轨道,各有一个节面,这三个是成键轨道。ψ4ψ5能量相同,有两个节面, ψ6能量最高有三个节面,这三个是反键轨道。
end lies on the side of the heteroatom, with a dipole moment of
1.58 D.
Pyrrole is also weakly acidic at the
酸性比较:
N–H position, with a pKa of 17.5 乙酸>苯酚> 吡咯 >环己醇
在基态时,苯分子的6个p电子成对地填入三个成键轨道,这时所有能量低 的成键轨道,全部充满了电子,所以苯分子是稳定的,体系能量较低。
5、核磁波谱( NMR)特性 NMR波谱法也是一种确定芳香性的实验手段。芳香化合物 的特点是它们呈现抗(反、感)磁环电流。这个环电流可以看 成在NMR波谱仪磁场的影响下,离域π体系中电子的移动。环流 是芳香性化合物中磁场大范围各向异性的结果。这个诱发的环 流引起了与环垂直的局部磁场,其方向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 所以处于芳香环平面上、下方的核,感受到与外加磁场相反的 磁场(屏蔽区),并出现在NMR波谱中的较高场处(化学位移 δ值较小);而在环平面中的核,即直接和环相连的原子,感受 到与外加磁场同向的磁场(去屏蔽区),出现在NMR波谱中的 较低场处(化学位移δ值较大) 。 这种化学位移的出现,可以作为芳香性的证据,但这不是绝 对的判据!
强调:n不是环上碳的原子数); • 共面的原子均为sp2或sp杂化,环上π电子能够发生
有机化学中的芳香性与反芳香性
有机化学中的芳香性与反芳香性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和结构的学科。
其中,芳香性和反芳香性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概念。
本文将讨论芳香性与反芳香性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在化学反应和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一、芳香性的定义和特征芳香性最早是由德国化学家奥古斯特·考库勒于1825年提出的。
它是指一类分子具有稳定的环状结构,并且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与它们的结构有关的稳定性、活性和特殊性质。
具有芳香性的分子通常由苯环(C6H6)或类似结构组成,其中每个碳原子都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并且有共轭的π电子体系。
这种π电子体系的存在使得芳香性分子具有以下特征:1. 稳定性:芳香性分子相对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尤其是加成反应。
2. 共轭系统:具有芳香性的分子的π电子呈现共轭结构,形成共轭系统。
这种共轭能够提高分子的稳定性。
3. 共平面性:芳香性分子中的原子排列通常呈平面结构,由于π电子的共轭作用,这种平面结构也增强了分子的稳定性。
4. 可遵守6π电子规则:具有芳香性的分子必须满足Hückel的4n+2(n为整数)规则,即共轭体系中π电子的数目必须为6的倍数加2。
二、反芳香性的定义和特征反芳香性是与芳香性相对应的概念。
反芳香性分子也有稳定的环状结构,但其具有与芳香性相反的特征。
反芳香性分子通常由四个或更多的π电子构成的环状结构组成。
与芳香性相比,反芳香性分子有以下特征:1. 不稳定性:反芳香性分子相对不稳定,容易参与化学反应,并且往往表现出高反应活性。
2. 不遵守6π电子规则:与芳香性分子不同,反芳香性分子不遵守Hückel的4n+2规则,其π电子的数量不是6的倍数加2,而是4n(n为整数)。
3. 反共轭系统:反芳香性分子的π电子体系呈现反共轭结构,不同于芳香性分子中的共轭结构。
4. 异常活性:由于反芳香性分子的不稳定性,容易发生环扩张、开环反应等化学反应。
三、芳香性与反芳香性的应用芳香性和反芳香性不仅仅是有机化学的基础概念,还在各种化学反应和有机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NH2
Cl
OCH3
2-甲 氧 基 -6- 氯 苯 胺
OH
CH3
1
COCH3
3-甲基-4-羟基苯乙酮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5.2 苯的结构
3H2
208.5 kJ/mol
H2
119.3 kJ/mol
苯的氢化热:208.5 kJ • mol-1 环己烯氢化热的3倍:
3×119.3 =357.9 kJ•mol-1
* 5、芳烃侧链的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一、 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
试剂中的亲电部分从芳环上取代一个H原子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C O O H> SO 3H> C O O R> C O C l > C O N H 2> C H O> CO> O H> N H 2> CC >
COOH
1
CC> O R> C l > N O 2
对 -甲 酰 基 苯 甲 酸
CHO
轨道; 6 个π 电子离域在6个C原子上。
p6 6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图 5.2 苯的闭合的π轨道 4.环状的共轭体系导致苯分子具有相当高的稳 定性。电子云完全平均化,故无单双键之分。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苯分子中的骨架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CH3 C CHCH3
2–甲基–3–苯基戊烷 2–苯基–2–丁烯
PhC CH
苯乙炔
CH2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芳香性的定义与判断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芳香性的定义与判断芳香性的定义与判断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在有机化学中,芳香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具有芳香性质的化合物。
芳香性的定义与判断是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芳香性的定义、芳香性的判断以及具有芳香性的常见化合物等方面进行整理。
一、芳香性的定义芳香性是指具有芳香环结构的化合物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性质。
芳香环是由6个碳原子构成的六元环结构,其中的每个碳原子通过σ键相连,同时具有3个π电子。
芳香性是由芳香环上的π电子形成的共轭体系所决定的。
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通常表现出稳定性高、反应性低的特点。
二、芳香性的判断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符合芳香环结构:化合物中存在由6个碳原子构成的六元环结构,其中的每个碳原子通过σ键相连,同时具有3个π电子。
这个结构通常被称为芳香环或芳香骨架。
2. 共轭体系存在:对于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芳香环上的π电子会形成一个共轭体系,即π电子在整个芳香环内进行共享。
这种共轭体系的存在是芳香性的重要特征。
3. Huckel规则的满足:Huckel规则是判断一个分子体系是否具有芳香性的经验规则。
根据Huckel规则,化合物中的π电子数必须满足4n+2的形式,其中n为任意正整数。
根据以上条件进行判断,如果化合物符合芳香性的定义,即具有芳香环结构、共轭体系存在以及满足Huckel规则,则可以判定该化合物具有芳香性质。
三、具有芳香性的常见化合物1. 苯:苯是最简单的芳香化合物,化学式为C6H6。
苯的芳香环结构由6个碳原子组成,每个碳原子上还连接有一个氢原子。
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香味。
2. 甲苯:甲苯是另一种常见的芳香化合物,化学式为C7H8。
甲苯的芳香环结构由一个苯环和一个甲基基团组成。
甲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香气。
3. 香兰素:香兰素是一种常见的天然芳香化合物,化学式为C8H6O3。
有机化学中的芳香化合物和芳香性
有机化学中的芳香化合物和芳香性在有机化学中,芳香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有机分子。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含有芳香性。
芳香性是指分子中存在稳定的芳香环结构,并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
一、芳香性的定义及基本概念芳香性最早是由德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凯库勒(August Kekulé)于19世纪提出的。
他认为,芳香性能让环状分子更加稳定,并能够辐射出独特的香气。
“芳香”一词就是从希腊语中的“愉快的香味”而来。
芳香性的主要表现是环状分子中存在共轭体系,即每个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未配对的π电子。
这种共轭体系的存在使得芳香化合物具有很低的能量,因此非常稳定。
而一般的非芳香化合物则因为缺乏共轭体系而相对不稳定。
二、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主要由其芳香环决定。
芳香环通常是由6个碳原子构成,形成一个平面的六角环。
此外,芳香环还可以存在于含有更多碳原子的环状结构中,例如苯并环。
芳香环上的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未配对的π电子,使得整个芳香环呈现出高度共轭的状态。
三、芳香性的化学性质1. 亲电取代反应:芳香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官能团取代,形成亲电取代产物。
在这类反应中,芳香环上的π电子会作为亲电子云,与亲电子互相作用。
2. 亲核取代反应:芳香化合物中的有机卤素可以被亲核试剂(如氢氧根离子、羟基等)取代,形成亲核取代产物。
与亲电取代反应不同,亲核取代反应中的芳香环上的π电子并不参与反应过程。
3. 分子间电荷转移反应:芳香化合物可以参与分子间的电荷转移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发生于含有强电子亲和力的另一个分子和芳香化合物之间,从而形成新的共轭体系。
四、一些常见的芳香化合物1. 苯(C6H6):苯是最简单的芳香化合物,也是最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之一。
它具有六个碳原子组成的芳香环,呈无色液体,并具有特殊的香气。
2. 甲苯(C6H5CH3):甲苯是一种含有一个甲基基团的苯衍生物。
它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也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芳香性与芳香烃的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芳香性与芳香烃的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芳香性与芳香烃的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及其反应机理的一门学科,其中芳香性与芳香烃是其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着重介绍芳香性以及芳香烃的性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中的这一概念。
一、芳香性的定义与特点芳香性是指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有机化合物所表现出的香味和稳定的π电子结构。
根据芳香性的定义,芳香性化合物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芳环(由6个共轭π电子组成的环状结构);2. 芳环中每个原子都以杂化sp2形式存在,磁性势能相对稳定;3. 芳环中的每个杂化的p轨道上都有一个未被配对的π电子。
值得注意的是,非芳香性化合物虽然可能具有香味,但其分子结构不符合芳香性的定义。
二、芳香烃的分类与性质芳香烃是一类基础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芳环。
根据芳香烃分子中芳环的个数及其它官能团,芳香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单核芳香烃:只含有一个芳环的芳香烃。
例如,苯(C6H6)是最简单的芳香烃,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六元环。
2. 多核芳香烃:含有两个或多个连接在一起的芳环的芳香烃。
最常见的多核芳香烃是萘(C10H8),它由一个苯环和一个呈共轭连结的五元环组成。
3. 取代芳香烃:分子中的芳环上存在取代基的芳香烃。
通过对芳环中的氢原子进行取代,可以获得各种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化合物。
芳香烃的一些重要性质包括:1. 稳定性:芳香烃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这是因为芳香烃分子中的共轭π电子系统能够稳定结构和分子。
2. 可溶性:大多数芳香烃在非极性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但在水中溶解度较低。
3. 反应性:芳香烃在化学反应中常常表现出亲电取代反应、脱氢反应等特性。
三、应用与实际意义芳香烃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化合物类别之一,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芳香烃的应用和实际意义:1. 燃料:芳香烃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燃料行业,用作汽车燃料和燃气等能源。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芳香性与芳香族化合物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芳香性与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性与芳香族化合物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对芳香性的定义、芳香族化合物的特点以及其常见的衍生物进行整理和讨论。
1. 芳香性的定义芳香性是指化合物具有很强的香气或特殊的气味。
最早由药学家法默尔首次提出,之后由克劳葛斯汀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给出了更为精确的定义。
根据克劳葛斯汀的定义,芳香性是由于分子中含有具有共轭的π电子系统。
2. 芳香族化合物的特点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芳香性的有机分子。
它们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具有共轭的π电子系统: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中通常存在连续的π键,这些π键通过杂化形成轨道重叠,形成共轭的π电子系统。
- 稳定性较高:芳香族化合物的共轭π电子系统使得其分子结构稳定,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特点。
- 符合亲电取代规则:在芳香族化合物上进行取代反应时,通常遵循亲电取代规则,即取代基会优先进攻电子密度较高的位置,从而保持芳香性。
3. 芳香族化合物的常见衍生物芳香族化合物衍生物的取代位置与种类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单取代体:当芳香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时,被称为单取代体。
根据取代基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间位、邻位和对位取代体。
- 双取代体:当芳香环上有两个取代基时,被称为双取代体。
根据取代基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邻位-邻位、邻位-对位以及对位-对位取代体。
- 多取代体:当芳香环上有三个或更多的取代基时,被称为多取代体。
多取代体的取代位置关系更加复杂,常见的有三取代体和四取代体等。
4. 芳香性与反应性芳香性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性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芳香性的存在,芳香族化合物往往不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等。
然而,芳香族化合物可以通过亲电取代反应进行取代反应,从而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分子结构。
总结:芳香性与芳香族化合物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之一。
芳香性的定义是由分子中的共轭π电子系统所引起的香气或特殊气味。
芳香族化合物具有共轭π电子系统、稳定性较高和符合亲电取代规则的特点。
有机化学-芳香性概述
芳香性概述内容提要1. 芳香性1.1芳香性的定义与基本判据1.2芳香化合物的基本化学性质1.3芳香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特征1.4芳香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性质和芳香性的检验手段1.4.1核磁共振原理1.4.2 电磁屏蔽效应1.4.3 全反式[18]轮烯的核磁共振1.4.4 芳香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性质1.4.5 芳香性的检验手段1.5芳香性的定性判据——休克尔规则1.5.1休克尔规则的表述1.5.2. 休克尔规则的应用举例1.5.3适用休克尔规则的常见非苯芳香化合物1.6周边修正1.6.1萘和薁1.6.2芘1.6.3双键修正在周边修正中的应用1.7芳香性定性判据的局限性2. 反芳香性2.1反芳香性的定义与基本判据2.2典型的反芳香化合物2.2.1 环丁二烯2.2.2 环戊二烯正离子3. 非芳香性4. 同芳香性4.1环辛四烯正离子4.2其它典型的同芳香性分子4.2.1环戊烯-4-正离子4.2.2降冰片烯-7-正离子4.2.3亚甲叉[10]轮烯5. Y芳香性6. 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6.1变分法概述6.2尝试波函数的构建方法6.3尝试波函数Ψ = c A A + c B B的构建举例6.4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变分法构建结果6.5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变分法构建结果6.6 αA和αB的差值对成键和反键轨道能E+和E-的影响6.7休克尔分子轨道法7. 富烯7.1线性π体系分子轨道能量的计算公式7.2使用休克尔分子轨道法简便求解分子轨道能和轨道系数的举例:1,3-丁二烯7.3富烯与1,3,5-己三烯7.3.1 富烯7.3.2 1,3,5-己三烯7.3.3 富烯与1,3,5-己三烯的比较7.3.4 休克尔分子轨道法的局限性8. 环丁二烯与姜泰勒畸变8.1单一环状π体系分子轨道能量的计算公式8.2多边形法则8.3休克尔分子轨道法对环丁二烯的处理8.4环丁二烯的真实情况与姜-泰勒畸变8.4.1 环丁二烯的真实情况8.4.2 姜-泰勒畸变正文1.芳香性(Aromaticity)1.1芳香性的定义与基本判据芳香化合物一词,最早源于苯的合成,天然产物安息香胶中,含有苯甲酸(俗称安息香酸),苯甲酸与碱共热可脱去羧基得到苯,其带有芬芳气味[1]最初,芳香化合物的范围仅限于苯与其同系物,后来随着人们对芳香性的认识不断加深,芳香性的概念也不断被扩展和重新定义公元1931年,德国物理学家和物理化学家艾瑞克·休克尔(Erich Hückel)提出,离域π电子数符合4n + 2规则的平面共轭多烯,具有芳香性,其中n是非负整数[2]。
沈阳药科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胡春—— 芳香性
芳香性的定义
1825年法拉第从鲸油裂解产生的气体冷凝液中 发现了苯,接着测定了苯的组成、蒸汽压、熔点、 密度等物理性质,1845年霍夫曼从煤焦油中也提取 出苯这种物质,并发现它非常稳定。1865年德国化 学家凯库勒从苯的分子式C6H6出发,根据苯的一元 取代物只有一种,推断出苯的环状结构式。实验证 明苯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热稳定性,难发生加成和 氧化反应,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且保持碳环的结 构不变。人们把这种特性称为芳香性。
关于芳香性定义的讨论
(3)从化学性质角度。这是最原始也是最 直观的表现形式,但也是现在用的最少的一 个定义方式,因为化学反应需要涉及许多动 力性质,即与分子的非基态有关,则情况变 得更为复杂。而且在最新制的或理论上推出 的许多芳香化合物,很多都不能进行经典的 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许多甚至化学性质非 常不稳定。故而,化学性质上的定义已经逐 步被舍弃。
关于芳香性定义的讨论
(4)从分子的磁学形式上比较。这也是现在应用比 较普遍的,被认为最有前景的一个方法。众所周知, 传统芳香性化合物(如苯等)由于π电子的环形离域会 产生抗磁环流,并且可以很方便地从1H NMR 及 13C NMR 谱上得出结论。相似的抗磁环流也被证 明存在于其他芳香化合物中。Schleyer 等人甚至提 出将抗磁系数的上升(dia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xaltation)作为唯一可量化的芳香性的标准 。1996 年,Schleyer 又提出将与核无关的化学位移(NICS, nucleus-independent chemical shifts)作为芳香性的 标准。关于NICS 的讨论也正在不断深人中,仍然 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芳香性的定义
随着量子力学在化学中的应用,进一步从结构上揭开了芳 香性的秘密。在芳香烃分子的芳环上,每个碳原子都以SP2杂 化轨道相互交盖,构成环状平面,处在同一个环平面上的每个 碳原子还剩下一个未杂化的P轨道,这些P轨道轴相互平行,于 是相互间发生交盖重叠,形成“芳香大π键”,所有的π电子 成为环绕整个环平面运动的电子流,完全失去了它们的定域性 。这种芳香大π键又称为非定域键(离域键)。由于π电子离 域的结果,导致体系能量降低,热稳定性增加,键长趋于平均 化,芳环上所有碳碳键都完全相同,键长也完全相等( 0.139nm),它们既不是一般的碳碳单键(0.154nm),也不是 一般的碳碳双键(0.133nm),而是每个碳碳键都具有这种闭 合大π键的特殊性质,在核磁共振光谱上表现出较大的化学位 移(δ值)。目前人们将芳香性跟分子能量较低这个性质联系 起来。人们一直将芳香性化合物所具有特殊的结构稳定性归结 于电子的离域作用,但这种离域作用并不能使共轭多烯有明显 的芳香性。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第四章 有机化合物的芳香性
丁二烯的分子轨道能量
类似处理可以得到其它单环共轭体系的轨道能量为:
芳香体系的特征—芳香性是与分子轨道的“特殊 稳定性”相联系的。分子轨道理论假设,在芳香体系 中,除了碳-碳和碳-氢之间有键以外,还存在着一种 更稳定的键 (大键)。
Hü ckel对芳香化合物的特征用简单分子轨道理论 作了满意的解释,提出以sp2杂化的原子形成的含有 4n+2个电子的单环平面体系,具有相应的电子稳定性。 通常把这个规律称为4n+2规律。
光谱研究的结果表明苯分子具有六重对称性,其 中六个碳原子位于平面正六边形的角顶,六个碳-碳 键彼此相当。X-射线分析、电子衍射和偶极矩测定, 也都证明了苯的平面六边形结构。
苯的实验结构数据
共价键理论对苯结构的解释: 苯分子的各个键角都是120,因而碳原子必须采 取sp2杂化轨道,构成六个C-C 键和六个C-H 键。而 每一个碳原子的另外一个p电子轨道,则在与环垂直的 方向形成8字形的轨道相继重叠,均匀对称地配布在整 个环上,形成一个环状共轭体系。这里,电子公共化, 电子密度平均化,环上没有单键复键的区别。因而, 经典的定域化的价键结构式(环己三烯式)不能代表苯 的结构。
NMR研究证明蓝烃的芳香性。蓝烃分子的化学活 性相当于一个活泼的芳香化合物。亲电取代很容易地 发生在1(3)位置上,亲核取代发生在4(8)位置上。蓝烃 似乎不发生加成反应。这样的化学活性也表明此烃的 芳香性。 理论计箅的结果和测定的数值是一致。以此键长 与苯的键长(1.395Å)相比就表明了蓝烃的芳香性。9, 10-键显然没有参加共轭体系,因此可以把蓝烃看作 [10]轮烯。蓝烃的共轭能是302千卡/摩尔。
(3)富烯衍生物 富烯不很稳定,但是它的寿命和偶极矩 可以被环丙基和胺基所提高。富烯、6,6—二环丙基富 烯和6,6—二(二甲胺基)富烯的偶极矩分别为1.1,1.7和 5.4D。
有机物的芳香性
简介有机物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包括从简单的碳氢化合物到复杂的聚合物等各种分子。
芳香度是有机物的一个重要属性,因为它可以影响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芳香性是指存在某些类型的化学键,从而产生独特的气味或味道。
本文将探讨有机物中芳香度的概念,它在各种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测量和操纵它。
定义和特征芳香性被定义为有机分子中存在某些类型的化学键,从而产生独特的气味或味道。
这些键被称为共轭双键,其特点是电子云脱域。
电子的脱域使分子中的稳定性增加,这就是为什么芳香族化合物往往比非芳香族化合物更稳定。
此外,由于电子密度增加,芳香族化合物往往比非芳香族化合物更具活性。
最常见的芳香族化合物类型是苯环,它由六个碳原子组成,呈六边形排列,其间有交替的单、双键。
这种结构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气味或味道,通常被描述为甜味或辛辣味。
其他常见的例子包括呋喃环和噻吩环,它们分别有五个和四个碳原子。
重要性芳香性在许多不同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医药到食品生产。
在医学上,由于芳香族化合物与非芳香族化合物相比具有更强的反应性和稳定性,因此经常被用作药物的活性成分。
例如,许多抗生素含有芳香环,如苯或噻吩环,作为活性成分对抗细菌或病毒。
同样,许多药品含有芳香环,作为活性成分对抗某些疾病或状况,如癌症或糖尿病。
在食品生产中,芳香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气味和味道,经常被用作调味剂或香料。
例如,香兰素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剂,由于其甜美的香草香气和味道,被用于许多食品,如冰激凌和巧克力。
同样,丁香酚因其宜人的丁香香味而被普遍用于香水中。
芳香性在材料科学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对物理特性如溶解度和熔点有影响。
例如,多芳烃(PAHs)是具有低熔点的高溶解性材料,由于与其他具有类似结构但没有芳香环的碳氢化合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溶解性和低熔点,因此可用于各种应用,如涂料或润滑剂。
测量和操作芳香度可以使用各种技术进行测量,如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质谱(MS)、X射线晶体学(XRC)等,取决于所研究的化合物类型。
沈阳药科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件(胡春版)——第四章 芳香性
ph
O
O
+
+
.
ph
BF4-
ph
Cl
SbF5, SO2
+ +
-75oC,
-2Cl
离子体系的芳香性
CH3 CH3 CH3 Cl Cl CH3
CH3
SbF5, SO2 -75oC, -2Cl-
CH3 ++
+ 2SbF5Cl
CH3
CH3
..
Na -H2
+
Na+
O
_
2
_
+
FeCl2
Fe
2+ +
_
CH3COCl FeCl3 Fe
化学家Willstatter历时八年(19031911年),以伪石榴碱为原料经12步 反应,合成了一克多环辛四烯。
[10]轮烯,环癸五烯,无芳香性。
因环内氢的作用,发生了扭曲非 平面。
H H
[14]轮烯,14个π电子 ,无芳香性。 因环内氢的作用,发生了扭曲非平面。
HH HH
[18]轮烯,18个π电子,符合4n+2规则。经 X-射线衍射,环中碳碳键长几乎相等。整 个分子基本是处于同一平面上,说明了轮 烯内氢原子的排斥力是很微弱的,具有一 定芳香性。
2+
CCH3
_
_
H H
+ Ph3C+Br夺取负氢离子
+
Br-
AgNO3
+
+ AgBr
环庚三烯正离子 1891年合成
7 6
H O 1 2 O
O +
芳香性判断
有机化学论文——芳香性判断学院:专业:学号:13032424姓名:李秋2014年11 月8 日芳香性的判断13032424 李秋摘要:学习有机化学,我们经常会碰到“芳香性”这一概念,如何确定一个化合物是否有“芳香性”呢?关键词:共轭能、高C/H比、分子共平面性、键长趋于平均化、轮烯、π电子数、Hückel -Platt 规则一、芳香性的概念:芳香性是一种物理化学性质,即:环状闭合共轭体系,π电子高度离域,具有离域能,体系能量低,较稳定,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易进行亲电取代反应,不易进行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理化学性质。
在有芳香性的分子中,由不饱和键、孤对电子和空轨道组成的共轭系统具有特别的、仅考虑共轭时无法解释的稳定作用。
可以将芳香性看作是环状离域和环共振的体现。
一般认为在这些体系中的电子,可以自由在由原子组成的环形结构上运动(离域),这些环形结构含有单键和双键相间,离域的结果是环键的键级趋于均化,给予体系稳定作用。
二、芳香性具备的一些特点:1. 较高的C/H 比芳香性化合物多数都有较高的C/H 比,而脂肪族化合物绝大多数的C/H 比都较低。
2. 键长趋于平均化如:X-衍射测定苯的6个C—C键长相等,均为0.139nm,没有单键(0.154nm)和双键(0.134nm)之分。
3. 分子共平面性组成芳香环的原子都在一个平面或接近一个平面。
4. 化学活性不饱和化合物的特征之一就是易发生加成反应,但芳香性化合物不易发生加成反应,而倾向于发生取代反应,尤其是亲电取代反应。
5. 共轭能氢化热和燃烧热的测定表明芳香化合化合物稳定性和体系的共轭能(或称为离域能)密切相关。
如,苯的氢化热是-208.5kJ/mol ,环已烯的氢化热是-119.7kJ/mol 。
假定环已三烯为苯的定域化模型,比较1mol 苯和3mol 环已烯的氢化热,计算得苯的共轭能约为150.7kJ/mol (3×119.7-208.5 )。
芳香性
4.1 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
12
具有芳香性
14eA B C
不具有芳香性
12eD E F
13
4.1 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
(2) 双键的处理方法 与轮烯直接相连的双键在计算电子数时,将双键写 成其共振的电荷结构,负电荷按2个电子计,正电荷 按0计,内部不计。 芳香性 10e芳香性 14e-
4.1 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
4.1 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
8
1. 单环共轭多烯(轮烯) [4]轮烯 成环原子共平面,π 电子数4n.
[8]轮烯
H H
成环原子不共平面: π 电子数4n.
[10]轮烯 由于有环内氢 , 相互干扰 , 成环原 子不共 平面 . π 电子数4n+2. [18]轮烯 成环原子共平面, π 电子数4n+2. [22]轮烯 成环原子共平面, π 电子数4n+2.
H Br Br2 Fe
Br
Br Br H Br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H
H
反同芳结构
30
4.9 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31
第四章
作业答案及课堂测试
32
第四章作业
根据 Hü ckel规则判断下列各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
=
作业
33
第四章作业答案
1、具有芳香性。可写成由环庚三烯正离子和环戊二烯负离子及 其相应的共振结构式组成,符合Hü ckel 规则。 2、无芳香性。其中一个具sp3杂化的碳原子阻碍了首尾p轨是从侧 面交盖,不能形成共轭体系。 3、无芳香性。 4、无芳香性。 5、具有芳香性。6个π电子的平面闭合的环状共轭体系,符合 规则。 6、 12个π电子,无芳香性。 7、无芳香性。不是共轭体系。 8、具有芳香性。单环平面封闭共轭体系中有14个π电子,符合 规则。叁键中只有两个p电子参与共轭体系。 9、无芳香性。不是共轭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芳香性
事实证明,环丁二烯和环辛四烯都不具有芳 香性。环丁二烯很不稳定,不易合成;环辛四烯 的8个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盆形结构。
芳香性
芳香性的化合物有如下四个特点: (a) 它们包括若干数目π键的环状体系; (b) 它们具有平面结构,或至少非常接近于平 面(平面扭转不大于0.01nm); (c) 环上的每一个原子必须是sp2杂化(在某些 情况下,它们也可以是sp杂化); (d) 环上的π电子能够发生离域;
苯和吡啶具有芳香性 [10]轮烯不具有芳香性,两个 环内相互排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稳定。 [18]轮烯和[22]轮烯具有芳香性
Platt周边修正法
1954年伯朗特(Platt)提出了周边修正法,认为 可以忽略中间的桥键而直接计算外围的电子数, 对Hűckel规则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处理方法: (1)一些稠环烃可看成轮烯; (2)画经典结构式时,应使尽量多的双键处在轮 烯上,处在轮烯内外的双键写成其共振的正负电荷形 式,并将出现在轮烯内外的单键忽略。
判断下列物质是否有芳香性
分子具有芳香特性的标志
(a) 虽有不饱和键,但不易进行加成反应,而是 容易进行亲电取代反应; (b) 具有低的氢化热和低的燃烧热,显示特殊的 稳定性; (c)用核磁共振谱进行测定,这类化合物的质子 与苯的质子一样,显示类似的化学位移。
Platt周边修正法
轮烯内外的双键写成其共振的正负电荷形式。
π电子数的计算
(1)对于中性化合物,有n个双键,就有n×2 个π电子; (2)对带正电荷的化合物,带一个正电荷无影 响,带两个正电荷,就有n×2-2个π电子; (3)对带负电荷的化合物,带一个负电荷,就 有n×2+2个π电子,带两个负电荷就有n×2+4 个π电子;
Hűckel规则
Hűckel于1931年通过分子轨道理论计算指出: 对于单环共轭多烯分子,当成环原子都处在同一 平面,且离域的π电子数是4n+2时,该化合物具 有芳香性。
n 4n+2 代表化合物 1 6 苯、吡啶 2 10 [10]轮烯 4 18 [18]轮烯 5 22 [22]轮烯
Hűckel规则
理论有机化学 ——芳香性
姓名:?? 学号:2017 专业:
芳香性
已知苯是由六个sp2杂化碳原子构成的环状 体系,每个碳原子的p轨道在侧面相互交盖形成 闭合共轭体系,具有芳香性。
它可看成是一个环状共轭多 烯,组成环的每个碳原子是 sp2杂化,同时有一个p轨道。 那么其他环状共轭多烯,如 环丁二烯和环辛四烯等,是 否也具有芳香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