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第一课时答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第一课时答案(人教版高
一必修教案设计)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第一课时答案
1、自主学习检测:
(1)、答案suǐ yǎn zhèn tǎn bǐ cuì rú wǔ
chēn bǐ yǐ zhèn zhǐ wū jī fǔ
shì wèi jī jǖ jū dǐ chuāng xuàn
(2)、明确:收:占领略:掠夺,夺取微:假如没有信:凭信之物
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邑:封地说:通悦,喜欢、高兴
穷困:走投无路更:改变深:该毒的意思揕:刺
见:被陵:侵犯,欺侮拊心:搥胸,痛心
衣冠:穿衣戴帽,名词活用为动词祖:祖:临行祭路神
瞋目: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变徵: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慷慨:激愤、激昂顾:回头
(3)a、词类活用:
明确:进兵北略地北:向北,名词做状语函封之函:用匣子,名词做状语
其人居远远:远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樊於期乃前曰前:走上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衣戴帽。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做动词,走上前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b、特殊句式:
明确:省略句:今闻购将军之首(在“闻”后省略“秦”)
伏尸而哭(在“伏”后省略了介词“于”)
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判断句: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定语后置 )
(4)翻译(略)
(5)成语积累: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语出本文。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二、合作探究
1、答: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课文写形势,连用几个动词短语,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尽收其地”的“尽”,写出了秦军之“强”,也应了太子丹“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的判断。太子丹认为“秦兵旦暮渡易水”,“日已尽矣”,因而催促荆轲实施刺秦王的计划,意图抵抗秦军的大举进攻,同时也报“见陵”之仇。
2、答: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将军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身取义的精神,更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3、答:① 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
② 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
③ 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④ 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
⑤ 情景交融:“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限时训练
1、课内巩固
(1)、答:善:好好地迟:意动,认为晚了
涕:泪水和:响应,应和
(2)、答:C (3)、答:D (4)、答: B (5)、答:B
2、拓展练习(略)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第二课时)答案
1、自主学习:
(1)、答:币:礼品遗:赠送比:并,齐给:供
陛:殿前的台阶前:上前谢:道歉发:打开见:显露揕:刺
卒:通猝,突然郎中:宫廷的侍卫提:掷击断:使……断,砍断
(2)、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特殊句式(四种)
省略句:嘉为 ( 之 ) 先言于秦王曰 (省略介词宾语) 乃 ( 穿 ) 朝服,设九宾 ( 省略谓语 ) 见燕使者( 于 ) 咸阳宫 ( 省略介词 )
倒装句: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定语后置 )
固定结构(六个):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 ( 东西 )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表原因、手段等,译为:……的原因。
事所以不成者……(同上)。
(4)、成语积累:
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图穷匕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二、合作探究
1、答:计见秦王(11—13自然段)顾笑武阳(14自然段)
秦廷搏击(15—17自然段)倚柱笑骂(18自然段)
2、答:①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揕—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
②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③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