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掌握《史记》的体例和特点。
2、概括全文内容,归纳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特殊句式等。
3、对比赏析刘邦、项羽形象,了解作者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刻画人物的方法。
4、认识项刘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一、 知识链接(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史书,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__________。
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 30世家, 70列传篇, 10表,8书。
鲁迅先生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背景探索1.项刘起义: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贵族项梁率侄项羽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项梁后被秦将章邯所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令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令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前,后为项羽所杀)项羽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军主力。
由于秦军主力为项羽所破,刘邦很顺利入咸阳,“欲王关中”。
2.约法三章与驻军鸿门: 刘邦入咸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
(进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且派兵守关,驻军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
两军剑拔弩张。
3.项伯、张良有故: 项伯,名缠,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
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4.鸿门宴的座次: 按古代的礼仪,帝王和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 教案(系列二) Word版(已审阅)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了解古文化常识、重点实虚词及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项羽”这个主要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从鸿门宴会座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即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通过检查,讨论上节课的作业,掌握文中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继续串讲,学习课文。
第三段重要字词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使动用法。
骑,人马2、将军战(于)河北:黄河以北。
古今异义。
3、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4、项王、项伯东向坐:面向东,名词作状语。
5、范增数目(于)项王:使眼色,名词作动词。
6、若入前为寿:上前,方位名词作动词。
7、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不通否,否则;为……所……:表被动,引进主动者8、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的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1、刘邦谢罪—项羽留饮2、范增示意—项羽不应3、项庄舞剑—项伯翼蔽第四段重要字词1、与之同命:同生死。
2、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瞋,瞪目;上,向上,名词作状语。
3、客何为者?:这个客人是干什么的?“何为”应为“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刑人如恐不胜:刑,施加肉刑,名词作动词。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之,以之为王,意动用法。
6、还军(于)霸上:驻扎,名词作动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PDF. Copyright 2002-2020 Aspose Pty Ltd.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 6 课《鸿门宴》导教案《鸿门宴》导教案编号:07 第1 学时自主预习案编写:罗朋娟审查:审批:王勇时间:目标:班级:姓名:组评:师评:1.认识司马迁与《史记》,认识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学习目标】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知识目标:3、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说,提高翻译能力。
1、认识司马迁、《史记》及鸿门宴及有关背景。
一、自主学习,怀疑沟通2、理解归纳文中文言文基础知识1、认识司马迁与《史记》,认识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参照《新教案》P35)能力目标:文学知识填空:1、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构造,能复述故事情节。
本文选自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史册,作者是西汉有名史学2、学习在强烈的矛盾斗争中,经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显现人物个性特点的写家、文学家、思想家__________。
该书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作方法。
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 篇,包含本纪12 篇,世家30 篇,传记70 篇,年表感情目标:能客观评论人物,审察历史。
10 篇。
鲁迅先生评《史记》,“”【学习重难点】2、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认识课文粗心。
要点: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给下边加点的字注音。
2、学习经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神情描绘,在矛盾矛盾中表现人飨()士卒美姬()卮()酒郤()物性格的方法。
鲰()生玉玦()目眦()跽()难点:人物形象剖析戮()力参乘()()刀俎()啖()【学习时数】 5 学时樊哙()沛公欲王关中()道芷欲间行()数量项王()1 / 4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PDF. Copyright 2002-2020 Aspose Pty Ltd.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 6 课《鸿门宴》导教案3、整体掌握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参考》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小目标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2、研读课文一二段,故事的开端和发展部分。
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归纳文言现象。
学生自行找出师生总结强调重点。
学习难点突破字词句。
学生自由提出翻译困难之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确定最佳翻译。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各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旦日飨.士卒()②范增说.项羽曰()③具.告以事()3、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⑵相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使子婴为相()⑶为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⑷于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②贪于财货()③长于臣()4、指出下列句式特点①沛公欲王关中②贪于财货,好美姬质疑探究思考:①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②项羽接到曹无伤的告密后为什么发怒?我的疑问自主学习(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各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鲰.生说我曰()②沛公奉卮.酒为寿()③要.项伯()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亡.去不义()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④固.不如也()⑤秦时与臣游.()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⑦不如因.善遇之()⑧且.为之奈何()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通②要项伯通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4、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善①素善留侯张良()②不如因善遇之()⑵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⑶之①珍宝尽有之()②为之奈何()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⑷幸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5、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鸿门宴》导学案(第二课时)
《鸿门宴》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3—4段,整理文言知识。
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学习3—4段,整理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学法指导】1.学习结合人物言行描写来分析人物,并分析细节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了解作者意图,重点把握项羽的性格特点。
【知识链接】1.司马迁论项羽吾闻之周生曰:“舜目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后“太史公曰”)翻译: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儿听到过,说是“舜的眼睛有两个瞳仁”。
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仁。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待到项羽放弃关中要塞而眷恋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反怨恨王侯们叛离了他,这就说不过去了。
以功自负,强逞个人智慧而不效法古人,认为自己干的是霸王的事业,想凭着武力征讨来谋夺、统制天下,五年的时间便丢掉了国家政权,自身也死在东城,还不醒悟,又不自我责备,这就大错特错了。
却说什么“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荒谬吗?2.刘邦论成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无答案)
2014级人教版语文必修编号:编制时间:编制人:金淑芳鸿门宴【学习目标】1.对照原文准确翻译文言实词、虚词和课文;2.认真整理和积累文言知识点,夯实文言基础。
第一课时课内知识复习案【任务一】1.认真依据课文注释复习,要求逐字逐句翻译,准确无误。
2.认真完成练习,要求不看书、不讨论。
(有些题目可以只说不写)3.讨论交流并解决自己有疑问的题目。
知识点梳理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距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令将军与臣有郤因击沛公于坐交戟之士欲止不內二、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沛公居山东时古: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今:详细说来三、指出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该词的意思1.活用类型: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不可不语吾得兄事之道芷阳籍吏民,封府库范曾数目项王刑人如恐不胜2.活用类型: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道芷阳间行3.活用类型:素善留侯张良4.活用类型:君安与项伯有故5.活用类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四、指出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1.句式类型: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句式类型:具告以事长于臣得复见将军于此3.句式类型: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4.句式类型: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5.句式类型:为击破沛公军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6.句式固定结构(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鸿门宴》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预习先锋我先行(一)、请放声朗读2遍,读通读顺课文。
标注生字、难字字音。
1、完成语文必修一《同步解析测评》积累运用第2题。
(二)、自主尝试翻译理解课文:圈点勾画课文注释,自行理解疏通文句,标注疑难词句。
(三)、概括故事情节。
(围绕题目提问,结合语段概括分析,用简洁的短语即小标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文言知识自主发现与归纳:1、关于通假字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4、词类活用:①完成课后第三题5、特殊句式:(五)写下自己的发现与质疑。
(如关于《史记》与司马迁,字词知识如通假字的规律,情节内容如刘邦为什么能死里逃生,人物思想性格等等)二、自主探究我能行(一)探究人物形象1、项羽具有哪些思想性格?(依据)2、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依据)3、张良、樊哙、范增、项伯等人任选其一分析。
(二)探究文章写作1、课文选段是怎样表现项羽思想性格的?(塑造刻画人物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技巧)2、本文的语言具有哪些特点?(三)开放自主探究:(课后第四题)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的。
你认为呢?探究支撑材料:1、项羽自己总结: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逐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2、刘邦的评价总结:帝置酒雒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鸿门宴》是一部历史悠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文艺作品。
它以明朝末年一个著名的故事为主线,围绕着英雄豪杰的忠肝义胆、恩怨情仇、家国情怀和爱恨情亲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达出爱国主义、崇尚英雄、尊重生命等一系列正面主题。
本文将以《鸿门宴》为主题,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广大高中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文艺素质教育。
一、整体情境预设1.1背景知识概括《鸿门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传统戏剧,产生于明朝末年白话小说《三国演义》和《魏书》中汉献帝劝降曹操的历史故事之基础上。
全剧描写了刘、项两家的恩怨情仇,并通过曹操与汉献帝的心里描写,表达出正义、忠诚、爱国等思想。
1.2阅读目标与任务高一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传记,同时还需要掌握剧中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阅读《鸿门宴》这一文学经典作品,高一学生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教学方法指导针对本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策略和手段。
例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小组讨论、广场演讲、剧本编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阅读心得、文艺评论、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详细教学内容2.1历史背景与人物介绍《鸿门宴》描写了汉朝末年吴楚联盟与秦国段家的家族恩怨情仇,其中包括著名的英雄人物有:汉献帝刘协、吴王孙权、楚王刘备、段氏兄弟、曹操等。
此时,豪强地主借助秦王昭阳反汉的事情,兴风作浪,纷纷响应王诩、李傕等反汉集团,造成汉朝内乱,威胁到汉朝的安全。
西北边陲的军阀曹操,三顾茅庐地请将在隐居的草庐中的伟大领袖——孔明从绝境中解救出来,鼓舞了胆怯的汉帝和大臣,聚义团结,以保护祖国的安危为重。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设
学习重点 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如实词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句式、名句,一一落到学习难点
实词活用、古今异义、句式
自 主 研 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一、教师示范背诵,或选学生轮流背诵三四段
二、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一)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
1. 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同上 连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像翅膀一样 4.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5.沛公军霸上 同上 驻扎
6.沛公欲王关中 同上 统治
7.范曾数目项王 同上 用眼示意 8.道芷阳间行 同上 取道
自学与诊断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
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高中语文 第6课 鸿门宴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6课鸿门宴《鸿门宴》是传记文学的典范,无论是文言知识,还是文学技法,都要认真总结学习。
文言知识应加以整理。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加以拓展,以了解更多的不同评价。
1.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成分省略、宾语前置等文言现象,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4.探究刘邦、项羽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原因。
3课时(连案)课前活动区1.2.3.4.思考“课堂探究”中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活动区1.(1)皆为龙虎,成五采((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郤((7)因击沛公于坐()(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1卮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大礼不辞.小让((2沛公起如.厕(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乃令张良留谢.((6沛公军.霸上()从此道至吾军.()为击破沛公军.((7亡去.不义(相去.四十里((8项王、项伯东向坐.()因击沛公于坐.((9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10客何为.者(窃为.大王不取也()我为.鱼肉(为.击破沛公军(吾属今为.之虏矣(何辞为.(军中无以为.乐((11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若属皆且.为所虏(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4)素善.留侯张良((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沛公今事有急.((7)项伯杀人,臣活.之((8)吾得兄.事之((9)籍.吏民,封府库((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1)范增数目.项王((12)常以身翼.蔽沛公((13)头发上.指((1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5)道.芷阳间行((16)间.至军中((17)拔剑撞而破.之(4.(1)沛公居山东..时((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5)再.拜献大王足下(5.(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4)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5)欲呼张良与俱去(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7)籍何以至此(8)大王来何操(9)客何为者(10)沛公安在(11)具告以事(12)若属皆且为所虏(13)吾属今为之虏矣课堂探究1.2.项羽接到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
人教版高一上册《鸿门宴》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鸿门宴》导学案《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学习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知识衔接】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但具有特别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特别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依照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鸿门宴导学案(第二课时)
(7)此亡秦之续( )耳
【互学】
结合文段分析思考。
1.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
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
【展学】
1、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子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长东向,幼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以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3.“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是如何刻画樊哙这一人物的?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5)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2、项羽“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将故事推向高潮。
【教学】
1.课文的三、四两段是课文重点,情节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三起:(1)“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2)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3)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高一年级
语文导学案(《鸿门宴》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口头翻译三、四两段。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掌握“为”、“因”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
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重要实词及虚词的用法三、课时安排:三课时一、预习案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时代背景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X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X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X邦就很顺利地进入某某,秦王子婴投降。
X邦入某某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于是派兵守关,想作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某某,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X邦军队。
鸿门宴导学案(附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定稿)【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基础积累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 )酒郤( )鲰( )生玉玦( )目眦()跽( ) 戮()力参乘( )( ) 刀俎()啖()樊哙()二、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3、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籍何以至此( )(2)得复见将军于此()(3)亚父者,范增也()(4)若属皆且为所虏()(5)大王来何操()(6)我持白璧一双 ( )(7)沛公安在(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2)此其志不在小(3)素善留侯张良(4)项伯杀人,臣活之(5)吾得兄事之(6)籍吏民,封府库(7)常以身翼蔽沛公5、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3)乃令张良留谢(4)张良入谢辞:(1)大礼不辞小让(2)卮酒安足辞(3)我为鱼肉,何辞为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word导学案
鸿门宴(课时2)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课前预习·预习案【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1、2段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翻译重点语句。
2.掌握1、2、3段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
【重点难点】1.掌握1、2段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翻译重点语句。
2.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预习小测】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
①从:张良是时从沛公(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樊哙从良坐(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②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乃令张良留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③坐:项王、项伯东向坐( )因击沛公于坐坐北朝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④胜:沛公不胜杯杓( )刑人如恐不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时无声胜有声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含义,有活用现象的写出活用类型。
①沛公军霸上(“军”,__________)②沛公欲王关中(“王”,__________)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__________)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__________)⑤项伯杀人,臣活之(“活”,__________)⑥常以身翼蔽沛公(“翼”,__________)⑦素善留侯张良(“善”,__________)⑧吾得兄事之(“兄”,__________)3.写出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__________)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__________)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__________) ④具告以事(__________)⑤不然,籍何以至此(__________) ⑥客何为者(__________)⑦沛公安在(__________) ⑧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自主梳理】1.一词多义军因意胜如为且2.词类活用沛公欲王关中(读wànɡ,名词作动词,称王)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籍吏民,封府库(名词作动词,登记)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从)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看,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名词作动词,施刑)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此亡秦之续耳(动词作名词,后继者)拔剑撞而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友善)知识拓展·探究案【要点探究】1.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2.课文第1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了什么作用?【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将它记录下来。
新编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 教案(系列二) Word版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了解古文化常识、重点实虚词及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项羽”这个主要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从鸿门宴会座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即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通过检查,讨论上节课的作业,掌握文中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继续串讲,学习课文。
第三段重要字词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使动用法。
骑,人马2、将军战(于)河北:黄河以北。
古今异义。
3、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4、项王、项伯东向坐:面向东,名词作状语。
5、范增数目(于)项王:使眼色,名词作动词。
6、若入前为寿:上前,方位名词作动词。
7、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不通否,否则;为……所……:表被动,引进主动者8、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的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1、刘邦谢罪—项羽留饮2、范增示意—项羽不应3、项庄舞剑—项伯翼蔽第四段重要字词1、与之同命:同生死。
2、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瞋,瞪目;上,向上,名词作状语。
3、客何为者?:这个客人是干什么的?“何为”应为“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刑人如恐不胜:刑,施加肉刑,名词作动词。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之,以之为王,意动用法。
6、还军(于)霸上:驻扎,名词作动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6《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目标择定】1. 掌握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的句式。
2. 分析人物性格,了解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习惯。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性格决定命运。
成功与失败,绝非偶然。
鸿门宴上,刘项两大集团各色人等,纷纷登场,两峰并峙,双水分流。
刀光剑影里,唇枪舌剑中,斗智斗勇下,未来的命运,其实已可窥一斑。
从课文中,你可品味出他们各自的性格吗?1.你所了解的故事发生的背景吗?请具体谈谈。
2.鸿门宴上双方的形势关系是如何转换的?3.事在人谋,谋事在人。
谋士范增与张良各自有怎样的性格?4.不怕狼一样狡猾的敌人,就怕猪一样愚蠢的队友。
从项庄与樊哙、项伯与曹无伤各自的言行中,你看到了他们各自什么样的性格?5.决定成败的,决定荣辱的真的不仅仅是能力!项羽和刘邦,就是活教材。
从他们的言行中,你看到了他们各自什么样的性格?6.辩论:项羽放走刘邦,纵虎归山,是项羽的“妇人之仁”,还是他的“君人之度”?【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 司马迁《鸿门宴》(《史记·项羽本纪》)鉴赏2.《鸿门宴》(电影)对应检测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填空《史记》全书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部,2.解释(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
(2).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听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且为之奈何?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
(6).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为之奈何?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珍宝尽有之。
(7).去相去四十里。
脱身独去。
(8).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长子臣。
复得见将军子此。
高中语文26鸿门宴第二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第二课时)【学习方针】1、积累第二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2、文段2主要内容及其在情节发展方面的感化。
【学情调查情境导入】1、找出文段2中的通假字。
2、检查预习学案中重点语句翻译。
【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研读第二自然段。
(3分钟时间自主学习本段,疏通文意,利用圈点标注重点字词,并划出有疑问的词语,完成下列标题问题。
)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素善留侯张良:(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秦地可尽王也:(5)君安与项伯有故:(6)项伯杀人,臣活之:(7)孰与君少长:(8)吾得兄事之:(9)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10)籍吏民,封府库(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解释古今异义词⑴沛公居山东时⑵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⑶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⑷所以遣将守关者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在情节发展方面有何感化?【达标检测巩固提升】A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亲近。
B.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C.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友谊。
D.籍吏民籍:登记。
A2.翻译句子。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C1. 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①具告以事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①夜缒而出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D.①长于臣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知识梳理归纳总结】【预习指导新课链接】1、熟读文本第3、4段。
2、完成预习学案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导学案新
人教版必修1
学习小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
2、研读课文一二段,故事的开端和发展部分。
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归纳文言现象。
学生自行找出师生总结强调重点。
学习难点
突破字词句。
学生自由提出翻译困难之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确定最佳翻译。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各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军③范增说(
..)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
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旦日飨.士卒()②范增说.项羽曰()③具.告以事()
3、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军
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⑵相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使子婴为相()
⑶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⑷于
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②贪于财货()
③长于臣()
4、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贪于财货,好美姬质疑探究
思考:①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
②项羽接到曹无伤的告密后为什么发怒?
我的疑问
自主学习
(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各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鲰.生说我曰()②沛公奉卮.酒为寿()③要.项伯()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亡.去不义()
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④固.不如也()
⑤秦时与臣游.()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
⑦不如因.善遇之()⑧且.为之奈何()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通②要项伯通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4、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②不如因善遇之()⑵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⑶之
①珍宝尽有之()②为之奈何()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⑷幸
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
5、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⑴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古义:今义:
⑵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古义:今义: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
所以:古义:今义:
⑷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古义:今义:
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古义:今义:
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释。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活用形式:解释: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之活用形式:解释:
③于是项伯复夜.去活用形式:解释:
④沛公欲王关中活用形式:解释:
质疑探究
思考:①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
②刘邦知道了项羽的意图后是怎么做的?你对刘邦和项羽有了怎样的印象?
我的疑问
当堂检测
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实词
飨.土卒( ) 无所取
..()
亡.去不义( ) ( ) 与臣游.( )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 ( )
籍.吏民( ) 他盗之出入
..( )
具.言( ) 从.沛公( )
三、解释下面加的虚词
固.不如也( ) 君安.与项伯有故( )
孰与
..君少长( ) 因.言曰( )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结合注解阅读课文三四段,标注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标记疑难。
完成第三课时中自主学习的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一)1、略
2、飨:犒劳说:劝告具:皆,都
3、军:驻扎,军队,军营;相:互相,相国;为:替、给,是,替,给;于:介词,引进“言”的对象,可不译,或译为“对、向”;介词,引进“贪”的对象,可不译,或译为“对”;
介词,表比较
4、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质疑探究
①曹无伤告密,项羽发怒,范增献计,刘项两军的驻地及双方的兵力
②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认为冒犯了自己的尊严,当即决定进攻刘邦。
自主学习
(二)1、略
2、从:跟随亡:逃走当:对等,比得上固:本来游:交际、交往谢:道歉
因:趁机且:连词,表轻微转折,可译为“可、可是”
3、①距,通“拒”,把守。
毋,通“无”,不要。
内,通“纳”,接纳,进入。
②要,通“邀”,邀请。
③倍,通“背”,违背。
④蚤,通“早”,早些。
4、善:友善、较好;副词,好好地;故:旧,旧交情;所以之:语助词,补充音节;代词,代这件事;动词,到、往;代词,代人,可译为“他”;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幸:宠幸;幸亏
5、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表结果出入:古义为偏义复词,指进入,今义指进出非常:古义指意外事故,今义是程度副词,很
6、活:使动用法,使……活兄:名作状,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名作动,服侍,侍奉夜:名作状,在夜里,连夜王:名作动,称王
质疑探究
①项伯夜访,张良谋策,②问计张良,厚结项伯项羽居功自傲、自大轻敌,刘邦圆滑狡诈、细心机警、随机应变、善于用人。
当堂检测
一、略
二、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料:估计籍:登记具:详细、完备
三、固:本来安:怎么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