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1. 引言1.1 产后缺乳的定义和危害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妇女乳汁产量不足或完全无法哺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产后缺乳不仅影响了母婴间的情感交流,还可能导致宝宝营养不良、体弱多病。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产后缺乳的情况逐渐增多,给母婴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产后缺乳对宝宝的健康有着明显的危害。
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如果宝宝长期缺乳,容易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而对于产妇来说,产后缺乳也可能引发乳腺炎、情绪不稳等问题,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影响。
产后缺乳是一种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中医调理可以帮助产妇恢复产后身体机能,增加乳汁分泌,保障宝宝的营养需求。
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总结中医保健方法在产后缺乳中的应用效果,为产后缺乳的防治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
【以上内容共计286字】1.2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的作用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妇女乳汁不足或无法满足宝宝需求的情况,会影响宝宝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甚至影响母婴关系。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产后缺乳不仅仅是乳腺问题,还涉及到脏腑功能平衡、气血调畅等方面。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的作用包括调理气血、调养脾胃、激活乳腺等。
通过中医的药物、食疗、按摩等方法,可以调理产后妇女的身体,促进乳汁分泌,改善乳汁质量,从而达到满足宝宝需求的目的。
中医认为,产后妇女需要养血补气、健脾和胃,使乳汁得以顺利分泌。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的作用不仅在于调理身体,还在于调整情绪。
产后妇女常会出现焦虑、压力大等情绪问题,中医保健通过药物、穴位按摩等方法可以帮助产后妇女舒缓情绪,促进乳汁分泌。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帮助产后妇女调理身体、调整情绪,保障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产后缺乳中医护理方案

产后缺乳中医护理方案产后缺乳是指婴儿出生后母乳分泌不足以满足婴儿需求的情况。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节食欲、调理气血、激活脏腑、提高产后体质等方面。
以下是一套中医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中医诊断和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望闻问切等检查,征询患者和家属的意见,了解产后缺乳的原因,如产妇食欲不振、体力透支、气血不足等因素造成。
二、中医治疗原则1.调养脾胃:产后脾胃功能较弱,容易影响消化吸收,进而影响乳汁分泌。
应通过中药调理,促进脾胃功能恢复,改善消化吸收能力。
2.活血化瘀:产后身体循环系统容易出现血瘀症状,影响乳汁的正常分泌。
适当的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可以调理产后体质,促进乳汁分泌。
3.补充气血:产后气血不足会影响产后的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应通过中药补气补血,提高产后的身体免疫功能。
1.饮食调理:产妇应饮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红枣粥、山药莲子糖水等。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2.足浴温灸:采用足浴温灸的方式刺激腹部,促进气血流通,激活脏腑功能。
可以选取适当的中药材和穴位,进行足浴或温灸治疗。
3.推背通络:通过推背通络的方式促进气血循环,刺激经络,增加产后产妇的乳腺血液供应。
可以采用中医的推拿按摩技术,进行专业的推背通络护理。
4.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一些具有补气血、健脾胃等功效的中药,制成中药汤剂,以温热方式服用,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四、中医护理效果评价产后缺乳是个复杂的问题,中医护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固定的方案才能得到改善。
联合营养和饮食调理相结合,通经活络的温灸推背,以及定期的中药调理等方法,能有效地改善产后缺乳的状况。
催乳指标是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妇自身感受,通过医护人员的监测,产妇缺乳情况改善和乳汁分泌恢复即为治疗有效。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足浴温灸、推背通络、中药调理和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后缺乳问题,并提高产妇的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情况。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产后缺乳是指母亲在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况,导致婴儿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甚至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在中医理论中,产后缺乳主要与气血不足,肾气不固,肝郁气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适宜技术在预防产后缺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医适宜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中医适宜技术是指中医药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结合,以适宜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一种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强调因材施治,辩证施治,因人而异,个性化治疗,注重调理防病,预防为主。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辩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产后缺乳,可以根据患者的气血状况,肾气的固而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
2. 个性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产后缺乳的预防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理。
3. 预防为主。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理身体,改善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1. 调理气血,增加乳汁分泌。
中医认为气血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乳汁的分泌,在产后应该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调理气血,促进乳汁分泌。
2. 固肾益气,增加乳汁营养成分。
中医认为肾气不足会影响乳汁的形成,在预防产后缺乳时,应该通过中药调理肾气,增强乳汁的营养成分,保证婴儿的营养需求。
3. 疏肝解郁,保持情绪稳定。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绪不畅会导致气机郁滞,影响乳汁的分泌,因此在预防产后缺乳时,需要通过中医药调理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
4. 营养膳食,补充营养。
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合理搭配膳食,补充营养对于产后缺乳的预防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中药食疗的方法来调理体质,增强乳汁的营养成分。
三、中医适宜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1. 中医药调理。
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气血,固肾益气,疏肝解郁,促进乳汁分泌。
但是在使用中药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来选用适合的中药,不可盲目使用。
产后缺乳的诊断与治疗

产后缺乳的诊断与治疗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缺乳。
乳汁的分泌除与乳腺的发育、催乳素的分泌及全身情况密切相关外,尚与哺乳方法不当、营养不良、精神恐惧和休息有关。
其中任何因素的异常均可导致产后缺乳。
中医称为“产后乳汁不行”、“无乳”,多由产时失血,气随血耗,或肝失调达,疏泄失职,乳络壅塞所致。
一、产后缺乳的诊断1.产后无乳汁分泌,或乳汁甚少,无发热、恶寒等症状。
2.检查乳房柔软,无乳汁感,挤压时仅有点滴乳汁。
3.血液检查无异常。
二、产后缺乳的鉴别诊断乳腺炎:虽乳汁不通或缺乳,但有畏寒发热,乳房局部红肿痛热。
三、中医治疗产后缺乳1.辨证论治:(1)气血虚弱:[证候]产后乳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头晕,舌淡红,少苔,脉虚细。
[治法]补气养血,增液通络。
[方药]通乳丹:人参10g、黄芪30g、当归10g、麦冬10g、木通10g、桔梗10g、猪蹄120g、甘草6g。
(2)肝气郁滞:[证候]产后乳汁少或全无,乳汁浓稠,乳房胀硬或疼痛;情志抑郁,或有低热,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当归10g、川芎10g、天花粉12g、白芍15g、生地12g、柴胡10g、青皮10g、通草10g、桔梗10g、白芷10g、穿山甲15g、王不留行15g、甘草6g。
2.针灸治疗:(1)体针:取主穴膻中、乳根,配少泽、天宗、合谷,1次/日,留针15~30分钟。
(2)耳针:取胸区、内分泌、乳腺穴、脑点穴,1次/日,每次留针15分钟。
3.单方验方:(1)通络增乳汤:王不留行12g、炮甲12g、路路通9g、漏芦9g、川芎9g、天花粉9g、麦冬9g、丝瓜络15g。
若气血亏虚者加党参12g、黄芪15g、当归9g、白术9g、神曲9g、通草3g,去炮甲;若肝气郁滞者,加柴胡6g、青皮6g、桔梗9g、通草3g。
将诸药用纱布包好放入去内脏公鸡腹内,温水泡半小时,以慢火煎,开锅后再煎半小时。
产后奶水不足的解决办法

中医认为,产妇缺乳主要有两种发病机理:气血虚弱、肝郁气滞。
其中,气血虚弱型缺乳多由产时或产后出血过多,或素体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引起。
乳汁由气血化生,血不足,乳汁化生无源,则表现为奶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痛感;面色少华,指甲颜色暗淡,食欲不振,身体疲劳,精神不振等。
这就可用传统方剂“通乳丹”治疗。
通乳丹药方
【组成】人参30克;生黄耆30克;当归60克(酒洗);麦冬15克(去心);木通0.9克;桔梗0.9克;七孔猪蹄2个(去爪壳)。
【用法】水煎服。
二剂乳如泉涌。
【功用】补气血,通乳汁。
【主治】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
肝郁气滞型缺乳可能跟新妈妈在产后生气、精神压力大及素性抑郁有关,临床表现为产后乳汁分泌少,乳房胀痛,胸胁胀满,心情抑郁不乐,或有低热,舌苔薄黄。
这类产妇可使用“下乳涌泉散”。
下乳涌泉散
【来源】《清太医院配方》。
【组成】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各30克青皮漏芦桔梗木通白芷通草各15克穿山甲45克王不留行90克甘草7.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
每服6~9克,临卧时用黄酒调下。
此外,新妈妈还可采用食疗下奶,如通草与猪蹄一起熬汤,效果不错。
产妇还应放松心情,保持乐观情绪,做好乳头清洁,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这些都对防治缺乳有帮助。
另介绍几种偏方:
1、王不留行10g 穿山甲6g 通草10g布包与猪蹄同炖汤服,效果还不错,就是穿山甲价格太贵。
2、酒酿煮鸡蛋效果特佳,酒酿活血通络,鸡蛋补充营养,配伍合理,据验证,效果很好。
产后缺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产后缺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产后缺乳系因气血不足,不能生乳,或肝郁气滞,乳脉垂塞,导致产妇在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无,亦称产后乳汁不行。
1 诊断依据
1.1 产后排出的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
1.2 乳房检查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
或乳房丰满乳腺成块,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
1.3 排除因乳头凹陷和乳头皲裂造成的乳汁壅积不通,哺乳困难。
2 证候分类
2.1 气血亏虚: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
伴面色少华,神疲食少。
舌淡,少苔,脉虚细。
2.2 肝气郁滞: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稠,而乳房胀硬而痛。
情志抑郁不乐,胸胁胀痛,食欲减退,或有微热。
舌质暗红或尖边红,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3 疗效评定
3.1 治愈:乳汁分泌正常,能正常哺乳。
3.2 好转:乳汁分泌增多,或乳汁分泌正常,但量少不够喂养婴儿。
3.3 未愈:乳汁分泌无改变。
中医科产后缺乳护理常规

中医科产后缺乳护理常规产后缺乳多因气血不足不能生乳,或肝气郁结,乳汁阻滞所致。
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为要紧临床表现。
产后缺乳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体质及临盆情形。
2、乳汁及伴随病症。
3、乳房、乳汁、乳腺发育情形。
4、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5、心理社会状况。
6、辨证:气血虚弱证、肝气郁滞证。
二、护理要点1、一样护理(1)按中医妇科一样护理常规进行。
(2)保证睡眠,有利于产妇机体功能恢复,以避免阻碍乳汁分泌。
(3)产褥期做好乳头护理,每次哺乳前用温开水清洗乳头,避免哺乳时显现乳头软裂。
2、病情观看,做好护理记录观看乳汁排出量、色、质,乳房疼痛程度、性质和伴随病症。
3、临证(症)施护(1)乳房胀痛者,按摩乳房,挤出乳汁,或遵医嘱用芒硝湿敷;假设有热痛且有肿块者,遵医嘱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外敷。
(2)缺乳者,遵医嘱选穴针刺,增进乳汁分泌。
4、饮食护理(1)饮食以高蛋白食物及新鲜蔬菜为宜。
忌食辛辣刺激、助阳化火之品,并注意增加水分摄取。
(2)气血虚弱,乳汁缺乏者,应增强饮食调理,选用催乳汤等。
重在补益脾气,使气血充沛,乳汁自生。
5、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注意服药后的不良反映。
(2)疏肝解郁,通络行乳的汤药宜热服。
6、情志护理增强精神护理,维持心情愉快,调情志,避愤怒,忌忧郁,心境平和,乳汁畅行。
三、健康指导1、适当活动,劳逸结合,使气血流通。
做简单体操,慢慢增加运动强度。
2、维持良好个人卫生适应。
产前检查如发觉乳头凹陷者,应指导妊妇常常把乳头向外牵拉,并维持乳头清洁。
3、把握正确的哺乳姿势。
忌用香皂和酒精清洗乳头,以避免引发局部皮肤干燥载裂。
4、每次喂奶前,按摩乳房,以利于刺激泌乳。
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于乳头上,以爱惜乳头。
5、每次哺乳,吸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
哺乳完后将剩余的乳汁挤空。
6、维持心情愉快,忌苦恼及忧虑,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
产后缺乳的穴位调理法

产后缺乳的穴位调理法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9年第2期产后缺乳的原因多为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或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
中医常将产后缺乳分为气血虚弱和肝郁气滞两种类型,选用穴位进行调理常能收到良效。
气血虚弱型症状选穴有的产妇产后乳汁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乳房柔软无胀痛。
患者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食少便溏,舌淡,少苔,脉虚弱。
可选用足三里、三阴交、少泽三穴进行调理。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在外膝眼直下约4横指处。
三阴交穴在人体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少泽穴在小指外侧,指甲旁边一点儿的地方。
调理方法先按揉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每个穴位3分钟左右,每天2次。
然后把5根牙签捆在一起点刺双侧少泽穴,每次3分钟。
中医解释足三里为阳明胃经的合穴。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衰弱,气血供应不足,产妇就会缺乳。
按摩足三里可以使脾胃强健,气血旺盛,乳汁自然分泌充足。
三阴交穴是妇科病的“万灵丹”,刺激它可以调气血。
女人只要气血畅通,乳汁即会下如涌泉。
刺激少泽穴可促使气血生化,疏通乳络,促进乳汁分泌。
肝郁气浠型症状选穴有的产妇产后乳汁减少甚至完全没有,胸胁及乳房胀痛,精神抑郁,闷闷不乐,或者微微有点儿发热,饮食减少。
可选用行间、期门、少泽三穴进行调理。
取穴方法行间穴在足背大脚趾和第2个脚趾赤白肉交汇处。
以乳头做一条竖线,第6肋间隙做一条横线,两线交点就是期门穴。
调理方法先按揉行间和期门穴,每天两次,每个穴位300下。
然后用5根牙签捆在一起点刺少泽穴,每次100下。
中医解释女性和血的关系最为密切,肝血不仅要负责女性月经,也决定妈妈能否为孩子提供优质的乳汁。
行间是肝经上的荥穴,处理好行间穴就能补足气血。
行间还能舒肝解郁,对肝气郁滞引起的缺乳能起到立竿见影之效。
期门穴可以治肝郁气滞之证,有很好的疏理肝气的效果。
按摩此穴可以使肝气通畅,从而使乳汁分泌正常。
少泽穴作用见前。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产后缺乳

缺 乳
四、诊 断
病史:素体气血虚弱,产时失血过多,
或素性抑郁,产后情志不遂,素体肥胖
临床表现:乳汁甚少或全无 检查:乳房柔软或胀硬,乳汁清稀或浓
稠,乳腺发育正常或欠佳。
五、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依据乳汁和乳房的情况辨
虚实
虚-乳房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
质稀。
实-乳房胀满而痛,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
6.药物影响
乳母若吃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药,或因 疾病正接受某些药物治疗,有时会影 响泌乳量,此时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在因病就诊时,应让医生知道你正在 喂母乳。
7.过度劳累和健康状况
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可使泌乳量减 少。 泌乳与年龄、胎次和产妇的健康状 况等也有关系。一般初产妇乳量较 少;大龄初产妇更显著地减少。
治疗法则:
虚则补之,实则疏之
具体治法:调理气血,通络下乳
1.气血虚弱型缺乳
临床表现: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乳汁 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 头晕目眩,神疲食少,舌淡少苔,脉 虚细。 治则:益气补血,健脾通乳,催乳按 摩。 常用中药:太子参、黄芪、当归、红 枣、王不留行、通草、穿山甲
2、肝郁气滞型
治则:健脾利湿,化痰通乳,催乳按摩。
常用中药:半夏、陈皮、茯苓、瓜蒌、 当归、漏芦、王不留行、桔梗、穿山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回 乳
中药
1、炒麦芽120克,代茶饮
2、炒麦芽200克,蝉衣5克代茶饮
3、炒麦芽200克,神曲10克代茶饮
4、外敷回乳:芒硝120克布包外敷双乳。
西药
1、溴隐停2.5mg,BID,7~14天,餐中服 (适用于已有大量乳汁分泌者) 2、已烯雌酚5mg,tid ×3日; 以后用5mg,qd×3日;
中医如何治疗产后缺乳

中医如何治疗产后缺乳乳汁是由乳腺分泌的白色或略黄色液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脂肪、蛋白质、乳糖、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因此,母乳不仅可以给新生儿提供丰富全面的营养,还可以增强其抵抗力,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
产后缺乳又叫“产后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量少的一种症状。
中医认为,产后缺乳是由于产妇气血亏虚、不能生化乳汁,或因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
隋代《诸病源候论》将此证列为“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是“既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
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产后缺乳“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涩当疏之”。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多数产后乳汁缺乏的产妇均伴有先天乳腺发育不良或贫血等慢性疾病的患病史,或生产时失血过多、产后情志不遂、过食肥甘、劳逸失常及哺乳不当等情况。
因此,笔者认为治疗此病应首先根据产妇乳房有无胀痛、乳汁清稀或浓稠以及舌诊和脉诊的情况辨清疾病的虚实,再结合其他症状对症进行治疗。
下面就介绍一下辨证治疗产后缺乳的3个典型病例:病例一:患者霍某,女,24岁,工人,产后乳汁稀少。
其面色少华、气短懒言,乳房柔软,无红肿硬块,食欲尚佳,二便正常,且无不愉快之事,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经辨证,笔者认为霍某所患的产后缺乳属于气血两虚型,在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补血通乳为主,可使用以下方药:人参、黄芪各30克,当归60克(酒洗),麦冬15克(去心),木通、桔梗各0.9克,猪蹄2个(去爪壳)。
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用清水煎煮,饮汤食肉,可每日服1剂。
此外,这类患者也可选用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霍某服用笔者为其选用的中药方剂治疗5天后,其上述症状明显减轻,乳汁渐多。
病例二:患者郭某,女,26岁,生产30天后与家人发生争吵,自觉心中烦乱、咽部梗阻、胸胁满闷、纳少便溏,而后乳汁渐渐减少,不足儿食。
患者形体肥胖,体温正常,乳房丰满,按之松软无胀感,脉弦滑,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
产后乳少中医辨证

中医学认为乳汁由气血所化生,也是机体“气”作用的结果。
即气的“气化”与“摄纳”之功能来完成的。
尤其是脾胃之气更为重要。
脾胃之中气为后天之本,妇女中气盛则乳汁源泉不竭,中气足则乳有所摄而不自溢;即乳汁既赖气生,又赖气摄。
如因禀素脾胃虚弱、或产时努挣伤气、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均可使中气不足导致乳汁生化乏源与乳汁出现缺乳。
乳汁的分泌也要依赖肝气的疏散与调节。
若脾胃失司而痰浊内生,痰湿结于乳房胃络即可出现缺乳。
肝主藏血主疏泄,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乳房胀痛,甚至形成肿块。
肾为先天精气,肾气衰则乳房也即衰萎。
故缺乳多因气血虚弱、肝郁气滞或痰气壅阻肾气不固所致。
产后乳汁异常辩证分型:1.气虚失固产后乳汁自溢,乳房柔软,乳汁清稀,神疲气短,苔薄舌淡,脉细弱。
2.气血虚弱产后无乳,或乳汁点滴清稀,乳房松软,面色(白光)白,头晕乏力,纳谷欠馨。
苔薄,脉细弱。
3.肝郁气滞产后乳汁不行或量少不畅,乳房胀硬而痛,痛引两胁,胸闷心烦。
苔薄黄,脉弦医学。
4.肝郁化火产后乳汁自出,量多且稠。
情志抑郁,烦躁易怒,头胀目赤,口干喜饮,溲赤便秘。
苔黄,舌红,脉弦数。
治疗产后缺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调整情志,防止急躁、抑郁情绪,重视改善饮食,适当多吃鲫鱼、猪蹄、母鸡、赤豆等食物煮的汤水,注意改进哺乳方法,定时哺乳,每次哺乳时要让婴儿吮紧乳头并吸空乳房(或用手、吸乳器将乳汁排空),局部还可用温热(或葱汤)轻轻揉洗乳房,以起到温运的作用。
中药回乳(断乳)一般婴儿哺乳至1周岁即可断乳,或因工作等原因而不欲再哺乳,即可采用中药回乳。
回乳的方法分全身和局部两种。
全身治疗:生麦芽60克,蝉蜕12克,水煎服;生枇杷叶15克(去毛),生麦芽60克,水煎服;生麦芽60克,山楂30克,神曲30克,煎汤代茶饮,均每日一剂。
局部治疗:取皮硝300克,装入布袋中,待排空乳汁后,敷于乳部并扎紧;或取明矾6克,溶于1500克开水中,待水温后,用此水揉洗乳房3分钟,然后再用洁净毛巾浸明矾水在乳房局部做湿热敷15分钟,每晚一次,连用3天。
产后缺乳护理范文

产后缺乳护理范文
产后缺乳是许多新妈妈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
缺乳不仅会给宝宝带来
健康问题,也会给妈妈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因此,护理一个产后缺
乳的妈妈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产后缺乳护理的方法和建议。
其次,妈妈应该正确的哺乳。
一旦宝宝出生,妈妈应该尽早开始哺乳,并且要遵循正确的哺乳姿势。
正确的哺乳姿势可以确保宝宝能够正确地吮
吸乳汁,并且能够有效地刺激乳腺。
妈妈应该保持放松的状态,找到舒适
的姿势,以及使用正确的哺乳技巧。
另外,妈妈应该避免一些可能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
例如,过度疲劳
和精神紧张可能会导致乳汁分泌不足。
因此,妈妈应该尽量保持充足的休息,并且避免过度疲劳。
此外,护理中使用工作和应激过量的药物也应该
避免,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对乳汁分泌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护理产后缺乳的妈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妈妈需要保持
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哺乳姿势,尝试一些增加乳汁分泌的方法,避免
一些可能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并在需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通过这些护
理方法,妈妈可以提高乳汁的分泌量,并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保健。
母羊产后缺乳

母羊产后缺乳母羊产后缺乳是分娩后乳汁的生成和排出部分或全部停止为特征的综合性疾病,其危害主要表现为母羊生产性能和泌乳量下降,羔羊营养不足、发育缓慢及存活率降低,造成养羊业严重经济损失[1]。
产后缺乳是母羊产后常发疾病,多发生于初产及老龄羊,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除由遗传、管理、应激或营养等引起的单纯性产乳量减少外,还有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乳房炎或传染性无乳症(contagious agalactia,CA)等[2]。
母羊产后缺乳发生遍及全球,发病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很难确定母羊产后缺乳具体发生原因。
本文从母羊产后缺乳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以对该病的防治和诊断提供临床参考。
1 母羊产后缺乳发生原因1.1 品种品质差品种退化或近亲繁殖可降低山羊生产性能,大部分产头胎缺乳的母羊品种品质比较差,乳房呈现下垂、乳头短小、肉质乳房或乳房的一侧发育不良等现象[3]。
1.2 饲养管理不合理饲养管理过程中,初产母羊配种年龄过早,乳腺发育尚未完成,母羊产后易发生缺乳;母羊年龄过大未及时淘汰或使役过度等也是是母羊产后泌乳性能减弱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羊养殖方式逐渐由放牧转为舍饲,导致母羊更易发生产后缺乳,其原因是母羊生活空间变小,管理过程中又常忽略羊只日常运动,使役也较少,以致母羊体质逐渐变弱,采食量也下降,最终引起母羊内分泌紊乱或乳腺发育异常而致产后缺乳[4]。
1.3 应激寒冷、炎热和惊吓等外部刺激也可导致母畜产后缺乳。
环境温度过高,引起奶山羊产生热应激,负调控体内神经递质及甲状腺激素,造成乳汁产量降低和成分的改变[5];环境温度过低,会加大羊只体能消耗,引起泌乳量下降,乳汁浓缩[6];犬对羊的惊吓刺激可引起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乳汁体细胞数增加及乳汁产量的降低[7]。
1.4 营养失衡妊娠期或产后期日粮供给或营养搭配不合理也是引起母羊产后缺乳的重要因素。
饲料能量和蛋白质过高会导致大量脂肪沉积在动物乳腺组织而使其泌乳机能降低;反之,能量和蛋白质过低会使母羊乳腺发育或合成乳汁营养来源不足,造成产乳量降低或乳汁稀薄[8]。
产后缺乳食疗方

≮ j
21 年 1 第 1 01 月 期
.%躏} 穹 ,
霹
乳 汁 分 泌 不足 ,
4. 麻 猪 蹄 汤 : 芝 芝 黑 麻 25克 , 猪 前 蹄 1只
先 将 芝 麻 炒 香 . 研 末 备 用 。猪 蹄 去 毛 桩 . 块 洗 剁
净 , 火 煮 汤 用 猪 蹄 汤 中
后 乳 腺 炎 初 起 . 乳 汁 不
通 、 肿热痛等。 红
后去浮沫 , 花 生米 、 下 黄 葱 花 调 味 食 用 每 天 1
2. 物 通 乳 汤 : 地 豆 、 花 菜 等 , 至 猪 蹄 剂 , 连 服 4~5 天 即 可 四 熟 黄 煮 黄 1 克 , 芍 、 归 、 5 白 当 天 烂 熟 , 入 少 量 食 盐 、 加 味 可 清 热 解 毒 。 经 下 乳 通
洗 净 剁 块 : 草 以 布 包 , 络 催 乳 适 用 于 产 后 缺 通
3 花 生 豆 蹄 汤 : 生 . 花
花 果 50克 ( 品 ) 金 针 干 ,
菜 ( 花 菜 ) 克 , 黄 l 0 0 猪 蹄 2 只 先 将 猪 蹄 去 毛
烂 熟 . 药 包 , 放 食 盐 米 60 克 . 黄 豆 5 克 . 桩 。 洗 净 剁 块 . 加 入 生 去 略 0
磬湛 睫
3. 糖 炖 蹄 膀 冰
1水 梨 盅 .
水 梨 1个 , 枣 3粒 , 蜜
鲜 莲 子 6粒 , 萝 卜 1 克 , 糖 5 胡 0 冰 0克 , 蹄 膀 7 0 克 , 糖 5 冰 蜂蜜 2 0克 。 先 把 水 梨 挖 空 成 盅 备 用 ;
1 0 克 , 姜 片 、葱 O 再 把 莲 子 心 挑 去 ,放 锅 内 煮 2 0分 钟 。 段 、盐 、 精 各 适 味
中西医结合产后缺乳

小结
▪ 定义 :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
▪
诊断 :病史 ;症状;检查。
▪
辨证论治:
▪
1、辨证要点:根据乳汁的稀稠,乳房的胀软,
结合全身症状,分析属于虚症或实证。
▪
2、治疗原则: 虚症要调治气血以通乳;实证要
以理气通络以下乳。
▪
外治方法较多,要注意配合内治法,以提高疗效。
产后并发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妇科教研室
中西医结合产后缺 乳
目的要求
掌握:产后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熟悉: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 了解:产后缺乳的外治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产后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难点:产后缺乳的辨证。
定义
产后缺乳:产后乳汁甚少,或逐渐减少, 或全无,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称为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 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产后急性乳腺炎
▪ 定义: ▪ 急性乳腺炎为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绝大多
数发生于产后哺乳的妇女,一般多在产后3~4 周发病。本病属中医学“乳痈”、“妒乳”等 病症的范围,以乳房肿痛、红热化脓为主症, 多由气郁热结所致。
中医病因病机
1.肝郁气滞; 2.脾胃失和,胃热壅滞;
3.内热与外邪相搏,久而成脓,发为乳痈。
乳房柔软无胀
乳房红肿热痛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或本乳汁不足而骤然泌乳更少; 孙××,女,28岁。
皮肤无改变
甚化脓溃破
或本乳汁不足而骤然泌乳更少;
1、胎盘娩出后致使血中雌激素及孕酮水平下降,解除了对泌乳素(PRL)的抑制
全身情况 无全身症状
初起恶寒发热
辨证要点
证候特点
舌
产后缺乳自疗法

产后缺乳自疗15法(041699)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孕妇生产后乳汁分泌量少、甚至无乳汁分泌,不够喂养乳儿需要者为产后缺乳。
多发生于产后半月内,尤其是产后2、3天,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与中医学的“缺乳”;“乳汁不行”;“乳汁不足”相类同。
1、红皮红薯250克,鲜狗脊椎骨250克。
将红薯带皮洗净,狗脊椎骨洗净、切块一同放砂锅中先急火后文火煮至红薯烂熟服食。
每日一次。
适用于产后乳汁量少(清稀)或无乳汁,乳房柔软而无胀痛,面色苍白,食少便稀。
2、猪前蹄2只,花生仁60克,黄豆60克同放入砂锅中加凉水适量文火清炖至烂熟后服食。
每日一次。
适用于产后乳汁量少(清稀)或无乳汁,乳房柔软而无胀痛,面色苍白,食少便稀。
3、豆腐500克,丝瓜(带瓤)250克,香菇50克,猪前蹄1只,葱、姜、盐各适量。
先煮猪蹄和香菇炖至烂熟后加入丝瓜、豆腐、葱、姜、盐调味再煮至丝瓜、豆腐熟后服食。
每日一次。
适用于产后乳汁量少(甚则不下),乳房胀满而痛、胸闷不舒、两胁作胀、情志抑郁,食欲减退。
4、赤小豆250克文火煮至烂熟后食用。
每日一次。
5、三棱15克水煎20分钟后滤出药液趁温热敷洗乳房部。
6、穿山甲9克焙焦黄后研为细面用小米粥1次冲服。
每日一次。
7、党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30克,麦冬15克,桔梗9克,木通3克,猪前蹄2只。
加凉水适量先急火后文火炖煮至猪前蹄烂熟后吃猪前蹄、喝汤。
每日一次。
适用于产后乳汁量少(清稀)或无乳汁,乳房柔软而无胀痛,面色苍白,食少便稀。
8、鲜蓖麻叶250克加凉水250毫升文火煎煮1个小时后滤出药液趁温热敷洗乳房部。
9、益母草15克,藕节250克,鸡蛋2个,黄酒250毫升。
先将鸡蛋煮熟剥皮后再将鸡蛋与益母草、藕节、黄酒一同放入砂锅中加凉水适量文火煎煮20分钟,吃鸡蛋、喝汤。
每日一次。
10、猪前蹄2只,香薷30克,通草6克。
加凉水适量先急火后文火炖煮至猪前蹄烂熟后吃猪前蹄、喝汤。
每日一次。
11、取耳穴胸点,内分泌点,交感点,脾点,肝点。
产后缺乳的症状和对应的食疗方法

产后缺乳的症状和对应的食疗方法对于产妇来说,如何调节产后缺乳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妇产科医生提示,产后缺乳大多与产妇的体质和情绪有关,可以通过一些食疗方法来调节。
1、气血亏虚、脾胃虚弱导致无乳或乳稀的产妇,可用黄芪15克、太子参15克、当归10克熬煮猪蹄汤、鲫鱼汤或乌鸡汤,去油后饮用,可以补气养血。
2、产后焦虑、抑郁、心情不畅,也易导致无乳或乳汁淤积。
产妇在保持愉快心情的同时,可以用中药路路通熬煮猪蹄汤服食,能通络下乳。
乳房胀痛的产妇,可用干净的温毛巾外敷乳房,同时及时挤净乳房内的滞奶,以避免滞奶变质引发乳腺炎。
3、身体肥胖或者产后饮食营养过剩,也可能引起缺乳、乳稀。
此类产妇可饮用一些冬瓜汤或丝瓜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药
1、溴隐停2.5mg,Bid,7~14天,餐中服(适
用于已有大量乳汁分泌者) 2、已烯雌酚5mg,tid ×3日; 以后用5mg,qd×3日; 再用2mg,qd ×3日
谢谢!
方药:通乳丹
通乳丹
人参 黄芪---补气健脾,生血化乳
当归 麦冬---养血滋阴
木通 桔梗---宣络通乳 猪珍汤加黄芪、漏芦、陈皮、木通(或通草)桔 梗 猪蹄(2个,去爪壳) 若脾胃虚弱、纳呆者,或痰滞者不宜用之。
肝气郁滞
主证:产后乳汁分泌少,或全无,乳房胀硬、疼
自通,而乳亦通矣”
病因病机
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
肝郁气滞-气机不畅,乳脉不畅 痰浊阻滞—乳络不通
诊 断
病史:素体气血虚弱,产时失血过多,或素性抑
郁,产后情志不遂,乳腺发育不良,乳头内陷
临床表现:乳汁甚少或全无
检查:乳腺发育正常,乳房柔软或胀硬而痛,乳
汁清稀或浓稠,或乳腺发育欠佳。
鉴别诊断:乳痈
成熟乳
产后14日后
呈淡黄色, 质稠
蛋白质减少 脂肪和乳糖 增多
呈白色 含有形物质 及SIgA
含较多有形 物质及SIgA
特 点
多发于产后二、三天至半月内。 产后即乳房不胀,乳汁稀少,不足哺乳,或全无
乳汁。
新产后哺乳正常,因突然高热或七情所伤,乳汁
骤减。
历史沿革
《诸病源候论》列有“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系“既产
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使然。
《备急千金要方》列出21首下乳方,其中有猪蹄、鲫鱼等 《三因极-病证方论》分虚实论缺乳,并提出治法“虚当补之,
盛当疏之”
《妇人大全良方》认为“乳汁为气血所化”“乳汁资于冲任”
,主张对于虚证用补气养血方法治疗
《儒门事亲》提出情志因素导致乳汁不能 《傅青主女科》从气血论治缺乳,分虚实治疗,“阳明之气血
痛,乳汁稠+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下乳涌泉散
青皮、柴胡--舒肝解郁
四物、天花粉---养血滋液
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活络下乳
桔梗、通草---宣络通乳 甘草---调和诸药
乳积化热,加蒲公英、夏枯草、赤芍 乳房胀痛甚,加橘络、丝瓜络、香附 红肿热痛,高热寒战,或结块波动感—按乳痈治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依据乳汁和乳房的情况辨虚实
虚-乳房柔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
实-乳房胀满而痛,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
治疗法则
虚则补之,实则疏之
具体治法--调理气血,通络下乳
气血虚弱
主证:产后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汁清
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气血虚弱证
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针灸:膻中、乳根
预防与调摄
孕前调治:尽早诊治乳腺发育不良,肥胖者加
强锻炼。 孕期保健:纠正贫血,调畅情志,清洁乳房、 牵拉乳头,穿着宽松。 产后调摄:调畅情志;注意恶露的情况,足够 睡眠,正确哺乳,合理营养,饮食不可过于滋腻 早期治疗(半月内疗效较好)
回乳
中药
1、炒麦芽120克,代茶饮 2、炒麦芽200克,蝉衣5克代茶饮 3、炒麦芽200克,神曲10克代茶饮 4、外敷回乳:芒硝120克布包外敷双乳。
产褥期乳房的变化
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 产后2~3天乳房逐渐增大,变坚实,局部温度
增高,开始分泌初乳。 初乳、过渡乳、成熟乳 产妇的乳汁分泌量与乳腺的发育成正比,也与 产妇营养、健康和精神状况有关。
垂体催乳素是乳汁分泌的基础 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
初乳
产后7日内
过渡乳
产后7-14日
产后缺乳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产后区 赵丽红
目的要求
掌握缺乳的定义、辨证论治 熟悉缺乳主要机理
概 述
产后产妇乳汁极少,甚或全无者,不能满足哺
乳的需要,称为产后缺乳。 缺乳以产后第2-3天至半月内为常见,也可 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发病率约为20~30%。 中医称为“产后乳汁不行”,“乳汁不足”或 “产后乳无汁”等。
疗。
痰浊阻滞
主证:乳汁少或无,乳房硕大或下垂或不胀,乳 汁不稠 ,形体肥胖,胸闷痰多,舌淡胖,苔腻, 脉沉细
治法:健脾化痰通乳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其他疗法
食疗
1、猪蹄2只,通草24克,同炖,去通草食猪蹄,饮汤
2、花生米120克,黄豆120克,炖猪蹄
3、鲤鱼100-150克,葱50克,煎汤饮服 4、碎核桃肉,加猪油、红糖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