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学数学教学理论
数学教学论(4-7章)
4.1.1 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道德行为 规范,立志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学好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要使学生身心得到正常的 发展,具有健康的体质;还要使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并 初步掌握一些劳动技能、职业技术技能。”
提高理论水平的关键在于对理论的理解,只有加深 理解,才能更有效地将理论用于实际,并牢固掌握 有关数学知识. • 2.注重联系实际,既要注意用实例说明数学应用, 更要重视通过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去发现、探索数学问题. • 3.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实践——认识——再实 践——再认识的规律,充分注意数学理论来源于实 践又应用于实践,防止实用主义和理论至上两种不 良倾向.
3.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2)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 一、严谨性与量力性 数学严谨性的表现: 1.数学结论准确、精练; 2.数学推理严密、合乎逻辑。 数学严谨性的特点: (1)具有相对性;(2)严谨程度可以逐步达到,逐步满足.
E-mail:
学习内容
• • • • • • • •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论 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数学思维与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中学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工作
第四章 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 • 1.中学数学教学目的。 • 2.中学数学教学原则。 [关键词] 目标,目的,数学教学目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 数学教学原则
总结版:中学数学教学概论
中学数学教学概论第一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与任务1.1 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 一、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①教育方针②普通中学的性质和任务③数学学科的特点④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普通中学的性质和任务性质:普通中学进行的是基础教育而不是职业(专业)教育任务:要交给学生为继续升学或参加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产劳动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必要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二、数学学科的特点①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②数学的广泛应用性③数学的思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1.2 中学数学教学目的一、“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的1.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①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②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③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四个方面:①知识技能②数学思考③解决问题④情感态度* 2. 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①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③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④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⑤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研态度⑥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指“大纲”或“标准”中规定的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微积分初步等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公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基本技能: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括使用计算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简单的推理、画图以及绘制图表等基础知识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有整体观念②要过程与结论并重③要注意循序渐进、螺旋上升④要注意训练的适度性第二章中学数学教学改革2.1 20世纪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综述一、克莱因——贝利运动1.克莱因(F.Klein)——主张“以函数为中心”2. 贝利——主张“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大众”二、新数运动20世纪50年代后期,“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开始(“新数”——新的数学课程)1.新数运动产生的重要原因①社会发展对人的数学素养提出高要求②数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③20世纪数学的飞速发展④心理学理论的发展⑤高等学校数学教育的发展2.对“新数”的反对意见的体现①升学和就业②具体和抽象③归纳与演绎④理论与实际⑤传统与现代3.新数运动受到挫折的根本原因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90117课程名称:数学教学论学时/学分:36/2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课教研室:课程论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与数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数学数学论等学科相关联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中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中学数学概念、命题、解题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理解中学数学课程的制定与改革的历史与现状,具备应用中学数学教育理论和方法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的能力,提高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的能力,学生扩大数学视野,培养数学思维品质,克服对中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畏难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教”、“怎样学”、“怎样评”和“教什么”、“学什么”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研究方法,培养未来数学教师的基本本领。
为后续的微格教学、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学支持。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片以及CAI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 论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学论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明确数学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掌握数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数学教学论、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基本概念,掌握数学教学论学的研究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成为一个专业、一门科学学科的历史,数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难点:数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福建省福清元载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 3.2.2 直线的两点式与截距式方程
注意:①不能表示与 轴和 轴垂直的直程可以适应在于任何一条直线.
(2)截距式:若已知直线在 轴,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 ( )则直线方程: ;
注意:不能表示与 轴垂直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 轴垂直的直线,特别是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要谨慎使用.
[教学反思]
5.(选做)某房地产公司要在荒地ABCDE(如下图)上划出一块长方形地面(不改变方位)建造一幢八层的公寓楼,问如何设计才能使公寓占地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精确到1 m2)
【课堂检测】
1.过(x1,y1)和(x2,y2)两点的直线方程是()
A. ;B. ;
C. ;D. (
2.过点A 和B 的直线两点式方程是;
(A) ; (B) 或
(C) ;(D) 或
2.已知 三个顶点是 , , ,求BC边中线AD所在直线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
3.过点A(1,4)且纵、横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共有条.
4.过两点 和 的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为().
A. B. C. D. 2
【小结与反馈】
(1)两点式:若已知直线经过 和 两点,且( ),
2.截距式:直线 在x、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其方程为.
3.两点式不能表示;截距式不能表示.
4.线段 中点坐标公式
即学即练:
1.过两点 和 的直线的方程为().
A. B. C. D.
2.直线 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求过点 ,并且与两轴围成等腰三角形的直线方程..
【课外拓展】
1.已知△ 顶点为 ,求过点 且将△ 面积平分的直线方程.
2.已知直线 过点 ,且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和为0,求直线 的方程.
数学教学论总结
数学教学论总结第一章绪论本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广义地来说,数学教学论研究与数学教育有关的一切问题(数学与社会、教师培训、比较数学教育等)。
狭义地来说,以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三论为核心,研究有关教授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是揭示数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数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 1.数学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2.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 3.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本门课在高师数学系开设的意义(一)科学的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教学论基本原理的具体表现。
(二)数学教学论对新教师具有特殊的意义。
1.我国社会、经济等的发展对中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2.数学教学工作是多层次、多因素的工作。
总之,一个新教师要想胜任如此复杂的、高度艺术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努力学习数学专业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还必须学习和研究数学教学论,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足迹:1.数学教育改革的近代化运动(20世纪初—1958年)—培利·克莱因运动2.数学教育改革的现代化运动-新数运动3.回到基础5.大众数学的思想。
国内数学教育改革的足迹:五四运动之前主要学习日本,20年代以后则学习欧美,之后又学习前苏联。
1.我国社会主义中学数学教育创设的阶段(1949—1957年) 2.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阶段(1958—1960年) 3.我国社会主义中学数学教育调整、巩固、发展的阶段(1961—1966年) 4.我国社会主义中学数学教育遭到严重破坏的阶段(1966—1976年) 5.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恢复,进一步改革、发展的阶段(1976年—)第二章中学数学课程研究大纲共分五部分1.教学目的2.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3.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4.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5.教学测试和评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第一部分:前言 1.基本理念2.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2.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4.课题学习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教材编写建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结构:第一部分前言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1.课程的性质 2.课程的基本理念3.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必修课程(数学1—5)选修课程(系列1—4)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第四部分实施建议(同上)高中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代数式
第四十二课时一、课题§3.1代数式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抽象思维的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育学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刻苦学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难点:正确地说出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学好数学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的数学课,是从学习代数开始的除了学习代数以外,同学们还将陆续地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学习代数与学习其它学科一样,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没有坚持不懈努力,没有顽强的克服困难的精神,是不可能学好代数的在开始学习代数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代数与小学数学的联系和区别,自觉地与算术对比:哪些和小学数学相同或类似,哪些有严格的区别,逐步明确代数的特点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下面我们就从用字母表示数开始初中代数的学习(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在小学我们曾学过几种运算律?都是什么?如可用字母表示它们?(通过启发、归纳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用字母表示数的五种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 a+b=b+a;(2)乘法交换律 a·b=b·a;(3)加法结合律 (a+b)+c=a+(b+c);(4)乘法结合律 (ab)c=a(bc);(5)乘法分配律 a(b+c)=ab+ac指出:(1)“×”也可以写成“·”号或者省略不写,但数与数之间相乘,一般仍用“×”;(2)上面各种运算律中,所用到的字母a,b,c 都是表示数的字母,它代表我们过去学过的一切数2、(投影)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5千米,步行要3小时,骑车要1小时,乘汽车要025小时,试问步行、骑车、乘汽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3、若用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ν表示速度,你能用s 与t 表示ν吗?4、(投影)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 厘米,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用I 厘米表示周长,则I=4a 厘米;用S 平方厘米表示面积,则S=a 2平方厘米) 此时,教师应指出:(1)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或数的关系,简明的表示出来;(2)在公式与中,用字母表示数也会给运算带来方便;(3)像上面出现的a,5,15÷3,4a,a+b,ts以及a 2等等都叫代数式那么究竟什么叫代数式呢?代数式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正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三、讲授新课 1、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单独的一个字母以及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学习代数,首先要学习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明确代数上的意义2、举例说明 例1 填空:(1)每包书有12册,n 包书有__________册; (2)温度由t ℃下降到2℃后是_________℃; (3)棱长是a 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4)产量由m 千克增长10%,就达到_______千克 (此例题用投影给出,学生口答完成)解:(1)12n ; (2)(t-2); (3)a 3; (4)(1+10%)m例2 、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1) 2a+3 (2)2(a+3); (3)ab c (4)a-dc (5)a 2+b 2 (6)(a+b) 2解:(1)2a+3的意义是2a 与3的和;(2)2(a+3)的意义是2与(a+3)的积; (3)ab c 的意义是c 除以ab 的商; (4)a-dc的意义是a 减去dc的差;(5)a 2+b 2的意义是a,b 的平方的和;(6)(a+b)2的意义是a 与b 的和的平方说明:(1)本题应由教师示范来完成;(2)对于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致引起误会为出发点如第(1)小题也可以说成“a 的2倍加上3”或“a 的2倍与3的和”等等例3 、用代数式表示: (1)m 与n 的和除以10的商; (2)m 与5n 的差的平方; (3)x 的2倍与y 的和; (4)ν的立方与t 的3倍的积分析:用代数式表示用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要注意:①弄清代数式中括号的使用;②字母与数字做乘积时,习惯上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解:(1)10nm ; (2)(m-5n)2(3)2x+y ; (4)3t ν3(四)、课堂练习 1、填空:(投影)(1)n 箱苹果重p 千克,每箱重_____千克;(2)甲身高a 厘米,乙比甲矮b 厘米,那么乙的身高为_____厘米; (3)底为a,高为h 的三角形面积是______;(4)全校学生人数是x,其中女生占48%,则女生人数是____,男生人数是____ 2、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投影) (1)2a-3c ; (2)ba 53; (3)ab+1; (4)a 2-b23、用代数式表示:(投影)(1)x 与y 的和; (2)x 的平方与y 的立方的差; (3)a 的60%与b 的2倍的和; (4)a 除以2的商与b 除3的商的和(五)、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提出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什么?3、什么叫代数式?教师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指出:①代数式实际上就是算式,字母像数字一样也可以进行运算;②在代数式和运算结果中,如有单位时,要正确地使用括号七、练习设计1、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的a,b,c,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2、张强比王华大3岁,当张强a 岁时,王华的年龄是多少?3、飞机的速度是汽车的40倍,自行车的速度是汽车的31,若汽车的速度是ν千米/时,那么,飞机与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4、a 千克大米的售价是6元,1千克大米售多少元?5、圆的半径是R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6、用代数式表示:(1)长为a,宽为b 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2)宽为b 米,长是宽的2倍的长方形的周长; (3)长是a 米,宽是长的31的长方形的周长; (4)宽为b 米,长比宽多2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八、板书设计§3.1字母能表示什么(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九、教学后记1、本课所遇的问题,多数应由学生首先口答来完成,但在“说出代数式的意义”这一问题上,应向学生强调: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师示范的要求去做,如“a-bc ”的意义是“a 减去bc 的差”,而不能说成是“a 与bc 的差”2、由于这是中学数学的第一课,故设计了一个引言,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在实际教学时,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原则是多鼓励,严要求。
2024-2025学年北师版中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3.1确定位置教案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1 确定位置教学目标教学反思1.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2.经历在现实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确定位置,感受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在数轴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呢?学生:一个,例如A点表示-2,B点表示3,则由-2和3就可以在数轴上找到A点和B点的位置.2.在平面内,又如何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呢?小明父子二人周末去电影院看电影,座位号分别是3排6座和6排3座.怎样才能既快又准地找到座位?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愉快的心情开始一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探究新知一、预习新知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本54~56页,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指定的位置?2.在电影票上,“3排6座”与“6排3座”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3.如果将“3排6座”简记作(3,6),那么“6排3座”如何表示?(5,6)表示什么含义呢?(教师巡视)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最后学生代表发表各小组的见解.设计意图:这样能较好地体现数学的实践性,可以形成良好的数学观.二、合作探究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两个数据,排数和座位号数.教师总结:我们称这种方法为行列定位法.“3排6座”可以记作(3,6),“6排3座” 可以记作(6,3),它们的前后顺序可以交换吗?这两个数据各自表示的意义不同,不能交换前后顺序,我们把这样的这样的数据叫做有序实数对.(学生总结,教师点评)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根据有序实数对怎样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我们把竖行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学生按列报数,把横行叫做排,确定第几排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学生按排报数.做游戏教学反思(1)第二列同学拍拍肩,第五排同学站起来,谁做了两次动作,请说说你的位置.(2)第四列同学举手,第三排同学拍拍手,谁做了两次动作,请说说你的位置.在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还有其他方法吗?与同伴交流.方向定位法、经纬度定位法、区域定位法.巩固练习电影院的3排6座表示为(3,6),如果某同学的座位号为(7,5),那么该同学所坐的位置是()A.5排7座B.7排5座C.5座7层D.7排5层答案:B典型例题【例1】观察如图所示象棋盘,回答问题:(1)请你说出“将”与“帅”的位置;(2)说出“马3 进4”(即第3 列的马前进到第4列)后的位置.【问题探索】只要把每个棋子所在的行和列表示清楚本题就解决了.【解】(1)(5,9),(5,1)(注:第一个数字是列数,第二个数字是行数);(2)(4,7).【总结】利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三步法”:(1)明确有序数对中行与列的表示顺序;(2)由已知点确定起始行与列;(3)用有序数对表示所求各点的位置.【例2】一家超市的位置如图,则学校在这家超市的什么位置?【问题探索】用方向定位法确定物体的位置时,一般先考虑什么?再确定什么?【解】学校在超市的南偏西60°方向,且距离超市500米处.【总结】确定位置的方法有多种,但都需要两个数据.方向定位法所需的两个数据:一是方向角;二是距离.要避免出现缺少其中一个数据的错解.课堂练习1.七(2)班有45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入场式,队伍共9排5列.如果用(2,4)表示第2排从左至右第4列的同学,那么在队伍最中间的同学应表示为()A.(15,4)B.(2,3)C.(3,0)D.(5,3)2.生态园位于县城东北方向5公里处,下列选项中表示准确的是()A BC D3.现规定向东、向北走为正.小林向东走5米,再向南走8米,记作(5,-8),那么,(-3,6)表示______.4.如图,棋子B在(2,1)处,用有序数对表示出图中另外六枚棋子的位置.参考答案1.D2.B3.向西走3米,再向北走6米4.解:A(0,0),C(3,3),D(1,2),E(4,1),F(2,4),G(5,4).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也就是有序实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行列定位法、方向定位法、经纬度定位法、区域定位法.布置作业随堂练习第1题,习题3.1第2题板书设计1 确定位置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教学反思。
中学数学教学论(4,5,6)
第二种是各章后的或第一大段教材之后的习 题,是在进行了若干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安排 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解题并形成一定 的技能技巧。第三章是每章后的复习题,它 比前两种习题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更富于变 化,带有一定的灵活性、技巧性、综合性。
安排这种习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 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 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 识的能力。教师在研究这些习题时,要注意 体会每一个题的具体要求、解题关键、解题 目的技巧以及解答方式、还要估计学生做题 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胸中有数。
(4)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可按下面式样填 写: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执行情况
在说明部分,应指出哪些地方与教学大纲不 一致,为什么?所制定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对差生的补课及优秀生的指导也要做出规划 加以说明。
(5)编写教案: 教案没有固定格式,根据具体情况可详可略。 一般要求有系统、简明、实用的特点,教案 通常包括下面几个内容: 1)授课班级。 2)授课时间。 3)课题。课题是指本节课的题目或本节课 的主要内容,要把章、节、页码都写上,便 于查找。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探索思路 组织练习及评价 布置作业
程序: 情境中质疑
交流中合作
总结、反思评价
作业中延伸
学生:自主学习接受挑战 问题
合作探索
自主建构知识 深化升华提出新
(2)“学案”教学法教学模式 “学案”教学的意义:“学案”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 “教案“教学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学案“是指 教师在充分调查了了解学情、大纲、教材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习者的角度为 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学 案“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案“代替教师 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由教师提供必需的实物、教 具和图片,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提供策略方法适时 地进行情意培养,从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辅助学 生根据“学案”和教材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一种教学 模式。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
22
第三课时 习题课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二章(第 三章与第四章)从介绍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图象开始逐 步深入,学习的进程高潮迭起,特别是从和、差、倍、半角
的三角函数直到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既充分揭
示了三角函数的内在关系,且每组公式又都有它自身的使用
范围,另外三角函数这块内容又是学习其他数学分支的重要
完整版课件ppt
6
以上这四个公式的特征是把三角函数的积的形式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和、 差的形式,我们把上述公式称为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积化和差公式的功能可以把三角函数的一种形式(积的形式)转化为另一 种形式(和差的形式),这种转化可以使得一些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变成 可能解决的问题,它们在三角式的变换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在请同学 们先翻开课本P.227,先看看这段课文,特别是注意公式的函数,函 数名、角的形式等特征,记好这四个公式(五分钟阅读,让学生记忆).
完整版课件ppt
24
(当然也可以把它们视为二个三角函数的积做积化和差.) 作了如下处理后,即成为三角函数一次式的和差了,自然 做和差化积.
若又注意到本题的结构,以下解法也是可以考虑的. 原式=(sin20°+sin40°)2-sin20°·cos50° =[2sin30°cos10°]2-sin20°·cos50°
工具,在函数研究、立体几何、代数及解析几何中都有广泛
的应用,学好三角函数是学好其他数学分支的重要基础.由
于三角公式相当多,所以记忆和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安排
两节习题课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练习及比较,使学生能熟
练掌握进行三角恒等变换的一般方法.
(一)复习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 (二)作业评讲 1.求cos20°+cos100°+cos140°.
4. 中学数学教学的内容
还需注意:
(1)需要与可能的矛盾 (2)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问题 (3)精减和增加的关系问题
1.2 学科特点的标准
(1) 适度形式化的标准 数学的形式化包括“符号化、逻辑化和 公理化”3个层面 . 数学符号化是数学形式化的基础. 数学教学的重要:严谨、简明、准确,体现了 “冰冷的美丽”.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就是进行再创造,通过火热的思考,将这 种学术形态转换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 态. 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的矛盾
阅读与练习
1. 确定中学数学内容的标准有哪些?
2. 我国新课标的课程的理念是什么?
3. 你能否分别就新课程标准(数学)中的一 些教学内容,比如:方程的同解性原理改为 了等式的性质;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平面 向量;概率与统计等内容,运用上述标准来 说明选择它们的理由.
时代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和 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 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 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收集个处理性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 力。高中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 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 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 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 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 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不同要求。
案例展示
两个教学大纲关于因式分解内容的选择 在1992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中,要求掌握提公因式法(字母的指数是数字)、 运用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组分解法(分组 后能直接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的多项式,无需拆项和添项) 和十字相乘法(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积为绝对值不大于60 的整系数的二次三项式)这四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会运 用这些方法进行因式分解. 在2001年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要求掌握提公因式法(字母的指数是数字)、运用公式 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组分解法(无需拆项和添 项,分组后能直接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这三种分解因式的 基本方法,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因式分解.
数学教育学 第三章
第三章:国外的数学课程改革一、20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1、贝利—克莱因运动1901年,英国数学家贝利发表了《论数学教学》的著名演讲,提出了“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大众”、“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应用”的思想,以及改革数学教育的鲜明主张,其中多数是针对几何课程的。
于此同时,著名的数学家克莱因也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对数学教育的看法,并提出了所谓的“米兰大纲”。
法国的波利尔和美国的穆尔也纷纷提出了数学教育改革的主张,于是就形成了后来被称为贝利—克莱因运动的20世纪第一个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
所谓的“米兰大纲”:1、教材的选择、排列,应适应学生心理的自然发展;2、融合数学的各学科,密切其他学科的联系;3、不过分强调形式的训练;4、强调实用的方面;5、将养成函数思想与空间观察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
2、新数学运动1950年代初期,新数学运动就已经作为美国战后数学教育计划之一悄悄地开始了,其最初的想法主要基于下面两个方面的变革:首先是数学本身的变革。
许多数学家都竭力主张彻底改革中学数学课程,用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语言来重建传统的初等数学,并引进新的现代数学内容。
其次是课程观念上的转变。
传统的数学课程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过分强调运算技巧;二是忽视数学的逻辑结论和系统性,人为的把数学分割成一些互不相通的部分。
正是在这种课程思想指导下,人们开始考虑制定新的数学课程。
继美国、欧洲推进数学教育现代化后,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地区都相继成立了地区性的机构,召开会议推进“新数学运动”,于是“新数学运动”波及全球,于1960年形成高潮。
3、回到基础运动与“新数学运动”的轰轰烈烈成鲜明对比的是,“回到基础”几乎是悄无声息的进行的,既没有响亮的口号,也没有同统一的纲领,其出发点是希望重新引起对基本技能的重视,但令人遗憾的是,回到基础不但没有提高教学水平,反而使数学教学回落到历史的最低谷。
4、新数学运动与回到基础运动带给我们的教训:①教育不是一门纯粹独立的科学;②用口号来代替行动纲领,将毫无益处;③数学课程的改革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④教材的编写应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高中数学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高一数学教案
学
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如直线的位置关系、夹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的基础。
内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坐标系内几何要素代数化的过程和意义,初步
容
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函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的
分
应用知识。本课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的作用。
析
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是解析几何的主要目标,其本质是抽象的代数语言和直观的集合语言
何对应关系? 新
程的解和直线 程的概念学
知
上的点的关系。 习 需 要 一 个
为 后 面 分 类 讨 过程,直线的
当学生归纳出方程的解和直线上的点存 论作准备。
方程和方程
在一一对应关系时,师生共同总结出直线的方
(2)学生准 的 直 线 概 念
约
程和方程的直线(幻灯片):
确说出方程的 的描述中体
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
知 定的,那么,如何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 P1P2
(2)斜率公 问题(2)
的斜率呢?
式表明,直线对 引 导 学 生 从
于 x 轴的倾斜 不同的角度
第一步:提出两个问题
程 度 可 以 通 过 计算斜率,并
(1)如何求斜率 K?
直线上任意两 对学生进行
(当 时,由 k tan [0, ) ) 2
2 同学们还能定义别的表示直线倾斜程度 的量吗?
了,直线的方向 也就确定了,倾 斜角不同,直线
破。 3. 函 数
的应用应与
3 应用哪一个三角函数更能合理地表示直 线的倾斜程度?
的倾斜程度也 不同。那么所用 函数尽可能是
实际研究问 题的需要相 结合。只有这
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四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一、教学目标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它和(差)公式打好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 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这里不仅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问题,等等. 三、教学设想:(一)导入:问题1:我们在初中时就知道2cos 452=,3cos 302=,由此我们能否得到()cos15cos 4530?=-=大家可以猜想,是不是等于cos 45cos30-呢?根据我们在第一章所学的知识可知我们的猜想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 ?αβ-=(二)探讨过程: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1P ,cos α等于角α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用角α的余弦线来表示。
思考1:怎样构造角β和角αβ-?(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来.)思考2:我们在第二章学习用向量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两角差余弦公式我们能否用向量的知识来证明?(1)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是怎样表示的? (2)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的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两角差的余弦公式: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三)例题讲解例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cos 75、cos15的值. 解:分析:把75、15构造成两个特殊角的和、差.()231cos 75cos 4530cos 45cos30sin 45sin 302222=+=-=⨯-⨯=()231cos15cos 4530cos 45cos30sin 45sin 30222=-=+=⨯=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的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例如:()cos15cos 6045=-,要学会灵活运用.例2、已知4sin 5α=,5,,cos ,213παπββ⎛⎫∈=- ⎪⎝⎭是第三象限角,求()cos αβ-的值. 解:因为,2παπ⎛⎫∈ ⎪⎝⎭,4sin 5α=由此得3cos 5α===- 又因为5cos ,13ββ=-是第三象限角,所以12sin 13β===- 所以3541233cos()cos cos sin sin 51351365αβαβαβ⎛⎫⎛⎫⎛⎫-=+=-⨯-+⨯-=-⎪ ⎪ ⎪⎝⎭⎝⎭⎝⎭ 点评:注意角α、β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思考:本题中没有),2ππα⎝⎛∈,呢?(四)练习:1.不查表计算下列各式的值:︒︒+︒︒20sin 80sin 20cos 80cos 1)(︒+︒15sin 2315cos 212)(解:︒︒+︒︒20sin 80sin 20cos 80cos 1)( 2160cos )2080cos(=︒=︒-︒=2.教材P127面1、2、3、4题(五)小结α、β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运用. (1)牢记公式.S S C C C ⋅+⋅=-)(βα(2)在“给值求值”题型中,要能灵活处理已、未知关系. (六)作业:《习案》作业二十九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 一、教学目标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设想: (一)复习式导入:(1)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2)cos sin =α?(二)新课讲授问题: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怎样得到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呢? 探究1、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2222ππππαβαβαβαβαβ⎡⎤⎡⎤⎛⎫⎛⎫⎛⎫+=-+=-+=-+- ⎪ ⎪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探究2、让学生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学生动手)()()()sin sin cos cos sin ta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探究3、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tan 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探究4、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tan α、tan β的形式呢?(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cos αβ,得到()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注意:,,()222k k k k z πππαβπαπβπ+≠+≠+≠+∈5、将)(βα+S 、)(βα+C 、)(βα+T 称为和角公式,)(βα-S 、)(βα-C 、)(βα-T 称为差角公式。
《中学数学教学论》考试大纲
《中学数学教学论》考试大纲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教育)(师范本科,必修)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中学数学教学论》是高等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是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学的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数学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技巧,为毕业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二、学习用书1、《中学数学教学概论》曹才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中学数学教学论》陈德崇吴汉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3、《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十三院校协编组高等教育出版社4、《初中数学教材教法》李建才高等教育出版社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绪论1、考核知识点: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2、考核要求:掌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第一章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和内容1、考核知识点:中学数学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2、考核要求:(1)了解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
(2)了解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及编排体系。
(2)掌握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及其深广度。
第二章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1、考核知识点:五个基本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反馈调控的原则)2、考核要求:(1)理解上述五个基本原则(2)掌握贯彻上述五个基本原则的途径。
第三章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1、考核知识点:概念的意义和结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间的关系、概念的划分、概念的教学;命题的意义和结构、命题的运算、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关系、命题的教学;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推理的种类和方法;证明的意义和结构、证明的规则和方法、证明的逻辑基础;数学习题与解题、解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解题教学;数学基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2、考核要求:(1)了解概念、命题、推理与证明的意义和结构,了解概念、命题的教学途径和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途径。
(2)理解习题的功能和作用。
高中数学必修3 第三章概率教案 苏教版 教案
某某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数学必修3 第三章概率教案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的区别与联系;(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教学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足球比赛用抛掷硬币的方式决定场地,这是否公平?2.某班的50名学生中,有两名学生的生日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3.路口有一红绿灯,东西方向的红灯时间为45s,绿灯时间为60s.从东向西行驶的一辆汽车通过该路口,遇到红灯的可能性有多大?日常生活中,与此相关的问题还有很多。
例如:(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沸腾;(2)导体通电,发热;(3)同性电荷,互相吸引;(4)实心铁块丢入水中,铁块浮起;(5)买一X福利彩票,中奖;(6)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二、建构数学在一定条件下,事先就能断定发生或不发生某种结果,这种现象就是确定性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现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事先不能断定出现哪种结果,这种现象就是随机现象.对于某个现象,如果能让其条件实现一次,就是进行了一次试验.而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都是一个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肯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反映的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确定性现象,而随机事件反映的则是随机现象.以后我们用A,B,C等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概率表示一个事件在一次试验或观测中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它是0~1之间的一个数.将这个事件记为A,用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对于任意一个随机事件A,P(A)必须满足如下基本要求:0≤P(A)≤1.1.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试验,通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2.抛掷硬币的模拟试验;3. 的前n位小数中数字6出现的频率统计;4.鞋厂某种成品鞋质量检验结果优等品频率的统计.从以上几个实例可以看出:在相同条件下,随着试验的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我们可以用这个常数来刻画该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将频率作为其近似值.一般地,如果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发生了m次,当试验的次数n很大时,我们可以将事件A发生的频率mn作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的近似值,即:()mP An.三、数学运用1.例题例1 试判断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1)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明年将3次受到热带气旋的侵袭;(2)若a为实数,则|a|≥0;(3)某人开车通过10个路口都将遇到绿灯;(4)抛一石块,下落;(5)一个正六面体的六个面分别写有数字1,2,3,4,5,6,将它抛掷两次,向上的面的数字之和大于12.例2 某市统计近几年新生儿出生数及其中男婴数(单位:人)如下:(1)试计算男婴各年出生频率(精确到0.001);(2)该市男婴出生的概率约是多少?例3 某射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结果如下表所示:(1)填写表中击中靶心的频率;(2)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什么?2.练习课本第88页练习 1,2,3课本第91页练习 1,2,3课本第92页习题 1,2备用:1.将一枚硬币向上抛掷10次,其中正面向上恰有5次是()A.必然事件 B.随机事件C.不可能事件 D.无法确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一事件的概率总在(0.1)内B.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不一定为0C.必然事件的概率一定为1 D.以上均不对3.下表是某种油菜子在相同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表,请完成表格并回答题。
数学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复习
绪论数学课程标准P1一、1、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①数学教育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又相对独立的边缘学科。
②数学教育教学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教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要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原则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规律④数学教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它同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紧密联系。
注:数学的三大特点的是 A.精确性 B.抽象性 C.应用的广泛性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简答题12)目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A、从“精英”数学转变为“大众数学”B、数学教学要能有效地教给所有的人C、将数学教给所有的人,但我们要冷静对待“未必所有人都懂”的问题2、体现数学价值1)数学的应用方式。
我们要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中的问题,从而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2)比较关联的方式。
通过数学知识的历史比较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3)智力训练方式,数学是大脑思维的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4)形成数学观念的方式。
树立信心坚定能力3、数学学习的内容要具有现实的内容,是学生生活的体验,要富有挑战性4、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5、学会数学学习的自我评价6、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所产生的重大影响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2)用计算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二)普通高中阶段1、建构共同基础,让所有的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提供学生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让不同学生获得最佳发展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三、数学教育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1、数学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数学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数学教学理论第一节 数学教学原则数学教学原则是根据数学教学目标,为反映数学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毫无疑问,数学教学过程必须遵循教学论对数学教学工作提出的一系列的基本要求;但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科教学,必然有其自身的特点及规律性,也需遵循自身的一些特殊要求。
我们从数学学科的特点、中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当前数学新课程理念和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探讨数学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些特殊的基本要求,即数学教学原则。
一、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原则1.对数学抽象性含义的理解抽象性是数学的基本特点。
所谓数学的抽象性,是指数学为了在比较纯粹的状态下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不得不把客观对象的所有其他特征抛开不管,而只抽象出它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研究。
因此,数学是以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有十分抽象的形式。
一般来说;数学的抽象性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的内容是高度抽象的,是抽象的、纯粹的形式结构和数量关系例如,在某点上的导数就是一个形式化的抽象概念:设函数)(x f y =,当自变量x 由0x 变化到1x ,即自变量有一个增量01x x x -=∆时,函数值y 相应地有一个增量)()(01x f x f y -=∆,若差商x y ∆∆的极限0101)()(lim 01x x x f x f x x --→存在,则称这个极限为函数)(x f 在0x 点的导数。
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却具有很普遍的意义,例如,它在物理学中,可以表示运动着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经济学中,导数还可以表示边际经济量,如边际成本、边际效益、边际利润等。
(2)数学的方法也是高度抽象的这不仅表现在数学使用了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而且还表现在它的思维方法上。
数学思维以深入细致的观察为基础,以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等为手段,充分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进行思维。
例如,反证法、数学归纳法、极限的方法、微积分的方法等都充满了抽象性。
因此,数学的思维以抽象思维为主。
(3)抽象性还表现出逐层递进的特点数学的每一次向更高层次的抽象必须在前一次抽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例如,由数到式,由式到函数,又由函数到关系等,都是一个层层递进的抽象过程。
(4)数学的抽象可以达到人们感知所不能达到的领域。
例如,小学时我们学习十位数以内的加法,可以用扳手指头的方法去做,但学到多位数加法时,却不能用扳手指头的方法去做了,必须用一定的抽象思维去思考。
一维空间我们可以通过火车在铁轨上行驶的情景去感知,二维、三维空间我们也还可以从我们的生活中找到实际模型去感知,但四维、五维……n 维空间,我们便很难感知到了,只能抽象地在头脑中思考。
2.如何有效地运用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当前,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弱,表现在过分地依赖具体材料,一方面不能有效地从具体素材中过渡到抽象的数学内容中去;另一方面又不能灵活地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去。
而在教师方面,又往往容易忽视设置较好的现实问题情境或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将问题逐渐过渡到抽象的数学内容中去。
这一教学矛盾的产生,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妥善处理好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应该注意加强以下几个环节。
(1)通过运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现实材料和教学语言来引入和阐明新的数学概念等内容。
例如,通过温度的升降,货物的进出等实例引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进一步提出正数、负数的概念。
又如,学生在刚学习立体几何时,常常难以想象图形在三维空间中的情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观察活动的门板、讲义夹、粉笔盒等实物模型。
只有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才可能形成抽象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误以为看得见、摸得着的 “现实材料”才是生动、形象、直观的,因而忽略了运用语言或形式的直观去引入数学新概念。
其实,如果现实中难以找到具体的模型,还可以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中去发掘,这些“数学现实”可能是低一层次的数学的抽象,但这些抽象在具有一定能力的学生看来却仍然是形象直观的。
例如,为了让学生抽象出一般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0(≠a 的求根公式,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如求方程162=x ,16)3(2=+x ,12)5(32=+x ,01322=++x x 等的根,然后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2)教师在运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数学材料来引入和阐明新的数学概念时,应及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归纳出抽象的、具有一般性的数学概念和结论来。
因为具体、直观只是手段,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才是我们重要目标。
(3)学习了有关抽象的数学理论之后,应将它再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解释具体的现象,这便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学生深刻掌握有关的数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几何中“两条相交直线决定一个平面”这个定理之后,再让学生用这个定理去解释:为什么木工师傅用两条细线分别交叉固定在桌子的四个脚底部便可判定桌子的四脚是否落在一个平面上?(4)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有时要经过循环往复才能完成。
只有在教学中时时注意坚持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1.对数学严谨性和量力性含义的理解严谨性也是数学的基本特点。
所谓数学的严谨性,就是指对数学结论的叙述必须精确,结论的论证必须严格、周密,整个数学内容被组织成一个严谨的逻辑系统。
这个数学的逻辑系统一般都具有这样的模式:提出完备的公理体系,由此确定尽可能少的基本概念和公理,根据这些基本概念和公理,用逻辑的方法推出一系列的性质和定理。
数学的严谨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数学的严谨性并非一下就能形成,而是经历了漫长的非严谨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
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平面几何学,刚形成阶段是粗糙的和单凭经验的,也没有经过系统化,只是些零星的个别问题的特殊解法,这是实验几何阶段。
直到公元前3世纪,著名的几何学家欧几里得才在前人的基础上,按照严密的逻辑系统,编写了《几何原本》(共13卷),奠定了理论几何的基础。
但这时的《几何原本》仍然存在公理不够完整、论证有时求助于直观等缺陷。
这些缺陷直到19世纪中叶才渐渐被人发现,到19世纪末期,才完成了对几何逻辑结构的认识,达到当前严密的程度。
微积分的发展也一样,牛顿和莱布尼兹于17世纪后半叶建立了微积分,直到19世纪初,它还是不很严密的。
再有,函数概念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才逐渐严谨起来的,这一点在中学数学课本中就有明显的反映。
(2)学习数学的严谨性还具有一个随着人们的认识能力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的过程。
例如,学生刚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时,对它们三者的区别往往是模糊不清的,看到一条线便想到直线,以致会出现求“直线AB的长度”等语言不严谨的错误。
一般来说,学生刚学习一些较精确的数学概念和语言或一些严格的推理论证时,是不太适应的。
认识往往依赖直观,只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会真正理解其含义,达到一定严谨性的要求。
因此,数学的严谨性在学习上具有阶段性。
(3)数学的严谨性还具有相对性。
这就是说,侧重于理论的基础数学和侧重于应用的数学,它们对严谨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正因为如此,对于同一数学内容,如函数极限,数学系的教材和工科的数学教材在方法处理、体系安排上均有很大不同。
前者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后者则偏重知识的发生结果。
所谓量力性,简而言之就是量力而行。
这主要是针对数学教学的对象而提出的,它要求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理解的程度和接受的能力来组织教学,既不可要求过高,也不能要求过低,要使所授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接受。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安排课程、处理教材、设计方法等都必须考虑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对数学的严谨性要有一个逐步适应、逐步提高的过程。
2.如何有效地运用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明确把握教材的严谨性要求。
一般来说,课程标准、教材对各部分的数学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虽然对其严谨性没有明确指出,但通过分析思考课标、教材对各内容要求的深浅度,就可以把握其严谨性要求的高低。
教材有时对有些内容避而不谈,或用直观说明,或用不完全归纳法印证,或对不必说明的作了说明,或扩大公理体系等,这些做法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故意降低内容的严谨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要学的数学内容。
当前数学教育界提出“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口号实质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学必须坚持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的问题。
(2)在具体的概念和定理等内容的教学中,不要一下子和盘托出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定理等全部内容,要体现出逐层逐步严谨的过程。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在提出平行线定义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相对的边线、路边的电线杆、火车的铁轨等实物模型,然后才指出,若将它们都看成是直线,则都是不相交的直线。
如果这时让学生归纳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那么就少了“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一条件,是不够严谨的。
如果这时老师再用教室天花板和地板上的两条异面的边线作为反例,指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也还有不“平行”的情形,然后再补充、更正学生原来所归纳出的不够严谨的定义,这样,学生对平行线的定义的理解便会深刻、精确得多。
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使学生的认识逐步严谨,又易于学生接受,贯彻了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3)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思考缜密、思路清晰的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些思维习惯是学生的数学思维严谨性程度高低的主要标志。
所谓言必有据,即是要求教师无论在计算、推导、论证中,还是在作图中,每一步过程都要有根有据,这些根据即是所学过的概念、公式以及定理等。
所谓思考缜密,就是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密、准确,不能有漏洞。
学生对数学定义的本质含义理解不清,忽略定理的条件限定,不注意公式定理的适用范围等,都是思考不缜密的表现。
例如,在解绝对值方程、解不等式、讨论函数的有关问题、用分类法解题等时,都很容易产生思考不够缜密的问题。
思考不够缜密还表现在使用数学语言不够科学规范方面,如“增长了”和“增长到”是有区别的,不能混用,2)(b a +要读作)(b a +括号的平方”或“a 与b 的和的平方”,而不能读作“a 加b 的平方”或“a 与b 的平方和”。
当然,缜密的思维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要通过长期的训练。
所谓思路清晰,就是要求学生对解决一个问题要分几个步骤才能完成、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要分几类情形进行讨论、要从几个侧面进行分析等都要心中有数,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