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工艺教案
4.2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
![4.2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723abe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7.png)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在了解技术的基础知识又进行设计方案制定之后的内容。
它是学生技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具体体现阶段。
第二节原型模型的制作又是本章内容的一个具体展示。
学生能充分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实现展示自己的成果,是同学们的成功喜悦最强烈,自豪感、自信心得到充分提高的时刻,所以这一节课的成功非常关键。
学生分析: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会对自己的技术能力产生一定的疑惑,我也能设计吗?虽然我们在第一二章课程内容分析中明确告诉他们可以,但他们不能自信。
第三章老师要求后,他们会试着去分析设计,有一定成果,但仍不能相信自己。
所以这节课制作的成功能坚定他们自己也能设计的信念,提高技术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制作模型或原型的基本过程。
2、形成较强的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体验方案物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完成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形成较强的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体验方案物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从原型或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总结原型或模型的制作步骤,感悟实现自己设计成果的成功和喜悦技术素养:技术意识、识图能力、物化能力教学策略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利用任务驱动促进小组协作,让他们实际转化自我设计,潜移默化提高技术核心素养教学资源:多媒体、视频、课件、投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候课3分钟:播放其他学校学生设计的结构作品制作出成品后的承重试验。
学生自由讨论。
课堂导入:案例分析(2分钟)前面我们以2014年本校学生参加的三星公司赞助的“探知未来”的承重结构设计作为我们的设计问题进行了设计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可行性、查阅资料、挑选材料、提出设计方案的过程。
我们在各种材料中选择教室里方便制作的纸作为材料,提出了一些设计方案,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制作出来复习:什么是原型?它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模型?它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制作原型?什么情况下制作模型?它们的区别是什么?(2分钟)学生回答教师展示ppt(2分钟)那好,现在我们开始来讲我们的纸质承重结构模型制作出来吧。
制作模型或原型教案
![制作模型或原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5d14e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0.png)
第七章制作模型或原型第一节模型【教材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设计理念】以兴趣为入手点,以模型的学习为载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落脚点,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模型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实际,实现方法的迁移。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苏教版教材中属于第七章的第一节,是在学生完成了方案构思和设计图样绘制的学习后,进入模型或原型制作的过度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从模型的概念入手,使学生体会模型的功能及模型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作用,渗透制作模型的重要性,明确模型制作过程不仅是设计思想体现的过程,还是发展构思的创造性过程。
教材中案例数量较少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故教材处理时补充了大量模型案例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前面的一段时间的学习,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学生了解了设计的一般过程,体验了发现、明确问题和方案构思、呈现,进入了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环节,纯理论消磨了学生的兴趣,此时的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正在减弱时期,如何恢复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从模型的学习中感悟出来影响自己其他学科学习的潜在根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习通用技术有没有用、重不重要等问题,因此教师的引导就很重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模型及其功能,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模型的过程,理解模型是技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方法。
3.核心素养:通过动手“做”模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认识模型及其功能的重要性。
并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模型的概念、特点以及模型的功能、模型的种类,理解模型不仅是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教学难点:各个阶段模型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课堂活动【教学思路】从最近热播的一部影片导入,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标题。
再从视频中截取两张旗杆图。
引入原型模型的概念。
再问学生生活中还接触过哪些模型。
高中通用技术_第二节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第二节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a85fc1bc850ad02de804173.png)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课题金属瓶起子设计制作--制作结课型新授教学重点选择合适工艺进行加工制作;正确规范的使用金工工具,高质、高效地进行作品加工。
学习目标⒈理解设计交流的意义,能够编写简单的产品推介说明书;2. 小组合作进行瓶起子的加工,掌握划线、锯割、钻孔、锉削等基本加工工艺,总结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的方法;3.分工协作,认真负责,形成安全、细致的产品设计意识。
板书提纲金属瓶起子设计制作--制作、交流、总结教学感悟1.学生对金工工具使用的正确性和规范性,还有待提高。
2.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小组不能很好地分工,导致效率不高。
3.教师专业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培训:小组长和学科班长。
(1)组长:到实验室清单本组工具、填好工具使用记录,活动时对小组成员做好调配。
(2)学科班长:通知好所有同学上课地点和需要带物品(中性笔、铅笔、橡皮),按时到位,并进行考勤。
准备:准备各小组用工具并分发;上课用资料、课件、仪器等;学生的设计方案、半成品等。
一、导入,回顾项目学习路线进入实验室学科班长考勤、小组长检查工具回顾前两节内容,从认识材料、体验工具到初步形成设计方案再到加学习目标1.2.3.二、解读目标1.理解设计交流的意义,能够编写简单的产品推介说明书;2.小组合作进行瓶起子的加工,掌握划线、锯割、钻孔、锉削等基本加工工艺,总结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的方法;3.分工协作,认真负责,形成安全、细致的产品设计意识。
三.呈现的成果工规划,这节课主要是设计方案的实现——制作,并编写简单的说明书。
操作:安全、健康的作品:较高的加工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明确我们最后呈现的成果有哪一些,目标更加明确。
四、工具及仪器的使用指导视频1:金工工具使用安全高效视频2:台式钻床使用要点规范安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各取所需,结合视频观看老师的演示。
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者问老师,技术问题大致1.手锯的使用:正确、规范的使用手锯;正确的夹持、锯条要与工件加工线垂直。
通用技术教案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通用技术教案模型或原型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79217cb03186bceb18e8bb4e.png)
通用技术教案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三节制作模型一、内容分析:立足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个特色。
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制作模型》是苏教版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动手操作的章节,其内容也包含着思想和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实现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节课要上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以后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加强书中内容前后章节的连贯与交融,本章的制作项目选择了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作为示例。
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模型的制作过程。
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案例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模型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如:生物中所用的人体模型、人体器官的模型,物理中用到的弹簧振子等模型。
本节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完成一个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并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2)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3)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型与原型的制作,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和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
3.过程与方法(1)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和领悟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四、重点、难点:重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制作成功后,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完成设计报告。
难点:对模型制作把握的准确性。
知道模型是设计整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根据自巳的设计方案合理地编排制作步骤(即流程)。
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36d86d4028915f804dc2b9.png)
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制作模型[教学内容分析]1.制作模型或原型是设计方案物化为产品所经历的制作和试验过程,是技术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本节内容是技术设计成果的生成过程,是全书教学内容的归宿。
前两节模型和工艺的学习,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本节内容又在实践中加强了学生对各种技术操作要领和方法的体验和领悟。
2.制作模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已设计好的方案,制作出台灯的模型或原形,并对其加以润色。
台灯案例贴近学生实际,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模型的制作过程,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体验技术设计的艰辛,感悟技术设计的魅力。
3.动手制作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在给定的课时内完成本节内容是比较紧张的。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模型制作的步骤,以制作模型为主线,结合前几节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练习与课后作业,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如:讲完第六章,就让学生参考课本152页-153页第一组方案绘制模型草图与各部件设计图;学习“模型”时,让学生进一步改进完成设计图;学习“工艺”后,让学生完成材料、工具的选择,并安排好简单工序。
考虑到时间和安全因素,电子线路由教师提供。
4.本节是动手操作实践的章节,但也隐含着思想与方法。
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鼓励学生创新。
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教师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前要求学生完成台灯的设计方案,画出各部件设计图,选择相应的材料及设计简单的制作步骤,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由于各方面原因(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差异。
而台灯的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零部件较多,初学者对装配顺序不易把握,此外,零部件加工的精确度也影响到模型的装配。
6.4制作台灯模型或原型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
![6.4制作台灯模型或原型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84ef3a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6.png)
制作台灯模型或原型一、教学内容台灯制作前材料和工具的准备,台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1.技术意识:通过台灯模型的制作过程,掌握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在技术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严谨、务实、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不畏艰难等优良品质。
2.工程思维:通过系统分析和比较权衡,选择台灯模型制作的材料和工具,认识系统与工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领悟结构、流程、系统、控制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实际运用,顺利完成台灯模型的制作并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性能评估。
3.:在制作台灯过程中,采用 2P连接线与发光二极管直接插接,减少线路连接不良故障,提高作品成功率。
4.图样表达:通过台灯模型的制作,让学生学会草图的使用和交流,实现有形与无形、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转换。
在操作中提高合作精神和技术素养。
5.物化能力:一是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工具,了解常用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在材料及其加工过程中,具有基本的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二是能根据时间要求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对材料进行性能测试,根据材料性能列出用料表;在实施方案过程中,能从环境、经济、社会、质量、美学等方面考虑材料的使用,掌握基本的工具使用方法。
重点就是第五个物化能力。
三、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选择制作台灯模型的合适材料和工具;(2)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选择恰当的加工工艺,完成台灯模型的制作。
四、教学重点、难点电工工具的使用,通过制作模型或原型掌握材料的合理加工。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设计的台灯设计图样、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准备好的材料和工具等六、教学过程1.引入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六章第四节制作台灯模型或原型。
我们的核心素养目标有五个,重点是第五个“物化能力”:一是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工具,了解常用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在材料及其加工过程中,具有基本的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二是能根据时间要求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对材料进行性能测试,根据材料性能列出用料表;在实施方案过程中,能从环境、经济、社会、质量、美学等方面考虑材料的使用,掌握基本的工具使用方法。
高中通用技术_《原型与模型的制作—七巧板》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_《原型与模型的制作—七巧板》教学课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ef8e39e009581b6ad9eb79.png)
一、制作环节(25分钟)
工具与材料: 锯床、平板钢锉、三合板、手套、护目镜、铅笔、直尺、水 彩笔
制作过程:
1、画线 构思:七巧板由哪几个图形构成?在我们的材料上怎样分割才能更快更准 确的得到想要的图形?确定好方案后用铅笔和直尺把这些图形画在三合板 上,画线线条要清晰,并注意各个图形的尺寸。
2、锯割 用锯床把三合板按照画好的线分割开。
上,等评委确定后才算成功)
帆船
茶壶
显微镜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 ——七巧板
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智力游戏,顾名思义,是由
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这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 ),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也可以把 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
知识回顾:
工艺: 是生产过程中的程序、方法和技巧,体现了生活中的技术和知 识经验。
锯床使用要领: 1)首先安全操作,规范操作。不得直接用手直接触摸锯床、平板钢锉等工具,必须 戴手套操作设备,在锯割时最好带上护目镜。(注意,讲台上有急救箱,一旦受伤, 及时处理。) 2)注意姿势正确,在使用锯床时三合板一定要平放在锯台上,用双手压紧工件,双 手拇指始终保持在锯条的两侧,并均匀用力向前推动三合板; 3)锯割时用力要均匀,不要急,眼睛要注意看划好的线,时刻保持锯片沿着画线走 ,将要锯完时,左手抓住锯下的部分,右手力度减小,轻轻将料锯下。
3、打磨 因为锯割下来的图形边缘有一些毛刺,所以要用平板钢锉把锯割下来的图 形边缘打磨光滑,使其形状更加好看;
4、涂色 给打磨好的图形涂上颜色,可以给各个图形涂上相同颜色,也可以涂上不同 颜色。
二:比赛环节(10分钟)
本次比赛共分两部分,共用时10分钟。第一部分:5分钟时间内用做好的七巧 板拼出指定图案中的任意2个,并把拼好的图案按实际情况绘制在草稿纸上,用时 少的小组获胜;第二部分:5分钟时间内,用七巧板拼出指定名称的创意图案3个中 个任意2个,并把拼好的图案按实际情况绘制在草稿纸上用时少的小组获胜,时间 相同富有创意的获胜。
高中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工艺教案.doc
![高中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工艺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59e3e86452d380eb63946d05.png)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节工艺一、内容分析:根据苏教版教材分析:教材前三章学习技术与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的一般过程和一般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是学习构思设计方案的方法和手段;第七章是进行实践体验,对设计这个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章节。
是本书动手操作,技术实践,体现设计思想和感受设计成果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吸引学生的。
而这又必须要学习制作的基础——工艺,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工艺,初步认识工艺,使用合适的工具、设备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模型或原型,了解工艺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进行实践体验时,体会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1、高一的同学在初中时大多接触过金工工艺,知道一些工具的简单用法,有的同学可能还做出过一些作品,比如风铃、简易机器人等。
但是对工艺的概念知之甚少。
相同的材料,为什么会生产出不同性能、不同质量的产品?为什么相同功能的电视机、手机会价格不一样,使用寿命会不一样?以这些问题去引导学生认识工艺、了解工艺,知道工艺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学会正确地使用工具,规范技术操作。
2、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原则和交流评价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在通用技术教材中贯彻始终。
这些思想和方法对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初中时候的实践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到了高中阶段除了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更重要的是在进行实践体验时,体验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从“做中学”。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工艺的含义和重要性。
(2)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知道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合的工具制作。
(3)学会金属等常用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进行本节课程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工艺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工艺技术会产生不同的产品,工艺的好坏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
从而树立工艺要精湛,产品才能优秀的理念,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正确态度以及良好的技术理念和素养。
6.4 制作模型或原型 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6.4 制作模型或原型 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ce54000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3.png)
6.4制作模型或原型一、教学内容1.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2.经历产品模型制作过程,掌握木材加工一般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完成模型或原型。
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模型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一一个重要环节,包括材料的选取和工艺标准的设定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蕴含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通过构思、分析模型结构和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思维能力,通过设计交流和动手制作提高学生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作品的交流和评价使同学们的技术意识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2.经历产品模型制作过程,掌握木质材料加工的一般方法以及常用工具的使用,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完成模型或原型。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教学引入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学习,了解了木工加工和金属加工的工具和方法。
请同学复习木工加工加工常用工具有哪些,并介绍规范使用的方法。
通过学生回答和教师补充,使学生加深木工加工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为本节课制作笔筒做好铺垫。
金属加工工具的使用,比如钢锯条在安装时,锯齿方向向前,在这种安装状态下,钢锯的使用要点是“推锯加压,会拉不加压”。
新课学习教师介绍木材连接方法:钉接,将两块木材钉在一起,相对固定。
钉接,用螺丝、螺母将两个有通孔的木材连接在一起,相对固定,容易拆卸。
榫接,分别在两块木料上制作榫头和榫眼,靠材料的摩擦力将两块材料固定在一起。
是我国传统建筑常用的技巧,是先民智慧的结晶。
在古老的建筑或寺庙中常可发现。
运用得当整个结构体可以结合得相当牢固。
胶接,用粘合剂将两块木材粘接在一起,相对固定,不容易拆卸。
笔筒模型设计分析在产品的设计方案基本形成之后,可以通过制作模型或原型来检验产品的造型、结构以及零部件的装配关系,并通过对立体形态的真实观察与推敲,对产品的设计进行调整和修改。
制作模型-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依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节工艺教案 苏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节工艺教案 苏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a31b137c281e53a5802ff8e.png)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节工艺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工艺章节: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节工艺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2)培养学生对工艺选择能力,以及学会正确、安全使用划线和锯割的工具或设备。
(3)领会加工产品、合理选择工艺是实现设计目标的保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边学边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每位同学均能正确进行划线、锯割基本操作。
(3)每位同学能够完成预定工件的操作。
(4)亲历一种或几种工艺过程,学习一个或几个工种专用工具的使用;系统考虑整个制作过程,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见性的处理;依据设计方案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组装流程;小组成员依据设计方案合理分工协作。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对工艺有科学的认识。
(2)对实践操作有良好的兴趣和积极性。
(3)更加热爱企业工人的劳动成果。
(4)熟悉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够安全而又负责任地参加技术活动;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辛与曲折,合作交流解决技术难题;感受解决技术难题和获得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1.正确掌握金工的划线、锯割的基本操作。
2.能合理选择工艺及加工流程。
三、教学难点工艺的理解,金工的划线、锯割正确操作要领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老师讲解、实践操作、任务探究。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节“工艺”教学分两条主线,一是工艺理论教学作为第一课时,二是工艺实验教学作为第二课。
第一课时教学“认识工艺”理论教学,它是将模型制作成产品过程的加工程序、方法、技巧,体现了生产活动中的技术,它是连接本章前、后两节必不可少的实现模型制作的环节,也是将材料转换成设计产品的过程,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工艺方法,技术才能实现其有目的的活动。
2. 设计理念教材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工艺,通过“小试验”让学生体会、归纳操作工艺,使学生有了亲身体验,理解工艺方法,又通过案例分析“桶的制作质量与工艺”理解一个产品制作有许多种加工工艺,每一种工艺都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6.4制作台灯模型或原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
![6.4制作台灯模型或原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48123d9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5.png)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通用技术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制作台灯模型或原型
教科书
技术与设计1
教学目标
1.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2.经历产品模型制作过程,掌握电子电工常用工具地使用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完成模型或原型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或制定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设备操作。
2.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
学生用过自学教材终结归纳
3.依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
问题引导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材料能够在现有工具和设备下进行加工;可与其它材料搭配,节约成本等。
4.根据实践室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工具和设备
5.按设计图样画线。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划线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2)视频讲解。
8.表面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原型进行打磨、抛光、染色等处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
好对产品外观进行润色,使产品更加美观。
9.总结
10.课后作业
2.在制作台灯模型过程中或完成后能对其外观进行恰当的表面处理加以修饰。
3.掌握安全用电常识。
教学难点:
根据材料的性质,引导学生选择容易加工的工艺,并对模型制作的全过程加以指导。
教学过程
1.走进情境:同学们在制作台灯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碰到这些问题该怎么办?这节课通过一起经历孙宇同学的台灯模型制作过程,一起来帮助他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小结。
6.加工。
问题思考:如何效率快、精度高的加工?
7.装配。
问题思考:木板的连接方式可能有哪些?
通用技术: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之《工艺》教案之四
![通用技术: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之《工艺》教案之四](https://img.taocdn.com/s3/m/6f2a922981c758f5f71f67c6.png)
工艺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工艺章节: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节工艺课时:第2 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各种加工工具和设备、性能、用途和限制。
(2)了解金属材料在锉削、冲眼、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等加工工艺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边学边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每位同学均能正确进行锉削、冲眼、钻孔等基本操作。
(3)每同学能够完成预定工件的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侧重学生对技能方法的体验和领悟。
(2)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学习使用锉削、冲眼、钻孔工艺的加工工具和设备。
(2)领悟锉削、冲眼、钻孔工艺加工技能方法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安全使用锉削、冲眼、钻孔工艺的工具或设备。
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操作中探究、教师答疑。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工艺”第二课时,工艺实践教学,是将如何实现加工工艺,也是对前一节工艺理论的实际操作。
实现学生实践活动,学习如何使用加工工具,是为下一节模型制作打下基础,确保模型制作成功。
本节教材对每种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做了详细说明和分析,利用图表、文字、示意图来说明各种加工工具的名称、用途、操作要领,易看易懂,易学易会,让学生既有兴趣,又有感性认识,降低理解金属加工工艺的难度。
教材系统地将金属加工过程的工艺和使用加工工具通过大量图示、表格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了很强的感性认识,看过图示就明白了加工顺序和如何使用工具加工方法,但是看懂不等于会使用操作,这里要求很高熟练技术才能达到加工要求。
在加工连接工艺中的电焊和气焊工艺,一般教室里不能进行的,只能通过讲解。
螺纹加工方法也不容易掌握,这里只有的技术熟练的专业老师演示,或工厂的师傅做给学生看。
表面处理工艺的镀层工艺也只能靠讲解,没有专门的设备无法给学生示范。
通用技术: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之《工艺》教案之四
![通用技术: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之《工艺》教案之四](https://img.taocdn.com/s3/m/b242bb6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b.png)
通用技术: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之《工艺》教案之四工艺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工艺章节: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节工艺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各种加工工具和设备、性能、用途和限制。
(2)了解金属材料在锉削、冲眼、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等加工工艺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边学边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每位同学均能正确进行锉削、冲眼、钻孔等基本操作。
(3)每同学能够完成预定工件的操作。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侧重学生对技能方法的体验和领悟。
(2)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学习使用锉削、冲眼、钻孔工艺的加工工具和设备。
(2)领悟锉削、冲眼、钻孔工艺加工技能方法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安全使用锉削、冲眼、钻孔工艺的工具或设备。
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操作中探究、教师答疑。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工艺”第二课时,工艺实践教学,是将如何实现加工工艺,也是对前一节工艺理论的实际操作。
实现学生实践活动,学习如何使用加工工具,是为下一节模型制作打下基础,确保模型制作成功。
本节教材对每种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做了详细说明和分析,利用图表、文字、示意图来说明各种加工工具的名称、用途、操作要领,易看易懂,易学易会,让学生既有兴趣,又有感性认识,降低理解金属加工工艺的难度。
教材系统地将金属加工过程的工艺和使用加工工具通过大量图示、表格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了很强的感性认识,看过图示就明白了加工顺序和如何使用工具加工方法,但是看懂不等于会使用操作,这里要求很高熟练技术才能达到加工要求。
在加工连接工艺中的电焊和气焊工艺,一般教室里不能进行的,只能通过讲解。
螺纹加工方法也不容易掌握,这里只有的技术熟练的专业老师演示,或工厂的师傅做给学生看。
高中通用技术《7.3 模型和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7.3 模型和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db651ade80d4d8d15a4fa1.png)
《7.3 模型和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体验技术设计的完整过程,实现设计从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从理性认识到具体的动手实践,是将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它又是本教材中综合利用前面的知识构建出来的必然结果,也是为后面的测试评价环节作准备。
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并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和修改,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际感受到模型制作的必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事求是的负责的态度和动手能力.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设计作品不受限制,学生可自带材料,自由讨论、自由组合,自主建构模型。
教学策略:根据模型制作的步骤与要求、结合“工艺”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动手制作模型。
由于制作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在给定的课时内完成本章节是比较紧张的,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事先准备好材料和构思。
学生采用合作方式学习,小组合理分工,正确使用各种加工工具,加工零部件,组装,完成产品制作,对每一个加工产品加以润色,以达到产品美观,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
学情分析:学生在理论上思想上有许多创新的思维,如要把它转换成实际作品,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如在材料、资金、工具等方面都会有困难。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易得的工具和材料来加工作品。
学生理论知识充足,实践兴趣较高,但动手能力不足。
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讨论、互动、实践法。
教学准备:1. 课前要求学生设计出自己的作品,并形成图纸,同时要求自己准备好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
2.操作实验室,常用的金工和木工工具:手锯、台钳、砂纸、锉刀、胶水、台钻、手电钻、笔、直尺、角尺、刀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2、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3、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4、能够通过模型与原型的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6章制作模型或原型教案-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6章制作模型或原型教案-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85fa854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e.png)
第六章制作模型或原型一、学科核心素养要求1、技术意识:(1)能结合具体案例的辨析,形成对技术的理性态度和评价。
(2)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常见材料的应用环境。
2、工程思维:材料、工具、工艺的选择、比较及权衡。
3、物化能力:(1)通过制作模型和原型掌握材料的合理加工。
(2)通过台灯的案例分析,掌握制作模型材料和工具的选择;通过PPT图片和实物感受,了解各种电子电工工具的使用。
(3)理解对材料合理规划,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保证产品的质量。
(4)木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4、:让学生理解,设计产品时,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材料的工艺性以及材料的成本。
5、图样表达:(1)识读常见的技术图样。
(2)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模型和原型。
二、教学重点(1)知道模型及其功能;使设计对象具体化,便于交流沟通;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把握设计的可靠性。
(2)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常见材料的应用环境和特性。
(4)根据设计的方案和产品用途,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合理的规划。
(5)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6)学习木工加工工艺与工具使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认识模型作为设计方法和手段在设计中的应用。
(2)认识模型在设计中的应用。
(3)体验工艺的价值。
(4)学习木工加工工艺与工具使用的方法。
(5)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正确、安全的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认识模型或原型1、模型: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模型可视、可触、可控制,可以形象地表达所设计的产品的比例、尺度、线型、色彩、材质以及每一个构成面。
它是一种实体设计语言,为设计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使设计委托者、生产单位和设计人员之间能够直接沟通。
由于大部分工业产品是在大规模、自动化和巨额资金投入下生产出来的,因此仅凭图纸提供设计意图很难把握设计的可靠性。
高中 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 4.2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高中 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 4.2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ec63dd7583c4bb4cf6ecd116.png)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学生经过学习,对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技术试验的模型制作很感兴趣。
但是,学生没有经历产品制造过程和设计物化的过程,面对各种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会有一定的困难。
偏向理科的同学对技术试验兴趣会较大,偏文科的同学稍差。
男同学对工具的使用和操作一般较强,女同学对工艺涂饰相对较好。
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的地位《技术与设计1》第4章第2节。
本节是本章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多功能广告灯箱”的制作出发,先介绍了原型和模型的概念,接着围绕多功能广告灯箱的制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展开阐述。
介绍制作过程中工具的使用、加工工艺的选择、利用工具加工材料、对零部件进行装配以及对产品进行表面涂饰。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我们选择了创意字母椅子模型的制作。
2、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根据主题设计方案制作模型,了解常用工具(主要是微型机床)的使用方法、加工工艺的选择,让学生初步掌握工具加工木材料、对零部件进行装配以及对产品进行表面涂饰。
(2)难点:制定制作主题及计划,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原型或模型。
1、知识与技能(1)学会常用工具(主要是微型机床)的使用方法。
(2)理解模型或原型的概念及作用。
(3)初步掌握泡沫板的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制作出模型。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工艺的操作、装配、调试和涂饰的方法。
初步理解工艺的操作装配、调配的方法。
体验意念具体化和方案物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培养富于想象、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与同学沟通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创意字母椅子模型的制作作为技术试验,通过各种木工工具(微型机床)的操作过程,使学生认识工具,了解木工加工的一些基本工艺。
进一步把自己的设计物化。
(1)学生以5个人为单位,制作一个小模型,同时初步掌握工具(微型机床)的使用。
4.2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案-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
![4.2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案-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b8cd3a5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f.png)
《通用技术》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用技术是一门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学科。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蒸汽机时代直到当今的信息时代,技术进步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我们的生活、工作、生产处处都要用到技术,例如我们手中拿的圆珠笔和钢笔就是多次技术改造的结果,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的电视机也是技术发明的成果。
认识技术、善用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制作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能使用简单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测试并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了解工艺含义到明白工艺处处存在我们生活中。
知道工艺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工艺技术会立生不同的产品,工艺的好坏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
从而树立工艺要精湛,产品才能优秀的理念,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正确态度以及良好的技术理念和素养。
感受工匠精神对技术制造质量的独特作用,体会工艺的优质对成品的重要性,形成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教学内容分析:本书的第四章就是以问题的解决过程为线索来展开的,教材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广告宣传灯设计为例,引领同学们经历技术设计与制作的过程。
通过第四章的学习,同学们将会掌握相关的技术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综合考虑设计的条件和因素,优化设计方家,最终实现设计方案的物化,从而达到提高核心素养的目的。
同时提高实践活动的成效,以知促行,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确定设计方案后,下一步就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制造出产品。
但是想要达到最终的设想,仅靠手绘图或计算机三维效果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设想变成现实。
本章我们将根据设计的要求,挑选合适的材料,运用合适的加工工艺,使用工具,最终制作出一个产品的原型或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节工艺
一、内容分析:
根据苏教版教材分析:教材前三章学习技术与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的一般过程和一般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是学习构思设计方案的方法和手段;第七章是进行实践体验,对设计这个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章节。
是本书动手操作,技术实践,体现设计思想和感受设计成果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吸引学生的。
而这又必须要学习制作的基础——工艺,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工艺,初步认识工艺,使用合适的工具、设备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模型或原型,了解工艺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进行实践体验时,体会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1、高一的同学在初中时大多接触过金工工艺,知道一些工具的简单用法,有的同学可能还做出过一些作品,比如风铃、简易机器人等。
但是对工艺的概念知之甚少。
相同的材料,为什么会生产出不同性能、不同质量的产品?为什么相同功能的电视机、手机会价格不一样,使用寿命会不一样?以这些问题去引导学生认识工艺、了解工艺,知道工艺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学会正确地使用工具,规范技术操作。
2、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原则和交流评价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在通用技术教材中贯彻始终。
这些思想和方法对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初中时候的实践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到了高中阶段除了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更重要的是在进行实践体验时,体验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从“做中学”。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工艺的含义和重要性。
(2)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知道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合的工具制作。
(3)学会金属等常用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进行本节课程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工艺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工艺技术会产生不同的产品,工艺的好坏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
从而树立工艺要精湛,产品才能优秀的理念,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正确态度以及良好的技术理念和素养。
(2)在学习工艺以及用常用工具进行技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技术活动的过程,感受技术活动快乐。
(3)在技术实践中,体验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3.过程与方法:
(1)以上一单元方案的构思方法为基础,让学生讨论各个小组的方案。
(2)以观察实物和设计的图片分析,师生互动,课堂讨论;
(3)观察学生的操作要领,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最终进行设计的交流,进而提出工艺的重要性。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
正确使用金属材料加工的工具,工艺的重要性。
难点:
要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五、教学策略:
运用引导探究法教学。
首先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设计作品,再引入到新课题的教学活动中。
接着让学生做一个风铃,因为学生以前就有亲身的体验。
所以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自由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
的合作精神;教师要边走边观察学生操作,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在实现教学的过程中,围绕着教学的目标展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而进行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和引导学生自行分析、讨论,加深对工艺在产品制作的重要性的理解以及对设计思想和方法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
查找啤酒制造的原材料、绿茶和红茶的制作工艺
准备制作的铝管、铝块、装饰绳等材料、提供了实践所需的工具,如样冲、划规、角尺、手锯、锉刀、桌虎钳、钻床等。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设计的一般过程以及设计原则复习开始,结合上一节课学生学习方案的构思方法,让某个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的作品,体现设计的交流思想。
学生展示设计图样。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制作设计的风铃原型。
屏幕打出1---2种金工工具的操作要领。
(强调注意安全)
1、手锯:手持铁锯姿势,锯条安装的正确性。
展示:正确使用钢锯图片
(1)手锯的操作要领:
a.站立和握锯姿势要正确。
b.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
c.锯程要长。
d.推拉要有节奏。
起锯方法:
a、左手大拇指贴住锯条,起锯角要小。
b、行程短,压力小,锯入2-3mm后才逐渐正常割锯。
2、锉削(工具:锉刀、老虎钳、角钢尺)
展示:各种锉刀(能识别和知道各种锉刀的作用)
挫削操作要领:
a.挫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动作的协调。
b.在推挫过程中,左手的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使锉刀平稳不上下摆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风铃。
(分组制作、协作完成)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总结:
1、模型和原型对设计的作用
2、要让学生体会到技术与设计带给他们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