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章地理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库
4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4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空间数据库则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仓库,专门用来存储和管理与地理空间相关的各种数据。
那么,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呢?简单来说,它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和查询地理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系统。
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道路网络、水系分布等等。
与传统的数据库相比,空间数据库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处理和分析空间位置关系,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多种多样。
有点数据,比如一个城市的坐标点;有线数据,例如一条河流的走向;还有面数据,像是一个湖泊的范围。
此外,还有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之分。
栅格数据就像是一幅由像素组成的图片,每个像素代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和属性值。
矢量数据则是通过点、线、面的坐标来精确描述地理实体的形状和位置。
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复杂的数据,空间数据库采用了一系列特殊的技术和结构。
其中,索引技术是非常关键的。
它就像是一本书的目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所需的数据。
常见的空间索引包括 R 树、四叉树等。
通过这些索引结构,空间数据库能够在大量的数据中迅速定位到与查询条件相关的部分,大大提高了数据检索的效率。
空间数据库的存储方式也有讲究。
它不仅要考虑数据的存储空间,还要保证数据的读写速度和完整性。
在存储数据时,需要根据数据的类型、规模和使用频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和存储策略。
例如,对于经常访问的热点数据,可以采用高速缓存来提高访问速度;对于大规模的历史数据,可以采用压缩存储来节省空间。
数据的质量对于空间数据库来说至关重要。
不准确、不完整或不一致的数据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和决策。
因此,在数据采集、录入和更新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和检查。
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能够及时反映现实世界的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考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 基本概念地理数据: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数字化表示。
(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梳子、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信息:有关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是对表达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特征:空间、时间、属性)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 GIS的定义: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 GIS由哪几部分组成?①硬件系统: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②软件系统:GIS支撑软件、GIS平台软件、GIS应用软件③网络: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主要作用信息传输④空间数据:是指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数据⑤人员4. GIS的主要功能有哪些①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输入②空间数据的编辑与管理③空间数据的处理与转换④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⑤空间数据的显示与输出应用功能:包括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第二章1.地理空间数据的描述有哪些坐标系?相互的关系是什么?2.我国常用地图投影,各种投影的适用性1.高斯-克里格投影:横轴切圆柱等角投影(1:50万以上)2.横轴墨卡托投影(UTM,横轴割圆柱等角投影)3.兰勃特等角投影(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1:100万以下)我国规定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比例尺地形图,均采用高斯投影。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重点讲义(4)
重点一空间数据库模型1.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
2.空间数据库模型空间数据库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为描述空间数据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了基本的方法。
一般而言,GIS 空间数据模库型由概念数据库模型、逻辑数据库模型和物理数据库模型三个有机联系的层次所组成。
3.数据库概念模型:( conceptual model)概念模型为了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抽象、组织为某一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
人们常常首先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然后将信息世界转换为机器世界。
也就是说,首先把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抽象为某一种信息结构,这种信息结构并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不是某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而是概念级的模型,称为概念模型。
4.逻辑模型逻辑模型,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
在数据库中,逻辑模型有关系、网状、层次,可以清晰表示个个关系。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逻辑模型:是着重用逻辑的过程或主要的业务来描述对象系统,描述系统要“做什么”,或者说具有哪些功能。
1)关系数据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每个二维表格称为一个关系。
关系模型以记录组或数据表的形式组织数据,便于利用各种地理实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存储和变换,不分层也无指针,是建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数据组织方法。
2)关系数据库:是建立在关系数据库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目前主流的关系数据库有oracle 、SQL、access 、db2 等。
3)对象—关系管理模式是指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扩展,通过定义一系列操作空间对象(如点、线、面)的API 函数,来直接存储和管理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
5.物理模型,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物理模型:描述的是对象系统“如何做”、“如何实现”系统的物理过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四章空间数据表达
3、弧段坐标文件:
弧段号
坐标系列(串)
a
x1,y1,X2,y2…,x5,y5
b
……
1、弧段文件:弧—面,弧—结点关系
弧段号
起点
终点
左多边形
右多边形
a
1
5
A
-
b
5
8
A
E
4、面文件
面号
弧段号
面积
周长
…
A
a,b,h
…
…
…
…
…
…
…
…
2、节点文件: 结点—链关系
点号
横坐标
02
(一)实体数据结构 只记录空间对象的位置坐标和属性信息,不记录拓扑关系。又称简单数据结构或面条(Spaghetti)结构。 存储: 独立存储:空间对象位置直接跟随空间对象; 点位字典:点坐标独立存储,线、面由点号组成 特征 数据按点、线、面为单元进行组织,数据结构直观简单; 公共边重复存储,存在数据冗余,难以保证数据独立性和一致性; 无拓扑关系,主要用于显示、输出及一般查询; 岛或洞只作为一个简单图形,没有与外界多边形的联系; 多边形分解和合并不易进行,邻域处理较复杂; 适用范围: 制图及一般查询,不适合复杂的空间分析 实例: ArcView的Shape文件 MapInfo的Tab文件
点用一个栅格单元表示;
02
PART 01
栅格数据模型
用离散的量化栅格值表示空间实体;
01
属性明确,位置隐含;
02
栅格边长决定了栅格数据的精度;
03
数据结构简单,易与遥感结合;
04
多层数据叠合操作简单;
05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三、关系模型
用二维表来表达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使得设 计、操纵较为容易。
四、三种传统数据模型的比较
§4.3 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语义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 传统数据模型的弱点: (1)以记录为基础的结构不能很好面向用户
传统模型-记录;现实世界-事务、实体。有时不对应。
(2)不能以自然对象(Object):实体的抽象(基本元素),封装了数据和操作集 的实体。
• 消息(Message):请求 对象执行某一操作或回答 某些信息的要求。
• 类:描述一组对象的共同特征。类和实体是抽象与具 体的关系。
3. 对象的性质
• 封装:
• 继承:某类对象可以自然地拥有另一类对象的某些特 征和功能。不必重复实现,减少代码。
2. 概念模型(空间特征,关系描述)
(1)空间特征:点、线、面、体四种基本类型; (2)实体在空间、时间、属性三方面存在联系: • 空间联系:空间位置、分布、关系、运动等; • 时间联系:客体随时间变化,可构成时态数据库; • 属性关系:属性多级分类中的从属关系、聚类关系、相
关关系。
3. 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模型设计
层次、网状显式地描述关系,但不自然;关系模型联系隐 含,必须检索全部记录才能确定。
(3)语义贫乏
用单一结构描述描述“交互”、“从属”、“构成”等众 多联系,语义上无法区别。
(4)数据类型太少
只提供常用的简单数据类型,不能自定义新的数据类型。
一、语义数据模型
-实体联系模型(E –R模型)
• 提供三种语义概念:
(1)实体:客观存在的起独立作用的客体。 (2)联系:实体间的相互作用或对应关
系:1:1,1:N,M:N, (3)属性:对实体和联系特征的描述。
地理信息系统下的空间分析——第四章_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
被赋予空值的单元有两种处理方式:
(1)如果在一个操作符或局域函数、邻域函数中的邻域 或分区函数的分类区中的输入栅格的任何位置上存在空值, 则为输出单元位置分配空值。
(2)忽略空值单元并用所有的有效值完成计算。
6、关联表
栅格计算器由四部分组成左上部layers选择框为当前arcmap视图中已加载的所有栅格数据层列表双击一个数据层名该数据层便可自动添加到左下部的公式编辑中间部分是常用的算术运算符110小数点关系和逻辑运算符面板单击所需按纽按纽内容便可自动添加到公式编辑器中
第四章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算法
4.1 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是GIS的重要数据模型之一,基于栅格 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是空间分析算法的重要内容之 一。 栅格数据由于其自身数据结构的特点,在数据处 理与分析中通常使用线性代数的二维数字矩阵分析 法作为数据分析的数学基础。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具有自动分析处理较为 简单,而且分析处理模式化很强的特征。
地学信息除了在不同层面的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 约关系外,还表现在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联性。
对于栅格数据所描述的某项地学要素,其中的某个栅 格往往会影响其周围栅格属性特征。准确而有效的反映这 种事物空间上联系的特点,是计算机地学分析的重要任务。 窗口分析是指对于栅格数据系统中的一个、多个栅格 点或全部数据,开辟一个有固定分析半径的分析窗口,并 在该窗口内进行诸如极值、均值等一系列统计计算,或与 其他层面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复合分析,从而实现栅格数据 有效的水平方向扩展分析。
带面积的点的精度为加减半个单元大小。这是用基于单 元的系统来工作必须付出的代价。
图4.9:点特征的栅格数据表示
地理信息系统掌握要点集锦
地理信息系统掌握要点集锦第一章绪论:1. 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有关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 识,是对表达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 地理数据: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数字化表示。
● 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 GIS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 如何理解GIS?● 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 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 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空间分析能力● GIS与地理学、测绘学联系紧密4. GIS由哪几部分组成硬件基本配置软件 GIS软件空间数据人员5. GIS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空间数据采集● 空间数据处理与编辑● 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 空间查询与分析● 空间信息输出6. GIS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GIS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它既要吸取诸多相关学科的精华和营养,并逐步形成独立的边缘学科,又将被多个相关学科所运用,并推动他们的发展。
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地理学、制图学、计算机、测绘与遥感。
第二章地学基础:1. 基本概念● 地球椭球: 近似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且其表面为等位面的旋转椭球。
(百度)● 大地体: 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
(百度)● 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方法。
● 高斯—克吕格投影:横轴切椭圆柱等角投影,假想用一个椭圆柱横切于椭球面上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按规定投影条件,将中央子午线两侧一定经差范围内的经纬线交点投影到椭圆柱上,并将此圆柱面展为平面,即得本投影● 横轴墨卡托投影:等角正切圆柱投影,假设地球被围在一中空的圆柱里,其标准纬线与圆柱相切接触,然后再假想地球中心有一盏灯,把球面上的图形投影到圆柱体上,再把圆柱体展开就得到一幅选定标准纬线上的“墨卡托投影”绘制出的地图● 兰勃特等角投影: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设想用一个正圆锥割于球面两标准纬线,应用等角条件将地球面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沿一母线展开,即为兰勃特投影平面。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笔记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1 数据与信息数据是原始的、未经处理的素材,它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是从数据中提取的有意义的内容,它能够帮助人们做出决策。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主要指的是空间数据,而信息则是通过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的结果。
例如,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是原始数据,而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的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就是信息。
1.2 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指的是与地球表面位置相关的信息,包括自然地理信息(如地形、气候等)和人文地理信息(如人口、交通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专门用于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GIS能够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
例如,GIS可以用来分析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帮助规划交通路线。
1.3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GIS由硬件、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如扫描仪、打印机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GIS软件等;空间数据是GIS的核心,包括地图数据、遥感数据等;应用人员是使用GIS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的主体;应用模型则是根据实际问题构建的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例如,一个GIS系统可能包括一台计算机、GIS软件、地图数据和应用模型,用于分析土地利用变化。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GIS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和输出等。
数据采集主要是获取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可以通过遥感、野外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管理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存储、查询、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空间分析主要包括空间查询、空间叠合、空间邻近度分析等,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可视化表达主要是将空间数据以图形或图像的形式展示给用户,增强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输出则是将分析结果以报表、地图等形式输出,为决策提供支持。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PPT-第4章 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
图4.25 Import to CAD对话框
4.2 数据格式转换
2 栅格数据与ASCII文件之间的转换
(1)栅格数据向ASCII文件的转换 利用Conversion Tools工具箱,From Raster 工具集中的 Raster to ASCII 命令,可实现由栅格数据向ASCII文件的 转换。
60°0’0’’N
50°0’0’’N
40°0’0’’N 30°0’0’’N 20°0’0’’N
图4.2(b)投影坐标系下的经纬网
4.1 投影变换
• 4.1.1 定义投影
定义投影(Define Projection),指按照 地图信息源原有的投影方式,为数据添加投影 信息。在ArcGIS中利用Data Management Tools工具箱, 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工具集中的Define Projection命令,能够为数据定义投影。
4.3 数据处理
4.3.1数据裁切
数据裁切是从整个空间数据中裁切出部分区域, 以便获取真正需要的数据作为研究区域,减少不必要 数据参与运算。 1 矢量数据的裁切:可利用Analysis Tools工具箱, Extract工具集中的Clip命令
+
图4.28 Clip对话框
图4.29 Clip的图解表达
图4.19 数据格式转换工具
4.2 数据格式转换
基于文件的空间数据类型包括对多种GIS数据格式 的支持,如coverage,shapefile,grid,image和 TIN。Geodatabase数据模型也可以在数据库中管理 同样的空间数据类型。
表1 ArcGIS 中的数据类型
基于文件的空间数据 Coverages Shapefiles 基于数据库的空间数据 Oracle Oracle with Spatial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一章导论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图象也是数据,数据本身没有意义;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数据(data)是信息(information)的表达,而信息是数据的内容。
数据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立,首先是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
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
其技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的基本构成:GIS一般包括以下5个主要部分: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1、系统硬件:(1)GIS主机:包括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和微型计算机,其中各种类型的工作站∕服务器成为GIS的主流。
(2)GIS外部设备:包括各种输入(如图形数字化仪、图形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等)和输出设备(如各种绘图仪、图形显示终端和打印机)。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名词解释总结
l 数字地面模型(DTM):是定义于二维区域上的一个有限项的向量序列,它以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
l 数字高程模型(DEM):当数字地面模型的地面属性为海拔高程时,则该模型即为数字高程模型。
l 数字地形分析(DTA):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DTA技术是各种与地形因素相关空间模拟技术的基础。
l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l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l 边界代数算法:边界代数多边形填充法是一种基于积分思想的矢量格式向栅格格式转换算法,它适用于记录拓扑关系的多边形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结构。它不是逐点判断与边界的关系完成转换,而是根据边界的拓扑信息,通过简单的加减代数运算将边界位置信息动态地赋给各栅格点,实现了矢量格式到栅格格式的高速转换,而不需要考虑边界与搜索轨迹之间的关系,因此算法简单、可靠性好,各边界弧段只被搜索一次,避免了重复计算。
l DIME文件:美国人口普查局在1980年的人口普查中提出了双重独立地图编码文件。它含有调查获得的地理统计数据代码及大城市地区的界线的坐标值,提供了关于城市街道,住址范围以及与人口普查局的列表统计数据相关的地理统计代码大纲要图。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TIGER取代了DIME文件。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地理空间是一个三维空间,有四个基本实体
线实体
体实体 地理空间实体(客体)
地理空间的认知
点实体
面实体
第一节 空间数据库概述
第一节 空间数据库概述
② 地理空间实体间的联系
空间联系
属性联系
时间联系
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相关等 空间信息反映了空间分析所能揭示的信息,彼 此互有联系
例如:从数据库中提取弧段arc1的坐标并显示
DRAW coordinates WHERE arcs=‘arc1’
通用选择法不依赖于客体在树状结构中的顺序,而是根据所确定的选择条件,在结构中选择某特定的客体。
通用选择法
第二节 传统的数据模型
在现实世界中客体的联系更多的是非层次关系的,用层次模型表示非树形结构是很不直接的,网络模型可以克服这一弊病。 在数据库中,把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集合称为网状模型: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特点 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所用DBMS的内部特征,特别是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充分了解应用环境,特别是应用的处理频率和响应时间要求; 充分了解外存设备的特性。
第四步 物理设计 数据库最终是要存储在物理设备上的。为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过程,就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叶结点
在右图的例子中, R1根结点, R2和R3为兄弟结点,是R1的子女结点; R4和R5为兄弟结点,是R2的子女结点; R3 , R4 , R4 ,是叶结点。
第二节 传统的数据模型
Coverage记录
polygons记录
arcs记录
nodes记录
coordinates记录
多边形层次数据结构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第4章 空间数据处理 2011-05-09)
3、投影变换
假定原图点的坐标为x,y(称为旧坐 标),新图点的坐标为X,Y(称为新坐 标),则由旧坐标变换为新坐标的基 本方程式为: 1、解析变换法 2、数值变换法 3、数值解析变换法
§4-3 空间数据格式转换
一、矢量向栅格转换
点:简单的坐标变换 线:线的栅格化 面:线的栅格化 +面填充 (一)线的栅格化 1、DDA法(数字微分分析法) 2、Bresenham算法 (二)面(多边形)的填充方法 1、内部点扩散法(种子扩散法) 2 3、边界代数法
a a a a a a b
a
576654323 … 优点:链码可有效地存贮压缩栅格数据,便于面积、长度、转折方向 和边界、线段凹凸度的计算。 缺点:不易做边界合并,插入操作、编辑较困难(对局部修改将改变 整体结构)。区域空间分析困难,相邻区域边界被重复存储。
第四章空间数据的处理
§4-4 空间数据的压缩处理
§4-3 空间数据格式转换
二、栅格向矢量转换
方法一,实际应用中大多数采用人工矢量化法,如扫描矢量化,该 法工作量大,成为GIS数据输入、更新的瓶颈问题之一。
方法二,程序转化转换(全自动或半自动)
过程为:
遥感影象图 分 类 图 扫描 二值化
栅格分类图
原始线划图
边界 提取 预 处 理
二值化 细化
编 辑
内插
外推
1、局部内插法 利用局部范围内的已知采样 点的数据内插出未知点的数据。
1)线性内插
将内插点周围的3个数据点的数据值带入多项式,即可解算出系数a0、a1、a2 。
2)双线性多项式内插
将内插点周围的4个数据点的数据值带入 多项式,即可解算出系数a0、a1、a2、a3 。 当数据是按正方形格网点布置:
GIS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ppt课件
PPT课件
4
第一节 空间数据库概述
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存 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以一系列特定 结构的文件形式组织后存储在介质上。
PPT课件
5
第一节 空间数据库概述
空间数据库设计最终归结为空间数据模型设计。
PPT课件
14
空间数据设计的过程和步骤
需求分析
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数据库
地理现象 和过程
现实世界
数据库的 概念模型
信息世界
数据库的 逻辑模型
数据库的 存储模型
计算机世界
PPT课件
15
1、空间数据库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特定的专业应用需求。 (2)概念设计:把用户的需求加以解释,并用概念模型表 达出来。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主要描述数据及其 之间的语义关系。如实体-联系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PPT课件
20
四、 空间数据库的实现和维护
3、空间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维护空间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监测并改善数据库性能 增加新的功能 修改错误
PPT课件
21
内容小结
一、数据管理技术发展阶段 二、空间数据库系统的组 三、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四、空间数据库的实现和维护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PPT课件
1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第一节 空间数据库概述
第二节 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第三节 空间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第四节 空间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详解
地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导论1.数据: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和图像也是数据,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2.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善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3.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等操作。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4.矢量数据:是面向地物的结构,即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目标都直接赋有位置和属性信息以及目标之间的拓朴关系说明。
但在空间表达方面没有直接建立位置与地物的关系。
5.栅格数据:是面向位置的结构,平面上的任何一点都直接联系到某一个或某一类地物。
但对于某一具体的目标,没有直接聚集所有信息,只能通过遍历栅格矩阵逐一寻找,它也不能完整地建立地物之间的拓朴关系。
6.空间数据(或地理数据):是指地理实体或现象的空间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的总称。
7.TIN数据结构:表示和存储曲面要素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便于连续现象在任一点的内插计算,经常采用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来拟合连续分布现象的覆盖表面,称为TIN数据结构。
第三章空间数据处理8.数据变换:是指数据从一种数学状态到另一种数学状态的变换,包括几何纠正和地图投影转换等等,以实现空间数据的几何配准。
9.数据重构:指数据从一种格式到另一种格式的转换,包括数据转换、格式转换、类型替换等等,以实现空间数据在结构、格式和类型上的统一,多源和异构数据的联接和融合。
10.数据提取:是指对数据进行某种条件的取舍,包括类型提取、窗口提取、空间内插等,以适应不同用户对数据的特定要求。
11.投影转换:投影转换是指当系统使用来自不同地图投影的图形数据时,需要将该投影的数据转换为所需要投影的坐标数据;12.空间数据的内插:通过已知点或多边形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多边形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多边形分区数据的方法就称为空间数据的内插。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4 空间数据获取和处理1.4 第四章 数据的处理和集成
第四章 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4.1 空间数据的获取 4.1.2 空间数据的采集
1.图形数据的采集 2.属性数据的采集
对于要输入属性库的属性数据,通过键盘直接键 入或文件、表格、数据库导入。 对于要直接记录到栅格或矢量数据文件中的属性 数据,则必须进行编码输入。
人口普查 社会经济调查 各种统计资料
统计图表
文件 统计数据 实验数据
电子数据 地全球站物仪遥理、感、G数地P据S球数化据学已建G各IS种数数据据库
野外调查的原始记录等
4.1.1 数据源的种类
确定应用哪些类型的数据是由系统的功能确定。
土地的适宜性和承载力的信息系统: 地形、土壤类型、降雨、地下水位、运输条件等。
第四章 空间数据的 获取与处理
复习:
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组成
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 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 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 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 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系系 空间 统 统 数据 硬 软
件件
复习:
空间数据特征
空间位置 属性特征 时态特征
<1 m : 1 1 ~ 2 m: 2 2 ~ 5 m: 3 5 ~ 20 m: 4 20 ~ 50 m:5 >50m: 6
5 ~ 10 m : 1 10 ~ 20 m: 2 20 ~ 30 m: 3 30 ~ 60 m: 4 60 ~ 120 m: 5 120 ~300 m:6 300 ~500 m:7 >500m: 8
登记部分 分类部分 控制部分
第四章 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连续分布地理要素
C
具有特殊意义 的较小地物
A
分类较细、 地物斑块较小
A
长度占优法——每个栅格单元的值由该栅 格中线段最长的实体的属性来确定。 面积占优法——每个栅格单元的值由该栅 格中单元面积最大的实体的属性来确定。 重要性法——根据栅格内不同地物的重要 性,选取最重要的地物的类型作为栅格单 元的属性值。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特殊意 义而面积较小的实体要素 中心归属法——每个栅格单元的值由该栅 格的中心点所在的面域的属性来确定。
111222 111222 112444 433343 433333 433133 411111
Value Count
1 14
2
7
3 13
4
8
栅格数据结构小结
基本概念 ✓ 像元及像元阵列 、像元属性及属性取值方法 ✓ 像元越小,分辨率越高,图斑越精细
理解栅格编码 ✓ 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式,不影响结果
链——面关系:
A 面——链关系: B
C D E F
L1 O C L2 O D L3 O E L4 O F L5 C F ┇┇ ┇
L6
L7、-L8、L9、L10 L1、-L11、-L7、-L5 L11、L2、L12、L8 L13、-L9、-L12、L3 L4、L5、-L10、-L13
矢量型数据结构的比较
边界模糊的连续表面的分析、多层叠 合分析方便
容易
复杂
绘图输出
精细、丰富
概括的、简化的、反映连续表面的
适用对象
几何形态明确、边界确切
几何形态不明确、边界模糊
4.4 DEM结构
矩形格网结构 不规则三角网结构 DEM 的生成
DEM 的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DEM) : DTM中属性为高程的 要素称为数字高程模型,它是地表单元上的高 程集合,通常用矩阵来表示。
4 5 90 H J
3 4 90 I G
TIN 的主要特征
TIN由一系列三角形组成 三角形顶点都是一些特征点 每个三角形的坡度、坡向均一 三角形大小随地形变化而变 尽可能是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外接圆内没有其它点 以拓扑方式存储
TIN 的生成
r
TIN模型
建模的基本要求
建立模型TIN基本要求
三角形之间互不相交(唯一性) 三角形的外切圆内不含离散点
D L11、L2、L12、L8
E
L13、-L9、-L12、L3
F L4、L5、-L10、-L13
弧段 左多边 右多边
ID 形
形
L1
O
C
L2
O
D
L3
O
E
L4
O
F
L5
C
F
┇┇
┇
拓扑数据结构
在图中,有面A、B、C、D、E、F,有链L1、L2、L3、L4、 L5、L6、L7、L8、L9、L10、L11、L12、L13,有结点P1、 P2、P3、P4、P5、P6、P7、P8、P9。则拓扑关系表示为 (10分)
四叉树编码
西南 东南
西北
东北
①②③ 000
12 13
33
34 35
40
35
5
④⑤ ⑥⑦⑧⑨⑩ 11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03 33033 3 3 35 3 0 0 22 2 32 2 2 202 2 22 5
内插矩形格网
TIN 结构
点号 X Y H
1 2 3 4 5 6 7 8 9
△号
A B C D E F G H I J
顶点
邻△
1 2 31 2 3
1 2 60 B 0
2 7 6C E A
2 8 7D F B
3 3 80 G C
6 7 9B F H
7 8 9C G E
3 8 8J F D
5 6 90 E I
全显式和半隐式
全显式 半隐式
拓扑关系的表示
拓扑关系表示实例
弧段ID 起点,终点
L1
P9、P2
L2
P2、P3
L3
P3、P6
L4
P6、P9
┇┇
结点ID 弧段串
P L6
1P
L1、L11、L2
2P
L2、L12、L3
3P
L12、L8、L9
4┇ ┇
面块ID 弧段串
A L6
B L7、-L8、L9、L10
C L1、-L11、-L7、-L5
4.2 拓扑数据结构
在GIS中,为了真实地反映地理实体, 不仅要存储实体的位置、形状、大 小和属性,还必须存储实体间的相 互关系。 拓扑元素 点、弧、面 拓扑关系
拓扑型数据结构Topological Data Structure
最广泛使用的矢量数据模型, 借用了拓扑学(Topology)的原理来描 述空间事物。 通过拓扑关系,识别地图中的空间数据 关系。 不仅记录空间位置和几何特性,还记录 空间关系
ArcGIS的Shape文件:非拓扑的 点、线、面。显示速度快,但是 编辑不便。
简单矢量数据表示法
数据结构
拓扑结构
在GIS中,为了真 实地反映地理实体, 不仅要存储实体的 位置、形状、大小 和属性,还必须存 储实体间的相互关 系。
由于描述空间实体 的这种关系不需要 考虑空间坐标和距 离因素,所以,这 种点、线、面之间 的空间关系又称为 拓扑关系。
数据结构 简单查询 多边形的相邻、嵌
套关系 网络线段与结点的
关系 数据编辑、更新
分析功能
简单(环状)数据 结构
简单 快 表达难
没有
公共边界、网络结 点靠人工处理
有限,或者先临时 产生拓扑结构再 作分析
拓扑数据结构
复杂 慢
表达易
有
公共边界、网络结点由 软件自动产生
多重叠合、网络分析容 易
4.3 栅格数据结构
的显示
实地、栅格、矢量
矢量模型和栅格模型的比较
矢量模型
栅格模型
数据量
小
大
位置精度
高
低
数据结构
复杂
简单
点、线、面相互关系
全面,
缺乏
多重属性
方便
成组分类
图形运算 数据更新 分析功能
投影变换
复杂、高效
简单、低效
图形和属性数据的恢复、更新、 综合都能实现
成片的
对线状和网络状的事物分析方 便,多种地图叠合分析较 困难
0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1 002 003 012 013 102 103 112 113
2 020 021 030 031 120 121 130 131
3 022 023 032 033 122 123 132 133
4 5 200 201 2பைடு நூலகம்0 211 300 301 310 311 6 202 203 212 213 302 303 312 313
(Delaunay)
控制线及其约束作用
三角形不能超过边界线范围
TIN基本要求
边界线的约束作用
4.5 四叉树和八叉树
将栅格数据二维空间区域按照4个象限进行递 归分割(2n×2 n,且n>1),直到子象限的数 值单调为止,最后得到一棵四分叉的倒向树。 四叉树分解,各子象限大小不完全一样,但都 是同代码栅格单元组成的子块,其中最上面的 一个结点叫做根结点,它对应于整个图形。 不能再分的结点称为叶子结点,可能落在不同 的层上,该结点代表子象限单一的代码,所有 叶子结点所代表的方形区域覆盖了整个图形。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为叶子结点编号,最下面 的一排数字表示各子区的代码。 为了保证四叉树分解能不断的进行下去,要求 图形必须为2n×2 n的栅格阵列。n 为极限分 割次数,n+1是四叉树最大层数或最大高度
点弧面的矢量表示
弧表2
链号 点号串
1
点号 点号 …
2
点号 点号 …
面表2
面号 点号串 1 点号 点号 … 2 点号 点号 …
面表3
面号 1 2
弧号串 弧号 弧号 … 弧号 弧号 …
各种表示法的比较
点号—弧、弧号——面
冗余小、维护方便、调用复杂
弧——坐标、面——坐标
冗余大、维护不便、调用简单 易产生多重坐标
7 220 221 230 231 320 321 330 331
222 223 232 233 322 323 332 333
I(X)
45
01
7
23
4.6 其它数据结构
区域数据结构 动态分段
区域数据结构
由线和面建立,由区域层和区域构成 区域层内的区域具有相同属性 区域可以重叠 一个区域可以由分离的面构成 区域的数据表:
以规则的像元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 的分布的数据结构,其阵列中的每个数据表 示地物或现象的属性特征。
栅格数据的获取
来自于遥感数据 来自于对图片的扫描 由矢量数据转换而来 由手工方法获取
基于像元
基于层
基于多边形
栅 格 数 据 结 构 的 存 储 顺 序
栅格数据单元值确定
C
A
B
重 要 性
面 积 占 优
☆ DEM是建立DTM的“基础数据”或称为单要素 图;其它要素均可以从DEM数据直接或间接导出, 这些“派生数据”通常包括:平均高程、坡度、 坡向等。
矩形格网结构
矩形格网GRID是一个高程矩阵 可以由高程点、等高线内插产生,也可以由全 数字摄影测量模式产生,直接接收数字高程模 型和正射影像数据。同时,也接受解析测图仪 实测的随机采样数据和既有地形图数字化等高 线数据 对于特殊地形,还存在地形地物特征点线数据。 随机栅格转换的算法包括距离加权平均(又称 移动曲面法)和基于TIN的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