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3篇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3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篇一:《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一、引言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并进行反思,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案例一:《小星星》教学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小星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学过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然后进行集体合唱,最后进行小组合唱比赛。
3.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合唱活动,提高了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对团队合作的认识。
三、案例二:《彩虹》教学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彩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彩虹》MV,了解歌曲的背景故事和情感表达,然后进行歌曲的学唱和情感演绎。
3.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学唱《彩虹》,提高了音乐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案例三:《小苹果》教学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小苹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2.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小苹果》MV,了解歌曲的节奏和舞蹈动作,然后进行歌曲的学唱和舞蹈表演。
3.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学唱《小苹果》,提高了节奏感和创造力,同时也增强了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
五、反思与总结1.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观看视频、集体合唱、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音乐教材和歌曲,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3. 教学评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
六、结语通过对三个小学音乐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反思,可以得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在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及时的教学评价。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及评析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及评析一、案例评析及分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够调动起学生对于音乐本身的兴趣和爱好,将会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音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阶段的音乐课堂,学生对于音乐都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这种情况的产生不仅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似乎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坐得住,听懂老师讲的知识点就可以了,其余的都是老师和学生的事,教师并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优秀的音乐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让他们觉得音乐课是一个开心的地方,而非枯燥无味的课程,那么才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首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每次新课开始之前,教师都应该通过适当的手段或者方式来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上课之前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在整个的课堂活动过程中,也能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上《找朋友》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选择在班级里播放舒缓的古筝曲《春江花月夜》,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烘托课堂气氛。
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古筝弹奏技巧,既可以帮助他们打消对于古筝的恐惧心理,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于音乐课的兴趣。
“音乐即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将音乐教育的目标由“应试教育”转移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审美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比如:唱歌、表演、欣赏等,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
这样,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音乐校本教研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
本文以某小学音乐教研组为例,分析其音乐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成效。
二、案例实施过程1. 制定教研计划该小学音乐教研组在学期初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明确了教研主题、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及教研内容。
教研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研讨:围绕音乐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听课评课: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教学反思: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教师培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 开展教研活动(1)教学研讨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教学研讨活动,针对音乐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
例如,在研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时,教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2)听课评课教研组每周安排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进行听课、评课。
评课时,教师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3)教学反思教师们每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4)教师培训教研组定期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如“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音乐教学中的评价策略”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教研成果分享教研组将教研成果以论文、案例、课件等形式进行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案例成效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不断学习、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2. 提升了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教研活动的开展使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3.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学音乐第一章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第一章案例分析音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有助于开发孩子的音乐技能、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小学音乐课的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音乐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案例背景:这是某小学三年级音乐课上的一堂课。
老师准备了一首经典儿歌《茉莉花》,旨在通过歌曲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并学习相关的歌曲表演技巧。
班级里有40名学生,课堂时间为40分钟。
案例分析:一、课前准备:在课前,老师认真备课,准备了课件、音响设备和茉莉花的伴奏音乐;同时,还为学生打印了歌词和歌曲简谱,并分发给每个学生。
二、导入环节:老师通过展示一些茉莉花的图片,唤起学生对茉莉花的印象,进而引发他们对这首歌的兴趣。
之后,老师简要介绍了茉莉花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为学生打下相关知识的基础。
三、歌曲学习与表演:1. 歌曲情感表达:老师通过播放茉莉花的原曲,指导学生认真聆听,并引导他们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互动讨论,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该歌曲,并且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感受。
2. 歌词学习:老师逐句教授学生歌词,并采用分段反复教唱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整体曲颂和各个部分的旋律。
3. 合唱练习: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演唱一部分的歌词。
通过小组合唱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节奏感。
4. 表演展示:经过反复练习,学生们进入表演环节。
老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在表演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同时,老师也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音乐表演的热情。
四、课堂总结:在课堂即将结束时,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并回顾学生在学习茉莉花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五、课后延伸: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老师布置了一份简单的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唱歌和倾听茉莉花的原曲。
此外,老师还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拓展学生们的音乐视野。
音乐教学教研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音乐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我校音乐教研组开展了“音乐教学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案例描述1. 研究课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2. 研究目标:通过教研活动,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等。
4. 研究过程:(1)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有关音乐教学、教育心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音乐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2)行动研究:针对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并实施教学策略,观察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3)观察法:对音乐课堂进行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情况等。
(4)访谈法:与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音乐教学的认识、需求和期望。
5. 研究成果:(1)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音乐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
(2)教学评价:建立了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评价等。
(3)教师成长:通过教研活动,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风格更加多样化。
(4)学生学习: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案例分析1. 教学策略的创新:本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
这些策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 教学评价的完善:本研究建立了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评价等。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教学效果,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3. 教师成长的促进:通过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风格更加多样化。
小学音乐教研个案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我校音乐教研组开展了以“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文以一次音乐教研活动为例,对小学音乐教研个案进行分析。
二、个案描述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小学音乐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一)准备阶段1. 确定主题: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确定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小学音乐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
2. 组建团队:由音乐教研组长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各年级音乐教师,共同参与教研活动。
3. 制定计划:制定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
(二)实施阶段1.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经验。
2. 教学研讨:针对观摩课例,进行教学研讨,分析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3. 交流分享:各年级音乐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享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成功策略。
(三)总结阶段1. 教研成果总结:整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形成文字材料。
2. 经验推广: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功经验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3. 反馈与改进: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研活动进行改进。
三、个案分析(一)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策略1.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音乐实践: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3. 融入生活元素:将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音乐。
4. 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实践。
(二)教研活动的成效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观摩、研讨、交流等方式,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五篇)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一、课题:《金孔雀轻轻跳》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
”《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
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
所以选择以孔雀为题材的教学设计。
本课是以孔雀手势和踮脚走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
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
“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是儿童的身心特点,所以本课通过观察孔雀的特征以及老师的舞蹈,启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
通过欣赏老师的示范,观察图片,发挥想象。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学习孔雀的动作。
针对儿童“好奇”的年龄特点,我的一段精彩的孔雀舞表演作为课堂的开场、新颖的引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
通过听、说、想、做、跳等活动进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而始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创。
我以大孔雀的出现,始终贯穿整堂课,和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孔雀舞蹈,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音乐,认识傣族音乐的风格,并且掌握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3、通过学习舞蹈,准确掌握孔雀舞蹈,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三、教学重难点:掌握音乐是重点,学习舞蹈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孔雀舞我以一段形象、优美的孔雀舞导入。
表演前提示学生我是要用一块布围成一条漂亮的裙子开始跳舞。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跳一段舞蹈,这是跳的一种小动物。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跳的是什么动物?(放伴奏音乐老师表演)生(们):孔雀。
二:学习孔雀舞音乐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
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
生:二拍子。
师:我想看看哪小朋友最聪明,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小朋友听听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生:……三:学习孔雀舞蹈师:刚刚小朋友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们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
小学音乐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案例分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课堂案例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学音乐课堂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案例描述:在一次小学三年级音乐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婚礼进行曲》。
课前,老师通过播放音乐、讲解乐曲背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构建了一个音乐积累的概念框架。
案例分析: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放在首位,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能够动手参与其中。
例如让学生进行打节拍、挥动指挥棒等活动,使他们能够深入体验音乐。
二、注重音乐欣赏与表演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婚礼进行曲》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表达,并鼓励他们进行音乐表演。
通过角色扮演、合奏等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音乐,还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在音乐表演中展现出的不同能力,老师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老师还采用了同学互评、自评等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学习和进步。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除了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表演,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乐器演奏等方式,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五、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在音乐教学中,老师注重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通过讲解作曲家的背景知识,学生既能学习音乐知识,又能了解到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六、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老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发表意见,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建立了融洽的教学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论:通过对这个小学音乐课堂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有效的音乐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小学音乐教案案例分析与总结
优秀小学音乐教案案例分析与总结音乐是一门艺术,它通过声音的形式打动人们的心灵。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学习音乐的起始时间,如何制定优秀的音乐教案,创造出优秀的教学成果,是每位小学音乐老师所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总结,探讨如何制定一份优秀的小学音乐教案。
一、案例分析:小学唱游《春天在哪里》本案例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唱游《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为主题。
教学目标包括:了解如何唱好这首歌曲,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歌词意境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1.预备活动:教师通过吆喝或打招呼的方式,让学生们舒适地进入到音乐课堂中来。
教师可以创设活动气氛,如放一首动感的摇滚音乐或由学生自己任意跳舞等,以达到音乐课堂气氛的活跃化。
2.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们回忆一下春天的样子,教师可以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春天是什么时候呢?春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你们身边有哪些植物会在春天里生长呢?”等等,让学生们自由地讲述他们对春天的认知和体验。
3. 正式教学环节:学习歌词和旋律,教师可以通过唱段学生跟唱的方式来让学生们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再根据歌词的意境,让学生们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如果学生在唱词方面有不太流畅的地方,可以通过分段唱,语调模仿和把歌词变成问答的形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帮助。
4. 课文复习与总结:在教学结束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跟唱一次这首歌曲,并且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们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得到鼓励,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
二、总结分析以上案例情况并非所有小学音乐教案的全部内容,每个年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存在差异。
但是,我们可以从此案例分析中得到一些结论和教训。
音乐教学应该是寓教于乐的过程。
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一份详细的教案,尽量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带入到教学中来,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氛围。
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活动的地方,学生们应该感到轻松自在,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互动和提问,让学生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小学音乐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育案例分析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快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音乐表达的能力。
本文将以某小学音乐课为例,分析该案例中的教学方式、教材选择以及课堂管理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该音乐课的主题是“节奏的魔力”,通过学习节奏的概念和基本节奏模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和演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达到通过音乐交流的目的。
该案例中,课前教师提前准备了多种乐器和音乐素材,如打击乐器、键盘乐器和音乐节奏游戏卡片等,以确保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首先,教师采用具体且生动的教学方式,通过身体动作引导学生感受节奏。
例如,教师会跟随音乐的节奏拍手、踩脚步和摇晃身体,学生需要模仿教师的动作,以此来感受音乐中的节奏。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其次,教师采用游戏化的学习方式,通过音乐节奏游戏卡片来巩固学生对节奏的理解。
在游戏中,教师会把卡片派发给学生,每个卡片上都有不同的节奏图案,学生需要根据所看到的图案敲击手中的乐器。
这种游戏性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师选择了一些具有明显节奏特点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仔细聆听音乐,辨别其中的节奏元素。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教师会引导他们分析和讨论作品中的节奏特点,并提醒他们观察不同乐器在节奏中的作用。
这种音乐欣赏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节奏的概念,还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除了教学方式的选择,教材的选择也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方面。
在该案例中,教师结合了绘本故事和音乐活动,将学生融入到故事情境中,通过情境化教学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师选用的绘本故事《小鼓与大鼓》生动地展示了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并通过故事中的角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音乐节奏的力量。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案例分析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共振。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小学音乐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音乐欣赏案例,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一、音乐欣赏案例一:《弹奏乐曲——小星星》案例简介:教师选取了孩子们熟悉的《小星星》这首曲子进行音乐欣赏。
通过播放音乐、唱歌、分析音乐特点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这首曲子。
分析:在欣赏《小星星》这首曲子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乐谱,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和音阶,帮助学生提高乐曲的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使用钢琴、吉他等乐器示范演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乐曲的美妙。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结合乐谱观察和乐器演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乐曲的结构和音阶,还能够增加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二、音乐欣赏案例二:《古典音乐会——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案例简介: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古典音乐会,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教师在音乐会之前进行了预热和介绍,让学生提前了解乐曲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参观古典音乐会是一种很好的音乐欣赏方式,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真正的音乐盛宴。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提前介绍乐曲的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除了音乐会参观,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音乐家来学校进行音乐表演,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官和审美体验。
三、音乐欣赏案例三:《中国古典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案例简介:教师选择了中国传统曲目《二泉映月》,并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这首曲子。
教师通过讲解曲目的由来和演奏技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
分析:在进行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时,教师需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和演奏技巧的讲解。
通过讲解二泉映月的由来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曲子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的叙事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的叙事案例分析
介绍
本文将分析一起小学音乐教学的叙事案例,探讨其中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效果。
通过这个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
案例描述
在某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一种以叙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师选择了一个有趣的音乐故事,并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音乐知识和技巧。
教师还使用了视听材料和互动活动来增强学生的体验。
教学策略分析
1. 叙事教学法
叙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来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叙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
极性。
故事情节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音乐知识。
2. 视听材料和互动活动
教师使用了视听材料,如音乐片段和视频,来让学生更直观地
感受音乐。
同时,教师还设计了一些互动活动,如合唱和舞蹈,让
学生积极参与,增强效果。
效果评估
通过采用叙事教学法以及使用视听材料和互动活动,这次小学
音乐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们对音乐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互动活动,提高了对音乐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结论
小学音乐教学中,叙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讲述有趣的音乐故事,使用视听材料和互动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音乐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以上是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叙事案例的分析。
这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叙事教学法的优势和效果,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解析案例分析与解析
小学音乐教学解析案例分析与解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案例分析与解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解析,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学音乐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解析,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小明的音乐教学困境小明是一位小学音乐教师,他在教授《小星星》这首歌曲时遇到了一些困境。
他发现学生们对这首歌曲不够感兴趣,无法很好地掌握歌词和节奏,并且在合唱过程中缺乏合作意识。
小明希望通过解析这个案例,找出导致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分析:问题的原因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小明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可能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
《小星星》这首歌虽然是传统的儿童歌曲,但可能在当今时代已经不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了。
尽管它的曲调简单、歌词易于理解,但可能没有带给学生足够的乐趣和激情。
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可能存在问题。
小明在教授这首歌曲时可能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简单地唱歌和模仿节奏,缺乏互动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可能让学生们感到枯燥和乏味,难以积极参与。
解析:解决办法为了解决小明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首先,要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教学内容。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需求,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强烈、活泼有趣的歌曲,比如游戏歌曲、流行儿歌等。
通过选择符合学生口味的歌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要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可以采用合唱、分组演唱和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合唱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分组演唱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舞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感知和表达能力。
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并让他们在音乐教学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一、引言音乐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小学音乐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背景本案例是在某小学三年级音乐课上进行的。
这节课的主题是“节奏与乐器”。
教师准备了一些乐器,如小鼓、木琴和手风琴。
教师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声音和节奏,并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具有明显节奏的音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乐器,并解释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 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乐器。
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简单的节奏,要求学生按照节奏敲击乐器。
然后,教师逐渐增加节奏的难度,让学生尝试更复杂的节奏。
3. 合作演奏: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节奏技巧后,教师将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包括不同的乐器。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乐曲,要求学生根据乐谱合作演奏。
教师在旁边指导学生,确保他们按照正确的节奏演奏。
4. 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完成演奏后,教师邀请他们上台展示。
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合作成果,并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对这个小学音乐教学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有效的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首先,教师通过导入环节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需要通过听觉来感受。
通过播放有节奏的音乐,教师让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其次,教师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分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们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合作演奏,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会演奏乐器,还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最后,教师注重学生的展示与分享。
展示和分享可以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从彼此的分享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案例分析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有趣、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案例。
本文将分析一个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案例,探讨其有效性和教学效果,以提供给老师们一个有益的参考。
案例名称:探索节拍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节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学习通过身体动作表达节拍;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含相关节拍的图片和视频;2. 音乐器材,如鼓棒、铃铛等;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带有明显节拍的音乐,并让学生跟随节拍轻轻击掌。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节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引导学生了解节拍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二、探索节拍(1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缓慢的音乐,要求学生通过鼓棒敲打地面来表达节拍。
同时,教师以图文展示的形式展示不同种类的节拍,如2/4、3/4、4/4等,并鼓励学生尝试模仿。
三、身体节拍(15分钟)教师放一段活泼的音乐,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达节拍,如拍手、跺脚、晃动身体等。
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节拍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四、节奏乐器合奏(2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节奏乐器,如铃铛、小鼓等。
教师指挥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敲击乐器,同时其他学生跟随节奏鼓掌。
教师通过这种合奏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节拍的理解和感知。
五、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强调节拍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体验音乐的节拍,并提醒他们学会用身体感受和表达节拍。
教学案例分析:通过本案例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了节拍的概念和表达方式,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案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视听结合、身体动作和合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参与度。
首先,通过导入环节的听音示范和学生的跟随击掌,学生快速进入了学习状态。
其次,通过探索节拍和身体节拍的活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了不同种类的节拍,并且用身体动作表达出来,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节拍的理解。
小学案例分析小学音乐《哦十分钟》优秀教学案例
让知识带有温度。
小学案例分析小学音乐《哦十分钟》优秀教学案例学校案例分析学校音乐《哦非常钟》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背景:欢乐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师生双方的乐观性,蕴快乐与学问于其中,让学习显得更轻松活泼。
对学校的孩子来说,欢乐教学相当重要,这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又能给与其美妙的童年记忆,迎合孩子们的认知逻辑和行为特征。
在课辅助下,老师指导同学通过倾听、感触、表演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课间非常钟的欢乐场面。
同学用柔美亲切的声音演歌唱曲《哦,非常钟》。
通过器乐创编及拓展,体现新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舞音乐制造”的指导思想。
教学描述师:上课的35分钟十分地珍贵,要集中注重力学习,下课的10分钟也很重要,由于有了适当的歇息,适当的放松,下节课的听课效果才会更好。
快乐的非常钟,喧闹的非常钟,作曲家为学生们写了一首歌,唱的就是这课间的非常钟。
1.(播放《哦,非常钟》音乐)师:这首歌的心情怎样?那么你想不想来学一学这首歌呢?2.师:学习这首歌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歌词。
(1、注重反复记号。
2、注重按节奏念歌词)请你听教师来念一念。
同学仿照3.师:看着歌词再来听一听,请学生们听着音乐对口型演唱。
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师:教师看到学生们都忍不住唱出声音来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跟着教师的琴声唱唱看吧。
(同学第一遍演唱,浮现的错误需听出来)5.师:学生们第一遍就可以把歌曲也许地唱出来了,现在,教师也很想来唱一唱,请你仔细地听,听听看你哪里和教师唱的不一样,觉得哪里比较难唱的。
6.师范唱,同学提出难点:(课出示)1)、前八后十六节奏以及两句的音高。
2)、切分节奏的休止:0××××××××07.现在让我们再连起来唱唱一唱第一段的歌词,看看这几个难点解决了没有。
(巩固难点,加入其次段歌词。
)8.处理歌曲:师:刚才我们感触到了下课的非常钟是多么的欢乐,你能不能把你欢乐的心情用歌声来传达给教师呢?9.再跟教师合作来唱唱这首歌吧。
小学音乐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10个案例分析案例一:利用音乐游戏提高学生参与度- 目标:增加学生参与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方法:设计有趣的音乐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个人才能- 效果: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音乐研究的乐趣案例二:利用音乐节奏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节奏感- 方法:通过打击乐器、拍手等方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节奏感- 效果: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更加熟练掌握音乐节奏的表达案例三:利用歌曲教学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目标: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增强研究效果- 方法:使用优美易记的歌曲教学,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 效果:学生记忆能力明显提高,研究效果更加显著案例四:利用合唱团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方法:组建合唱团,让学生共同协作演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效果:学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表达能力更加突出案例五:利用多种乐器教学培养学生音乐品味- 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品味和审美能力- 方法:引导学生接触多种乐器,研究欣赏和演奏不同类型的音乐- 效果:学生音乐品味提高,更加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案例六:利用音乐创作提升学生创造力- 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鼓励他们表达个人情感和创意- 效果:学生创造力得到提升,能够独立完成音乐作品的创作案例七:利用音乐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认知- 方法:将音乐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效果: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能够在跨学科的思维中发展自己的能力案例八:利用音乐剧表演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方法:组织音乐剧表演,让学生通过演出展示个人表达能力- 效果:学生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更加自信地面对舞台表演和表达案例九:利用音乐与社会情境结合教学增强研究效果- 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情境的认知和理解- 方法:将音乐与社会情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讨论- 效果:学生对社会情境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提高,研究效果更加显著案例十: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音乐情感体验- 方法: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奏,引导学生表达个人情感- 效果: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更加深入地体验音乐的情感作用以上是小学音乐教学的10个案例分析,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并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教研音乐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我国教育部门对音乐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研活动成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一次教研音乐活动为例,分析其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二、案例概述本次教研音乐活动以小学四年级《春天在哪里》一课为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教学设计分享:由执教教师详细介绍《春天在哪里》一课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 课堂观摩:全体教师观摩执教教师执教的《春天在哪里》一课,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3. 评课议课:观摩课后,全体教师对执教教师的教学进行评课议课,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 教学研讨:针对评课议课中提出的问题,全体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案例分析1. 教学设计分享执教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即通过学习《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方法上,执教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 课堂观摩在课堂观摩环节,执教教师通过以下方式展现了教学亮点:(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执教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提问、讨论、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执教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执教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景象,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1)课堂氛围略显紧张。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拘谨,不敢积极参与。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三篇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三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三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一设计理念:“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童谣充满孩子童趣的天真、纯朴、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学生通过学习童谣巩固学过的各种音符和节奏,并且掌握简单创编童谣的方法。
针对四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喜欢玩,爱唱爱跳,活泼好动的特点,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根据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将音乐基础知识、技能技巧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示范法,现代化多媒体演示法、互动法、自主探究法、参与创造法等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体验的音乐学习氛围,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创造等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运用的学法有:表演法、练习法、欣赏法等。
通过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兴奋、愉快的状态下,进行自主的音乐学习,提高审美情趣。
课型:综合课教学内容:一、发声训练二、f大调音阶学习三、学唱新歌《童谣》及处理四、表演创编童谣教学目标:一、通过发声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习惯,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气息支持为歌曲演唱作准备。
二、通过f大调音阶学习,是学生加强“流动do”的音调概念。
三、通过歌曲演唱及游戏,使学生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并懂得爱护小动物的道理。
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表演、创编童谣,通过“说”“唱”“演” 等多种形式表现童谣。
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共同完成活动的过程和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一、f大调音阶了解,了解“流动do”的音调概念。
二、用多种形式感受、了解“童谣”的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听唱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示范法,现代化多媒体演示法、互动法、自主探究法、参与创造法教具:钢琴、音阶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在音乐中问好。
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案例解析
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案例解析
介绍
本文将分析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实际案例,探讨其中的教育方
法和策略。
案例描述
该案例发生在某小学的音乐课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
种创新的教育方法,让学生通过合作创作歌曲来音乐知识和技能。
方法和策略
创新的教育方法
教师采用了合作创作的方法,让学生一起参与歌曲的创作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强调实践和体验
教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音乐知识和技能。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
歌曲创作和演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要素和表达方式。
兼顾趣味和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保持的趣味性。
通过创作有趣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多样化评估方式
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成果。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验,教师还鼓励学生展示他们自己的歌曲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
结论
该案例中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了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效果和兴趣。
这种实践案例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可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尝试类似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上传: 廖莎更新时间:2013-1-9 15:02:54
课题概述:
《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曲调通顺流畅,节奏简洁明快。
教学目标:
1、根据这首歌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这首歌曲时,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在听、唱、表演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体验春天的美、表现春天的美、创造春天的美!学习重点: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并能感受春天的美、体验春天的美、表现春天的美学习难点:歌曲的第五、六句(第二乐段的一、二句)。
学习准备:钢琴、彩色大歌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一、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
1、组织教学:学生听歌曲《春来了》拍手或自由编动作进教室。
2、师:同学们,刚才听的歌曲是什么季节?(春天)是呀,人们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的季节,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那么春天究竟在哪呢?今天呀,老师就要带着小朋友去寻找春天。
(1)课件一:黄鹂鸟的声音,听是谁来了?它在唱什么?(学生讨论并模仿)出示节奏:ⅹⅹⅹⅹⅹ︱ⅹⅹⅹO︱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O︱ⅹⅹⅹⅹⅹ︱ⅹ-︱
师:你能学学它的声音吗?学生跟琴唱一唱。
(2)课件二:黄鹂鸟呀表扬我们小朋友表现的真不错,它已经迫不及待地让要带我们去它的世界了。
引导学生随小鸟的叫声,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
(出示课件:春天风光组件)
二、学唱歌曲,体味春天的美
师:小黄鹂不仅带我们参观了这么美丽的景色,它呀,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非常美丽的歌曲,听,放歌曲《嘀哩嘀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
刚才我们在欣赏范唱的时候,
1、出示大歌谱版:配乐朗读歌词,再次感受春天的美丽.
2、采用对唱学习歌曲的第一段
3、提出要求,进一步巩固:设计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学生讨论后回答)师范唱。
4、提示歌名:唱了这么长时间我们还不知道它的名字呢?你能给歌曲起个名字吗?学生谈论(师尽量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讨论后用花形贴上歌词。
5、完整演唱歌曲:(1)二、三段与第一段的不同之处并唱一唱.(2)师弹琴,集体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男女对唱、领唱|边打节奏边唱)
三、创造表演,表现春天的美丽
1、创编歌曲:师:春天呀,除了歌曲中唱的外,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春天的景色,你能用这里有这里有来描绘一下春天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
2、表现歌曲:春天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唱歌、跳舞、郊游)分组活动(把学生分成四组表现歌曲:演奏组,唱歌组,表现组、舞蹈组)各组表现并展示成果。
3、课堂小结:今天啊我们充分的感受了春天的美丽,老师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春天里处处有美景,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你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东西。
可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爱护、保护大自然,去争做“绿色小标兵”,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