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合集下载

论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及演进方向

论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及演进方向

论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及演进方向当前通过对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来转变增长方式,已成为能否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和理论,首先指出目前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新型化程度进行剖析,并分析其特点,最后对如何调整中国产业结构提出相应的演进方向。

标签: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1 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1.1 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中国的产业发展总的态势为: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缓慢上升。

产业结构演进趋于良性循环,主要反映在三次产业结构的水平趋于优化。

工业结构正逐渐转向以重工业为主导。

我国的重化工业正逐步成长为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以及证券、技术、信息产业等己具备相当规模,尤其是房地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农业的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牧渔业产值上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门类越来越全,产业结构越来越复杂,在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中,各产业的产值结构的波动较大,而其从业人员的结构的波动较小。

1.2 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总体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失衡:第一产业滞后,第二产业超前,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第一产业薄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合理,地区同构化问题较严重。

突出体现在高技术含量产品的供给能力相当有限,多数行业产品的差别化率低,集中在单一品种和档次上,技术水平落后使得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升级化的趋势,并致使不少行业出现了过度竞争的格局。

(2)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

物耗高、能源高、污染高的“三高”问题依然突出。

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一、历史中国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了一套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重点发展钢铁、煤炭、电力等基础产业。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逐渐引入市场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了工业部门的发展。

二、现状目前,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第一产业的比重减小: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比重不断降低。

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导致了农业产值的下降。

2. 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据了整个工业部门的大部分份额。

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工厂,并以其生产规模和制造能力在全球久负盛名。

3.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推动,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金融、零售、旅游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4. 区域差异明显:中国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更加发达,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以原材料加工为主。

三、未来展望未来,中国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将继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1. 产业升级与转型:中国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2. 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的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3. 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将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在历史的演变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正处于从大规模制造向创新驱动的转型阶段。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单元复习)-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单元复习)-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主要产业 农作物的分布
4.1 《农业》
1.农作物包括 粮食作物 和 经济作物 。 2.粮食作物以 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 为 主,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也是重要的 饲料 和 工业原料。 3.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
中国的主要产业 粮食作物的分布
4.1 《农业》
1.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小麦 , 居民的主食是 面食 ; 2.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居民 的主食是 大米 。 3.南北方粮食作物的分界线是 秦岭淮河一线。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但由于行 业整体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技术创新动力,平均利润率仅为5.1%。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局部示意图及嘉兴气候资料图
(1)嘉兴市位于 浙江 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
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2)嘉兴成为“丝绸之府”的自然原因
中国的主要产业
4.2 《工业》
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写出图中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和性质: ①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基地 ②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基地
中国的主要产业
例题分析
工业布局要因地制宜,需要考虑资源、人口、市场等因素。读辽中南工业基地
中国的主要产业
例题分析
D 1.我国淡水鱼生产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南地区
D.长江中下游流域
下图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2.甲处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宜发展(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和布局分析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和布局分析
(二)连续农业
1、概念:
在当代化过程中,发展多种经营、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 旳农业经济构造,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增长投入,提升农业 综合生产力;依托科技,增长资源产出率;预防污染,保持农 业生态平衡;增长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渐建成一种资源节
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旳当代化农业。 2、目旳、内涵
2) 农林间作或混林间作模式: 3) 枣粮间作、果粮间作等 。 3) 多种多收旳时间构造优化模式: 4) 利用各个农作物之间生长时间差及对养分旳需求差
进行合理配置,多种作物互不影响而生长良好。 4) 多层高效旳空间构造模式: 5) 农田作物按地形带立体种植。 5) 基塘结合模式: 6) 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稻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
• 粮食总产量变化图
2023年9052.8亿斤
1999年10500亿斤
6 7 3 5 20 ? 6
3
播种面积与粮食单产量旳变化
• 播种面积 亿亩
中国粮食构成变化与分布
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万吨)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构成变化 %
年代 作物
水稻 小麦 玉米 薯类 其他
1952年
41.7 11.6 10.2 9.9 ---

增产261.5亿公斤

其中:江南各省22亿公斤

黄河-长江之间100.7亿公斤

东北三省75亿公斤
• 失
300 公斤/亩以上旳地域增产抵消耕地降低旳损
• 合计增长 633.7亿公斤
4. 播种面积单产与估算增产区

人 口 注意:播种面积单产东西差别与南北差别旳差别
5. 控制无效蒸发,提升降水利用率旳工程试验与设想
(三)生态农业

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

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

19
建国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经济发展是产业结构变革的动力源,而产业结构的变革又会影
响和制约经济发展。当产业结构处在以第一产业为主体时期,经济发
展处于主要满足于人们生存需要阶段,即表现为农业社会的特征。当 第二产业成为主体产业时,经济发展进入到主要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
平的阶段,即表现为工业社会的特征。而一旦当第三产业成为主体产
发展的关键 。
2019/1/12
22
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的基本前提,如果产业结构不合理,各产业发展的比例关系不协调, 就会影响资源投入的效率,造成产业之间的“瓶颈”制约,使宏观经
济运行失衡,整个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就失去了合理的产业结构
条件。因此,适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协调各产业之间的关系, 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证国民经济持续
2019/1/12
17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 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八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 速度达11%,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 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八五”计划是 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 小的一个五年计划。

2019/1/12 18
四、建国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主要实现了两个转折:第一个
转折是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变为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这在20世纪
60年代末、70年代初完成的。第二个转折是由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三 产业,逐步转变为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一产业,这是在80年代后期
1. 工业地区:东北、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华 北以天津、青岛为中心的工业地带、广州为中心的制 造中心。 2. 铁路交通 3. 农业分区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党中央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将我国经济的整体布局分为“四大板块”即: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探索的结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首先在深圳、厦门等地逐步建立经济特区。

建立特区后,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管理权限。

1984年5月,国家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以后中央政府、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沿海地区由于拥有港口、海洋、腹地等优势,又能发挥对内通道功能,影响、辐射和带动国内区域均衡发展,也是国内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从南往北看,珠三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能发挥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的功能,推动中部崛起、深化西部大开发。

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能将台湾的优势辐射到海峡西岸地区,继而推动中部崛起。

长三角开发开放能进一步拉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我国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67.8%左右,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也分布于这一地区。

如果不改变这种欠发达状况,将会拖延全国实现现代化的步伐。

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全国的现代化就不完整。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其中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的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从而全面提高中国综合国力。

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精讲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精讲

2024/9/17
82
(二)农业信息化将是21世纪农业 发展的重要标志
主要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1. 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环境信息化是为环境保护提供信息服务和辅 助决策支持的重要基础, 是环境管理工作实现 综合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2.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
2024/9/17
83
3.农业生产信息化 4.农业科技信息化
2024/9/17
84
5.农业教育信息化 6.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 7、农产品市场信息化 8、农业管理信息化
2024/9/17
85
二、中国农业生产的五大趋势
1.从“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2.从纯农业向综合企业发展 都市农业
3.从单纯生产向种植、养殖、加工、销 售、科研一体化发展
2024/9/17
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比:
80年代中期: 1: 1.8 1990年: 1: 2.2 1995年: 1: 2.71 2012年: 1: 3.1
2024/9/17
46
(5)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 就业问题突 出
经济发展的矛盾(工业化的矛盾):
劳动力充分就业和产业升级的矛盾
2024/9/17
47
2024/9/17
*蓝色农业又称海洋农业。
*太空农业: 将航天航空技术与农业和 生物技术相结合。
2024/9/17
93
三、21世纪农业发展的八种类型
1.可持续农业:
符合环境和发展要求
2.立体高效型农业:
符合复合生态系统要求
沪、浙、湘、
鄂、赣、粤、 闽、琼
湿润气候,降水800-1800mm;人多地 少,粮食不均;集约化程度高,59主产稻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百科名片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目录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其他旧版参考资料展开编辑本段中国经济“四大板块”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编辑本段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1、辽宁中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

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

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

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

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

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

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自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下面将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

第一,第一产业(农业)比重逐年下降。

过去农业占据了我国经济的主导地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农业的比重逐年下降。

目前,农业只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9%。

第二,第二产业(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第二产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高达40%以上,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第三,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逐年增长。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目前,第三产业已经占到GDP的50%以上。

再次,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政府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对较快,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力量。

此外,政府还鼓励大力发展更加环保和绿色的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最后,我国产业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渐减少。

其次,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将推动服务业的进一步增长,特别是金融、教育、医疗和文化产业等。

第三,绿色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为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政府应当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鼓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的特点。

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一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合理布局、发展不平衡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等问题。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中国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要求与建议

中国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要求与建议

中国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要求与建议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财政支农支出加大困难,农业发展正面临着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不断凸显和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中央政府对如何不断增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问题予以足够关注。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要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简称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推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产业链整合与价值链提升,使农户分享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从而培育新型的农户增收模式”。

三产融合的概念理解与发展思路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与繁荣农村社会,推动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

自农村三产融合提出后,便很快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术界对该问题展开了诸多研究,可归纳为如下三种:第一是对农村三产融合进行概念界定。

马晓河认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的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 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 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 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 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

”姜长云指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 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 以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 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 甚至农村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

”郑风田指出:农产三产融合是“以农业为基础和依托, 借助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方式, 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 由一产向二产和三产拓展, 打造农业产业综合体和联合体, 进而达到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民增收的目的”。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摘要: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受着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的影响。

产业布局重心由沿海到内地,再由内地到沿海,最后追求均衡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由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转变。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演变过程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了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国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也发生明显变化。

受着国家政策和国际情况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9-1965):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第二个阶段(1966-1975):十年动荡,曲折徘徊中前进;第三个阶段(1966-至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

(一)第一个阶段(1949-1965):经济的恢复与调整在该阶段中国经历了4个变化过程。

一是1950-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个主要是为了恢复了被战争破坏了的工农业经济,对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的布局没有太大的影响;二是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重点建设并着手改造了旧中国造成的我国经济产业布局偏重于沿海的畸形情况,让经济中心有沿海转移到了内地。

并且重点建设了以武钢、宝钢为中心的东北和华北工业中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业和轻工业过重的问题;三是1958-1962年,二五计划阶段,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和“一五”的建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然后人们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慢慢产生了冒进思想,于是在“二五”提出了一系列不符合实际的建设方针,如“以钢为纲”、“全面大跃进”等,这种政策下,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农业基础受到破坏和重工业畸形发展过快)和资源的极大浪费,;三是1963-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由于“二五”计划的严重失误,国民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当时党的指导方针为“调整、巩固、充实、调高”八字方针,经过这一系列调整,国民经济部分比例协调了,工农业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国内产业发展布局趋势

国内产业发展布局趋势

国内产业发展布局趋势国内产业发展布局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内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国内产业发展。

本文将重点讨论国内产业发展的布局趋势,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国内产业发展的布局趋势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方面,在传统产业中,资源投入过多,效益低下,环境压力大;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相对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加快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未来国内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迅速兴起,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因此,在未来的布局中,国内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快速发展。

首先,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提升,提高核心竞争力。

其次,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资金、政策和市场等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最后,需要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拓宽新兴产业的市场空间。

2.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是国内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提升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低附加值等问题,因此,加快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是一个重要任务。

一方面,需要加大高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中国高端制造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

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高端制造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政策、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工业布局及其发展状况的分析

我国工业布局及其发展状况的分析

我国工业布局及其发展状况的分析作者:马慧娟李林王博来源:《消费导刊》2018年第16期摘要:我国工业布局经历了历史性变化,工业的发展状况基本上进入现代化工业的中期水平,显现了不够均衡的状况,区域经济发展也体现出一种新的趋势,所以,科学规划工业布局成为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国工业布局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势:一是我国工业布局的发展历史(包括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1949年至1978年;1978年以后至今);二是我国工业产业经济布局的影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等);三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包括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业布局历史演进发展趋势一、我国工业布局的发展历史(一)1949年以前的中国工业布局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中心城市,如上海、广州、厦门、大连、青海、天津等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量很少。

集中在北京、郑州、长沙、成都等地。

所以,工业布局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1)工业布局东多西少的不均衡性。

(2)工业布局拥有者主要是一些对国家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官僚资本和新兴的民族资本。

(3)二元化的产业结构突出,主要是轻纺工业和军工业。

(二)1949-1978年的中国工业布局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工业布局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虽存在一些问题,但产业发展仍取得了很大成就:(1)建立了较系统、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工业产业化体系,工业产业的规模和其总量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产品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2)我国西部的地区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打破了东西部工业产业的不均衡性。

(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布局趋向科学合理化。

(三)1978年以后至今的中国工业布局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工业布局及其产业发展再次进入新阶段。

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1)制度创新。

我国产业布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产业布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产业布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在当今世界,中国正快速发展,并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产业布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分析中国产业布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现状1. 第一产业:农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农业人口超过5亿人。

中国的农业规模庞大,农村劳动力丰富。

中国的农业资源丰富,土地面积2.2亿公顷,耕地面积1.3亿公顷,农业生产种类繁多。

中国的农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中国的工业主要分为: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轻工业是较为传统的行业,主要分布在沿线各省、市;重工业主要是钢铁、煤炭、电力等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则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少数民族地区和若干省份。

中国的服务业正在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中国的服务业人口逐年上升,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趋于逐年增大。

中国的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商贸、旅游、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行业。

同时,中国的服务业正在朝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二、发展趋势1. 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将逐渐增加中国将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将以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推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未来,制造业的下游产业将越来越依赖服务业的高附加值服务,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将成为制造业的“推手”。

2. 农村产业将注重优化结构、提升品质面对城乡差距问题,中国将推动农业向高品质、高附加值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技术投入,打造“三农”现代化。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产业布局。

3. 服务业将朝着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在服务业的发展中,目前以低端产业为主,未来将逐渐向高端产业转型,逐渐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提升服务业的品质、服务水平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中国的产业布局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工业布局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工业布局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中部地区:发挥 资源优势,承接 东部地区产业转 移,重点发展装 备制造、能源、 原材料等产业
西部地区:依托 资源优势和地理 优势,重点发展 能源、矿产、特 色农业等产业
东北地区:加强 传统产业改造升 级,发展现代农 业和先进制造业, 推进产业转型升 级
第四章
中国工业发展的挑战 与机遇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未来展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将为中国工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工业合作 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扩大市场准入 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工 业布局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壹目
录 文 本
贰 展中
历国 程的
工 业 发
叁 局中
特国 点的
工 业 布
肆 的中
挑国 战工 与业 机发 遇展
伍பைடு நூலகம்的中
未国 来工 展业 望发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中国的工业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工业基础薄弱
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技术落后,设备陈旧。
环境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破 坏
生态保护:工业发展与生态保 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能源消耗:中国工业发展对能 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短缺 问题日益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6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得到显著改善。
2020/10/6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实行双层经营体制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应趋向良性循环 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2020/10/6
2020/10/6
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2020/10/6
2020/10/6
2)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2020/10/6
4、从机械化向电脑自控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2020/10/6
2020/10/6
5、从土地向工厂、海洋、沙漠、太空发展
*白色农业:以微生物资源为核心,以动物 、植物为原料,发展相关的产业。 *蓝色农业又称海洋农业。
*太空农业:将航天航空技术与农业和 生物技术相结合。
2020/10/6
大力兴修水利,建成了大量的防洪、灌溉 、排涝、发电等工程。
农业的机械装备和物质投入大幅度增加。
2020/10/6
2020/10/6
3)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
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 多种经营,促进农、林、牧、渔的全面 发展,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2020/10/6
全国农林牧渔业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总产 值 农业
1990年
经济收 入(亿 元)
8151.2
构成比 重(%

100.0
5190.8 63.7
1995年
经济收 入(亿 元)
构成比 重(%

11668. 100.0 6
6403.8 54.9
1997年
经济收 入(亿 元)
13415. 0
构成比 重(%
2020/10/6
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2020/10/6
3、秦汉以后:
农耕区范围逐步扩大。
4、东晋、南北朝以及南宋时期:
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荒芜,水利失修, 灾荒频繁。
2020/10/6
5、明清时代:
南方出现了商品生产较为集中的产区。 北方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
东北、西北及西南的大部分地区,农业 生产相当落后。

100.0
7219.1 53.8
2012年
经济收 入(亿 元)
15351. 4
构成比 重(%

100.0
8891.1 54.9
林业1
4.4
629.6
4.4
牧业 2048.8 25.1 3598.3 30.8 4175.2 31.1 4165.9 29.0
渔业 533.2
三、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发 展
农业地理:
研究生产条件、结构及其地域分布 规律的科学。
2020/10/6
1、农产品供给由过去的全面的短 缺
走向了阶段性的过剩
1)以前中国农业增长: 结构刚性
(一)新时期 中国农业的特点
2)90年代以后:
引入科技、投入资本
3)新的农业发展方式:
减产
2020/10/6
2020/10/6
Eg 顺鑫公司——组培“蝴蝶兰” :
转基因抗棉铃虫棉种的推广应用
2020/10/6
2020/10/6
2020/10/6
2020/10/6
(一)新时期 中国农业的特点
4、传统部门的劳动力不再是无限 供给,就业结构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中国劳动力结构:
1)90年代开始:绝对量持续下降
2)2000年开始:占全国劳动力比重 低于50%
September 8-13, 2002 Beijing, China
2020/10/6
桑基鱼塘——古代的生态系统
2020/10/6
3、超级型农业
符合超高产超优质要求 超级方向一般有两种: 一是大。
二是小。
2020/10/6
广西矮马
新疆育出“袖珍马”
2020/10/6
4、快速型农业
符合快节奏要求
2020/10/6
2020/10/6
2、类型
1)观光农园
2020/10/6
农 业 观 光 、 采 摘
东京居民在生态农场参观、劳动
2020/10/6
2020/10/6
2)农业公园 ——葡萄园公园
2020/10/6
3)教育农园
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 经营形态。
2020/10/6
(5)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就业问题突 出
经济发展的矛盾(工业化的矛盾): 劳动力充分就业和产业升级的矛盾
2020/10/6
2020/10/6
(6)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效益 低
乡镇企业还面临相当多的问题: 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集中度低,资金不足,
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过高等。
2、农业生产在向商业化、专业化 和区
域化方向发展
例如苹果 商业化——专业化——区域化
(一)新时期 中国农业的特点
总之,农业生产要向区域化和规模化 方向发展
2020/10/6
2020/10/6
(一)新时期 中国农业的特点
2020/10/6
3、农业的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 依赖”
度越来越强
我国的农业增长方式: 越来越依赖资本和技术
2020/10/6
广东乡镇企业
2020/10/6
乡镇企业的竹编手工业生产
湖南最大的乡镇企业 ——长沙果园汽车改装厂
2020/10/6
珍珠加工厂的采珠车间
2020/10/6
2020/10/6
2、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1)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方向的 转化
遥感(RS)与信息技术结合—— 灾害预测预报
都市 农业
(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 )
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
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 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
2020/10/6
2020/10/6
都市农业
特点:
A、包括范围: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 B、必须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 C、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 D、高度的集约化经营方式
6.5 1123.2 9.6 1427.6 10.6 1664.9 11.6
资料来源: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资料》
2020/10/6
2012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0/10/6
4)农业生产布局渐趋合理
建设发展了一大批各种农产品商品基地。 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逐渐缩小。
2020/10/6
旧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的基本特征 :
1、以自给自足为基础的 2、以粮食为主体 3、“小而全”的多样性栽培和农产品商品率低 4、区域专业化不显著 5、区际交换不发达
2020/10/6
二、1949年以后中国农业的 发展
1、从1949年以来:
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增加了农业 技术装备,并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 生产的措施。
2020/10/6
(3)结构转换和工业产业升级对增 加农业投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带来了挑战和压力
出现了大农业与大工业不相协 调的矛盾。
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之一:农 村土地改革问题。
2020/10/6
(4)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 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比: 80年代中期:1:1.8 1990年:1:2.2 1995年:1:2.71 2012年:1:3.1
2020/10/6
一、未来农业发展新趋势
农业信息化—— 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2020/10/6
(一)农业信息化的涵义及其意义
1、农业信息化的涵义
是指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交 换、分配和消费的过程。
农业信息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
2020/10/6
2、农业信息化的意义
1)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投入 2)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 3)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4)加速农产品的流通 5)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三、21世纪农业发展的八种类 型
1、可持续农业:
符合环境和发展要求
2、立体高效型农业 :
符合复合生态系统要求
2020/10/6
第二届国际可持续农业会议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FOR FOOD,ENERGY AND INDUSTRY
智能化农业—— 改变其技术传播推广方式
2020/10/6
2020/10/6
农业遥感中心
2020/10/6
2020/10/6
2)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 经济效益
东部地区: 土地密集型
北方:
资本、技术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走节水农业之路
2020/10/6
全国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图
2020/10/6
绿色的田野 时令棚菜
2020/10/6
科技进步二等奖冬小麦新 品种冀麦38号
冬小麦新品种冀麦30获国家科 技进步二等奖和农业部科技进 步一等奖
2020/10/6
2020/10/6
第二节 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趋 势
2020/10/6
一、未来农业发展新趋势 二、中国农业生产的五大趋势 三、21世纪农业发展的八种类型
5、设施型及无土型农业
符合集约时空要求
6、工业型农业
符合休闲时尚要求
2020/10/6
“福”果
“寿”桃
2020/10/6
7、保健型农业
符合健康意识要求
8、风光型农业
符合观光旅游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