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提问技能(建议收藏)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如何设计精准、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提高的技能。
下面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一、提问前的准备1.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在提问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
问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培养表达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
2. 多角度思考问题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教师在提问时应该考虑多个角度,既能刺激学生思考,又有利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创设情境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者引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二、提问的方式和技巧1. 鼓励性提问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采用鼓励性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比如提问时可以使用肯定语气或者鼓励性的表情和姿势。
2. 循循善诱对于一些孩子比较害羞或者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渐进式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3. 提问要有序提问过程要有序,不能横冲直撞。
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不至于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
4. 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言不要过于局限于自己的思路,教师要善于接受学生的意见和见解,尊重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提问后的引导和评价1.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之后,教师不仅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认识。
2. 沟通交流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答案,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合理评价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合理的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完整版)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的建议:1.针对性提问: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让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开放式提问: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互动性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4.层次性提问: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提出问题,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
5.趣味性提问: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提问时,要注意针对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要注意层次性和互动性。
小学语文园地教学方法江苏在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提前备课: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备课,提前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用到的资料和工具,例如PPT、教学视频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互动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编写故事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4.归纳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编写复习提纲等。
5.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视频、音频、图像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例如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知识。
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管理和课堂评价,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1.开放性提问:教师可以使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这样可以激发学
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比如:“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会做出什么选择?”、“你认为故事中的情节会如何发展?”等等。
2.提问的方式:提问可以采用直接提问、反问、连续提问等方式。
直接提问可以直接询问
学生答案,反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连续提问可以让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问题。
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引导性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获取更多的
信息和知识。
比如:“你觉得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角色来讲述故事?”、“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情节?”等等。
4.多元化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图片提问、音
频提问、情境提问等等。
这样可以增加提问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及时反馈:教师在提问之后,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答案,都要
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进步。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项需要教师巧妙运用的教学技巧,通过合理的提问方式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有很多,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技巧:
1.清晰明确的提问:确保问题具体、明确,让学生知道你希望他们做什么。
避免过于宽泛或模糊的问题,这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困惑。
2.提问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通常比封闭性问题更有效,因为它们鼓励学生思考并给出个性化的答案。
3.等待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
这可以促进他们的思考过程,并提高答案的质量。
4.鼓励批判性思维: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让他们分析、评估和创造。
5.提问的层次性: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问题。
6.适时追问: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如发现答案不完整或需要进一步解释,可以适时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7.反馈和评价: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正确答案,同时指出不足之处。
8.考虑学生的水平: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以确保问题适合他们的能力范围。
9.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10.使用多种提问方式:除了直接提问外,还可以使用比较、分析和综合等多种提问方式,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不断实践和尝试,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获取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才能使提问更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以提升教学效果。
1.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相较于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开放性问题通常要求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表达,且答案没有明确的“对”或“错”。
举个例子,教师教授一节关于环境保护的课程时可以提问:“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促使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2. 追问和继续提问追问和继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提问技巧之一。
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或继续提问,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展开对话。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或者:“你能给出更多的例子来支持你的说法吗?”通过这样的追问和继续提问,学生会被鼓励进一步解释和展开自己的观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3. 提问技巧的差异化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的差异化应用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能力,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提问技巧。
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挑战性高的问题,激发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
对于掌握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更简单直观的问题,引导他们尽快参与到教学中来。
4. 提问的适时性和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需要具备适时性和灵活性。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情况,恰到好处地提问。
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深入或存在误解,可以立即提问,帮助他们克服障碍。
此外,教师还应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和表现作出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是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开放性问题、追问和继续提问、提问技巧的差异化应用,以及提问的适时性和灵活性,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技巧时应该注意的要点。
课堂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优点? 可避免学生对问题做表面回答;鼓励学生挖掘问题背
后所隐含的知识点,理解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发展 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使教师 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年、月、日的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的认识。(板书
课题)你已经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那些知识?请说给大家听
听。
生1:我知道一年有365天。
师:你说呢?
(转引)
生2:一年有12个月。
生3:一个月有30天。
生4:不一定,有的是31天。
师:是吗?请举例说说。
(探究)
生5:这个月(指3月)就是31天。
8、倾听:专注、鼓励、不打断(王晞’69-81) 9、搁置; 10、分配:均等地向每位学生提供回答问题
机会,使全体学生共同思考的提问技术。 讨论:课堂问题分配存在哪些问题? 教师的问题分配极不均等,表现为问题多分
配给成绩好、智商高、性格外向、女性、家 庭背景优越、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举手回答 的学生?
语文古诗三首《墨梅》(第十一册)
语文古诗三首《墨梅》的提问设计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记忆性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想知道这幅梅花
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 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 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 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 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 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 怀?
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技巧
以下是 7 条关于课堂提问技巧的内容及例子:
1. 提问要具体明确呀!比如老师问:“这个知识点大家明白了吗?”这多模糊呀,还不如直接问:“谁能说说这个公式具体怎么用呀?”就像你找东西,你得明确说找啥,不然别人怎么帮你找呢?
2.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啊,别刚问完就马上要答案。
你想想看,你自己被人催着回答问题也会紧张呀!就像烤蛋糕还得等它慢慢膨胀,不能着急。
比如问了个难问题,要说:“大家好好想想哦,不着急回答。
”
3. 提问后要积极倾听学生的回答呀!不要人家说着你就心不在焉。
这就好比人家跟你倾诉,你得认真听呀!比如学生回答时,专注地看着他,时不时点头表示你在听。
4. 别总是问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呀,要给每个学生机会!班级可不是只有几个人呀。
就像吃蛋糕,不能总给那几个人吃,得大家都尝尝嘛!比如有意识地选择平时不太发言的同学回答。
5. 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互相提问呀!这样多有意思。
这不就像传球游戏,大家都参与才好玩呢!上课时说:“大家互相考考对方这个知识点哦!”
6. 提问后要给予反馈呀,好的要表扬,错了也别一味批评。
这就好像做菜,咸了加点水,淡了加点盐,要恰到好处。
比如学生回答得好,就说:“哇,太棒了!”回答错了就说:“没关系呀,再想想呢!”
7. 要根据课堂进度灵活提问呀!不能死板地按照教案来。
这就跟走路一样,遇到拐弯得灵活调整方向啊!比如发现学生有点走神了,赶紧提个问题把他们拉回来。
总之,课堂提问技巧很重要,搞得好能让课堂变得超级有趣和高效呢!咱们老师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些技巧呀!。
课堂教学提问技能(建议收藏)

课堂教学提问技能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
”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方式,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
提问技能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提问的手段达到某一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教师掌握提问技能,就能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或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这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这个目的。
如果提问的质量低劣或提问不得法,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1.提问要有目的性所谓目的性是指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难点、训练重点,要问到关键之处。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围绕课题设计了一组问题:什么叫“将相和”?课文中的“将”和“相”各指的是谁?他们因什么“不和”?又因什么“和”了呢?这一组问题环环相扣,切中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真正起到一问牵全篇的作用,使教与学双边活动目的性十分明确。
2.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堂提问首先应该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每名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
如(月光曲)一课,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回签。
问题一:贝多梵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夜晚创造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问题二: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穷兄妹俩说了些什么?他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夜晚能创造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西?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难度不是很大。
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回答问题二比回答问题一可能容易一些.因为问题二有一个思维的坡度。
所以,我们常说好的问题应该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3.提回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教师课堂上问得热热闹闹,学生答得痛痛快快,如教学低年级《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样描述:古时候,有一个人,他想要葫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技巧,欢迎阅读。
(1)直问与曲问直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
如什么是酸性氧化物,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做么?这种提问适用于检查学生对概念或原理的记忆的准确性。
曲问“是问在此而意在彼”,教师的本意是问甲问题,却不直接问,而是绕个弯提出乙问题,学生只要问答了乙问题,甲问题便“不答而解”,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解这类题需要简单的推理才能回答上来,增大了学生思维容量。
如钾离子与氯离子的半径谁的大?这问题实质上是考查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2)正问与逆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正面提出问题,学生顺藤摸瓜,在探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如铵盐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么?,能用加热并检验氨气的方法来检验铵盐么?(既然铵盐受热不全都产生氨气,就不能用加热并检验氨气的方法来检验铵盐)。
逆问又称倒问。
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从相反的角度提出假设,让学生通过对照比较,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如在化学仪器连接题中,有时会遇到某个装置的作用问题,教师不是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用反问的方式进行点拨:“若没有该装置,实验可能出现什么后果?”逆问提出的问题有刺激性、挑战性、启发性,常能使学生深思而茅塞顿开。
(3)单问和复问单问又称为常规提问。
提问的对象是一个学生,要求起立口答或上台板书。
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的提问方式。
复问又称平行提问,指同时提问若干学生,具体做法是教师一次提问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回答,有的口答,有的笔试,有的板书,有的演示。
优点是增加回答问题的人数,检查的覆盖面扩大了。
复问对教师的注意分配能力及课堂组织能力要求较高。
(4)快问和慢问快问要求学生抢答。
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常用填空式和选择式,所提问的内容一般是教材中较易的内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都者是谁?)利于学生抢答。
课堂教学的提问技能

阅读教学中的提问
《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的爱国言行表现了
他的什么思想?”——爱国言行当然表现了爱国思想, 这里有疑难吗?
阅读教学中的提问
《春》:“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要描写春天呢?”
——朱自清怎么就不能描写春天呢?
对以上莫名其妙的问题,有学生反问道:“打个 电话问问不就知道了吗?”
3.需不需要讨论的问题
掉》)
阅读教学中的提问
2.有没有问题或是不是真问题
《一面》:“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青年工人在内
山书店遇到了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赠书给他的故事,
你们说,这事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世上的事
情不都是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吗? 《蒋干中计》:“蒋干为什么会中计?”——一 个人中计不就是因为他不聪明、警惕性不高、或者不 了解情况吗?
课堂教学的提问技能
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
《长城》一课导入时老师提问“你到过长城吗?和谁
去的? 好玩吗?” 目的偏离了文本。
《赵州桥》”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建造? 为什么会名扬
世界?“
课堂教学的提问技能
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最佳提问角度:
1.提问要准确严密;
2.提问要启迪思维;“为什么我们超过了他而后来他们又超过了我呢”
提问要有价值
• 如:学习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以 后,问题可以这样设计: • 孔乙己与范进这两个人物在性格上有哪些 异同点? • 假如孔乙己也中举了,结果怎样? • 他会发疯吗? • 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锻炼 其思辩能力;
提问要有针对性
• 《孔乙己》为例,小说以第一人称进行叙事的好处,这样 的问题学生不难理解,无须过多的问答: • 小说为什么要采用追忆的笔调,以少年“我”的眼光来抒 发成年“我”的感受? • 结尾断语“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 这些问题是理解课文的重点之一,又有一定的难度,这样 的提问就抓到了点子上,有可能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与创造性。强调问题的针对性,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 材,更要熟悉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水平不 一样,所提问题也就自然不一样。否则,课堂教学就会有 随意性,可能出现“满堂问”—— 一问到底与“群体 问”—— 一哄而上的不良倾向。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教学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学提问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能的一种能力.它具有表达、激励、启迪、感化等作用。
教学提问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特别地提问。
其典型的问题是“对不对”“是不是”。
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对是非作出判断,但对思维活动要求很低,在课堂上提这种类型的问题,易出现齐声回答的场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的正确性,难以一一分辨,也不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因为有的学生即使存在问题,也有可能像猜谜一样猜中答案。
二、叙述性问题。
其典型的问题是“是什么”。
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对所提的问题作出完整、准确的叙述性回答。
这种回答基本上是教学内容的再现。
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记忆、背诵就可以作出正确的答案,教师也易于对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作出判断,但追求的是唯一正确答案。
三、述理性问题。
其典型的问题是“为什么”。
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讲清道理,说出理由,要求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对这种问题的回答,一部分是教学内容的再现,一部分是教学内容在应用过程中进行推理、思维的结果。
学生仅用记忆背诵就不易作出正确回答,而只有通过推理判断等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正确解答。
四、以散性问题。
其典型的问题是“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思路,还有哪些可能性?”“还什么不同的想法?”它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使学生产生或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解法。
对这种问题的回答,学生单凭机械的记忆,背诵是很难作出正确回答的。
而只能在进行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作出回答并显示创造性思维成果。
要激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在提问判断性和叙述性问题的同时,注意设计述理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并提高这两类问题在整个课堂提问中的比重。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1。
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课堂教学提问技巧课堂教学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如何提问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需要掌握的关键技巧之一、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1.开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自我表达的提问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方面,从而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点。
开放性提问的特点是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提问时,教师可以使用诸如“你认为……是怎样的?”、“有没有其他的解释?”等开放性的引导性问题。
2.闭合性提问闭合性提问是一种能够验证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提问方式。
教师通过提问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关键概念。
闭合性提问的特点是有明确的标准答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
在提问时,教师可以使用诸如“什么是……?”、“正确的做法是……?”等闭合性的问题。
3.追问技巧追问技巧是一种能够深入挖掘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的提问方式。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满足于表面的回答,而是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追问的方式可以是进一步询问学生的观点、要求学生解释原因、比较不同观点等。
4.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提问方式。
通过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启发式提问的特点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在提问时,教师可以使用诸如“你认为……有什么解决办法?”、“你能想到哪些相关的例子?”等启发性的问题。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提问技巧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情境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
同时,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在提问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回答。
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完全准确,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的技巧
1. 提问的艺术。
①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这样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为下一步提问更难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
有时可采取连锁提问法,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座位前后、左右顺序回答,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机会,对学困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起很大作用,同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活动的密度和广度。
③尽量用较直观、形象的提问法。
运用幻灯片、投影仪、实物或简笔画等进行提问,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这样做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接受效果。
④让学生大胆设问,或教师回答,或其他学生回答。
教师和学生通过互换角色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把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真正使英语成为交流性语言。
2. 提问的诱导策略。
教师提出问题后,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应帮助、诱导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具体做法:①提示。
有时候,学生可能回答不了,或仅仅提供问题的部分答案,需要教师进一步提示,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
②重新措辞。
如果学生未能听懂问题,就要重新措辞。
③补充问题。
有时候,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充分,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他们澄清思路,给他们一个全面的答案。
④鼓励学生预测答案。
当学生对答案没有把握时,他们常常不愿冒然回答,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采取假设或猜想的方法预测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表达以及梳理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主动性。
以下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些课堂提问技巧:1. 渐进式提问:教师可以逐步提问,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层到深入。
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印象,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细节的思考和回答。
2. 开放性提问:教师提问时要尽量避免只有一种标准答案的封闭性问题,而应该提问一些可以有多种答案且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和表达的开放性问题。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提问技巧多样化:教师在提问时可以使用多种提问方式,如选择题、填空题、演绎题、归纳题等,避免单一形式的提问,增加学生对问题的解答的灵活性。
4. 引导性提问: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或不完整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避免过度引导,限制学生自主思考。
5. 空间轮转提问: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问题,避免只限制在某个学生身上。
这样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班级氛围。
6. 深入提问:在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入提问,以挖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通过深入提问,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扩展。
7. 倒叙提问:教师可以从结论出发,往回追问,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倒叙提问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8. 知识点提问:通过对课文知识点的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关键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9. 情境化提问:通过创设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如何在某个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10. 定向提问: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

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下是一些课堂提问的技巧:
1. 提问要明确:教师在提问时要确保问题清晰明确,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含义和所需的回答。
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问题。
2.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来设计问题,确保问题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提问要有趣味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比如结合实际生活、引入游戏化的方式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4. 提问要有层次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5.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即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避免使用简单的是非题或选择题,而应该使用开放性问题。
6.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在提问后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有时间组织语言、整理思路,可提高学生的回答质量。
7.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回答学生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反馈。
8. 注意提问的方式和语气: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和语气,尽量使用温和、鼓励的语气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避免使用过于严厉或命令式的语气,以免给学生带来压力。
教学教案中的课堂问答技巧

教学教案中的课堂问答技巧教学中,课堂问答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积极参与课堂的重要环节。
掌握一些有效的课堂问答技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学教案中常用的课堂问答技巧,以期帮助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提问方式在课堂问答中,教师应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提问方式:1.直接提问法: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能够快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但若使用频率过高,可能使学生厌烦。
2.间接提问法: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请其他学生回答。
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增加互动性。
3.开放性提问法:教师提出宽泛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4.闭合性提问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需回答“是”或“否”。
这种提问方式适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递进性提问法:教师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逻辑。
二、问答环节的设计在课堂问答环节的设计中,需要考虑问题的数量、难度和合理搭配。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设计要点:1.问题的数量:要根据课堂的长度和内容来决定问答的问题数量。
过多的问题可能导致时间分配不均,而过少的问题则可能限制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2.问题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程要求,设计合适难度的问题。
要尽量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问题,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3.问题的搭配:问题应综合运用各种类型,如事实性问题、概念性问题、应用性问题等。
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引导学生回答在课堂问答环节,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以下是一些引导学生回答的技巧:1.鼓励表达:对于学生给出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鼓励学生勇于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参与价值。
2.纠正错误:若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纠正并解释正确答案。
教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问

教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问在课堂上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提问方法和专业角度的回答:1开放性问题:提出问题时,尽量避免只能回答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问题。
例如,”你认为...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解释..•的结果?回答:对于开放性问题,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这样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并以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提供背景信息:在提问之前,先提供一些背景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上下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回答问题,也能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学习。
回答:当老师提供背景信息时,应注意信息的简洁明了,并与问题紧密相关。
做到清晰明了,以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背景。
3 .引导问题:有时候,学生可能感到困惑或不知道如何回答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思考问题的答案。
例如,提供一些线索、提示或进一步的指导。
回答: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应尽量提示一些关键信息或思考路径,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样化提问形式:使用不同的提问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积极性。
例如,问题可以包括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或者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的互动。
回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以确保问题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5,鼓励深入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他们给出详细和全面的回答。
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并提供具体的例子或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回答:在鼓励学生时,要注重表扬和肯定学生合理的回答和思考过程,同时积极地提供反馈,以进一步引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有效的提问方法,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教师的回答应以专业的角度为基准,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和有逻辑的答案。
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和策略课堂教学提问作为教师日常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一、启发性提问启发性提问是指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启发性提问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如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
通过此类提问,学生能够在思考和讨论中发展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引导式提问引导式提问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目标。
这种提问方式适用于学生知识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逐渐理解问题,找到解决思路,并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和结论。
三、思考式提问思考式提问是指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面对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思考式提问可以通过问题的复杂性、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连贯性来体现。
四、教育性提问教育性提问是指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传递知识和教育价值观。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性提问可以包括道德问题、社会问题等,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判断和行为准则。
五、巩固性提问巩固性提问是指在教学的最后阶段,通过提问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并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巩固性提问可以通过选择题、填空题、解释题等形式出现,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适度的沉默适度的沉默是指在提问的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留出思考和回答的时间。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全面地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提问技能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
”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方式,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
提问技能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提问的手段达到某一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教师掌握提问技能,就能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或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这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这个目的。
如果提问的质量低劣或提问不得法,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
1.提问要有目的性
所谓目的性是指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难点、训练重点,要问到关键之处。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围绕课题设计了一组问题:什么叫“将相和”?课文中的“将”和“相”各指的是谁?他们因什么“不和”?又因什么“和”了呢?这一组问题环环相扣,切中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真正起到一问牵全篇的作用,使教与学双边活动目的性十分明确。
2.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首先应该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每名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
如(月光曲)一课,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回签。
问题一:贝多梵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夜晚创造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问题二: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穷兄妹俩说了些什么?他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夜晚能创造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西?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难度不是很大。
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回答问题二比回答问题一可能容易一些.因为问题二有一个思维的坡度。
所以,我们常说好的问题应该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3.提回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教师课堂上问得热热闹闹,学生答得痛痛快快,如教学低年级《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样描述:古时候,有一个人,他想要葫芦。
于是,老师问: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谁?想干什么?这三个问题都是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充斥课堂,
不仅是一种时间的浪费,更是对生命的浪费,看似活跃的课堂,其教学效率是很低的,因此,课堂提问要避免而学生提没有启发性的问题。
4.提问要有层次性
提问的层次性就是要求问题设计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
一般来说,认知记忆性问题在先,推理性问题次之,创造性及评价性问题在后。
所谓认知记忆性问题是指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需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的重复,比如记忆资料、命名、观察、分类、朗读、准备已知定义。
而推理性问题是指学生回答问题时,须对所接受或所记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合、推理、比较,提供简单的叙述和解释。
创造性问题是指学生回答问题时,须将要索、概念等重新组合或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作出异乎寻常的反应,此类问题并无单一性质的标准答案。
评价性问题是指学生回答问题时,须先设定标准或价值观念,据此对事物进行评价判断或选择。
提问注重层次性能使多数学生参与,使全体学生都能注意反应。
5.提问要把握好时机
提问要把握时机,最好在学生处于“愤”“排”的心理状态时进行,这是具有启发意义的最佳时机。
此时,学生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教师把握好这个时机提问,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人理解和解决。
6.提问要面向全体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被几个班级的学优生垄断,众多的学生处于陪读、陪听的地位,这严重影响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遵循教育公平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言、展示自我见解的机会,让每名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权利,当然这不是在一节课上能做到的,但在一个相对长的教学时间里是应该考虑到的。
其次,在备课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优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到”,“吃得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另外,还要注意提问的策略,提问时应当面向全体,先把问题提出来,给全体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再指名让学生回答。
如果先指名后提问,其他学生会误认为问题是为这名同学个人提出的,也就“事不关己”了。
这里须要特别强调的是,课堂提问已不是教师的专利,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产生问题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质疑的平台,教给质疑、解疑的方式方法,使师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激活课堂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