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新剂型及应用

合集下载

药物新剂型研发关键技术分析与应用前景分析

药物新剂型研发关键技术分析与应用前景分析

药物新剂型研发关键技术分析与应用前景分析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药物新剂型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

药物新剂型可以改善现有药物的疗效和药物使用的便捷性,并且对于一些治疗难度较高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药物新剂型研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

一、药物新剂型的分类药物新剂型是对传统剂型的改进和升级,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纳米药物纳米药物是利用纳米技术把药物分散成纳米级别的制剂,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2. 控释剂型控释剂型可以把药物按一定的速度释放,从而达到持续治疗的效果,减少药物的使用次数和副作用。

3. 脂质体药物脂质体药物是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制成一种新型药物,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

4. 喷雾剂型喷雾剂型可以快速地把药物带入患者的呼吸道,从而缓解症状,提高药物的使用便捷性。

二、药物新剂型研发的关键技术药物新剂型的研发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以下是药物新剂型研发的关键技术:1.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药物新剂型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通过纳米级别的尺寸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在纳米药物的研发过程中,需要掌握纳米级别的控制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和结构分析技术等。

2. 控释技术控释技术可以使药物按一定的速度、时间释放,从而达到持续治疗的效果,减少药物的使用次数和副作用。

控释技术的研发需要掌握这样一系列技能:材料学技术、分析技术、系统生物学和数学建模等。

3.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也是药物新剂型研发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改变药物的结构和性质,制成新型药物。

生物技术的主要技术有: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等。

三、药物新剂型的应用前景药物新剂型的出现和研发将会改变药物的治疗效果、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以下是药物新剂型的几个应用前景:1. 应用于抗癌药物纳米药物和控释剂型等新型药物在抗癌药物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纳米技术、控释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手段,可以制作出更有效、更安全、更便于使用的抗癌药物。

药物新剂型研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新剂型研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新剂型研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一、药物新剂型的定义及意义药物新剂型是指基于现有药物分子设计、制备和表征的一系列新的药物制剂形式。

药物新剂型可以从不同方面对已有的药物进行改良,以提高其疗效、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稳定性等特性。

这些新剂型可能是药物自身的化学特性改变所导致的,或是与药物分子配对的载体或载体的设计方案改进所导致的。

药物新剂型的发展是当前药物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焦点,因为它可以提高新药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生物利用效率。

这些优势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剂量和治疗时间,降低药物治疗的成本和患者的负担。

二、药物新剂型设计和制备方法药物新剂型的设计和制备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药物分子的理化性质、最终应用的途径、预期的药效和安全性,以及制剂的制备过程和稳定性。

作为药物分子与目标受体之间的桥梁,药物新剂型的载体材料选择十分关键。

目前常用的药物新剂型载体材料包括纳米颗粒、脂质体、聚合物和天然多糖等。

纳米颗粒是一种粒子直径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微粒,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目前,纳米颗粒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运载、靶向和控释等领域。

脂质体是具有磷酸酯的双层脂质结构的自组装系统,能够稳定地包装药物,并在生物膜上靶向释放药物。

脂质体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在药物靶向和口服给药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聚合物是一种高分子物质,具有可控制剂性和高度可调性。

聚合物载体能够与药物形成复合物,并且能够在水溶液中稳定地存在。

常用的聚合物载体包括聚乙二醇、聚乳酸和聚羟酸等。

天然多糖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具有天然的药物载体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天然多糖载体具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药物靶向和肿瘤免疫治疗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三、药物新剂型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 靶向给药药物新剂型的靶向给药是指设计和制备能够特异性地与肿瘤组织相互作用的药物分子和载体。

靶向给药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对非靶向组织的副作用,并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药物的新剂型口服缓控释制剂

药物的新剂型口服缓控释制剂
第4页/共86页
二、设计缓控释制剂时应考虑的 问题
所谓治疗指数(TI)可以用可耐受的最高血 药浓度(C*max)和能产生合适治疗效果的 最低血药浓度(C*min)之间比值来表示。
第5页/共86页
剂量间隔(τ)和治疗指数(TI)
之间的关系。
对于具有线性、单隔室模型特性的药物来 说 , Theeuwes 和 Bayne[2] 给 出 了 其 剂 量 间 隔 (τ)和治疗指数(TI)之间的关系。
④肠溶制剂(Enteric coated products):中国 药典2000年版将肠溶制剂定义为:“肠溶制剂 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的酸性介质中,不释放 或几乎不释放,而在缓冲液中大部分或全部 释放的制剂”。肠溶制剂是延迟释放 (Delayed-release)制剂的一种类型。
实际上,国内外一般文献中,此类词语没有 严格统一,往往还与其它一些词语相串用, 如extended release, timed-release, slow-release等 等
第2页/共86页
(二)名词术语
①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dosage form):中国药典2000年版 二部将缓释制剂定义为:“缓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 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且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制剂 (immediate release)比较至少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 的制剂”。
第24页/共86页
②将药物颗粒均匀分散于生物可降解性或 非生物可降解性固体骨架中,通过药物扩 散或骨架溶蚀或二者共存来控制药物释放。
第25页/共86页
③将药物均匀分散于水凝胶型骨架材料中, 这种材料遇水后形成自表面至中心(surface to center)的溶胀,药物自溶胀层中扩散释 放,达到控制释放速度的目的。

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第2节植入剂和微丸)

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第2节植入剂和微丸)
聚乙二醇类、聚乙烯吡咯烷酮、蔗糖、 盐类以及其它水溶性成膜材料如HPMC、 HPC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抗粘剂有
滑石粉、微粉硅胶、硬脂酸镁;
2.微丸的制备
(2)层积式制丸: (1)旋转滚动式制丸:
(1)旋转滚动式制丸:
它是研究最多和最充分的一种制丸过程, 亦是最早的机械制丸工艺。此工艺是用 旋转式金属容器将药物和适当的辅料滚 动成丸或旋转切割滚动成丸的制丸过程, 它不仅能实现微丸的工业化生产,而且 为研究微丸成型机理提供了大量的实践 依据。
(三)微丸的质量评价
1.微丸粒度的测定 2.微丸的圆整度 3.堆密度 4.脆碎度 5.水分含量 6.硬度或硬度测定 7.释放试验
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
第二节 植入剂和微丸
一、植入剂
植入剂(Implants)主要为供皮下植入用的、灭菌 的微型圆柱形固体制剂,直径约为3.2mm,长 度约8mm,可用压制法或模塑法制备。皮下植 入给药后,药物可到达体循环,其生物利用度 高;释药速率比较均匀且吸收慢,其含药量可 高达其它给药途径的100倍,故血药水平比较 平稳且持续时间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称之为 微型片(Pellets)者,一般不含粘合剂、稀释剂或 其它辅料。其不足之处是植入时需在局部(多为 膝、前臂内侧或腹部)作一小的切口,或用特殊 的注射器将植入剂推入,有时在药效终了时仍 需手术取出。
(二)微丸的制备
1.微丸的辅料 丸芯的辅料主要有稀释剂 和粘合剂,所用辅料与片剂辅料大致相 同。微丸包衣膜的辅料有包衣成膜材料, 增塑剂,有时尚须加致孔剂、着色剂、 抗粘剂和避光剂等。
常用丸芯辅料有
蔗糖、乳糖、淀粉、微晶纤维素、甲基 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 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

药学中的药物新剂型与给药系统

药学中的药物新剂型与给药系统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
加强药物新剂型与给药系统的基础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生物药剂学特性以及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为药物新 剂型和给药系统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强化创新药物研发
鼓励和支持创新药物的研发,特别是针对重大疾病和罕见病的治疗药物,通过优化药物设 计和合成路线,提高创新药物的成功率和研发效率。
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标准
实验室检测
通过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检测,评估药物对生理指标 的影响。
临床观察
观察受试者用药后的症状、体征变化,评估药物的安全 性。
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标准
• 不良事件报告:收集并记录受试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 良事件,分析其与药物的关联性。
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标准
安全性评价标准
药物对生理指标无显著不 良影响。
技术挑战
药物新剂型的研发需要突破多项技术难关,企业需要加 强技术创新能力。
监管政策对药物新剂型影响分析
法规挑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要求存在差异 ,企业需要加强法规研究和应对能力 。
市场挑战
药物新剂型的市场推广需要投入大量 资金和人力资源,企业需要制定科学 合理的市场策略。 Nhomakorabea06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应对策略
市场需求与前景展望
市场需求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药物新剂型 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医药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 竞争和法规要求。
前景展望
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新剂型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例如,基因疗法、细胞疗法等新兴治疗技术需要 相应的药物新剂型作为支撑;智能给药系统的出现也将进一 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浓度等。
药物代谢

药物新剂型的特性及制备技术

药物新剂型的特性及制备技术

药物新剂型的特性及制备技术药物剂型是指药物在制备、贮藏和使用过程中的物理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不同形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药物剂型研究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新剂型的制备技术在药物研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药物剂型的特性药物新剂型的研究和制备是药物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药物剂型有着不同的特点,更适合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药物剂型及其特性。

1. 口服剂型口服剂型是指通过口腔吞服的药物剂型,常见的有片剂、胶囊、颗粒和口服液体等。

口服剂型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且药物可被快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但是口服剂型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需求不同条件下会影响药效的吸收,如食物影响吸收速度和吸收率。

2. 注射剂型注射剂型是指通过皮下、静脉、肌肉等途径直接给药的剂型。

注射剂型优点在于其药效更快、更强,而且可以绕开口腔和胃肠道,这对于有呕吐或口服困难的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注射剂型也存在使用限制、注射形式、易污染等缺点。

3. 雾化剂型雾化剂型是指通过雾化器将药物制成粒径为1毫米以下的微粒或细胞生成相对稳定的雾状液体。

雾化剂类型可以通过呼吸道雾化吸入到肺部,不会通过肺外部组织的药效几乎立即出现,因此可以快速解决紧急的情况。

同时,雾化剂型也存在剂量控制、使用限制、费用高昂等缺点。

药物新剂型的制备技术药物新剂型的研究和开发需要多种技术手段的共同支持,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技术:1.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指通过控制微观尺寸制备的一种技术,即将成千上万的药物磨成微粒,粒径小于100纳米,形成纳米级药物剂型。

纳米技术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可以提供更好的药效效果。

目前,许多纳米药物都被批准用于医疗,例如纳米复合物、纳米胶囊和纳米脂质体等。

2. 成型技术成型技术是制备常见固体药物剂型的基础技术,其中包括混合、压缩、包覆、涂布、烘干等工艺步骤。

随着设备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成型技术已经在固体药物剂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

1概述
第一节:概述
在鼻腔内使用,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称为鼻腔给药系统。
中国古代西藏就有把檀香木和芦荟提取物吸入鼻腔止吐的记载
北美印第安人通过鼻腔吸食一种树叶的粉末来治疗头痛
在印度医学系统中鼻腔治疗也是早已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治疗途径,而且鼻烟作为提神剂、鼻腔吸食可卡因和多种致幻剂早已为人们熟知.
01
降低粘膜层粘度,提高粘膜的通透性
02
抑制药物作用部位的蛋白酶水解的作用
03
与鼻粘膜的相结合,改变粘膜的结构
04
改变鼻粘膜的电位和阻抗,增加细胞间的通透性
05
加速鼻粘膜处血流速度,提高膜两侧药物的浓度梯度
吸收促进剂的作用机制
螯合细胞间隙中的Ca2+,产生细胞间隙通道;
在鼻粘膜的上皮细胞中形成暂时性的亲水性的跨细胞膜通道;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呼吸道给药
BRAND PLANING

主要内容
CONTENTS
01
概述
03
肺部给药
02
鼻黏膜给药
04
小结
人体许多部位的黏膜可用于传递药物,如鼻腔黏膜、口腔黏膜、直肠黏膜、阴道黏膜及眼黏膜等,其中鼻腔黏膜给药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全身用药新版了专题讨论会资料,证明鼻腔给药系统在临床治疗上和药动学上具有明显的优点,是行之有效,很有发展潜力的给药系统。
二甲基-β-CYD对纤毛运动频率的影响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3.壳聚糖
具有良好的生物粘附性能,壳聚糖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结构中的氨基可以与细胞膜中的阴离子成分结合,形成一条细胞旁路通道。

最新常用药物剂型特点和合理应用主题讲座课件

最新常用药物剂型特点和合理应用主题讲座课件

常见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
(1)给药途径不当,如肌注药品静脉给药, 静滴药品用于静推,注射剂用于口服、滴眼 。
(2)给药剂量、给药时间不合理。 (3)给药顺序和注射溶媒等选择不当。 (4)输液滴速不当,药物不合理配伍。
药动学/药效学与抗生素疗效
峰浓度
浓 度
MIC (最小抑菌浓度)
AUC
曲线下面积
药物浓度大于 MIC的时间
讲口服药物的合理应用
3
注射剂型药物的合理应用
4
外用药物的合理应用
常见的药物剂型
2
概念
• 制剂: 是根据药典或其他现成处方将药物制
成一定规格的制品。制剂的生产多在药厂进行 ,也可以在药房制剂室完成。
• 剂型: 由于用药目的的不同,将药物加工
制成适合于医疗应用的形式称药物的剂型(简 称剂型),实际上剂型就是制剂的形态。
药物细粉(100目以上)加适当粘合剂制成的 圆球形制剂。粘合剂用蜂蜜、水、米糊或面糊 制成的分别称为蜜丸、水丸、糊丸。中药多用 。
3. 散剂(Pulvis)
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 状制剂,供内服或外用。
4. 胶囊(Capsula)
药物装于胶囊中制成,供内服。 ① 硬胶囊:装粉末或颗粒药物,如阿莫西林胶
伤、创伤、眼耳、口腔等。外用时除药物 的医疗作用外,还在创伤表面形成一层薄 膜,具有封闭和保护作用。
口服药物的合理应用
• 固体制剂 是由主药(有效成分)和赋形
剂(淀粉、糊精、蔗糖等)加工制成,主 药被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必须于胃(肠) 中崩解,分散成细小颗粒,然后才能溶出 而被吸收。
• 服药用水的正确选择,将大大有助于片剂 的崩解、溶出、吸收。
9. 洗剂(Lotio)

药剂学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第2节植入剂和微丸)

药剂学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第2节植入剂和微丸)

(二)微丸的制备
• 1.微丸的辅料 丸芯的辅料主要有稀释剂 和粘合剂,所用辅料与片剂辅料大致相 同。微丸包衣膜的辅料有包衣成膜材料, 增塑剂,有时尚须加致孔剂、着色剂、 抗粘剂和避光剂等。
2013-3-14
药剂学
5
常用丸芯辅料有
• 蔗糖、乳糖、淀粉、微晶纤维素、甲基 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 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
2013-3-14 药剂学 2
二、微丸(小丸)
• 概述 • 微丸(小丸, Pellets为英文名,早期专指植 入用微型片,现口服小丸也沿用同名, 应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其实际意义)是指直 径约为1mm,一般不超过2.5mm的小球 状口服剂型。采用不同处方,可将药物 制成速释、缓释或控释的微丸,一般填 充入空胶囊中、袋装或压成片剂使用。
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
第二节 植入剂和微丸
一、植入剂
• 植入剂(Implants)主要为供皮下植入用的、灭菌 的微型圆柱形固体制剂,直径约为3.2mm,长 度约8mm,可用压制法或模塑法制备。皮下植 入给药后,药物可到达体循环,其生物利用度 高;释药速率比较均匀且吸收慢,其含药量可 高达其它给药途径的100倍,故血药水平比较 平稳且持续时间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称之为 微型片(Pellets)者,一般不含粘合剂、稀释剂或 其它辅料。其不足之处是植入时需在局部(多为 膝、前臂内侧或腹部)作一小的切口,或用特殊 的注射器将植入剂推入,有时在药效终了时仍 需手术取出。
2013-3-14 药剂学 15
(三)微丸的质量评价
• • • • • • • 1.微丸粒度的测定 2.微丸的圆整度 3.堆密度 4.脆碎度 5.水分含量 6.硬度或硬度测定 7.释放试验药源自学 162013-3-14

药物新剂型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新剂型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

·173·中医学是我国医疗体系中最具特征和优势的存在,但是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化学成分复杂,用量大,稳定性差,作用慢等缺点,阻碍了中药制剂的发展,不利于中药走向国际药品市场。

近年来,随着分离和提取草药有效成分的技术的发展,已经鉴定出草药中的许多活性单体,并且正在应用新的药物制剂和新技术来开发更安全,更有效,更可靠和稳定的活性,并且中草药的单体制备将对促进中草药的现代化有更大的帮助。

1药物新剂型的概述应将药物制成特定的制剂并以制剂的形式使用,从而达到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目的。

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应反映药物的水平并确定药物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药物的功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减少药物引起的疾病,不断提出对药物制剂的新的和更高的要求,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化,药物新剂型的开发正在迅速发展,曾经第一代药物剂型是用于口服和外用的简单加工的制剂。

随着对临床药物的需求,给药途径的扩大以及工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导致了第二代剂型的生产,例如片剂和注射剂。

从那时起,基于治疗效果与体内药物浓度和给药时间无关,同时也不需要频繁给药并且可以保持有效浓度的概念被广泛熟知。

基于此,将药物开发为第三代剂型,该剂型类药物可长期药物,被称为持续释放、控释药物递送系统。

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发展成为第四代靶向药物递送系统,以提高药物的功效并减少全身性副作用。

而通过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自动控制释放的药物量,可以将反映时间生物学技术和昼夜节律同步的脉冲药物输送称为第五代。

然而,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药物特性的多样性,适用于特定疾病和特定药物的药物输送系统可能不适用于其他疾病和药物,因此需要多种药物输送系统以适应各种疾病。

2药物新剂型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2.1…前体药物技术前药技术是将母体药物放入不同类别的载体中以产生新型化合物,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后,母体药物被释放,发挥了治疗作用。

水溶性聚合物可用于合成喜树碱前药,据报道,它可以在化学结构改变后有效提高喜树碱的溶解度。

药物新剂型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药物新剂型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药物新剂型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1缓释注射剂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1、阿倍瑞克混悬型注射液临床上主要用于(E )A、避孕B、精神分裂症C、过敏性疾病D、皮质功能减退E、前列腺癌2、多数缓释注射剂一般不宜采用哪种途径给药(C )A、肌肉注射B、皮下注射C、静脉注射D、皮下植入E、静脉滴注3、具有一定靶向作用的缓释注射剂类型是( B)A、混悬型注射剂B、注射用乳剂C、油溶液型注射剂D、微球注射剂E、微囊注射剂4、注射用乳剂除了具有一定缓释作用外,还具有哪种特性(B )A、起效快B、靶向性C、分布广D、缓释长效E、副作用小5、缓释注射剂的特点不包括哪项(B )A、可保持药物药理活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B、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与价格较低C、可提供平稳持久有效血药浓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有效性D、可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病人的依从性E、可直接向病变部位给药,降低系统毒性,增加治疗效果6、注射用乳剂的粒径一般应小于( D)A、0.5微米B、2微米C、0.6微米D、1微米缓释注射剂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二)1、缓释注射剂的局限性和不足不包括(B )A 、体内滞留时间 长,可能会增强毒性B 、制备工艺简单,易实现规模化生产C 、注射部位可能会引起突释效应D 、注射部位残存药物可能存在弥散E 、容易残留有机溶 剂,影响其安全性2、国外最早上市的脂质体注射剂是哪种药物(D )A 、紫杉醇B 、阿糖胞苷C 、多柔比星D 、两性霉素BE 、硫酸吗啡3、已上市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纳米粒制剂临床输注时,应使用的溶媒是( D )A 、5%葡萄糖注射液B 、10%葡萄糖注射液C 、注射用水D 、0.9%氯化钠注射液E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E 、1.5微米4、构成脂质体双分子层的主要成分是(E)A、多糖B、多肽C、蛋白质D、脂肪酸E、磷脂与胆固醇5、作为注射剂的重要载体,脂质体主要适用于下列哪类药物(C )A、心血管药物B、抗菌药物C、抗肿瘤药物D、疫苗E、核酸类药物6、对进口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剂外观描述正确的是(A )A、红色混悬液B、粉色混悬液C、无色溶液D、红色溶液E、白色粉末3.口服缓控释制剂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一)1、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特点不包括(D )A、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毒副作用B、减少用药频率,提高用药依从性C、减少服药总剂量D、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简单,价格较低E、减少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2、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时间一般为(B )A、7-9hB、9-12hC、4-6hD、24hE、2-3h3、口服缓控释片剂最常见的释药机制是( B)A、溶出控释B、骨架控释C、膜控释D、离子交换控释E、渗透压控释4、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局限性不包括(D )A、剂量调节的灵活性下降B、当疾病状态时,药物体内动力学特征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整给药方案C、制造过程复杂,易出现质量问题D、剂量调节较方便E、服药体积普遍偏大,价格偏高5、口服控释制剂其体外释放度取样时间点一般不应少于(E )个A、3B、4C、2D、7E、56、口服控释制剂优于口服缓释制剂的主要方面是(C )A、给药次数更少B、用药依从性更好C、血药浓度更平稳D、给药间隔更长E、给药剂量更小4.口服缓控释制剂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二)1、双层缓释片与普通缓释片的体内药动学主要区别是( B)A、双层缓释片起效慢B、双层缓释片起效快C、普通缓释片起效快D、双层缓释片药效持久E、普通缓释片药效持久2、临床上最常见的口服缓释片的类型是(C )A、不溶性骨架片B、溶蚀性骨架片C、亲水凝胶骨架片D、渗透泵片E、膜控缓释片3、氯化钾普通片的规格为0.25g/片,服用方法为:2片/次,4次/日,如设计为2片/次,2次/日的缓释片,其规格一般应为(A )A、0.5gB、0.25gC、0.125gD、0.75gE、0.2g4、评价口服缓控释制剂生物等效性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不包括(D )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B、峰浓度(Cmax)C、达峰时间(Tmax)D、吸收速率常数(Ka)E、相对生物利用度(Fr)5、口服缓控释制剂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不含(E )A、给药间隔必须一致,不要漏服或增加服用次数B、可能有制剂整排的问题C、应保持整片或整粒吞服D、中毒抢救时间比普通制剂延长E、无需关注进食的影响6、评价口服缓控释制剂体内质量的主要药动学指标是( E)A、峰浓度(Cmax)B、达峰时间(Tmax)C、半衰期(t1/2)D、吸收速率常数(Ka)E、血药峰/谷浓度比5.透皮给药制剂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1、东莨菪碱透皮贴片的最佳用药部位是(C )A、胸前皮肤B、腹部皮肤C、耳后皮肤D、臀部皮肤E、上臂外侧2、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通常不含(E )A、皮肤水合作用B、角质层厚度C、皮肤病理生理条件D、皮肤结合和代谢作用E、皮肤面积3、药物哪种性质,不适合透皮给药( D)A、药理作用强和剂量小的药物B、消除半衰期短、需较长时间连续给药的药物C、肝首过效应大或在胃肠道易失活的药物D、分子量较大、熔点大于200℃的药物E、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性反应的药物4、规格最多的上市国产透皮给药制剂是哪种药(A )A、芬太尼B、可乐定C、睾酮D、硝酸甘油E、高乌甲素5、常见透皮给药制剂产品其结构一般不超过(B )A、3层B、5层C、4层D、2层E、6层6、20世纪(C )年代,透皮给药制剂进入实验和发明时期。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缓释、控释制剂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缓释、控释制剂

CPU
3
本章内容
概述
释药原理和方法 缓控释制剂的设计 处方及制备工艺 缓控释制剂质量评价
4
1
2 3 4
5
CPU
第一节
一、基本定义
1. 缓释制剂


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缓慢释放药物以达到 长效作用的一类制剂。 一般为一级释药过程 (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 extended-release ~, prolonged action ~, repeat-action ~, retarted ~)
3.剂量计算
无速释部分(全部剂量缓释) 有速释部分(迅速达到治疗血浓)
CPU
29
4.缓控释辅料
溶蚀性骨架材料
脂肪、蜂蜡、巴西棕榈钠 MC、CMCNa、HPMC、PVP、 Carbopol、Chitosan EC、EVA、聚甲基丙烯酸酯
骨架型阻滞材料
亲水凝胶骨架材料 不溶性骨架材料
不溶性高分子材料
溶解度过低,溶出、吸收过慢,起效愈慢,疗效愈差(生物 利用度愈低)
溶解度过低的药物,可先增加其溶出速度(微粉化、固体分
散体、包合物等)
CPU
24
3)分配系数→1(较佳)
药物分配系数过高→脂溶性过大,水溶性过小→胃肠液
中浓度低,与细胞膜亲和、滞留
药物分配系数过低→脂溶性过小,水溶性过大→较难透 过细胞膜→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 4)稳定性(注意胃肠道破坏,酸、碱、酶) 5)粒度(难溶性药物) 此外:多晶型、溶剂化药物等因素
CPU
21
不含药 渗透芯 药物 溶液
Drug
H2O 双室 特点 药物释放与药物性质无关 造价贵,对溶液状态不稳定药物不适用

最新常用药物剂型及对疗效的影响

最新常用药物剂型及对疗效的影响

常用药物剂型及对疗效的影响三、常用药物剂型及对疗效的影响1.常用的药物剂型有哪些?药物在供给临床使用前,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平常所接触的片剂、胶囊、乳膏、针剂等。

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后,不仅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便于药物的贮存、运输和携带,而且药物剂量准确,方便患者使用,部分药物还可减轻不良反应。

到目前为止,药物剂型已有几十种之多,比较常用的也有二三十种。

现选择最基本、常用的10种介绍如下。

(1)注射剂。

是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注射剂因其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已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

注射剂一般分为以下5类:①水溶性注射剂,又称水针(如头孢噻吩钠注射剂——先锋Ⅰ号);②油溶性注射剂,又称油针(如黄体酮注射液);③乳状液型注射液,又称乳剂(如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脂维他);④混悬液型注射液(如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⑤注射用无菌粉末,也称粉针(如注射用青霉素G);另外,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又称输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盐水”等)。

(2)片剂。

是指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它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剂型之一。

片剂的性状稳定,剂量准确,其携带及应用也都比较方便,但存在婴儿和昏迷患者不能吞服等缺点。

随着药物新辅料和制剂新工艺的不断发展,片剂也由最初单一的普通片(素片)逐渐发展到包衣片(分为糖衣片和薄膜衣片)、泡腾片、咀嚼片、多层片、分散片、舌下片、口含片、植入片、溶液片和缓释片等不同类型的新片剂。

比如利胆化瘀糖衣片、对乙酰氨基酚薄膜衣片(百服宁)、阿司匹林肠溶片(博尔心)、维生素C泡腾片、对乙酰氨基酚咀嚼片(爱森)、胃仙U双层片、头孢克洛分散片(恒运)、硝酸甘油舌下片、健民咽喉片、复方硼砂漱口片等;也可以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复方片剂,如美息伪麻片(白加黑)、复合维生素片(金施尔康、善存)、从而满足临床医疗或预防的不同需要。

中药新剂型总结

中药新剂型总结

1.中药滴丸1.1.定义中药滴丸是在传统丸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剂,是中药提取物与适宜的固体基质加热融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

1.2.特点(1)根据处方设计可达到速效、长效、高效;(2)可控制药物释放部位及多途径给药(口服、舌下、腔道等);(3)设备简单,无粉尘飞扬。

1.3.中药滴丸剂的制备方法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分装1.4.中药滴丸剂的种类及应用滴丸制剂包括速效高效滴丸、缓释控释滴丸、溶液滴丸、栓剂滴丸、硬胶囊滴丸、包皮滴丸、脂质体滴丸、肠溶衣滴丸和干压包衣滴丸等。

目前复方丹参滴丸是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制剂个的典型应用。

在天津天士力药业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有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临床上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和急救。

它是复方丹参片的改良换代产品。

复方丹参滴丸与复方丹参的其他口服剂型比较,具有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由于滴丸是在骤冷条件下形成的固体分散体,药物以极微小的晶粒存在,故舌下含服经口腔黏膜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3min起效,可迅速缓解心绞痛,解除心前区疼痛和胸闷等症状。

举例复方丹参滴丸[处方] 丹参三七冰片[制备] 1、丹参、三七加水煎煮,煎液过滤,滤液浓缩,加入乙醇,静置使沉淀;2、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备用;3、冰片研细;4、取聚乙二醇适量,加热使熔融,加入上述稠膏和冰片细粉,混匀,滴入冷却的液状石蜡中,制成滴丸,洗蜡,干燥即得。

2.缓释与控释制剂2.1.定义控释制剂是指通过特殊的制剂手段提供释放药物的程序,在规定时间内,药物按照恒定或基本恒定的速度,定量从药物剂型中释放出来,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一个有效的治疗水平,例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等。

缓释制剂是指在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药物制剂。

2.2. 缓释、控释制剂的优点(1)减少给药次数,方便给药,提高病患用药的顺应性;(2)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3)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涉及药物的加工处理、分散制剂、控释制剂、微胶囊制剂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药物治疗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药物制剂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其中,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剂型是指与传统剂型不同且具有一定独特性的药物制剂形式。

新剂型的出现,旨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方便患者用药等方面。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新剂型。

1. 纳米药物制剂纳米药物制剂是指药物以纳米级别的尺寸进行制备和输送的药物制剂。

由于纳米尺度的特殊性,纳米药物具有比传统药物更高的比表面积、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分布等优点。

同时,纳米药物还可以用于靶向输送,提高药物对病灶的选择性,减少对健康器官的毒副作用。

因此,纳米药物制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抗感染药物等领域。

2. 难溶药物的固体分散制剂难溶药物是指溶解度极低的药物,传统的制剂技术无法很好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而固体分散制剂是将难溶药物制备成微米级别的胶体颗粒,使药物在消化液中快速溶解,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制剂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如粉碎法、溶剂法、凝胶方法等。

固体分散制剂主要应用于难溶药物的制剂领域,如黄体酮、罗非嗪等药物的制备。

3. 控释制剂控释制剂是指通过药物制剂技术,将药物以控制释放的方式给予患者。

这种方式可以使药物在体内保持平稳的血浓度,达到长效治疗的目的。

常见的控释制剂有缓释剂、吸附剂、膜剂、颗粒剂等。

控释制剂的制备主要有直接制剂法、间接制剂法、骨架制剂法等,其原理多为扩散控制、溶解控制或化学反应控制。

控释制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如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

4. 微胶囊制剂微胶囊制剂是指将药物包裹在微米级别的胶囊中,形成微胶囊制剂。

微胶囊制剂具有保护药物、改善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优势。

微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如油包水法、乳胶法、复乳法等。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
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等多 种途径,尤其适用于一些 不稳定的药物。
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的定义
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
将药物以分子、离子或非晶体状态分 散在固体载体上。
口服给药途径,如片剂、胶囊剂等。
固体分散技术的优势
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提高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03
新剂型与新技术的优势 与挑战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靶向性
新剂型与技术可以使药物更准确 地到达病变部位,减少不必要的 全身暴露,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
缓释控释
通过新剂型与技术,药物可以在体 内缓慢释放,减少服药次数,提高 患者的依从性。
增强渗透性
对于一些难以穿透细胞膜的药物, 新剂型与技术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渗 透到靶组织中。
降低副作用
降低药物剂量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通过特定技术使药物在预定时间内缓慢释 放,以维持药物在体内较长时间的治疗浓 度。
缓释剂型能够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患者的 依从性。常见的缓释剂型包括口服缓释片 、缓释胶囊和缓释颗粒等。
控释剂型
总结词
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使药物在体内维持恒定的治疗 浓度。
总结词
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使药物在体内维持恒定的治疗 浓度。
微囊与微球的作用
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保护 药物免受破坏、提高药物 的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
微囊与微球的应用
口服给药、注射给药、肺 部给药等多种途径。
包合技术
包合技术的定义
利用一种分子将另一种分 子包裹起来,形成包合物。
包合技术的优势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低 药物的副作用、掩盖不良 气味或味道。
包合技术的应用
减少服药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包衣小球,颗粒或微粒 微囊化药物 药物包埋于缓慢溶蚀或亲水骨架中 药物包埋于惰性塑胶骨架中 离子交换树脂 渗透泵
提醒病人在用药中注意的问题
用药期间少吃或不吃脂肪性食物。 用药期间不要饮酒。 药片的骨架片基要从粪便排出,这是正常现象。 服用任何控(缓)制剂的药物要吞服不要掰开。 “药物倾泻”问题
眼用缓释制剂举例
ocused眼部给药系统的结构。匹鲁卡品夹在 在透明的控释薄膜间(Alza coivoration)
理想的眼部给药系统
能维持药物贮库,较长时间地释放药物; 能有效地穿透角膜,到达眼内各用药部 位;能降低原有药物的局部和全身毒副 作用;制剂透明,不影响眼部的正常生 理功能。
b 皮下植入剂
靶向制剂(TDDS)
Introduction
靶向给药系统,又称靶向制剂 (target-oriented drug delivery system,简称TDDS) 是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 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 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剂。
缓释剂型
1.适宜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
• • • • • 适宜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吸收和排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能在胃肠道均匀地吸收 给药剂量应相对小 应具有大的安全治疗窗 用于治疗慢性疾病而不是急性疾病
2.缓释剂型分类
• 口服缓释剂型 • 非口服的缓释制剂
眼用制剂 注射剂 皮下植入剂
由特殊的注射器或外科切开术植入 到皮下的固体剂型称为植入剂。
皮下植入剂举例1:
纳曲酮植入剂
纳曲酮植入剂 纳曲酮植入术是将纳曲酮长效缓释剂植入在患者皮下脂 肪组织内,使之缓慢释放药物成分,在体内保持一定 血药浓度,保持长期抗复吸效果,植入一次,防复吸 效果可达一年。 纳曲酮是一种世界公认的阿片受体纯拮抗剂,可竞争性 地占据阿片受体而起抗复吸治疗作用,适应阿片类物 质成瘾者,如海洛因、吗啡、杜冷丁、阿片、美沙酮 等。 由专职外科医生进行,切口选择在患者下腹部,用特殊 器械将药片植入皮下脂肪组织内,药片在脂肪组织中 会缓慢变小,最后吸收而完全消失。
3.新型的药物给药体系治疗上的优

• 适当的药物持续作用时间。 • 从而降低给药频率。 • 控制释放部位和维持持续稳定的药物浓度水 平 • 减少毒副作用 • 减少病人必须同时服用药物的数量 • 减少其他服务的需要和减少急诊病人的数量
新型的药物给药体系经济上的优点
A. 简化给药方案。 B. 提高病人的顺应性。
拓展 近代药剂学有关药物在体内过程的研究为 新剂型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1. 药物的治疗作用与血药浓度有关:过高的浓度可产生中毒, 过低的浓度无治疗效果等,为合理设计剂型提供科学依据, 其相应的产物是缓、控释制剂,使血药浓度保持平缓,这是 DDS的初期发展阶段。 2.当药物达到病灶部位时才能发挥疗效,以脂质体、微囊、微 球、微乳、纳米囊、纳米球等作为药物载体进行靶向性修饰 是目前制剂研究DDS的热点之一。
授课内容:
• 绪论 • 新剂型的研究、申报与审批 • 新剂型与新技术
一. 什么是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 新剂型 eg.固体分散体、 缓释制剂、 靶向制剂、 透皮给药制剂、 微囊、脂质体、纳米粒等等
★以前:
eg.阿司匹林片剂 阿司匹林泡腾片
★现在:
采用新技术以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且 与原剂型比较有比较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
1.浅谈新剂型开发的原因
在某些情况下,传统给药体系效率不高 或者无效,新药需要新型的给药体系。 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入,剂型本身 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新剂型研发的主要方向
提高药物在靶细胞周围的量和持久性
减小在非靶细胞的药物分布
达到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最大程度 地减小其毒副作用的效果。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讲课人:孙晓晶
• 药物都应制成一定的剂型,以制剂的形式应用 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而制剂的有效性、 安全性、稳定性等,则反应了医药的水平,决 定了用药的效果。要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 物的毒副作用和减少药源性疾病,对药物制剂 不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药物的新剂型和 新技术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0年代 以来,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已进入了一个新的 阶段。
皮下植入剂举例2:
氟尿嘧啶植入剂
• 主要用于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等。 • 用法:皮下给药
皮下植入剂举例3:
皮下植入避孕法: 这种避孕方法是将一定剂量的孕激素放在硅胶囊管 中,然后将此管埋藏于皮下,使其缓慢地释放少量的 孕激素,从而起到避孕作用。1984年我国引进了皮下 埋植避孕法,首先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城市 使用,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市建立了皮下埋植剂临床 实验中心,进行皮下埋植避孕法手术。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年内妊娠率仅为0.1%,3年内 妊娠率为0.24%。
3. 近代的时辰药理学研究指出有节律性变化的疾病,如 血压、激素的分泌、胃酸等,可根据生物节律的变 化调整给药系统,如脉冲给药系统、择时给药系统, 已取得了较好效果。 4. 生物技术制剂: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多肽和蛋白质 类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药剂学研究的重要 领域,也给药物制剂带来新的挑战。此外基因治疗 也广受关注。 5. 透皮吸收制剂 粘膜给药制剂等
C. 减少整体医疗费用。
二.DDS(药物传递系统)
• 药物传递系统(DDS)的概念出现在20 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开始成为制剂研 究的热门课题。
药剂学对剂型的分类:
• 第一代:传统剂型 • 第二代:常规剂型 • 第三代:缓释、控释制剂 • 第四代:靶向制剂 • 第五代:时间脉冲释药制剂 第三代及以后的制剂统称为新剂型。
药物倾泻
缓释制剂易受胃肠道环境的影响,与食物同 服时有可能造成“药物倾泻”现象,即大幅 度增加药物吸收的速率,造成血药浓度陡升, 从而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2)非口服缓释制剂
a 眼用缓释制剂
通过改变处方增加制剂和角膜表 面的接触时间来延长作用时间。
眼用缓释制剂举例
泪然
适应症 减轻各种原因造成的眼部干涩、 灼热或刺激等不适症状;减轻 由于暴露于风沙或阳光下造成 的眼部不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