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疫名词解释

微生物检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微生物检验:(microbiology detection):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测定食品中的微生物,特别是致病微生物的数量、种类、性质,从而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3、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

4、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单菌落: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用于计算细菌数量的一种方法。

5、菌落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使每一个活菌只能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然后进行菌落计数所得的菌落数量。

通常以lg或1ml或lcm2样品中所含的菌落数量来表示。

6、细菌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直接计数。

其中包括各种活菌数和尚未消失的死菌数。

细菌总数也称细菌直接显微镜数。

通常以1g或1m1或lcm2—样品中的细菌总数来表示。

7、细菌相:指存在于某一物质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

8、指示菌:是在常规安全卫生检测中,用以指示检验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指示性微生物。

检验指示菌的目的,主要是以指示菌在检品中存在与否以及数量多少为依据,对照国家卫生标准,对检品的饮用、食用或使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

9、动物性食品:又叫动物源性食品(Animal Derived Food)是指全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包括肉类及其制品(含动物脏器)、水生动物产品等。

10、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

11、食物感染:通常是指因摄入感染性微生物引起的疾病,而不是由细菌副产物引起的疾病。

12、食物中毒性感染:是指因食物中毒和食物感染共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13、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是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长特性、代谢功能、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科学。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在医学微生物学中,有许多专业术语需要解释和理解。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进行总结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相关领域。

1. 微生物(Microorganism)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微生物在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有益处又有害处。

2. 菌种(Strain)菌种是指同一种细菌的不同亚种,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不同的菌种在生物学特性、毒力、抗药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3. 病原微生物(Pathogen)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它们能侵入宿主体内并引起免疫反应,导致特定的疾病症状。

4. 嗜热菌(Thermophile)嗜热菌是指生长在高温环境下的细菌,其适宜生长温度通常在50℃以上。

这类菌种多存在于火山喷发、温泉等高温环境中。

5.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利用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进行生长和代谢。

6.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类非细胞性的微生物,包含核酸核心和蛋白质壳。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制进行繁殖,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感冒、艾滋病等。

7.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泌尿道感染是指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泌尿道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泌尿道感染包括膀胱炎、尿道炎和肾盂肾炎等。

8.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针对感染和疾病的防御机制。

它由多种细胞、蛋白质和分子组成,能够识别并清除外来入侵的微生物,维持身体内稳定。

9. 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阴道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阴道感染。

微生物检验的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检验的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检验的名词解释大全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微生物群体在进化发育阶段上有一定的共同形态和生理特征微生物学: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特性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微生物之间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互相关系的一门科学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细菌素: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致病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防腐: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无菌:指没有货的微生物的存在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也是环状闭合的双联DNA分子比染色体小存在于细胞质中可自主复制突变:是指细菌遗传物质的机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所致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给后代基因转移:外源性物质由供体菌转入受体细胞内的过程基因重组:供体菌的基因进入受体菌细胞并在其中自行复制与表达或矛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的过程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复制周期:病毒的增殖被人为分成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与释放七个步骤的完整过程缺陷病毒:是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因基因某一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若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必要成分等则病毒无法合成自身成分不能够装配和释放子代病毒的现象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人工自动免疫:是将疫苗等免疫原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人工被动免疫:是指注射含某种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免疫血清等一系列细胞因子是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特殊的宿主体内引起特定疾病的能力半数致死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病原体数量或毒素量急性感染: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是数天或数周局部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局限就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的一种感染类型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毒性症状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毒素也可有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培养基:是指人工方法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CFU:菌落形成单位细胞病变效应(CPE):是指某些病毒感染组织细胞后正常生长的梭形细胞变圆变性坏死溶解及从培养瓶壁脱落细胞堆积形成葡萄状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在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形成包涵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在入院前已开始或住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答案——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及细菌生理一、名词解释 1.血清学诊断 2.培养基 3.基础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 5.鉴别培养基 6.菌落 二、填空题 1.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准确与否和标本的选择、、有直接关系。

2.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实验属于。

3.血清学试验一般需作两次,其血清分别取自疾病的和 .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次时方有诊断意义。

4.对流行性脑炎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可采集的标本有、和。

5.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从有正常菌群部位采取的标本应接种于培养基或培养基。

6.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和三大类。

7.属于直接凝集反应的血清学试验有和。

三、单项选择题 1.目前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 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 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 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能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接种多次 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 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B.百日咳死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E.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3.使用时要注意防止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制剂是 A.丙种球蛋白 B.胎盘球蛋白 C.抗毒素 D.白细胞介素 E.干扰素 4.关于胎盘球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健康产妇的胎盘和婴儿脐带中提取制备 B.一般含IgM C.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 D.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 E.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5.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 A.血液 B.尿液 C.粪便 D.呕吐物 E.脑脊液 6.咽喉假膜标本涂片染色后,镜检出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其临床意义在于诊断 A.结核病 B.军团病 C.白喉 D.脑脊髓膜炎 E.百日咳 7.一般需经3~4周培养才能见到有细菌生长的细菌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淋病奈氏菌; C.空肠弯曲菌; D.炭疽杆菌; E.军团菌 8.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B.采取局部病变标本时要严格消毒后采集 C.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 D.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处标本 E.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 9.关于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时错误的是 A. 试验阳性说明机体接触过相应的病原体; B.单次试验阳性不能完全证明新近感染; C. 试验阴性不能完全排除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D. 试验阳性即有诊断意义 E.双份血清标本,后者抗体效价比前者高四倍或四倍以上时有诊断意义。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引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患者体内微生物的存在和活动水平来帮助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可以确定感染的原因和类型,并确定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概念、常见的检验方法和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概念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通过收集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血液培养物等)并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来确定感染病原体的方法。

它涉及一系列实验室操作和技术,包括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性测试、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认感染病原体的存在、确定其感染类型(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见方法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它涉及将患者样本置于培养基中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可以支持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生长,如常见的血液琼脂培养基可用于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的时间可以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具体取决于患者样本中微生物的增殖速度和种类。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是一种用于确定感染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抵抗性的方法。

常见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抵抗性的产生。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的核酸(如DNA或RNA)来快速鉴定微生物的存在和类型。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PCR (聚合酶链反应)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微生物。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应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并监测治疗的疗效。

以下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不同感染疾病中的应用示例:细菌感染在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菌种、菌株的数量和敏感性,从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

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

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医院微生物学是人类与病原斗争中建立并发展的一门科学,经过长期发展,临床微生物检验学科在我国医学的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已成为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交叉融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承担着提供快速准确病原学诊断、揭示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医院院感防控等多方面的任务。

目前很多人对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了解不足,那么究竟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呢?本文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1.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是一门研究微小生物的科学,临床微生物学也被称作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指研究与医学和疾病相关的病原微生物,是一门分支学科,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对象便是病原微生物,其工作任务包括:(1)对临床标本进行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满足临床对感染性等疾病的诊治要求;(2)进行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3)参与医院的感染监测、控制和管理工作,负责定期向临床发布耐药监测;(4)密切结合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为临床提供全面的咨询和服务。

1.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病原学诊断。

纵观人类疾病史,其中一大部分便是人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斗争史,抗生素的研发和使用,为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但是病原微生物的类型不断增加,且随着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微生物耐药性不断提高,因此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也面临全新的挑战,为了快速且准确鉴定病原微生物,临床微生物检验应满足下述要求:(1)定性、定量、定位与临床的充分结合。

检验人员对细菌进行鉴定时,应结合不同来源的临床标本合理选择检验方法,明确鉴定程序及培养基进行鉴定,结合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情况,对细菌类型、性质进行判定,如致病菌、条件致病菌以及非致病菌。

针对源于人体的有菌部位标本,检出细菌的意义应参照微生物数量。

针对人体无菌部位的标本,分离出细菌无论多少均具有意义。

对微生物进行鉴定时,应充分结合患者病情,观察是否符合病情。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4.朊粒(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只含蛋白质,无核酸组分,引起海绵状脑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胞壁(cellwall):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围在细胞膜的周围。

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复杂,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菌与阴性菌,共有组分是肽聚糖。

2.肽聚糖(peptidoglycan):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键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3.磷壁酸(teichoicacid):是革兰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长链多聚体,穿插于肽聚糖中,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4.脂多糖(LPS):格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胞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组成。

5.L型细菌(L-form)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6.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亦称拟线粒体。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习题集及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习题集及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习题集及答案绪论部分一、名词解释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三、选择题A型题1.非细胞型微生物是A.支原体B.放线菌C.衣原体D.细菌E.以上都不是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不同主要是A.单细胞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C.在人工培养基能上生长D.有细胞壁E.对抗生素敏感4.发明巴氏消毒法的是四、问答题1.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

2.吕文虎克3.Louis Pasteur、Robert Koch三、选择题A型题:1.E 2.BB型题:1.D 2.C 3.C 4.AX型题:1.ABCD 2.ABCDE 3.BCDE第一篇细菌总论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名词解释细菌、荚膜、芽胞、鞭毛、菌毛、性菌毛、质粒、L-型菌、异染颗粒三、选择题A型题:1.细菌细胞壁的基本成份是A.N-乙酰葡萄糖胺B. N-乙酰胞壁酸C.脂多糖D. 粘肽E.磷壁酸2.测量细菌的单位是A.cmB.mmC.umD.nmE.km3.细菌的运动器官是A.荚膜B.鞭毛C.菌毛D.芽胞E.以上都不是4.直接参与细菌致病的结构是A.芽胞B.鞭毛C.菌毛D.质粒E.中介体5.G-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中不包括A.外膜B.磷壁酸C.脂多糖D.肽聚糖E.脂蛋白6.G-菌相比,G+菌细胞壁的特点是A.较疏松B.无磷壁酸C.有脂多糖D.有脂蛋白E.肽聚糖含量多7.抗吞噬作用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鞭毛E.菌毛8.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A.芽胞B.外膜C.鞭毛D.核糖体E.细胞壁9.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是A.质粒B.异染颗粒C.中介体D.芽胞E.荚膜10.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B.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C.破坏细胞膜D.抑制细菌的酶活性E.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11.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B.菌毛C.粘附因子D.透明质酸酶E.芽胞12.细菌芽胞所特有并与高度耐热性有关的化学成份是A.核酸B.粘肽C.磷脂D.多糖E.吡啶二羧酸13.革兰阴性细菌的脂多糖存在于A.细胞膜上B.细胞壁上C.细胞质中D.肽聚糖层E.磷壁酸上14.革兰阴性细菌对溶菌酶不敏感的原因是A.细胞壁缺乏磷壁酸B.细胞壁含脂多糖多C.细胞壁含糖量少D.细胞壁含肽聚糖少,在肽聚糖层外还有外膜E.细胞壁含有脂类A15.L-型细菌是A.细胞壁缺陷的细菌B.细胞膜缺损的细菌C.缺乏质粒的细菌D.缺乏核质的细菌E.以上都不是16.下列哪种不是革兰染色的试剂A.结晶紫B.石炭酸复红C. 95%酒精D.美兰溶液E.卢戈碘液17.荚膜形成的条件为A.只在人体内形成B.能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C.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形成D.在机体内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形成E.在厌氧环境条件下形成B型题:A.芽胞B.鞭毛C.荚膜D.异染颗粒E.菌毛18.肺炎球菌具有19.白喉杆菌具有E20.痢疾杆菌具有四、问答题6.请叙述革兰染色的原理、步骤、结果和实际意义。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医学中的应用和作用的学科。

以下是医学微生物学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解释:1.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微生物在医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2.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染色特性等进行分类。

细菌可以引起多种人类疾病,也可以用于制造抗生素、发酵等。

3. 真菌:多细胞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线状真菌。

真菌可以引起人类的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和霉菌感染。

4. 病毒:最小的微生物,不能单独进行代谢和繁殖,需要依赖宿主细胞。

病毒可以引起多种传染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5. 寄生虫:多细胞微生物,依靠其他生物体为宿主寄生。

寄生虫可以引起人类寄生虫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6. 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7. 感染:指病原体侵入宿主体内并繁殖,导致宿主出现疾病症状。

8. 抗生素: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细菌感染。

9. 抗生素耐药性:细菌产生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的现象。

抗生素耐药性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治疗难度。

10.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指微生物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的过程。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食物水源传播等。

11. 消毒: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去除物体表面的微生物。

消毒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12. 支原体:微生物的一类,具有细菌和病毒的特征。

支原体可以引起多种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原体肺炎。

13. 病原体鉴定:指通过实验室方法识别和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病原体鉴定能够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4.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对温度敏感,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的温度下生长速度会有所变化。

15. 免疫系统:人体的一套防御系统,可以识别和消灭入侵的微生物。

免疫系统对维持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检验名词解释(Ⅰ)

微生物检验名词解释(Ⅰ)

微生物检验名词解释(Ⅰ)1.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了微小生物的总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才能观察到2.非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可由一种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有的仅有一种核酸或仅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他们必须寄生于活的易感细胞中生长繁殖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由单细胞组成,细胞核分化程度低,无核膜核仁,染色体为裸露的DNA分子,缺乏完整的细胞器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染色体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5.亚种: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的纯种,如果与典型种之间存在某些特征的差别,而这些特征又是稳定遗传的,则称为典型的亚种6.型:自然界中存在差异较小的同种微生物的不同类型,7.菌株:来源不同的同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8.标准菌株:具有某种菌种典型特征的菌株9.正常菌群:在人和动物的体表和腔道中有许多微生物,这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正常情况下是对人体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10.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而在特定条件下如微生物寄生部位改变,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时可引起疾病,成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11.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和产生毒性产物,同时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引起宿主病理变化的过程12.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感染量(LD50/ID50):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了需要的最少细菌数或毒素量13.侵袭力:病原微生物能突破宿主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14.内化作用:指某些病原体粘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15.类毒素:外毒素在0.4%的甲醛溶液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使其毒性丧失而保留原有抗原性16.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17.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一过性的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18.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19.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20.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内毒素入血所致21.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我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22.一级屏障: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可实现将操作者和被操作对象之间隔离以防止操作者被感染23.二级屏障: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24.气溶胶:是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100纳米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25.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6.细菌非典型形态:通常在条件适宜培养8到18小时细菌形态较为典型,但细菌的形态又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27.周浆间隙:革兰阴性菌在磷脂双层与细胞膜间有一空间,含有某些破坏抗生素的酶,与细菌的耐药性、获得营养、解除毒物有关28.细菌L型:即细胞壁缺陷型,在人工诱导或自然情况下,细菌L型在体内或体外均能形成,其子代仍保留亲代的遗传特性但在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等生物学性状上均与亲代有明显差异,尤其对β内酰胺类,或其他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具有抵抗力29.中介体:又称拟线粒体,是细胞膜内陷折叠而成的囊状结构可随细胞分裂到子代细胞,多见于革兰阳性菌30.你染颗粒:白喉棒状杆菌胞质所含的异染颗粒主要成分是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嗜碱性强着色较深,经特殊染色后可与菌体成不同的颜色,故称异染颗粒31.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携带某些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的表达32.芽孢: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则光性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33.细菌的生长曲线: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在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间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活菌数目,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一条曲线34.热原质:是许多革兰阴性菌合成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的物质,为脂多糖35.菌群失调症:严重的菌群失调可导致宿主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病症36.转座因子:是一段具有自行转位特性的独立DNA序列,可在染色体、质粒、噬菌体之间移动37.突变:是指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所致变异可以传给后代。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临床微生物检验是通过对临床样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利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定、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从而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的一项重要检测技术。

以下是一些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知识点。

1.微生物的鉴定:通过观察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生物学特征等,进行鉴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革兰染色、培养特性观察等。

2.微生物的分离:将样本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使其能够单独生长并进行后续的检验和鉴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涂布法、稀释涂布法、过滤法等。

3.微生物的培养:将分离后的微生物进行培养,使其能够增殖形成纯种,并提供足够的数量用于进一步检验。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富养基、选择性富养基、增菌富养基等。

4.微生物的药敏试验:通过对分离的病原微生物进行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确定该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

常用的方法有纸片法、扩散法、微量稀释法等。

5.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为了达到更快速、准确的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目前发展了许多快速检测方法,如PCR技术、基因测序技术、质谱技术等。

6.微生物的标本采集和保存:正确的标本采集对于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标本有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伤口分泌物等。

标本采集后应存放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避免微生物的生长和变质。

7.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主要涉及到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对于每种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要点有所不同。

8.质量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对质量控制要求较高,包括内、外质控。

内质控主要通过引入质控菌株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质控则是通过参加各种质量评估项目来衡量实验室的检测质量。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医生在接到微生物检测结果后,应结合临床病情和患者的病史等信息,合理解读检验结果,并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名词解释:1、微生物:就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瞧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就是最微小的一类微生物、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只有一种类型RNA或DNA,如病毒、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低,具备原始细胞核,呈裸露DNA环状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完整、5、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与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6、条件致病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一类微生物、7、菌落:菌落就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8、质粒:质粒就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就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9、芽胞:芽胞就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就是细菌的休眠形式、10、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11、中介体:中介体就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它能有效的扩大细胞膜的面积,相应的增加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的能量、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又称为拟线粒体、12、普通菌毛:普通菌毛就是遍布于某些细菌表面的很细、很短、直而硬的丝状物,每菌可达数百根,为细菌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13、性菌毛: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粗,呈中空管状结构、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14、菌毛:菌毛就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15、鞭毛:鞭毛就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6、荚膜:荚膜就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17、微荚膜:微荚膜就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厚度<0、2μm者为微荚膜、18、异养菌:异养菌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包括腐生菌与寄生菌、所有病原菌都就是异养菌,大部分属于寄生菌、19、热原质:热原质就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20、细菌素:细菌素就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与流行病学调查、21、培养基:培养基就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22、消毒:消毒就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芽胞与非病原微生物、23、灭菌:灭菌就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芽胞与非病原微生物、24、无菌与无菌操作:无菌就是指不存在活菌、无菌操作指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她物品的操作技术、25、防腐:防腐就是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26、滤过除菌法:滤过除菌法就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而达到无菌的目的、此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27、变异: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称变异、28、转座子:转座子就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就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29、基因转移:基因转移就是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些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30、转化:转化就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基因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31、接合:接合就是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就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32、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就是以温与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如转移的DNA就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则称为普遍性转导、33、局限性转导:在转导过程中,如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则称为局限性或特异性转导、34、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就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 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35、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就是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36、噬菌体:噬菌体就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37、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就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38、温与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其DNA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传至子代的噬菌体就是温与噬菌体、39、前噬菌体:前噬菌体就是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40、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就是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41、侵袭力:侵袭力就是指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与扩散的能力、包括荚膜、粘附素与侵袭性物质等、42、内毒素:内毒素就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43、类毒素:类毒素就是具有良好抗原性的外毒素,在0、3%-0、4%甲醛作用下,经一定时间,可以脱去毒性,但仍然保留有免疫原性、可用于人工主动免疫,诱发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44、外毒素:外毒素就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也有少数存在于菌体内,待菌体溶解后释放出来、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45、急性感染:急性感染就是指疾病发病急,病程短,痊愈后病原体从机体中消失、46、慢性感染:慢性感染就是指病情缓慢,病程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47、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 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就是指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制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作为判断细菌毒力的参考、48、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并均不进行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49、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就是当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时引起的症状、50、菌血症:菌血症就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就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51、败血症:败血症就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52、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称外源性感染、53、内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54、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就是指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者、55、菌群失调:由于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素,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病症,机体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称菌群失调、56、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中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特殊条件下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57、胞外菌:指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细菌、胞外菌主要停留在细胞外的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中、人类的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以及霍乱弧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58、胞内菌:少数致病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又称兼性胞内菌)、对人类致病的兼性胞内菌有结合分歧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氏杆菌、肺炎军团菌与李斯特菌等、59、化脓性球菌:就是一类能够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与革兰阴性的脑膜炎球菌、淋球菌、60、SPA:葡萄球菌A蛋白,就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单链多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致超敏反应与损伤血小板等活性、61、假膜性肠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耐药的葡萄球菌趁机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本质就是菌群失调性肠炎、病理特点就是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由肠黏膜坏死块、炎性渗出物与细菌组成、62、血浆凝固酶:就是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大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就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63、链激酶(SK):又称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化成纤维蛋白酶,故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64、链道酶(SD):又称链球菌DNA酶,能降解脓液中具有高度粘稠性的DNA,使脓液变稀薄,促进细胞扩散、65、致热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就是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为蛋白质,可引起机体发热与皮疹、66、抗“O”实验:就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的简称,就是一项测定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含量的中与试验,用以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指标之一与对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67、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又称制热性外毒素C、能引起机体发热,增加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引起多个组织、器官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TSS),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68、外斐试验:普通变形杆菌X19、X2与Xk菌株的菌体O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恙虫病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X19、X2与Xk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相应患者血清进行交叉凝集反应,即为外斐试验,以协助诊断相关的立克次体病、69、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与H抗原,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凝集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辅助诊断肠热症、70、IMViC:就是指吲哚实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与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就是卫生细菌学常用的检测指标、71、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这种现象称为迁徙生长现象、72、志贺毒素:就是痢疾志贺菌的外毒素,具有三种生物学活性,即可引起水样腹泻的肠毒性、对人肝细胞有毒害作用的细胞毒性与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毒性、73、霍乱肠毒素: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由霍乱弧菌分泌由一个A亚单位与五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相应受体,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与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4.朊粒(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只含蛋白质,无核酸组分,引起海绵状脑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胞壁(cell wall):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围在细胞膜的周围。

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复杂,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菌与阴性菌,共有组分是肽聚糖。

2.肽聚糖(peptidoglycan):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键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3.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革兰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长链多聚体,穿插于肽聚糖中,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4.脂多糖(LPS):格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胞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组成。

5.L型细菌(L-form)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6.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亦称拟线粒体。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名词解释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名词解释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CPE:细胞病变效应,当病毒在宿主细胞增值时引起的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常见细胞变圆,聚集,坏死,脱落等.2、Dane颗粒:又称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42nm,具有双层衣壳.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镶嵌有HbcAg前S抗原.3、EB病毒:一种疱疹病毒。

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与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以及多种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4、E实验:是一种结合稀释法和扩散法原理对抗微生物药物直接定量的药敏实验技术.5、H3N2型流感病毒的检验步骤:①标本采集与处理:无菌收集拭子或咽喉含涑液,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处理消除杂菌;②鸡胚接种:将标本接种于9-11日的鸡胚中,初次接种于鸡胚的羊膜腔,传代培养接种尿囊腔,33-34℃培养2-3天,收集羊水或尿囊液;③血凝试验:甲型流感病毒能凝集人O型,鸡和豚鼠的红细胞,显阳性接着作血凝抑制试验;④血凝抑制试验:可确定病毒的型和亚型,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如抗体H3去做试验,阳性者再确定N2.6、HbsAg:表面抗原,大量存在于感染者血液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也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7、HIV: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引起艾滋的病原体,形态为球形,包膜含有两种蛋白gp120和gp41,容易发生变异,病毒核心呈圆锥状,含有两条相同的RNA、核衣壳蛋白及逆转录酶等.8、Nagler反应:卵磷脂酶具有抗原性,它的活性可被相应的抗血清所抑制.测定时在乳糖卵黄牛乳琼脂平板的半侧涂以A型产气荚膜梭菌与A型诺维梭菌混合抗毒素,而后从未涂抹康堵塞的一侧向涂抹抗毒素的一侧接种待测菌,厌氧培养18h后观察.9、OT试验:是用结核菌毒素来测定机体能否引起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的一种试验,以判断机体对结核杆菌有无免疫力.10、O抗体和H抗体的变化特点判断肥达试验的结果?若O、H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的可能性大,若两者均低,肠热症的可能性小,若O不高H高,可能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若O高H不高,则可能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名词解释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名词解释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部、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遗传、进化,以及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是研究与医学和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学科,目的是控制和消灭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保证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4.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在体内外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后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进而形成一种细胞壁缺失或缺陷的细菌。

5.☺原生质体protoplast:细菌变成为L型后,细胞壁完全缺失,细菌仅被一层细胞膜包裹。

6.原生质球spheroplast:源于革兰阴性菌的L型。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细胞膜可内陷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是部分胞膜折叠形成的泡囊状、管状或薄层状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方能看到。

8.☺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是小的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并复制,也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9.芽孢:很多革兰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在菌体内部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的原型或卵圆形的小体,是细菌代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维持生存、具有特殊抵抗力的休眠结构。

10.热原质pyrogen: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的的物质。

11.☺噬菌体bacteriophage or 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菌内复制,噬菌体的DNA不仅随着它的感染可在宿主菌之间及宿主菌与噬菌体之间传播,而且还能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微生物学检验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检验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检验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医院感染:指患者在医院内因治疗、护理等原因而感染的疾病。

2.肥达反应:一种血清学试验,用于检测病原体感染。

3.内基小体:一种细胞质内含有细胞核酸的小体,存在于某些细胞中。

4.噬菌体:一种寄生于细菌的病毒。

5.血浆凝固酶:一种酶,可促进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从而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6.败血症:一种严重的血液感染,常由细菌引起。

7.灭菌:杀灭或去除物品中的所有微生物。

8.药物敏感试验:一种实验室技术,用于测试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

9.外-XXX试验:一种血清学试验,用于检测梅毒感染。

10.L型细菌:一种变异的细菌,缺乏细胞壁。

11.菌群失调:指肠道菌群组成的失衡状态。

12.微生物:一类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13.细菌: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14.最小抑菌浓度: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15.菌落: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群体。

16.汹涌发酵:一种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的大规模发酵过程。

17.无菌操作:一种操作技术,用于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18.流感杆菌“卫星现象”:指流感杆菌在革兰氏染色中与其他细菌形成的“卫星”状结构。

19.培养基:一种用于微生物培养的营养物质混合物。

20.包涵体:一种细胞内含有病毒或细菌的小体。

21.正常菌群:指人体内正常存在的微生物群落。

22.内毒素:一种由细菌产生的毒素,可引起炎症反应等症状。

23.干扰现象:指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时,彼此干扰或抑制的现象。

24.菌血症:一种细菌感染,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25.菌丝:真菌等微生物生长时形成的长丝状结构。

二.填空题1 L型细菌是指缺乏细胞壁的细菌。

2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消毒。

3细菌H-O变异是指细菌在不同环境下表型的变异。

4药敏试验所用标准培养基是Muller-Hinton培养基,所用菌液相当于0.5 McFarland标准的细菌/ml,细菌接种采用Kirby-Bauer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部、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遗传、进化,以及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是研究与医学和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学科,目的是控制和消灭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保证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4.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在体内外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后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进而形成一种细胞壁缺失或缺陷的细菌。

5.☺原生质体protoplast:细菌变成为L型后,细胞壁完全缺失,细菌仅被一层细胞膜包裹。

6.原生质球spheroplast:源于革兰阴性菌的L型。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细胞膜可内陷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是部分胞膜折叠形成的泡囊状、管状或薄层状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方能看到。

8.☺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是小的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并复制,也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9.芽孢:很多革兰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在菌体内部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的原型或卵圆形的小体,是细菌代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维持生存、具有特殊抵抗力的休眠结构。

10.热原质pyrogen: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的的物质。

11.☺噬菌体bacteriophage or 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菌内复制,噬菌体的DNA不仅随着它的感染可在宿主菌之间及宿主菌与噬菌体之间传播,而且还能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12.☺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se:为感染宿主后,能在宿主菌细胞内独立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

13.溶源性细菌lysogenic:染色体上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14.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se:为感染宿主菌后,将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或像质粒存在于细胞之中,随细菌的DNA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的噬菌体。

15.转座子transposon,Tn: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细菌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DNA序列。

16.突变mutation:是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传于后代。

17.☺转化transformation:是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18.☺接合conjugation: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19.☺转导transduction: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使后者获得新的性状。

20.☺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是侵入细菌的噬菌体在溶原期可以前噬菌体形式在细菌内与细菌的染色体发生重组,导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溶源性细菌可以获得新的性状。

21.☺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是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源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失去细胞壁而变为原生质体后进行融合。

22.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23.基础培养基based medium: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最常用的是肉汤,主要含牛肉浸液和蛋白胨。

其广泛用于细菌的增菌,也是制备其他培养基的基础成分。

24.营养培养基nutrient mediun: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生长因子等特殊成分,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和需要特殊生长因子的细菌生长。

25.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利用细菌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能力及代谢产物的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作用底物和指示剂,观察细菌生长过程中分解底物所释放的不同产物,通过指示剂的反应不同来鉴别细菌。

26.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目的是抑制标本中的杂菌生长,有助于对所选择的细菌种类的生长。

27.特殊培养基special medium:包括厌氧培养基和细菌L型培养基等。

4228.敏感susceptible,S:是指所分离菌株能被测试药物使用推荐剂量时在感染部位通常可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

29.耐药resistant,R:是指所分离菌株不被测试药物常规剂量可达到的药物浓度所抑制,和(或)证明分离菌株可能存在某些特定的耐药机制,或治疗研究显示药物对分离菌株的临床疗效不可靠30.中介intermediate,I:是指抗菌药物在生理浓集的部位具有临床效果,还代表敏感与耐药之间的缓冲区,以避免微小的、不能控制的技术因素造成重大的结果解释错误。

31.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用蓝色染料甲基蓝或甲苯胺蓝染色时可被染成不同深浅的蓝色,与菌体其他部分不同,显示异染效应,多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32.荚膜capsule: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包裹着一层排列有序且不易被洗脱的物质。

33.荚膜肿胀反应quellung reaction:荚膜与同型抗血清结合发生反应后逐渐增大。

34.外毒素exotoxin: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35.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36.医院获得性感染nosocomial: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包括医患之间、病人之间或病人与探视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36.变形杆菌迁徙现象swarming growth phenomenon: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可蔓延成波纹状薄膜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

37.肠产毒性大肠埃细菌ETEC:主要通过产生LT和ST肠毒素导致腹泻和中毒症状,是旅游者腹泻和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导致恶心、腹痛、低热和类似轻型霍乱的急性水样腹泻。

38.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是婴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可导致发热、呕吐、严重水泻和粘液便,常引起婴儿脱水性酸中毒。

39.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与志贺菌有共同抗原,可引起类似志贺菌肠炎的症状,如发热、腹痛、水泻或典型菌痢的里急后重症状,并出现脓血粘液便。

40.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主要血清型为O157:H7,引起出血性肠炎,表现为腹痛、水泻、血性便。

主要见于婴幼儿。

以爆发流行为主。

41,肠凝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引起婴儿急性或慢性水样腹泻伴脱水,偶有腹痛、发热与血便。

42.☺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指由基因组发生突变导致抗原的小幅度变异,不产生新的亚型,属于量变,没有质变。

43.☺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因HA或NA大幅度变异造成质变导致了新的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爆发流行。

44.☺干扰现象interference:两种病毒同时干扰同一细胞时产生一种细胞的增殖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复制。

45☺顿挫现象:abortive infection:病毒进入宿主的胞质,由于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和能量等必要条件,使病毒不能合成自身成分或合成病毒核酸及蛋白质,导致不能组装成完整的病毒体。

46.☺病毒virus:属无细胞结构的最小、最简单的微生物。

47.病毒体virion:是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其核心只有一种核酸(DNA 或RNA),外被蛋白质衣壳构成核衣壳,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外还被有包膜。

48.病毒衣壳viral capsid:是包围在病毒核酸外的一层蛋白质,有一定数量壳粒(形态学亚单位)聚合而成。

49.隐蔽期eclipse:当接种标本后病毒吸附并穿入细胞,经脱壳暴露核酸进行基因复制和生物合成,在数小时内找不到任何病毒颗粒为…50.潜伏期latent:病毒成熟阶段,为新病毒第一次出现在细胞外之前的时间。

51.☺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发生基因的交换,产生具有两个亲代特征的子代病毒,并能继续增殖,该变化为…52.☺基因重配gene reassortment:对于基因分节段的RNA病毒,如流感病毒、轮状病毒等,通过交换RNA节段而进行基因的重组被称为…53.交叉复活crossing reactivation:如经紫外灭活的病毒与另一近缘的或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经基因重组而使灭活病毒复活。

54.多重复活multiplicity reactivation: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近缘的灭活病毒(损伤基因组的部位不同)感染同一细胞时,经过基因重组可出现感染性的自带病毒。

55.基因整合gene integration: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有时病毒的DNA片段可插入到细胞染色体的DNA中,这种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的重组过程。

56.索状因子cord factor:存在于有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是分枝菌酸和海藻糖结核的。

一种糖脂,使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能形成盘旋的索状生长现象。

57.肥达试验widal test:用已知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O、H抗原,检测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的半定量凝集试验。

58.外斐试验Weil-Felix reaction:临床上可用某些变形杆菌代替立克次体与患者血清作凝集反应,可作为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试验。

59.☺卫星现象Satellite phenomenon:当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一起培养时,可见到靠近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而远离葡萄球菌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小,该现象为…60.前病毒provirus:在病毒整合酶的协助下,病毒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中,这种整合的病毒双链DNA61.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是一种染色体调控的、不耐热的肠毒素,可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组合,使肠黏膜细胞分泌增加,导致严重的呕吐和腹泻。

62.突变株mutant:病毒因基因突变而发生表型改变的毒株。

63.红细胞吸附hemadsorption:流感病毒包膜上带有血凝素,感染敏感细胞后可于细胞膜表面出现血凝素,使感染细胞能与加入的红细胞结合。

64..细胞病变效应CPE: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过一定时间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之细胞病变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