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药物治疗应用

合集下载

心血管内科常用药物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用药物规范

临床心血管内科常用药物总结一、降压、抗心衰药1、钙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降压疗效和幅度相对较强,对老年患者,嗜酒患者效果较好,并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

不宜用于心衰,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

东方人对 CCB反应更好,耐受更佳。

1)硝苯地平片:5-10mg 舌下含化 10-20mg p.o tid 5mg/片2)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 p.o bid 20mg/片 10mg/片极量:40mg/次3) 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 p.o q.d 硝苯地平 30mg*7#不能掰开,24h恒速释放硝苯地平,抗动脉粥样硬化,谷峰比达 100%,单药控制率 70% 以上,对冠心病心绞痛也有效果。

(进口)晨服 INSIGHT、ACTION试验证实疗效4) 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 5-10mg p.o qd-bid(维持量) 5mg/片 2.5mg/片*10# 晨服 10mg/d 谷峰比仅为 33% FEVER试验证实疗效5) 非洛地平片: 2.5-5mg p.o bid(维持量) 5mg/片6) 尼群地平:洛普思 10mg Bid;舒迈特胶囊 10mg Bid(应用较少)7) 尼莫地平片: 40-60mg tid;主要用于改善脑血管血供,轻度降压作用,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保护神经元。

30mg*20#普通剂型: 20mg/片8) 氨氯地平片: 5mg p.o q.d 5mg*7# 氨氯地平,可掰开(适用于心衰伴有高血压患者) ASCOT ALLHAT试验证实疗效9) 司乐平:拉西地平常见副反应: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的头痛、头晕、面红、心悸(扩管引起)和胫前、踝部水肿、疲劳、失眠、恶心、便秘、腹痛。

10)异搏定(维拉帕米 verapamil):初用可先采用每日 120mg(半片),然后按需要增量。

最大剂量: 480mg/d(1# p.o bid)。

新生儿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治疗方法

新生儿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治疗方法

新生儿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治疗方法导语: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一组重要的器官,承担着血液输送与供氧的重要功能。

新生儿的心血管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因此容易出现各类心血管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生儿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矫正。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应用利尿剂、洋地黄等药物进行控制。

对于需要手术矫正的患儿,通常会安排手术修复或介入治疗。

二、法洛四联症法洛四联症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常见于新生儿。

该病的特征是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

治疗方面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可能需要手术矫正、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三、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一组心脏病变,包括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等。

由于新生儿的心脏系统较为幼小,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血管介入术和心脏搭桥等手术治疗。

四、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满足机体对氧和营养的需要,导致全身循环功能减退的病症。

在新生儿中,常见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异常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洋地黄、利尿剂等,外科手术可以进行心脏移植或矫正手术等。

五、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

对于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治疗,首先需要找出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综合考虑后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等。

六、未闭的动脉导管动脉导管是胚胎期存在的一种通道,负责连接肺动脉和主动脉。

在正常情况下,动脉导管在几天或几周内会自行关闭。

然而,有些新生儿动脉导管无法自行关闭,这就会引起动脉导管未闭。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导管介入治疗。

结语:新生儿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儿科医生需要重视并及时处理的问题。

心血管系统药物知识点总结

心血管系统药物知识点总结

心血管系统药物知识点总结心血管系统药物是治疗心血管疾病及相关症状的药物,包括降压药、抗心绞痛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在临床上,各种心血管系统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对于患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常见的心血管系统药物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降压药1. 利尿剂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类重要药物,它主要通过增加尿液排泄,减少体内液体量,以降低血压。

主要包括袢利尿剂、髓袢利尿剂和远曲小管利尿剂。

常用的利尿剂有噻嗪类、呋塞米和托拉塞米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利尿剂时需要监测血钾水平,以免出现低血钾。

2.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通过阻断心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使细胞内钙浓度降低,从而减慢心脏传导速度、降低心脏收缩力和血管扩张的药物。

常用的有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

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

3.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排血量,降低心脏负荷和耗氧量,以及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的药物。

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莫洛尔等。

主要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的酶的活性,从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

常用的有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适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的药物。

常用的有洛尔沙坦、厄贝沙坦等。

适用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疾病。

二、抗心绞痛药1. 一硝类药物一硝类药物主要通过释放一氧化氮,扩张冠状动脉和其他血管,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增加冠状动脉供血,从而缓解心绞痛。

常用的有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等。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除了用于治疗高血压外,还可以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来缓解心绞痛。

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心血管系统药物知识点总结

心血管系统药物知识点总结

心血管系统药物知识点总结1. 引言心血管系统药物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血管系统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2. 降压药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常见的降压药有以下几类: - ACE抑制剂:如卡托普利(Captopril)和依那普利(Enalapril)。

它们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Propranolol)和美托洛尔(Metoprolol)。

它们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

- 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和氨氯地平(Amlodipine)。

它们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平滑肌收缩,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

3. 抗血栓药抗血栓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常见的抗血栓药有以下几类: - 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Aspirin)和氯吡格雷(Clopidogrel)。

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 抗凝血药:如肝素(Heparin)和华法林(Warfarin)。

肝素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碍凝血过程;华法林则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能够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降低血液凝固性。

4. 心脏病药物心脏病药物用于治疗心脏病,常见的心脏病药物有以下几类:-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Propranolol)和美托洛尔(Metoprolol)。

它们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脏病症状。

- 心脏糖苷类药物:如洋地黄(Digoxin)。

它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脏排血量,提高心脏功能。

-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它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增加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

5. 脂质调节药脂质调节药主要用于调节血脂水平,常见的脂质调节药有以下几类: - 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Simvastatin)和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讲解

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讲解

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虽然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药物治疗仍然是基础治疗、最为重要和首选的方法之一。

不仅仅要求医生,患者本人以及家属也要熟悉常用的心血管疾病用药的知识,如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毒副作用及应用注意事项等。

一、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是现代心血管病治疗学的基础,该类药物通过各种机制最终导致动脉和/或静脉扩张,降低体、肺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心脏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效应,不仅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也是治疗心力衰竭、休克和改善脏器微循环的重要措施。

不少血管扩张剂能直接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良药。

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直接作用的血管扩张剂;②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③影响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药物。

④其他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β-阻滞剂等。

●直接作用的血管扩张剂常用制剂有以下几种:1.硝酸甘油(nitrog1ycerin):治疗心绞痛可立即舌下含服0.3—0.6mg,若无效,隔5—10min可重复剂量;治疗心肌梗死为5—25mg加于5%葡萄糖液250—500m1内缓慢静滴,一般滴速为10—30ug/min。

预防心绞痛可用缓释剂和药膜胸前贴敷,如硝酸甘油缓释片2.5mg,每日2次;硝酸甘油贴敷5-10mg贴胸,每日1次。

其他尚有硝酸甘油喷雾剂、2%硝酸甘油软膏等多种剂型供临床不同情况使用。

不良反应:常见有眩晕、头晕、昏厥、面颊和颈部潮红;严重时可出现持续的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烦躁;而皮疹、视力模糊、口干则少。

过量时口唇指甲青紫。

眩晕欲倒,高度乏力,心跳快而弱,发热甚至抽搐。

下列情况应慎用或禁用:①脑出血或头颅外伤,因本品可升高颅内压;②严重贫血患者;③青光眼,因本品可升高眼内压;④梗阻性心肌病时可加重心绞痛;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患者。

服本品时要防止体位性降压。

心血管药物应用探讨论文

心血管药物应用探讨论文

心血管药物应用探讨论文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对健康的重视,心血管药物也逐渐被人所熟知和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心血管药物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帮助。

1.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脏病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尤其对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慢性心脏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β肾上腺素受体的激活,使心率降低,心肌的氧耗降低,同时也可以控制心律,减少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另外,β受体阻滞剂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也是值得重视的。

通过降低心脏负荷和改善心脏功能,能够增加冠脉动脉血流量,缓解心肌缺血,减少心肌纤维化和增生。

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具有抗血栓、抗炎症、抗氧化等作用,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风险。

2.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血管阻塞风险。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然而,抗血小板药物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例如,阿司匹林长期使用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出血、胃溃疡等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评估来确定其使用方案。

3. ACEIACEI是一类广泛使用的降压药物。

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和肾脏的负荷。

同时,ACEI还具有减少心肌肥厚、滞留在肺部的液体和盐等作用。

应用ACEI的时候,需要关注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咳嗽、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

4.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能够限制跨膜钙离子通透性的药物,可用于控制心率、降低心脏负荷和扩张冠脉。

然而,钙通道阻滞剂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排尿障碍和便秘等。

总之,心血管药物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

同时,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出现,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心血管科常用药物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统计表

心血管科常用药物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统计表
主要不良反应
用药注意事项
心脑血管
速尿
(1) 水肿性疾病
(2) 高血压
(3) 预防急性肾衰
(4) )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
(5) 稀释性低钠血症
(6) 急性药物毒物中毒 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常见者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尤其是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如体位性低血压、休克、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以及与此有关的口渴、乏力、肌肉酸痛、心律失常等。
(4)对疑为麻醉性镇痛药成瘾者
(5)促醒
偶可出现嗜睡、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高血压和烦躁不安。
(1) 应用纳洛酮拮抗大剂量麻醉镇痛药后,由于痛觉恢复,可产生高度兴奋。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甚至肺水肿和心室颤动。(2)由于此药作用持续时间短,用药起作用后,一旦其作用消失,可使患者再度陷入昏睡和呼吸抑制。用药需注意维持药效。(3)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患者慎用。
1. 孕妇静脉注射阿托品可使胎儿心动过速。
2. 本品可分泌入乳汁,并有抑制泌乳作用
3. 婴幼儿对本品的毒性反应极有敏感,特别是痉挛性麻痹与脑损伤的小儿,反应更强,环境温度较高时,因闭汗有体温急骤升高的危险
4. 老年人容易发生抗M胆碱样副作用,如排尿困难、便秘、口干(特别是男性),也易诱发未经诊断的青光眼,一经发现,应即停药
静脉注射过速,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胸闷、腹痛、剂量过大,除上述症状加剧外,还出现头痛、血压降低、心率增快伴心率失常、大汗淋漓和意识障碍。用药后尿呈蓝色,排尿时可有尿道口刺痛。
本品不能皮下、肌肉或鞘内注射,前者引起坏死,后者引起瘫痪。
氯解磷定
对急性有机磷杀虫剂抑制的胆碱酯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复活作用,用于解救多种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的中毒。

药理学视角下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

药理学视角下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

药理学视角下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以心血管系统为主要累及器官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

这些疾病给全球人口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药理学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药理学的视角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机制。

一、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和机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发生与心脑血管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药理学通过研究不同药物对血压调节作用的机制,提供了治疗高血压的有效途径。

1. 利尿剂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之一,其主要机制是通过增加尿液排泄来减少体液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襻利尿剂等。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少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降低心脏收缩力和心率,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3.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细胞,减少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和心脏的兴奋-收缩耦联,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二、降血脂药物的作用和应用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过高的血脂水平会导致血管损伤、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药理学在降血脂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降血脂治疗的主要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和提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2. 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通过与胆酸结合形成不可吸收的复合物,阻断胆酸在小肠内的再循环,促进胆酸排泄和胆固醇代谢,降低血脂水平。

常用的胆酸螯合剂有胆酸凝胶、胆酸型胆酸螯合剂等。

3. 脂肪酸合成抑制剂脂肪酸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减少肝脏对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常用的脂肪酸合成抑制剂有苯甲酰胺等。

三、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往往与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有关,因此,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研究进展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研究进展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研究进展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一组涉及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这些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药物研究在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将介绍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研究的一些进展。

脂质调理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

目前,他汀类药物是脂质调理药物中最为常用和有效的一类。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除了他汀类药物之外,最新的研究表明,PCSK9抗体也是一种新型的脂质调理药物。

PCSK9抗体通过抑制胆固醇在肝脏中的代谢,可显著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降压药物是高血压治疗的主要手段。

目前主要的降压药物包括ACE抑制剂、ARB、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

最新的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也可以用作降压药物,它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血糖的重吸收,减少肾脏负荷,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一些新型的降压药物例如体内酰苯胺酸受体激动剂(VAA)也在药物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其治疗以利尿剂和血管活性药物为主。

利尿剂通过减少体液负荷来减轻心脏负担,而血管活性药物(如ACE抑制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和舒张能力。

除了传统的治疗手段外,最新的研究还发现心衰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如BNP 和TGF-β,这为治疗心衰提供了新的靶向药物研究方向。

此外,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研究还包括血小板抑制剂和抗凝药物等。

血小板抑制剂可以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而抗凝药物可以阻止血液凝结,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最新的研究还发现,一些新型的抗凝药物,如NOACs和PDGF-R 抑制剂,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新的选项。

综上所述,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创新,新型的药物正在不断涌现,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好的选择。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列表整理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列表整理

管系
统疾
病用
药整
理1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整
理2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整理3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整
理4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整理5
6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整理7
理8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整理9-1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整理9-2
华法林使用:INR监测频率:服用后第3天开始每周2次至稳定后,每周1次,每2周1次,每月1次;大手术前5-7天前停,拔牙提前3天停药。

INR<5:无明显出血者,减量或停服一次;INR5-9:停用1-2次,如病人出血危险高,停药并口服维生素K1-2.5mg;INR>9:但无明显出血时,停药并口服维生素K3-5mg,将INR将在24-48h内降低,必要时可重复应用;严重出血或INR>10时,应用维生素K10mg静脉输注新鲜血浆和凝血酶原浓缩物。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整理10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整理11
心Array血









12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整理13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整理
14
理15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整理16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整理16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整理17。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心血管疾病复杂多样,各种药物治疗的选择及合理应用对患者恢复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一、用药顺序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治疗心血管疾病时,正确的用药顺序能够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首先选用利尿剂可以有效控制血压,但其后可引起体液代偿,因此应在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钙通道阻滞剂或ACEI/ARB等,以保持血压的稳定和长期控制。

二、联合用药需谨慎联合用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之一。

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副作用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例如,联合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时,应该注意不要过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防止引发低血压。

同时,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还需考虑可能的药物副作用和药物耐受性。

三、药物的剂量调整应个体化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等各方面情况都需要考虑到,药物的剂量需个体化调整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例如,ACEI的初始剂量可考虑患者肾功能和血压控制需求,以防止过度降低血压所导致的副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利尿剂剂量可根据对体重和尿量的监测来动态调整。

四、药物的安全性需重视心血管疾病治疗期间,药物的安全性需时刻关注。

对于老年患者、孕妇、肝功能不全等患者,药物剂量及使用方式需特别注意。

例如,利福平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会引起胚胎及婴儿发育异常,不适宜用于怀孕、哺乳期妇女。

五、药物的依从性需助力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临床医生需要与患者合作,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用药时间和用药习惯,通过良好的患者教育,使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总之,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要遵循“个体化用药,联合用药,安全用药,有效用药”的原则。

只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治疗方案,才能让患者在良好的治疗效果下顺利恢复健康。

硫酸镁注射给临床应用

硫酸镁注射给临床应用

硫酸镁注射给临床应用硫酸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常见于医院急救箱中。

它是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具有镁的药理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妇产科领域等。

在临床应用中,硫酸镁注射剂通常被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硫酸镁注射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知识。

硫酸镁注射剂主要用途包括:1. 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硫酸镁被广泛用于缓解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它通过扩张血管、减少心肌梗塞面积等方式,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担。

2.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硫酸镁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被用于缓解癫痫、帕金森病、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症状,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减轻患者痛苦。

3. 妇产科应用:硫酸镁注射还常用于产前产后保健、宫缩调节、子宫紧急止血等方面。

在产科手术、分娩过程中,硫酸镁注射剂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使用硫酸镁注射剂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剂量:硫酸镁注射剂的使用剂量应根据医生的指导来确定,切勿自行调整剂量。

过量使用硫酸镁可能导致副作用,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生命危险。

2. 注射方法:硫酸镁一般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在注射前,应检查药物的清晰度和颜色,确保药物无颗粒、无异物。

3. 不良反应:使用硫酸镁注射剂可能出现头晕、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在给药初期。

如遇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处理。

总的来说,硫酸镁注射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和重要的地位,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医嘱指导,注意用药安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临床医生和患者在使用硫酸镁注射剂时,能够充分了解相关知识,保障用药安全,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药理学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药理学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药理学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血管系统以及与其相关的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等。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药理学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理学通过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并通过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达到治愈、缓解或控制疾病的目的。

一、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之一。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易导致心脑血管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药理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药物:1. 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减少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降低血压。

常见的钙离子拮抗剂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少肾上腺素的作用,从而降低心率和血压。

此类药物可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常见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卡托普利、雷米普利等。

二、抗血栓药物的应用心脑血管疾病常伴随血栓的形成,抗血栓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抗血栓药物主要分为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两大类。

1.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阻断血栓的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延长凝血时间,减少血栓的形成。

常见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等。

三、降脂药物的应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与高血脂密切相关,降脂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血脂异常,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脂蛋白的合成和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水平。

临床药物治疗学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临床药物治疗学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27
存在并发症和合并症时的降压治疗
➢ 并发脑血管病:
要求降压缓慢、平稳 可选择ARB、长效CCB、ACEI或利尿剂 单药小剂量开始,再缓慢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 并发冠心病: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ACEI和 长效钙拮抗剂 尽可能选用长效制剂
28
存在并发症和合并症时的降压治疗
➢ 并发心力衰竭:
30
➢并发糖尿病:
积极控糖、降压 方案: ACEI或ARB、长效CCB和小剂
量利尿剂 ACEI或ARB能有效减轻和延缓糖尿病
肾病的进展,改善血糖控制
31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32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临床药物治疗学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Hypertension)
2
讲授主要内容
➢ 概述 ➢ 病因 ➢ 发病机制 ➢ 病理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标准 ➢ 鉴别诊断 ➢ 治疗
3
概述
➢ 人群中舒张压的分布情况
4
原发性高血压定义
➢ 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收缩压≥ 140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为主要特点 的临床综合征,简称高血压
9
10
发病机制
➢ 交感神经活性亢进:CNS功能改变,交感神经 系统活性亢进,儿茶酚胺浓度升高, CO↑, 阻力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增强→BP↑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血管紧张素II为最重要的效应物质,作用于 AT1受体
使小动脉收缩 刺激醛固酮↑→肾脏潴留过多水钠→血容量

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与用药指导继续教育 (2)

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与用药指导继续教育 (2)

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与用药指导继续教育引言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系统,其正常功能对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疾病,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以及用药指导的相关知识。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及药物治疗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单药治疗或联合用药的方式。

同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对控制高血压也具有重要作用。

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疾病。

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主要包括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

硝酸酯类药物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液供应,从而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耗氧量来减轻症状。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减退的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出供应给身体各个部分。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

利尿剂能够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减轻心脏负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增加心输出量,使心脏能够更好地泵血。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及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气道痉挛和过敏反应引起的呼吸困难。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基础药物,能够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少症状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能够扩张气道,缓解哮喘的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其特征是气流受限和呼吸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本章学习目标一、掌握1.高血压病的治疗目标,主要降压药物的种类、适应证及代表药物2.高脂血症的治疗目标,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二、熟悉1.高血压治疗的个体化原则;2.心衰的治疗药物原则二、了解1.降压药物的选择2.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种类本章主要介绍三个内容:一、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二、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本章重点掌握:第一节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导致伴有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如不有效地对血压进行预防性监测,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Framingham心脏研究提出,在55岁血压正常的人群中,有90%的可能性发展为高血压。

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事件危险性之间的关系连续一致,持续存在,并独立于其它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血脂紊乱、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一)药物治疗目标抗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心脑血管和肾脏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多数高血压患者,特别是50岁以上者,收缩压(SBP)达标时,舒张压(DBP)也会达标,治疗重点应放在SBP达标上。

血压达到<140/90 mm Hg能减少心血管疾病(CVD)并发症。

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30/80 mm Hg。

(二)生活方式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是治疗高血压必不可少的部分。

降低血压的主要生活方式调整包括: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采用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即提倡富含钾和钙的饮食方法;减少钠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饮酒。

调整生活方式能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降低心血管危险。

(三)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分为五大类,即利尿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1.利尿剂(1)分类:包括①噻嗪类:氢氯噻嗪、甲氯噻嗪、多噻嗪、吲达帕胺;②袢利尿药:呋塞米、托尔塞米和布美他尼;③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

(2)适应证: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对盐敏感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妇女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的降压效应。

袢利尿剂主要用于肾功能不全时。

利尿剂能增强其它降压药的疗效。

(3)不良反应:一般利尿剂的不良反应是低血钾症和影响血脂、血糖和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

其它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及尿量增多。

(4)禁忌证:痛风者禁用。

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钾。

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1)分类:包括:①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酚妥拉明、妥拉唑林和乌拉地尔;②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噻吗洛尔、比索洛尔、卡替洛尔和喷布洛尔;③α、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阿罗洛尔和卡维地洛。

(2)适应证: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

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

(3)不良反应:β受体阻滞剂的抑制心功能,还会增加气道阻力,增加胰岛素抵抗,掩盖降糖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症,用药时应予以注意。

⑸禁忌证: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等。

3.钙通道阻滞剂(1)分类:包括①二氢吡啶类: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和尼莫地平等;②非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2)适应证:长期控制血压的能力和服药依从性较好。

对嗜酒患者也有明显降压作用。

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

(3)禁忌证:非二氢吡啶类抑制心肌收缩力自律性和传导性,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中应用。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⑴分类:常用制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西拉普利、培朵普利、雷米普利和福辛普利。

⑵适应证: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3)不良反应:①刺激性干咳发生率约10-20%,可能与体内缓激肽增多有关,停药后消失。

②血管性水肿,较少发生。

③高血钾症。

(4)禁忌证:妊娠妇女、高血钾症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⑴分类:常用制剂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替米沙坦和坎地沙坦。

⑵特点: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一般在6-8周时才达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可达24小时以上。

低盐饮食或与利尿剂合用能明显增强疗效。

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治疗窗较宽。

⑶适应证: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⑷禁忌证:妊娠妇女、高血钾症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四)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选择1.个体患者的血压控制多数高血压患者需2种或更多的抗高血压药来达到目标。

噻嗪类利尿剂应作为多数患者的初始用药,单独或与一种其它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使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的益处已被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

教科书上表9-1-4高血压联合用药请同学们复习。

第二节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通常所指的高脂血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两者兼有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如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的主要原因,也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表现之一。

因此,调整血脂水平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血脂是血浆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类脂的总称。

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和磷脂均不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成水溶性脂蛋白,才能在血液中溶解和运行。

与脂质结合的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Apo)。

脂蛋白主要有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

高脂血症常常是高脂蛋白血症的反映。

(一)血脂异常的分类血脂异常的分类方法有多种,这里我们主要了解WHO修订的分类系统,又称为表型分类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又名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血浆中CM增加,血脂测定TG升高,TC正常或轻度增加,此型临床上较为罕见。

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血浆中仅LDL增加,血脂测定TC升高,TG正常。

此型临床常见。

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复合性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VLDL和LDL均增加。

血中TC和TG均升高。

此型临床相当常见。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血浆中乳糜微粒和VLDL残粒水平增加,血脂TC和TG均明显增加,此型临床上很少见。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中VLDL增加。

血脂TG 水平明显升高,TC正常或偏高。

此型临床常见。

Ⅴ型高脂蛋白血症(混合型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中CM和VLDL水平升高。

血脂TG升高明显,TC亦升高。

此型临床不常见。

(二)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1.治疗目标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2001年正式发表的第三次报告指南(ATP III)中,明确指出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LDL-C水平。

1.血脂水平分类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5年均应进行一次空腹脂蛋白谱包括总胆固醇(TC)、LDL-C、HDL-C和TG测定。

有关TC、LDL-C和HDL-C分类见教材表9-2-1。

2.影响降低LDL-C目标值的主要危险因素(1)吸烟(2)高血压(BP≧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血压药物治疗)(3)低HDL-C(40mg/dL)(4)早发冠心病家族史(5)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6)糖尿病已视为冠心病等危证(7)HDL-C≥60mg/dL,可作为冠心病的负性危险因素。

3.明确有无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虽然明确将降低LDL-C作为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但在决定将LDL-C降至何种程度时,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同时合并存在其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者降低LDL-C的目标值<2.6mmol/L4.明确冠心病等危证在ATP III的报告中,除再次明确规定将冠心病患者的血浆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还提出应将具有冠心病等危证个体的血浆LDL-C也应降至2.6mmol/L。

(二)治疗原则1.一级预防临床上未发现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一级预防。

重点是改善生活方式。

①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②增加体力活动;③控制体重。

2.二级预防已发生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二级预防。

应将LDL-C 降至2.6mmol/L。

治疗12周后需要根据血脂情况调整药物降脂治疗方案。

3.降LDL-C治疗起始值和达标值依据冠心病危险性高低而决定应用药物或采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降LDL-C的起始值和达标值见教材表9-2-3。

(三)降脂药物1.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这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简称为他汀类。

临床常用的有:洛伐他汀(美降之)、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固)、氟伐他汀(来适可)、阿妥伐他汀(立普妥),以及主要成分为洛伐他汀的血脂康。

西立伐他汀因其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副作用目前已退出国际市场。

(1)药理作用:他汀类有明显的调血脂作用,对LDL-C的降低作用最强,TC次之,同时也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HDL-C。

(2)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Ⅱa、Ⅱb和Ⅲ型高脂血症,也可用于Ⅱ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亦可用于肾病综合征、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以及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等,对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3)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①他汀类不良反应较少,大剂量应用时偶可出现胃肠反应、肌痛、皮肤潮红、头痛等暂时反应。

②但目前已经明确在某些情况下,他汀类可引起肌病,常见的不适是非特异性的肌肉疼痛或关节痛,通常不伴显著的肌酸激酶升高。

他汀类与括环孢霉素、贝特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某些抗真菌药和烟酸类,肌炎的发生率增加,应慎重或避免使用。

2.苯氧芳酸类或称贝特类常用药物有吉非贝齐(诺衡,康力脂),非诺贝特(立平之),苯扎贝特(必降脂),环丙贝特(1)药理作用:贝特类既有调脂作用也有非调脂作用。

能降低血浆TG和提高HDL-C水平,减少VLDL的合成和分泌,可轻度降低LDL-C水平。

(2)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对Ⅲ型高脂血症有较好疗效,亦可用于Ⅱ类糖尿病的高脂血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