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教子六字经
曾国藩的后代今何在?
曾国藩的后代今何在?曾国藩是清末湘军⾸领,与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名⾂”。
曾国藩⼀⽣共有三个⼉⼦五个⼥⼉,其中⼤⼉⼦早早的就夭折了。
⼆⼉⼦曾纪泽是著名的外交⼤⾂。
1878年,与俄国谈判,夺回我国伊犁等地,被认为是晚清⼀次较为成功的外交⾏动,1884年与英国抗争,为清政府每年增加烟税⽩银数百万两。
另⼀个⼉⼦曾纪鸿是著名的数学家,著有《对数详解》等书,还计算出⼀百位的圆周率。
⼥⼉曾纪芬,虽没有⾛向仕途,也没有向其兄长⼀样建⽴功绩,但是她在婚后勤俭持家,相夫教⼦,侍奉翁姑,和睦亲邻,作得中规中矩。
被称为崇德⽼⼈受到世⼈敬仰。
曾国藩曾孙,曾约农曾家的孙辈中还出了曾⼴钧这样才华横溢的诗⼈,曾昭抡这样世界著名的化学家。
曾孙辈中⼜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有影响的教育家和学者。
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才240余⼈,没有出⼀个纨绔⼦弟。
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可以看出曾国藩教育⼦⼥⽅⾯还是有独特的地⽅。
曾国藩的《家训》被称为教育下⼀代的典范,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家训》总结⼀下教育经验。
曾国藩认为:成器之前要先学会做⼈,把⼈做好,孩⼦未来才能成⼤器。
在教育⼦⼥⽅⾯,曾国藩⼀直奉⾏“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教育⼦孙做事情勤劳不懒惰答应要做好的事情,就要付出更加的努⼒去完成。
⾃⼩在农村长⼤的曾国藩视“勤”是⼈⽣第⼀要义,曾国藩多次在家书中要其⼦侄们半耕半读,连拾柴收粪这些事也“须⼀⼀为之”。
他认为怀有⼀颗⾚诚的爱国之⼼,勤奋努⼒⼯作,最终肯定会有所作为的。
曾国藩曾说:凡⼈之情,莫不好逸⽽恶劳,⽆论贵贱智愚⽼少,皆贪于逸⽽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教育⼦孙勤俭持家曾国藩曾定下⼗六字⽅针,“家俭则兴,⼈勤则健。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认为要让孩⼦们从⼩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样孩⼦们长⼤后才会让⽇⼦过得长久。
曾国藩曾说: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代想⽤便尽,其⼦孙始⽽娇迭,继⽽流荡,终⽽沟壑,能庆延⼀⼆代者鲜矣曾国藩提倡”勤俭“,要求⼥⼉们做⼥红,并且还有”验⼯“,具体是:⾷事每⽇验⼀次,⾐事三天验⼀次,细⼯五⽇验⼀次,粗⼯每⽉验⼀次,每⽉须做成男鞋⼀双曾国藩的⼥⼉⾃然是千⾦之体,但是曾国藩没有富养⾃⼰的⼥⼉,⽽是从⼩就让他们勤劳⼯作,所以曾家后代的千⾦们才没有那些⼤⼩姐脾⽓。
曾国藩6字诀
第一篇1“志”是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和信念,它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目的性,支配着实现目标的坚定性。
人生由立志而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曾国藩坚信,人人可以为圣贤,给自己立下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宏愿大志。
“志”为他一生提供了精神源动力,其声名事业,便由一“志”字开始。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慎择师友,结交有志之人2 恒字诀:有恒断无不成之事恒为作圣之基,便是圣贤豪杰,绝大事业,也得从此字作出。
恒有三大要素:一为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二为专注,认准一件事,如终如一,全力以◆做大事须从“有恒”二字下手◆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3 专字诀:力气用到点子上曾国藩说,西方人的技艺所以精绝,是因为他们每办一事,都集中精力,越钻越深,逐渐达到极致。
他认为,要赶超西方,必须有“专”字工夫。
他自己的一生,大事小事,无不专心为之。
求师专,求友专,用情专,做事专,因而总结出“凡事皆贵专”的硬道理。
人之精力有限,而世事无穷,要想有所作为,只有采用集◆专权:事权专一,乃能成功◆专心:心有二用,则不能成4 熟字诀:笨功夫也有大收获“熟”是一种笨功夫。
曾国藩学作诗,每日熟读苏轼、陆游诗作,终生不厌,最后口舌生津,妙句随出。
“熟”功虽笨,却能生巧。
曾国藩为官治军,无不验证了“熟”字之功。
须知世间各种本事,如果不是由“熟”而精,则终不可恃。
◆熟极生巧,妙◆万事贵熟,熟则能强◆先立规模,后求精熟第二篇修炼身心之诀5 裕字诀: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宦海风波,仕途通塞,不可能全由个人自主。
其间坎坷遭际,在所难免。
如果胸中抑郁,怨天尤人,不仅无益于事,反易致祸伤身。
此时便离不开“裕”字。
“裕”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曾国藩认为,胸怀宽广,气量宏大,是一个人能否担当大任的决定性品格。
裕则无咎,裕则无争。
为人处世,居之以裕,守之以贞,◆局量太小,不足任天下之大事◆“裕”字可助出险境6 静字诀: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曾国藩的“六字真言”:不信书信运气
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曾国藩即犯此病。不过他给人洗脑,别人可明里受洗暗里拒洗,因此倘若作客观评价,曾国藩洗脑的成就实在不高。最典型的例子是,其长子曾纪泽接受严父教诲多年,却一朝尽弃所学,借出使俄国之便,纳洋妇,从洋俗,行洋礼,绝对乖悖了家风,对此曾国藩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无可奈何。
最滑稽的是,曾国藩积累了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到头来却将它们弃若敝屣,一改理学家的惯常面目,示人以阴阳家的普通声气。据朱克敏的《雨窗消夏录》记,曾国藩尝谓吴敏树、郭嵩焘曰:“我身后碑铭必属两君。他任捃饰,铭词结语,吾自为之,曰:‘不信书,信运气,公之言,传万世。’”临到生命垂暮,曾国藩传给人的竟是“不信书,信运气”六字,怎不教儿女、友人、部属跌碎眼镜?曾国藩平日讲求的是孔孟儒道和程朱理学,经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熏陶,别人已经深信不疑了,至少也是将信将疑,可他这位“导师”内心却根本不相信,还有比这更荒诞的黑色幽默吗?当然,曾国藩还算良知未泯,生前肯揭破自己的假面。
你可能会说,曾国藩玩弄的把戏是黑色幽默,此言差矣,因为中国传统读书人面对不可掌控的运气时,其心理确实相当微妙,他们往往以儒家文化吹响冲锋号——“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却以道家文化鸣金收兵——“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临到晚年,血气既衰,斗志瓦解,回望来路,多半会惊得冷汗涔涔,倘若运气再差些,比九死一生更糟糕的结局将是一瞑不复视。正是有见于此,曾国藩才忍不住留下六字真言——“不信书,信运气”,这句话可算是他的精神遗产,尽管滑稽,但并不虚伪。
名人家训
曾国藩的祖父留下了八字家训:猪、蔬、鱼、书、早、扫、考、宝。
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洁净、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
这八字家训循循善诱,平实可行,平常百姓家要真正做到,却不是易事。
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工作,反对奢侈懒惰”。
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
他认为“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
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
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
”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们为何还要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
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
居家之八字先说说猪、蔬、鱼、书四字。
百姓家,首先要栏中有猪,塘中有鱼,园中有蔬,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
大人们辛勤劳动,持家有方,就会丰衣足食。
小孩们好好读书,健康成长,长辈就放心。
做到了猪、蔬、鱼、书四个字,百姓家就能小康居家。
居家后,进而考虑的就是如何治家。
勤俭持家,读书科考,首先要讲究二个字:“早”和“扫”。
早,就是事事要赶早,要勤于劳动,勤于读书。
扫,就是要天天打扫环境,扫除心灵灰尘。
家中儿女们只要发奋读书,勤于劳动,修身养性,考取功名,成就事业,不是指日可待吗?我把曾家的八字家训编成了一首小诗:猪在栏中叫,鱼在塘中跳,蔬在园中浇,书在心中教。
早起勤辛劳,扫尘高情操,诚修祭祀考,善待亲友宝。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
这种美德的核心是真诚。
诚则实,不会弄虚作假、吹牛奉承;诚则信,不会出尔反尔、撒谎骗人;诚则顺,为人真诚办事则顺利。
中国从古代便流传下来一个“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它告诫人们:一个不诚实爱骗人的人,最后会失去援救而被狼所吃。
曾国藩教子的六种方法
曾国藩教子的六种方法曾国藩将“勤、孝、俭、仁、恒、谦”六项内容,通过训教、信教、言教、身教、事教、师教等六种方法,全面深入地传授到子女身上,灌输到子女心中。
1、训教。
曾国藩善于提炼家训,以培养淳朴的家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而有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
他将祖父治家的方法提炼为“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还将自己立身处世治学做事的体会归纳为“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不信”(不信地师,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八字”“八本”“三不信”“三致祥”就是曾国藩给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训。
他认为‘‘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他反复叮嘱子弟“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谆谆告诫诸弟子侄谨记家训。
他把家训、家风与家运联结在一起.认为家运取决于家中气象——生气和敛气。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勤者生动之气。
俭者收敛之气。
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
2信教。
曾国藩虽然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但是他常利用写信这种手段.教育自己的子女。
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并及时回复,细加指点。
3言教。
曾国藩只要跟子女们在一起时,总是精心指点做人之道、读书之方、习字之法.无微不至。
如‘‘看生书宜求速”,“温旧书宜求熟”,“习字宜求恒”,作文“宜若思”,读书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读经典“猛火煮慢火温”以及“读书须勤作札记,诗文与宇宜留心模仿”。
他还对纪泽、纪鸿因材施教:“泽几天资聪颖,但过于玲珑剔透,宜从浑宇上用些工夫。
鸿儿则从勤宇上用些工夫。
”他还针对纪泽“语言太快,举止太轻”的缺点.要求其“力行迟重”,即“走路宜重,说话宜迟”。
无价的爱
深沉的爱财富,并不仅仅指的是金钱!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你总会为旅途的风景所感动。
扎克伯格几乎将全部股份捐献给慈善机构,来庆祝女儿的降生,这无疑就是我们人生路上展示的最美的风景。
它之所以是最美的风景,是因为它的做法留给女儿的是金钱无法衡量的财富-------对女儿的至爱。
这爱蕴含着父亲对女儿成长的高度的责任感。
扎克伯格的行为就是希望女儿将来成长为一个具有爱心的人。
如果女儿将来也成为他一样的人,这正不是扎克伯格对女儿的期望吗。
这就是一个父亲的爱,体现父爱对女儿健康成长的责任。
生活中,一些父母为子女留下什么呢,是真的尽责了吗?他们为孩子留下存款、房子、车子就认为尽责了。
结果子女们有的自私冷漠,有的坐吃山空,有的庸庸碌碌,有的违法乱纪,这难道就是爱的结果吗。
这是对爱的扭曲,是父母不懂得什么是责任。
好的父母就是一本写满爱的书,书的精髓就是责任。
这种爱洋溢着传递美德的使命感。
扎克伯格的做法,不仅仅证明他是一个有爱心的父亲,更重要的是女儿将来成为自己爱的传递者,将自己的这份爱继承并发扬光大。
生活需要美德,更需要传递美德,所以他留给女儿的又是传递爱的使命。
由此,我想到孔子教育学生“当仁,不让于师”;孟子激励做人“舍生取义”;诸葛亮戒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曾国藩教子“六字”成人之道,无不寄托着对后人的期望和寄托,那就是把中华美德传承下去,这种爱,如扎克伯格的爱一样,爱得深沉,爱得长远。
生活需要这样的爱。
这种爱,不仅家庭需要,社会更需要。
扎克伯格把爱留给了女儿,也留给了社会,成为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种财富,是社会的和谐与繁荣不可缺少的。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爱汇聚成了榜样的力量;伍锦权,省吃俭用,把爱化作坚持和行动:郎平忍着病痛,率队征战,把祖国挚爱化作知难而上的精神,影响和激励着人们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
长河奔流,源于不竭的源泉:树高千丈,来自身后的土壤。
像扎克伯格一样的爱,就是追求高尚人生的源泉。
不要轻视自己的价值,不论你是名人富豪,还是凡夫俗子,只要你有爱心,不论做出的贡献或大或小,你都是值得称道的。
百年风流人物——曾国藩 答案
1.1作业1发生于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哪一方的胜利结束?正确答案:C、东晋2“同治中兴”具体指的是下面哪一时期?正确答案: D、1862年-1874年3历史小说《曾国藩》的作者是正确答案:C、唐浩明4蒋介石曾要求其儿子蒋经国要认真学习曾国藩家训与家书。
正确答案:√5李鸿章和曾国藩二人分别代表了清代中兴局面的开创和彻底终结。
×2.1作业1下列选项中不是发生在19世纪的是()。
正确答案:C、辛亥革命2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是谁制造的?()正确答案:A、居纽3白莲教起义发生的主要地区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正确答案:B、广东4下面关于洪秀全生平及其成就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答案:D、原名火秀5曾国藩、李鸿章是近代中国真正的奠基人。
()正确答案:×6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出现于1804年。
()正确答案:√7罗伯特·富尔顿于1809年建造了一种在海上使用的轮船。
正确答案:×2.2作业1下面关于岳麓书院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1925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2“惟楚有才”出自下面哪一著作?()正确答案:B、《左传》3素有“芙蓉国”之称的省份是()。
正确答案:C、湖南4下面关于钱基博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D、钱钟书之子5()不是南宋历史上的“东南三贤”。
正确答案:C、苏轼6不属于清代中叶关注社会民生的经世思想的代表人物的是()B、胡宏7学者张朋园提出“湖南人具有个性坚强、勇往直前、不记成败、不计利害的独特地区性格”。
()正确答案:√8《涧于日记》的作者是清代士大夫张之洞。
()正确答案:×9湖南人魏源主持编译了《海国图志》和《皇朝经世文》等著作。
√2.3作业1下面关于王闿运生平及其成就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明末经学家2下面关于曾国藩家庭成员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大哥字竹亭3曾国藩祖父提出的“三不信”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正确答案:A、贵人4曾国藩出身在湖南长沙府湘乡县的大白杨村。
曾国藩家书金句摘抄
曾国藩家书金句摘抄1.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 小片段例子:我有个朋友,他家啊,那叫一个乱。
他爸妈也不咋勤快,家里整天乱糟糟的。
你再看老李家,一家人都特勤快,每天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种了好多菜,自给自足。
这老李啊,身体也好得很,整天精神抖擞的。
你说这是不是就像曾国藩说的“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勤劳和节俭啊,就像一对翅膀,带着家庭往好日子飞呢。
所以啊,人还是得勤快点儿,别整天懒懒散散的。
2.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小片段例子:我们公司有个小领导,特小气,奖金都舍不得多发点,员工都不愿意跟他干,这就是不懂得轻财聚人。
再看老张,对自己要求可严了,从不说一套做一套,大家都服他。
还有王哥,那人啊,心眼宽得像大海,谁犯个错他都不斤斤计较,手下的人都乐意跟着他。
上次有个紧急项目,大刘第一个冲上去干,带着大家就把活儿漂亮地干完了。
这就像曾国藩说的,轻财、律己、量宽、身先,这些做到了,身边自然就会聚起一帮人,干啥事儿都顺风顺水的,这做人的道理,简单又实在。
3.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
”- 小片段例子:我邻居小赵,一天到晚毛毛躁躁的,干啥都没个准主意,沉毅的见识根本谈不上。
那个小李啊,胆子小得很,畏畏缩缩的,能有啥卓越的见解呢?还有小孙,欲望太多了,今天想要这个,明天想要那个,一点慷慨的气节都没有。
你再看那小周,整天唠唠叨叨,话多得很,你要是跟他深交就知道,他的心就不实诚。
曾国藩这话真在理儿啊,人要是有这些毛病,确实很难成为一个有内涵、有品德的人,咱可得时刻警醒自己啊。
4.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 小片段例子:我表弟就是个没恒心的人。
他想学画画,颜料买了一堆,没画几天就嫌累。
曾国藩家风家训
曾国藩家风家训
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持家教子,以勤俭为本“勤俭持家,自给自足。
不靠天,不靠地,不靠他人,自立自强。
”。
中国历代家训名句 警 世 真 言
中国历代家训名句警世真言一、养子须教子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中》)二、仁爱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名篇欣赏】《曾国藩家书》全文翻译目录及作品欣赏
【名篇欣赏】《曾国藩家书》全⽂翻译⽬录及作品欣赏《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湘乡派,⾏⽂镇定,形式⾃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章冠冕⼀代"的称誉。
⼀、作品⽬录1.劝学篇禀⽗母·闻九弟习字长进89.治家篇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2.劝学篇禀⽗母·教弟写字养神90.治家篇致四弟·教⼦侄宜戒骄奢佚3.劝学篇禀⽗母·劝两弟学业宜精91.治家篇致四弟·教⼦侄做⼈要谦虚勤劳4.劝学篇致诸弟·述求学之⽅法92.治家篇致四弟·教⼦弟去骄⽓惰习5.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宜⽴志有恒93.治家篇致四弟·教⼦弟牢记祖训⼋字6.劝学篇致诸弟·勉励⾃⽴课程94.治家篇致四弟·教弟必须爱惜物⼒7.劝学篇致诸弟·讲读经史⽅法95.治家篇致四弟·惜福贵乎勤俭8.劝学篇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96.治家篇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9.劝学篇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97.治家篇致四弟·教⼦勤俭为主10.劝学篇致诸弟·温经更增长见识98.治家篇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11.劝学篇致诸弟·勿为时⽂所误99.理财篇禀祖⽗母·请给族⼈以资助12.劝学篇禀⽗母·教弟注重看书100.理财篇禀祖⽗母·述告在京⽆⽣计13.劝学篇致诸弟·必须⽴志猛进101.理财篇禀祖⽗母·述京中窘迫状14.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102.理财篇禀⽗亲·筹划归还借款15.劝学篇致诸弟·按⽉作⽂寄京103.理财篇禀⽗母·借银寄回家⽤16.劝学篇致诸弟·评⽂字之优劣104.理财篇禀⽗母·在外借债过年17.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宜选⼀明师105.理财篇禀⽗亲·家中费⽤窘迫18.劝学篇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忽106.理财篇禀祖⽗母·要叔⽗教训诸弟以管家事19.劝学篇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107.理财篇禀祖⽗母·先馈赠亲戚族⼈20.劝学篇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时苦学108.理财篇禀祖⽗母·赠亲戚族⼈数⽬21.劝学篇致九弟·讲求奏议不迟109.理财篇致诸弟·取款及托带银22.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功110.理财篇禀⽗母·取借款须专⼈去23.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111.理财篇致诸弟·带归度岁之资24.修⾝篇禀⽗母·谨守⽗亲保⾝之则112.理财篇致九弟·顺便可以周济25.修⾝篇禀⽗母·痛改前⾮⾃我反省113.理财篇致九弟·周济受害绅民26.修⾝篇致诸弟·明师益友虚⼼请教114.理财篇致九弟·述捐银作祭费27.修⾝篇禀⽗母·劝弟勿夜郎⾃⼤115.理财篇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28.修⾝篇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116.理财篇禀叔⽗母·请兑钱送⼈29.修⾝篇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117.理财篇致诸弟·节俭置⽥以济贫民30.修⾝篇禀⽗母·做事当不苟不懈118.理财篇致四弟九弟·千⾥寄银礼轻义重31.修⾝篇致诸弟·劝宜⼒除牢骚119.理财篇致四弟·送银⼦共患难者32.修⾝篇致四弟·不宜露头⾓于外120.交友篇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33.修⾝篇致九弟·劝宜息⼼忍耐121.交友篇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34.修⾝篇致九弟·劝弟须保护⾝体122.交友篇禀叔⽗·不辞劳苦料理朋友丧事35.修⾝篇致九弟·做⼈须有恒⼼123.交友篇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往36.修⾝篇致九弟·⾔凶德有⼆端124.交友篇致诸弟·切勿占⼈便宜37.修⾝篇致九弟·愿共鉴戒⼆弊125.交友篇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38.修⾝篇致九弟·注意平和⼆字126.交友篇致九弟·述挽胡润帅联39.修⾝篇致四弟·必须加意保养127.交友篇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40.修⾝篇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之妙⽅128.为政篇禀祖⽗母·述与英国议和41.修⾝篇致九弟·宜平骄矜之⽓129.为政篇致诸弟·喜述⼤考升官42.修⾝篇致九弟季弟·须戒傲惰⼆字130.为政篇禀祖⽗母·报告荣升侍讲43.修⾝篇致四弟·⽤药须⼩⼼谨慎131.为政篇禀祖⽗母·报告考差信44.修⾝篇致四弟·不宜⾮议讥笑他⼈132.为政篇禀祖⽗母·报告补侍读45.修⾝篇致九弟季弟·做⼈须清廉谨慎勤劳133.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46.修⾝篇致九弟季弟·必须⾃⽴⾃强134.为政篇禀⽗母·万望勿⼊署说公事47.修⾝篇致九弟·望勿各逞⼰见135.为政篇禀⽗母·敬请祖⽗换蓝顶48.修⾝篇致九弟季弟·治⾝宜不服药136.为政篇禀⽗母·拟为六弟纳监49.修⾝篇致四弟·劝弟须静养⾝体137.为政篇禀⽗母·报告两次兼职50.修⾝篇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138.为政篇禀⽗母·请勿悬望得差51.修⾝篇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139.为政篇禀⽗母·附呈考差诗义52.修⾝篇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140.为政篇禀⽗母·贺六弟成就功名53.修⾝篇致九弟·万望⽏恼⽏怒141.为政篇禀⽗母·请敬接诰封轴54.修⾝篇致九弟·宜以⾃养⾃医为主142.为政篇禀⽗母·不敢求⾮分之荣55.修⾝篇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143.为政篇禀⽗母·请四弟送归封轴56.修⾝篇致四弟·述养⾝有五事144.为政篇禀⽗母·谨遵家命⼀⼼服官57.修⾝篇致九弟·宜⾃修处求强145.为政篇致诸弟·述升内阁学⼠58.修⾝篇致九弟·时刻悔悟⼤有进益146.为政篇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59.修⾝篇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147.为政篇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60.治家篇禀⽗母·述家和万事兴148.为政篇致诸弟·进谏⾔戒除骄矜61.治家篇禀⽗母·教弟以和睦为第⼀149.为政篇致诸弟·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62.治家篇致诸弟·教弟婚姻⼤事须谨慎150.为政篇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63.治家篇禀⽗母·勿因家务过劳151.为政篇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64.治家篇禀叔⽗母·勿因劳累过度152.为政篇致九弟·述弟为政优于带兵65.治家篇致诸弟·⽆时不想回家省亲153.为政篇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字报亲66.治家篇致诸弟·告诫弟弟要清⽩做⼈154.为政篇致九弟·暂缓祭祀望溪67.治家篇致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见155.为政篇致季弟·述长江厘卡太多68.治家篇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156.为政篇致九弟季弟·述筹办粤省厘⾦69.治家篇致诸弟·迎养⽗母叔⽗157.为政篇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税70.治家篇谕纪泽·料理丧母之后事离京158.为政篇致九弟·述让纪瑞承荫71.治家篇谕纪泽·携眷赶紧出京159.为政篇致九弟·不必再⾏辞谢72.治家篇谕纪泽·家眷万不可出京160.为政篇致九弟·处事修⾝宜明强73.治家篇谕纪泽·勤通书信不必挂念161.为政篇致九弟·战事宜⾃具奏74.治家篇谕纪泽·家眷在京须⼀切谨慎162.为政篇致四弟·兄弟同蒙封爵75.治家篇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163.⽤⼈篇致诸弟·述营中急需⼈才76.治家篇致诸弟·勿使⼦侄骄奢淫佚164.⽤⼈篇致诸弟·调彭雪琴来江77.治家篇谕纪泽·宜教家⼈勤劳持家165.⽤⼈篇致九弟·催周凤⼭速来78.治家篇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亲166.⽤⼈篇致九弟·交⼈料理⽂案79.治家篇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门167.⽤⼈篇致九弟·愧对江西绅⼠80.治家篇致四弟·得两弟为帮⼿168.⽤⼈篇致九弟·宜以求才为⼤事81.治家篇致九弟·归家料理祠堂169.⽤⼈篇致九弟·拟保举李次青82.治家篇致四弟季弟·在家⾥注重种蔬等事170.⽤⼈篇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的⼈83.治家篇致诸弟·宜兄弟和睦⼜实⾏勤俭⼆字 171.⽤⼈篇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84.治家篇致诸弟·述家庭不可说利害话172.⽤⼈篇致沅弟季弟·嘱⽂辅卿⼆语85.治家篇致诸弟·述六弟妇治家贤慧⽽命最苦 173.⽤⼈篇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仙办⼤通厘⾦86.治家篇致诸弟·述起屋造祠堂174.⽤⼈篇致九弟·述告办事好处不多87.治家篇致四弟·治家有⼋字诀175.⽤⼈篇致九弟·宜多选好替⼿88.治家篇致四弟·居乡要诀宜节俭⼆、作品欣赏(⼀)称谓及提称语称谓是对收信⼈的称呼。
曾国藩家训解读
• (二)治家 • 八字家训: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星冈公) • 考、先考,祭祀 • 宝、族、邻为宝 • 早、 • 扫、洒扫庭院、洒扫心灵 • 书、耕读为治家第一要义 • 蔬、 • 鱼、 •猪
• 八本:
• 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 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 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宴起为本,居官 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 28岁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 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 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 等。
• 33岁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后升侍读,升侍 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37岁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39 岁兼署工部右侍郎。
• 42岁咸丰二年(1852)兼署吏部左侍郎。 • 43岁办湘军。 • 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 • 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谥文正,
•
• 曾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虽笨,但 勤奋好学,
• 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
• 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 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曾国藩幼从父学。
• 道光十三年(1833)22岁入县学为秀才。翌年就 读于长沙岳麓书院,
• 23岁中举人。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
• 治事四端:经分、纶合、详思、约守
• “经分”和“纶合”是分析和综合的意思, “详思”和“约守”是详细思考和约束职 守的意思,人才能各安其位,但还需要领 导者进行全局的统筹,让他们各司其职
• 带兵之道四字:勤、恕、廉、明 将才四大端:知人善任、善觇敌情、临
阵胆识、营务整齐
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 二、数字曾国藩家训 • (一)修身 • 四课: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读书贵勤勉持恒
读书贵勤勉持恒为学是安身立命之根本,此理一明,便要看如何才能在“为学”上有一番成就。
曾文正的意见是:“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藩家书》)“有志”、“有识”、“有恒”,既可视为曾氏的读书之道,更可看成其为官之道。
若从读书为学而言,这“三有”六字箴言,重在揭示为学之道贵在勤勉持恒。
“为学贵在持恒”,话虽简,行却难。
尤其是对那些活在富贵之乡、易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的王孙贵胄,更是如此。
可世事无绝对,任何事总有例外。
至少颜之推的眼中,梁元帝就绝非如此。
在家训中,他是这样介绍梁元帝的:原文:……梁元帝①尝为吾说:“昔在会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学。
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
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银瓯②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
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
”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颜氏家训》)〖=〗译文:……梁元帝曾经对我说:“以前我在会稽郡的时候,年龄才十二岁,就已经喜欢学习了。
当时我的身上又长了疥疮:手不能握拳,膝不能弯曲。
我就在闲斋里挂上葛布帐子,挡住苍蝇,一个人坐在里面,用小银杯装上山阴甜酒,时不时喝上几口,用来减轻疼痛。
我会随意读一些史书,一天读二十卷,因为没有老师指点,有时就会有一个字不认识,或一句话不理解的情况,就只有自己一遍遍地反复思考,不知厌倦。
”一个帝王家的孩子,身份尊贵,还能克服孩子贪玩的天性,刻苦攻读,更何况那些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谋求发达的普通读书人呢?……说文解字:坦率地讲,在今日寻常百姓眼中,不一定能瞧出上述那位仁兄有何为难之处,相反可能还很羡慕他小日子过得滋润:身体不舒服了,一个人躲在一间小屋子里,喝喝酒,看看书,用川话来讲,简直就是“安逸得很”。
哪里能看出这位公子哥儿的“有志、有识与有恒”,分明是在享受“高干”待遇。
但历史不能过多地纵向对比,如果这样的话则很可能曲解历史,甚至是妄加评断。
尔雅题目,仅供参考
尔雅题目,仅供参考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蒋介石曾要求其儿子蒋经国要认真学习曾国藩家训与家书。
()我的答案:√李鸿章和曾国藩二人分别代表了清代中兴局面的开创和彻底终结。
()我的答案:no曾国藩、李鸿章是近代中国真正的奠基人。
()我的答案:×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出现于1804年。
()我的答案:yes罗伯特·富尔顿于1809年建造了一种在海上使用的轮船。
()我的答案:×学者张朋园提出“湖南人具有个性坚强、勇往直前、不记成败、不计利害的独特地区性格”。
()我的答案:√《涧于日记》的作者是清代士大夫张之洞。
()我的答案:×湖南人魏源主持编译了《海国图志》和《皇朝经世文》等着作。
()我的答案:√曾国藩出身在湖南长沙府湘乡县的大白杨村。
()我的答案:×对曾国藩影响最大的是祖父曾玉屏,而非他父亲。
()我的答案:√中国古代的人认为做官第一,道德次之。
()我的答案:×曾国藩通过17次科举考试才拿到秀才的功名。
()我的答案:×曾国藩由于每天以恭顺的姿态面对父亲,因此他时常会在公开场合被父亲痛骂。
()我的答案:×清代科举童试考试三年两次,全国每次录取2500名。
()我的答案:×清代科举考试的成绩决定了一个人政治前途的起点。
()我的答案:√倭仁提出“学习外语”是有损中国士大夫尊严的事情。
()我的答案:×唐代的“古文运动”强调文章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的答案:×曾国藩是晚清洋务派的最大反对者。
()我的答案:×理学是一门非实践的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
()我的答案:×曾国藩认为写毛笔字可以培养人精神的凝聚。
()我的答案:√曾国藩在辛卯年将号改为涤生。
()我的答案:yes“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曾国藩提出的。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六个家训1.
和西方有些类似的是,中国也有自己的家庭教育和家族理想,那就是族规和家训。
在电视剧《白鹿原》中,我们看到白鹿原上的人们在祠堂聚会时都要跟着一起念《乡约》,甚至还实行族规,惩罚不遵者。
不过《白鹿原》中的乡约不能经典且全面地代表中国的家庭教育文化,它代表更多的是一个隶属于集体性质的约定。
而家训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和家族理想的经典代表。
什么是家训?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家训?今天咱们就一起来了解,学习下。
什么是家训?家训,别称家诫、家范、庭训,是指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诫与训示。
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与社会制度也有着密切联系。
每个家族,一般都有族规、家训,内容也因家族而异。
家训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国法家法,严格遵守;同族和睦,闾里友好;敬贤尊长,抚孤助困;合乎礼教,以正名分;尊祖敬宗,规范祭祀;修身齐家,约束言行。
家训,说白了就是以前的家庭的治家之仪轨,修身之准则,必须人人遵守,堪为“一家之法”。
国家有法律,家庭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训。
家训对一个家庭风气、氛围和人文环境的培养与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家训一、《包拯家训》《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告诫后世子孙,当官不得贪赃枉法,否则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不得入葬包氏祖坟;不遵家训,不从吾志,就不承认他为包氏子孙。
包拯还嘱咐家人,把《家训》刻石,竖立在堂屋东壁,警诫后人。
现今,我们重温包拯家训,目睹包拯手迹,其凛然正气,清廉之风,仿佛仍在身边,无不鼓舞世人。
包拯手书家训,可谓传家至宝,字字珠玑,对子孙有很强的教化、指导作用!二、诸葛亮《诫子书》《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名人的家风家训小故事
名人的家风家训小故事“家风”(family style)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
家风是给世代家族成员树立的价值准则。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名人的家风家训小故事(精选6篇),欢迎鉴赏。
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某某某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梁启超教出全能儿女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其中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某某某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某某某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
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
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
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这篇奇文,全文仅42个字,道尽人生6大悔事
一辈子那么长,谁的心里没有几件后悔的事。
北宋名相寇准有一篇传世奇文,全文短短六句话,四十二个字,却说尽了人生六大悔事,看完后不禁潸然泪下。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将他奉为经典,时刻用于自省。
这六大悔事,看看你占了几样?《六悔铭》北宋•寇准官行私曲,失时悔。
富不俭用,贫时悔。
艺不少学,过时悔。
见事不学,用时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
官行私曲,失时悔为官时徇私枉法,利用职权行使不正当的行为,等到失事时才后悔,恐怕为时已晚。
许多人抱着济世救民的志向投身仕途,却因受不了诱惑走上歧途,实在可悲!为官者,要心平如秤,不能任意轻重,要心静如水,不能轻易动摇。
不为个人利益或喜或怒,有失偏颇,甚至受贿、包庇、冤狱,置法令于不顾。
在其位,谋其政,谋的是国家的政,为的是人民的利。
富不俭用,贫时悔老话说,“富不过三代”,富贵时不知勤俭持家,终日挥霍无度,把家底败个一干二净,一贫如洗时才悔不当初。
富贵时和你一起舟车趁逐的“朋友”,在你贫穷时,早已不见。
做人要懂得居安思危,富贵时不忘勤俭持家的美德。
谨记一点,克勤克俭,家业可兴,挥霍无度,坐吃山空!艺不少学,过时悔不趁着年轻时学一门手艺,等到上了年纪自然就知道后悔了。
许多人年轻时无所事事,人到中年仍一事无成,此时才醒悟过来,后悔当初如果用心学一门手艺,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年少学艺,事半功倍,而若是在应该学习的时候,懒惰虚度,只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别等到垂垂老矣,回首悔恨,“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换不回。
”见事不学,用时悔经一事,长一智,社会是学到老的终身大学。
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人处世,是人一生都在学习的学问。
逢事留心,随时学习,会让人更加成熟,而那些犯错不长记性、遇事就躲在一边的人,遇到棘手的问题,只能追悔莫及。
醉发狂言,醒时悔俗话说,酒壮怂人胆。
不少人,在酒桌上,狂饮猛拼,看似豪爽,却在醉酒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胡言乱语,呕吐遍地,甚至做出难以挽回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的教子六字经 >>淘宝网实惠入口<<
曾国藩教子的内容主要有六项,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பைடு நூலகம்勤
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勤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孝
百善孝为先。曾国藩提倡尽孝悌,除骄逸。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
俭
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日常饮食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穿戴就是一件青缎马褂,而且一穿就是三十年。子女婚姻,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如果无所依靠,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
谦
曾国藩一生谦虚诚敬,谨慎持重,整肃端庄,他教育子弟也要借此修身,以勤劳为体,以谦逊为用,以药佚骄。他教育子弟待人宽厚、宽容,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叮嘱: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
仁
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认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为此他告诫子弟: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他要求子女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不许子女斥骂仆佣,不许轻慢邻居,不许仗势欺人。
恒
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于此三者,曾国藩特别看重有恒。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坚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更难了。然而,只有守常,才能获得成效。曾国藩结合自己的体验,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因此,他反复要求儿子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