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整理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

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

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一、引言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本文将从整理和总结的角度,探讨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分类和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

二、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情感的渲染和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再次,古代文学作品注重形式的独特性,通过韵律、格律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韵味和艺术性。

三、古代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文学作品可以按照体裁、时代和内容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体裁来看,古代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词、曲、赋、文、小说等。

其中,诗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按照时代来看,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等时期的作品。

按照内容来看,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爱情、自然、历史、哲理等多个主题。

四、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方法为了更好地教学古代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整理与总结。

首先,建立古代文学作品的档案库,将不同体裁、时代和内容的作品分类整理,以便于教学使用。

其次,注重文学作品的背景介绍,包括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再次,注重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最后,注重文学作品的欣赏与鉴赏,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古代文学小知识整理

古代文学小知识整理

古代文学小知识整理1、文学史家一般以枚乘的《七发》为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

《七发》也是“七体”的开山之作。

2、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为汉代散体大赋成熟的代表作,对后来的辞赋创作影响很大。

3、东汉中期郑衡的《归田赋》语言平浅清新、体制短小,通常被看作汉代散体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的标志。

4、《史记》首创纪传体,第一次找到了文学与史学的契合点。

“历史人生化,人生历史化”。

《史记》旧注有三家,即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张守节《史记正义》。

《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是司马迁的首创。

5、班固《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6、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其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突出。

王粲的诗歌被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

7、曹植的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锺嵘《诗品》)。

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诗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

以游仙为题材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

8、鲍照对七言诗的成熟与发展很有贡献,其创造的七言歌行体对唐代李白、高适、岑参等人有较大影响。

鲍照的边塞诗,在边塞诗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9、江淹诗文上承元嘉,下启永明,至永明后期,即有“才尽”之讥。

10、庾信诗歌风格以华艳为主,为宫体诗的重要作家。

其诗赋集六朝之大成,导唐人之先路,其骈文更是自隋唐至明清一直被学者奉为楷模。

11、庾信《哀江南赋》名“哀江南”,盖有取于《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意。

12、曹丕《燕歌行》是我们能见到的最古的完整的七言诗。

13、锺嵘《诗品》评论左思诗:“文典以怨,颇为惊切,得讽谕之致。

”就是指《咏史》而言。

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小学文言文常见古代文学作品归纳整理

小学文言文常见古代文学作品归纳整理

小学文言文常见古代文学作品归纳整理
1. 诗歌
- 《诗经》:又称《诗经三百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诸多民间歌谣和宫廷乐舞的歌诗。

-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遗产,以抒发忧国忧民的哀怨之词
闻名。

2. 论语
- 《论语》:是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
重要经典,被视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

3. 典籍
- 《尚书》: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历史记录和政治文件的总称,包含了周代的许多重要文书。

- 《易经》:是古代卜筮文化的重要篇章,被视为古代哲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4. 小说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富贵家族衰落的故事,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而著名。

-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等英雄好汉的冒险故事,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而闻名。

5. 戏剧
- 《汉宫秋》:是明代杂剧中的经典之作,描述了刘邦创立汉朝的故事,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

- 《西厢记》:是元代崇祯年间杂剧作品,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传奇之一。

6. 散文
-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贫穷下层人士祥子的生活和命运。

- 《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散文大师鲁迅的代表作,通过回忆儿时的经历,表达了对旧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批判。

以上是小学常见的古代文学作品归纳整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先秦文学1.绪论●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2.上古神话●神话定义《山海经》●神话分类●民族精神●思维特征●神话历史化●对后世文学影响3.诗经●名词解释:风雅颂,三家诗词●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现实精神●艺术特点赋比兴,四言为主,语言生动●地位影响4.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春秋笔法●左传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的艺术特色●感情色彩●叙事手法●描写人物●言近旨远●国语文学特色●战国策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影响5.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论语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过渡●荀子韩非子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论辩缜密●气势浩然●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寓言为主(三言:寓言,重言,卮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形象诙诡●语言诗意●后世影响传统文化源泉,散文创作典范,语言艺术成功6.屈原与楚辞●文化政治背景●楚辞离骚艺术成就●屈原其他作品九歌天问等●楚辞流变,后世影响(二)秦汉文学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汉代文学基本态势●文学经学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和分期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淮南子》及其他散文3.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骚体赋及“九体”●枚乘和“七体” 梁园文人群体●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艺术特色●扬雄四赋●西汉其他赋家4.司马迁与《史记》●发愤著书说与《史记》“三家注”●史记的叙事艺术●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因果●条理清晰●人物刻画●人物广泛●共性和个性结合●多维透视法●旁见侧出法(互见法)●风格特征●画面宏阔●浓郁悲剧气氛●传奇色彩●雄深雅健●地位和影响5.两汉乐府诗●乐府诗与《乐府诗集》●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贫富悬殊男女爱情乐生恶死●叙事手法●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详略得当●题材丰富●人物栩栩如生●诗体演变6.东汉辞赋●班固张衡的京都赋●《两都赋》的艺术成就●《二京赋》的艺术上的突破●《两》《二》之辩●述行赋和抒情小赋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7.《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的艺术成就史记与汉书之辨●《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8.东汉文人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独立门类●体裁区分●追求审美特性●乱世文人命运●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门阀制度和其文学创作——不平之意,文学家族,强调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玄学魏晋风流●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反切产生和四声的发现●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历程●建安风政治理想人生短暂强烈个性悲剧色彩●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太康诗风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末陶渊明田园诗●晋宋之间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南北朝文学●四声发现永明体●文学集团宫体诗●南方清绮北方质朴南北文风交流●鲍照七言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地位●新变●自觉阶段个性化●玄学兴起佛教传入新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文体发展●五言古诗继承传统并发展到鼎盛●骈文兴起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抒情小赋增加骈文成分●七言古诗发展确立●民歌新鲜气息加入●小说初具规模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2.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文学●曹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末实录+雄心壮志●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深刻真实感慨深沉●语言古朴率真笔力雄健悲凉之中有跌宕慷慨之气●曹丕(典论论文)诗歌新变●个人情感的抒发●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邺下文人集团●曹植诗歌艺术特色●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体现诗经哀而不伤的典雅,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古诗十九首的温丽悲远●对五言诗发展作出贡献●建安七子●王粲刘桢蔡琰《悲愤诗》●时代特征●政治理想高昂——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哀叹人生短暂功名未立or努力突破天命限制追求更高人生价值●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正始诗歌●阮籍《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嵇康——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两晋诗坛●太康诗风●拟古追求形式技巧和繁缛诗风大量排偶●繁缛表现●语言华丽藻饰●描写繁复●句式散行趋骈偶●左思《咏史诗》寒室之不平和对士族的蔑视抗争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郭璞游仙诗寄托仕宦失意壮志未酬抒发苦闷情怀“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兰亭集》预示山水诗的兴起●东晋玄言诗玄释合流心隐适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3.陶渊明●儒家入世精神重道德修养老庄思想影响讲求实际安贫乐道崇尚自然●诗歌●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出仕与归隐●行役诗●赠答诗●其他发挥哲理形影神训诫儿子●艺术成就●自然总体特征自然流露一片神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历久弥淳的诗味●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礼为统摄四者浑融一体●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节奏舒缓沉稳●散文辞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4.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反映水乡景物市井风情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柔美细腻五言四句●北朝民歌——反映生活各个方面质朴无华直抒胸臆刚健豪放四言七言杂言5.诗风转变●谢灵运山水诗●先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谓●情必极貌以写物尚巧似注重写实性细致观察敏锐感受精心细致的刻画●新奇语多生撰●鲍照●内容●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被压迫被压抑的痛苦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与抗争●边塞战争征夫生活慷慨不平●描写游子思妇哀怨凄怆●统治者横征暴敛百姓疾苦●艺术特色●抒发寒门强烈呼声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难以抑制的怨愤●汉魏乐府和民歌营养句式长短参差●笔力酣畅淋漓风格奇矫凌厉●山水诗以五言为主风格深秀幽奇严整厚重6.永明体和齐梁诗坛●永明体八病●谢朓诗歌艺术成就●永明声律运用音调和谐流畅朗朗上口●融裁警句对仗工整清新隽永新体诗●语言清新情致含蓄南朝民歌气息耐人寻味●沈约清怨王融构思含蓄有韵致何逊对游宦生活的厌倦羁旅乡愁阴铿离愁别绪羁旅思乡江上景色●齐梁诗人集团——萧子良竟陵八友萧统《文选》萧纲宫体诗●宫体诗——描写女性咏物无寄托发展吴歌西曲艺术形式继续永明体艺术探索(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情景交融风格清新流丽)7.南朝文风北渐——徐庾体:梁朝徐擒庾信父子置身东宫创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后期”华实相扶,情文兼至“ 庾信”穷南北之胜“8.辞赋骈文散文●魏晋文坛——重”气质“”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应用文抒情小赋论辩文●南朝美文●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水为题材山居赋长溪赋●颜延之骈文典丽缜密●鲍照以奇峭之风运骈丽之辞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水经注洛阳珈蓝记9.小说●笔记体小说文言小说——志人志怪●世说新语文学成就●记言玄远冷隽记行高简瑰奇●独特言谈举止写出独特性格●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对比夸张语言●语言简约含蓄幽默机智●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一)先秦两汉文学(占 35%)中国文学的源头1.文学的起源的几种观点学界代表观点要紧有摹仿讲、游戏讲、巫术讲和劳动讲四种。

人类基于生存进展所需要的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活动,乃是文学艺术发生的直截了当缘故。

2.上古神话的种类、代表、特质和妨碍种类:①创世神话盘古开乾坤、烛龙②始祖神话女娲补天③洪水神话大禹治水④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⑤英雄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⑥发明制XXX话黄帝发明车、乐、铜器,仓颉造字特质:精神特质:①凸显人的作为、主观力量和主动精神②神话人物被给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的思维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3.书面作品的雏形代表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完整、纯粹的记事散文,描写刻画传神,富有诗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别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卦爻辞的地位与妨碍①客观地保存了上古阶段部分歌谣,或某些语言片断,成为中国文学史绚烂多彩的宝贵资料。

②寓意于象。

《诗经》的兴象,正是它的直截了当延伸:理论上,意象派、境地讲等,都与它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③从卜辞通向《诗经》、《尚书》、乃至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桥梁,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妨碍。

《诗经》4. 《诗经》名篇背诵:《关雎》、《蒹葭》、《采薇》(节选)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别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是指中国历史上从古代到近代的文学作品和创作活动。

它包括了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及古代文学的批评评论和相关理论等。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先秦文学1.《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作品,共有305篇,包括风、雅、颂、周南、召南、邶风等部分。

诗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3.《山海经》:是描述古代山川地理、神话传说的著作,篇幅庞大,内容繁杂,对后来的文学、艺术和神话传说都有重要影响。

二、古代散文1.《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仁爱、忠诚、孝道等。

2.《庄子》:是道家哲学家庄子的代表作,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了庄子的思想观点,内容包括人性、政治、生命等。

3.《史记》: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的杰出作品,以纪传体形式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朝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

三、唐宋诗词1.唐诗: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代表作有《唐诗三百首》。

唐诗风格多样,表现出了山水田园、爱情离别、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的主题。

2.宋词:宋代是古代文学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宋词主要以爱情、自然美、社会哲理为主题,代表作有苏轼、李清照等人的词作。

四、元曲1.《元曲三百首》:元曲是元代的戏曲剧种,包括了杂剧、发明曲、传奇等。

元曲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真实刻画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情感。

五、明清小说1.《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生活形态和矛盾冲突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2.《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另一个杰出代表作,描写了108位英雄好汉的悲壮故事,以“反抗压迫,除暴安良”为主题。

以上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的整理,涵盖了先秦文学、古代散文、唐宋诗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二是文学思想的变迁。

本文将以这两个方向为主线,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进行重点整理。

一、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1. 古代文学的起源:古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等。

这些作品以歌辞的形式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

2. 高度发达的诗歌创作: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诗作。

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代表了唐代诗歌的巅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3. 优秀的散文创作:宋代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和作品。

苏轼、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作品以骈文和宋词的形式呈现,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自然景观、人物描写等多个方面。

4. 戏曲的繁荣发展: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文学思想的变迁1. 诗经时期的思想:诗经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作品主要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其中的《国风》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现实,而《周南》则体现了个人情感的抒发。

2. 儒家文学思想的兴起:先秦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兴起,并通过文学作品进行宣扬。

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等作品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佛教文学的传入:东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学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

《佛说阿弥陀经》、《法华经》等重要经典的传入,使得佛教文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道家文学的独特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得到了体现。

道家经典《道德经》的传世,使得道家文学思想成为古代文学思想中的独特存在。

通过以上整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两个重要方向: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和文学思想的变迁。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1.曹操字孟德诗歌特色:对乐府旧题的改造,悲凉慷慨、刚健有力,古朴、率真散文与诗歌“去骈化”改造文章的祖师2.汉末实录: 《薤露行》《蒿里行》3.《观沧海》可说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4.曹丕字子桓(魏文帝)诗歌风格:细腻缠绵、清新流丽题材:1.军事征伐《至广陵于马上作》2.游宴诗《芙蓉池作》3.游子思妇诗《杂诗》游子,《燕歌行》是思妇诗代表,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5.《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又含生命流逝与建功立业之深沉感慨6.曹植字子建(陈思王)前期:(贵公子生活)1.游宴诗、建功立业诗《白马篇》2.抒发个人理想怀抱3.反映社会现实《送应氏》后期: 1.悲愤与壮志难酬《杂诗》2.抒发痛苦和不幸《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七步诗》3.游仙诗和情诗《七哀诗》《美女篇》《弃妇篇》抒情小赋《洛神赋》7.诗歌特色:乐府形式(第一个使乐府诗文人化)、词采华茂、工于起调(少平铺直叙,结构精巧)、善用比喻8.文学成就:他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他真正实现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五言诗的转变;代表建安风骨的最高成就以及此后五言诗的发展趋势9.“建安七子”: 孔融(文举)、王粲(仲宣)、刘桢(公干)、陈琳(孔璋)、阮瑀(元瑜)、徐干(伟长)、应玚(徳瑾)10.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怜、王戎、阮咸11.阮籍:五言《咏怀诗》是政治抒情组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咏史12.嵇康:《幽愤诗》他好玄学、尚老庄13.太康文学特点:繁缛、华丽词藻、描写繁复、句式骈偶14.太康文学:指西晋太康年间的文学。

这个时期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中左思成就较高,代表作《咏史》表现了对门阀制度的抗议和批判15.陆机:(文辞繁复)“太康之英”《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16.潘岳:(清靡流丽)二十四友之首《悼亡诗》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悼念亡妻的先河17.左思风力: 是对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一、元明清文学的艺术地位——中国古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终结。

举例: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宋杂剧——元杂剧——明清传奇。

小说:先秦两汉——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渊源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古典小说的雏形唐代——传奇——成熟(小说至唐而一变·鲁迅语)宋元——话本——更趋成熟明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很高的成就清代——文言小说《聊斋》、《儒林外史》长篇白话小说《红楼梦》古典小说发展最高阶段诗文词:元代百人流传明清数千之多明诗: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四千多人·《全唐诗》所收作者的两倍清诗:数以万计《全元文》作者3000余人·60巨册·3万多篇叶恭绰《全清词抄》3196家·唐圭璋《全宋词》1331家二、元明清文学的发生背景。

1、政治方面2、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3、社会市井文化的繁荣发展:世俗化与个性化三、元明清文学的特点。

(一)文学样式的主流由传统诗文变为戏曲小说·文学发展由雅趋俗(二)更名“人化”的文学(三)表现了鲜明的时代新思潮(四)语言表现出明显的近代性·民族性·地域性(五)数量多·规模大·海涵一切的集大成面貌第一章元杂剧概说1、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元杂剧的兴起2、元杂剧的发展概况3、元杂剧的体制特点4、元杂剧的内容分类5、元杂剧作品的流传与版本一、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元杂剧的兴起艺术发展·社会现实两方面提供了契机1、中国戏曲发展经历1、1从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属于戏曲的萌芽期。

原始歌舞周朝“优人”伎艺汉代“百戏”中之角抵1、2唐和宋、金时期是戏曲的形成期。

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1、3元代以来为戏曲的成熟期。

元杂剧2、1种族歧视·民族压迫·废除科举等元蒙统治政策·对杂剧的兴盛繁荣却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归类整理.doc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归类整理.doc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归类整理中国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历史,养育了千千万万百姓,古代文人多,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对这些古代文学你是否了解?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古代文学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重点整理

第二章:两晋文学陆机——太康之英代表作:诗歌:《赴洛道中作》(二首)赋作:《文赋》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影响到刘勰《文心雕龙》。

艺术特色:1、以“缘情绮靡”(《文赋》)为准则,将诗歌进一步推向文人化、贵族化,引导了华丽雅致的诗风,流播久远。

2、文词华美,对偶工稳,而且意象描绘的工巧细致,感受的敏锐和刻炼之功明显超过建安诗人。

缺点:过分雕琢,堆砌辞藻,繁冗乏力,缺乏鲜明的自我形象。

潘岳:代表作《悼亡诗》左思代表作:《三都赋》,有“洛阳纸贵”之誉《咏史》诗八首《咏史》诗的主题:抒发下层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

侧重点:一是直接抨击门第观念和社会对下层人才的打压二是借咏史来大力歌颂历史上出身下层或沉沦下僚的著名人物艺术特点:1、善用比兴手法2、风格直白、坦诚、明朗,具有“建安风骨”3、用组诗的形式4、将咏史与咏怀相结合玄言诗名词解释:魏晋以来,玄学兴盛,文学也受到了影响。

到了东晋,玄言诗开始盛行。

所谓玄言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阐释玄学,语言枯燥,缺乏形象性,其所阐释的“理”也基本限制在《老子》《庄子》的范围内,诗歌主题相对单一。

代表作家:孙绰和许询。

玄言诗本身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如谢灵运、白居易、宋明理学家之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玄言诗》的影响:1、玄言诗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他们往往在山水中体味道的玄妙,诗中有不少关于山水的描写,这对山水诗的形成至关重要。

2、玄言诗对言外之意的追求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趣味。

3、玄言诗注重说理,说理诗写作的尝试,开拓了古代诗歌的表现领域,为后来说理诗写作提供了创作经验第三章:陶渊明人生道路: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尚积极谋仕,但也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

后期走向归隐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思想:(一)坚守“固穷”的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二)崇尚“自然”的思想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诗歌题材:一、田园诗: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1.文学的起源:劳动说,游戏说,宗教说2.没有文字的传说文学:原始歌谣,古代神话{远古歌谣he 神话,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字}3.远古歌谣:诗乐舞三位一体4.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夏商时代he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着《》有受教育的权力,文化为贵族所垄断。

随着贵族阶段的衰落,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生,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式的手里。

5.先秦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夏商:巫史文化西周春秋:礼乐文化战国:多种文化同时兴起6.诸子十家: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家,墨,道,儒,名,法等六家。

西汉末,刘歆与于六家之外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第一章上古神话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是通过对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学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具有的特征:现实性,幻想性,不自觉性(神话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如西游记不是神话,它是作者自觉地创造,是神魔小说2.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的不同中国神话记载零散,记载在不同的书籍上;西方神话有固定的故事集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价值的著作,《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其内容驳杂,出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有地理,历史,医学等方面的资料。

4.上古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5.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④象征性和隐喻性6.上古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先民们的反抗精神7.影响: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或直接载录,或利用神话情节和神话形象再创造;直接影响文学的创造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效果等。

第二章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总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整理

一、名词解释1.台阁体P60:自明永乐至成化年间,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2.茶陵派P60:从成化到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主,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更多地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等有细致的研究。

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

3.前七子P67:前七子是在弘治、正德年间,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等的文学群体。

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一方面反对台阁体空洞冗踏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4、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

他们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较前七子更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

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5.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师法秦汉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他们的创作中较多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

(前后七子:15C末以后,以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他们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拟古。

他们重构文学的主情理论,注意文学艺术体制的建设,并给民间文学以应有的重视,反映出对文学本身的一种新的理解。

但过分注重法度格调等创作规则,造成了创所理论与现实脱节的弊病。

)6.《四声猿》P86::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

“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册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册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册知识点整理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
1. 建安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强调“文以气为主”,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竹林七贤:包括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以放达为风骨,寄情于诗酒,对后世文人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3. 陶渊明: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他的田园诗自然率真,情感真挚,对后世田园诗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隋唐文学
1. 唐诗:唐代诗歌繁荣,出现了众多流派。

初唐有“初唐四杰”,盛唐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中唐有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晚唐有李商隐和杜牧。

2. 古文运动: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章应该注重内容,而非形式。

3. 传奇小说:唐代兴起的文言小说,内容多为神怪、爱情等,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等。

三、宋元文学
1. 宋词:宋代流行的诗歌形式,词人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人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话本小说: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以市民阶层生活为题材,
代表作品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3. 元曲:元代兴起的戏曲形式,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为代表,元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一·<唐>诗歌诗词:诗初唐(618~713):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

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

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

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盛唐(713~765):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

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2、高、岑边塞军旅诗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中唐(766~859):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

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诗歌诗词:词中唐前早期文人词:文人词初起李白、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尝试写词,把这一文体初步引入了文坛。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前言一、秦世不文——既是秦的政治特征,又是秦的文学特征二、秦世不文的原因1、秦朝时间短暂(前221——205)2、极端的文化专制政治——焚书坑儒事件(1)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2)非博士官所职,天下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

(3)偶语《诗》《书》者弃市(4)以古非今者族(5)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6)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7)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李斯提出的具体焚书办法焚书坑儒事件的影响(1)控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者的国策(2)焚毁了大量古代文献,并导致秦王朝的短命(3)使秦始皇本人蒙受恶名。

2 秦朝时间短暂(前221-前206)主要作品:1 吕不韦《吕氏春秋》 2 李斯《谏逐客书》鲁迅:“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第一节汉代社会概况两汉王朝:汉朝(前202——220)是继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光武帝刘秀所建立没实行文化专制,因此文学繁荣昌盛,对后世影响很大。

一、政治方面1、两汉王朝都是夺取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政论文繁荣。

2、西汉前期、东汉初年,经济有较大发展,社会较为稳定,出现了“润色鸿业”的新文体——汉赋。

3、武帝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宦官专政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代之一。

《后汉书•宦者列传》:桓、灵之世,宦者“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

汉之纲纪大乱矣。

”“党人”一词最早来自与屈原的《离骚》,贬义。

《后汉书•党锢列传》第一次党锢之争(李膺、张成、陈蕃、窦武)三君:窦武、刘淑、陈蕃;八俊: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寓八人或是张俭﹑檀彬﹑褚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干八人。

八顾: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等八人为八顾或是田林﹑张隐﹑刘表﹑薛郁﹑王访﹑刘祗﹑宣靖﹑公绪恭;八及:陈翔、翟超、孔昱、苑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第二次党锢之争1、桓灵死,陈蕃与窦武密谋剪灭宦官,事败遇难。

古代文学资料整理

古代文学资料整理

第一章古代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英雄时代/荷马时代诗人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是希腊文学史上对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最早描绘,功披后世。

诗人赫西俄德的长诗《神谱》对宇宙的起源和神的谱系作了最早的描述,成为后来希腊神话作品的底本。

主要神祗:在这个系统中,与宙斯有血缘关系的12位亲属为主要神祗。

奥林匹斯12主神天父:宙斯、太阳神:阿波罗、天后:赫拉、战神:阿瑞斯、海神:波赛冬、火匠神:赫淮斯托斯、农神:得墨忒耳、神使:赫耳墨斯、智慧神:雅典娜、爱美神:阿佛洛狄忒、月神:阿耳忒弥斯、家神:赫斯提亚抒情诗歌抒情诗人:品达罗斯、提尔泰奥斯、阿那克里翁和女诗人萨福等人。

伊索寓言柏拉图:《理想国》、《斐德若篇》、《伊安篇》、《会饮篇》等也是其中的名篇。

亚里士多德:《诗学》内容:对以史诗和悲剧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学作出理论阐释和总结。

米南德的新喜剧忒奥克里托斯的田园诗古罗马的文学早期罗马文学普劳图斯代表作:《吹牛的军人》、《孪生兄弟》、《一罐黄金》泰伦提乌斯代表作:《婆母》和《两兄弟》是他的代表作。

中期罗马文学西塞罗:散文家、演说家卢克莱修:哲理诗人卡图卢斯:抒情诗人,《物性论》:卢克莱修的长篇哲理诗,不仅在文学史也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维吉尔:早期的主要作品是《牧歌》十章、《农事诗》四卷代表作:令维吉尔彪炳文学史册的是他不朽的史诗作品《埃涅阿斯纪》。

《埃涅阿斯纪》故事: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母亲维纳斯女神、迦太基女王狄多地位: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史诗。

贺拉斯奥维德晚期罗马文学塞内加的悲剧、马尔提阿利斯和尤维纳利斯的讽刺诗、琉善的讽刺散文对话、佩特罗尼乌斯的小说《萨蒂利孔》、阿普列尤斯的小说《变形记》(又名《金驴记》)比较著名。

荷马史诗内容: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两部。

《伊利昂纪》:主帅阿伽门农、阿基琉斯、帕特罗克洛斯、雅典娜女神、普里阿摩斯《奥德修纪》:奥德修斯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悲剧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是其中最杰出的三位剧作家。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1、“七体”:《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

李善在《文选》注中提出:“《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

”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体式,促进了汉赋的发展。

引起后世作者的效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

“七体”陈述七件事情,以最后一件事情为主。

西汉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部作品。

汉赋: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形,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

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且往往将诗歌融入其中。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分别代表了汉赋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流形式。

汉赋四大家:班固《汉书》、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甘泉赋》、张衡《西京赋》2、汉乐府概念及艺术特色:汉乐府,即汉代乐府诗歌。

两汉乐府诗是指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宋郭茂倩编有《乐府诗集》,辑录从传说中的陶唐氏之作直至五代的乐府诗,分成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等十二大类,为后来学者所沿袭。

特点:汉乐府诗关注民生疾苦,表现平民百姓疾苦;同时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表现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其中还有不少表现对人生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艺术手法上想象力丰富,语言生动、活泼又朴素、自然,描写人物形象鲜明,对话生动,以五言为主的句式越来越占优势;汉乐府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思想及艺术极有特色,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

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钟嵘《诗品》:“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整理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诗歌建安文学蓬勃发展的孕育因素(即繁荣的原因)•首先,建安作家经历了汉末的大动乱,许多人卷入了战乱的漩涡,有的甚至被推到社会底层。

•曹操固不必说,他的大半生在战争中渡过,曹丕、曹植也都有过戎马生活的经历。

王粲举家被迫由洛阳迁徙长安,后来又被迫流寓荆州,亲眼见到了人民流离失所的惨象。

女诗人蔡琰的命运更苦,在董卓之乱中被掳,陷身胡地十余年。

这些历经战乱的社会经历,使文人们扩大了视野,体察了民情,故其诗歌具有较充实的社会内容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其次,作家解除了儒家思想的束缚,勇于进取。

东汉盛行阴阳五行和谶纬神学(谶:chèn,迷信的人指将来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在建安前后,已失去了原有的统治地位。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士大夫们探寻新的治国安邦之术,思想异常活跃。

曹操讲刑名,用人唯贤,不拘门第品格,代表着一种新的时代思潮。

文士们则托主自效,积极追求建功立业,表现了一种不同于东汉儒士的人生观。

•再次,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现实生活是文人创作的土壤,民间文学是文人创作的重要营养。

汉乐府民歌的写实精神及叙事抒情的艺术技巧,大大吸引了建安诗人。

•曹操首开向汉乐府民歌学习的风气,他的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志·武帝纪》),建安作家的诗歌几乎没有不受汉乐府民歌影响的。

•其四,曹氏父子的倡导和带头创作。

•曹氏父子既是政治上的权势人物,又是文坛盟主。

他们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如“七子”、杨修、蔡琰等人都被招至邺下,形成一个富有生气的文人集团。

他们彼此唱和,互相切磋,凤鸣鸟啼,百花斗艳,形成了建安文学的繁盛局面。

•标准回答是这个:建安时期政治局势的动荡,儒家思想的坍塌,以及各种应运而生的思想观念的碰撞,各种社会文化行为不仅极大的改变了人民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改变了人们看待社会、思考问题的层面,而且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对人生价值的再一次认识,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提升了人们的个性意识,刺激了文士的创作欲望。

建安时期的文学,就是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迅速崛起的。

举例:建安时期,政治、思想和文学诸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呈现出新的面貌。

•特别是诗歌,打破了两汉辞赋独盛和文人诗沉寂的局面,“三曹”、“七子”等人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七言诗的发展开了先河。

•因而,古代文学史往往把建安划为一个独立的阶段,作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

•这个时期的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与之鼎立的蜀汉、孙吴集团文学成就都不高,诗歌方面尤其如此。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俊才云蒸,作家辈出”,各种文体得到发展,历来作家把建安时代看作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建安文学所形成的“建安风骨”为后世所钦慕。

建安文学中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及女诗人蔡琰。

(一)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

出身于具有宦官背景的家庭。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曾任济南国相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

”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诗歌创作的内容1.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2.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

《度关山》、《对酒》、《龟虽寿》、《观沧海》3.游仙诗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诗歌中用哪一个人词反映了曹操的心情?“忧”字可总括曹公心境•一忧“人生苦短”。

•二忧“求贤不得”。

•三忧“功业未就”。

这可以说是笼罩全篇的忧思,“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

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明·钟惺评此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沉。

《蒿里行》,本是庶民送葬时所唱的挽歌。

曹操运用这一哀伤的曲调来写乱世人民的苦难、抒发自己深沉的感慨,内容和调式是很和谐的,这是曹操运用旧题乐府的一个特点。

这首诗被人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

确实,它反映了自初平二年(190年),关东各郡将领起兵讨伐董卓,直到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淮南(今安徽寿县)称帝这八九年间的重大纷繁的历史事变和社会面貌。

重点写各路军阀以讨伐董卓为名而拥兵自重,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形成新的割据局面,从而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前四句写诸侯起兵,讨伐董卓,以勤王灭贼号召天下。

中间六句写军阀为了争夺权势而互相残杀。

这六句又可分为三个递进的层次,“军合力不齐”二句,写结义兵之初,已然露出危机;“军合”只是表面上的合,“力不齐”已预示出分裂的危险;“踌躇”二字写尽这些“勤王”的英雄们畏敌如虎,拥兵自重的心理,“雁行”已预示着必然要分道扬镳。

“势利使人争”两句,则进一步写出他们之间终于为了争权夺利而很快互相杀伐起来。

“淮南帝称号,刻玺于北方”两句则举出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袁绍、袁术这两个堂兄弟竟然成了死对头,袁术自己要称帝,大骂袁绍为家奴;袁绍则更阴险,想借用刘虞为帝而号令天下。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当时又兵力最强,其叔父又被董卓所杀,因而自然成了各路诸侯之盟主,曹操在这里举二袁之争,可以概见当时乱世群雄的情形。

读了这六句诗,我们仿佛看到这帮军阀从暗斗以至明争,终于打得不可开交的一个历史过程。

无怪乎钟惺说曹操“看尽乱世群雄情形,本初(袁绍字)、公路(袁术字)、景升(刘表字)辈,落其目中掌中之矣。

”(《古诗归》)“铠甲生虮虱”以下六句,写战争给士兵和百姓带来的灾难和作者的感慨。

“铠甲生虮虱”写战乱之长,士兵连年征战,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其苦可知;“万姓以死亡”写人民在战乱中死丧殆尽,可见战祸之烈。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用简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战乱中的凄凉悲惨的图画。

从视觉感受上说,弥望中,纵横于野的白骨,是那样惨白;从听觉感受上说,茫茫大地死一样沉寂,没有一点生命的气息,鸡鸣狗吠,这些寻常的庄户声气都不闻于耳了。

作者收视反听,自然要痛断肝肠了。

作者在写这段纷繁的历史事变时,从大局着眼,从关节处入手,提纲挈领,举重若轻,善于突出重点,使人感到诗人自是站在高处,全局在胸,所以运笔自如,简劲有力。

从“史”的角度说,这首诗真不啻就是一首汉末良史。

但这首诗,最动人的还是作者的“诗情”。

从情的角度分析,这首诗也是脉络分明的。

前四句,可以说写诗人起初的愿望。

“关东义士”虽可泛指诸路将领,但我以为主要是曹操隐然自指。

曹操兴义兵,讨群凶是其本心,尤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两句,正可谓是曹操开始追求的目标:他想大家合兵于孟津对洛阳构成一种进逼的势态,一旦洛阳得手就可打开进攻长安的门户,就可完成灭贼勤王的大计。

这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讲的是很清楚的。

中间六句写曹操的失望。

他没有料到这些军阀竟然这般卑鄙,因而大有“竖子不足与谋”的感慨,鄙视和痛恨之情感溢于言表。

最后六句写曹操的哀伤,他既是伤生民之苦,也是伤自己整顿乾坤宏愿的受挫。

从曹操情感发展的线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以天下为己任,救万民于水火的博大胸怀和深挚情感。

这才使这首诗具有“诗史”的艺术魅力。

(张家顺《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为古代的挽歌,汉乐府古辞尚存,见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曲》。

曹操的《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虽然造成自相戕杀的军阀混战局面,但其始未免不心存忠义,是“心在王室”的正义之举,故首四句仍予以肯定。

“军合”以下六句一转,写关东诸将各怀异心,不免导致争权夺利的混战。

“踟躇”句以“雁行”喻诸军貌合神离,尤其生动。

“势利”四句,扣紧“势利”二字,写尽诸将的自私心理。

“铠甲”以下四句写战争给军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概括而形象,“生民”二句直抒胸怀,怜世悯人热肠自见,使本诗更具思想深度。

全诗气度雄阔,笔力雄健。

诗以叙事起,以抒发战争带给人民深重灾难之情终,是诗亦是史,“诗史”之誉,足以当之“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此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大幅度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1、学习乐府民歌,又有创新精神•2、感情奔放•3、悲凉慷慨•4、语言质朴自然•5、以四言诗成就为高前人评曹操诗文钟嵘《诗品》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睿不如丕,亦称‘三祖’。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刘熙载《艺概·诗概》:“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沈德潜《古诗源》:“借古乐写时事,始于曹公。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小结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

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

其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

•2、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3、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

”(二)《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

燕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

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

与曹操相比,曹丕诗歌的特点1)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曹植"建安之杰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