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

合集下载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1 政治发展政治发展就是政治体系综合能力的发展,其中包括政治合理性基础的扩大,政治制度化水平的提高,政治参与机会的增加,民主程度的提高,公民自由权利的保障和实施等。

2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首先,政治权力是权力概念在公共事务中的应用,表现为公共生活中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影响能力;其次,政治权利的主体相当的广泛;最后,政治权力与政治服从不服从相对应,它以政治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各种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手段得以实施,其作用和效果取决于它的对象的服从程度。

3 政治权力的特性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

强制性政治权力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

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

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4 政治结构政治结构是政治体系的组织安排,它反映了政治生活各组成要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而政治体系就是由有关政治生活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要素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5 政治行为狭义地讲,政治行为是公民作为个人或团体参与政治过程所采取的行动。

从广义来说,政治行为就是政治体系中所有政治角色参与其中为实现社会资源管理和分配而采取的活动或行动。

6 政治合法性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

简而言之,就是政府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公民视为合理的和符合道义的。

7 政治制度是基于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之上规范个人和团体行为的长期稳定的安排,它体现为各种明确的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和决策程序,具有正式和合法的特点,通常被视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

景跃进《政治学原理》(章节题库-意识形态:性质和功能)【圣才出品】

景跃进《政治学原理》(章节题库-意识形态:性质和功能)【圣才出品】

第八章意识形态:性质和功能一、简答题1.意识形态的特征。

(燕山大学2014年研)答: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其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它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意识形态的特征有:(1)现实性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

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

无论是占统治地位还是居非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或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

(2)总体性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3)阶级性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

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4)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是相对独立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同步、与政治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传承性。

(5)依赖性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意识形态的依赖性表现为它以现实中的生产或生活物质为基础和条件,其来源为现实中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关系。

2.是否存在摒弃意识形态的完全的实用主义?答:不存在摈弃意识形态的完全的实用主义。

具体分析如下:(1)实用主义是指完全不按照理论或意识形态来行事的态度。

实用主义的根本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而实用主义者对行为、行动的解释,完全贯彻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世界观的精神,即只管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原则。

政治学原理教学思路-第八章

政治学原理教学思路-第八章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教学要求:1.明确政治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含义和意义;2.认识政治文化的构成、类型和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3.了解世界上主要政治意识形态的特点和定位、主要政治信条和主张。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构成及其作用一、文化与政治文化广义的文化被理解为文明,狭义的文化被理解为精神现象或产品。

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

二、政治文化的构成从宏观上分析,政治文化主要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构成。

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念、政治理论和政治主张。

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

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活动及其规律等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形成的自发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政治动机是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政治目标的内在动力;政治态度是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

政治思想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政治生活系统化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学说。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政治理想是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未来目标指向的设定;政治理论是人们有关政治生活的系统性认识以及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原理体系。

政治文化的划分:第一部分,体系文化;第二部分,过程文化;第三部分,政策文化。

三、政治文化的类型阿尔蒙德和维巴在比较政治的基础上将政治文化划分为地域型、顺从型、参与型。

从政治文化的分布状态可以划分为同质文化、极端文化、多元文化。

政治文化还可划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现代政治文化是情感中立型、集体倾向型、普遍倾向型、社会成就倾向型、精确型、契约型、法理社会型、有机结合型。

景跃进《政治学原理》(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三篇 政治系统的软件:价值与文化【圣才出品】

景跃进《政治学原理》(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三篇 政治系统的软件:价值与文化【圣才出品】

第三篇政治系统的软件:价值与文化第八章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一、关键术语1.意识形态答:意识形态是指一套多少能够自治的观念体系,这套观念,不管它们是倾向于保存、修改还是推翻现有的权力体系,总之为有组织的政治行动提供了基础。

因此,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有以下特点:①对现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通常是以世界观的形式;②对于值得期待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模式;③勾勒了政治变迁怎样才能够发生。

2.文化霸权(葛兰西)答:文化霸权是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提出的,是指资产阶级具有的用他们自己的观念替代敌对的观念,并且实际上使自己的观念成为社会和时代共识的能力,它笼罩着社会的各个层次和领域,包括文学、教育体系、大众媒体、日常语言和流行文化。

文化霸权也是意识形态霸权。

资产阶级掌握了文化霸权,使得市民社会不可能反对其统治。

葛兰西认为只有建立在社会主义原则和理论之上的无产阶级霸权在市民社会中确立起来,资产阶级的统治才会动摇。

3.曼海姆悖论答:曼海姆悖论是指曼海姆关于意识形态的论断遭到其反对者的批评。

曼海姆将意识形态界定为维护特定的社会秩序并且代表统治群体利益的思想体系,而乌托邦代表一种对激进社会变革的期待,代表着被压迫者的利益。

曼海姆在两种意识形态之间做出区分:一种是具体意识形态,另一种是整体意识形态。

只有整体意识形态,才能揭示出一个时代或一定团体的思维结构、一个社会的主体的认识态度是怎样形成的。

曼海姆认为,所有的意识形态体系,包括乌托邦,都是歪曲的思想观念,它们只是从自我利益的角度反映社会真实,只有他所说的公共知识分子才能破除偏见,真正揭示客观真理,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经济利益。

然而,最根本的问题是,一个人(比如他本人)可以不带意识形态偏见地分析意识形态吗?这个问题被其批评者称为曼海姆悖论。

4.意识形态词法(弗里登)答:“意识形态词法”是指比较各种意识形态的内部结构,并运用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概念,找出这些结构中的各种子概念,确定其在各自结构中的地位、作用,从而达到对意识形态的细致了解的研究方法。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电大期复习——《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问答)三、名词解释: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权力: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重叠共识: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5.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7.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8.共和制: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9.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宪政: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2.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3.政党: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4.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政治学 政治意识形态课件

政治学  政治意识形态课件

服务方向多元化 走向开放状态 整合功能不断增强 时代性民族性相统一


பைடு நூலகம்

和谐持续的发展

“新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 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政治系统功能经济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四个多 样化”挑战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理论

坚持“德治”与“法治”的统一,把意识形态的领 导权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政治意识形态 的逻辑整合



从词源学上来看,意识形态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 思是观念、学说 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哲学家特拉西最早使用意识形态 作为思想的科学或观念科学 意识形态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是负有社会使命的, 它的目标在于为人类服务甚至拯救人类,使人们摆 脱种种偏见,为理性的统治做好准备
☆ 政治意识形态的涵义 ☆ 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征
约束功能: 成功的意识形态活动有利于人 们形成良好的自律,促进个体对法 律法规、道德秩序的遵守,尽量减 缓个人或小群体按享乐主义和个人 计算原则来行事,从而减少或克服 个人“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
统率功能: 1.政治文化是多层次、多要素的混合物,在政治 文化的结构中,意识形态占据核心的位置。 2.在实际政治当中,意识形态总是试图发挥统率 的作用,而把各个阶层、各个集团的思想意识统一, 使得各个阶层和集团的政治意识与意识形态相符合, 至少不能与之相悖。 引导功能: 1.同时,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可以是多元的。占 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在各种政治文化要素中起 着引导的作用。 2.它不仅引导政治权力的拥有者,而且,更重要 的是它引导那些被统治者。
保守主义社会政策的目标是“公 正”“正义”,而不是平等 崇尚多样性,主张不同国家和不同民 族应得到独立的发展,反对普遍主义 保守主义强调政府存在的绝对必要性 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认 为人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法律和宗教加以 限制

政治学 意识形态

政治学  意识形态

官方意识形态
法西斯主义被唾弃,无政府主义本身反对政府和国家 都不可能称为官方意识形态。保守主义作为一个宽泛 的意识形态,因其界限的模糊性,始终未能彻底划清 与自由主义的界限。
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更容易成为官方主流的意识形态。 同时,人们也把它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其实, 差距没有想象那么大。自由主义以自由为首选价值, 强调社会活力,但后来走的是以自由为本位兼顾平等 的道路;社会主义优先考虑平等,强调社会公平,但 后来它走的是一条以平等为本位兼顾自由的道路。二 者殊途同归,目标是要解决自由和平等、公平和效率 的关系。
基本思想要素:(1)传统观;(2)实用主义; (3)人性论;(4)社会有机论;(5)等级 观念;(6)权威观念;(7)财产观念。
社会主义(Socialism)
形成于19世纪初期。作为对工业资本主义的反动,社 会主义代表了早期工业化过程中产业工人的利益。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平等、公有制、计划经济、 按需分配、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
“左”、“右”与自由、国家
以国家与个人、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公共权 威和个人自由的关系而论,自“右”至“左”, 国家的作用越来越大,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和范 围越来越小;相反,自“左”至“右”,个人 自由的重要性和范围越来越大,而国家的作用 越来越小。
意识形态的淡化
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它一直 在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之间周期性摇 摆。当它摆向现代自由主义方向的时候,与20 世纪中期以后在欧洲上台执政的社会党所奉行 的社会主义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起来。20世纪 80-90年代,在第三国际模式下建立的共产 主义政党先后推行改革政策,纷纷实现社会政 治经济转型,进入较为温和的意识形态序列。
克林顿和布莱尔政府所倡导“第三条道路”宣称是一种“新革新 主义”(a new progressivism),它倡导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并 把机会平等、个人责任、公民和社区动员作为其基础。同时,它 倡导建立最小的“大政府”,将公共政策从以福利分配为核心转 向为以福利创造为核心。它反对商业补贴,主张政府应该培植条 件,引导企业实现创新并使工人在全球化经济中变得更有效率。

第八章 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一)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政治学家从不

第八章 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一)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政治学家从不

二、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要说明政治文化的作用,首先需要界定政治 文化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 点,政治文化体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受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关系的制约。这是一种政治经 济分析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 社会变迁的动力和基础。在下图所示的社会结构 中,物质生产力的变化是最快的。它的变化引发 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带来社会制度的变革,从 而产生新的政治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 马克思政治经济分析中的政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 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 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早期的自由主义反映 了正在上升的工业化中产阶级的愿望,它与资本 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政治观念,早期 它只是反对绝对主义和封建特权,并没有倡导宪 政和代议制政府的思想。19世纪以前,自由经 济的信条得到发展,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受到赞 美,一切政府干涉都受到谴责。这些都成为19世 纪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内容。19世纪以后,出 现了赞成福利改革和经济干涉的社会自由主义, 而福利改革和经济干预就成了20世纪现代自由 主义的主要观点。
为了全面认识自由主义理论,我们需要把它的内容 分解为如下原则。 (1)个人主义原则 (2)自由原则 (3)理性原则 (4)平等原则 (5)宽容原则 (6)同意原则 (7)宪政主义原则
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分界线,自由主义可 以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个 阶段。古典自由主义的理想在于建立一种 最小的或所谓的“守夜人”式的国家,其 任务是保护公民不受他人侵犯。在经济领 域,古典自由主义相信自由的市场机制, 认为经济运转的最好状态就是政府不管的 状态。因此,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被认为 是保障繁荣、促进个人自由、保证社会正 义的最好方式。
但是,从政治结构分析的角度看,政治文化 属于政治体系的基础性的深层结构,它构 成了政治系统的“观念”系统,他与一定 的政治组织和制度相匹配,共同决定和影 响了“显性”层面的政治行为和政策的选 择(见图)政治结构中的政治文化体系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和观点,如果我 们把政治体系视为一个系统平台,那么, 政治组织和制度构成了该系统的“硬件” 系统,而政治文化体系则构成了该系统的 “软件”系统。政治系统中的政治文化体 系

《政治学原理》第八讲 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学原理》第八讲 政治意识形态

第八讲政治意识形态一、意识形态的含义及作用(一)意识形态的含义1.字面含义——Idea—ology——观念—科学Ideology意识形态18世纪法国哲学家德拉西最早提出“意识形态”一词,用以描述他所称的新兴的“观念学”(science of ideas)。

2.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

3.曼海姆对两种意识形态的区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特殊”的意识形态:指由于情况真相不符合其利益,所以对某一社会情境真相的掩饰或扭曲;“全面”的意识形态:指一种世界观或一种对生活方式的信奉。

4.现代社会科学的解释现代社会科学把意识形态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二)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第一,论证和辩护作用:使某种行为和安排合法化;第二,动员和凝聚作用:使人们在某种目标下凝聚和团结起来。

二、主要政治意识形态(一)自由主义(Liberalism )1.自由主义的基本立场伦理观念: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主张对待他人要像希望他人对待你那样;经济学说:阐述自由经济、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理论,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涉(后期有所变化);政治理论:研究个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强调个人自由永远是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

2.自由主义的一般原则A.个人主义原则;B.自由原则;C.理性原则;D.平等原则;E.宽容原则;F.同意原则;G.宪政主义原则。

3.古典自由主义与现代自由主义A.古典自由主义建立在比较极端的个人主义基础上;强调消极自由;认为“最好的政府就是管理最少的政府”。

B.现代自由主义认同和支持国家干预,支持“大政府”模式,拥有一种更加宽泛的“积极自由”观念。

(二)保守主义(Conservatism)1.保守主义的总体特征保守主义以一种怀旧的心情和态度面对社会重大变迁,它极力抵制来自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强大压力,为深受重围的传统社会秩序辩护。

保守主义者喜欢的一句名言:2.保守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政治家和政治理论家,代表英国式的温和的保守主义。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主编第1编政治的性质与政治研究作为导论,本编试图回答初学者可能遇到的两个元始问题:“如何理解政治”以及“如何研究政治”。

第1章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本章重点问题●理解政治的三个维度及其发展趋势●权力三面性的不同侧重点●公域/私域二分法的古典形式和修正形式●权力制约的必要性和制度设计1.1.1 政治的分析单位1. 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该政治观的典范: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第一, 个人在价值维度上是崇高的。

第二, 个人在分析维度上是理性和能动的。

(2)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观主要内容第一,对政治必然性的认识。

第二,个人与社会本位观。

第三,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第四,消极政治观。

第五,对权力的制约。

第六,公域与私域的区分。

2. 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代表理论:古典多元主义(1)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学理论与多元主义理论比较表1-1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学理论与多元主义理论比较.(2)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简言之,多元主义可以被视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政治结构,它将全体社会成员置于一个强大的体制化网络(established network)之中,这一体制化网络由联结公民和精英的社会组织编织而成,并使有效的政治民主成为可能。

参见Marvin E. Olsen and Marvin N. Marger eds., Power in Modern Society, Boulder,Westview Press, pp84-95,pp149-150。

3. 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代表理论:马克思阶级理论(1)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对政治学研究的影响第一,国体与政体的区分可以说是阶级分析方法的特定产物。

第二,强调斗争与暴力。

(2)影响选择政治学研究分析单位的因素第一,如何选择分析单位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有关,在这一意义上,它有一定的客观性。

第二,问题意识的产生又与研究者的价值立场、态度情感甚至意识形态倾向密切相关。

意识形态包括哪八个方面8个性质

意识形态包括哪八个方面8个性质

意识形态包括哪八个方面8个性质意识形态是指以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体系为基础的,对于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总体看法和判断准则。

它是由多个方面和性质组成的,这些方面和性质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识形态体系。

下面将分析并介绍意识形态的八个方面和性质。

一、价值观念性质价值观念是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也是最重要的性质之一。

它包括社会公平正义、道德伦理、社会团结等方面的观念和价值判断。

不同的意识形态在这些价值观念上有着不同的强调和解读,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核心价值观。

二、世界观性质世界观是对于世界本质、发展规律、存在目的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不同意识形态在世界观上有着不同的立场和看法,包括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等。

世界观对于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政治观念性质政治观念是指对于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组织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

不同意识形态在政治观念上有着不同的侧重和主张,包括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共和主义等。

政治观念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社会政治发展。

四、经济观念性质经济观念是指对于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分配方式等方面的看法和观点。

不同意识形态在经济观念上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经济观念对于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宗教观念性质宗教观念是指对于宗教信仰、宗教教义、宗教习俗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

不同意识形态在宗教观念上有着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包括宗教自由、世俗主义等。

宗教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社会发展。

六、科学观念性质科学观念是指对于科学研究、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的看法和认知。

不同意识形态在科学观念上有着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包括科学精神、科学发展等。

科学观念对于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七、文化观念性质文化观念是指对于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

不同意识形态在文化观念上有着不同的主张和处理方式,包括文化多元主义、文化一体化等。

政治学原理课件意识形态功能

政治学原理课件意识形态功能

➢社会的主导思想和统治阶级的行动指南
从一定意义上说,意识形态是社会的 主导思想和统治阶级的行动指南。它执行 管理和控制社会生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三大方面:“社会水泥”的功用;“指南针” 功能;教化与服务功能。
“社会水泥”的功用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有一个著名观点就是, 如果革命要想取得成功,那么首先必须取得意识形 态领域的领导权。葛兰西对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有 很精辟的论述,他把意识形态的这种社会功能比作 是一种“社会水泥”。他说:“在保持整个社会集 团的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中,意识形态起了团结统一 的水泥作用”。也就是说,一个政党要靠争取意识 形态的“领导权”而成为一个历史集团,从而使社 会成为统一体,意识形态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类似 于社会水泥的凝结作用。透过这个形象的比喻,葛 兰西非常深刻地揭示出意识形态的一个突出的社会 作用。
➢统治阶级的维护意识
意识形态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是统治阶级的维护意识。但是要发挥维护 统治阶级的作用,意识形态有它赖以发挥 作用的载体——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意识 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结合就达到了 自身传播的目的并为统治阶级统治的合法 性辩护。
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载体——意识形态国家 机器 意识形态是由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家创造
为统治阶级统治的合法性辩护 意识形态具有浓郁的政治性,而它的社会功能
也就突出表现在它的政治功能。意识形态的政治功 能体现在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合法性辩护。合法性或 政治合法性指的是政治统治依据传统或公认的准则 而得到人民的同意和支持。当人民对终极权威愿尽 政治义务时,这一权威就具有合法性。合法性被看 做是有效统治和政治稳定的基础。政治共同体、政 权、统治阶级的合法性,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极 为重要的意义,它是保证社会政治统治稳定发展的 不可缺少的思想政治基础。任何一个有头脑的统治 阶级或政治集团,都会在意识形态上论证它的权利 结构的合法性,要不然,它就无法将本身的统治地 位长久地维持下去。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教学大纲意识形态功能1.一)导向功能。

就是为所有成员指出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使全体成员拥有共同的信仰和追求。

二)辩护功能。

主要是为政党的存在、执政以及政党行为提供“合法性”辩护。

三)凝聚功能。

一个政党的意识形态是政党内所有成员所共有的,它集中反映了全体成员的意志和愿望。

所以,它有助于成员之间彼此达成认识上的一致和行动上的统一,保持政党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四)动员功能。

这一功能在政党内部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激发起所有成员的信心和热情,坚定他们实现行动目标的决心。

另一方面,使政党的长远目标更具吸引力、说服力,以获得所有成员的支持,并为未来利益作出牺牲。

五)约束功能。

提供是与非、优与劣的判断标准。

因此,政党意识形态能够约束或修正政党及其成员的行为,减少错误现象的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政党意识形态的约束力,只是一种思想、道德上的“非正规约束”,是一种“软约束”,不能取代执行和监督的制度保障2.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调控社会常态、引导社会变革、同化文化环境、助推经济发展。

3.意识形态的这两种属性决定了它的两种主要的功能:认识功能和社会功能。

4.从政治功能上看,意识形态具有政治整合、制度合法性支持以及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意识形态强调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并以超越利益的道德观念加以强化,以达成共识、消弭纷争。

从经济功能上看,意识形态能够简化决策过程、节省交易费用、提高制度管理的经济效益,解决经济运行中非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问题。

从社会和文化功能上看,意识形态能够对人们的思想进行引导和教化,促使人们遵守社会普遍的伦理规范,从而使社会秩序保持在理想的状态。

意识形态理论1.“意识形态”是当代传播文化一个重要词汇,这一词语从它起源起就具有了某种复杂性,但总的来说关于意识形态理论有三种理解模式,即反映论模式、结构主义模式和建构主义模式。

2.当代意识形态理论的图景式展示3.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主要观点意识形态的定义:“意识形态是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结构的表象(形象、神话、观念或概念)体系,它在特定的社会中历史地存在,并作为历史而起作用,……作为表象体系的意识形态之所以不同于科学,是因为在意识形态中,实践的和社会的职能压倒理论的职能(或认识的职能)”《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观点(1)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见《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及边界.pdf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及边界.pdf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 人们对意识形态概念持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甚至如大卫?麦克里兰所说:“它是一个定义(因此其应用)存在激烈争议的概念。

”[2]从价值评价的维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概念:“肯定意义的意识形态”,即认定它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存在的本质而对其内容和价值采取肯定性的态度;“否定意义的意识形态”,即认定它不可能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而对意识形态的内容和价值采取否定的态度;“描述意义的意识形态”,即不对意识形态作任何价值性评价而对其仅作中性的、客观的描述和评论等。

[3]从利益指向的维度来看,意识形态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意识形态指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思想方式、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广义上,意识形态指社会中代表某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思想方式、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总和。

[4]在这里,意识形态不仅指向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也包括社会中其他各阶级的意识形态。

如果我们把上述两种维度作部分地交叉综合,取价值评价维度中的描述性方式与利益指向维度的广义方式,可将意识形态概念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定义为:意识形态是指建立在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代表特定阶级和社会集团根本利益的情感、思想方式、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体系等社会意识的总和。

在当代,人们较多从广义的层面来理解和使用意识形态的概念,本文亦如此。

意识形态作用于社会是以它被社会中的群体和个人接受为前提的,意识形态的传播有多种途径,教育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马克思在揭露资产阶级通过教化的手段向社会成员灌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时指出:“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

”[5]“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

”[6]在当代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从事意识形态教育和传播的专门领域和基本形式。

现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集团,根据社会意识形态的要求和内容,运用各种方式对政治共同体的成员施加政治的、理论的、精神的、心理的综合影响,以达成对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奋斗目标的共识和相对一致的行动”。

第八章 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 《政治学原理》PPT课件

第八章   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   《政治学原理》PPT课件

8.2.1 什么是“意识形态” 本书中使用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特征 马克思新认识
( 一 的 ( 提 ( 才 APIBMnonaadltcs1种 形 2供 3能rirmi)))etoin解 式 了 够widlg对对勾culs释 ; 一 发Htaca于现勒eoltn,种生yki,值存了Iweo通模。d2on,得的政0eo,常式o0dP期秩治中3la,是;o,l待序变gg以国irp的提迁ea1世sv2未供怎人:e界来了 样A观民n,大齐( 一 定 ( ( 系 ( 的 象 灭 态学明1234种 化 历 , 了 就;行) ) ) )虚 、 史 当 剥 会山它它 意 意政假 永 阶 无 削 消主和是 识 识和 久 段 产 和 失管阶一 形 形编错 化 相 阶 压 。级种 态 态理误 ; 联 级 迫体迷 和 只的 系 掌 时学系障 权 是世 的 握 ,系相它力和界 暂 政 意联使相特组观时权识系得联定形固现消编;一形看形意是的是的系的切态作态识对扭对社的反理全意,形真曲冲会歪映论都识而态相,突关曲。
武器

意识形态的主张被放在 意识形态在修正社会心
争权夺利的背景中加以 理失衡的漫长努力背景
考察
中来考察
人们表现 中国人民追逐大权学力行政管理学系逃离组焦编虑
齐明山主编
参见[美]吉尔茨:《文化的解释》,229页,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9。
8.2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
8.2.2 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
英美社会科学中的意识形态—米歇尔·弗里登
米歇尔·弗里登总结:意识形 态不再被看作是理解的偏差,
“意识形态词法”
相反,人们用实证的经验主义 “意识形态词法”是比
来研究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 较各种意识形态的内部

意识形态教育ppt课件

意识形态教育ppt课件

谢谢
意识形态教育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关于意识形态的介绍
02
关于意识形态的历史
0内容:
关于意识形态的介绍
01 1、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是指一种 具有政治性质的思想、信念和意见,它们 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02 2、意识形态的作用:意识形态可以影响 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从而影响社会发展。
03 3、意识形态的种类:意识形态可以分为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无政府主义意识形态等。
关于意识形态的历史
1、意识形态的起源:意识形态可以追溯到古代,古希腊和罗马社 会就有意识形态的存在,它们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宗教上的信仰。 2、意识形态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发展, 在近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最主要的意 识形态。
关于意识形态的影响
01 1、意识形态的影响:意识形态可以影响人们的
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社 会发展。
02 2、意识形态的影响范围:意识形态的影响不仅
仅限于政治上,它还可以影响社会、经济、文 化等各个领域。
03 3、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意识形态可以深刻地影
响人们的思想,从而影响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汇报人:2024-01-11•引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概念目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实现形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实践•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目录•结论01引言背景介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交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指导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研究意义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把握其核心思想和理论精髓。

为实践提供指导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的研究,可以为实践提供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

02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概念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一个社会集团通过社会关系实践衍生出的共同信仰、观念和价值体系。

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本质意识形态的作用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利益关系的反映,是统治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的思想体系。

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引导个人行为和社会实践,形成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秩序。

030201意识形态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

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批判,揭示其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批判性维护阶级统治引导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凝聚社会共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01020304通过宣传和教育,强化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巩固阶级统治。

塑造和引导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和维护社会秩序。

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第六讲 政治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的含义和作用

二、主要政治意识形态分析 三、政治意识形态的分布

一、意识形态的含义与作用
1、意识形态的含义

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 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 观念。这种观念由一系列概念、价值和符 号所组成,从总体上表达了对人性的看法, 对人类行为的批评,对应然问题的阐释, 以及对正确安排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 意见。



自由主义的要素





个人主义:核心原则。 自由:核心价值。 理性 平等 宽容 同意 宪政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主要区别


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分界线,自由主义 可以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 个阶段。 如何区分?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看它 们如何理解平等问题
为国家尽责,随时准备为其民族与种族的光荣而奉献生命,
成为国家的英雄,是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全部价值之所在。

德国法西斯主义: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相互交织 声称有一个特殊的白人群体是所有文明的载体,那就是雅 利安人,诺曼人是 雅利安人中更为优秀群体。德国人是诺 曼人。优秀的诺曼人有被邪恶的非德意志力量征服的危险。 犹太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甚至罗马天主教,都是 使德国堕落的阴谋集合体。 反社会主义的、反犹太主义,反资本主义、反自由主义、 反个人主义。 和支配西方的政治思想观念与价值背道而驰。理性主义、 进步、自由与平等之类的价值观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斗 争、领导权、权力、英雄主义、战争等名词。


对自由的不同理解 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的分野

古典自由主义:消极自由。 人是有理性的智慧动物,在涉及自己利益的问题上,能够 做出明智的决定;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 的最大潜能,去 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幸福。所以,尽可能少的对个人行为进 行人为干涉;政府作为公共权力,除了维持秩序外,对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提供合法性
卢梭:“奴隶制度只有建立在 一整套连奴隶也相信其合理合法的 信仰之上才可能稳固下来,否则它 面对的是持续的反抗”
Thursday, June 06, 2019
意识形态还有提供合法性和塑造政治体系的功能。为政治体系
提供合法性的信仰、观念和价值,既可以在一个社会中自然地发展
起来,也可以从上到下、从外到里强制性地灌输到个人意识之中,
“每种意识形态所包含的各种不同概念的排列组合差异,使不同的意识形态呈现出特有的面目, 就像同样的词语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构成不同的语句一样”
在此基础上,弗里登认为意识形态冲突的最终解决只有留待于政治决定,而每一种意识形态都必须在和其他 意识形态的争论中夺取这种政治决定的“制高点”,在集体的政治决定中使自己的核心价值压倒其他意识形态的 核心价值,使自己的观念成为公共政策。在这种意义上,意识形态不是什么虚幻的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政治现 实,它本身就是政治实践必不可少的因素。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什么是意识形态”这一问题仍难以达 成共识。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意识形态这个词分别具有正面、 负面和中性的意义。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政治思想家大都在批判意识形态,并且决不承认自己的思想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然而,对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政治科学家而言,这些伟大思想家的理论本身却又无一例外是各种意识形态大 厦的重要基石。
Thursday, June 06, 2019
1 意识形态:起源与背景 2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 3 意识形态的功能 4 意识形态的“终结”
《政治学原理》
4
意识形态:起源与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除了理性主义盛行以外,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 和政治生活也逐渐出现。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一系列转变压缩 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和苦难。
Thursday, June 06, 2019
《政治学原理》
12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
(二)欧洲大陆思想传统
在欧洲大陆的思想传统中,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处在比较特殊的地位。曼海姆承认 思想由其所处社会环境所塑造,他将意识形态界定为维护特定的社会秩序并且代表统治群 体利益的思想体系,并认为所有的意识形态体系都是歪曲的思想观念,都是从自我利益的 角度反映社会真实。他坚称只有公共知识分子才能破除偏见,真正揭示客观真理,因为他 们没有自己的经济利益。但这一论断却由于理论缺陷而被人质疑称为曼海姆悖论。
以制造政治服从和控制。这种通过操纵意识形态来控制社会和政治
Thursday, June 06, 2019
《政治学原理》
5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Thursday, June 06, 2019
1 意识形态:起源与背景 2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 3 意识形态的功能 4 意识形态的“终结”
《政治学原理》
6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
除了曼海姆外,欧洲大陆思想传统还存在社会心理学或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路径,其代 表人物为弗洛伊德,他认为意识形态并不是某个特定阶级出于利益的考虑而对现实的扭曲, 而是来自个体与团体无意识的“自欺”,是人们将自己的真实动机理性化过程中,用来代 替真实但不可被社会接受的理由、动机的那些虚假的理由。
Thursday, June 06, 2019
在政治领域,几个世纪以来众多思想家和政治家解决现代社会 的政治问题的各种方案汇聚起来就是各种意识形态的内核,而这些 理论参与的实践则构成了各种意识形态现象。
随着现代化由欧洲、北美向其他地区扩展,同样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也在这些地区产生,各种意识形 态也从“西方的”变成了世界的。
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培根到马克思;第二阶段从马克思到20世纪60年代; 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迄今。
第八章 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
Ideology: Nature and Function
《政治学原理》
前言 Preface
作为人类价值理念的系统表达,意识形态是 政治制度的灵魂,是政治系统软件的内核。
本章侧重分析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包括其 起源、性质、功能和命运。
重点问题 意识形态的起源 马克思在意识形态理论史上的地位 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意识形态的“终结”
《政治学原理》
9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
二、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
(一)马克思思想传统(西方左翼思想)
西方左翼思想家的阵营主要包括:列宁、葛兰西、卢卡奇(George Lukacs)、 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法兰克福学派以及齐泽克(Slavoj Zizek)。
在一战之后,马克思生前所预见的资本主义体系崩溃并没有很快来临,反 而是无产阶级革命跌入低潮。这种情况促使马克思主义者寻找资本主义体系具 有如此强大弹性的原因,最终他们认为: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使得 无产阶级革命难以发生。
Thursday, June 06, 2019
《政治学原理》
2
本章主要内容 Main Content
Thursday, June 06, 2019
1 意识形态:起源与背景 2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 3 意识形态的功能 4 意识形态的“终结”
《政治学原理》
3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马克思、恩格斯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理论,将此前
的一切理论形态,包括宗教、道德、政治理论和哲学,全都看
作意识形态,并认为意识形态是对真相的扭曲,是对冲突的社
会关系的歪6, 2019
《政治学原理》
8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
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具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
Thursday, June 06, 2019
法国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将马克思所批判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机器” (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称为“强制性的国家机器”,而使用“意识形态 国家机器”(包括宗教、教育、家庭、法律、政治、工会、传媒、文化等,其中各种 学校是支配性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这一概念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机器进行批 判。
(三)英美思想传统
英美社会科学中的主流将意识形态看作是对一些本质上互相冲突的概念(信仰的 内核)的竞争性的不同解释。当代英国著名的意识形态研究专家米歇尔·弗里登是英美 思想传统的代表人物。
Thursday, June 06, 2019
《政治学原理》
14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
弗里登既反对马克思主义深挖意识形态物质根源的研究路径,也反对西方从观念到观念的政治哲学的研究方 式。他认为,要完全理解意识形态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就必须求助于“意识形态词法”(morphology),即比 较各种意识形态的内部结构,找出这些结构中的各种子概念,确定其在各自结构中的地位、作用,从而达到对意 识形态的细致了解的研究方法。
1
意识形态是一 种迷障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认识,为后来 曼海姆(Karl Mannheim)创立知识社会学,以 及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重要 基础。
4
意识形态是和特定 的历史阶段相联系
的暂时现象
3
2
意识形态和阶级 体系相联系
识形态和权力 相联系
Thursday, June 06, 2019
意识形态是一套多少能够自洽的观念体系,这套观念,不管它们是倾向于保存、修改还是推翻现有的权力 体系,总之为有组织的政治行动提供了基础。因此,所有的意识形态:(1)对现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通常 是以世界观的形式;(2)对于值得期待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模式;(3)勾勒了政治变迁怎样才能够发生。
ideology(意识形态)这个词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由法国思想家德斯蒂·德·特拉西(Destutt de Tracy)创造的, 用来表示“观念的科学”的意思。他认为人们可以用科学来改进社会和政治状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客观 地揭示出人们观念的起源。
有人认为这是群众在自发地表达他们的意志,反对政府对他们的压抑,群 众就应该有这样的权利;
有人认为这是一件危险的事,群众盲目冲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幸好 有警察维持秩序,否则还不知道闹出什么事来;
还有人会认为,这事无可厚非,人们有表达他们意见的自由,不管是通过 喊口号还是撒传单,只要他们不危及别人同样的权利就行。
在1902年出版的《怎么办?》一书中,列宁就将无产阶级具有的观念描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而 意识形态不只和资产阶级相联系,意识形态成了一个中性词,不再必然站在“科学”的对立面。
Thursday, June 06, 2019
《政治学原理》
10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
意大利共产党书记、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在监牢中撰写的 《狱中札记》中将上层建筑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市民社会,另一个 则是政治社会或国家。在这两个领域之中,除了存在传统的政治霸权 外,还存在文化霸权,即资产阶级具有的用他们自己的观念替代敌对 的观念,并且实际上使自己的观念成为社会和时代共识的能力。只有 无产阶级霸权在市民社会中确立起来,资产阶级的统治才会动摇。
Thursday, June 06, 2019
《政治学原理》
18
意识形态的功能
二、政治认同和整合
意识形态为每一个人提供身份或认同,使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和世界中 的位置形成认识;意识形态也会如同一种黏合剂,用一套信仰将不同的个 人黏合为一个群体,甚至黏合成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也能将具有不同信仰 的群体在更大规模上团结起来,比如自由民主、伊斯兰教义、民族主义。
《政治学原理》
13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
吉尔茨则对各种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路径进行了归纳,并将其区分为利益论和张力 论两类:利益论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面具或武器,意识形态的主张应当被放在争权夺利 的背景中加以考察,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路径是其代表;而张力论则认为意识形态则是治 疗病症的处方,意识形态的主张应当被放在修正社会心理失衡的背景中来考察,社会心 理学的研究路径是其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