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本节分析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本章知识的高度总结,又是本章知识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部分电路的认知上升到全电路规律的掌握,又能从静态电路的计算提高到对含电源电路的动态分析及推演.同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够充分体现功和能的概念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是加深对功能关系理解的好素材.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静电力做功的特点、静电力做功与电能的转化以及如何从非静电力做功的角度描述电动势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借助于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已经具备了可以通过功能关系分析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可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论推导过程.体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具体应用,理解内、外电路的能量转化.(2)理解内、外电路的电势降落,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3)会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路端电压与负载、电流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已知的电学知识和规律,推导得到新的知识和规律.(2)学会用实验方法,验证并理解新的知识和规律.(3)学会利用数学方法来理解和解决相关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倡导师生协作,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营造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团队合作能力.(2)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重难点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推导及理解.2.路端电压与负载、电流的关系,能进行相关的电路分析和计算.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教学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实验电路板、电源、数字电压表、数字电流表等.教学设计(一)(设计者:周静忠,徐会强改编)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以及后面的照应做好伏笔.)闭合电路:当开关S闭合,电源、导线、用电器组成闭合电路.)电源起什么作用?提供电能.)电源怎么提供电能?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何描述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和题述的两种情况,可以列出下面两个方程:r1r2从教材“图2.7-2闭合电路的电势”分析得出:外电路电势降落之和U外+U内,等于电源升高的进一步加深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理解,为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数据做好准备.)板书设计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认识闭合电路闭合电路:开关S闭合,电源、导线、用电器组成闭合电路外电路:由用电器和导线组成外电路内电路:电源内部是内电路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ER+rE=U外+U内三、讨论及应用1.路端电压、内电压和电动势的关系2.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1)U路=E-Ir(2)U路I的关系图线的物理意义①与U路轴的截距的物理意义:断路状态,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②与I轴的截距的物理意义:短路状态,短路电流很大,不允许出现短路③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图线倾斜程度跟内阻r有关,图线斜率绝对值越大,内阻越大教学反思本节的教学活动,基于学生基础、动手能力、思维方式等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探究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教学目的,掌握物理思维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本节重点即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的,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一定要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1)采用实验引入,实验现象和学生初中的学习认知产生冲突,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这个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2)对电路的认识,由于之前已有铺垫,所以不需要过多阐述,而应该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由本节效果来看,学生的预习成果显著.(3)在探究路端电压与负载关系实验时,测量自制电源的路端电压和内电压,并将结果用数字电压表显示出来,学生记录实验数据,然后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找到路端电压与内电压的和不变的关系.(4)基于学生数学基础的特点,在研究路端电压与电流关系时,让学生从图象出发研究,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2.本节教学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如电源的短路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于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3.本节教学能让学生参与进来,主动探讨电路动态分析的问题.学生还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层次将课堂内未完成的内容拓展到课外,做到课题学习和课外思考的互通.教学设计(二)(设计者:陈国文,徐会强改编)教学过程设计演示一:四盏小灯泡并联,由四个开关控制,外电路如图所示,用四节干电池串联作为电源,接B两端,逐一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再逐一断开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定性介绍内、外电路的电势升、降情况对闭合电路有整体定性的了解.电源没有接入外电路时,电源电动势与测出各接线柱间的电势差.实验结果:U AB=U AD+U CB,U CD=0数据分析:电源的电动势为电极附近由于非静电力做功,两次电势提升之和.改变外电阻,测出几组内、外电压.学生按下表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U外/VU内/V(U外+U)/V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导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间内,外电路中消耗的电能时间内,内电路中消耗的电能观察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变化规律;讨论分析解释实验现象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7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电路结构闭合电路的组成⎩⎪⎨⎪⎧外电路内电路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 =U 外+U 内 I =ER +r三、路端电压U 与负载R(或干路电流I)的关系 1.实验现象:R 增大时,I 减小,U 增大 R 减小时,I 增大,U 减小2.解释:利用U =E -Ir(E 、r 是一定的) 3.U-I 图线的分析和理解(1)反映了U 和I 的变化关系(2)与U 轴截距的物理意义:断路状态,且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3)与I 轴截距的物理意义:短路状态,短路电流很大,不允许出现短路现象(4)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图线倾斜程度跟内阻r 有关,图线斜率绝对值越大,内阻越大教学反思本节设想从三个小实验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对话,及时捕捉学生的原认知对本节教学的影响.从两个探究实验的数据分析中,加深对电源内部电势升降的理解和电源存在内阻的认识,从而明确电源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内外电路的电势降落.依据能量守恒进一步从理论上探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并能用该定律对路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变化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活动的场景设计中要倡导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提高,从实验得出的结论要与科学结论进行比较,从而正确地建构物理知识.备课资料●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太阳能电池等形式多样的电源可为人类提供所需的稳定持续的电流.然而,世界上第一个使人类获得稳定持续电流的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发明家伏特(1745~1827).伏特24岁时发表了静电学著作《论电的吸引》,引起了科学界的注意.29岁成为物理学教授,在电学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1791年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三年后还被授予科普利奖章,后来还被选为巴黎科学院的国外院士.伏特所处的时代,人们对电的研究只停留在静电现象.178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伐尼发现了“动物电”现象,在此启发下,伏特于1792年开始研究“动物电”及相关效应.他通过大量实验,否定了“动物电”是动物固有的说法,认为产生于两类导体(两种金属和液体)所组成的电路中,不同种类的金属接触时彼此都起电(叫接触电),这就是著名的电的接触学说.他以不同的金属连成环接触青蛙腿及其背,从而成功地使活的青蛙痉挛.这就证实了“动物电”产生于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由实验他还观察到电不仅使青蛙颤动,还会影响其视觉和味觉神经.为了取得较强的效应,伏特把若干种导体联接起来进行了长期实验,终于在1799年研制成第一个长时间的持续的电流源——伏特电堆,接着又发明了伏特电池.伏特电池是19世纪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伟大的发明.这一发明在此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成为人们获得稳定的持续电流的唯一手段.由此开拓了电学研究的新领域,使电学从静电现象的研究进入到动电现象的研究,导致了电化学、电磁联系等一系列重大发现.正是依靠足够强的持续电流,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又导致了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等,使电磁学发展走上了突飞猛进的道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最先为人类提供稳定电流的科学家,将电动势和电位差的单位以他的姓氏命名为“伏特”(VOLT),简称“伏”.。
高中物理教案选修3-1 27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教学设计:高中课程标准.物理(人教版)选修3-1主备人:赵兴泉学科长审查签名:2.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本节主要介绍闭合欧姆定律的基本知识。
2、解析:这一节概念初中学过,要进行复习,讲述的重点内容是闭合欧姆定律的应用。
测量电动势的方法,这一节内容概念多公式变化复杂,要加强对这一节的练习。
(二)目标及其解析1. 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2.明确在闭合回路中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3.熟练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知道其适用条件思考题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思考题2.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式是什么?思考题3.电源电动势是否因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解析:闭合电路包括内、外电路,要考虑路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变化,知道测量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会计算有关电路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前面知识没有学好或遗忘,在实际进行电路计算时容易用初中知识来解答具体问题容易出现错误。
2、测量电动势的方法有好几种,要根据题中所给条件选择测量方法。
3、计算电动势和内阻要注意用方程组求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要对前面所学电路知识进行复习,反复比较电路。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基本流程复习前节内容→本节学习要点→闭合欧姆定律→求解电动势和内阻→测量电动势和内阻→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变化→练习、小结2、教学情景问题1最简单的电路由几部分组成?设计意图:知道电路的组成,内电路和外电路问题2用电器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设计意图:电路中有电源问题3在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源有哪些?设计意图:知道电源的种类问题4电动势是如何定义的?设计意图:知道电动势的意义问题5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如何表述的?设计意图:知道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例题1.电动势为2V的电源跟一个阻值R=9Ω的电阻接成闭合电路,测得电源两端电压为1.8V,求电源的内电阻(见图).分析:电源两端的电压就是路端电压,由于外电路仅一个电阻,因此也就是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可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先算出电流,再由全电路欧姆定律算出内电阻.解: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得电源内电阻由于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压之和,而通过内、外电路的电流又处处相同,因此也可以根据串联分压的关系得【变式】课本144页练习四弟(1)题.例题2.把电阻R1接到内电阻等于1Ω的电源两端,测得电源两端电压为3V.如果在电阻R1上串联一个R2=6Ω的电阻,再接到电源两端,测得电源两端电压为4V.求电阻R1的阻值.分析:两次在电源两端测得的都是路端电压,将两次所得结果代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两个联立方程,解此联立方程即得R1的大小.解:设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前、后两次的路端电压分别为即R12+7R1-18=0,取合理值得R1=2Ω(另一解R1'=-9Ω舍去).【变式】课本144页练习四弟(4)题.设计意图: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六)、目标检测1. .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B.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电源两极得到的电压数值,实际上总略小于电源电动势的准确值C.电源电动势总等于内、外电路上的电压之和,所以它的数值与外电路的组成有关D.电源电动势总等于电路中通过1C的正电荷时,电源提供的能量2.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电源内部,由负极到正极的方向为电动势的方向B.在闭合电路中,电动势的方向与内电路中电流的方向相同C.电动势的方向是电源内部电势升高的方向D.电动势是矢量3.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左移动时,两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为()A.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B.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C.两表示数均增大D.两表示数均减小设计意图:检测目标完成情况A组题:1、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其物理意义可以表述为()A.外电路断开时,路端电压是1.5VB.外电路闭合时,1s内它能向整个电路提供1.5J的化学能C.外电路闭合时,1s内它能使1.5C的电量通过导线的某一截面D.外电路闭合时,导线某一截面每通过1C的电量,整个电路就获得1.5J电能2. 在已接电源的闭合电路里,关于电源的电动势、内电压、外电压的关系应是()A.如外电压增大,则内电压增大,电源电动势也会随之增大B.如外电压减小,内电阻不变,内电压也就不变,电源电动势必然减小C.如外电压不变,则内电压减小时,电源电动势也随内电压减小D.如外电压增大,则内电压减小,电源的电动势始终为二者之和,保持恒量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练习B组题1. 图1为两个不同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U-I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动势E1=E2,发生短路时的电流I1>I2B.电动势E1=E2,内阻r1>r2C.电动势E1>E2,内阻r1<r2D.当两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量相同时,电源2的路端电压变化大2.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已知定值电阻R1=10Ω,R2=8Ω.当单刀双掷开关S置于位置1时,电压表读数为2V.则当S置于位置2时,电压表读数的可能值为()A.2.2V B.1.9V C.1.6V D.1.3V3.在图3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下滑动时,A、B两灯亮度的变化情况为()A.A灯和B灯都变亮B.A灯、B灯都变暗C.A灯变亮,B灯变暗D.A灯变暗,B灯变亮4.如图4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左移动时,两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为()A.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B.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C.两表示数均增大D.两表示数均减小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库仑定律的巩固C组题1. 如图所示,R1=R2=R3=R,电源内阻不计,电流表、电压表均理想.两表的示数分别为0.3A、2V,则电源电动势为______V,R=______Ω.若将两表的位置互换,则电压表示数为______V,电流表示数为______A.2. 有“200V40W”灯泡400盏,并联于电源两端,这时路端电压U1=150V,当关掉200盏,则路端电压升为U2=175V试求:(1)电源电动势,内阻多大?(2)前后两次每盏灯实际消耗的功率各多大?(3)若使电灯正常发光还应关掉多少盏灯?设计意图:使部分学生有拓展的空间教学反思:学生对这一节内感到很难,测量种类多,公式变化复杂,计算难度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要适当控制题目的难度。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掌握计算电流、电阻和电压关系的方法–理解闭合电路中电流、电阻、电压的作用和相互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和概念表的绘制,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电路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计算电流、电阻和电压关系的方法•教学难点:欧姆定律与电路实际问题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使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打开水龙头,水就会流出来?•引导学生讨论,从中引出电流的概念以及与水流的类比。
2. 欧姆定律的引入(1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引出欧姆定律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初步计算。
3. 欧姆定律的讲解与推导(15分钟)•结合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通过推导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4. 欧姆定律的应用(15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电路中电流、电阻、电压的变化情况,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5. 实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路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
•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电路问题背后的物理原理。
6. 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和概念表的绘制,总结和归纳欧姆定律的重点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7.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程度。
•提示学生注意实验安全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物理实验。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4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案教科版选修3-1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1.理解电动势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培养科学思维和概念理解能力。
2.掌握电源内阻对电路的影响,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锻炼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4.计算并分析电源的效率,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以下知识点:电阻、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解析】首先,计算电流I =电动势E /总电阻R = 9V / (3Ω + 0.5Ω)。然后,计算灯泡两端的电压U_灯泡= I *灯泡电阻R_灯泡= I * 3Ω。最后,根据灯泡的亮度与电压的关系,电压越高,灯泡越亮。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以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4)小组讨论法:在课堂上,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以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知识讲授:运用PPT展示电动势、电源内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概念和理论,结合生动的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闭合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元素;2.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公式和应用方法;3.能够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4.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二、教学重点:1.闭合电路的概念和组成元素;2.欧姆定律的基本理论和公式;3.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欧姆定律的应用方法;2.通过实验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池等;2.实验辅助工具:示波器、万用表等;3.实验环境:安全、整洁的实验室环境;4.实验材料:闭合电路实验的相关资料和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闭合电路的示意图,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好奇和兴趣,并向学生介绍闭合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元素。
2.讲解欧姆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即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U=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3.实验演示:教师向学生演示闭合电路的搭建过程,并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4.实验操作:让学生自行操作电路搭建和测量电流、电压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数据分析:让学生计算实验数据,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6.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闭合电路中不同元素发生变化时,对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影响,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7.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六、教学反思:1.欧姆定律的基本理论和公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故需要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化学生的理解。
2.实验环节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闭合电路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2.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路板、电源、导线、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
2.学生准备: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物理学中已学知识再次复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2.引入闭合电路的概念:闭合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组成的完整电路,其中电源提供电能,导线负责电流的传输,负载则是电能的消耗者。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流和电压?二、实验部分(20分钟)1.将电源、导线和负载连接在电路板上,形成一个闭合电路。
2.在负载电阻上并排接入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
3.依次调节电源电压使其分别为3V、5V和8V,记录下此时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4.改变负载电阻的大小,重复步骤3三、欧姆定律的引入(10分钟)1.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2.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在一条导体中,电流的强弱与电压成正比,与其阻抗成反比。
即I=U/R,其中I为电流,U为电压,R为电阻。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15分钟)1.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
2.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当电流和电阻给定时,如何计算电压?当电流和电压给定时,如何计算电阻?当电压和电阻给定时,如何计算电流?2.引导学生观察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六、复习总结(10分钟)1.整理已学知识,向学生强调欧姆定律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巩固并巩固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5分钟)1.依据给定的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
2.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和电压的值。
教学反思:1.通过实验引入的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2.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学生可以思考并巩固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3.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实验观念和安全意识,并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闭合电路的概念,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闭合电路的概念介绍。
2. 欧姆定律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
3. 欧姆定律的应用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应用。
2. 难点:闭合电路的概念和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欧姆定律。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电路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激发学生对闭合电路和欧姆定律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闭合电路的概念,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解释其物理意义。
3. 实践:学生进行电路实验,测量电流和电压值,验证欧姆定律。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电流的计算、电阻的测量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闭合电路和欧姆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闭合电路概念和欧姆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电路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欧姆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电路设计、手机电池等。
2. 探讨欧姆定律的局限性,如在非线性电路中的适用性问题。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过程、电路图和计算实例。
2. 实验器材:电路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等。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学术论文或书籍,供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生参考。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闭合电路的概念和结构;2. 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与表达式;3. 能够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4. 能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二、学习重点1. 欧姆定律的原理和表达式;2. 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1. 如何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2. 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2.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 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检查学生对电路的认识程度,简要介绍闭合电路的概念和结构,分析闭合电路中电流的流动原理,并分享欧姆定律发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探究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并展示其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发现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其表达式。
3. 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际电路实验,学生可以用欧姆定律来推导电路中电阻、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4. 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 巩固与拓展再次让学生回顾欧姆定律和闭合电路的相关知识点,并拓展了解并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策略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欧姆定律的规律。
2. 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拓展知识,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3. 丰富的实验、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让学生更贴近生活,更愿意学习,更易掌握知识。
七、教学评估1. 课中实验操作评估;2. 讨论评估,回答问题评估;3. 思维导图、概念关系图评估;4. 自主学习报告评估。
高中物理3-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7 闭合的电路欧姆定律教材分析:在本节教材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电动势的概念,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的电压之和,这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和基础。
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推导中,强调做功与能量的关系,运用做功和能量转化来推导该定律,使学生在定律的理解层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路端电压与电流(或外电阻)的关系,虽实验和推导不难,但在实际中运用是一个难点。
这里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研究闭合电路的电流I与外电阻R的关系,路端电压U与外电阻R的关系,观察并讨论得出规律。
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对实验结果展开理性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并能运用该规律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生产、生活服务。
最后利用一道例题来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计算,并通过例题介绍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方法,并适当地延伸拓展,思考题使学生对电动势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节“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虽然前面第二节已经学过“电动势”一节,但学生对电动势和内阻的认识仍然很粗浅和模糊;另外学生对欧姆定律和电源两极电压的认识和理解还局限在初中所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并能熟练运用,必须通过与学生已有的电学知识的对比,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然后通过分析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和认同,从而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2、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3、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或外电阻)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4、理解闭合电路的功率表达式,知道闭合电路中能量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学生已有的电学知识的对比,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2、通过对内、外电路电压的分析,使学生能直观认识和掌握全电路中电压与电源电动势的关系;3、通过研究路端电压与电流关系的公式、图线及图线的物理意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4、通过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闭合电路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闭合电路的概念介绍。
2. 欧姆定律的内容讲解:电流I与电压U、电阻R之间的关系,公式I=U/R。
3. 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应用。
2. 难点:闭合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及动态变化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电源、电压、电流等基本概念,引出闭合电路的概念。
2. 讲解欧姆定律:阐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给出欧姆定律的公式I=U/R。
3.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规律,验证欧姆定律。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解决。
5. 总结提高: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欧姆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欧姆定律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闭合电路概念和欧姆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欧姆定律应用题的解答,评估其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欧姆定律的知识点讲解清晰,便于学生理解。
2. 反思教学方法:观察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实验操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八、拓展与延伸1. 讲解其他定律:介绍与欧姆定律相关的其他物理定律,如电压定律、电流定律等。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鲁科版选修3-1第四章第一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教材分析课标分析: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材地位: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恒定电流一章的核心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既是本章知识的高度总结,又是本章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部分电路的认知上升到全电路规律的掌握,又能从静态电路的计算提高到对含电源电路的动态分析及推演。
同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够充分体现功和能的概念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是功能关系学习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静电力做功与电荷量、电势差的关系、了解了静电力做功与电能转化的知识,并处理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相关电路问题,已经具备了通过功能关系分析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问题的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目标1.知道电路结构,理解电动势定义及物理意义;2.知道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3.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会分析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经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2、通过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实验,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3、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的UT图像,培养学生利用图像方法分析电学问题的能力。
4、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定律进行相关讨论是本节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基础和关键。
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路端电压与负载关系是本节难点。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演示实验:问题:依次接通SSSS后,灯1、2、3、4、泡1有什么现象?观察灯泡1在S]闭合、s2闭合时的亮暗变化,积极思考亮暗变化的直接原因?S ]闭合时,灯泡1正常发光,说明:灯泡1两端电压达到或接近灯泡1的额定电压s 2闭合现象:灯泡1变暗当S2、S3、S4闭合时,灯泡1变暗,说明:灯泡1两端电压小于灯泡1的额定电压灯泡1始终接在电源两端,为什么它两端的电压会发生变化呢?学习目标1•知道电路结构,理解电动势定义及物理意义;2.知道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3•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会分析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根据目标,预习本节课内容,新课教学认识闭合电路1:最简单的闭合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i RS i!:2、内电路、外电路。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案范文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通过实验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I = E / (R + r)2. 内外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U内= I r, U外= I (R r)3. 欧姆定律的应用:解决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难点:欧姆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问题探究,发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电路原理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闭合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观察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4. 应用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和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指标: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概念,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车、手机电池等。
2. 介绍欧姆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传感器、电路设计等。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讲解、实验演示等。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选修3《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樟树三中周小勤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中是第二章第七节的内容,电动势作为单独的一节在前面已经介绍,所以本节主要从能量角度得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然后研究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息息相关,只有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才能有效的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3、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路端电压U与负载R(或干路电流I)的关系。
难点:路端电压U与负载R(或干路电流I)的关系及U—I图线的物理意义的理解。
二、教学设计思想在这节课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设置一个与学生现有知识相矛盾的实验引入课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很快切入主题;然后利用能量转化守恒定律,分析得出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与内、外电压的关系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用滑滑梯动画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关于路端电压U和负载R的关系的探索,教师介绍实验原理电路图,采用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用导学卡,在实验中发现规律,交流讨论并用所学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再鼓励学生代表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与大家共享。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引导作用,使学生沿着主线、沿着重点难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恰当的时候将学生讨论的问题引导到一个比较集中的矛盾上,激化这个矛盾,从而解决这个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借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教法和学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中很多规律都来源于实验的探索。
教学实践证明:探索性实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学会一些探索大自然规律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教案(人教版选修3-1)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巩固产生恒定电流的条件;(2)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3)明确在闭合回路中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4)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2、在物理方法上的要求:(1)通过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实验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2)从能量和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3)通过对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4)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电动势是表示电源特性的物理量(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3)应用定律讨论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2、难点:(1)闭合回路中电源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2)短路、断路特征(3)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电路中的路端电压、电流强度随外电阻变化的关系三、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演示:将小灯泡接在充满电的电容器两端,会看到什么现象?(小灯泡闪亮一下就熄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分析:当电容器充完电后,其上下两极板分别带上正负电荷,两板间形成电势差.当用导线把小灯泡和电容器两极板连通后,电子就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通过导线产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但这是一瞬间的电流.因为两极板上正负电荷逐渐中和而减少,两极板间电势差也逐渐减少为零,所以电流减小为零,因此只有电场力的作用是不能形成持续电流的.为了形成持续的电流,必须保持恒定的电势差,这就要有一种不同于静电力的力,能够不断地分离正负电荷来补充两极板上减少的电荷.这样才能使两极板保持恒定的电势差,从而在导线中维持恒定的电流,能够做到这点的装置叫电源.电源在维持恒定电流时,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将不断做功,从而把已经流到低电势处的正电荷不断地送回到高电势处.使它的电势能增加.板书:1、电源: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它并不创造能量,也不创造电荷.(例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核能等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源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并且能够提供恒定的电压,那么不同的电源,两极间的电压相同吗?展示各种干电池(1号、2号、5号、7号),请几个同学观察电池上面写的规格,发现尽管电池的型号不同,但是都标有“1.5V”字样.我们把示教电压表直接接在干电池的两端进行测量,发现结果确实是1.5V.讲台上还摆放有手摇发电机、蓄电池、纽扣电池,它们两端的电压是否也是1.5V呢?那么如何知道它们两端的电压呢?用电压表测量。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闭合电路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闭合电路的概念及其组成。
2. 欧姆定律的表述:在一段电路中,电流强度与两端电压成正比,与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
3. 欧姆定律的应用:解决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闭合电路的概念,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复杂电路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欧姆定律的内涵。
3.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电源、导线、电阻等基本电路元件,引出闭合电路的概念。
2. 讲解欧姆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表述,解释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欧姆定律。
4. 公式推导:在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推导欧姆定律的公式。
5. 应用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闭合电路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欧姆定律表述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欧姆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
2. 引导学生关注电路中的其他定律,如基尔霍夫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等。
高中物理3-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3-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三、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
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有关闭合电路的动画片,让学生了解电源、导线、电路板等电路元件,让他们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
2. 引导学生比较开启和闭合电路,让他们理解电路中信号的传递是否依赖电源?
3. 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
二、授课主体
1. 让学生看一段有关欧姆定律的电视讲座,解释它的内容;
2. 通过小实验,在课堂上演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让学生搞清楚闭合电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 带领学生分析欧姆定律的文字表达;
4.用图表、框图,带领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电路中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三、检测与总结
1. 使用PPT教学课件,例题让学生计算出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用简单的问答、讨论调查,检测学生学习欧姆定律的情况,克服不懂的问题;。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三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分析1:认知目标要求分析: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理解路端电压与负载关系;会分析闭合电路中能量的转化。
2:学习能力目标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求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志趣、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1.教学大纲要求:电动势(A)、闭合电路欧姆定律(B)、路端电压与负载关系(B)、闭合电路中能量的转化(A)。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恒定电流的这一章的重点,高中电流知识与初中电流知识的最大区别就在这一节,在整个电流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高中电流知识基础。
3.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而电动势的概念和路端电压与电流(外电阻)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4.教材处理: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本节内容分两节来上,这节课主要讲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路端电压与负载关系。
第二节课主要讲解电路中的能量的转化问题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
三:学生特征分析:1、知识基础分析:①掌握了用电压表测电压的方法;②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③掌握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④初步掌握了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2、学习能力分析:①学生的观察水平不断的提高,能够初步地、独立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各个主要细节,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
②具有初步的归纳重点,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
③已经初步具备了基本地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2.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3.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知道各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4.会分析路端电压与电流(负载)的关系,并会用U—I图象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物理选修3《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中是第二章第七节的内容,电动势作为单独的一节在前面已经介绍,所以本节主要从能量角度得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然后研究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息息相关,只有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才能有效的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知识与技能①能够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出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②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电路有关的问题;③理解路端电压与负载(或干路电流)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实验:探索闭合电路中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②通过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路端电压U与负载R(或干路电流I)的关系。
难点:路端电压U与负载R(或干路电流I)的关系及U—I图线的物理意义的理解。
二、教学设计思想在这节课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设置一个与学生现有知识相矛盾的实验引入课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很快切入主题;然后利用能量转化守恒定律,分析得出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与内、外电压的关系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用滑滑梯动画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关于路端电压U和负载R的关系的探索,教师介绍实验原理电路图,采用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用导学卡,在实验中发现规律,交流讨论并用所学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再鼓励学生代表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与大家共享。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引导作用,使学生沿着主线、沿着重点难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恰当的时候将学生讨论的问题引导到一个比较集中的矛盾上,激化这个矛盾,从而解决这个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借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教法和学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中很多规律都来源于实验的探索。
教学实践证明:探索性实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学会一些探索大自然规律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中注意结合实际,采用实验探索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对各种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探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电源电动势和内、外电压的关系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易懂的现象(例如小孩滑滑梯等),采用类比法帮助学生理解。
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让他们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并能解决问题。
这样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程序利用一个简单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相矛盾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闭合电路的组成→利用焦耳定律、电源电动势的意义得到闭合电路能量转化守恒的式子→类比小孩滑滑梯理论分析闭合电路中电势的升降及能量转化关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学生实验探究路端电压U和负载R(或干路电流I)的关系→利用U—I图线分析拓展得出断路、短路两种特殊现象及测量电源电动势的实验方法→课堂小结→习题巩固教学中要用的器材:演示实验用:6V干电池组、0.6A电流表一个、15Ω电阻一个、单刀单掷开关一个;学生实验用:3V干电池组、单刀单掷开关、20Ω、3A滑线变阻器、3V电压表、0.6A电流表、导线若干。
(约30组)主要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如果将一个15Ω的电阻接在6V电源两极之间,试计算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多大?按电路图连接实验演示学生利用初中所学欧姆定律很快可能回答:0.4A 实验现象和学生现有知识相冲突激发学生大屏幕显示电流表示数:发现电流表的示数明显小于0.4A。
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的学习将会给同学们一个很好的解释。
的求知欲,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的状态(约2分钟)二、新课教学(一)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板书)1、闭合电路的组成: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包括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外电阻R:外电路的电阻2、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和电势升降分析:①闭合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内、外电阻时会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由焦耳定律可知、在t时间内将电能转化成的内能分别为:E外=I2Rt E内=I2rt;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EIt。
则由能量守恒定律有:EIt= I2Rt +I2rt②在外电路中,电流由电势高的一端流向电势低的一端,在外电阻上有电势降落(又名路端电压)U外=IR,在内阻上也有电势降落U内=Ir;在电源内部,由负极到正极电势升高,升高的数值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
则有:E=U外+U内③、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如发电机的线圈、电池内的溶液等)内电阻r:内电路的电阻(内阻)整理推导得出:E= IR+Ir类比小孩滑滑梯回应引入中的问题:解释为什么电流表的示数小于0.4A。
学生练习:(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各分析一个问题)1、在演示实验中已知的条件下,若电源的内阻r=1Ω,则电路中的电流I=?A2、,若电源的内阻r=5Ω,则路端电压U=?V加强概念教学,使学生形成清晰正确的电路结构从能量和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意义,能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规律。
类比法使问题形象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前后呼应,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承上启下(约13分钟)(二)路端电压U与负载R(或干路电流I)的关系可见,由于电源内阻的存在,当外电阻发生变化时,干路电流也就会变化,路端电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I=ER+rA外电路内电路A 2 R 1 R 2 r E 1 也随之发生变化。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探究路端电压与负载(或干路电流)的变化关系。
教师引导: 1、介绍实验电路图:电压表测路端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2、提醒学生,注意电学实验的安全性、精确性;、可操作性; 3、引导学生先定性观察实验现象,再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定量分析; 教师评价探究结果: 1、重点利用实验数据分析路端电压与负载(或干路电流)的关系;并借多媒体课件作,进行分析讨论得到断路、短路的两种特殊情况,及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
2、展示学生作的U —I 图线。
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导学卡: 1、观察实验中调节滑线变阻器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变化规律; 2、记录几组实验数据并填入导学卡的表格中; 3、讨论分析解释实验现象 U =E —Ir ; 4、作U —I 图线并分析图线的特点。
请学生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实验现象、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使学生理解函数图线的物理意义,并运用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约18分钟)例题、如图所示,R 1=14Ω,R 2=9Ω。
当开关处于位置1时,电流表读数I 1=0.2A ;当开关处于位置2时,电流表读数I 2=0.3A 。
求电源的电动势E 和内电阻r 。
通过练习强化学生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 堂 小 结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主要学习了以下两个问题: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的理解;2、路端电压U 与负载R (或干路电流I )的关系①R 增大时,I 减小,U 增大;R 减小时,I 增大,U 减小 ②现象解释:I /(R+r ) 以及U =E —Ir③U —I 图线的理解及其应用得出断路、短路两种特殊情况作 业 课本第65页,问题与练习:1、2、3、4、5板书设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A V R(一)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闭合电路的组成 外电路 外电阻R 内电路 内电阻r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由能量守恒有:EIt = I 2Rt +I 2rt E=IR+Ir能量分析滑梯类比(二)路端电压U 与负载R (或干路电流I )的关系1、实验现象:R 增大时,I 减小,U 增大 R 减小时,I 增大,U 减小2、解释:利用U =E —Ir (E 、r 是一定的)3、U —I 图线的分析和理解: ①反映了U 和I 的变化关系; ②图线延长与U 轴的截距的物理意义:断路状态,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③图线延长与I 轴的截距的物理意义:短路状态,短路电流很大,不允许出现短路现象;④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图线倾斜程度跟内阻r 有关,图线倾斜越厉害,内阻越大。
I= E R+r I= E R+rA VRE rA 外电路内电路 E =U 外+U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