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7 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11 小题,每题4 分,满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 年9 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 题.1.如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考点】82: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6:图文结合思想;423:在新情境中迁移;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根据图示景观可以看出以小桥流水为主,因此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如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因此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应该为长三角区域。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结合图片即可得出答案.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考点】82: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6:图文结合思想;47:利用区域特征;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根据图示景观可以看出以小桥流水为主,因此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
【解答】解: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需要结合江南的地形,气候等进行分析。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考点】82: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8:区域案例思想;423:在新情境中迁移;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根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应该为我国的长三角地区.【解答】解: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带;越剧是上海江苏一带的剧种,只有越剧是在长三角一带。
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分析】读材料可知,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解答】解:读图1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图2,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图2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 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为背景,考查了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的类型,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分析】读图2可知,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解答】解:读图1可知,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以上海为中心,结合图2可知,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2017-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 人口(教师版)

专题08 人口〖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4.【人口结构】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人口迁移的影响】近些年,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4.C 5.B【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A 错。
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 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D错误。
故选C。
5.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2019年江苏卷)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人口年龄结构】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10.【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答案】9.D 10.C【解析】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三年高考(2017-2019)地理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4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专题14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区域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答案】1.B 2.D 3.A【解析】1.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长三角地区村办企业涌现说明当时村办企业较多,但都是基于“一村一地”的形式,虽然村村都能够实现发展。
但是相对来说空间布局较分散,不够集中,因此出现了村村冒烟的现象,且改革开放初期的村办企业多是随着世界产业转移而承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原料燃料需求较小,B对,AC错误;村办企业属于生产企业,市场是否分散与“村村冒烟”无关,D错误。
故选B。
2.由材料可知,抱团飞地包括两部分:抱团是指各村进行入股合作,而飞地指的是相对发达地区,也就是条件优越的城镇区域。
材料中提到,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补贴资金,也就是说,乡镇提供符合指标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而资金补贴则是由相对发达的城镇地区进行提供,双向互惠,壮大了集体经济规模,实现了共赢,推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区域的协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资金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原先资金以及建设用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②④正确。
抱团飞地模式原先并没有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并没有弥补劳动力短缺。
2019版浙江高考地理(选考1)复习专题检测8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附解析

专题检测八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漫画《祸从口出》,完成第1~2题。
1.此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C.森林砍伐,全球变暖D.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2.下列利于缓解该环境问题的措施有( )①生态移民②退田还湖③扩大灌溉④禁樵禁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D 2.D解析:第1题,通过漫画可知,远处是沙漠或者荒漠,近处有一个树桩吐出“沙尘暴”三个字,因此反映的问题是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
故选D项。
第2题,生态移民和禁樵禁采有利于保护植被,减轻荒漠化。
退田还湖可以减小洪涝灾害的发生,扩大灌溉面积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加重。
故选D项。
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
“向污染宣战”的主攻方向,是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水污染防治,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加大重金属、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的防治力度,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据此完成第3~4题。
中国主题宣传海报3.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宣传海报的提出,反映了可持续发展观念中的( )A.发展的观念B.环境的观念C.公平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4.下列有关主题宣传海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题宣传海报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提高公民环境意识B.公布主题宣传海报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C.主题宣传海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准则D.主题宣传海报起到了重要的警戒作用答案:3.B 4.A解析:第3题,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宣传海报的“向污染宣战”,反映了可持续发展观念中的环境的观念。
第4题,主题宣传海报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并不具备警戒作用。
目前我国一般用污染系数(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来定量反映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M城市多年污染系数和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
据图完成第5~6题。
5.据图判断,关于该城市的污染系数描述正确的是( )A.污染系数从正东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B.平均风速与污染系数成正比C.污染系数越大的方向风向频率必定越大D.污染系数西南偏西方向最小6.为此该城市采取的可行措施是( )A.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西部B.关闭所有污染大气的企业C.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北部D.污染物改为夜间排放答案:5.D 6.A解析:第5题,依图可看出M市多年污染系数分布,北方最大,东方较大,西南偏西方向最小,故D项对;依材料可知污染系数与平均风速成反比,故B项错;东南方没有东方的污染系数大,但东南方向的风频却比正东方向的风频大,故C项错。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K2019年高考真题R(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m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 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图 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1—2题。
C.有机渣一生产沼气一废渣【答案】1.B2.C【解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1 .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 2 .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 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一分拣一提取生物油脂一有机渣一生产沼气一废渣与沼气 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 符合。
故选Co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 1 .【环境问题】 A.肥料 2 .【环境问题】 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B.原料C.能源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一生产沼气一沼气发电D.产品B.工业油脂一提取生物油脂一有机渣D.生产沼气一有机渣一提取生物油脂 B 正确。
故选Bo(2019年江苏卷)图6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
■■1■一■一,事,“■,■・一―J,--,口―♦—―即+♦■■■■I39T«nu171*ItU H.隼k・由*4/■庾*it-甫rw,■茶青■一串芭域由■・**见眩由!腹图613.【环境问题】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14.【环境问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答案】13.C14.A【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
三年高考(2017-2019)地理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下题。
图26.【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答案】6.B【解析】6.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
故选B。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6—8题。
6.【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7.【全球气候变暖】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8.【全球气候变暖】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 C.草地 D.寒漠【答案】6.A 7.D 8.C【解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6.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 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误。
故选A。
7.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
故选D。
8.由上面两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增多,但平地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
(2017-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下题。
1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答案】11.D【解析】11.由(1)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
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 070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750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
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错误。
故选D。
【点睛】新疆独库公路的贯通,使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沟通了南疆与北疆两地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与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9年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据此完成下题。
18.【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A.森林B.草原C.荒漠D.湿地【答案】18.B【解析】18.从材料“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等信息可判断,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应为草原。
故选B。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2017-2019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编+解析版)

2017-2019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7年高考真题〗(2017年江苏卷)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
读图回答2—3题。
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A.日照市B.潍坊市C.青岛市D.威海市3.【可持续发展】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A.单位GDP消耗大B.城市调控能力好C.单位GDP污染小D.城市发展水平低(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36.【环境问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分)(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6分)〖2018年高考真题〗(2018年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
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
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循环经济】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2018年天津卷•节选)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如下图文字所示)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2017-2019三年高考真题地理分类汇编专题01地球与地图(K12教育文档)

2017-2019三年高考真题地理分类汇编专题01地球与地图(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9三年高考真题地理分类汇编专题01地球与地图(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9三年高考真题地理分类汇编专题01地球与地图(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专题01 地球与地图〖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北京卷)【比例尺】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图1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
读图,回答第2题。
2.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A.50千米B.200千米C.500千米D.2 000千米【答案】2.B【解析】2.本题组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宫灯为背景资料,考查比例尺的计算。
要求考生掌握中国的国土范围四至点,然后利用比例尺的公式进行计算.中国国土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该地图图上距离约30厘米,则比例尺为30厘米/5500千米=1/183千米≈1/200千米。
故选B。
(2019年江苏卷)【等高线的应用】图2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6.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答案】5.D 6.B【解析】考查通视问题以及等高线的应用。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5.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处,考虑的有可能是坡向问题。
人地协调观考查例析

“人地协调观”考查例析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面对自工业革命以来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高考试题常常要求考生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下,有效整合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下面以人地协调观为考查主线,分析2019年全国高考文综三套地理试卷,探寻考试秘诀,助力同学们地理高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纵观2019年全国三套地理试卷,人地协调观主要考向有:“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1】(2019年全国卷Ⅰ)图1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 .等高线分布B .河谷分布C .山脊线分布D .山麓分布【考向】(东北林区)地形特征对铁路线布局的影响。
【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铁路主要沿河流谷地分布,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故答案选B 。
【例2】(2019年全国卷Ⅱ)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图2),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图 1图2(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考向】(1)宾川县地形对耕地的影响;(3)气候对水果种植业的影响。
【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2017-2019年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_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1—2题。
1.【环境问题】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环境问题】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1.B 2.C【解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1.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正确。
故选B。
2.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
故选C。
(2019年江苏卷)图6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环境问题】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14.【环境问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答案】13.C 14.A【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大题11小题,每个小题4分,满分4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B.价格低C.款式新D.质量优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6分)1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人口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专题08 人口〖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4.【人口结构】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人口迁移的影响】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4.C 5.B【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A 错。
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 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D错误。
故选C。
5.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2019年江苏卷)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人口年龄结构】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10.【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答案】9.D 10.C【解析】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2017-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 人口(教师版)

专题08 人口〖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4.【人口结构】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人口迁移的影响】近些年,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4.C 5.B【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A 错。
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 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D错误。
故选C。
5.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2019年江苏卷)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人口年龄结构】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10.【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答案】9.D 10.C【解析】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2017-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 人口(学生版)

专题08 人口〖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4.【人口结构】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人口迁移的影响】近些年,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2019年江苏卷)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人口年龄结构】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10.【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2019年海南卷)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4—6题。
4.【人口迁移的特点】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5.【人口迁移的特点】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育(2019年北京卷•节选)40.古往今,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
图20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
据图,回答第(2)题。
(2)【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的影响。
(10分)(2019年天津卷•节选)1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贫乏,生态环境恶劣。
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2017-2019年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8 人口

专题08 人口〖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4.【人口结构】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人口迁移的影响】近些年,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4.C 5.B【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A 错。
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 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D错误。
故选C。
5.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2019年江苏卷)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人口年龄结构】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10.【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答案】9.D 10.C【解析】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2017-2019年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8 人口

专题08 人口〖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4.【人口结构】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人口迁移的影响】近些年,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4.C 5.B【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A 错。
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 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D错误。
故选C。
5.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2019年江苏卷)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人口年龄结构】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10.【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答案】9.D 10.C【解析】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2017-2019年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8 人口

专题08 人口〖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4.【人口结构】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人口迁移的影响】近些年,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4.C 5.B【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A 错。
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 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D错误。
故选C。
5.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2019年江苏卷)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人口年龄结构】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10.【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答案】9.D 10.C【解析】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1—2题。
1.【环境问题】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环境问题】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1.B 2.C【解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1.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正确。
故选B。
2.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
故选C。
(2019年江苏卷)图6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环境问题】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14.【环境问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答案】13.C 14.A【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
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PM2.5浓度,在10:00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身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
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C正确。
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且并非10:00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ABD错误。
故选C。
14.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关。
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的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A正确。
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BC错误;出行方式不同,对二氧化硫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D错误。
故选A。
(2019年江苏卷)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
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
图11为“项目位置和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生态农业】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C.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D.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22.【生态农业】杂交构树生态农业有助于当地脱贫的原因有A.杂交构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B.杂交构树可有效提高荒地利用率C.沼气制取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D.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答案】21.AB 22.BD【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进行作答,难度较小。
2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县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交通不便,地无三尺平,贵州地区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水缺乏,植被稀疏,夏季多暴雨且集中。
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明显,生态环境脆弱。
云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光照条件较弱,并不是全年多雨,冬季有准静止锋带来的降雨。
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不是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是有利条件。
故选AB。
22.从图中可以看出杂交构树种植在林下可以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而非杂交构树本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A错误。
有材料可知,杂交构树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并且生态效益显著,可以改善水土流失,因此可以在荒地进行杂交购书的种植,提高荒地的利用率,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杂交构树可以发展沼气池,沼气的制取,可以缓解农村能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并不能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作物的种植可以进行饲料的加工,并且发展养猪场原料充足,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故选BD。
(2019年江苏卷)“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
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
图13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人地协调发展】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26.【人地协调发展】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答案】25.AC 26.CD【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地域文化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5.有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上,地形平坦,该区植被生长旺盛,外层水渠农田占地面积最广,耕地面积广大,可以推断区域相对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灌溉,A正确、B错误,气候温和,物种丰富与川西林盘的形成无关,该区域是独特的乡村聚落。
川西林盘最内层为住宅院落,从图中可以看出林盘与林盘之间的住宅具有较大的空间间隔,每个林盘外围都有水渠农田所环绕,因此每个林盘的住宅之间相对封闭,应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B错误、C正确。
故选AC。
26.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进行发展,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A错误;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B错误;可以进行保护性的建设,留存当地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域特色,CD正确。
故选CD。
〖2018年高考真题〗(2018年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
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
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循环经济】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答案】7.B【解析】7.四选项中,ACD分别是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只有B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
故选B。
(2018年江苏卷)图6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环境问题】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12.【环境问题】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增长放缓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化D.工业生产萎缩【答案】11.C 12.C【解析】11.读图可知,2002年~2015年期间,该地区的人均GDP不断增长,控制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A项错误;2005年后人均GDP继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B项错误;该地区人均GDP一直呈增长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2005年前不断增加,2005年以后排放量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2005年后,人均GDP持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说明人均GDP的增长并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D项错误。
故选C。
12.读图可知,2005年人均GDP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突然开始下降,最可能是因为环保政策的变化,故C项正确。
根据人均GDP曲线,2005年后,其增长速度反而增大,A项错误;人口规模大小主要影响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无关,B项错误;人均GDP不断增长,说明工业生产并没有萎缩,D项错误。
故选C。
(2018年江苏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图11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环境问题】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D.边境省区比较多20.【环境问题】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答案】19.AB 20.BC【解析】19.结合图11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项错误。
故选AB。
20.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
故选BC。
(2018年天津卷•节选)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如下图文字所示)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3)【环境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6分)【答案】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