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医院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医疗机构护理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护理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护理操作规范一、引言医疗机构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为了确保医疗护理操作的安全、规范和高效,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操作规范。

本文档旨在向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提供一份操作规范,以指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护理操作。

二、护理操作规范1. 身份确认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确认其身份。

确认身份可以使用患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进行核对,以避免错误操作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2. 消毒操作在进行护理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消毒操作,以保证操作的无菌性。

消毒操作可以使用消毒剂擦拭工作台面、洗手并戴上手套等步骤进行。

3. 技术操作在进行技术操作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时间、力度、频率等因素,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 药物管理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或相关规定进行药物管理。

在给患者使用药物前,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确认药物的名称、剂量、途径等信息,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5. 标本采集在进行标本采集时,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质量。

采集标本时需要注意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等因素,并及时将标本送往相应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6. 管道置管在进行管道置管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并遵循相关的操作流程。

在置管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认置管部位、选择合适的管道、消毒等步骤,并在置管后进行相应的固定和监测。

7. 床位护理床位护理是医疗机构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床位的整理和清洁,并保持床位的舒适和卫生。

如有需要,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床位的调整,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8. 疼痛管理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处理的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支持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疼痛的变化。

医疗行业病房护理操作规程

医疗行业病房护理操作规程

医疗行业病房护理操作规程尊敬的医护人员:为了确保医疗行业病房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特制定本《医疗行业病房护理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病房护理工作,旨在指导医护人员在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各项操作。

1. 患者接待1.1 医护人员接待患者时应保持友善和专业的态度,积极倾听患者的需求和疑虑。

1.2 需要核实和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将患者带至正确的床位,并将患者信息准确记录在病历中。

2. 病历管理2.1 每位患者都应有独立的病历,要求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详细内容。

2.2 病历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情况和护理注意事项,并在操作后及时予以更新。

3. 个人卫生与消毒3.1 医护人员入院前应进行个人卫生和消毒,包括洗手、佩戴口罩、戴手套等,确保自身清洁。

3.2 在每一次操作前后,医护人员都应进行手部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4. 排便护理4.1 定期检查患者排便情况,如需帮助,应做好个人防护,并给予适当护理,确保患者排便顺畅。

4.2 患者排便后,医护人员应及时记录排便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清洁措施,确保病房环境清洁。

5. 输液操作5.1 在进行输液操作前,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身份、药品名称、输液速度等信息,确保安全无误。

5.2 输液时,需注意消毒操作,避免感染,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6. 体温测量6.1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体温状况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如耳温计、额温计等,并确保准确记录体温。

6.2 使用体温测量工具前后,医护人员应进行消毒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7. 引流护理7.1 如患者需要引流操作,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引流通畅和防止感染。

7.2 对于已经引流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定时检查引流情况,并及时清洁和更换引流器具。

8. 翻身护理8.1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医护人员应每2小时进行一次翻身护理,以避免压疮和肌肉萎缩。

8.2 翻身时,医护人员应轻柔处理,并确保患者的身体各部位均得到合理支撑,不造成不适。

医院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护理技术操作是医院护士开展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正确、规范的操作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事故和误操作。

本文主要介绍医院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以提醒护士进行正确的操作和操作方法。

二、操作规范1.操作前准备(1)确认患者的身份,检查医嘱。

准确的确认患者的身份,避免操作错误,确保操作的正确性。

(2)检查操作设备和物品是否齐全,无损坏。

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因设备或物品不完整而导致操作失败。

(3)洁净操作。

护士应做到洗手净身,穿戴手术衣、帽、口罩,佩戴手套等,确保操作无菌。

2.操作时要点(1)仔细翻阅操作规程和相关指南。

确保自己具备操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操作中保持专注、集中注意力。

避免其他事情干扰,确保操作安全和准确。

(3)严格执行操作步骤和要求。

按照规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操作正确、顺利。

(4)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

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情况,及时记录,以便于后续的观察和调整。

(5)合理利用辅助工具。

使用合适的辅助工具,如支撑架、固定带等,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操作完毕后,将操作设备和物品清理干净。

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预防交叉感染和污染。

3.操作后处理(1)将操作设备和物品归位。

保证操作设备和物品的整齐和完好,方便下次操作使用。

(2)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和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记录操作情况和患者的反应。

详细记录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观察到的患者的反应,以便于后续的护理和评估。

1.静脉输液操作规范(1)选择静脉输液管道、针头的规格与大小。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规格和大小,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

(2)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保持操作环境的洁净并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进行皮肤刺穿前寻找适当的静脉,刺穿时注意角度和深度。

避免破坏血管或引起影响患者血流的问题。

(4)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掌握滴速和输液量。

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进行各种医疗技术操作,这些操作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医护操作行为,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疗机构通常都会制定《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重要文件,它包含了各种医疗技术操作的具体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这些规程一般由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制定,确保规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医护人员在执行医疗技术操作前,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守《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在操作过程中,应按照规程要求依次进行,严格按照步骤操作,并特别注意规程中的安全提示和风险防范措施。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该定期对《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并且,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的规程培训,以确保他们对规程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管理和医护服务质量保障的重要文件,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该认真遵守规程,确保医疗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一系列操作标准和程序。

这些规程旨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减少医疗事故和错误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和水平。

操作规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操作技术标准:对于常见的医疗护理操作,如换药、输液、注射等,规定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技术指导。

这些标准操作程序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操作依据,遵循这些标准可以有效地预防操作失误和事故的发生。

2. 安全措施:规程中通常包括了医疗护理操作中需要遵守的安全措施,如消毒操作、防护措施等,这些措施能有效地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 应急处置:在规程中也会规定一些应急处置措施,如操作失误、患者突发状况等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和程序,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迅速地做出反应。

4. 管理制度:规程中也会包括一些管理制度,如记录和报告要求、操作规程的修订和更新等,这些制度有助于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规程的要求,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对规程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的护理技术操作,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特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护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护理技术操作,包含但不限于静脉输液、创面处理、导尿等护理技术操作。

第三条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必需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操作规范、安全、有效。

第二章技术操作流程第四条技术操作前,护理人员应认真检查患者的病情、医嘱和相关检查结果,确保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第五条技术操作前,护理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含但不限于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保证操作的安全。

第六条在进行技术操作时,护理人员应采取标准的无菌操作,避开交叉感染风险。

术中假如显现操作欠妥、意外情况或异常变动,应及时上报医生。

第七条技术操作后,护理人员应及时清理和消毒操作台、仪器设备等,并做好记录,确保操作环境的乾净和消毒。

第八条对于需要固定时间间隔进行技术操作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准确记录操作时间,并定时进行技术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第九条技术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并敬重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第三章技术操作要求第十条静脉输液操作要求:护理人员应依据医嘱准确选择输液器材,核对患者的身份和医嘱信息,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和穿刺部位,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输液速度和剂量的准确性。

第十一条创面处理操作要求:护理人员应依据医嘱了解创面情况,正确选择处理方法和药品,采取无菌操作,确保创面清洁、湿润、透气。

对于大面积或深度创面,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第十二条导尿操作要求: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需求和医嘱合理选择导尿方法和器材,遵从无菌操作流程。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导尿管的位置和通畅情况,维护导尿管的清洁。

第十三条高级护理技术操作要求:护理人员进行高级护理技术操作前,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本领,并取得相应的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静脉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主要用于给患者输液、注射药物等治疗。

以下是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一般规范:1.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的治疗,包括输液种类、输液速度等。

2.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常见的有静脉穿刺和留置导管两种方式。

3. 护士要确保自己的手部清洁,并佩戴洁净的手套。

4. 准备所需的输液器材,包括输液瓶、输液管、注射器等。

5. 检查输液瓶的标签,确保药物种类、剂量和过期日期符合要求。

16. 清洁输液瓶的口部,使用消毒棉球擦拭。

7. 将输液瓶倒置,放置在输液架上,注意不要让输液管接触到地面。

8. 使用穿刺器具进行静脉穿刺,注意角度和深度,一般应能见到鲜红色血液回流。

9. 穿刺后,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穿刺点,避免出血。

10. 将输液管连接到穿刺器上,并确保连接处密封。

11. 打开输液器的滴速调节器,调整滴落速度,保持合适的输液速度。

212. 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患者的静脉通畅情况,观察有无出血、渗漏等情况。

13. 定期更换输液器,一般为24小时更换一次。

14. 输液结束后,关闭滴速调节器,并及时拔除针头或导管。

15. 注意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如出现过敏、感染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16. 将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以上是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一般要求,具体操作还应根据医院的具体规章制度和操作技术指南进行。

护士在操作时应始终保3持专注和细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特殊情况和操作技术不熟悉时,应及时寻求帮助和指导。

4。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订立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我院各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必需遵守本规范。

第三条术语定义1.临床护理技术:指在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通过手法、器械和药品等进行的针对患者身体情形的操作和处理,包含但不限于注射、输液、吸引痰液等。

2.技术操作:指医务人员在执行临床护理技术时的各个环节和具体步骤。

3.医务人员:指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技术人员。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四条安全保障1.医务人员必需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熟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医务人员必需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器材、药品,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3.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必需认真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操作对象正确无误。

第五条操作规范1.医务人员在进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前,必需进行充分的手卫生,戴好手套。

2.医务人员在执行注射操作时,必需遵守消毒规范,保证注射针头无菌。

3.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必需认真察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和反馈异常情况。

4.护士必需及时将操作过程和结果记录到电子病历系统中,确保操作过程的可追溯性。

第六条停止操作1.医务人员在操作中遇到异常情况或发现操作欠妥,必需立刻停止操作,并相应处理。

2.医务人员在停止操作后,必需向主管护士或医生报告情况,协商下一步处理措施。

第七条事故处理1.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发生事故时,必需立刻报告相关负责人,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并做好记录。

2.医务人员必需搭配医院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乐观参加相关会诊、复查等工作。

第三章相关责任第八条主管护士责任主管护士是临床护理技术操作的直接管理者,负责以下工作:1.订立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引导医务人员进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确保操作符合规范。

3.负责培训新员工,确保新员工熟识操作规范并能够独立操作。

医院护理操作规程

医院护理操作规程

医院护理操作规程一、患者接待与评估1.1 患者接待医院护理操作规程的首要步骤是患者接待。

在接待患者时,护士应友好、热情地迎接患者及其家属,并引导他们到指定区域进行登记和初步评估。

1.2 初步评估初步评估是确保护士充分了解患者病情、需求和特殊要求的重要环节。

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流程,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病史、现病史、疼痛程度等,并记录在电子病历系统中。

二、护理操作流程2.1 水平移位和翻身为了预防和减轻患者压疮的发生,护士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帮助患者进行水平移位和翻身。

操作时,护士要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和隐私,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2 卧床护理对于需要卧床护理的患者,护士应定期进行身体清洁和更换床单。

此外,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护士还需开展其他卧床护理操作,如卧位抬高脚、气管护理等。

2.3 注射与输液医院护理操作规程中涉及到注射与输液。

在执行注射与输液操作时,护士需准确核对医嘱和药品标签,并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操作完毕后,护士需记录相关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医生。

2.4 导尿操作护士在执行导尿操作时应做好手卫生,采用无菌操作,确保导尿管的正确安置,并注意进行尿液采样和记录。

2.5 清洁与消毒在医院护理操作规程中,清洁与消毒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护士要掌握正确的清洁和消毒方法,并注意操作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和环境洁净。

三、感染控制与预防3.1 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的措施。

护士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2 隔离措施在遇到传染性疾病或疑似感染的患者时,护士需要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包括戴口罩、手套、穿戴防护服等,并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输血操作在进行输血操作时,护士要核对输血医嘱、血液标本和患者身份,并注意输血速率、血型配对和不良反应等不可忽视的细节。

四、事故处理与急救措施4.1 意外事件处理医院护理操作规程中还包括事故处理与急救措施。

护士在遇到突发意外事件时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并及时报告给上级领导和医生。

医院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医院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者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

2、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平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

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37.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一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进食。

危重患者喂饮或鼻饲。

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他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9、认真执行交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0、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1、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12、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除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4、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最新,1200字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最新,1200字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最新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操作的具体规定。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也需要不断更新,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下面是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的内容,共1200字。

一、目的与范围1.目的:明确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疗护理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1.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指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护理工作时所需要进行的各种技术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注射、输液、导尿、创面护理等。

2.医务人员:指医院的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

三、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在进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前,医务人员应对操作环境、设备和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安全操作。

2.合理规范: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并按照规程执行,不得随意变更操作方法。

3.专业素养:医务人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严格遵守职业行为规范,确保文明、温暖、友善的医疗环境。

四、具体操作规范1.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前的准备1.1 环境准备:确保操作环境整洁、通风,无杂物和异味,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1.2 设备准备:检查所需设备的完好性,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处于清洁状态,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检验。

1.3 材料准备:根据具体操作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医疗器械、药物和其他物品,确保其灭菌和有效性。

2.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实施2.1 观察病情:在操作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仔细观察,确定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2 操作步骤:根据具体操作内容,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和顺序进行,不得遗漏或错位。

2.3 实施安全: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安全操作,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部位的无菌和安全性。

3.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后的处理3.1 结束操作:当完成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后,医务人员应及时停止操作,对操作部位进行必要处理和消毒。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医院护理技术操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保护患者的权益,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医院管理规定以及相关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编制。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包含但不限于护士、护理师、助理护士等相关人员。

第三条定义1.技术操作:指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种技术动作和方法。

2.技术操作规范:指依照肯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的技术操作。

第四条职责分工1.护理部负责订立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组织培训、考核和监督执行。

2.各护理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监督和引导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

第二章技术操作规范第五条技术操作规范订立和修订1.护理部依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订立和修订技术操作规范。

2.技术操作规范订立和修订应经过合法合规程序,征求相关专业人员的看法。

3.订立和修订的技术操作规范应及时通知各科室,并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六条技术操作的权限与限制1.技术操作应依据护士的职称、岗位和培训情况确定相应的权限。

2.技术操作的执行者必需具备相应的技术本领和证书,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3.技术操作不得超出本身的权限范围,如确有需要,需经过相关程序和人员引导。

第七条技术操作的准备工作1.技术操作执行前,必需认真查看患者的病历、医嘱和护理记录,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2.操作者应检查操作过程所需的器械、药品和其他辅佑襄助料子,确保其完整无损。

第八条技术操作的执行要求1.操作者在执行技术操作前,应洗手并佩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

2.操作者应依照规定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进行技术操作,并严格遵守消毒、无菌、无害原则。

3.操作者在执行技术操作过程中应与患者沟通,告知操作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4.操作者应紧密察看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动,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采取必需的措施。

第九条技术操作的文书记录1.操作者在执行技术操作后,应及时记录操作内容、时间、效果和患者的反应等相关信息。

【医院管理分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慈溪市人民医院实践

【医院管理分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慈溪市人民医院实践

01 制定标准背景
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进步,各种新 型的治疗工具的出现,静脉治疗护 理操作技术已由一项单一的技术操 作发展成为涉及多学科知识与实践 的专业领域
随着静脉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难度
、高风险的操作逐渐增多,这无疑对静
脉治疗的安全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静脉治疗护理 技术操作规范》
技术操作不够正规、技术管理不 够专业、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等
第六章 操作程序
• 基本原则 • 操作前评估 • 穿刺 • 应用 • 静脉导管的维护 •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 • 导管的拔除
03 执行标准过程
6.1.1 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的身份 识别,询问过敏史
执行:
2011年~2016年医院多次修订《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执行:
• 标注为“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不重复使用; • 非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统一送中心供应室进行消毒灭

03 执行标准过程
6.1.4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静脉导管穿刺和维 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执行:
① 环境要清洁:避免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衣帽整洁,洗手 ②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 ③ 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 ④ 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⑤ 无菌操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⑥ 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静脉治疗中多种问题凸显
02 执行标准计划
质量监控
4
落实执行 3
持续改进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一、通用规范1.护理人员在进行技术操作前,应确保自己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受过相关培训。

2.护理人员应遵循医院的有关政策和流程,在进行技术操作前,先获得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3.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必要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4.对于需要麻药和镇静剂的操作,护理人员必须遵循相关的护理准则,并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实施。

二、静脉输液操作规范1.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应确认医嘱的正确性,并核对药物的种类、剂量和配比。

2.护理人员应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并注意穿刺点的清洁与消毒。

3.护理人员在插入静脉针之前,应确认针头的完整性和尖端的锋利度。

4.静脉输液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输液速度、输液压力和滴速的稳定性,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三、皮肤伤口处理规范1.护理人员在处理皮肤伤口前,应先评估伤口的类型、程度和病理特点,并记录相关信息。

2.护理人员应遵循清创原则,先清洗伤口,去除异物和可见污染,然后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3.对于有创面的伤口,护理人员应进行适当的填充和包扎,以促进创面的愈合。

4.护理人员应关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并及时记录伤口的大小、深度、愈合情况和疼痛程度等相关信息。

四、导尿操作规范1.护理人员在进行导尿操作前,应先评估患者的导尿需求,并核对医嘱的正确性。

2.护理人员应选择适当的导尿管型号和长度,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3.护理人员在插入导尿管时,应确保顺利,避免导尿管弯曲或过长。

4.护理人员应确保导尿管与尿袋连接紧密,并保持导尿通畅,定期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以上仅为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些范例,具体的操作规范需要根据不同的护理技术和机构的要求来确定。

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始终注重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遵循医疗伦理,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制度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制度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制度1. 前言为确保医院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特订立本《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护理人员,包含护士、护士长等相关岗位人员。

3. 技术操作一般原则•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技术操作前,应熟识相关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依照护理操作规范执行,不得擅自修改或省略操作步骤;•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时刻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确保操作的稳妥和无过错。

4. 技术操作前的准备工作4.1 环境准备—护理人员应确保操作环境乾净、安全、无杂物,保持室温适合;—床位、桌面及操作器械应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确保操作区域有充分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

4.2 工具准备—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应核对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消耗品,并确保其完整和有效;—检查并确保操作器械的适用性和完好无损,如发现破损或失效的器械,应及时更换;—药物的使用应遵从医嘱,核对用药名称、剂量、途径和时间,避开错误用药。

5. 技术操作执行•进行技术操作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做出必需的解释和沟通,获得患者的同意;•操作开始前,护理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具,并洗手消毒;•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技术,遵从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操作无误;•如遇到操作中的突发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停止操作,并报告相关负责人,妥当处理问题。

6. 操作后的处理•在技术操作完毕后,护理人员应及时清理操作区域,并将使用过的器械和消耗品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理;•严格执行医院的无菌原则,将有可能感染的器械,如针头、注射器等进行单独处理和消毒;•使用完毕的药物应依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回收和处理。

7. 个人卫生和安全•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应保持清洁的仪表和乾净的服装,佩戴符合规范的工作服和鞋袜;•每位护理人员都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和职业暴露的相关检测;•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注意自身的个人卫生,常常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消毒液进行手消毒,避开交叉感染;•在操作过程中,如有身体不适或疲乏感,应及时报告上级,并得到必需的休息。

护理技术操作规则

护理技术操作规则

护理技术操作规则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之前,护士应该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获取医生的指示和同意。

2. 护士要确保自己具备进行该项技术操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不确定应该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寻求帮助。

3. 在操作时,护士应戴上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在操作前要仔细检查所需的操作工具和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消毒处理。

5.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专注,并遵守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步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步骤:静脉注射1. 洗手并戴上手套。

2. 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药物和消毒物品。

3. 定位并选择适当的静脉注射部位。

4. 用消毒酒精擦拭静脉注射部位并等待干燥。

5. 将注射器连接到针头,抽取所需剂量的药物。

6. 轻轻拍打选定的静脉注射部位,并逐渐将针头插入静脉。

7. 检查是否有血液回流,如果有则进行注射。

8. 缓慢注射药物,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9. 完成注射后,拔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压迫注射部位。

导尿1. 洗手并戴上手套。

2. 准备好所需的导尿管、导尿包和消毒物品。

3. 帮助患者找到合适的位置,并保持隐私。

4. 用消毒酒精擦拭尿道口及其周围区域,并等待干燥。

5. 将导尿管插入尿道,直至尿液开始流入管道。

6. 通过导尿管连接管道和导尿包,确保导尿畅通,并确保导尿包固定在患者合适的位置。

7. 完成导尿后,将导尿管缓慢拔出,观察患者的舒适度和可能的并发症。

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步骤,具体操作时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示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应始终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并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第一节眼科病房一般护理常规1.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送至床位休息。

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与有关制度,介绍主管医师、主管护士以及护士长的姓名,及时通知医生诊治。

2.病房保持整洁、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偏暗,保证病人充足睡眠。

3.遵医嘱进行分级护理。

对视力极差及双眼包扎的患者协助日常生活。

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以免烫伤、摔倒等意外发生。

4.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忌烟酒,忌喝浓茶。

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视网膜血管痉挛,导致视神经缺血,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

大量吸烟还可引起咳嗽,发生伤口裂开、前房出血。

大量饮酒可造成眼球毛细血管扩张,眼部充血加重。

喝浓茶由于过度兴奋,影响睡眠,易引起眼压升高。

5.新入院患者每日2次测体温、脉搏、呼吸,连续3日。

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

每日记录二便1次,便秘者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入院时测体重和血压,每周一次并记录。

6.严格执行医嘱,按时使用眼药。

7.严格执行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内眼手术患者与外眼手术患者分开病房收住。

传染性眼疾应严格隔离,注意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清洁消毒,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8.加强心理护理。

对心理负担重、焦虑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

9.健康指导:1)指导并协助患者安排好生活,做到生活规律、禁烟酒。

应充分休息,少阅书报,尤应避免在强光或弱光下阅读。

必要时佩戴有色眼镜保护。

2)疾病恢复期应选择丰富维生素、蛋白质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抵抗力。

3)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4)按时服药。

坚持按时使用眼药,点眼前应洗净双手,预防交叉感染。

5)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第二节眼科门诊护理常规眼科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眼科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直接给人民群众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眼部疾病的场所。

必须由专科护士担任,其主要任务是做好开诊前准备、安排病人就诊、协助医师进行检查、搞好卫生宣教与护理指导等。

一、开诊前的准备1.诊室准备:保持诊室的清洁、整齐、明亮、通风,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备双层遮光窗帘。

检查视力表,裂隙灯及诊疗器械是否清洁、功能完好。

备好眼药、75%酒精、棉签;补充办公用品和清洁消毒手溶液、擦手纸。

保证医师能够集中精力询问病史,书写病历和诊疗工作。

2.预检分诊: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询问病史,观察病情,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作出初步的判断,给予合理的分诊指导。

做到尽可能按专业就诊,分诊准确,以免患者来回走动延误病情。

3.视力检查:向患者耐心说明检查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取得配合。

检查后,把患者的视力分左、右眼准确的记录在病历本上,告诉患者诊室的位置。

在检查视力的同时,应初步预诊。

如为急诊患者,应按急诊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二、就诊秩序1.候诊护士指导患者了解就诊流程:挂号→查视力→分诊→医生诊疗→交费→检查、治疗或住院等。

2.根据病情特点及挂号先后顺序就诊。

急诊患者应随到随诊。

对行动不便、老年体弱、啼哭的小儿等患者,可酌情先安排就诊。

三、协助检查护士应经常巡视诊室,协助医生诊治患者。

根据医嘱给患者滴散瞳及缩瞳剂。

对双眼视力低下行动障碍者,给予应有的护理照顾。

对小儿患者,帮助医生固定患儿头部及眼位。

四、健康指导充分利用壁报、板报、电视等形式宣传眼科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对候诊患者应进行卫生宣教和普及眼科疾病常识。

五、治疗室工作1.治疗室内固定资深并有丰富经验的护士2~3名。

保持治疗室整齐、清洁。

每日治疗前通风30min。

治疗后清洁治疗台、桌面、台面。

紫外线灯照射一小时,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

2.补充一次性物品、药品,保证正常使用。

3.根据医嘱进行眼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

4.治疗前向患者作必要的治疗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洗手、戴口罩;协助患者取正确卧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询问过敏史、病史。

必要时备抢救物品及抢救药品。

5.治疗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有无特殊变化。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

态度要严肃、认真。

6.治疗后根据病情观察数分钟,以防发生意外;根据需要在病历上详细记录结果并签名,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7.整理用物,按消毒常规处理用过的器械、用物并洗手。

第三节眼科内眼手术护理常规内眼手术包括:角膜、虹膜、巩膜、晶状体、视网膜、及球内异物、玻璃体切割等手术。

一、术前护理(一)心理护理:护士主动与患者交谈,取得患者信任,从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护士要以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来满足患者的求知欲,耐心解答问题,解除焦虑与恐惧心理。

要同情、关心、安慰患者,使其摆脱孤独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拟行手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对手术的配合。

(二)术前注意事项:1、详细检查双眼的眼睑、结膜、角膜及泪道有无炎症。

2、手术成功与否,与患者全身情况有一定关系,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观察和掌握患者全身情况,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要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3、了解患者有无手术禁忌症。

如出现咳嗽、发热、腹泻、感冒、精神异常、月经期、颜面肿疖及全身感染等情况,及时反映给医师。

(三)术前准备:1、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传染病四项、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

2.患眼术前滴抗生素眼药水每日4次,连续3日,以预防感染。

3.训练患者在仰卧、头不动的情况下眼球向各方向转动,以便术中配合。

嘱患者避免剧烈动作。

4.预防感冒,术前不吸烟,术中避免咳嗽及打喷嚏。

指导患者控制的方法,即张口深呼吸、用舌尖顶压在上腭做吞咽动作或用手指压人中穴,以免发生手术意外、术后出血等。

5.术前一日,嘱患者做好个人清洁,洗澡、更换内衣裤。

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等患者,应仰卧洗头。

长发女患者洗头后编成双辫绕于头顶。

6.全麻患者按全麻手术护理常规。

局麻患者术日晨可少量进食易消化食物,不可过饱,以免术中发生呕吐。

7.术前晚评估患者睡眠情况,排除影响睡眠的因素。

如有些患者对手术有恐惧心理而导致睡眠差,应给予心理安慰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7.术日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给医生。

8.术日晨剪睫毛,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及结膜囊,但眼球穿通伤者禁止冲洗结膜囊。

遵医嘱于术前半小时给予止血药、镇静药应用,散瞳或缩瞳眼液点眼,并注意观察瞳孔大小,对瞳孔不能充分扩大或缩小的患者,可能与患者存在虹膜粘连等因素有关,应告知手术医生。

排空大小便,更换病人衣。

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将病历带入手术室。

9.按手术需要整理床铺,更换床单、被套、枕套。

二、术后护理:1. 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协助患者回病房,卧床休息,根据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采取相应卧位。

(1)平卧位:是眼科常见的卧位。

(2)半卧位:多见于外伤或术后前房出血患者。

(3)面向下俯卧位:多见于玻璃体切除术中注气或硅油填充的患者。

3.嘱患者卧床休息,勿震动头部、大声说话,控制咳嗽、喷嚏。

4.术后饮食(1)进易消化、有营养软食或半流质饮食,不可食带有骨刺、坚硬或刺激性强的食物,忌烟酒。

(2) 术后嘱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以避免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引起切口开裂或出血;术后3日无大便,应通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泄剂。

5. 定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敷料有无松动、移位,有无渗血、渗液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拆开敷料,眼部有痒感和不适时,不要用力挤眼、揉眼。

6.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全身应用,抗生素眼药点眼,预防感染。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7. 患者主诉眼部疼痛时,及时观察、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给于心理安慰,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或止痛剂。

如出现眼部剧痛、眼胀、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考虑是眼压增高或感染的可能性,要及时报告医师,以便及时处理和预防。

8.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初次下床时动作要慢,专人搀扶,以免晕倒。

第四节眼科外眼手术护理常规外眼手术包括眼睑、结膜、眼肌、眼球、眼眶、泪器(泪腺、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等部位手术。

一、术前护理:(一)心理护理:同内眼手术前心理护理。

(二)术前注意事项:按内眼手术前注意事项(三)术前准备:1.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传染病四项、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

2.术前患眼滴抗生素眼药三天,术日晨遵医嘱给予患者术前用药。

3. 术前一日,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病情允许者可理发、洗澡、更换病人服,取下假牙、手表、首饰等。

4.术前一日,遵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冲洗泪道、结膜囊。

眼上睑下垂、斜视矫正术的患者,因术中需要观察双眼作对照,因此手术前必须做双眼的清洁消毒。

5.局麻患者,术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 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前护理常规。

7.眼睑植皮手术者,术前一日作供皮区的皮肤清洁,常规备皮,消毒巾包扎(一般供皮区在耳后、上臂内侧、大腿的内侧)。

8.唇粘膜移植术者,术前应注意口腔清洁,排除口腔疾患。

术前三天给予口泰漱口液漱口,每日三次,进手术室前漱一次。

9.眶内容摘除术者,考虑术中出血多需输血者,术前一日联系配血,做好配血准备。

10.交接患者情况、病历,以及术中需要携带的特殊检查报告单。

由手术室护士将患者接至手术室。

二、术后护理:1. 接术后患者回病房,协助将其移至床上,嘱患者放松,闭合双眼休息。

与手术室人员交接班。

根据手术方式及麻醉的方式采取相应的卧位,介绍术后注意事项。

2. 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3. 二级护理,生活上给予协助。

局麻患者术后,应进食易消化、有营养软食,不可食用坚硬及刺激性食物。

4. 嘱患者不要用力咳嗽,保持大小便通畅。

因为用力咳嗽或大便,会引起腹内压增高,导致眼部切口裂开,术后3日无大便,应通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泄剂。

5. 定时巡视,注意观察敷料情况,出现敷料渗血、出血、松脱等情况给予及时处理。

嘱病人不得随意解开绷带,以防切口出血。

观察和保护供皮区创口,以防感染。

6.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全身应用,抗生素眼药点眼,预防感染。

7. 斜视及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包扎双眼,使术眼得到充分休息,以免缝线脱开或切口出血而影响手术效果。

8. 呕吐是常见的术后反应,如因麻醉反应或术中牵拉肌肉而引起的呕吐,遵医嘱给予维生素B6或其他止吐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