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原子分子离子知识点专题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物质的构成与组成(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物质的构成与组成(全国通用)知识点一、分子、原子和离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2.分子(由原子构成)(1)定义: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①体积、质量都很小;②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如花香四溢、酒精挥发等;③分子间有间隔,如天然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①实验装置(如图)②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
③解释:烧杯B中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
④实验结论:分子总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3.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4.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a2+、N H4+等。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 O32−、Cl-等。
5.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用“+”或“-”表示离子的正负电性,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数字为1时,可忽略不写。
意义:如3Mg2+,“3”表示3个镁离子,“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知识点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总结:①原子内部不是实心体,很多是“空”的;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③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时)≈质子数+中子数;⑤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不写也不读。
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为例):小圈表示原子核,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中考化学分子原子考点
中考化学分子原子考点初三化学知识点:分子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
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如金属汞有汞原子聚集而成。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中考化学复习之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物质
中考化学复习之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物质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总结:金属(Fe、Cu、Ag)、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C、S、P)、稀有气体(He、Ne、Ar)等由原子构成。
例如很多看不见的微观的铁原子构成了铁这种可以看得见的物质、很多看不见的微观的碳原子构成了碳这种可以看得见的物质,即黑色粉末,再者,很多看不到的微观的汞原子构成了液态的汞这种物质。
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首先要了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比如一个氢气分子(H2)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氧气分子(O2)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CO2)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H2O)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很多的水分子构成了流动的水这种物质,即水由水分子构成。
很多的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了二氧化碳这种无色无味、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总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O2、H2、N2、O3)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H2O、NH3、CO2、SO2、NO2、H2SO4等)。
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电子。
如钠最外层电子数为1,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Na+。
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时,易得电子。
如氯最外层电子数为7,最外层得到1个电子形成Cl-。
于是Na+和Cl-友好地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氯化钠。
所以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总结: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包括: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氧化铜、氧化铁、硫酸钠、氢氧化钠、硝酸铜、碳酸钙等),或NH4+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如NH4Cl、NH4NO3)。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六讲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主题三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第六讲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考情分析导航学业要求年份题型、题序考查内容分值1.能说明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能依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规律,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
2.能基于真实情境,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视角分析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简单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2023贵州选择4题非选择8题物质的构成分子的特征2分3分2022贵阳选择4题非选择7题物质的构成分子的特征2分1分2021贵阳非选择8题非选择9题物质的构成分子的特征2分1分核心脑图整合知识清单必备【考点一】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能量较低,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能量较高,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为了形象说明,通常用电子层表示。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有7层,它们按离核的远近分别用K L M N O P Q1 2 3 4 5 6 7表示,第1层离核最近。
3.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
以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例:【考点二】离子和原子团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Mg2+、Cl-等。
2.离子的分类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如Na+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如Cl-3.离子符号的意义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
【考点三】相对原子质量(A r)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符号为A r。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A r)=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1 123.近似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特别提醒】①等质量的不同物质中,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就越少。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01-构成物质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
D 6、(2014 届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学期期末)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
解释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A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 率加快
6000L 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
B
40L 的钢瓶中
于压缩
在无外力作用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面上移动
D 自行车轮胎在 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典型例题 5】(2014 届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某元素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 Br。
(1)右图中 x= 7
,Br 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 或“非
金属”)。
(2)下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C (填序号,下
同),与 Br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E。
【答案】(1)7 ,非金属 (2)C ,E 【解析】 试题分析:(1)核外电子数=质子数=35 ,故 X=35-28=7 ;Br 的最外层电子数
注意:1、上述规律对初中的大多数物质起作用。 2、混合物的构成微粒要按其中所含物质的成分来分析。
二、微粒的基本性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性质: 1、微粒很小(质量小、体积小) 2、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3、微粒间有间隔(间隔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 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四、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联系与区别
1、分子和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联系
分子
分裂 构成
原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原子和离子
原子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有哪些呢?同学们认真总结过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9、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1、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过滤失败的三个原因:(1滤纸被捅破;(2)滤液高于滤纸边缘;(3)承接容器不干净。
1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初中化学中考知识重点(一)化合反应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点燃=2CO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初中化学中考知识关于物质燃烧1,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高的蜡烛先熄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上升,然后由上至下充满整个瓶内,因此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弯腰逃离火灾区,在森林火灾逃生的办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逆风而逃2,为了保证安全问题,在庆典活动中可以用氦气充灌气球,不能用氢气。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类型1微观粒子的共性1.·苏州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 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2.生活中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钠晶体D.水银类型2物质的构成和组成4.·邵阳图1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图15.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有些原子也可以保持其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C.当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原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D.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6.·荆门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都是由氧元素组成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紧密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原子的质量主要决定于质子和电子8.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C.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9.·自贡每100 g黑木耳中含铁0.185 g,是常见天然食品中铁含量最高的,这里的“铁”应理解为()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10.图2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
请回答:图2(1)a、b物质均属于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5年中考复习化学微专题系列 离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二)
一、选择题1.下图为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和两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gC.氖原子与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D.氖原子与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2.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研究出一种以锶(Sr)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为29B.B.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C.锶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D.锶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3.下列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他们表示五种元素的不同粒子B.微粒③③的化学性质相似C.微粒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D.微粒③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4.硒有防癌、抗癌作用。
如图为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x的值为8B.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C.硒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D.硒在反应中易得电子5.“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铷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的心脏。
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铷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铷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微专题离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二)十分钟练习C.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D.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离子符号为Rb+6.如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钪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9C.钪原子易得电子而形成钪离子D.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4.967.氯原子、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B.符号“2I-”可表示2个碘原子C.圆圈中“+”表示两种原子核均带正电荷D.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8.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砷属于非金属元素B.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C.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gD.x=5,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9.高精度地磁监测系统可实现“震前”预报,该仪器的材料中含有金属钴,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的数值为8B.钴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钴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钴原子的中子数为2710.氮化镓(GaN)是生产通信芯片的关键材料,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3B.氮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C.氮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11.国产C919大型客机使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子、原子、离子6大类型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子、原子、离子6大类型必考知识点汇总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023年中考化学原子分子离子知识点专题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一. 本周教学内容分子和原子、元素、物质分类 二. 重点、难点1. 掌握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旳概念及其异同点。
2. 理解物质旳构成及分类旳原则,从宏观、微观角度对物质构成进行描述。
3. 熟悉化学式旳书写原则,纯熟掌握有关化学式旳写法及简朴计算。
三. 知识要点 1. 物质旳构造: (1)原子①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旳最小粒子。
② 构造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措施不能再分,但用其他措施可以再分,由于原子也有一定旳构成。
}⎪⎩⎪⎨⎧⎩⎨⎧的空间内做这高速运动—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一个单位负电荷)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积的十万分之一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中子(不带电)单位正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原子核(带正电)原子③ 多种关系a.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b.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络c. 某原子旳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112112(2)分子①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旳最小粒子。
② 与原子旳关系 (3)离子① 概念——带电旳原子或原子团。
②与原子旳关系(4)元素①概念——具有相似核电荷数旳同一类原子旳总称。
②在地壳中前五位旳元素③与原子旳关系元素原子不同点概念元素是具有相似核电荷数旳同一类原子旳总称。
如氢原子(H)和氢离子(H+)都属于氢元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旳最小粒子含义元素只分种类,没有数量(个数)、大小和质量旳含义原子有种类之分,又有数量、大小、质量旳含义应用范围元素在阐明物质宏观构成时应用原子是微观粒子,阐明物质微观构造时应用联络具有相似核电荷数旳同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原子是体现元素性质旳最小粒子(5)物质、元素、分子、原子旳互相关系(仅讲种类,不讲个数)(既讲种类,又讲个数)2. 物质旳构成:(1)混合物构成:宏观:用物质描述、用所含元素描述;微观:由分子构成描述。
2024年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心,电子围绕核心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表格,包含了元素的名称、原子序数、原子量等信息。
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即质子数)的顺序排列的。
二、离子1. 离子的定义:当一个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形成带电的粒子,这种带电的粒子称为离子。
2. 阳离子和阴离子:失去电子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正离子),获得电子的离子称为阴离子(负离子)。
3. 离子的符号:阳离子通常用元素符号后加上正号(如Na+),阴离子通常用元素符号后加上负号(如Cl-)表示。
三、分子1. 分子的定义: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结构被称为分子。
2. 共价键:分子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来连接原子的。
3. 分子式: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分子中各种原子的数量比例的式子。
例如,水的分子式为H2O。
四、原子和分子的相对质量和化学式1. 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的相对质量是指一个原子质量与质子质量的比值。
2. 分子的相对质量:分子的相对质量是指一个分子质量与质子质量的比值。
可以通过分子式计算得出。
3.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的一种简洁表达方式。
化学式可以表示分子、离子或晶体的组成。
五、原子和分子的化学变化1. 化学反应:原子和分子之间的重新排列被称为化学反应。
2.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被称为反应物,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被称为生成物。
3. 反应物的消耗与生成物的生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会发生减少,而生成物的质量会发生增加。
六、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由只含有相同种类原子的一种物质被称为元素。
2. 化合物:由含有不同种类原子的物质被称为化合物。
3. 氧化与还原:化合物中的某些原子失去电子被称为氧化,而其他原子获得电子被称为还原。
离子的形成中考知识点归纳
离子的形成中考知识点归纳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它们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考化学中,离子的形成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离子形成相关知识点的归纳:离子的形成原理:离子的形成是由于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的得失。
当原子失去电子时,它会变成带正电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当原子获得电子时,它会变成带负电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数和电荷性质。
例如,钠离子Na+表示钠原子失去了一个电子,带有+1的电荷;氯离子Cl-表示氯原子获得了一个电子,带有-1的电荷。
离子电荷的规律:- 金属元素通常形成阳离子,因为它们容易失去电子。
- 非金属元素通常形成阴离子,因为它们容易获得电子。
- 电荷数的绝对值通常等于失去或获得的电子数。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当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结合时,它们会形成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中的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力相互结合,形成晶体结构。
离子键的特点:- 离子键是一种电荷间的吸引力,通常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
- 离子键通常比共价键强,但不如共价键灵活。
离子的溶解性:- 离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取决于离子的极性。
极性离子化合物容易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 溶解过程中,离子化合物会分离成离子。
离子的电离:- 电离是指离子化合物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分离成离子的过程。
- 电离是化学反应中离子参与反应的前提。
离子反应的应用:- 离子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洗涤剂中的离子帮助去除污渍,电池中的离子参与电能的转换。
结束语:掌握离子的形成原理、表示方法、电荷规律、化合物形成、离子键特点、溶解性和电离等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中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为进一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2022年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盐酸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响的根本类型是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置换反响、复分解反响。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18.具有复原性的物质是H2、C、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
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响。
20.在化学反响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响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中各局部的性质相同。
溶液不肯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酸性溶液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碱性溶液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中性溶液的pH=7。
如:水、NaCl25.X燃烧的两个条件是①X与氧气充分接触;②温度到达或超过X 的着火点。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基本概念及重要性2.元素与化合物3.质量与物质的变化4.关键词解释:原子、分子、离子、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用途和环境问题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物质的微观、宏观特征及其分类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4.关键词解释: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元素的电子层、周期律、同位素、化学键、分子式、离子式等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1.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2.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3.常见物质的制备4.关键词解释: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等四、溶液的酸碱性1.溶液的概念和性质2.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性质3.常见物质的酸碱性4.关键词解释: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酸碱均衡五、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应用1.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气体的制备3.常见气体的用途和环境问题4.关键词解释:气体的颜色、气味、溶解性、密度等六、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1.化学能量及其守恒定律2.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3.常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4.关键词解释:化学能、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方程式、活化能、自动氧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七、常见的化学试剂及其用途1.颜色试剂的测试及用途2.气体试剂的探测及用途3.关键词解释:重要化学试剂、测试反应等八、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1.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金属材料及其性质与用途3.关键词解释:质地、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硬度、车削性、高熔点等九、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1.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非金属材料及其性质与用途3.关键词解释:导电性、不可熔、易燃、耐酸碱性等十、常见矿石与冶金1.常见矿石的提取2.冶金的基本过程3.关键词解释:金属的提取、冶金过程等以上是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的一个大致概括。
具体的知识点细节还需要根据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初中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初中中考化学是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总结,它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以下是对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归纳:1. 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
-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稳定单元。
- 离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3. 化学元素和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元素的分类。
- 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特点。
4.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
-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等。
5. 化学计量和化学方程式-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6.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7. 溶液和溶解度- 溶液的概念、类型和性质。
- 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8. 酸碱盐和pH值- 酸、碱和盐的定义和性质。
- pH值的测定和意义。
9.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10. 化学实验技能- 基本实验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 化学实验安全和事故处理。
11. 环境化学和能源化学- 环境污染和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
-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
12.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命名。
- 基本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等。
结束语: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是对初中化学学习内容的全面回顾,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生将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为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化学的世界里发现乐趣,探索未知,培养科学素养。
中考化学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考纲要求】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原子的构成,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和含义;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知识网络】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特征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构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成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物质原子质子(带正电)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结构中子(不带电)构核外电子(带负电)成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阳离子离子分类阴离子【考点梳理】考点一、分子(高清课堂《物质构成的奥秘》一、2)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分子有什么化学性质,由这种分子聚集成的物质就有什么化学性质。
如一氧化碳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所以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由分子的聚集状态决定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如水分子间距离很小时水呈液态,水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水呈气态,水分子规则排列,不能自由移动时水呈固态(冰)。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或原子团构成。
2.分子基本性质:(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一滴水(约0.05 g)中约有1.7×1021个水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且不断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用此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等。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如氢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而水分子不能与氧分子反应。
【要点诠释】用分子理论解释物理、化学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如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变;通电氢气+氧气,在此反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应中,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专题——化学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中考化学考前冲刺专题——化学粒子一、中考考查知识点1、分子的特点2、原子的示意图和特点3、离子的分类、示意图及特点4、元素二、中考试题回顾1.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
打开贮存氨水的容器,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
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C.氨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D.氨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A B C D3.今年3月,地震引发了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为中国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安全利用原子能。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B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 .原于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D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4.用铁锅炒菜可适当地给人体补“铁”,这里的“铁”是指( )。
A.原子 B .单质 C.元素 D.分子5.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6.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
A .干冰 B .黄金 C .金刚石 D .氯化钾 7. 在元素周期表中,磷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磷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 .磷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C .磷的原子序数为15D .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8.右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l7B.元素符号是ClC.属于非金属元索D.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9.根据图3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10.(3分)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乙是该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1)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一. 本周教学内容分子和原子、元素、物质分类 二. 重点、难点1. 掌握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的概念及其异同点。
2. 了解物质的组成及分类的原则,从宏观、微观角度对物质组成进行描述。
3. 熟悉化学式的书写原则,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的写法及简单计算。
三. 知识要点 1. 物质的结构: (1)原子①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 结构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它方法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构成。
}⎪⎩⎪⎨⎧⎩⎨⎧的空间内做这高速运动—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一个单位负电荷)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积的十万分之一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中子(不带电)单位正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原子核(带正电)原子③ 各种关系a.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b.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c.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112112(2)分子①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 与原子的关系 (3)离子①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 与原子的关系分子原子离子区别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子离子一般不可分,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可能分割成其它离子、原子或分子。
是否独立存在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构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不能独立存在,阴、阳离子共同构成物质,形成离子化合物。
构成由原子构成,且纯净物中仅含有一种分子。
一般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三种粒子构成。
且:⎪⎩⎪⎨⎧⎩⎨⎧核外电子中子质子原子核原子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得电子带负电荷成为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带正电荷成为阳离子。
所带电性情况不显电性a:不显电性。
b: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a:阴离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阳离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用元素符号表示。
分别以阴、阳离子符号表示。
联系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在化学反应中原分子破裂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得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得电子离子表达方法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论种类。
性质三种粒子都很小,一般用其相对质量表示质量;三种粒子都在不断地运动;且粒子间有间隙;三者皆为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元素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在地壳中前五位的元素③与原子的关系元 素原 子不 同点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氢原子(H )和氢离子(H +)都属于氢元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含义元素只分种类,没有数量(个数)、大小和质量的含义 原子有种类之分,又有数量、大小、质量的含义应用范围 元素在说明物质宏观组成时应用原子是微观粒子,说明物质微观结构时应用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原子是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粒子(5)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仅讲种类,不讲个数)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 物质的组成:(1)混合物组成:宏观:用物质描述、用所含元素描述;微观:由分子构成描述。
(2)纯净物组成:宏观:用物质描述、用所含元素描述;微观:由分子构成描述。
3. 物质的分类:(1)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单质化合物区别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组成a:宏观:仅含有一种元素。
b:微观: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a:宏观: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b:微观:分子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元素存在形态游离态化合态分类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单质无机物:氧化物、酸、碱、盐等。
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等性质一般不能分解有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分解。
联系都是纯净物,且有固定的组成。
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某些不同单质发生化学反应单质化合物(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纯净物混合物区别概念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自己的性质。
组成a:宏观:一种物质。
b:微观: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一种分子构成。
c:具有固定不变的组成。
a:宏观: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b:微观: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没有固定的组成。
性质具有固定的性质。
例如:固定的熔点、沸点等。
没有固定的性质。
例如:没有固定的溶点、沸点等联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混合提纯、分离纯净物混合物一.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
(最多的金属元素:钙)(5)、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微观:表示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例如:3H:3个氢原子 4C:4个碳原子nFe: n个铁原子 2Ar:2个氩原子(6)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7)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⑴ H2和He ⑵ CO、N2和Si ⑶ O2、S和 S2- ⑷ OH-和 F-(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原子元素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特征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
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粒子而言。
只具有宏观含义(4)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
二.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三、分子1.金属、多数固态非金属(I2除外)、稀有气体等直接由原子构成。
其它一般由分子构成。
2.原子构成分子,很多分子聚集成为物质。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因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其实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四.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五.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PO43- HCO3- NH4+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组成物质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构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原子分子六.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⑴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
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⑵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⑶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书写结构示意图的主要依据。
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1~18的元素符号和名称: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2.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3.化学式的写法:①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氢气H2 氧气O2 氮气N2 氯气Cl2 氟气F2 溴(Br2 ) 碘(I2 )臭氧O3七.化合价与化学式(交叉法确定化学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约简化合价,交叉)NH3、有机物如CH4等化学式是负价在前正价在后。
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化合价硝酸铵(NH4 N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前N-3价,后N+5价。
1.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1)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2-2+1Ca +2价的钙元素O-2价的氧元素H2O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2)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倒写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