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结构》
北师版八下生物说课稿 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首先我谈谈这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第1课时(本节共需3课时),第3节是第8 单元生物与环境板块的内容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八年级下册的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述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只有深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说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点。
知识目标:1.能够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
2.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环环相扣、链链相交”的复杂网络体系。
能力目标:1.通过对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讨论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2.学会分析一些生物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讨论学习从而让学生建立生物观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也是统一的。
三、说教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重点:(1)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活动。
(2)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四、说教法考虑到初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苏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认识生物圈的开始,是认识生态系统的基础,该节中的知识和能力的养成,为后几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本节课的自学对于学生学会?调查?、?探讨?等多种探究活动的综合运用,并使之认识到每种生物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统一性,以及情感教育方面,都有著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能够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展开观测或分析有关问题。
3.培育学生爱惜小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情感。
3.教学轻、难点教学重点:说出生态系统中的基本成分,举例说明一个生态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天然。
【说学生】八年级学生初中阶段的自学即将完结,对一些生物科学知识还是不连贯的,在本课自学中,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共同组成这文言,有利于将以往的科学知识串成出来,介绍生物处于生态系统中,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弱,存有求知欲,认知和表达能力较七年级存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对于努力学习本节课存有非常大的协助。
【说道教学方法】为了实现目标,本节课教师的教以情景启导为主,学生的学以观察、分析、讨论为主。
【说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内教学(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上课伊始,我热情洋溢的对学生说: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先来欣赏两段优美的视频吧!(播放海洋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视频)?视频导入落点在:从生活出发,使学生理解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新课教学1.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所看视频,讨论回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多媒体演示图片――草原、森林、海洋、淡水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结构》,接下来我将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对教材的解说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方面来分析。
①教材地位:《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三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以生态系统为框架讲诉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等知识,并为后面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埋下伏笔,由于本节课内容较为基础且重要我计划用2个课时来完成。
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各成分间的关系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能力目标:1、概括生态系统的成分2、说出食物链、食物网上的各营养级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遵循生态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花一木③教学重点与难点: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节内容的重点定位为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难点定位为营养级的概念;对次级消费者的理解二、说教法针对本节内容是建立在群落的基础上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分析引领法,把无机环境与前几节课讲的群落联系起来从而引出生态系统这一知识点,其次采用递进式分析法,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逐一引出相关知识点从而使知识点环环相扣,这样是不仅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了解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说学法根据新课标对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的特点,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主要采用构建发现式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并构建出新的知识。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学到新知识四、说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块上在导入部分:我首先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种群、群落入手,提出“生物群落无机环境?这一问题,从而引出生态系统这一知识点,在讲述生态系的分类时我将向学生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在学生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后,带领学生一起认识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苏金慧《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2.食物网 3.营养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 功能
物质:无机盐、空气、水等 能量:阳光、热能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
学校:罗甸县第一中学
科目:生物姓名:苏金慧 Nhomakorabea生物必修3
第一篇章: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二、三维目标 三、教法学法简介
一、教材简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作为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 的内容,为理解“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 境的和谐发展”等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 以本节在本书乃至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2 3
3 4
第三、四 营养级。 (2)鹰是___________
2
3
捕食 关系,鹰与蛇是___________ 捕食和竞争关系。 (3)草与兔是_____ 兔、鼠 , (4)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 狐、蛇、鹰 。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 (5)由于某种原因,该生态系统中鼠突然大量减少,则 减少 。 蛇的数量______
生物必修3
2、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 成更为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
草原生态系统
生物必修3
小结
食物网中同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营养级 级别可能不同。
2
3或 4
1 1 3
2
生物必修3
随堂演练
1 (1)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 5 条食 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草→鼠→蛇→鹰 ___________________ 。 1、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农 田 生 态 系 统
草 原 生 态 系 统 海 洋 生 态 系 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来自生物必修模块三,第5章第1节。
教材第五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是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说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态系统各种资料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带领学生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模拟游戏,明确“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应自觉保护生态,培养学生遵循生态学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时培养一定的团队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讨论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四、说教法本节有关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很多,如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等,要求学生准确地把握,所以教学方法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利用身边的场景导入法,课件展示的直观教学法,联系实际的谈话法,图形直观教学法,学生模拟实验法等。
以大量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与关系。
五,说学法本节课以发现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联系实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和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与我们有着联系,本着注重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的指导思想,所以我在这里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
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说课稿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1.教具:准备生态系统的模型、实物标本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多媒体资源:运用PPT、视频、动画等,展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3.技术工具:利用互动电子白板、在线学习平台等,实现课堂实时互动、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持续更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书面作业:设计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生态学概念的理解。
2.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应用能力。
3.研究性学习:布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感。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课堂练习:设计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填空题、选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如制作生态系统的模型、设计实验探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生态系统中的不同角色,模拟生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增强学生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基本类型,了解生态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表绘制等方法,使学生学会描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一)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结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教材第一方面,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生态系统是比种群群落层次更高的生命系统,需要以对种群和群落的理解为基础。
本节内容是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
课标中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活动建议是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二、说学生第二方面,说学生。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而且第四章种群与群落的学习,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态系统,在讲解时注意与种群、群落建立联系。
他们处在思维养成提高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说目标第三方面,说目标。
通过对教材、学生、和课标的分析,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明并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2.说出生态系统的种类;3.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技能目标:1.画出生态系统结构模型;2.通过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推理,提高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学会制作生态缸。
情感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万物息息相关;2.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四、说教学媒体第四方面,说教学媒体。
借助教学媒体出示图片,放映小视频。
使授课内容更形象具体。
五、说方法第五方面,说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发现法。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优劣互补。
六、说过程第六方面,说过程。
我将从导入、授课、结束三方面进行说明。
导入。
通过图片进行导入,出示“生物圈二号”的图片,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相关问题导入本节课。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其组成、功能和相互关系。
首先,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从不同层次来理解。
最基本的层次是生物个体,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基本单位。
个体之间通过种群连接,形成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在这个层次之上,还有更大规模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
其次,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消费者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它们通过食物链获取能量。
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负责分解死亡的生物体和有机废物,将营养物质循环回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等环境因素。
这些因素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决定了哪些植物能够在特定地区生长,而土壤的肥力则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
生态系统的结构还体现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上。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共生等。
竞争是指同一生态位的生物为争夺有限资源而进行的斗争。
捕食是消费者获取能量的方式,也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
共生关系则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关系。
此外,生态系统的结构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活动往往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因此,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最后,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动态变化的。
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生物种群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动态性要求我们对生态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其健康和稳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二、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
【活动三】1、根据蝗虫吃草,青蛙吃蝗虫,蛇吃青蛙,老鹰吃蛇的联系写出完整的食物链,并分析它们所属的成分和营养级
2、【思考题】
① 食物链的起点有什么特点?终点有什么特点?
②食物链中没有什么成分?食物链中有什么成分?
③青蛙是第 营养级,在食物链中是 消费者。
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有什么区别?
④ 食物链中“→ ”表示什么?
【活动五】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 图中有几条食物链?试写出。
② 鹰是第几营养级?
③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哪些生物?
④ 鹰和蛇是什么关系?
⑤ 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食物链 草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
营养环节 第一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课程标准四教学目标五教学策略六教学过程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能力目标通过对“池塘生态系统”、“陆地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通过对生态瓶稳定性的探究,发展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依据教材内容及课标)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这一结论隐含在相互作用当中);突破难点策略:课堂教学的关键是通过一系列的的问题讨论,让学生寻找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在讨论中体验物质与能量这一纽带的存在,从而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几张本班学生出游的照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学生自身与所处的自然环境;(从学生熟悉的场景过渡到新知识,活跃气氛,有利于新课开展)开展新课生态系统概念教师给定学生话题“你认为什么是生态系统”,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出实例,列出判断要点;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换意见;学生发表小组意见,阐述各组的判断要点,教师予以评价、总结概念;生态系统范围教师列举“池塘、公园草坪、河流、生物圈”等事例,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学生明确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教师课前提前制作若干控制不同条件的人工生态瓶,课堂展示(学生认识到这个生态瓶也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采取任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缺少不同成分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预测结果;生态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标准: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发现的时间。
控制不同条件:1号瓶:提供光照、黑藻、河沙、金鱼2号瓶:无光照、黑藻、河沙、金鱼3号瓶:提供光照、黑藻、无河沙、金鱼4号瓶:提供光照、无黑藻、河沙、金鱼5号瓶:提供光照、黑藻、河沙、无金鱼学生观察分析各个实验处理,思考讨论;教师预设问题:生态瓶中都有哪些生物?按着不同种类生物的营养方式和他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生物进行归类;教师引导下,以该生态瓶为例,学生分析总结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出生态瓶中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教师引导学生对生态瓶的稳定性进行预测,学生分析讨论,预测各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总结得出:生态瓶中缺少任何一种组分都不可或缺;教师预设问题:生态瓶中,每一个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这些生物都是怎样获得物质和能量的?学生讨论分析,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展示池塘自然生态系统图片,学生根据对生态瓶的探究,总结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师生共同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结构模型;食物链、食物网教师展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常见食物链,引导学生认识到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引导学生分析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以及捕食的原因,学生归纳到各生物之间存在着营养联系,引出营养级的概念;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常见食物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食物链上各个环节生物属于哪一个营养级,同时对比消费级,学生对此形成直观的认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食物网的概念;课堂小结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做出总结,强化学生认识;板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初中生物教案: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分类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及其非活动因素(包括水、土壤、气候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且稳定的系统。
根据不同的尺度和研究对象,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等。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 生物群落:是由一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的多种不同物种组成的。
例如,森林中的鸟类、昆虫和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关系。
2. 生境: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具有特定环境条件和资源分布情况下,能够维持一定生物群落存在和发展的地方。
例如,河流可以作为多样性丰富的淡水湿地。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1. 养分循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个层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养分在生态系统中的转移和循环。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氧气;而动物则通过摄取植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
2.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并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
随后,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给高级消费者,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这个过程称为能量流动。
3. 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否与其中的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更高的生物多样性通常意味着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和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因此,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是非常重要的。
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过度开发:人类对土地、水资源和森林等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许多生态系统退化和破坏。
例如,过度放牧引起了草原退化,过度采伐造成了森林减少。
2. 污染排放:工业化进程带来了许多污染物的排放,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严重影响了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3. 入侵物种:人类活动导致了许多外来物种的传入,这些入侵物种对原有生物群落造成了威胁。
例如,进口的外来植物可能蔓延并取代当地的植被,破坏了原本的生态平衡。
五、保护生态系统的措施1. 生态恢复:针对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可以采取恢复措施,如退耕还林、湿地修复和草原整治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篇1课程名称:生态系统的结构授课章节:第5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 让同学理解生么是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种类。
2. 让同学学会知道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有哪些成分。
3. 通过对养分级能量流淌的理解,让同学明白越是最高养分级的生物导致能量铺张越严峻。
4. 让同学充分理解本节内容,在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对食物链食物网的熟悉,联系实际,把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践中来,让同学熟悉到爱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简单性是如此重要。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种类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食物链与食物网。
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食物链食物网及养分级。
板书设计: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分类1. 自然生态系统i海洋生态系统 ii森林生态系统 iii湿地生态系统……2. 人工生态系统i城市生态系统 ii农田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 组成成分i外界环境 ii生产者 iii消费者 iv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2. 食物链和食物网i食物链:养分级概念ii食物网概念习题、作业:1. 下列生物哪个不是消费者。
()a 蛇 c 蚯蚓b 猫d 蛔虫2.一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产者不肯定是绿色植物。
b 错综简单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c 食物网是物质循环,能量流淌的渠道。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只猫的食物为40%米饭,60%鱼。
(该鱼吃草长大的)试求这只猫长了1kg至少需要多少绿色植物?教学后记:(教学总结)本章内容比较零碎,要把握的学问点也比较多。
需要同学在课前预习,充分做好预备。
这一节内容理解性比较强,课本只补过短短五页书,但联系方面特别广,既有生态系统的类型,又有系统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光考记忆是肯定不行的。
首先应当指出本节的重点很难点;其次,举例说明,利用身边的环境很生物结合课本内容,让同学生动地理解记住;最终,让同学做些例题,在做题中关心同学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很高兴来到应城,和大家分享、沟通,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指正。
生物学科知识点多面广,而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高考中对生物学科的要求也很高。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我们总开玩笑,高中老师是带着镣铐跳舞,关键是还得跳的好、跳的漂亮。
所以,如何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对平时所学知识系统化、概念化;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是每一个高三老师都在思索的问题。
我教龄10年,其中连续7年都坚守高三,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有一些感悟,集中成3点,和大家分享。
一、夯实基础一轮复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
没有扎实的知识做基础,能力的培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在复习中,以课标、考纲、考试说明为着力点,抓准重难点,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
比如新课标中对本节内容定位为如下,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为重点,所以在这节课中,由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引出生态系统层次,提出生态系统的研究问题,点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后面依次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以问题串的形式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最后以概念图的形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这样,不仅学生对知识有了清晰的认识,且将生命观念中的结构和功能观阐述清楚了。
二、强化能力生物试题的特点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在2018年考试大纲中,对能力考查有详细的说明:1、理解能力。
2、实验与探究能力。
3、获取信息的能力。
4、综合运用能力。
那么在我们复习课堂上,要针对这些能力对学生进行训练,不能生搬教材,只讲知识。
比如讲解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的作用,常用的方法是举例子,然后再介绍相应成分的作用,缺点就是学生没有深层次的理解,比如消费者的作用之一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生始终不好理解。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范文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范文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第1课时(本节共需3课时),第二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八年级下册的重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只有深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本节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本节实际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在学完本节知识以后,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可以信心十足的参与社会上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讨论,例如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关生物入侵的问题等。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本课所需要的动画、录音、图片、文字等制成CAI软件,变抽象的语言为直观的画面和声音,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
2、教学目标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步骤,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
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
结合上述学生状况,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了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确立目标如下: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初中生态系统结构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生态系统?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2. 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二、新课讲授1. 生态系统的组成a.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b. 生物成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2. 生态系统的功能a. 生产功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b. 营养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 维持功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
()2. 选择题:以下哪个不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A. 植物B. 土壤C. 空气D. 水分)四、课堂小结1.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生态系统由哪些成分组成?2. 介绍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新课讲授1. 生态系统的结构a. 生物成分的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非生物成分的结构: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a. 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
b. 物质循环: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
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独立的。
()2. 选择题:以下哪个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A. 生产者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B. 消费者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C. 分解者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D. 植物光合作用)四、课堂小结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设计依据与构思】本节课是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10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第25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部分,本节中的知识和能力的养成,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主要内容为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以及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和生物富集及影响。
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搭建“平台”,通过相关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加深了解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食物网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的观点。
(3)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1)能根据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及分析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
(3)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所熟悉的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搭建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
学生准备:调查校园生态环境,收集资料。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海洋生态系统”,理解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说课稿生态系统的结构

说课稿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三,第5章第1节。
本节课内容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生态系统的结构,本节内容的学习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②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能力目标: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归纳能力。
②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有关素材展示,培养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①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相互关系,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②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培养学生对立与统一的世界观。
二、学情分析知识:由于本节内容在初中就有所涉及,学生群落的概念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近一步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
对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学生应该比较轻松,但也容易产生轻视的念头,因此,通过创设情境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能力与思维:学生已经认识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并不足以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而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也不清楚,但学生对捕食关系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
有助于学生对食物链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探究教学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个体,种群,群落的关系,今天就让我们欣赏一段视频,同时探讨一个更大,范围更广生物学概念-------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讲授新课使学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结合课本让同学们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结合课本旁栏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中全部动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指出生态系统必须包含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两种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结构》。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五个方面对该科进行剖析。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
本章内容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位于第4、6章内容之间,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继于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的研究,继续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且也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研究。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个体、种群、群落这几个生命系统层次的基础上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更高层次的剖析。
这节课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营养结构的分析,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的很好素材,是本章的重点。
食物链的写法和条数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在初中就有所涉及,高二的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生态系统的判别依据与结构组成的还缺乏深思。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学生应该比较轻松,但也容易产生轻视的念头,因此,创设情境和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便显得尤为重要。
3、课标考纲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
课标和11年考纲都是一类要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重点,食物链条数的确定、营养级的确定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场景导入法、小组讨论教学法、课件展示直观教学法、联系实际的谈话法。
2、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及相关图片。
学法:自学探究法、归纳分析方法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情境,并以提问的方式导出新课题→学生观察湿地生态系统图解,具体分析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学生根据所学设计生态缸,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各成分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得出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结论→通过视频分析讨论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功能、特点→再次证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第1课时(本节共需3课时),第二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八年级下册的重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只有深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本节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本节实际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在学完本节知识以后,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可以信心十足的参与社会上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讨论,例如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关生物入侵的问题等。
2、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3、教学重点: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教学难点:本节安排的各项活动。
二、说学法
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孩子们,虽然在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的知识,但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有许多盲点,孩子们都很活泼,感性认识能力强,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接受新事物比较快。
根据孩子们的这些特点,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每一步都安排了分析讨论活动,加强他们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
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如分组讨论法、边学边练法、观察法、提炼总结法等,让孩子们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小老师”作用,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三、说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化和发展而获得的,因此在课堂上,我着力于构建具有知识性、创造性、体验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七个环节:
(一)、温故知新知识迁移
复习:1、什么叫做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为什么?
2、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成分具有什么功能?
构成生态系统需2个因素,既生物和环境,研究生物和环境的科学称为生态学,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林德曼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二)、创设情境朗诵导入
学生朗诵林德曼描述的场景: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飞来落在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不防背后划过一道绿色刀影,转眼之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
螳螂正要品尝美餐,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射长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
蛤蟆还没来得及吞咽螳螂,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窜,准确无误地一口咬住蛤蟆。
正在这时,盘旋在天空中的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
在大自然里,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场面。
通过朗诵激发学习兴趣,适时提问:1、此场景包含了几种生物?生产者是?消费者是?(介绍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
2、各种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了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
(三)、观察思考探求新知
(通过4个观察思考和:4个互动使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这样设计活动,符合认知规律。
)
1、预习课本P74-76,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写学案P21填空题
(2)观察思考3:活动: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图是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中生存的部分植物和动物。
仔细观察此图,讨论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几个问题。
①、草原上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
②、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与草原的植被有什么关系?
③、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2、无论是捕食还是竞争关系,都是因食物而发生的关系,这就构成了食物链
(1)记忆食物链的概念
(2)观察思考B:以上图中的草、鼠、蛇、鹰为例,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食物链的写作特点。
提示: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二是箭头方向;三是食物链的组成。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由各组推荐的代表回答,最后老师汇总出食物链的写作特点。
)
食物链写作特点:
①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它的起点是绿色植物,终点是消费者。
②用箭头表示捕食关系,被捕食者在前,捕食者在后。
③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没有分解者。
知道食物链的写作特点后,介绍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
3、互动一:写出林德曼场景中的食物链
(1)此食物链包括几个环节?介绍营养级
(2)捕杀鹰后,蛇的数量如何变化?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3)如果在食物链中加上人的话,处于第几营养级?数量如何?
联系实际:人类居于最顶端,数量理应最少,现实中全球约70亿人口,说明什么问题?超出地球的承载能力,这也就是我国为何一直控制人口数量的原因。
(4)某一生物所居营养级是否固定?为什么?
4、观察思考C: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你最多能找到几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有联系吗?
以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出食物网的概念和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对食物链有深刻的认识后再学习食物网,水道渠成。
)
互动2:我来露一手:根据文字描述绘制食物网,加深对食物网的认识。
互动3:曾有一段时间,人们非常喜欢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杀野蛇,对几种生物有影响?会带来什么后果?
互动4:是分析思考,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增强保护生物的意识。
自然界的生命是普遍联系的,在这张生命的大网中,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作为生态系统的一员,应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规律,这其实是尊重人类自己。
(四)、经过“交流互动、自主探究”和“4个互动环节”能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的重点。
(五)、总结提升构建整体
通过畅所欲言这一环节构建整体,由学生总结本节的重点,教师适时点拨补充完整;回答学生心中的疑问,把知识进行延伸,提高兴趣,最后教师总结本节和下一节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
本节是下一节的基础,下一节是本节的提升。
(六)、作业:
①、学案P23
②、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要求,动手制作生态瓶,为第三节课做准备。
(老师提供3条小鱼和水草)
(七)、板书设计
§23.2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1)定义:
(2)写法:草→兔→狐
2.食物网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芒果考试网(/),吾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