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十几减八、七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十几减八、七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并正确读出“十几减八、七”的口诀。
2.能运用竖式计算“十几减八、七”的结果。
3.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十几减八、七”的口诀。
2.学生能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十以内的减法口诀,如“九减八,一”,“五减三,二”等,然后引入今天的新知识:“十几减八、七”,让学生听口诀并一起朗读:“十几减八,个位减一,十位数不变;十几减七,个位数不变,十位数减一。
”
2. 讲解竖式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十几减八、七”的计算式子,讲解竖式计算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横线上书写被减数,竖式下写减数。
•从个位数开始计算,不足十的向十位数借。
•先计算个位数,再计算十位数。
3. 练习
出示有关“十几减八、七”的计算题,让学生自己竖式计算,并在黑板上给出答案。
当学生们有了一定的练习后,老师可以让他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更多的计算。
4. 提高
•让一半的学生算出题目的答案,另一半说出计算的步骤。
•在小组内交换练习本,相互批改,发现错误和不足,一起讨论学习。
四、教学反思
此次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和互助交流,让学生们培养数字意识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方式,使得学生们更好地吸收新知识。
同时,老师也需要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十几减8、7-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十几减8、7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认识十几减8、7的概念。
2. 学习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十几减8、7的计算题。
4.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十几减8、7的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十几减8、7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运算规律。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十几减8、7的计算题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4. 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十几减8、7的运算。
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十几减8、7苏教版2. 板书内容:十几减8、7的概念、计算方法、练习题、应用题。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十几减8、7的计算题。
2.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运用十几减8、7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
3. 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十几减8、7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个装有15个苹果的篮子,然后从中拿走8个苹果,问学生篮子里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十几减8的运算过程。
接着,教师再拿出一个装有14个橘子的篮子,从中拿走7个橘子,再次询问学生剩余的橘子数量,以此引入十几减7的概念。
新课在新课环节,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十几减8、7(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十几减8、7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根据自身特点,在交流的不同算法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的能力,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开火车抢答:12-9 11-9 15-9 18-913-9 14-9 16-9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学校新买了一批小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有什么发现?生:盒子里面有10把小号,盒子外面有5把小号,一共有15把小号。
师:现在有同学借走了8把小号,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生:还剩多少把小号?师:把这三句话连起来怎样说?生:有15把小号,拿走了8把,还剩几把小号?师:求还剩多少,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样列算式?生:用减法来计算,用15减去8,列式为15-8。
三、探究算法师:哪这个算式该如何计算呢?现在请同桌相互讨论一下,看看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计算的。
也可以借助小棒来摆一摆。
大家讨论都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先拿走外面的5把小号,再从盒子里拿走3把,师:先拿走5把,就是15-5=10,再从盒子里拿走3把,就是10-3=7,(板书算式)这一种方法是平十法。
平十法是连减两次,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我是先从盒子里面拿走8把,剩下2把,再加上盒子外面的5把,就得出7把。
师:从盒子里面拿出8把,就是10-8=2,再加上后面的5把,就是2+5=7,就是还剩下7把。
(板书算式10-8=2,2+5=7)这一种先减后加的方法,我们叫破十法,师:其实还有一种更快的方法,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大家想一想8加几等于15,对,因为8加7等于15,所以15减8等于7。
这一种方法叫“想加算减”,“想加算减”往往让大家很快得到答案。
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可以让大家得到正确的答案,在计算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用哪一种计算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十几减8、7》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十几减8、7》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十几减8、7》主要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的运算规律,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减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运算,对于减法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十几减8、7的运算对于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减法运算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的运算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发现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给出十几减8、7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计算。
3.操练(10分钟)教师挑选几个典型的十几减8、7的算式,让学生上黑板演示,其他学生跟读并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十几减8、7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7的运算规律,如:十几减8可以转化为加2,十几减7可以转化为加3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十几减8、7计算方法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十几减8、7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60分钟。
教案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十几减8、7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几减8、7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2. 十几减8、7的应用题。
3. 总结十几减8、7的计算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规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计数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复习十几的加减法,为学习十几减8、7做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十几减8、7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计一些十几减8、7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十几减8、7的计算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1. 十几减8、72. 计算方法:十几减8、7的计算步骤。
3. 应用题:一些典型的十几减8、7的应用题。
4. 计算规律:十几减8、7的计算规律。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十几减8、7的计算题。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十几减8、7的应用题。
3. 挑战练习:设计一些十几减8、7的拓展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学生对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律的掌握情况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 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十几减8、7-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十几减8、7苏教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 1.3节的内容,十几减8、7。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退位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十几减8、7的练习题、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袋糖果,告诉学生们我有15颗糖果,然后我拿走了7颗糖果,问他们我还剩下多少颗糖果?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回答这个问题。
2. 讲解例题:然后我出示了一道十几减8、7的题目,例如13减8,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我解释了退位的概念,即当被减数不够减时,我们需要从十位上退一当作十位再减。
我通过具体的例题和讲解,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了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然后我给出了一些十几减8、7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我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们回家后独立完成,并写下了答案。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掌握了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后,能够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们正确理解和运用退位的概念,加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拓展延伸部分,我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十几减8、7的其他相关问题,例如十几减8、7的进位减法运算,以及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运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这个环节中,我拿出一袋糖果作为实践情景引入,这是一个实物引入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 十几减8、7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几减8、7 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8、7,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和感知退位减法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十几减8、7的过程,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应用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退位减法的概念。
2. 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实物模型、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通过实物模型和PPT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跟随讲解一起计算,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通过图表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十几减8、7的计算过程。
2. 退位减法的概念:通过文字和例子的形式,解释退位减法的概念。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简单的十几减8、7的计算题,让学生巩固基本计算方法。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计算题,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检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直观感受和举一反三的形式,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
2.能够识别10~19之间的数及其顺序,并将其表示成数形结合的形态。
3.能够灵活掌握“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解决方法。
二、教学准备1.课件:PPT演示文稿,展示具体的数形结合例子。
2.教具:数形结合的卡片,数字卡片,“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解决方法卡片。
三、教学过程3.1、导入新知教师通过PPT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讲解新知1.让学生观察、感知十位数、个位数构成的数形结合形态并分类。
2.让学生分开、组合、用减法表示出各种数形结合形态,并将其表示成数字形态。
3.通过数形相互转化的方式,让学生对十位数和个位数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3.3、引入新课1.让学生先根据卡片,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各种十几数。
2.将题目“十几减8”和“十几减7”给学生评估,让学生自主给出解决方法。
3.通过学生的解决方法以及与老师的讨论,引入下一课的过渡。
3.4、巩固知识1.让学生自主组合卡片,练习表示各种十几数。
2.让学生自己出题,用减法解决。
3.5、课后拓展1.在作业中加入一些新的数形结合题目,让学生练习。
2.让学生自己寻找数形结合数学中的规律并阐述。
四、教学反思此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并初步灵活掌握“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解决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评估的形式,引入了下一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有深入了解概念的机会。
在后续的作业中,我们将加入一些新的题目,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复习所学知识,并掌握数形结合数学的基本规律。
苏教版1下第1单元《十几减8、7》教学设计

第4课时十几减8、7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例2、“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问题情境并利用具体操作探索、交流算法,认识十几减8、7的一些不同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学会“想加算减”的方法,能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正确口算十几减8、7的得数。
2.使学生经历运用已有认识和经验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由直观到抽象算法的思维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的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十几减8、7的口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交流和认识算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主动探索意识,初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同时能体会数学内部的联系,并体验学习的成功。
教学重点:十几减8、7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不同算法。
教学准备:师生同时准备小棒,教师准备十几减8、7的口算卡片和11-17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口算减法。
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的口算,你能口算吗?出示口算题,指名口算,同时板书算式和得数。
选择其中1-2道题,让学生说说算得数是怎样想的。
你们真能干,能用“想加算减”ロ算十几减9的得数。
小朋友想一想,知道了8、7加几的加法,就可以学习和它有联系的什么知识呢?揭示:大家已经掌握了十几减9的方法,现在换成十几减8、7,你还会算吗?二、讨论汇报,精讲点拨1.学习例2。
(1)理解题意并列算式。
出示例2,课前已布置小朋友们预习,通过例题数一数、读一读,思考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哪位小朋友能用三句话说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谁愿意来分享。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题意:15把喇叭,拿走8把,还剩几把?要求学生说出算式。
(教师板书:15-8= )(2)探究算法。
引导:15-8的得数可以怎样算出来呢?小朋友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并且想想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学生操作或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苏教版:数学一年下册《十几减8和7》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一年下册《十几减8和7》的教学设计第1篇:苏教版:数学一年下册《十几减8和7》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8+9=8+8=7+8=7+6=14-8=10-6=13-9=18-9=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二、情境导入(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
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几减8、7)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1、探究算法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
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15-5=10,10-3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数学第二册苏教版《十几减8、7》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法的思考方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3.结合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培养学生的动脑筋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8、7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想加算减法.教学准备:师备:图片、小黑板、学具等生备:每人15根小棒.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苹果队和梨队背8+3-8+9香蕉队和桃子队背7+4-7+9二、故事情境,激趣导入1、师: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沙和尚挑着箩,后面来了个老妖婆……同学们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吗?今天,老师再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西游记故事,想不想听?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来到一座大山脚下,四人走的是又累又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十几减8、7》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十几减8、7》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十几减8、7》主要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减法运算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对减法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对十几减8、7的运算规律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减法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十几减8、7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答案。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十几减8、7的计算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批改和讲解,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4.巩固(5分钟)挑选几道典型题目,让学生上黑板演示和讲解,检查学生对十几减8、7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十几减8、7的运算规律能否应用于其他数字?让学生自由探索和分享。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整理和展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4、十几减8、7》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4、十几减8、7》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4、十几减8、7》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过程,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计算,对于减法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计算过程,突破计算难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中,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过程。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7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引导。
2.准备十几减8、7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十几减8、7的学习。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13只小鸟,其中有8只小鸟飞走了,问还剩下几只小鸟?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十几减8、7的计算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例如,展示一道题目:15减8等于几?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十几减8﹑7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十几减8、7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规则,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PPT课件、黑板2. 学具: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十几减8、7的计算。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讲解:教师通过PPT课件和黑板,详细讲解十几减8、7的计算规则。
4. 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1. 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十几减8、7的计算步骤。
2. 注意事项:强调计算的规则和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家庭作业:布置一些十几减8、7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在家进行练习。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是否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策略:教师是否采用了合适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
3. 教学改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十几减8、7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3十几减8、7(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1.3十几减8、7(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单元中的一节课程:“1.3十几减8、7”。
一、教学内容我们的教材中,这一章节主要讲解了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运算,以及不退位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题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节课中,退位减法是难点,也是重点。
学生们需要理解退位减法的原理,并能够熟练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袋苹果,告诉学生们,我有13个苹果,吃掉了8个,还剩几个?2. 讲解知识点:我然后在黑板上写出138,讲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我出了一个例题,158,让学生们跟着我一起计算,并解释了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我来讲解答案。
5.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十几减8、7的计算公式,以及退位减法的步骤。
6. 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目,178,要求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写下了答案:9。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们在退位减法上掌握得比较好,但在不退位减法上还有一些问题。
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重点讲解不退位减法。
同时,我也想拓展一下,讲解一下十几减9、6、5的计算方法。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拿出苹果这个具体的物品,我能够将抽象的数学运算转化为学生们能够直观理解的情景,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点。
我还想重点解析的是作业设计环节。
我布置了一道题目178,并要求学生们独立完成。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减法的定义和符号“-”。
2.领会十几减个位数的运算方法。
3.通过实例练习,掌握十几减8、7的运算方法。
4.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十几减8、7的运算方法。
难点:领会十几减个位数的运算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学过减法吗?”2.回答:“学过。
”3.提问:“那你们知道减法的定义和符号是什么吗?”4.回答:“减法是指用一个数减去另外一个数,得到一个差的运算。
减法的符号是‘-’。
”2.数学实践1.引入十几减个位数的运算方法,例如:18-3,16-8,14-5等。
介绍十位数不变,个位数减去给定数字的方法。
2.举例说明:我们来算算13-8=?首先,十位数一定是1,个位数是3,减去8,得到个位数是5,因此结果是5,即13-8=5。
3.练习,让学生自己算一些10以内的十几减个位数的减法题,老师把题目和答案都讲出来,如:15-8=7,12-3=9,17-6=11等。
4.引入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十几减8、7。
讲解和演示,例如:16-8=?首先,十位数一定是1,个位数减去数字8,得到8+2=10,因此结果是10,即16-8=10。
5.练习:让学生自己算一些十几减8的减法题,老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14-8=?16-7=?18-8=?13-7=?等。
3.巩固练习1.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课堂所学的还有自选练习题,然后在下一节课上老师会进行答案讲解。
2.练习题如下:–13-7=?–17-8=?–15-7=?–19-8=?–16-7=?–18-8=?–14-7=?–20-8=?##教学小结1.整个教学过程加强了对减法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2.学生领会了十几减个位数的运算方法。
3.学生掌握了十几减8、7的运算方法。
4.下次课堂上我们将对练习题的答案进行讲解,希望同学们好好完成练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十几减8、7》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十几减8、7》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十几减8、7》主要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十几减8、7的算理,并运用算法进行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对减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十几减8、7这类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各有不同,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十几减8、7的算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十几减8、7的算理。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十几减8、7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情境,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十几减8、7的算理。
2.准备计算器等教学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十几减8、7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十几减8、7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在计算器上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一下1.2《十几减8、7》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下1.2《十几减8、7》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2节《十几减8、7》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计算,感受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减法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数数能力,对于简单的加法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十几减8、7的计算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8、7的结果,提高整数减法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练习本,几支彩色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如:“有一天,小兔子找到了一个神奇的宝藏,宝藏里有13个红萝卜,小兔子吃掉了7个,还剩下几个呢?”让学生猜测答案,引发学生对十几减7的计算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十几减8、7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展示13减8、15减8、17减8等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十几减8、7的计算。
如:“算术接力赛”、“算术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计算能力。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3.十几减8、7-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十几减8、7-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十几减8、7的运算方法,会正确读写运算公式。
2.能够运用十几减8、7运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能够独立完成与十几减8、7有关的数学计算。
二、教学重点1.十几减8的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2.十几减7的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生活中十几减8、7的问题。
2.举一反三,运用十几减8、7的方法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内容1. 导入老师手中拿着一堆苹果,将其中8个苹果放到一旁,问学生剩余的有多少个苹果,引出十几减8的问题。
2. 讲解1.十几减8讲解运算方法:先拆分成个位和十位两个数字,然后针对个位和十位分别进行运算,最后将两个数字合并起来。
例如:16 - 8 = (1-1)(6-8+10)= 82.十几减7讲解运算方法:同样是先拆分成个位和十位两个数字,然后针对个位和十位分别进行运算,最后将两个数字合并起来。
例如:15 - 7 = (1-1)(5-7+10)= 83. 练习1.自主操练:让学生自己完成十几减8、7的练习题。
2.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十几减8、7的比赛,看哪个小组完成的速度最快,结果最准确,为小组打分。
3.玩游戏:与学生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进行十几减8、7的练习,增加趣味性。
4. 拓展讲解如何通过十几减8、7的运算方法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例如:几十减8、7等等。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2.操练法3.合作学习法4.游戏法六、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操练、比赛、玩游戏中的表现情况,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体会1.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玩游戏等方式增加趣味性。
2.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公式及其背后的运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运用自如。
十几减8、7(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十几减8、7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2. 学习十几减8、7的竖式计算。
3. 学习十几减8、7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十几减9、10的计算方法,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例题进行练习。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十几减8、7的竖式计算和应用题练习。
4. 讲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十几减8、72. 计算方法: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3. 竖式计算:十几减8、7的竖式计算4. 应用题:十几减8、7的应用题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十几减8、7的计算题。
2.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十几减8、7的应用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十几减8、7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讲评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练习、讲评和总结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教案教学内容:
本节学习教材在书本第15页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注重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对话的方式体现十几减几的生活原型。
通过两只小猫从不同角度观察的情况抽象了数学问题,使学生感知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感性认识中探索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相关的计算题,并具有初步的用数学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话、操作(摆实物或学具)、分析和推理等学习过程,探索出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体会交流的重要性,乐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有跟同伴探究疑难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破十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小黑板,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1-9=
()+7=15
()+6=11
14-9=
8+()=13
()+4=11
16-9=
7+()=14
3+()=12
2、对话激趣。
让学生观察15页小猫观鱼图。
图中有什么动物?(金鱼和小猫)
小白和小花都给大家提了个问题,你愿意帮助它们吗?
在观看小猫观鱼图和两只小猫的问题后,独立思考两只小猫提出的问题。
想想自己准备怎么解决。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减法。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预设
(1)计算十几减8、7、6有几种方法?
(2)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方法计算十几减8、7、6 有什么不同?
(3)计算十几减8、7、6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二)出示自探提示:
(1)要求黑金鱼的条数怎样列式?
(2)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进行口算?
(3)求花金鱼的条数怎样列式?
(4)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口算的?
让学生结合自探提示自学课本内容,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
也可以一人说,其他四人听。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如自探提示中的第3、4小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
根据各自不同的意见进行评价,最后汇报交流。
1、从两只小猫的对话中知道了黑金鱼有5条,花金鱼有8条。
2、一条一条地仔细地数,花金鱼有8条,黑金鱼有5条。
3、要求黑金鱼的条数,13-8=5。
求花金鱼的条数,13-5=8。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13-8=5和13-5=8两个算式的算法。
①依靠摆学具(如小棒),算出答案。
②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
③用破十法算出答案。
先用13中的10减去8,等于2,在把2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是5,所以13-8=5(条),黑的有5条。
同理:先用13中的10减去5,等于5,在把5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是8,所以13-5=8(条),花的有8条。
④见减想加,算出答案。
因为看到这两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8+5=13
13-8=5
13-5=8
⑤连减的方法,算出答案。
13-9=4,13-8=5(少减去1个,就得5)13-5=8(少减去4个,就得8)。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从小朋友刚才的发言中,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喜欢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看来这种方法比较好,当然其他的方法也是正确的也可以用。
告诉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4、反馈练习
课本上做一做的第1题。
结合练习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
法。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计算十几减8、7、6方法还有哪些?
2、计算十几减8、7、6可以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3、用什么方法对十几减8、7、6的算式进行检查呢?
四、运用拓展(7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课本上做一做的第1题。
3、树上有7只猴子,树下有6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
4、一共有13只猴子在玩耍,树上有7只,树下有几只?
5、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7 6
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条。
13条金鱼,黑的有5条,花的有()条。
13-8=()(条)
13-5=()(条)
想:10-8=2 10-5=5
还可以这样算: 2+3=5 5+3=8
8+5=13
13-5=8
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