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土地适宜性分析报告分析
总报告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报告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010f8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3.png)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引言 • 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中的应用 •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实践 • 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中的优势与挑战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用地资源日益紧缺,如何科学合 理地利用和保护农用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GIS技术的快速 发展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缓冲区分析
根据距离或环境因素的变化,划定缓冲区,评估其对农用地的影 响。
网络分析
分析农业活动与基础设施之间的连通性,优化农业布局。
模型构建与优化
模型选择
根据研究目标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参数调整与优化
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模型参数,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意义
通过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 评估农用地的利用潜力和保护价值,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农业生产的科学布局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GIS技术简介
定义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 算机技术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它能 够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地 理空间数据。
结果可视化
地图制作
将评价结果以地图的形式呈现,直观展示农用 地的适宜性分布情况。
图表制作
制作各类柱状图、饼图等,辅助解释评价结果 。
动态演示
利用GIS的动态演示功能,展示农用地适宜性的变化趋势。
03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实践
研究区概况
地理位置
研究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平原与丘陵过渡地带。
北京农学院GIS地理信息系统实习适宜性分析步骤
![北京农学院GIS地理信息系统实习适宜性分析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7ec09b17b7360b4c2e3f6438.png)
实验地适宜性分析报告一、目的:寻找一块新的实验适宜地二、评价准则:土地利用为灌木林地适宜开发的土壤类型地点必须在离下水道管线300米范围之内三、数据:下水道管线图、土地利用图、土地类型图等四、实验步骤:双击打开“适应性分析.sdb”文件双击数据源——适应性分析——sewersL图层点击菜单栏中的分析——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在弹出的菜单中将缓冲半径——数据值——左右半径——300单位:米——结果设置勾选中合并所有缓冲区——确定(图一)——生成(图二BufferDT)图一图二双击数据源——适应性分析——landuseR图层点击菜单栏中的分析——叠加分析——左栏选中合并——源数据landuseR——叠加数据soilsR(图三)——点击字段设置(图四)勾选入图选项——确定——生成(图五NewDT)图三图四图五双击数据源——适应性分析——NewDT图层点击菜单栏中的分析——叠加分析——左栏选中求交——源数据NewDT——叠加数据BufferDT(图六)——点击字段设置(图七)勾选入图选项——确定——生成(图八NewDT_1)图六图七图八双击生成的NewDT_1图层——点击菜单栏中的查询——SQL查询——查询字段:选中左侧NewDT_1.*——查询条件:选中左侧NewDT_1.LUCODE——运算符号选择“=”——所有值选择300——运算符号选择“AND”——选中左则NewDT_1.SUIT ——运算符号选择“>=”——所有值选择2(图九)——选中地图高亮——点击查询生成(图十)图九图十右键单击suitable列——更新列——用来更新的值输入1——确定(图十一)生成(图十二)图十一图十二绘制适宜地点图——点击菜单栏地图——专题图——制作专题图——单值专题图——表达字段suitable——添加所有值——更改颜色——标签(不适宜、适宜)——完成(图十三)图十三图十四右键点击布局——新建布局窗口——绘制地图——绘制比例尺——绘制图例——绘制方向标等(图十四)——输出为图片——文件201020911021 任毅.bmp。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8b33a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2.png)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日益受到重视。
而基于ArcGIS 的空间分析技术,为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有效性。
本文选择神木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软件对其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探讨了评价结果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神木市概况神木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北平原的一部分。
全市总面积为306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万。
神木市地处渭河流域,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11.3℃,年降水量为550毫米。
神木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同时也是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
农业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ArcGIS是一款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和地图制作功能。
在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中,ArcGIS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
1. 数据采集将神木市的地理信息数据录入ArcGIS系统中,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地形地貌数据、气候数据、水资源数据等。
这些数据是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通过ArcGIS系统的数据采集工具,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这些数据导入系统中。
2. 空间分析接下来,利用Arc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神木市的农村居民点进行评价。
空间分析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将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叠加、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处理,得出每个点的用地适宜性等级。
3. 评价结果展示利用ArcGIS系统的地图制作功能,将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样可以直观地呈现评价结果,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三、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经过Arc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处理,得出了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根据土地利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我们将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6d1ed0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f.png)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而农村地区逐渐被减少。
然而,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可用于保护农村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因此,本文将基于ArcGIS对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
1.数据预处理本文使用的数据包括:DEM(数字高程模型)、LANDSAT 8卫星影像、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图、水文地质图、道路数据等。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我们需要先安装ArcGIS软件,然后将所需数据导入ArcGIS中,进行处理和合并,得到一张完整的除掉废弃土地和交通设施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影响因素图。
2.影响因素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交通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本文将通过以上因素进行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2.1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神木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将土地分为六种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其他用地。
根据评价指标,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影响因素图,并根据权重分析,得到土地利用现状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适宜性影响。
2.2 地形地貌根据DEM数据,结合地貌分析结果,得到地形地貌影响因素图,并根据权重分析,得到地形地貌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适宜性影响。
2.3 交通条件2.4 水文地质条件2.5 社会经济条件3.评价方法本文采用熵权法进行权重分析,得到每个影响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适宜性影响。
4.评价结果综合以上因素,得到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5.结论本文基于ArcGIS软件,对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
通过影响因素分析、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步骤,得出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得到每个影响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适宜性影响。
该评价结果可以为政府和农民在土地利用和规划方面提供参考,保护农村环境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RCGIS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ARCGIS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6cf99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2.png)
ARCGIS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是否适宜进行其中一种特定类型的开发利用。
ARCGIS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
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地形地貌、土质条件、水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地图叠加和分析功能,对不同自然条件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帮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土地的自然特点。
2.经济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投资效益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进行经济条件评价的空间分析和预测,为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
3.社会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人口分布、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空间数据的叠加和分析,对土地的社会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展示,让评价人员更好地了解土地的社会环境。
4.技术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交通便利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交通网络分析和基础设施数据分析,对土地的技术条件进行评价,帮助评价人员决策。
通过ARCGIS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可以带来以下几个优势:2.空间分析能力强:ARCGIS具有空间分析功能,可以通过地图叠加和分析,对不同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帮助评价人员进行科学决策。
3.可视化效果好:ARCGIS可以将数据通过地图展示出来,形成直观的图像效果,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土地的适宜性。
4.模型建立能力强:ARCGIS可以通过模型建立功能,建立适宜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分析和优化,为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总结起来,ARCGIS软件可以帮助评价人员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整合、空间分析、可视化展示和模型建立等多种功能,为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2db382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7.png)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为了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保障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选择了神木市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ArcGIS软件进行了相关评价分析。
本文将介绍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数据源、分析结果和意义。
一、方法1. 数据搜集通过神木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地形图等基础数据,获得研究区域的地理信息数据。
还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获得详细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和土地利用情况数据。
2. ArcGIS技术利用ArcGIS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叠加、空间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功能,从而综合评价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
3. 适宜性评价指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神木市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一系列适宜性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土壤肥力、水资源条件、交通便利度等。
二、数据源神木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村居民点较为集中。
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资源丰富,但也存在一定的退化和污染现象。
为了评价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我们搜集了神木市农村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
三、分析结果1. 土地利用类型利用ArcGIS软件对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解译和分类,得到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在农村居民点周边的分布情况。
通过数据叠加和空间分析,确定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对农村居民点的适宜性权重。
2. 地形地貌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地形地貌图,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周边的地形起伏和地貌类型。
结合实地调查数据,确定了地形地貌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的影响程度。
3. 土壤肥力根据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等数据,对农村居民点周边土壤肥力进行了评价。
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确定了土壤肥力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的权重分配。
4. 水资源条件利用地下水位、地表水源、降雨量等数据,对农村居民点周边的水资源条件进行了评价。
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水资源条件对农村居民点的适宜性影响。
ARCGIS土地适宜性分析实施报告分析
![ARCGIS土地适宜性分析实施报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775d3b172ded630a1cb684.png)
工程技术大学本科生综合训练报告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综合训练项目三:土地适宜性分析教学单位测绘学院专业测绘工程班级测绘14-5学生姓名康仲林学号1410070308成绩目录1、项目名称 (1)2、项目目的和要求 (1)3、项目基本情况 (1)4、项目原理 (1)5、项目过程 (2)6、项目总结 (5)1、项目名称土地适宜性分析2、项目目的和要求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应用模型的建模方法;要求学生借助GIS软件,独立完成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立。
3、项目基本情况完成时间:2016年6月17日星期五个人工作情况:在实践期间对所给数据进行了土地适宜性分析操作,认真了解了ARCMAP 软件的应用,熟悉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全过程。
方法和过程:应用前期空间分析成果,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完成实验区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立。
领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4、项目原理土地适宜性分析过程是先把矢量转成栅格,用空间分析模块,再将栅格用计算机计算。
添加已有的用于土地分析、评价的数据,如坡度、水系、土壤等;将各个数据空间化,转为栅格模式,以此作为适宜性评价单元,可以满足农业用地在微观层面上布局的精度要求;建立指标体系,计算权重;应用SpatialAnalyst进行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 Analyst)为用户提供各种工具,执行空间分析操作,解决空间问题,主要有:邻域分析、重分类、地图代数等;进行适宜度计算,主要采用SpatialAnalystraster calculator工具;最后以土地适宜性评价图为基础,提出建议,上交评定结果5、项目过程(1)建立TIN网加载高程点gcd.shp数据通过ArcT oolbox工具:3D Analyst工具->数据管理->TIN->创建TIN,如下图所示。
(2)由TIN网生成栅格图通过ArcT oolbox工具:3D Analyst工具->转换->由TIN转出-> TIN转栅格,生成栅格图,如下图所示。
基于GIS的定西市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基于GIS的定西市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2a41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d.png)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第799期第5期2023年3月基于GIS 的定西市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李鹏飞(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摘要:【目的】对定西市农业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为当地农业土地的规划和利用提供建议。
【方法】基于ArcGIS 平台,以甘肃省定西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层次分析法,选取和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因子,如高程、坡向、坡度、温度和降水,对定西市农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结果】定西市适宜农业种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东部地区,对应的县域主要为临洮县、安定区、渭源县、通渭县、陇西县和漳县的大部分地区,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开展农业种植的区域分别约占定西市总面积的13%、26%、36%和24%。
【结论】定西市要在整体上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甘肃省;定西市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3)05-0116-04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05.023GIS-Based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Dingxi CityLI Pengfei(School of Resources,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China)Abstract:[Purposes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Dingxi City was car⁃ried out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planning and utilization of local agricultural land.[Methods ]Based on ArcGIS platform,this study takes Dingxi City of Gans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mbines hierarchical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Dingxi City by selecting natural fac⁃tors closely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such as elevation,slope direction,slope,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Finding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itable areas for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in Dingxi City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west,northeast and east areas,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ies are mainly Lintao County,Anding District,Weiyuan County,Tongwei County,Longxi Countyand most of Zhang County,and the areas that are suitable,relatively suitable,less suitable and unsuit⁃able for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account for about 13%,26%,36%and 24%of the total area of Dingxi City,respectively.[Conclusions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Dingxi City should optimize the planting structure as a whole and vigorously develop special industries in order to promot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Keywords:agricultural land;suitability evaluation;Gansu Province;Dingxi City0引言人地关系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1],土地作为一种有限资源,如何合理利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c9b176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2.png)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神木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本文基于ArcGIS技术,将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为优化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区概况神木市总面积约为3273.6平方公里,全市分布有众多村庄和农村点。
研究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是一个适宜农业生产和居住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法1. 数据获取利用ArcGIS软件获取研究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地形、水资源、气候等遥感数据,并结合地图数据获取研究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信息。
2. 评价指标确定本文选取土地条件、水资源条件、道路交通条件和人文环境等四个方面的指标作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具体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地形高差、坡度、土壤类型、地下水位、河流湖泊等水资源条件、道路交通便利程度、教育、卫生等人文环境。
每个指标将按照一定权重进行评分,综合得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适宜性评价。
3. 评价方法在ArcGIS中运用地理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空间叠加分析、洗涤模型、空间查询等方法,将各项指标进行加权叠加,得出研究区不同地块的适宜性等级。
三、评价结果通过ArcGIS软件进行评价,得出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分布图。
结果显示,神木市西部地区的土地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道路交通便利,人文环境较好,适宜性评分较高,适宜用作农村居民点。
而东部山区地势较为陡峭,土地利用现状较为混乱,水资源较为匮乏,道路交通不便,人文环境也相对较差,适宜性评分明显较低,不适宜用作农村居民点。
四、结论与建议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 政府部门应重点关注适宜性较高的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点的生活质量。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cb22e5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8.png)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成为各
级政府和农村居民关注的焦点。
因此,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
本文基于ArcGIS软件,运用多指标评价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价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适宜性,得出合适的农村居民点用地。
首先,我们选取神木市4个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建
立指标库和权重库。
该指标库包括了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条件、自然环境、产业发展
等指标,共选取了18个指标,其中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指标的权重较大,交通条件及自然环境的权重次之。
根据专家打分和分组分值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
其次,我们对各指标的空间数据进行标准化,以便计算各指标的综合得分。
为了验证
评价结果的可信性,我们还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考察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我们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利用ArcGIS软件,将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地图形式呈现。
评价结果显示,神木市乡镇农村居民点的适宜性总体较高,其中村庄核心区域适宜性最高,周边次之。
而少数小村庄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水源等原因,其评价结果较低。
通过本次评价,我们得出了该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适宜性,为后续规划和利用提供
了科学依据。
同时,该评价结果也为政府合理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
供了指导。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3b861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3.png)
层次分析法 将影响土地适宜性的因素按照层 次结构进行分类,通过专家打分 或数学计算确定各因素权重,进 而进行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 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将定性评价 转化为定量评价,综合考虑多种 因素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流程
数据收集与处理
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地形、气 候、土壤、水文等基础数据, 并进行预处理和标准化。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土地适宜性评价
根据评价方法,对土地进行适 宜性评价,得出各评价单元的 适宜性等级。
明确评价目标
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和 要求,为后续评价提供指导。
因素权重确定
根据评价目标和实际情况,确 定各因素的权重,为后续评价 提供依据。
结果表达与输出
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 形成土地适宜性分布图,为决 策提供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具有操作简便、可视化效果好、精度高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将不断改进 和完善。
未来可以利用更多的数据源和先进的算法,提高评价的精度和可靠性,更 好地服务于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
同时,应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如生态保护、城市规划等,以拓展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多因素综合评价
将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权 重赋值、加权求和等方法,确定土地 的适宜性等级。
模型构建的步骤
数据收集与整理
收集相关数据,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 指标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进行 数据清洗和整理。
评价指标处理
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 数据格式转换、坐标系统一等。
建立评价模型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e8ee51a964bcf84b9d57bc0.png)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用ARCGIS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土地利用图斑为评价单元,怎么计算评价单元到公共设施的距离,人口密度,商业点密度。
最后做出各个指标的图,乘以权重。
矢量的数据可以做出来吗?我只知道先把矢量转成栅格,用空间分析模块,再用用栅格计算机算,可以做出来。
矢量的不知道能不能直接乘以权重这样来计算。
这个问的很大简直就要别人做课题呢按你说的,你自己的大概框架都没出来的啊第一,要看你手上有没这些数据的,分区的数据情况(gis需要能够图上可以表达的),如人口密度第二,这些东西只有有数据很是蛮简单的无非是个增加列之后用field caculator计算,再加上spatial join连接不同的图层field caculator 在ARCGIS哪个模块里有?你说的我大致明白了,但是有十几万个斑块,那计算起来不是累死了。
要是能像栅格计算器直接计算就好了。
这个累什么么啊,累的是计算机,十几万个板块你点一下计算机就一起帮你解决了。
收集各评价因子,矢量后做叠加分析。
应用ArcGIS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
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
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
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
GIS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将分析算子应用到原始GIS数据中得到新的信息。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
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
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
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f007e2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b.png)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重视自家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尤其是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规划和合理利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因此,针对神木市的实际情况,本文基于ArcGIS平台,从土地资源、地形地貌、水资源、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多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的用地规划建议。
1、研究区域神木市是陕西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陕西省中北部、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属渭北盆地,地理坐标为109°40′-110°50′E,37°08′-38°23′N。
该市的地形地貌以荒漠与沙丘为主,地势南高北低,由南北向的山地、丘陵、平原和间断的沙漠等地貌组成。
2、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2.1 土地资源因素(1)土地类型:适宜种植的土地类型为灰钙土和黄土,不适宜种植的土地类型为沙土和石灰土。
(2)土地坡度:适宜种植的坡度为5度以内,不适宜种植的坡度为5度以上。
2.2 地形地貌因素(1)地形高程:适宜居民点的海拔高度应在1000米以下,不适宜居民点的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
(2)地质构造:适宜居民点应该位于稳定的地质构造区域。
(3)地形坡度:适宜居民点的坡度应小于10度,不适宜居民点的坡度应大于15度。
(1)水源位置:适宜居民点应该位于距离水源1公里以内的位置。
(2)水质:适宜居民点的供水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定。
(3)水量:适宜居民点的供水水源水量应保证日人均水量在30升以上。
2.4 气候条件因素(1)气候类型:适宜居民点应位于暖温性、亚热带性气候区。
(2)日照条件:适宜居民点的日照条件应好于500小时/年。
2.5 社会经济因素(1)基础设施条件:适宜居民点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
(2)农业生产条件:适宜居民点应具备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
ARCGIS 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ARCGIS 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63b10f5aa00b52acec7ca22.png)
培训手册
11
ANSYS80瞬态分析——段志东制作
辉县市城市总体
规划自成然果格汇报局
地表水资源分析
• 河流水系 • 水源地保护 • 降水分布
培训手册
12
ANSYS80瞬态分析——段志东制作
辉县市城市总体
规划自成然果格汇报局
地质灾害分析
• 地质灾害空间分布
• 土壤侵蚀强度分析
培训手册
13
ANSYS80瞬态分析——段志东制作
培训手册
25
ANSYS80瞬态分析——段志东制作
ANSYS80瞬态分析——段志东制作
辉县市城市总体 规划成果汇报
河流水系
培训手册
水域 面积
一级 重要
二级 重要
三级 重要
四级 重要
>100ha 范围
范围内
100m缓冲区
100-200m缓冲 区
200-300m缓冲 区
分值 7 5 3 1
25-100ha 范围
培训手册
7
ANSYS80瞬态分析——段志东制作
辉县市城市总体
规划自成然果格汇报局
地形分析
• 坡度(Slope) • 坡向(Aspect) • 高程(Elevation)
培训手册
8
ANSYS80瞬态分析——段志东制作
辉县市城市总体
规划自成然果格汇报局
地形分析
• 坡度(Slope) • 坡向(Aspect) • 高程(Elevation)
辉县市城市总体
规划自成然果格汇报局
地质灾害分析
• 地质灾害空间分布
• 土壤侵蚀强度分析
培训手册
14
ANSYS80瞬态分析——段志东制作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729fbf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c.png)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农村地区的居民点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合理利用和适宜性评价成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
本文以神木市为研究区域,采用ArcGIS软件,结合遥感影像、DEM、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对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一、研究区域概况神木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陕西省辖的一个县级市,总面积约为2,941平方千米。
研究区域包括该市的农村地区,主要包括四个乡镇,共涉及94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较大,主要包括住宅用地和相应的公共设施用地。
二、评价指标的选择根据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和使用需求,选用了以下地理要素作为评价指标:1. 高程:农村居民点通常建在平坦地带,因此高程较低的地区更适宜作为居民点。
2. 坡度:过大的坡度不利于居民点的建设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因此适宜的坡度应较小。
3. 道路距离:居民点需要和周边村庄、市区相连的道路交通,较近的道路距离对居民点的位置和交通条件有利。
4. 河流距离:在防洪、供水、纳污等方面,河流距离是影响农村居民点选址的一项重要因素,应适宜距离。
5. 核心设施距离:核心设施包括医院、学校、公园、商场等,这些设施的距离越近,生活条件和便利程度越高,居住适宜性也更高。
6. 土地利用类型:农村居民点周围的土地利用类型也会影响其适宜性评价,周边土地的使用情况应该适宜。
三、评价步骤1. 数据获取:收集研究区域的遥感影像、DEM、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2. 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DEM的倾斜校正、数字图像处理,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向量化等。
3. 指标值计算:根据选定的评价指标,计算各要素之间的距离和相关性,获得各要素的评估结果,形成相应的评价数据。
4. 数据可视化:将评价结果可视化,形成具体的评价图层。
5. 适宜性分级:根据评价结果,将居民点用地按照适宜程度进行划分,形成适宜性分级图。
ArcGIS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ArcGIS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6600df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4.png)
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一、上机内容简介本练习的研究区域为某山区的一个小镇。
研究区域面积为1555公顷,其中镇建成区42.6公顷,镇周边有2处独立工矿和5处较大的农村居民点。
本练习主要是针对研究区的生活区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选取交通便捷性、环境适宜性、城市氛围和地形适宜性4类评价因子,其中环境适宜性和地形适宜性还包含子因子,如表2-1所示。
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与权重表2-1对于各单因素的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本练习统一将评价值分级成1-5级,其中3级是勉强可用于居住用地建设,但需要进行特殊处理,5级代表最适宜建设,1级代表完全不适宜建设。
具体步骤:✓首先,对各个单因素作适宜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转换成栅格数据;✓然后,进行栅格加权叠加运算,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最后,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定级,得到居住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图。
二、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2.1、交通便捷性评价交通便捷性评价将根据距离省道、县道的远近加以确定,如表2-2所示。
交通便捷性的评价标准表2-21步骤1:启动ArcMap,打开“chap04\练习数据\评价基础数据\评价基础数据.mxd”。
该地图文档包含【道路】图层,道路有两种类型:省道和县道。
步骤2:选择所有省道要素。
➢右键单击【道路】图层,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打开属性表】,显示【表】对话框。
➢点击【表】对话框的工具条上的【表选项】工具,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按属性选择…】,显示【按属性选择】对话框。
➢选择上部列表框中的【类型】字段,然后点击【获取唯一值】按钮,【类型】字段的值将显示在中部列表框中。
➢点击下部输入框,然后双击【类型】字段,单击【=】按钮,双击中部列表框中的【省道】,从而构建了一个表达式【[类型]=‘省道’】。
其含义是选择“类型”字段值为“省道”的要素。
➢点【应用】,可以发现所有“类型”字段值为“省道”的要素均被选中。
➢关闭【按属性选择】对话框和【表】对话框。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e303d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2.png)
02
定性评价主要采用文字描述、图件和 表格等定性分析方法,对土地的适宜 性进行定性描述;定量评价则采用数 学模型、统计分析和地学分析等方法 ,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综 合评价则是在定性和定量评价的基础 上,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土地的 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
03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通常采 用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分 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 析和地学分析等方法,对土地的适宜 性进行综合评价。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更加重要,因此进行土地 适宜性评价可以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ArcGIS软件,对某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适宜 性评价,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利用ArcGIS软 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对土地资源的 适宜性进行评价。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文献1
Arc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作者:XXX,出版年份:
XXXX
02
文献2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实践,作者:XXX,出版年份:
XXXX
03
文献3
ArcGIS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作者:XXX,出版年份:XXXX
THANKS
感谢观看
利用收集和处理后的数据 以及空间分析结果,构建 适宜性评价模型。
模型输出
根据建立的模型,对土地 适宜性进行评价,输出评 价结果图。
结果解释
根据评价结果图,对不同 地块的适宜性进行解释和 说明,为土地利用和规划 提供参考。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bdd332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d.png)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神木市农村居民点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其进行了用地适宜性评价。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评价因素。
根据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的实际情况,选取了人口密度、交通条件、水源保障、土地利用现状、自然环境等5个因素进行评价。
其次,我们需要对每个因素进行指标定义和权重分配。
人口密度指的是每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交通条件指的是村庄到县城、乡镇的距离和道路状况,水源保障指的是村庄是否有良好的水源供应能力,土地利用现状指的是已利用土地的类型和数量,自然环境指的是村庄周围是否有自然风景、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情况。
根据专家意见和实际情况,我们将人口密度、交通条件、水源保障、自然环境的权重设置为20%,土地利用现状的权重设置为40%。
然后,我们需要将选定的因素和指标进行空间数据处理。
人口密度、交通条件、水源保障等因素可以通过遥感影像和地图信息进行获取,自然环境则需要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地形图等方式获取。
实际情况中,土地利用现状可以通过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要素获取。
获取到这些数据后,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加权相加,得到每个村庄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得分。
最后,我们需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根据评价得分的高低,我们可以将神木市农村居民点划分为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三类,针对不同分类的村庄,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如加强水源保障工作、改善交通条件、促进环境保护等。
综上所述,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可以为村庄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依据。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77879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1.png)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神木市是陕西省的一个县级市,该市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为了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资源,保障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基于ArcGIS平台,结合神木市的实际情况,对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一、研究区域概况神木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偏北,东北毗邻延安市,西北与宝鸡市接壤,人口约为37万。
神木市农村居民点较为分散,分布在市区周边以及各乡镇。
研究区域面积广阔,具有较丰富的资源。
二、评价指标的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应包括自然环境、土地资源、交通交通条件、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指标。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以下评价指标:1. 土壤质量指标:包括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水分保持能力等。
2. 地形条件指标:包括坡度、高程和地形复杂度等。
3. 水资源指标:包括地下水位、河流水位和水源丰富度等。
4. 气候条件指标:包括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光照时数等。
5. 交通条件指标:包括道路密度、交通便捷性和交通流量等。
6. 产业发展指标:包括农村产业结构、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等。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收集:收集神木市的土壤质量、地形条件、水资源、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和产业发展等相关数据。
2.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加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数据分析:利用ArcGIS平台中的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4. 适宜性评价: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ArcGIS平台中的空间分析工具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研究区域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等级划分。
四、结果与讨论根据对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更适宜作为农村居民点用地,如土壤质量良好、地形条件平缓、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区域。
2. 交通条件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适宜性有很大影响,交通便捷性较高的区域适宜作为农村居民点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生综合训练报告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综合训练项目三:土地适宜性分析
教学单位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测绘14-5
学生姓名康仲林
学号 1410070308
成绩
目录
1、项目名称 (1)
2、项目目的和要求 (1)
3、项目基本情况 (1)
4、项目原理 (1)
5、项目过程 (2)
6、项目总结 (5)
1、项目名称
土地适宜性分析
2、项目目的和要求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应用模型的建模方法;要求学生借助GIS软件,独立完成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立。
3、项目基本情况
完成时间:2016年6月17日星期五
个人工作情况:在实践期间对所给数据进行了土地适宜性分析操作,认真了解了ARCMAP 软件的应用,熟悉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全过程。
方法和过程:应用前期空间分析成果,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完成实验区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立。
领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4、项目原理
土地适宜性分析过程是先把矢量转成栅格,用空间分析模块,再将栅格用计算机计算。
添加已有的用于土地分析、评价的数据,如坡度、水系、土壤等;将各个数据空间化,转为栅格模式,以此作为适宜性评价单元,可以满足农业用地在微观层面上布局的精度要求;建立指标体系,计算权重;应用SpatialAnalyst进行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模块
(Spatial Analyst)为用户提供各种工具,执行空间分析操作,解决空间问题,主要有:邻域分析、重分类、地图代数等;进行适宜度计算,主要采用
SpatialAnalystraster calculator工具;最后以土地适宜性评价图为基础,提出建议,上交评定结果
5、项目过程(1)建立TIN网加载高程点gcd.shp数据
通过ArcToolbox工具:3D Analyst工具->数据管理->TIN->创建TIN,如下图所示。
(2)由TIN 网生成栅格图
通过ArcToolbox 工具: 3D Analyst 工具->转换->由TIN 转出-> TIN 转栅格,生成栅格图,如下图所示。
(3)由栅格图生产坡度图。
通过ArcToolbox 工具: 3D Analyst 工具->栅格表面->坡度,生成坡度图,如下图所示。
(4)对坡度图进行重分类。
通过ArcToolbox 工具:Spatial Analyst 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对坡度图进行重分类。
其中坡度在0-5度时,单因子的权重为7;坡度在5-10度时,单因子权重为5;坡度在10-15时,单因子权重为3;坡度在大于15度时,单因子的权重为1,对于农业用地的土地而言,坡度越高越不适宜农业用地的种植,最终生成坡度栅格分类图,如下图所示。
(5)根据行政区划范围,对坡度栅格分类图进行裁剪。
通过ArcToolbox工具:数据管理工具->栅格->栅格处理->裁剪,生成裁剪后的栅格图,如下图所示。
2、生成土壤分类栅格图
(1)生成土壤分类栅格图
把土壤归为黑土、褐土、沙土、水域四种土壤质地,加载土壤分类图(trfl.shp)。
通过ArcToolbox工具:转换工具->转为栅格->要素转栅格,生成土壤分类栅格图,如下图所示。
通过ArcToolbox工具:转换工具->转为栅格->要素转栅格,生成土壤分类栅格图,
如下图所示。
(2)对土壤分类栅格图进行重分类
根据土地对农业用地的适宜程度,相应的对土地的类型分配相应的权重,其中0得到的权重为7,褐土得到的权重为5,沙土得到的权重为3,水域得到的权重为1,如下图所示。
通过ArcToolbox工具:Spatial Analyst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对土壤分类图进行重分类。
3、生成水系缓冲区栅格图
通过ArcToolbox工具:分析工具->邻域分析->多环缓冲区,对水系进行缓冲区分析,如
下图所示。
(2)生成缓冲区栅格图
通过ArcToolbox工具:转换工具->转为栅格->要素转栅格,生成缓冲区栅格图,如下图所示。
(3)对缓冲区栅格图进行重分类
根据土地对农业用地的适宜程度,相应的对土地的类型分配相应的权重,其中0~150
米得到的权重为7,150~300米得到的权重为5,300~450米得到的权重为3,大于450
米得到的权重为1,如下图所示。
(4)根据行政区划范围,对缓冲区栅格分类图进行裁剪。
通过ArcToolbox工具:数
据管理工具->栅格->栅格处理->裁剪,生成裁剪后的栅格图,如下图所示。
4、三个成果相叠加计算
(1)对坡度重分类栅格图、水系缓冲区重分类栅格图、土壤重分类栅格图进行栅格叠加计算,土地适宜性评价图。
通过ArcToolbox工具:Spatial Analyst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生成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如下图所示。
(2)对土地适宜性评价图进行重分类。
按四级分类法表示,即最适宜性、次适宜性、临界适宜性、不适宜性四级。
综合权重分类在3~7为不适宜,分类等级为1;综合权重分类在7~12为临界适宜,分类等级为2;综合权重分类在12~16为次适宜,分类等级为3;综合权重分类在16~21为最适宜,分类等级为4,如下图所示。
6、项目总结
到实践中去。
通过本次实践,在学习土地适宜性分析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动手进行了实践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了GIS相关软件的应用,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应用模型的建模方法,借助GIS软件,独立完成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立。
熟练使用ArcGIS软件的各种工具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叠加等。
在分析评价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不实际操作是无法想到的。
例如在使用3D Analyst工具创建TIN以及Spatial Analyst工具时,必须先在自定义菜单的拓展模块中勾选对应选项,否则会显示无授权,不能使用。
裁剪时必须勾选用输入要素几何,否则会生成错误的形状。
在土壤分类中字段必须选择trlx。
修改路径后必须重新链接新的文件夹地址,否则会显示一个叹号。
生成土壤分类栅格图时,应点击ArcToolbox-转换工具-转为栅格-要素转栅格,右键点击此图层属性-符号系统-类别,将字段改为trlx,就能按黑土、褐土、沙土、水域显示。
通过此次实践,我对相关软件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深入的了解了土地适宜性分析的整个流程。
同时也学习到一些快捷运用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