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成像实验题

合集下载

光学实验之光的直线传播

光学实验之光的直线传播

光学实验之光的直线传播一.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1.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

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3)由该实验可知,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2.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

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1)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的实像。

(2)若将蜡烛靠近小孔少许,蜡烛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选填“改变”或“不变”)3.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蜡烛清晰倒立的像:(1)该现象可以用来解释;(2)实验中蜡烛燃烧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方移动;将蜡烛靠近成像仪少许,蜡烛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选填“改变”或“不变”)。

4.小明探究光的传播时做的一个实验,他在家中的空水缸中倒入水,再在其中倒入了大量的盐,过了几天,他让一束激光射入盐水中,光路如图所示,图中光线沿(填直线或曲线)传播,原因可能是,这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介质应当具有的特点。

实验中,小明为了能清楚的在水中呈现出光路,可以。

5.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

7.2实验二探究小孔成像教材第4节

7.2实验二探究小孔成像教材第4节

实验二探究:小孔成像[教材第4节]实验梳理提出问题:小孔成像中所成像的形状受哪些因素影响?1、小孔成像中所成像的形状与▲有关;2、小孔成像中所成像的形状与▲有关。

设计方案:1、取几张硬纸片,用小刀在纸片上刻出各种不同形状(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的小孔,小孔大小约为1cm,把刻有小孔的纸片放在阳光下,是为了探究阳光通过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是否与▲有关。

2、再取一张硬纸片,用小刀在纸片上刻出正方形的大孔,大孔大小约为5cm,把刻有大孔的纸片放在阳光下,观察阳光通过大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

另取一张硬纸片把正方形的大孔遮去一部分,观察阳光通过变小的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

移动纸片减小孔的大小,直到阳光通过孔在地面上形成圆形的光斑为止。

这样的实验操作是为了探究▲对小孔成像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结论:1、小孔大小约1cm,阳光通过不同形状的小孔后在地面上都形成圆形的光斑,说明阳光通过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2、大孔大小约5cm,通过硬纸片逐步遮去一部分来减小孔的大小过程中,阳光通过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先与孔的形状相同,直到孔足够小时,才会出现圆形的光斑。

说明小孔成像的形成条件是孔的大小要足够小。

【答案】建立假设:1.小孔的形状;2.小孔的大小;设计方案:1.小孔的形状;2.小孔的大小;实验结果与结论:1.无关【解析】【分析】【详解】建立假设:1、小孔成像中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2、小孔成像中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实验结果与结论:当纸片上的小孔大小为1厘米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

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成的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实验小贴士1、阳光通过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因此,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小孔不能用圆形的。

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但很少见到圆形的,原因是树的缝隙层层叠叠,导致地面上太阳的像往往是多个重叠的,因此,很难看见完整的圆形光斑。

【最新2019】“小孔成像实验”的研究-word范文模板 (2页)

【最新2019】“小孔成像实验”的研究-word范文模板 (2页)

【最新2019】“小孔成像实验”的研究-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孔成像实验”的研究
小孔成像原因: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证。

如图1所示,蜡烛中任意一点(如、)发出的光,向四面八方沿直线传播,只有一部分光束通过小孔到达屏上,在屏上出现一个光点(亮的光斑),蜡烛上每一个点均对应于屏上一个光斑,无数的光斑就这样组成了蜡烛的像。

实像还是虚像:
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发光点、小孔和小光斑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形成的像是倒立的。

成的像又能被光屏接收,所以还是实像。

与小孔的关系:
小孔成像中,所成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

在自然界中也常常可以观察到小孔所成的像。

当灿烂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斜射在地面上的时候(图2),你会在地面上看到许多摇曳的光斑。

有趣的是不管树叶交织成的小孔是什么形状,每个光斑都是圆的,原来,这是太阳穿过小孔所成的像。

太阳是一个球体,所以它的像总是圆的(图3)。

像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记录了当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到小孔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填在了下表中:
分析表格同学们可以发现,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_____,像就越______。

(答案:远、大或近、小)
同学们也可想象:物体离小孔越近,所成像越大;反之所成像越小。

适当移动光屏,可得到或等大、或放大、或缩小的倒立的实像,如图4。

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线直线传播的性质。

把一支削得很尖的铅笔,在一张硬纸片的中心部分扎一个小孔。

孔的直径约三毫米左右。

设法把它直立在桌子上。

然后拉上窗帘,使室内的光线变暗。

点上一支蜡烛,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

拿一张白纸,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面。

这样,你就会在白纸上看到一个倒立的烛焰。

我们称它是蜡烛的像。

前后移动白纸,瞧瞧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

当白纸离小孔比较近的时候,像大而明亮;当白纸慢慢远离小孔的时候,像慢慢变小,亮度变暗。

改变小孔的大小,我们再来观察蜡烛的像有哪些变化。

你可以在硬纸片上,扎几个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孔,孔和孔之间相距几厘米。

这时候在白纸上,就出现了好几个和小孔相对应的倒像。

它们的大小都一样,但是清晰程度不同,孔越大,像越不清楚。

孔只要够小,它的形状不论是方的、圆的、扁圆的,对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状都没有影响【实验方法】1 .放好蜡烛、小孔屏和毛玻璃屏。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和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蜡烛和小孔屏的距离不宜过大。

调整后,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实像。

2 •移动蜡烛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蜡烛距小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远,得到的像越大。

第二种:剪去易拉罐的上部,蒙上一层塑料膜,在罐底钻一个小洞。

将小洞向外对着发光物体,即可在塑料膜上得到倒立的像。

问题解释这个实验至少向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小孔成的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像的清晰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了说明这些问题,我们把蜡烛的火焰看成是由许多小发光点组成的,每个发光点都向四面八方射着光。

总会有一小束光,笔直地穿过小孔,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小光斑。

烛焰上的每一个发光点都会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对应的光斑,全部光斑在白纸上就组成了一个烛焰的像。

2020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试卷29-光学实验探究

2020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试卷29-光学实验探究

专题29-光学实验探究一、小孔成像1、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某一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小明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换了易拉罐重新正确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该像是烛焰的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3)实验中将蜡烛向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___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移动;将蜡烛靠近易拉罐,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4)小明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如图乙所示,实验1和实验2做对比是在研究小孔成像与______的关系.分析比较_______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2、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

光斑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

他们猜想光斑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为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张带孔卡片,如图所示。

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 ,甲、丙、丁卡片中大孔的尺寸均大于2cm ,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

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来证实“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应选用__卡片。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发现问题】树阴下的光斑,有不同的形状,那些较小的圆形光斑为什么较暗呢?【提出猜想】若地上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缝的形状有关,那么影响光斑形状的因素有哪些呢?【实验器材】螺旋灯管,卡纸,一张白纸【设计方案】在一张厚的卡纸上切出四种形状的孔(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实验探究】1.在地上铺一张白纸,把带孔的纸置于约50厘米高处,让光通过不同的孔,观察地上的白纸上出现什么形状光斑。

图:3,4,52.用另一张纸覆盖住有菱形孔的纸上,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光通过小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的形状。

图:12,133.移动覆盖的卡片,改变通光孔的大小,观察白纸上光斑形状。

观察光斑形状和亮度的变化。

观察光斑在什么情况下与孔的形状无关?图:14,15,16,174.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卡片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图:8,9,10,11【探究过程】检验的猜想:光斑在什么情况下与孔的形状无关?序号实验步骤光斑形状光斑亮度1 在地上铺一张白纸,把有菱形孔孔的纸置于约50厘米高处,观察地上的白纸上出现什么形状光菱形亮斑。

2 用一张纸覆盖住有菱形孔的纸上,遮住孔的一半,让光通过小三角形较亮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的形状。

3 移动覆盖的卡片留下菱形孔¼,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的形状。

三角形较暗4 移动覆盖的卡片只留下一小部分,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的形状。

螺旋形圆形暗距离形状30cm 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50cm 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100cm 螺旋形圆形【总结】1. 太阳光树阴下的光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不是像,成椭圆形,形成条件是光的直线传播。

另一类是太阳通过小孔成的实像,形成条件是树叶缝隙足够小,由小孔成像的原理形成。

2. 树荫下的光斑有些是像,有些不是像。

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非圆光斑不是像;这些光斑都不是树叶的影子。

3. 不管光斑是不是像,都是由于光直线传播形成的。

4. 小孔形成的光斑(像),其形状与物体(太阳)的形状相似、与小孔形状无关;而大孔形成的光斑,其形状与物体(太阳)的形状无关、与大孔形状有关。

利用小孔成像估测太阳的直径(优选)word资料

利用小孔成像估测太阳的直径(优选)word资料

利用小孔成像估测太阳的直径(优选)word资料利用小孔成像估测太阳的直径丹阳市后巷中学初三(6)朱晨甜指导教师:陈金火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后,认识到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很多。

如:太阳从云层中射出的光线是直线;在有雾的夜晚,用手电筒向天空照射,可看到一束直线光束。

小孔成像的实验也有力地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

利用小孔成像的实验就能估测太阳的直径。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在树下会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小亮斑。

这是由于繁密的树叶相互叠加形成许多小孔,地面上的小亮斑就是太阳光通过小孔形成的太阳的实像,其形状是圆形的。

我们可利用这些小孔和亮斑来估测太阳的直径。

如图所示(已知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

(1)选一个大的光斑,测出其直径d,然后找到光斑的相应的小孔(先判断小孔大致位置,在小孔处挡住光线,光斑消失即是其对应小孔)。

(2)测出小孔到光斑所在地面的距离L。

(3)利用比例性质求出太阳的直径。

已知太阳到地球的距离L=1.5亿千米二1.5X10 11米,设太阳的直径为D,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注意点:①由于成像的光斑很小,因此测量时要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否则误差很大;②单位要求统一,否则会出现错误结果。

太阳小孔成像实验探究唐志浩《物理教学探讨》2006-1-8这个研究课题源自于一道习题:使太阳光垂直地照射在一块遮光板上,板上有可以自由收缩的正方形孔,孔的后面放置一个光屏。

在正方形孔逐渐变小直至闭合的过程中,在屏上先后看到:A、圆形光斑,B、明暗相间的彩色回环,C、变暗消失,D、正方形光斑,E、正方形光斑由大变小。

其先后出现的现象依次排列为DEABC。

不少学生对于天方形孔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光斑由正方形变为圆形的现象,百思不得其解,我就详细作了解释:由于光的波长很短,因此当孔较大时,不会使光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此时光可看作直线传播,在屏上得到孔的影。

当孔继续减小时,仍不能使光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但可以在屏上成一太阳的像。

小孔成像实验题目

小孔成像实验题目

1、小孔成像实验中,当物体距离小孔较近,像会出现在屏幕的哪一侧?A. 小孔与物体之间B. 屏幕远离小孔的一侧C. 小孔正上方D. 屏幕任意位置(答案:B)2、在小孔成像实验中,如果增大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同时保持小孔到屏幕的距离不变,像的大小会如何变化?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3、小孔成像实验中,屏幕上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A. 实像B. 虚像C. 既是实像又是虚像D. 无法形成像(答案:A)4、小孔成像的原理主要基于哪种光学现象?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干涉(答案:A)5、在小孔成像实验中,若将小孔换成一个较大的孔,屏幕上还能形成清晰的像吗?A. 能,且像更加清晰B. 不能,像会模糊C. 能,但像的大小会改变D. 能,但像的颜色会变化(答案:B)6、小孔成像实验中,如果物体是彩色的,那么屏幕上的像会是?A. 黑白像B. 彩色像,但颜色可能与原物体不同C. 彩色像,颜色与原物体相同D. 无法形成彩色像(答案:C)7、小孔成像实验中,为了得到更小的像,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 增大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同时减小小孔到屏幕的距离B. 减小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同时增大小孔到屏幕的距离C. 仅增大物体到小孔的距离D. 仅减小小孔到屏幕的距离(答案:D)8、在进行小孔成像实验时,如果小孔形状由圆形变为方形,屏幕上形成的像的形状会如何变化?A. 变成方形B. 仍然是物体的形状,不受小孔形状影响C. 变成不规则形状D. 无法形成像(答案:B)。

2018年10月17日小孔成像与平面镜成像特点

2018年10月17日小孔成像与平面镜成像特点

2018年10月17日小孔成像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一.选择题(共9小题)1.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

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

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反射现象解释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同2.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的是()A.海市蜃楼B.阳光下的树荫C.小孔成像D.手影游戏4.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

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A.B.C.D.5.下列图示的光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B. C.D.水中倒影金星凌日拐角的广角镜反光马甲6.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

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A.不成像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且像在原来位置D.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7.把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向平面镜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A.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B.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C.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D.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8.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图中的()A.B.C.D.9.如图是一张令人惊讶的照片,茶色玻璃板后面有一支蜡烛,它竟然能在水中燃烧!关于玻璃板后面的水和烛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虚像,烛焰是实物B.烛焰是虚像,水是实物C.水和烛焰都是虚像D.水和烛焰都是实物二.填空题(共7小题)10.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练习 06-小孔成像探究(一)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练习 06-小孔成像探究(一)

专题06-小孔成像探究(一)1、(2019秋•清江浦区期中)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因。

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的活动中,小光同学将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制成如图的仪器(圆筒能在易拉罐中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可以用光的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形状关。

(2)为了清楚的观察像,通常选择(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需要将光屏放在(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因此。

制作观察仪时,用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制成的光屏应放在圆筒的(选填A或B)。

2、(2019秋•翠屏区期中)如图甲所示是用易拉罐制成的简易针孔照相机:(1)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选填“明亮的室外”或“较暗的室内”)进行观察,可以看像(完整描述像的特点)。

(2)请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B的像A’B’。

(3)正午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1cm的等边三角形小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白纸的距离为30cm,观察白纸上的光斑:①接着小华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丙所示)向左移动,大约遮住孔的一半时,观察光斑变化情况,与没有遮挡时相比较白纸上光斑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②没有遮挡时,渐渐增大纸板与白纸的距离到4m左右时,此时光斑形状是形,然后再用卡片遮挡,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③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3、(2019秋•牡丹江期中)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

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2022年中考物理实验集中专项训练第2练光学实验含解析

2022年中考物理实验集中专项训练第2练光学实验含解析

第2练光学实验专练一、选择型实验专练1.在小孔成像实验中,从半透明纸屏上能看到外界物体的像。

如果小孔靠近物体,纸屏离小孔的距离增大一些,则纸屏上该物体的像将()A.变小 B.不变C.变大 D.以上均可能【答案】C【解析】如果小孔靠近物体,纸屏离小孔的距离增大一些,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则所成的像会变大。

故C正确,ABD错误。

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答案】B【解析】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A错误;B.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B正确;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因此,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C 错误;D.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3.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小米同学将呈现折射光线的活动月牙板向后折,发现在月牙板上看不到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就此现象可以说明()A.当月牙板向后折时,折射光线消失了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C.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D.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答案】D【解析】在光的折射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月牙板向后折时,看不到折射光线,但折射光线仍然存在,故A错误;将呈现折射光线的活动月牙板向后折,发现在月牙板上看不到折射光线,就此现象可以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尽管B选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以及C选项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都是正确的,但就此现象不能说明,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如图所示为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作用的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时,一般选择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B.实验时,需要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与进入透镜的光线对比,从而得出结论C.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答案】C【解析】AB.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时,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时,一般选择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需要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与进入透镜的光线对比,是会聚了一些还是发散了一些,从而得出结论,故AB正确;C.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C错误;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发散透镜,故D正确。

3.3.2 拓展——小孔成像 同步练习

3.3.2 拓展——小孔成像 同步练习

3.3.2 拓展——小孔成像巩固提高1、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1)如图所示,由于像的亮度较暗,所以圆筒的__________(选填“A”或“B” )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

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点燃的蜡烛时,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像是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仅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若仅将易拉罐底部三角形的小孔改成方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像的形状将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3)如图甲中“坐井观天”讲述的是青蛙在井底只能看到小部分天空的故事,能正确表示青蛙通过井口观察到外面范围的图像是__________。

2、如图是研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小实验:(1)图甲中,为了显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光的传播路径下点蚊香。

图乙中,为了显示激光中水中的传播路径,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___,可以得出光在均匀的液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A.食用油或牛奶B.牛奶或咖啡C.咖啡或食用油(2)要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普遍结论,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__________中传播的实验。

A.酒精 B.玻璃砖C.木块(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丙所示,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甲所示是用易拉罐制成的简易针孔照相机:(1)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__________(选填“明亮的室外”或“较暗的室内”)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_____像(选填“正立”或“倒立”、“虚”或“实”);为使看到的像更清晰,某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进,则圆筒的__________(选填“A”“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2)正午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1cm的等边三角形小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白纸的距离为30cm,观察白纸上的光斑:①接着小华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乙所示)向左移动,大约遮住孔的一半时,观察光斑变化情况,与没有遮挡时相比较白纸上光斑大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__________(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①没有遮挡时,渐渐增大纸板与白纸的距离到2m左右时,此时光斑形状是__________形,然后再用卡片遮挡,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__________(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①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直线传播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知识是“形单影只”。

2.发生月食时,正确的说法是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3.XXX做小孔成像实验时,错误的说法是“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

正确的说法是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

4.移居月球的科学家设想中,错误的说法是“月球居民将看不到日食、月食现象”。

正确的说法是月球居民将看不到地球上的日食、月食现象。

5.在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通常看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因为眼睛的灵敏度比耳朵高。

6.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有①通过三棱镜观察灯光②透过红玻璃片观察彩色图片④在水中加少许牛奶搅匀,观察通过水中的激光光路。

7.正确的说法是B:“鸢东则影西,XXX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8.当你从路灯的正下方经过并沿着地面向前走动时,正确的说法是人移动的速度小于人头影移动的速度。

B。

人移动的速度大于人头影移动的速度。

C。

当人走向路灯时,人移动的速度大于人头影移动的速度;当人远离路灯时,人移动的速度小于人头影移动的速度。

D。

当人走向路灯时,人移动的速度小于人头影移动的速度;当人远离路灯时,人移动的速度大于人头影移动的速度。

9.在浓密的树阴下,常会看到许多小光斑。

正确的解释是光线穿过树叶的缝隙形成的,是太阳的实像。

10.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为:空气、玻璃、水。

11.今年11月12日,天空上演了金星凌日的奇观。

观察者在白天才能观察到这一现象。

当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时发生的现象叫日食。

12.“当地球计划遮住太阳的光线,月亮便走进了地球的阴影…”这是某影片中的台词片断。

此现象可以用光的衍射原理来解释,并能说明月亮不是光源。

13.“立竿见影”这个成语表明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

已知上午某一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竿高2米,则竿在地面上的影长是√2米,当太阳位于竹竿正上方时,XXX与原来相比将变为一半。

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线直线传播的性质。

把一支削得很尖的铅笔,在一张硬纸片的中心部分扎一个小孔。

孔的直径约三毫米左右。

设法把它直立在桌子上。

然后拉上窗帘,使室内的光线变暗。

点上一支蜡烛,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

拿一张白纸,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面。

这样,你就会在白纸上看到一个倒立的烛焰。

我们称它是蜡烛的像。

前后移动白纸,瞧瞧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

当白纸离小孔比较近的时候,像大而明亮;当白纸慢慢远离小孔的时候,像慢慢变小,亮度变暗。

改变小孔的大小,我们再来观察蜡烛的像有哪些变化。

你可以在硬纸片上,扎几个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孔,孔和孔之间相距几厘米。

这时候在白纸上,就出现了好几个和小孔相对应的倒像。

它们的大小都一样,但是清晰程度不同,孔越大,像越不清楚。

孔只要够小,它的形状不论是方的、圆的、扁圆的,对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状都没有影响【实验方法】1.放好蜡烛、小孔屏和毛玻璃屏。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和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蜡烛和小孔屏的距离不宜过大。

调整后,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实像。

2.移动蜡烛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蜡烛距小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远,得到的像越大。

第二种:剪去易拉罐的上部,蒙上一层塑料膜,在罐底钻一个小洞。

将小洞向外对着发光物体,即可在塑料膜上得到倒立的像。

问题解释这个实验至少向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小孔成的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像的清晰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了说明这些问题,我们把蜡烛的火焰看成是由许多小发光点组成的,每个发光点都向四面八方射着光。

总会有一小束光,笔直地穿过小孔,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小光斑。

烛焰上的每一个发光点都会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对应的光斑,全部光斑在白纸上就组成了一个烛焰的像。

光沿直线传播实验题及画图题答案

光沿直线传播实验题及画图题答案

光沿直线传播实验题及画图题答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一.解答题(共26小题)1.(2014道外区二模)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1)该现象可以用_________ 来解释;(2)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__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2009咸宁)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富所束,亦皆倒垂…”.(如图)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2)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像的高度h/cm像到小孔的距离S/cm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___ (选填“正比”或“反比”).(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光斑的直径为,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l011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_________ m.3.如图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4.如图所示,在地面上竖直立一长杆AB,图中带箭头的是一条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请作出长杆在地面上的影长.5.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a所示.(1)请在图a中画图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2)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b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_________(3)①小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她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c中作出像的高度h随像到小孔的距离s变化的图线.根据表中的数据及描绘的图线可得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 .像的高度h/cm像到小孔的距离S/cm②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泰兴羌溪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e所示),这是_________ (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_________ (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 .6.请用光路图画出“井底之蛙”视野的范围.若往井里加满水,池底青蛙的视野是扩大还是缩小,作图说明.7.“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能解释为什么“坐底观天,所见甚小“吗请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画图说明8.如图所示,AB为发光体,CD是不透明的遮挡物,EF为光屏,试用作图法确定屏上最暗部分的范围.9.一位电脑动画爱好者设计了一个“猫捉老鼠”的动画游戏.如图所示,在一个边长为a的大立方体木箱的一个顶角G上,老鼠从猫的爪间跳出,选择一条最短的路线,沿着木箱的棱边奔向洞口,洞口处在方木箱的另一顶角A处.若老鼠在奔跑中保持速度大小v不变,并不重复走过任一条棱边及不再回到G点.聪明的猫也选择了一条最短的路线奔向洞口(设猫和老鼠同时从G点出发),则猫奔跑的速度为多大时,猫恰好在洞口再次捉住老鼠10.(2014宁波)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_____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2013徐州)按要求作图(1)如图(a)所示,小孔前有一发光点S,利用光的传播规律作出它经过小孔在光屏上的落点.(2)如图(b)所示,一个花瓶静置在水平桌面上,作出桌面对花瓶支持力F的示意图.12.(2011黄石)王华身高为,为了测量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水平直线以1m/s 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长为,再经过2s他的影长为,则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__ m.13.(2009贵阳)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1)标出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2)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14.(2007资阳)如图所示,一天晚上,家住××小区的小莉在街道边等候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站牌顶端的路灯照在小莉身上在路面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影子.请通过作图法确定影长并将它标在图中.15.(2005芜湖)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16.如图所示,若用日光灯EF代替点光源:(1)画出形成地球仪影子的示意图.(2)在图中标出影子的最暗部分(本影)、影子的较暗部分(半影).(3)把影子最暗部分的形状大致描绘出来.17.如图所示,在室内什么范围能看到窗外完整的一棵树请作图说明.(范围用阴影表示)18.利用光路图画出眼睛在左侧通过门缝看到右侧物体AB的范围19.学校操场五星红旗在旗杆上飘扬.同学们为了测出旗杆的高度,设计了三种方案,如图所示.请你任选其中的一种方案:(1)你选哪种请说明其运用的物理光学知识;(2)利用同学们的实测数据,计算出旗杆的高度.20.如图所示,A为遮光板,试作出人眼在B处所能观察到遮光板右侧的范围.当人眼由B移到C处时,人眼观察到的范围怎样变化,作图表示.21.2009年7月22日,数以千万的人们同时仰望苍穹,目睹了300年一遇的日全食.(如图所示)小君想到了一种简单可行的观看方法:找个脸盆,里面盛满水,再放入一些墨汁,日食的时候,从脸盆里看太阳的倒影.(1)日食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 而形成的.(2)专家提醒,不能用肉眼直接观看,这是因为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_ ,对光线有_________ 作用.(3)从脸盆的水里看到太阳的倒影,是利用了_________ 知识,在水里面放入一些墨汁的目的是_________ .(4)除了小君想到的方法,你还想到用什么方法来观看日全食_________ .22.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圆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 .(2)如果将中间的小圆孔换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孔,则他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是_________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3)从右侧向左看,若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4)若小孔和光屏位置固定,将蜡烛位置向右移动,光屏上的像与原来相比将_________ ;若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与原来相比将__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3.如图,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用针扎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让白炽灯泡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射到白纸上,在白纸上可看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 的像,这是_________ 现象.这是由于_________ 产生的.向上移动小孔.像的大小变_________ .24.根据图中的两条光线找到光源的位置,并标出人的影子的长度.25.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的小电灯,P、Q为不透光的挡板,试作出在挡板右侧能被照亮的范围.26.请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图A中的S为一个发光点,它发出的光被遮光板MN遮挡后,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请你画出形成影子的完整光路图.(2)图B中的P为人的眼睛,他通过墙上的孔AB,可以看见右侧多大的范围请你作图表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26小题)1.(2014道外区二模)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1)该现象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2)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变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了很多现象,例如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2)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取决于物体的形状,物体距离小孔越近,成的像越大.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由图可见蜡烛距离小孔较近,在光屏上成的像比实际烛焰小;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后,烛焰距离小孔比越来远了,所以成的像也就变小了.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变小.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此类问题学生往往在孔的形状与成像的形状的关系上出错,要牢记孔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完全取决于物体的形状.2.(2009咸宁)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富所束,亦皆倒垂…”.(如图)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2)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像的高度h/cm像到小孔的距离S/cm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正比(选填“正比”或“反比”).(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光斑的直径为,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l011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109m.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实验探究题.分析:(1)根据光直线传播的性质做出AB所成的像.(2)算出表格中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可以看出比值是一个定值,由此得出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成正比.(3)根据像的直径和像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等于物体的直径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解答:解:(1)根据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依次找出A′和B′点,然后将这两个点连线,就是AB所成的像.答案如图:(2)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求出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可以发现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正比.故答案为:正比.(3)光斑的直径与光斑到小孔的距离是一个定值.根据光线传播的可逆性可知:太阳直径和太阳与小孔之间的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且和光斑的直径与光斑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太阳的直径:d=××1011m=×109m故答案为:×109.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小孔成像的知识,第二问和第三问是难点,要用物体所成像的直径和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来解答.是一道比较难的题目.3.如图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解答:解:图中黑点E表示青蛙的位置,将E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E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故答案为:如图所示.点评:本题通过作图的方式考查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性质,题目应用了成语故事,是一道好题;4.如图所示,在地面上竖直立一长杆AB,图中带箭头的是一条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请作出长杆在地面上的影长.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作图题.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无法传播,就会在后面形成物体的黑色轮廓,这就是影子.解答:解: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作图如下,影子长度为图中粗线部分:点评:日食、月食、影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题时要牢牢把握住这个道理,本题是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5.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a所示.(1)请在图a中画图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2)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b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B(3)①小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她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c中作出像的高度h随像到小孔的距离s变化的图线.根据表中的数据及描绘的图线可得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h=(或S=2h).像的高度h/cm像到小孔的距离S/cm②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泰兴羌溪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e所示),这是太阳(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像(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或树叶缝隙的高度).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至于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据此画出光路图来即可.(2)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3)根据表格中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在图中描点作图;同时能看出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式.(4)结合(1)中小孔成像的知识分析即可判断.解答:解:(1)由于小孔成像是据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形成的,所以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画出即可,见下图1;(2)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3)①据表格中的数据不难看出,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h=(或S=2h);再据描点连线的方法做出对应的图即可,答案见上图2;②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屏上蜡烛的像将变小,同时像距也变小.(4)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所成的像,由于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或树叶缝隙的高度)不同,使得光斑大小不同.故答案为:(1)见上图;(2)B;(3)①见图2; h=(或S=2h);②变小;4)太阳;像;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或树叶缝隙的高度).点评:知道小孔成像的原因和特点,并熟悉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6.请用光路图画出“井底之蛙”视野的范围.若往井里加满水,池底青蛙的视野是扩大还是缩小,作图说明.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光线要进入青蛙的眼中,最大范围就是从枯井的边缘处射过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做出光的折射光路图,得出井底之蛙的视野范围.解答:解:下雨前,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要进入青蛙的眼中,最大范围就是从枯井的边缘处直线射入青蛙的眼中,图中AB间的范围就是青蛙下雨前观察到的范围;下雨后,光线经过水面后会发生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画出光线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青蛙的观察范围会变大;故答图如下: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是一道应用题;我们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运用物理知识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是一道好题.7.“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能解释为什么“坐底观天,所见甚小“吗请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画图说明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画出边缘的两条光线,即青蛙看到的范围.解答:解:过井沿的边缘和青蛙的眼球画出进入青蛙眼睛最边缘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可见“井底之蛙,所见甚小”.点评:本题考查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比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8.如图所示,AB为发光体,CD是不透明的遮挡物,EF为光屏,试用作图法确定屏上最暗部分的范围.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作图题.分析:知道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时知道光屏上最暗部分是由于光射不到而形成的.解答:解:根据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AB为发光体,首先以做出从A 发出的射向遮挡物CD边缘的光线AC、AD,延长后交于光屏EF上的G、F点,则GF之间就是发光点A,射不到的区域;同理,做出发光点B的光线在光屏EF上的照不到区域EH.所以重叠部分GH就是屏上最暗部分的范围,如图:点评: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知道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使光线射不到的区域而形成的,并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作图.9.一位电脑动画爱好者设计了一个“猫捉老鼠”的动画游戏.如图所示,在一个边长为a的大立方体木箱的一个顶角G上,老鼠从猫的爪间跳出,选择一条最短的路线,沿着木箱的棱边奔向洞口,洞口处在方木箱的另一顶角A处.若老鼠在奔跑中保持速度大小v不变,并不重复走过任一条棱边及不再回到G点.聪明的猫也选择了一条最短的路线奔向洞口(设猫和老鼠同时从G点出发),则猫奔跑的速度为多大时,猫恰好在洞口再次捉住老鼠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速度的计算.专题:应用题;跨学科.分析:这是一个立体的追及问题,如果用求极值的方法是很繁琐的,但如果转换一下物理情境把大立方体展开铺平如图所示,就会发现GA连线就是猫追老鼠的最短践线,这样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解答:解:经过分析可知,老鼠从顶角G点出发,走过的最短路程x=3a (三条棱),猫走的最短路程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由于猫与老鼠同时抵达洞口A,即:,代入数据得:=所以猫的速度.点评:科学合理的数学变换将物理情景进行转换,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方式之一;数学变换只是一种工具,还需要服务于物理意义或适用范围10.(2014宁波)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 B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因此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B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故答案为:B;变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属于基础知识,知道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解题的关键.11.(2013徐州)按要求作图(1)如图(a)所示,小孔前有一发光点S,利用光的传播规律作出它经过小孔在光屏上的落点.(2)如图(b)所示,一个花瓶静置在水平桌面上,作出桌面对花瓶支持力F的示意图.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力的示意图.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2)花瓶静置在水平桌面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二力平衡.解答:解:(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a:(2)支持力竖直向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作用点在桌面上,如图b: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力的示意图的做法,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2.(2011黄石)王华身高为,为了测量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水平直线以1m/s 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长为,再经过2s他的影长为,则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8 m.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压轴题;方程法;几何法.分析:如图所示,根据数学中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分别将两次的王华的身高、路灯距地面的高度、影子长、影子末端距路灯正下方的距离列出比例式,组成方程即可解出路灯的高度.解答:解:如图所示,人的身高CG=EH=,路灯高为AB,第一次影子长为CD=,第二次影子长为EF=,2s内人前进的距离CE=1m/s×2s=2m,根据题意得:(1)=(2)=所以:(1)=(2)=解得:BC= AB=8m故答案为:8.点评:数学是学习物理的工具,较多的物理问题要用数学来解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培养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13.(2009贵阳)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1)标出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2)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作图题;信息给予题.分析:①光沿直线传播最重要的应用是影子的形成,图中太阳光被小球挡住,在地面上形成影子,本题就是画小球的影子;以及能读懂图中的信息.②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它在每一点的影子,都在这一点的正下方.。

中考物理复习《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小孔成像实验1.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

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____)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烛焰的正立像D.烛焰的倒立像(3)眼睛从右侧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4)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将蜡烛与小孔的距离调(选填“远”或“近”)一些。

2.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实验。

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分别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的形状有关。

(选填“物体”或“塑料膜”)(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说明小孔成像是由于原理。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3.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

(1)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将入射光线A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线,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的;(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途径;(5)实验测得入射角为45°,反射角也为45°,由此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得出的结论(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小孔成像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小孔成像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小孔成像【目的和要求】认识小孔成像为规律,理解物点和像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仪器和器材】蜡烛、小孔屏(孔径1-3毫米),毛玻璃屏。

【实验方法】1.按图1所示放好蜡烛、小孔屏和毛玻璃屏。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和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蜡烛和小孔屏的距离不宜过大。

调整后,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实像。

图12.移动蜡烛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蜡烛距小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远,得到的像越大。

【本卷须知】1.配合演示要画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运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说明小孔成倒立实像以及物点和像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2.孔的大小,物与小孔的距离配合要适当,以保证所成实像既清晰又有一定的亮度。

一般来说,孔径越小,像越清晰,像的亮度越差;孔径越大,物与小孔屏的距离应越大。

3.毛玻璃屏的毛面应对着小孔,观察者即可从屏的毛面对光的漫反射看到实像,也可从毛玻璃屏透射的光看到实像。

4.本实验应在暗室中进行。

【参考资料】用几个小灯泡组成如图2所示的图案,作为物屏,代替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

图2将物屏、小孔屏和毛玻璃屏按图3所示摆好,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依次点亮物屏上的小灯泡,如从箭头尾部的灯泡开始,可以看到,在毛玻璃屏上依次出现一个个小的圆形光斑,直到屏上显示出由圆形光斑组成的与物相似的图案。

这个实验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物点和像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实验所用的小孔孔径可取大一些,以增大像的亮度。

图3【思考题】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比。

编者提示:本小实验可辅以"光现象"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

小孔成像实验题

小孔成像实验题

小孔成像实验题
小孔成像实验题是指通过光通过一个小孔,形成倒立的像。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小孔成像实验题:
材料:
1. 纸板/硬纸
2. 针或者别的尖锐的工具
3. 亮源(如手电筒)
4. 白纸
步骤:
1. 在纸板上用针或者别的尖锐的工具钻一个小孔。

2. 打开亮源,并调整其位置,使光线射向纸板上的小孔。

3. 将白纸放在小孔的射影方向的一侧,远离纸板。

4. 你会发现在白纸上出现了一个倒立的小孔成像。

原理:
小孔成像实验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性和逆反特性。

当光线射向纸板上的小孔时,由于光线传播性,光线会以直线的方式传播。

当光线通过小孔后,由于光的逆反特性,光线会在空间中聚焦成一个倒立的像。

注意事项:
1. 小孔的直径不宜过大,以免成像模糊。

2. 实验环境应当尽量暗,以减少其他光线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使用针或者其他尖锐的工具,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4. 在实验过程中应当保持耐心和注意力,以观察到清晰的小孔成像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