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 心理发展尚不成熟 出现矛盾和困
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及其调试
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及其调试摘要: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自己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我们的心理状况,参加心理咨询活动,努力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咨询、调适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
并且,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
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
特别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
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我们中间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
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我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我们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我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同学无法适应。
在思想上,我们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同学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
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
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
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
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
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大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 心理发展尚不成熟 出现矛盾和困
“大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出现矛盾和困扰在所难免。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估计要客观,不要因为某个事件的发生,就夸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在谈到大学生心理问题时这样说。
A 大学生成长中伴随的问题问题:具有新特点樊富珉教授认为,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心理是比较健康的,有一般心理困扰如恋爱、学习、交往问题的占20%至30%,对正常学习生活明显产生影响、有严重困扰的约占7%至8%,患精神疾病的不到1%。
绝大部分学生不是心理障碍,而是走向成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如果主动关注、及时调节、加以引导,这些成长中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樊富珉教授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往主要表现在学业、人际关系、恋爱情感、求职择业等几个方面,近几年又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自杀问题。
大学生自杀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但大学生自杀率总体仍低于社会自杀率,不到十万分之十。
但是遇到问题就自杀或者他杀,对生命的不珍视也反映了大学生中一些人心理脆弱、经受不住挫折、缺乏危机应对办法。
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
网络依赖问题。
有研究发现,60%的大学生网络活动正常,主要集中在发邮件、学习、查资料。
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一天上网六七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主要用于玩游戏、聊天等,这势必影响作息、健康,减少对学习的投入和与同学的交往,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生涯发展问题。
大学扩招使更多的青年人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应该看到,工作岗位毕竟有限,不少大学生担心毕业即失业,出现从未有的盲目考研热。
低位高就使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受到冲击。
考上大学就是为有好的未来,而上了大学又感到未来渺茫。
性问题。
随着社会开放,人们对性开放和接纳程度有所提高。
北京大学不久前做的中、日、韩三国青年价值观比较研究发现,在对性问题的态度上三国青年没什么差别,对性行为的包容者高达89%。
大学生个人成长中的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个人成长中的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大学生是一个成长阶段的群体,他们经历着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挑战以及身份转变的困惑。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大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障碍,在这里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焦虑与压力大学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未来不确定性、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往往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
应对焦虑情绪的策略包括:1. 学习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时间,避免拖延和过度紧张。
2. 寻求支持:与亲友、导师或辅导员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扰和焦虑,获得理解与支持。
3. 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睡眠和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压能力。
4. 放松技巧: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帮助缓解焦虑情绪。
二、自我怀疑与自尊问题大学生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时,常常出现自我怀疑和自尊问题。
他们可能担心自己的能力、才华和价值,缺乏自信。
应对自我怀疑与自尊问题的策略包括:1. 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2. 建立支持系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互相支持的关系,在困难时能够相互鼓励和帮助。
3.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必要,可以咨询心理专业人士,接受心理辅导和咨询,提升自尊和自信心。
三、情绪管理与压抑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常常欠佳,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可能会因为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而感到沮丧、愤怒或绝望。
应对情绪管理与压抑问题的策略包括:1. 自我观察: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了解自己情绪波动的原因和规律。
2. 积极表达:学习积极而适当地表达情绪,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如写日记、绘画、音乐等。
3. 求助渠道:寻找支持和理解,可以与信任的朋友交流,也可选择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4. 改变思维方式: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关注积极的方面,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四、人际关系与孤独感大学生面临着与以前不同的人际关系,需要在新的环境中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
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浏览次数:1377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7-12-30 20:49 |提问者:hello2103最佳答案自信与实际的差别爱情与物质的交错人生前途的迷茫自信心的衰弱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心理,及解决方案[ 标签:大学生,矛盾心理 ]匿名回答:3 人气:14 解决时间:2009-06-24 10:23满意答案好评率:100%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社会地位的变化带来的“成人感”,使得大学新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获得了较大的独立行动的自由,并且要求自己尽快摆脱依赖性,得到和成人一样的尊重和理解。
但由于习惯心理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上还需要依靠家庭,在学习上还缺乏自学能力,在思想上还比较单纯,社会阅历和经验还不够,因而往往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渴望得到具体帮助。
这种依赖性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等待心理。
等待老师的关心和指导,等待同学的友谊之手,等待父母的经济支持等等。
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由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体验,因而他们的理想常常带有幻想乃至空想的色彩。
刚刚迈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认识过程中就会产生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3.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逐渐开始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
但他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还处在模糊不清、很难把握其实质的阶段。
把一些事情看得很“神秘”羞于对人启口,而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闭起来,常常莫明其妙地陷入孤独寂寞的心境之中。
然而,青年人又有着与人交往的强烈需要,不仅需要有亲密交往的知己,也需要加入一个团体以满足心理上的归属感。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问题的原因及特征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问题的原因及特征分析一、问题缘起 : 发生在大学生身上一连串令人震惊的事件 , 敲响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问题的警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转型 , “科教兴国” 战略的全面实施 , 一场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
人们在重视科技教育的同时 , 也发现了问题的另一面 , 即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日益弱化 , 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
面对社会的急剧变革 ,家庭结构的迅速改变 , 学习负担的超负荷和就业压力的日益严峻 , 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脆弱问题日益严重,并由此心理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犯罪、自杀等恶性事件 , 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笔者在这里不妨列举一部分 , 以支撑问题的危机程度。
据有关媒体报道:2002年3月,北京市人民XX院一分院批准逮捕了涉嫌故意杀人的大学生马晓明 , 他只因功课不好被学校“劝其退学” , 自感无法向家里交待 , 马晓明将自己的爸爸和奶奶杀死。
2003年, 即将毕业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周一超, 参加公务员应聘 , 因体检不合格被取消录取资格后 , 竟用尖刀行剌嘉兴市劳动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 , 造成一死一伤。
2004年2月,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学生马加爵因打牌而引起的小矛盾竟残忍地杀害了 4 名无辜的同窗好友。
2005年 6月, 北京大学医学院大二学生安然因恋爱引发的矛盾竟杀害了自己的同学崔培昭。
2005年 5月,武汉某高校男生刘国勇为勒索财物 ,竟将女大学生网友绑架杀害。
2005年, 长沙一大学生自卑自私 , 奸杀了自己暗恋已久的女大学教师。
2006年9月,广州某学院大一新生 ,入学 6天,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跳楼自杀。
2006年 8月,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6岁的在读博士生孟懿,因厌世、学习压力、精神抑郁等原因 , 跳楼自杀。
2006年 10月,北京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研究生陈某因感学业压力过大自缢身亡。
据光明网 2007年 6月 4日报道:北京、天津、武汉等地高校相继发生多起大学生自杀事件。
当代大学生成长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成长面临的困惑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成长困惑。
他们不仅要面对学业的压力,还要处理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困惑以及应对策略。
一、学业压力作为大学生,学业压力无疑是他们最大的困惑之一。
从高中毕业到进入大学,学生将面临学习内容的急剧增加、学习方法的改变以及学术要求的提高。
这些变化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为了应对学业压力,大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大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控学习进度,减少焦虑和压力。
2.寻求帮助和支持:大学生可以积极寻求教师、同学或辅导员的帮助和支持。
他们可以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
3.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分配时间是减轻学业压力的关键。
大学生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将时间分配给学习、休息和娱乐,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压力。
二、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人际关系问题,如交友困难、人际冲突等。
在新的社交环境中,大学生需要适应不同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
以下是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对策:1.积极主动地交往:大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通过结识更多的人,大学生可以增加朋友资源,减少交友困难。
2.倾听和尊重:在与他人交往时,大学生应倾听和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积极沟通和理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解决冲突:在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和矛盾。
大学生可以采取积极的解决冲突策略,如坦诚沟通、妥协和互相理解,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职业规划困惑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还会面临职业规划的困惑。
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以下是职业规划的对策:1.自我认知:大学生应通过自我反思和评估,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价值观,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2.调查研究:大学生可以通过参观企业、实习或与行业专家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各个职业领域,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
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
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调节和改善的方法
管窥心理问题笑傲多彩人生-----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调节和改善的方法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后期,在此期间他们要在自我接纳、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社会责任等方面不断取得经验和发展基础上,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真正摆脱对外界的依赖感而全面成熟起来,并最终树立独立完整的人格体系。
可见大学期间的大学生正经历这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多事之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产生适应不良,从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根据有关调查,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调节和改善方法如下:一、理想与现实的心理矛盾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是彩色的、崇高的、神圣的。
在他们的理想中,置身其中的校园是花园式的学校,课任老师是满腹经纶的学者,有光明的专业前景,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有亲切友善的人际关系,有温柔漂亮或英俊潇洒的恋人……然而,当我们真正置身于大学以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相距甚远,很多人面临的是沉重的学业负担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气氛不浓、品位不高、频度不足的校园文化、名存实亡的学生社团组织、庸俗化的人际关系……这些现象使不少学生心理难以平衡,产生心灵的孤独感、寂寞感与强烈的不适应感。
我们不能改变社会,我们只能改变自己。
学业的确是沉重的,就业压力是很大,可是,每个大学生都一样,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别人不责备,又为什么还是有人会找到工作。
此时,我们应调整好心态,多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全面发展,全力以赴,以自强不息,越挫越勇的态度迎接课业,迎接就业压力。
可能每个学校情况不同,在抱怨学校文化的气氛不浓,品味不够,,频度不足的时候,我们是否思考一下,大学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园,学校文化应该由大学生集思广益,推陈出新共同构建,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学校相当于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没有理由不为它美化。
与此同时,大学的社团是比比皆是,可是当我们报完以后却发现它们名存实亡。
此时,不要抱怨,正是自己一展身手的时候了,用我们的行动维护我们的权利,找相关负责人交流,更是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浅析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矛盾及对策
浅析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矛盾及对策作者:蒲长永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15期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和概括了刚入校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几种心理矛盾,对学生工作者了解大学生心理矛盾,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一新生心理矛盾对策一、普遍存在的心理矛盾大一新生刚刚经过枪林弹雨的高考,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对大学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充满了强烈的遐想和新奇感;同时,受到高中师长及家人一些所谓“进入大学就可以喘口气、轻松一下”思想的影响,他们普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现实的生活与想象中的差距也使得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加大了新生学生工作的难度。
通过调查及理论分析,总结新生普遍存在如下心理矛盾:1、望被人理解与心理意识封闭的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加上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
他们不愿向长辈透露自己的内心,实行自我封闭,同时又常常埋怨师长家长不理解自己。
由于他们常常把内心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
2、强烈的上进心与自控能力差的矛盾大一新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
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合乎自己心意的就去做,不合乎自己心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无视教师或集体的要求;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
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他们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盖茨第二,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
3、强烈的独立意识和依赖心理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一新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和老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的行为,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个体心理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
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从中学刚刚升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因此,正确认识新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适,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调查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从二级新生中按照不同的专业随机抽取了1360名,其中男生821人,女生539人;内地学生(简称内招生)1043人,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学生及海外侨生(简称外招生)217人。
二、工具与方法测试采用团体施测,选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旨在通过学生对心理症状90个预设问题的回答,判断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同时通过心理选修课的机会,对他们进行了一次“走进大学,我最主要的心理困惑”的开放性心理问卷调查。
SCL90心理健康调查采取(0~4)5级记分。
“0”表示“从无”,“1”表示“轻度”,“2”表示“中度”,“3”表示“相当重”,“4”表示“严重”。
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调查结果分析一、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SCL90心理症状自评测查中发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成人正常水平,其中着重体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和恐惧等因素上。
男生与女生、内招生与外招生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调查中我们发现,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6项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
我们认为,女生天性比较敏感,体验到的心理冲突比男生多,同时考虑问题比较细腻,更在乎别人的评价,一些小的事情也容易引起消极的情绪反应,因此感受到的心理矛盾很多,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就多。
而男生在躯体化、敌对和偏执等3项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女生。
我们认为,男生一般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愿意倾诉,长期积在心里,通常以躯体症状、敌对和偏执行为表现出来。
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措施大学生这种群体一般具备较强的自尊心以及较高的文化素质,在发展与成才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文主要论述了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高校应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将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人的转变,从而走向独立和成熟,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在日趋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
高校就像是社的缩影,在这个“小社会”中,大学生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同时也会遇到很多困惑、矛盾和竞争压力,这就导致大学生形成许多心理障碍,如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形成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对角色转换带来的人际关系不适应。
人际交往是困扰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相比较于中学时期较为单纯的人际关系而言,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这就需要大学生有相应的人际沟通技能,这样才可以跟新的环境相适应。
可是,当前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以自我作为核心,不具备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不知道怎样关爱和尊重他人,再者,因为其沟通技能较低,不具备人际沟通的方法和经验,这导致大学生在进行人际沟通的时候难以成功,而这又导致大学生害怕人际沟通,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渐渐使这些学生自我封闭,严重的甚至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学习问题。
中学阶段的教学方式属于教师的手把手填鸭式的教学,如此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非常依赖教师,这种学习方式较为被动。
到了大学之后,学生的学习内容、环境、习惯及方法等都有了新的变化。
大学的学习环境是相对开放的,管理模式也是较为宽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指导者,大学生则作为学习的主体,这就使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具有更多的自觉性、自立性、灵活性和探索性。
由于中学时期的学习环境是相对封闭的,学习方式是较为被动的,使得不少学生入学后不能尽快地适应学习上的变化,从而出现学习适应障碍,表现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剖析及解决对策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剖析及解决对策【摘要】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原因包括社会压力过大、学业压力过重以及人际关系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结论指出,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措施,才能有效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剖析、解决对策、社会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关注、支持。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社会压力,同时面临着繁重的人际关系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对于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应对挑战至关重要。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深入研究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围绕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展开研究,探讨社会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等原因,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等解决对策,以期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义问题意义是指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社会意义。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业表现,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医疗资源的负担,降低社会生产力。
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感和稳定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和未来的希望。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第一篇: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大学生是国家通过严格的考试制度选拔出来的佼佼者。
成长在知识经济年代的他们已经基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及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具备较好的智力素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国家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
关注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各界人士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年走向成人的转变过渡时期,这是一个相当艰巨,充满危险的时期。
这个年龄段大学生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处于一个成长迅速、发展变化的“心理断乳期”。
有时对各种事物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当理想与现实发生错位时,便产生了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心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的思想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越来越大,致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其中抑郁和焦虑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据有关部门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41.54%有心理问题,51.54%有偏执倾向,1.5%有轻生念头。
16.0%--25.4%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情绪等。
大学生心理问题女生比男生严重,农村比城镇严重。
心理问题是导致辍学和自杀的主要原因。
在大学生休学、退学中心理问题休学、退学分别占64.4%和37.9%。
在心理休退学中神经症患者分别占76.1%和54.8%。
此外大学生独生子女已经将近一半,他们的心理障碍尤为严重,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不能相互理解,心胸狭窄致使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等心理问题。
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心理问题:一、人际关系敏感。
过分追求完美,不能容忍他人不当行为和错误,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
存在自卑心理,使自己在公共场所或者异性面前紧张不安,甚至害怕等心理。
二、麻木或者冷漠。
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及其解决方法
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及其解决方法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及其解决方法大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对于即将踏入新世界的新生而言,它是充满梦想和期待的。
然而在大学的日子里,他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这些矛盾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学业的压力、对所处环境的不熟悉等等。
这些矛盾虽然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挑战,但也意味着机会与挑战。
首先,大学生最常遇到的心理矛盾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如何面对毕业后就业的压力,如何制定自己的职业和生涯规划,对于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说,都会引起他们的担忧和恐惧。
可能仅仅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就足以摧毁他们对未来的信心,甚至影响到他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
但是我们的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缓解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恐惧。
其一,要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要放弃对未来的信心。
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让自己多一些自信。
其二,要对自己进行定期的规划与反思,这样可以使自己清晰地了解自己喜欢的事物以及人生的方向等等。
有利于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规划一份具体且合理的蓝图。
其三,要常常与他人交流对未来的看法,可以寻求更多的帮助与建议,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可以让自己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发现自己的潜力。
其四,要通过实践来增加自己对未来的了解,以实际行动来推动自己走向未来,而不是被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控制。
其次,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业压力是常见的心理矛盾之一。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核心,每个人都会面临考试与完成作业的压力,因此,学习压力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如果学习压力过大就会导致很多负面影响,包括失眠,食欲下降甚至带来抑郁等问题。
大学生解决学习压力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几点可以帮助缓解学业压力:其一,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坚持健身运动等,有利于放松身心,更好地应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其二,要在学习时采取合理的时间管理。
对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的规划有利于减轻紧张感,增加自信心。
其三,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可以尝试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
新生解决心理矛盾 挑战大学生活
新生:解决心理矛盾挑战大学生活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机能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作为一名大学新生,从高考的激烈竞争中逐步冷静下来,首先面临的就是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急剧转折,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建立稳定的心理结构,实现心理平衡。
大一作为大学生活的适应准备阶段,面临着许多矛盾,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与解决。
这一阶段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是:新鲜感与恋旧感的矛盾。
当我们步入大学后,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学识渊博的师长、浓厚的学术气氛会使我们兴奋与激动。
生活逐渐趋于稳定,随着我们对周围环境的熟悉了解,新鲜感逐渐消失,激动的心情逐渐趋于平静,我们开始感受到大学生活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浪漫美妙,甚至单调与枯燥。
由于同学之间不是神的熟悉和了解,恋旧情绪便会出现,怀念过去的亲朋好友。
许多大学生产生孤独感,依靠写信、写日记述说心中感受。
自豪感与失落感的矛盾。
由于我们被大学录取,往往会受到亲朋好友的赞扬与羡慕。
因此我们会产生优越感与自豪感。
当来到大学这个人才荟萃的集体时,在这里可能有许多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因而自我优越感受到挫折,内心能体验到一种失落感。
有些大学生能暗下决心迎头赶上,重现自己的昔日风采,而有些大学生自暴自弃成为落伍者。
轻松感与被动感的矛盾。
中学时期,由于面临激烈的高考竞争,许多学生感到压力沉重。
进入大学后,由于精神负担减轻,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许多学生产生了松口气的思想,学习动机削弱,加上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过分依赖老师,缺乏课下复习与训练,最终导致学习上的被动,以致出现先紧后松的现象,这种现象如不及时扭转将会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
总之,大学新生心理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又有消极低沉的一面。
因此,我们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发展积极向上的一面,调节与消除消极的一面。
大学生个人成长中的心理困境与解决策略
大学生个人成长中的心理困境与解决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普及程度提高,大学生个人成长面临着诸多心理困境。
这些困境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身份认同、自我价值感等方面。
解决这些心理困境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大学生个人成长中的心理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困境之一是学业压力。
大学对学生要求更高,学习负担增加,可能导致学生感到压力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来减轻压力。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学业压力。
另外,合理分配学习任务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通过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逐步完成,可以减轻心理负担。
其次,大学生在个人成长中还面临着人际关系的困境。
离开家庭,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与陌生人建立新的朋友关系。
有些大学生可能面临适应困难,感到孤独或社交焦虑。
为了解决这些心理困境,大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园活动,加入社团组织,与同学们交流互动。
此外,课堂上也是结识新朋友的机会,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主动与同学合作,扩大人际圈。
进一步,身份认同是大学生个人成长中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面临着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需要寻找新的身份认同。
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着身份困惑、自我价值感下降等心理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大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探索。
通过参与不同的活动和社团,大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此外,和身边的信任朋友或家人进行交流,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大学生还可能面临自我价值感的困境。
因为种种原因,有些大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来提高自我价值感。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与此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进行自我改进也是很重要的。
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大学生个人成长阶段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他们从依赖家庭转变成为独立的个体。
然而,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理解这些障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探讨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障碍的原因,并提出应对对策。
一、困扰大学生个人成长的主要原因1. 转变与适应压力:大学生从学生角色到成年人角色的转变常常伴随着压力和困惑。
他们需要面对新的生活方式、学习环境和社交圈子,适应这些变化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2. 学业压力:大学生在面临压力巨大的学业任务时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考试,学术要求和研究论文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自我怀疑等心理问题。
3. 社交困难:大学是一个新的社交环境,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感到不适应、孤立和缺乏自信。
他们可能面临着与新朋友建立联系、形成支持系统和适应社交规则的挑战。
4. 情感问题:大学生常常面临恋爱、友谊和家庭关系等情感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焦虑、痛苦和心理障碍。
二、应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障碍的对策1. 提供心理教育和指导:大学校园应该提供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心理状态的变化,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教育可以包括对情绪管理、沟通技巧和压力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2. 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大学应该提供支持系统,包括社交俱乐部、学术导师和咨询中心等,以帮助学生建立支持网络并获得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3. 提供应对压力的技巧:大学生应该学会应对压力的技巧,包括基础的时间管理、目标设定和自我调节的方法。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和生活压力。
4. 鼓励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大学生需要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以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心理辅导课程或活动,培养积极的身份意识和自我形象。
5. 加强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学校可以提供社交技巧训练和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
如何应对大学生的成长危机
如何应对大学生的成长危机近年来,大学生的成长危机日益凸显,这不仅对个人的健康和发展造成了影响,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应对大学生成长危机的方法。
本文将从心理压力、职业困惑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心理压力成为了大学生成长危机中的重要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其次,改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创造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成绩压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社团活动,以缓解学业压力,增加人际交往和社交经验。
最后,倡导积极心态。
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及时寻求帮助,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难和压力,舒缓心理压力。
二、职业困惑随着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加剧,职业困惑逐渐成为大学生成长危机的主要表现之一。
下面是几个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学校可以在大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增加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就业形势和发展前景,帮助他们理清自己的职业理想,并提供相关的职业咨询服务。
其次,开展就业培训和实习实训。
学校可以组织就业培训班,提供就业技巧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习实训,增加实践经验,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最后,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学校可以积极联系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的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了解用人需求,开设与市场需求相符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人际关系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着来自人际关系的挑战。
下面是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解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解析
导语: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年龄大多数在18至25岁之间,处于青春期后期,是从青年过渡到成人的阶段,也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
心理断乳,意味着个人离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年龄大多数在18至25岁之间,处于青春期后期,是从青年过渡到成人的阶段,也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
心理断乳,意味着个人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成为独立的个体,建立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
他们的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但缺乏辨识能力,在心理上发展不成熟。
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反应敏捷,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自我表现欲强,具有顽强的探索精神。
但他们毕竟缺乏社会实践,思想易脱离实际,有时好走极端,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往往不分是非良莠,易受错误思潮的影响,缺乏分辨能力。
心理的不成熟,导致了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不少学生对大学生活理想化,为自己设计了许多成才的目标,但是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使得思想和现实之间出现强烈反差,厌学情绪随之而来。
原来认为自己出类拔萃的学生,在群英荟萃的大学里很快感到强中还有强中手,自己的成绩和水平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出众,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转而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甚至有一些同学从自命不凡的高峰跌入自我怀疑的低谷,开始对过去自己引以为荣的学习产生厌倦或畏惧情绪。
大学生情感丰富而强烈,但感情容易冲动和变化,自制力较差。
进入大学后,由于生理上的日渐成熟,旺盛的精力及大学生活的相对自由,使他们产生了许多新的需要。
同时,大学阶段又是大学生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出现矛盾和困扰在所难免。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估计要客观,不要因为某个事件的发生,就夸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在谈到大学生心理问题时这样说。
A 大学生成长中伴随的问题问题:具有新特点樊富珉教授认为,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心理是比较健康的,有一般心理困扰如恋爱、学习、交往问题的占20%至30%,对正常学习生活明显产生影响、有严重困扰的约占7%至8%,患精神疾病的不到1%。
绝大部分学生不是心理障碍,而是走向成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如果主动关注、及时调节、加以引导,这些成长中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樊富珉教授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往主要表现在学业、人际关系、恋爱情感、求职择业等几个方面,近几年又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自杀问题。
大学生自杀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但大学生自杀率总体仍低于社会自杀率,不到十万分之十。
但是遇到问题就自杀或者他杀,对生命的不珍视也反映了大学生中一些人心理脆弱、经受不住挫折、缺乏危机应对办法。
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
网络依赖问题。
有研究发现,60%的大学生网络活动正常,主要集中在发邮件、学习、查资料。
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一天上网六七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主要用于玩游戏、聊天等,这势必影响作息、健康,减少对学习的投入和与同学的交往,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生涯发展问题。
大学扩招使更多的青年人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应该看到,工作岗位毕竟有限,不少大学生担心毕业即失业,出现从未有的盲目考研热。
低位高就使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受到冲击。
考上大学就是为有好的未来,而上了大学又感到未来渺茫。
性问题。
随着社会开放,人们对性开放和接纳程度有所提高。
北京大学不久前做的中、日、韩三国青年价值观比较研究发现,在对性问题的态度上三国青年没什么差别,对性行为的包容者高达89%。
对性问题更包容预示发生的可能性提高。
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确实增多。
贫困生。
专家研究发现贫困生心理问题比非贫困生多,他们需要承受的压力更多一些。
经济压力会带来不良心理反应,如自卑、自我封闭、孤僻等。
如果贫困生能客观看待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及不平衡,可以对社会现状有理性的认识并接纳现实,但如果引导不当会引发问题。
另外,对贫困生的政策上有不当之处:一说到帮助贫困生就是捐款献爱心,一部分贫困生觉得是被施舍,而一部分人拿到金钱不知感恩,甚至产生依赖心理,自立自强教育不够。
中学:心理问题潜伏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连续8年进行的滚动调查表明,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
中国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施钢分析认为,大学生的一些问题在中学就有,主要是:生活适应问题,中学时就适应能力差;学习问题,由于大学和中学教学方式方法和要求的不同,中学是严格监督下的应试教育,而大学是相对自主的独立学习。
导致进大学严重不适应;人际关系问题,中学时就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性格情绪问题等。
这些问题被非常明确而单一的考大学的目的和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给掩盖了。
进入大学这个缺少了监护、相对独立自由的环境,面临新的压力、人际关系和独立生活使问题迅速爆发出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王建中教授认为,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过度保护,导致依赖、被动、胆怯,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过度严厉导致淡漠、盲从、不灵活、缺乏自信;溺爱导致极端利己、骄横、情绪不稳定;专制导致消极、懦弱、无主见;过度放纵导致任性、不合.群、不懂得尊重他人等心理倾向。
这样的学生离开父母和家庭,步入大学学习生活,这些不良的心理特征便可能给这些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和处理人际关系带来一系列问题。
中学性教育薄弱也加重了大学这方面的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宋京晶说:“中学性教育虽然在做,但总体上讲还很欠缺,学生的性知识大量是从黄色录像、网站、书刊上获得的,性知识系统的构建是畸形的。
再加上受传统道德习惯和父母严格管束的影响,有些男孩认为手淫是流氓行为,有的女大学生担心接吻会怀孕。
而有的又过于开放,拿两性间的事不当回事,导致了很多校园悲剧的发生。
”有些中学老师不懂得心理学,常把道德与心理问题混为一谈。
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老师批评学生不严格要求自己、态度不端正,实际上是学习障碍。
B 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问题大一:适与不适从中学步入大学,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学是开放性空间,多数学生第一次脱离父母、老师的监护指导,如不能很好地认识和适应变化,将会导致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的出现。
在大学,无论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还是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都与中学差别很大。
中学教育是老师手把手地教,有监督,是他律。
大学是粗放型的,没有监督,要自律。
许多人失去他律后又缺乏自律,由放松导致无目标、无动力等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宋京晶老师说:“一年级主要是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如人际关系、生活、学习方法等的不适应。
人际关系是大学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知道怎么交往,人际交往技能缺失。
一个主要原因是独生子女多,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缺乏同辈交往;再有是受教育背景与成长经历的影响。
许多学生在家和学校是好孩子,大人不让到处乱跑,只要学习好就行,造成孩子性格内向,没有交往的欲望。
即使有交往欲望也不知道怎样做,缺乏必要的训练和实践。
”为什么高校新生中大量产生自信心丧失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施钢老师认为:“现在高等教育入学率虽然达到15%,但能上大学的仍在少数。
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在当地是优秀的学生,他们不缺乏鼓励、支持和掌声。
原来的佼佼者在大学里分出上中下,很多人保持不了先进,会突然出现自信心丧失产生自卑。
”加上大学生普遍处在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段,习惯上称为“心理断乳期”。
这种心理上的失落感处理不好,很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矛盾和混乱。
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给予关注的问题。
宋京晶老师曾接待过一个女孩小鹂。
从初中到高中成绩一直排在前面。
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可同学们的成绩比自己的好,小鹂难以接受这个现实。
她起初是割腕自残,后来不得不休学。
她来咨询时讲,怎么上大学后压力还这么大?一个大学生会产生这种想法,一方面是家庭环境、教育有问题,一方面是自己的调节能力较差。
遇到压力只是被动承受而不是主动调节、转换压力。
大二:问题多发根据樊富珉、王建中等学者对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在大学四个年级中最高。
樊富珉教授指导的研究生于最近结束的一项对辽宁省3个城市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多。
另外,在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也发现,大二是心理问题高发阶段。
大一新生刚来到大学,主要是适应问题。
到了大二,对校园生活、环境熟悉了,各种问题暴露出来。
住在同一宿舍,有的同学长期不打开水,只管享用别人的劳动;有的同学经常用别人的牙膏不打招呼……这些日常琐事引发的矛盾也就随之而来。
爱情虽然甜蜜,但也会带来复杂、独特而微妙的情感体验,成为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扰的领域之一。
男孩小胡与同班女生小敏相互之间很有好感,可又怕谈恋爱影响学习,于是拒绝了小敏。
没想到他心里又放后来发展到不敢去上课。
逐渐泛化到不敢看女生。
不让自己看又控制不住,每回上课老想看她,不下小敏,大二评定奖学金时是心理问题高发时期。
总有评得上和评不上的,有评得高的和评得低的,有的同学想不通。
宋京晶老师说:“任何事情不可能绝对的公平,如果能认同还好,不能认同还带来很大问题。
有时学生无法理解这些,往往把问题泛化成对社会的不满。
”现在考研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大二学生已经开始考虑将来的出路。
原本在大三、大四才出现的压力提前释放到大二。
在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新生和毕业生这两头,而忽略了对大二学生的教育和指导,这也是大二学生问题多的一个原因。
大三:爱的变奏恋爱情感问题在大三比较突出。
大一、大二刚开始恋爱问题似乎比较简单,到大三有找新的朋友、与旧的分手,失恋问题;找不找的问题,等等。
宋京晶老师认为,大学阶段性生理成熟,而性心理相对滞后。
性冲动与传统价值和道德发生冲突,造成大量性心理异常。
出问题的多是内向、腼腆、害羞的好学生。
男孩手淫后有犯罪感,导致自卑等问题,还会出现异性交往障碍、性别角色紊乱、恋物癖等心理障碍。
这与长期性教育缺乏有关。
另外发生校园性骚扰后心理健康预后工作也很重要,如女学生受到性骚扰怎样保护自己。
中国农大网上心理咨询时曾接到这样一个帖子:“我觉得自己不是人……”原来男生小罗的朋友的女友喜欢上了小罗,小罗也喜欢这个女孩,但又觉得这样做不道德,形成心理冲突。
咨询人员帮他分析,他与女孩交往的惟一障碍是女孩的身份问题,他把女孩的身份放在第一位,而把他们之间的感情放在了第二位,于是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观冲突。
实际上他与女孩的关系是爱情关系,与朋友间的朋友关系是两套系统,女孩喜欢他是爱情关系,爱情本身就是两厢情愿的事,结婚以前是选择阶段,谁都有权利进行选择。
心理老师的分析使小罗走出心理困惑。
大三除了情感问题,考研、就业压力提前,对未来规划、职业选择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女孩晓华成绩一直很优秀,但始终对自己不满意。
来找宋京晶老师咨询是因考研压力大。
她的一个同学今年考研考了400 多分,她就想我明年考得不如他怎么办。
.大四:去向何方考研、择业是大四的主题。
是继续升学还是工作,如何选择领域、职业?大四的同学在思考自己的前途,由此产生困惑。
宋京晶老师认为:“一般大学把择业指导放在大四,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开始,是持续四年的全程陪伴。
”有的同学没有主见,别人考研他也跟着考研;别人找工作他也跟着找工作,比较盲从。
考研的竞争也不亚于高考,考上了还好,万一考不上耽误了找工作怎么办;如果考上了某个工作机会也许会让别人抢去;研究生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吗……如果不考研,毕了业是留京、还是去外地、还是回老家、还是作海漂……与女朋友的关系是持续还是打住,自己的未来还是一个未知数,两个人的关系将如何发展……需要分析、思考、抉择的事的确很多。
大四就业,首先是职业选择。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报酬又不错的工作实属不易。
具体到面试,也形成一种压力,如怎样克服自卑心理,怎样见单位领导,面试技巧如何。
有的人在应急状态下出现问题。
像招聘会人山人海的情景本身就给人以压力,女孩看到一些单位的用人条件是:只要男生、北京生源、英语达到六级等,如果是外地女生可能会受到刺激,产生自卑。
C 大学生心理问题如何解决王建中教授认为:“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困难、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从而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