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绪论》课件

《中医护理学绪论》课件

总结词
预防为主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理念,它强 调预防疾病和保健的重要性,主张通过 调理身体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疾病 的发生。
VS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预防疾病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 的发生。因此,在中医护理中,要注重预 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 健康的生活方式。
02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总结词
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核心思想,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组织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受到整体状态的影响。因此,在 中医护理中,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 等因素,从整体角度制定护理方案。
01
挑战
02
03
04
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 ,实现有效的融合。
需要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护理 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
需要加强科研和临床实践,不 断优化和完善中西医结合护理
体系。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趋势
趋势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数字化、智 能化研究与实践。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国际化发 展。
中医护理学的科技化发展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 用
中医护理学将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的应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提高临 床护理效率和精确度。
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鼓励科研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医 护理学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动力。
中医护理学的社区化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的融合
中医护理学将更好地融入社区卫生服 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的中 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高血压护理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中 医护理注重饮食调节、运动锻 炼、药物调理等方面的综合治
疗。
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 病,中医护理注重饮食控制、 运动锻炼、药物调整等方面的
综合管理。
外科中医护理
01
02
03
骨折护理
骨折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中医护理通过推拿、按 摩、针灸等手段减轻疼痛 ,促进愈合。
促进周期性规律。
乳腺炎护理
乳腺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中 医护理通过按摩、热敷、中药外 敷等手段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子宫肌瘤护理
子宫肌瘤是妇科良性肿瘤之一,中 医护理注重情志调护、饮食调理、 中药治疗等方面的综合治疗。
儿科中医护理
小儿感冒护理
小儿感冒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 ,中医护理通过调节起居、饮 食和情志等方面来缓解病情,
中医护理学特点
中医护理学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个体差异,注重身心并重, 强调预防和康复,以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医护理学发展历史
起源阶段
中医护理学起源于古代,与中 医药学的发展密不可分,最早
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发展阶段
从隋唐开始,中医护理学得到了 全面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 • 中医护理学临床应用 • 中医护理学健康教育与康复 • 中医护理学现状与展望 • 中医护理学实践案例分享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定义与特点
中医护理学定义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 施护方法,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进行 全面、综合护理的学科。

中医护理学精品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精品PPT课件

(二)辨证施护
病、症、证 辨证与辨病
第一章 中医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阴阳五行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一、阴阳 ~概念: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同
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阳--阴---
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可分性--阴阳可转化----(二)~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统一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胃--------功能:受纳与腐熟水谷,以降为
和 1、主受纳、腐熟水谷 脾胃为后天之本 2、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1、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别清浊 ‘得小便以实大便’
大肠----------功能:传导糟粕 与肺、胃的功能关连
膀胱-----------功能:贮尿与排尿 肾的气化作用
先天之精、后天之精、
肾阴与肾阳
肾主水: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 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 调节作用。
肾主纳气:肾有攝纳肺所吸入的清气,而 调节呼吸的作用。
二、六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三焦
特点:通、降 实而不能满
胆--------又属奇恒之腑 贮存和排泄胆汁,与肝、脾的关系。
• 新中国: 人才建设 中医专业学术会 内、外、妇、儿护理学等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的完整
统一。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生理方面 (2)病理方面 (3)诊断方面 (4)治疗与护理方面
2、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 天人相应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2)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3)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4)人与社会相关
肝主疏泄:1调畅气机。2促进脾 胃消化。3调畅情志。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2023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中医护理学概述•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医护理学的常用技术目录•中医护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医护理学的优势和局限性•中医护理学的学习方法01中医护理学概述中医护理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方法进行护理的学科。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情志护理、强调个体化、注重预防和康复。

中医护理学的特点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医护理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现状现代中医护理学在继承发扬传统护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为核心的现代中医护理学体系。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整体护理、辩证施护、预防为主、个性化护理。

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观察和护理。

同时根据不同疾病和证候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以达到促进康复、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02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藏象学说描述了人体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等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以及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关系。

概念藏象学说以脏腑为基础,强调了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以及脏腑功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核心内容藏象学说概念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组织器官的通道。

核心内容经络学说描述了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的关联,是中医护理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

经络学说概念体质是指在个体遗传基础上,在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个体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

核心内容体质学说强调了因人施护的重要性,根据个体的体质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体质学说五行养生法是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运用五音、五味、五谷等调理机体平衡状态的一种养生方法。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18
三 、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辩证施护贯 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所谓“三分药,七分 养“。这”七分养“就是针对护理工作重要性 的概括。 中医护理独特的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 食护理、用药护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 等是行之有效的护理技术与方法,可以达到康 复保健作用,防止疾病的复发和确保较好的医 疗效果。
24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向日光为阳, 背日光为阴。
引申:凡是活动的、在外的、上升的、明亮的、
温热的、功能的、兴奋的、无形的、功能亢进 的都属于阳; 凡是静止的、在内的、下降的、晦暗的、寒 冷的、物质的、抑制的、有形的、功能减退的 都属于阴。 25
13
(二)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包括辩证和施护
辩证:就是通过中医的四诊,收集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 质、部位、发展阶段和邪正关系来判 断麽中性质的证。 施护:在变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确 立相应的护理原则的好方法。是解决 护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是辨证的最 终目的。
14
辨证施护要充分应用中医:同病异治、
事物阴阳属性是相对的,其相对性主要 表现在: (1)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3)比较对象不同,其阴阳属性亦可发生 改变
26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消长平衡 4.阴阳相互转化
27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医护理学 的国际化发展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 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 服务。
06
中医护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伤寒杂病论》中的护理思想研究
疾病预防与调理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强调 疾病的预防和调理,认为护理工 作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整体观念
该理论主张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 稳定,认为护理应该从整体观念出 发,综合考虑病人的生理、心理和 社会状况。
人们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中医护理学的国际化发展
学术交流
中医护理学的国际化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许多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在中医护理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和合作,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的国际化发展。
人才培养
中医护理学国际化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许多高校 和医疗机构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医护理人才方面加学涵盖了术后护理、疼痛护理 、伤口护理等方面,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护理 技术,如穴位按摩、中药熏洗等,达到促进
康复的目的。
妇科护理
总结词
中医妇科护理学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调理月经、孕前调理、产后护 理等方面。
详细描述
中医妇科护理学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方法,结合女性不同生理时期的护理需求, 提供个体化的饮食调理、情志调护及养生保健指导。
临床实践
中医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医疗机构 引进了中医护理技术和服务,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有 效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学的前景展望
疾病预防与控制
人才培养与科研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护 理学在疾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将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中医养生保健、 慢性病管理等。
随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和需求,未来 将有更多的高校和医疗机构加大中医 护理人才培养和科研的投入力度,推 动中医护理学的持续发展。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1章绪论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1章绪论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护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家扶持中医药事业政策的支持下,中医护理走向蓬勃发展,在教育、临床、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积极、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教育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研究生、本科、专科、业余、函授、短期培训等各种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大量涌现,为中医护理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在临床方面,中医护理技术不断普及,专科专病护理逐步规范,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及科研水平明显提升,中医护理特色优势逐步凸显。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由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对待疾病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成为中医护理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对患者做护理诊断和决定护理方案时,必须注意分析和考虑外在环境与人体情况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的有机联系,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临床护理。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中医护理学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也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等各个阶段。纵观历代中医文献,许多医家和医著都对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医家和医著如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引膳正要》《外科正宗》《傅青主女科》《侍疾要语》…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中医学是经历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统医学,在历史上,它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自古医护不分,护理的职责一般由医者及家属分担。“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护理,中医学历来重视护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大量的中医文献中,散见“将护”“养护”“调理”“调摄”“侍疾”等关于护理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中医药优势的认识不断加深,因此,中医护理突破了这种医护一体的模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情志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节 情绪和促进身心放松等措施,以帮助患者树 立信心、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疾病的
康复。
04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01 整体护理
02 辨证施护
03 饮食调理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基本护理理论 • 中医基本护理技能 • 中医康复护理 •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 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中医护理理论、技能和方法 的学科。
派和特色。
现代
现代中医护理学已经成为了独立 的学科,具有较为完善的教学、 科研、实践体系。同时,中医护 理学也在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不断创新发展。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预防为主、个性化护理。
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起居护理、药物护理等方面。其中 ,情志护理强调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饮食护理注重营养调理和食疗,起居护理 关注生活环境和习惯,药物护理则涉及药物治疗和药理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康复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内气运 行等,达到调节身心、促进康复的目的。
05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 应用
中医护理学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01
02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汇报人:XXX
汇理学的基本原则 •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与技术 • 中医护理学的应用与实践 • 中医护理学的优势与挑战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独特的护理学科,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 化护理,注重预防、保健和康复。
护病求本
护病求本是中医护理学的根本原则之一,强调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抓住疾病的本质和根本原因。在 护理过程中,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治 疗效果。
护病求本的原则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本质和根本原因 ,采取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治疗和 护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学的特色之一,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 情和体质状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手段。辩证施护要 求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辨别病证类型,确定护理 重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在辩证施护过程中,要注重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护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同时,还要根据患 者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护理手段,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 求。
详细描述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医护理学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中医护理学注重个体 化护理和整体调节,能够有效地补充和配合现代医学的护理,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此外,中医护理 学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医护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相 互关联,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理,改善 身体状况。

《中医护理学》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 PPT课件

夏 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
春 阴消阳长
秋 阳消阴长

二、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二)五行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 指植物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引申为具有生 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
火曰炎上 灼热、向上 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 作用或特性的事物
木曰曲直指植物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火曰炎上灼热向上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土爰稼穑可供人类种植和收获的活动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金曰从革对矿物质冶炼顺从去革去除杂质从而纯净过程引申为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作用水曰润下保持滋润而不干燥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
(四)大肠 概述: 生理功能:传化糟粕 进一步吸收部分水液。
将食物残渣化生为粪便 排泄。
(五)膀胱
概述:
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
(六)三焦
概述: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以下为下焦
膈以上为上焦 膈至脐为中焦 脐
生理功能六腑之一的三焦 通行元气
运行水液
三、奇恒之腑 (一)脑
概述: “脑为髓之海”。 生理功能:主精神、意识、思维和感觉。 (二)女子胞 概述: 生理功能: 1、主月经:“女子二七,肾气旺,天癸至;七七
(2)朝百脉:百脉入心汇于肺。
(3)主宣发、肃降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宣发—呼+布精。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来自肃降 —吸+布精。
(4)通调水道:
输布
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进行 运行
--------- “肺为水之上源”。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总结词
中医妇科护理注重调经、助孕、安胎等方面的护理,针对不 同妇科疾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技术。
详细描述
中医妇科护理强调患者的情志调摄、饮食调理、起居调摄等 方面,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状态,做好围孕期的 保健和护理。
案例本原则与方法
基本原则
包括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辨证施护等。
方法
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包括情志调护、饮食调理、起居调理、按摩保健和药物疗法 等。
02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学基本理论
总结词
涵盖整体观念、辨证施护、治未病等基本理念
详细描述
中医护理学基本理论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它以整体观念 为指导,强调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辨证施护和 治未病。整体观念是指把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任何 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都应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实现人 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辨证施护则是根据患 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辨别疾病的病因、病 机、性质、部位等,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治未病 是指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护理的精准度和效果。
中医护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人才培养
目前中医护理人才短缺,需要加强中医护理学科建设和 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中医护理专业教育水平。
标准化建设
由于中医护理学涉及领域广泛,需要加强标准化建设, 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中医护理学的健康发 展。
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面对现代社会老龄化、慢性病增多等问题,中医护理学 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和对象,提 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中医护理学在产后护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情志调护 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如针灸、艾灸、中药泡脚等,能够有效地促进产后身 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恒动观念
• 恒动观念的含义(动而不息) • 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
1、生理上的恒动 观 2、病理上的恒动观 3、疾病防治的恒动观
第三节 中医学的 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
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理性认 识的方法学,它借助于语言、运用概念、 判断、推理等认知与思维形式反映人体 内外的本质联系及其规律性。
什么是医学
• 医学是科学,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在健康 时和非健康时人体的各种状态。为什么 健康容易丧失,并用什么方法使失去的
健康得到恢复。换句话说,医学就是如 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恢复健 康的技艺。

——阿维森纳
什么是医学
• 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和延长寿命。 ——培根
什么是中医学
• 祖国医学 • 中国传统医学(TCM) • 汉医(汉方) • 辅助医学
• 辩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 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 合,辨识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及正 邪之间的关系
辨证
• 病人近两天来咳嗽,吐黄稠痰,口渴、 身热恶风、头痛有汗,咽喉肿痛,苔薄 黄、脉浮数。
• 根据有关理论,分析: • 病因:外感风热 • 病变部位:肺系和皮毛 • 病变性质:热证 • 正邪斗争情况:疾病初起邪气盛,正气
• 釜底抽薪法 提壶揭盖法
中医是如何诊治疾病的
• 几种理论学说(阴阳五行、藏象、经络、 病因病机)
• 四诊(望、闻、问、切) • 辨证(八纲------) • 治则治法 • 方药、针灸、推拿------
永葆青春!
二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 整体观念 • 辨证论治 • 恒动观念
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 事物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 系不可分割,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 密切的联系。
人体本身的整体性(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 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性
1、人体本身的整体性
2.中医和现代医学是两个完全不 同的体系(理论),就好比汉语 和英语一样,各 有自己的特点
绪论
本章重点 1、中医学、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恒动观的概念; 2、中医学发展史中的名家名著; 3、金元四大家; 4、中医学的特点
中医学的过去、 现在 将来
• 刘完素---寒凉派(火热、降火) • 张子和---攻下派(驱邪、汗、吐、下) • 李东垣---补土派(补脾胃) • 朱丹溪---滋阴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 三大传统医学:

中医学

古巴比伦医学
印度医学
大家想一下: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 在1579年前的古代是“一医独秀”, 从1580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将 西 医 引 入 中 国 至 今 的 432 年 间 , 虽 有人尝试吞灭对方而“独秀”却无 一成功!
学习中医学应注意什么
1.学习中医要按中医理论来理解 中医概念,不要与现代医学的概 念盲目对号
中医学基础
主讲教师 王小平
尊师重道 习弟子规
喂--
马上就要上课了, 你的手机睡觉了吗?
什么是中医学?
什么是医学
• 医学是一门专门的科学,也可以说是自 然科学的一部分,但医学并不完全是自 然的产物,特别是人类医学。
什么是医学
• 人是社会的分子,医学和人与社会有着 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医学还有一 定的社会科学属性,比如说精神医学、 环境医学、流行病学、医学社会学等。
• 1、司外揣内(以表知里)
• “有诸内,必形诸外”
• 例如: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肝开窍于目
• 类似现代控制论的“黑箱”方法
• 2、注重整体研究
• 3、援物比类(取象比类)
• 是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 知对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 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 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征的 认知方法。(五行学说)
•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 《灵枢.岁露》:人与天地相参也,
与日月相应也。 • 具体体现: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地区方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 社会环境不同,可造成个人的身心机能 与体质的差异
• 良好的社会环境-----• 不利的社会环境------
• 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古 代哲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对人体的组 织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养生 与治则等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逐 渐形成了中医学的理性认识。
• 因此,了解并掌握中医学所特有的认知 和思维方法,是学习和了解中医学基本
理论的入门途径,是深入研究中医学的 必要手段
有下列三个方面
二、辨证论治
辨-----审辨、辨别、鉴别
证 ----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 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各种临床变现, 以及与临床表现紧密联系的病因、病机、 病位和精兵发展趋势,同时也反映出机 体自身抗病能力及其与外界环境的联系 等。代表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 能反映出疾病的本质。)
症-----症状
不虚
• 可诊断为:风热犯肺证
论治----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 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是实施治疗的 过程。
因证立法 随法选方 据方施治

风热犯肺证

辛凉宣肺、化痰止咳

桑菊饮
辨证论治
• 一方治多病 (异病同治) • 多方治一病 (同病异治) • 中医治病不在“病”的异同,而在“证”
的区别,“证”同则治法同,“证”异 则治法异。 • 辩别证侯,依证立法选药。
•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与 六腑、五官、形体等相联系的一个有机 整体
• 人体的整体性还表现在生理状态下,脏 腑功能相互协调
• 人体的整体性还表现在病理状态下,人 体各部相互影响
1.生理上 形体结构整体性 基本物质同一性 功能活动统一性
2.病理上 3.诊断上 4.治疗上2、人与自然的整体性 Nhomakorabea现在
• 中医队伍的建设情况 • 中医学的现代研究情况 • 1.基础理论方面(系统化、规范化、科
学化)
• 2.临床方面 • 3.中药、方剂的研究(有效成分、贵重、
稀有物品的替代、组方) • 4.治则治法的研究
将来
• 整体的医学模式 • 灵活的辨证方法 • 天然的药物疗法 • 非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