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谈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谈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3059f1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0.png)
谈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崇和重视,美育作为人们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被推崇和肯定。
其中,音乐作为美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在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的运用也愈加受到重视。
那么,在音乐课堂中,如何运用美育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教育意义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使用,不仅仅只是单一的为了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音乐作品和音乐文化的认知、拓展学生视野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音乐的各种形式和音乐的表现力,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深入地了解音乐,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信息,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
其次,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加入美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对音乐的认知和了解,还可以提高其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水平。
美育中的创作和表现方式涵盖了许多方面,例如摄影、电影、绘画和音乐等,这些都是学生可以进行尝试,了解音乐创作中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力。
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技能,并且能够让他们有更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使他们更有创造性和探究力。
最后,在美育教育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意义。
比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
我们知道,美育教育需要学生进行创作和表现,艺术创作的过程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也需要学生有一个系统化的学习和思考过程,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
二、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途径在运用美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运用美育来达到教学的效果呢?其中一个途径是,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演出或者表演来引导学生的创作和表达。
这一途径适用于音乐表现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通过自己的演出和表演,来诱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另一个途径是,通过音乐作品的爱好和欣赏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753f3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5.png)
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音乐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通过分析其对学生审美情感、创造性思维及人格成长的积极影响,为音乐教育的深入改革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一、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美育不仅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人格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二、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价值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元素,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对美的敏感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鉴赏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具备辨别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涵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背景等信息,帮助他们建立起全面的艺术鉴赏体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课程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通过创作、演奏等形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4. 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而且对他们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具有积极影响。
音乐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律精神和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音乐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实施策略1. 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音乐教育应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亲身体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合唱、乐队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表现力。
谈谈音乐课教学中的美育
![谈谈音乐课教学中的美育](https://img.taocdn.com/s3/m/7841ea787e21af45b307a812.png)
谈谈音乐课教学中的美育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让学生感受音乐教学的形式美音乐的特点是它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生动的节奏,它们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乐声,为音乐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美的感受对象。
在音乐课上,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音乐美,而应在音乐教学形式上展现美。
1、课堂教学的结构节奏美音乐的节奏给人以生动、协调的美感,音乐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如能体现出这种节奏美,这堂课就会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我们在一堂课的内容安排,处理方法上可做到主副相宜,难易相配,长短交替,动静结合,使整节课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美。
例如:歌唱技巧,敏锐的听觉,熟练的记谱,高水平的演奏等等是需要通过“滴水穿石”般的训练获得的,可把他作为每堂课的副线进行短安排;乐理、唱歌、欣赏等内容作不同课型的重点,可把它作为每堂课的主线进行长安排;听、写、分析为静。
唱、奏为动,可使它们互相穿插,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课的复杂和单调。
实践证明,注意课堂教学的结构节奏美,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保持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课堂教学的方法美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我们针对某个理论问题或技术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从不同层次多角度去感受认识它,使它得到较圆满的解决,这就使教学有一种立体美感。
如:在教学方法上,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更多的运用心灵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兴趣诱发式、自然渗透式,启发讨论式的反复比较式等。
追求课堂教育的主体美,使学生处于一个多方面接受新信息刺激的环境之中,提高教学效率。
(1)歌词立意美、语言美、音韵美、格律美,给孩子以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歌词的意境,大意作简短的介绍,其次对歌词的字词,要求正确的咬字、吐字,清晰地发声,然后教师用手势指挥孩子们富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使学生们在美的感受中理解歌词和熟记歌词,从而实现对音乐歌词美的理解。
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
![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3e8d2b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0.png)
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一、学好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创作和演奏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4.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力,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奏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情感,陶冶情操。
5.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音乐教学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歌唱、器乐、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等四个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学会识谱、演奏和指挥等技能,同时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特点。
三、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实践: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演唱、演奏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学生应该多听、多看、多思考,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坚持练习:音乐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练习,学生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视听结合法: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聆听音频等方式,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2.分散练习法:将复杂的音乐片段分解成若干小部分,逐一进行练习,最后再将各部分合成整体。
3.模仿法:学生可以模仿优秀音乐家的演奏和演唱,从中学习技巧,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试大纲:学生需要了解中考音乐考试的要求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3篇)
![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73dd4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3.png)
第1篇一、引言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
在音乐教研中,如何落实美育教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本文将从音乐教研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美育教育。
二、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音乐教研中,教师通过教授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追求美。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具有全面性、渗透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在音乐教研中,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的策略1. 注重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性(1)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其审美价值,如旋律优美、节奏感强的作品。
(2)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
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创设审美教学环境(1)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教师可以布置教室,悬挂音乐相关的图片、海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利用多媒体技术。
利用音乐教学软件、音响设备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音乐体验。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1)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音乐。
(2)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如歌曲改编、器乐演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4. 开展音乐实践活动(1)组织音乐欣赏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举办音乐比赛。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3)开展音乐志愿服务。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https://img.taocdn.com/s3/m/d6b65a2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8.png)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第一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司荣秋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
它的教育功能都在那音乐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
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
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艺术类科目,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绘、去抒发、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
在小学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为学校美育教育构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
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
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通过几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一、唱游学习中感受美唱游是小学低年级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它是音乐形象的反映,形体艺术的表现。
泰戈尔说:韵律起着河岸的作用,赋予诗以形式美和特征。
其实,何止是文学,其它姊妹艺术的美又有哪一种能够摆脱节奏和韵律的约束呢?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其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的美感,给人带来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锵,让你获得美的享受。
如:小学一年级教材歌表演《小动物唱歌》和《幸福拍手歌》。
前者音乐旋律抒展优美、节奏相对稳定,其动作形态显得平稳、圆滑、轻柔、舒展大方,让学生通过表演感受强弱;后者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轻快、情绪欢快激昂,呈现出欢快热烈的场面。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b912d12360cba1aa911daad.png)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摘要】在国家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学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在学生德智体美的培养中,它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积极践行国家素质教育的教师,笔者将针对在音乐教学中,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学生美育教育的培养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美育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
因此,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音乐教学中的关键。
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1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1.1 可以利用多种欣赏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主动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而中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更感兴趣。
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式样。
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1.2 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应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
一个人所建立的音乐审美情趣,与他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往往决定着音乐美育实施的质量。
音乐审美教育正是使学生自然的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而带来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愉悦。
用健康的情绪把学生带进歌曲的意境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2 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
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
![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98e47efa84868762cbaed515.png)
毕业设计(论文)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摘要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变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形式,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觉。
而且随着初中音乐教学标准逐渐提升,美育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提高,从而帮助学生学会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本文从美育的概念出发,首先阐述了美育素养的必要性和初中音乐美育教学的重要性,并探讨了音乐教育与美育发关系,随后重点阐述了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教育策略,希望加强初中音乐教学中初中生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整体提升初中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教育;融合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usic Teaching inJunior Middle SchoolPeng ZhaoMajor of Musicology, Grade 2010, Music Department of Shaoyang Unive rsityAbstractAt present, aesthetic education, a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basic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educational system.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music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aesthetic feelings and enhance students' aesthetic sense of music. And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music teaching standard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usic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self-evident. Through aesthetic education, students'aesthetic ability can be obviously improved and improved, so a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o feel the charm of music from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ccomplish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n it focuses on the educational strategies of implemen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usic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t hop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music aesthetic abili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music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aesthetic education.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teaching;aesthetic education;fus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2)(一)音乐教育 (2)(二)美育 (2)(三)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3)二、美育的必要性 (3)(一)美育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3)(二)美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4)三、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 (5)(一)音乐教学是初中阶段美育的主阵地 (5)(二)音乐教育与美育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5)四、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教育策略 (6)(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美 (6)(二)有目的的开设欣赏课,唤起学生情感 (7)(二)探究学习,多角度的分析音乐的美 (7)五、结论 (8)参考文献 (8)致谢 (9)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彭钊邵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2015级音乐学专业引言审美教育是音乐课堂的主要特性。
浅谈初中音乐课如何改进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音乐课如何改进美育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eb0cfed524de518964b7d7f.png)
浅谈初中音乐课如何改进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自从新课改以来,各学校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因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要抓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艺术教育的教学。
因而发展出了现在以音、体、美为主的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
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非凡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征,以发展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
还能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民族艺术审美观、爱国主义精神得以全面提高,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而音乐教育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音乐审美教育。
首先,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所谓音乐审美教育就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和教学操作全过程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表现、美的欣赏、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静态和动态和谐,使内在的逻辑美和外在的形式美高度统一,从而使师生在身心愉悦中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思想、操作模式和方法。
大家都知道,音乐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
音乐形象是由乐音形成的,基本表现手法为旋律和节奏。
我们的音乐教育应当让被教育者认识到是寓于音乐形象之中的。
其次,音乐审美教育有哪些作用音乐审美教育在人们素质发展过程中的功能,表现在音乐审美教育能培养人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规律中,运用一种无意识或直接领悟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性能力。
创造性指个人在一定的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
对于创造性能力而言,想象力是否丰富很重要,所以我们应非凡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为创造想象力的充分展开提供条件。
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c5d96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9.png)
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第一篇范文音乐,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更是架起了沟通心灵与心灵的桥梁。
在初中阶段,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审美情感培养、想象力激发、智力启迪以及人格塑造四个方面,探讨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
一、审美情感的培养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声和节奏,传递着丰富的情感信息。
初中音乐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欣赏等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感受音乐之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感。
二、想象力的激发音乐具有开放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初中音乐教学,就是要利用音乐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作、改编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融入音乐创作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三、智力的启迪音乐与大脑智力的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表明,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工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智力的启迪和开发。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音乐谜语等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四、人格的塑造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人格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音乐为媒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音乐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包容,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在于,通过音乐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启迪他们的智力,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音乐教育贡献力量,让音乐的美育之光照耀他们的成长之路。
论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
![论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5f505c380b4c2e3f5727635b.png)
和愉悦的心理体验中得到的。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环节是需要 学生自己编创完成的,亲身实践,表现美、创造美,把音乐美带 到生活中。音乐是表演艺术,只有通过歌唱和演奏才能产生真 正的音乐,在这些音乐表现过程中。不仅自身可以体验感悟到 音乐的美感和内涵,而且可以为他人提供审美对象。在初中音 乐教育中,不仅长期将歌唱作为音乐课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新 的课程标准中,还增加了演奏教学。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完整 的音乐天地。音乐表现能力具有多层次和无止境的特点。但在 音乐审美教育中,音乐表现能力应该是在掌握基本歌唱和简 易演奏技能基础上,能够准确而有表情地表演.能够正确地表 达音乐作品的基本情感和内容。 音乐创造能力是音乐审美活动进入更高境界主观能动性 的施展和发挥,也是想象心理活动能量转化的一种表现.作 曲、歌唱、演奏、欣赏都有音乐创造能力的体现。在初中音乐教 育中,应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索音响与音乐、即 兴创造和创作实践等途径,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创作方法。
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 体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古人早就提出“移 风易俗,莫善于乐”,这里的“移风易俗”就是“精神上的升华”。 音乐教育的主要作用是审美教育。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时代 美育的健康发展,都是同追求美的社会理想这一审美价值取
三、音乐“美育”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2.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任何形式的音乐都有它 不同的感情色彩。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 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 民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音 乐通过刺激人类的审美感观,迅速影响人类情绪、调节情感, 引起听者共鸣。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 趣与热爱,而且能让他们的情绪感官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发 生变化,这种情感交融与碰撞是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目的的必 然阶段。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https://img.taocdn.com/s3/m/05a1e1e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0.png)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说到音乐的三大功能,大家首先能想到的就是音乐的审美功能,即: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促使其树立崇高理想。
这其实就是音乐的审美教育也就是音乐美育。
一、音乐美育的特点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它是诉诸听觉的艺术。
音乐的“听”能更直接地通向人的内心;这个“听”又是一个现实的动态过程,是不可重复的。
作听觉艺术的音乐的这种独特性,也带来它在音乐审美教育方面的突出特点:1.对人精神影响的平衡性。
我们通常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虽然没错,但不全面。
实际上,音乐艺术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能影响人的情感,也能激发人的想象、灵感、思维、意志、个性以及各种潜能。
所以,古代哲人并不特别强调音乐对情感的激发作用,因为情感是人的自然存在,并不需要做过多的人为激发。
相反,很多时候倒是需要加以平衡,使之和谐。
1.对人精神影响的深刻。
音乐美育对人精神影响具有的深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音乐往往可以深入人的内心深处。
音乐的声音被人的听觉感知到后,并不是局限于听觉感受,而是可以立刻进人心灵的深处,迅速引发人的丰富的精神体验,如意境体验、人生体验、宗教体验等,这些都是人类精神中较为深层的领域。
此外,音乐对人精神影响的深刻性还体现在音乐欣赏的非对象性,亦即它的内在性。
黑格尔说过,音乐不可以自展现为客体,音乐的对象只有内心活动,所以,聆听音乐时便会产生来自自己内心、是从自己心灵深处发出的效果,使音乐欣赏具有突出的深邃性。
而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觉,对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的影响会更为有效和持久。
1.对人精神影响的迅捷性。
现代音乐美学告诉我们,音乐的构成具有单层性特点。
所谓单层性,就是音乐的音响形式与它所表现的内容是融为一体的,因而无需中介就能直接感受到它。
在我们聆听到音响时,一切就已都在其中,因而能够直达心灵。
所以,在各种艺术中我们对音乐的接受是最直接的,故而音乐所发生的作用也是最迅速最快捷的。
初中音乐美育教案
![初中音乐美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260c9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9.png)
初中音乐美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能够运用这些元素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元素的学习:节奏、旋律、和声等。
2. 音乐作品的欣赏:中外经典音乐作品。
3. 音乐创作实践:创作简单的歌曲或乐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音乐基本元素的学习和音乐作品的欣赏。
2. 教学难点:音乐创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动听的歌曲,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基本元素:讲解并示范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元素,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实践。
3. 音乐作品欣赏:播放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风格、结构等特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 音乐创作实践:分组进行音乐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元素进行歌曲或乐曲的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5. 展示与评价:各组展示创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音乐创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如聆听、演唱、演奏等。
3.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中小学音乐教材。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乐器等。
3. 网络资源:下载或收藏相关的中外经典音乐作品。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良好的音乐习惯。
3.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浅谈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f4def4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4.png)
浅谈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摘要】音乐教育在美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感,提升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情感交流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发展全面的美育意识。
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音乐教学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还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在美育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校应当重视音乐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学生、审美情感、个性发展、综合素质、情感交流能力、创新意识、全面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学会用音乐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自己的个性特征。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的表演和创作,让学生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和个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的欣赏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促进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表达自己,感受美的力量,从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目标。
1.2 音乐教学对学生的美育意义音乐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表演、演奏等形式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表达出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独立自信的个性。
音乐教学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音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技能和演奏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音乐教学在美育方面的意义重大,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情感、促进个性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美育。
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
![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4494ab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4.png)
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音乐课程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
一、学好音乐课程的重要性1.提升审美素养:音乐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情感,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2.丰富心灵世界:音乐课程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内心世界,培养和谐人格。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音乐表演类课程需要学生相互配合,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提高综合素质:音乐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主要学习内容1.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阶、节奏、音符、和声等基本概念。
2.音乐欣赏:欣赏各类音乐作品,如古典、民乐、流行等,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3.歌唱与演奏:学习歌唱和乐器演奏技巧,培养音乐表现力。
4.音乐创作:尝试作曲,培养创造力和审美情感。
三、学习注意事项1.保持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探索音乐世界,了解各种音乐风格和作品。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练习,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歌唱、演奏等实践活动。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音频视觉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观看音乐表演视频,提高学习兴趣。
2.分组合作学习:与他人共同演唱、演奏,互相借鉴,提高自身水平。
3.跟唱跟奏:模仿优秀音乐作品,培养音乐表现力和节奏感。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试大纲:了解中考音乐考试的要求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强化基础知识:重点掌握音阶、节奏、音符等基本概念,确保基础题型不失分。
3.提高歌唱、演奏能力:经常进行歌唱、演奏练习,熟悉常见乐器演奏技巧。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相协调。
2.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实践能力。
3.寻求专业指导:请教音乐老师或专业音乐人士,不断提高自身音乐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音乐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音乐教育应把握音乐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乐感的培养和美的熏陶。
”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应是一次美的熏陶。
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
可见,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
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既是培养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实施美育呢?
一、理解歌曲的情感美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
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
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二、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中国传统音乐追求幽婉、深邃、淡泊的含蓄美,视虚实结合、阴阳相辅、意象共存为最高艺术境界。
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音乐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传统的意境美。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中国传统音乐虚实相生,既追求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又趋向于表现”虚无”的意境。
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无意精确鲜明,它借助于悟性、直觉,它是主题之外的一种审美特质。
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淡兮其无味”,他强调:“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之下,庄子主张:“视乎冥冥,听乎无声。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了中
国传统音乐美学,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虚境”,给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虚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是实境的升华,这种意境美至今仍有巨大的美学价值。
三、欣赏歌曲的旋律美
有人说:音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力量,是因为那些音符使人们思路开阔,唤醒回忆,引起共鸣,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于是让人感动。
我想:这,就是音乐之美吧。
不管是歌曲或是单纯的旋律,只要闭上眼,就能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视听盛宴,耳边的乐调构成一幅幅画面,在脑海中演绎着妙不可言。
它带我们领略大自然的清新;它带我们感受情意的深厚;它使我们拥有战胜困难的力量……
当我听着充满了鸟声,水声,风声的轻音乐,就仿佛置身于那一片山林中,感觉着最原始的风景,最真实的大自然。
我可以清楚地触碰到脚下的石板路,看河水漫过石块,听微风吹过耳畔……我们的大自然是何等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清澈的旋律流过我们身体的,是天人合一的心境。
一首《同桌的你》,让多少人忆起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里单纯细碎的情感!那样贴近每个人生活的词,那样简单上口的曲调,是最能唤起回忆的呵。
不管是亲情、爱情、友情,总能在切合的音乐中找到共鸣,有时只需哼上两句,便会潸然泪下。
这样的音乐赋予我
们的,是恒久的感动。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压力,我们总难免有意志消沉,甚至颓靡不振的时候。
这时,激昂士气的励志歌曲,总有着一种振奋的力量,让冻结凝固的血液再次升温、沸腾。
只需一句“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刹时就能温暖了全身,再次燃起斗志。
那鼓舞人心的旋律以及坚定的歌词传递给我们的,是无穷的力量。
四、让音乐与舞蹈结合创造美
《天鹅湖》、《胡桃夹子》等世界经典芭蕾舞剧的旋律是何等的优美,其艺术的魅力百年经久不衰。
试想,没有音乐的旋律作衬托,只注意技能、技巧的完成,最终带给观众的感官效果只能是苍白无力,也就谈不上什么真正的舞蹈美。
因此,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旋律是音乐的最佳体现。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与舞蹈的相互融合使其内容更加完美和具体。
伴随着时代向前迈进的节拍,在即将步入2l世纪的今天,应当进一步重视研究音乐与舞蹈的辩证关系,努力探索建立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点又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型音乐舞蹈训练体系,以求舞蹈事业的发展与时代同步。
现在校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将是下一世纪舞蹈艺术发展的主力军,从现今起,就应注重在舞蹈教学中对他们音乐美感的培养。
教师要首先树立起这种意识,从每一节课做起,培养他们舞蹈动作
与音乐相配合的感觉。
设计课堂训练动作或组合时,首要的是选择与其相配合音乐曲目的风格是否与动作或组合风格相吻合,能否抒发相应的思想感情。
与动作或组合统一风格的曲目,就能充分抒发与之相应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乐曲,在课堂中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激情。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育渗透,可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校成为音乐摇篮,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气质。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洼县田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