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分类》(2002年试行)
全国土地利用分类对照表
农
1
用
地
2001 年全国土地利用分类(试行)
二级 代码
11
12
13 14
二级名称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三级代码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22 123 124 125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41 142 143
三级名称
灌溉水田 望天田 水浇地
111
112
113
114 水域及水利
115 设施用地
116
117
118
119
121
122
其他土地
123
124
125
126
127
水田 水浇地
旱地 果园 茶园 其它园地 有林地 灌木林地 其它林地 天然牧草地 人工牧草地 其它草地 批发零售用地 住宿餐饮用地 商务金融用地 其它商服用地 工业用地 采矿用地 仓储用地
204
独立工矿用地=53
205
盐田=54
09
206
特殊用地=55
10
11
261
铁路=61
262
公路=62
263
民用机场=64
264
港口码头用地=65
管道运输用地指居民点及独
265
立工矿用地外地上管道运输
用地
271
水库水面=73
12
272
水工建筑用地=78
011
耕地
012
013
021
园地
022
023
031
沙地 裸土地 裸岩石砾地 其他未利用土地 河流水面 湖泊水面
苇地 滩涂 冰川及永久积雪
附录四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2年标准)
指由耕地改为果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由耕地改为桑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由耕地改为茶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由耕地改为橡胶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地
3林
林
125 其他园地
131
有林地
指种植葡萄、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花卉、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125k
可调整其他园地
指由耕地改为未成林造林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由耕地改为苗圃,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由耕地改为人工草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由耕地改为养殖水面,但可复耕的的土地。*
2
156 农田水利用地 指农民、农民集体或其他农业企业等自建或联建的农田排灌沟渠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157
田坎
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大于 1.0 米,北方宽大于 2.0 米的梯田田坎。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点绿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指树木郁闭度≥20%的天然、人工林地。
131k
132 灌木林地 指覆盖度大于 40%的灌木林地。
133
疏林地
134 未成林造林地 的造林地)。 地
牧 141 1
草 142 4
地
143
135
136
迹地
158 晒谷场等用地 指晒谷场及上述用地中未包含的其他农用地。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商业、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
指商业、金融业、餐饮旅馆业及其他经营性服务业建筑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211 商业用地 指商店、商场、各类批发、零售市场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2002-01-01《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发〔2001〕255号)
人工草地
指人工种牧草的草地,包括人工培植用于牧业的灌木地。
143K
可调整人工草地
指由耕地改为人工草地,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5
其他农用地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151
畜禽饲养地
指以经营性养殖为目的的畜禽舍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152
设施农业用地
指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1年8月21日国土资发〔2001〕255号印发,2002年1月1日起试行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可调整类
含义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的农业用地
11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整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1.0米,北方<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115
菜地
指常年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12
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70%的土地。
121
果园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121K
可调整果园
指由耕地改为果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22
桑园
指种植桑树的园地。
214
其他商服用地
2001年全国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指由耕地改为果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由耕地改为桑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由耕地改为茶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3 林地
14
牧草
地
125 其他园地
131 有林地
124K
可调整橡胶园
指种植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花卉、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125K
可调整其他园地
指由耕地改为橡胶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43
可调整人工草地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151 畜禽饲养地 指以经营性养殖为目的的畜禽舍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其他
设施农业用 指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 15 农用 152
地 地
153 农村道路 指农村南方宽〉1。0 米,北方宽》=2。0 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01 年 8 月 21 日国土资发[2001]255 号印发,2002 年 1 月 1 日起试行。
一级类 编 三大类 号 名称
二级类
编 名称
号
111 11 耕地
112
113
114
115 1 农用地
121
12 园地 122
三级类
编 名称
渠、路和田埂。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土地的耕地,包括无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84、89、02、07各版(全)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 年 9 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 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 9 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
其中一级分 8 类,二级分 46 类。
具体分类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表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1984年标准)注:①我国丘陵山区的耕地面积中,田埂、土坎所占比例较大。
有些高坡田、土坎所占面积高达50%以上。
因此,要扣除耕地中南方宽不小于1.0m、北方宽不小于2.0m的田坎,并计入未利用土地的二级地类中。
2001年全国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可调整其他园地
指由耕地改为其他园地,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3
林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点绿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131
有林地
指树木郁闭度》=20%的天然、人工林地。
131
可调整有林地
指由耕地改为有林地,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32
灌木林地
222
采矿地
指采矿、采石、采沙场、盐田、砖瓦窑等生产用地及其尾矿堆放地。
223
仓储用地
指用于物资储备、中转的场所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23
公用设施用地
指为居民生活和二、三产业服务的公用设施及瞻仰,休憩用地。
231
公共基础设施用地
指给排水、供电、供燃、供热、邮政、电信、消防、公用设施维修、环卫等用地。
135
迹地
指森林采伐、火烧后,五年内未更新的土地。
136
苗圃
指固定的林木育苗地。
136
可调整苗圃
指由耕地改为苗圃,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4
牧草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141
天然草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
142
改良草地
指用灌溉、排水、施肥、松耙、补植等措施进行改良的土地。
232
瞻仰景观休闲用地
指名胜古迹、革命遗址、景点、公园、广场、公用绿地等。
24
公共建筑用地
指公共文化、体育、娱乐、机关、团队、科研、设计、教育、医卫、慈善等建筑用地。
241
机关团体用地
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组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通讯社、出版社等单位的办公用地。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8.20•【文号】国土资发[2002]247号•【施行日期】2002.08.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2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为及时准确掌握2002年土地利用状况,顺利实现原土地分类到新分类的平稳过渡,依据《土地管理法》关于建立土地调查制度的规定及《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的有关要求,现将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任务和要求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以2001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以实施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和掌握耕地以及建设用地变化情况为重点。
(一)实现原土地分类到新分类的转换。
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对新设地类和可调整地类实地调查,将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转换到《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二)掌握2002年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对各地类的变化情况,按照土地变更调查有关规定,调绘上图,并量算面积,统计、汇总200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
已建成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县(区),应通过土地变更调查,及时更新数据库。
(三)为保证工作、技术的衔接,今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成果按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分别汇总,两套数据成果一并上报。
为保证原土地分类到新分类的平稳过渡和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部在反复调研、试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实施方案》(见附件,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请各地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
二、组织和保障(一)今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紧,任务新,技术要求高,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提早落实。
国土资源概论-模拟题
《国土资源概论》模拟题一.单选题1.以下不属于国土资源基本特点的是().A.整体性B.稀缺性C.层次性D.差异性[答案]:D2.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2年标准),包括的一级类型有()个.A.3B.5C.8D.15[答案]:A3.按自然资源的物理性质分类,可将自然资源分为物质资源和()两类.A.生物资源B.旅游资源C.能量资源D.太阳能[答案]:C4.以下不属于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是().A.可再生性B.遗传性C.多样性D.区域性[答案]:B5.20世纪80年代,我国1:100万土地类型划分采用了土地纲.土地类和()三级.A.土地级B.土地型C.土地亚类D.土地亚级[答案]:B6.在土地适宜性划分中,能够反映土地在利用上主要的限制因素及其强度的是().A.土地适宜类B.土地适宜C.土地限制型D.土地限制性[答案]:C7.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类的土地适宜性纲中S和N分别表示().A.适宜.不适宜B.不适宜适宜C.高度适宜.暂不适宜D.暂不适宜.高度适宜[答案]:A8.下列不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是().A.山地旅游资源B.水文旅游资源C.生物旅游资源D.古园林旅游资源[答案]:D9.年降水量在()一级,可以主要种植农田水稻,属于湿润气候.A.<200mmB.200—400mmC.400—900mmD.>900mm[答案]:D10.制定地籍管理办法,组织土地资源调查.地籍调查.土地统计和动态监测的部门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B.县级以上国土部门C.国务院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答案]:A11.人工挖井而引用到的水一般来自于()A.上层滞水B.潜水层C.承压水D.自流承压水[答案]:B12.生物学下限温度,又称()A.极端最低温度B.农业指标温度C.基点温度D.最低温度[答案]:B13.土地适宜性分类采用()级分类体系A.二B.三C.四D.五[答案]:C14.以下属于矿产资源基本特征的有()A.准确性B.有限性C.均衡性D.可再生性[答案]:B15.以下不属于有色金属的是:()A.铁B.铜C.铅D.锂[答案]:D16.纬度相同的地带,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一般是内陆()沿海,高山()平原.A.大于.大于B.小于.小于C.大于.小于D.小于.大于[答案]:C17.下列选项中,属于矿产资源评价的是()A.地质评价B.开发潜力评价C.适宜性评价D.可持续性评价[答案]:A18.林地郁闭度达到()时,称之为有林地A.0.1以下B.0.1-0.3C.0.3-0.4D.0.4以上[答案]:D二.多选题1.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有().A.直接评价法B.间接评价法C.综合评价法D.个别评价法[答案]:AB2.对土地评价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A.适宜性B.潜力C.经济D.效益[答案]:ABC3.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构成包括().A.计算机硬件条件B.计算机软件条件C.资源信息数据D.使用人员[答案]:ABCD4.以下属于数字国土信息的来源的有().A.基础图件B.实地考察C.内业预判成果D.调查统计资料[答案]:ABD5.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特征,可将资源分为().A.再生资源B.存量资源C.流量资源D.不可再生资源[答案]:AD6.气候资源主要有:()A.光能资源B.热量资源C.降水资源D.大气资源[答案]:ABC7.国土资源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A.物质循环规律B.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C.地域分异规律D.自然节律规律[答案]:ABCD8.以下属于国土资源基本特点的有()A.稀缺性B.层次性C.整体性D.国际性[答案]:ABCD9.按自然资源的物理性质分,可将资源分为()A.物质资源B.能量资源C.固体资源D.液体资源[答案]:AB10.土地资源的经济属性包括()A.供给稀缺性B.数量有限性C.土地利用的制约性D.土地的可改良性[答案]:ACD三.判断题1.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答案]:T2.时间上的相对稳定性和波动性是气候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答案]:T3.可见光是植物生产有机物质的唯一能源.[答案]:F4.国土资源评价实质上是从人类利用的角度对国土资源进行鉴定和分等定级[答案]:T5.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国家.省.地(市).县(市)四级组成.[答案]:F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非常广泛,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国外单位和个人,都可能成为我国国有土地使用者.[答案]:F7.土地只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答案]:T8.不动产是土地的商品性的特殊表现.[答案]:T9.矿产资源是随人类的努力和行为而发生变化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人类自己创造的. [答案]:T10.无限循环性和单位时段内的有限性是气候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答案]:T11.只要开发利用合理,生物资源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回复和再生,持续为人类所利用.[答案]:T12.气候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答案]:T13.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答案]:F14.国土资源的评价指标,按资源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分为两大类,即基础指标和开发利用评价指标.[答案]:T15.矿产资源没有凝结人类的劳动结晶,故其只有使用价值.[答案]:T四.问答题1.如何理解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答案]: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在不损坏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自然物质基础的前提下,来满足当代人发展的资源利用方式.换句话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际分配合理,部门配置得当,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资源利用方式.从根本上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种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可行.社会可接受和无生态负效应的资源利用方式.2.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案]: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1)不确定性,也成相对准确性,因为矿产资源绝大部分隐藏在地面以下,不可能全面揭露,控制成矿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而且互不相同,所以对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只能求得相对准确的结果;(2)不可再生性,即有限性,矿产资源是亿万年地质历史的产物,在短暂的人类历史中不可以再生,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它们总是有限的;(3)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由于成矿地质作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致使许多矿产资源在地壳的分布具有局部集中的现象;(4)概念的动态性,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一样具有动态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利用的深度和广度;(5)矿产资源是大自然免费赋予的物质财富,它们没有凝结人类的劳动结晶,只有使用价值.3.土地管理法体现的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案]:《土地管理法》概括了土地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1.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原则;2.土地用途管制原则;3.国家对土地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4.加强土地执法监察的原则.4.按自然资源分,国土资源主要有哪些类型?[答案]:按自然资源分,国土资源主要有: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七大类.5.简述土地的资源特性和资产特性.[答案]:土地的资源特性包括:多功能的生产性,自然生态的不可取代性,地理空间性,时间动态性,有条件的可更新性,面积的有限性.土地的资产特性包括:商品的特殊性,产值的增值性,产权特性不动产性及永值性.6.水资源的特性有哪些?[答案]:水资源属于一种再生性的资源,它除了具有一切再生性自然资源所共有的特性外,还有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包括:1.循环性,水循环是自然界中基本循环之一;2.多变性,无论是从时间的延续或是空间的分布,还是从水资源的数量或是质量来看,水资源都是多变的;3.数量有限性,地球上能够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4.不均匀性,主要变现为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5.两重性,由于人类目前还不能完全支配水资源,因此,它存在利弊两重性;6.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的利用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7.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构成.[答案]: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与GIS一样,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计算机硬件环境.软件环境.资源信息数据.系统维护和使用人员.计算机硬件环境又包括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输出设备.数据通讯传输设备;软件环境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软件和其他支持软件.应用分析程序;资源信息数据包括空间数据.非空间的属性数据.8.简述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答案]:我过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有:(1)我国土地资源总体体现山多,平地少;(2)水土资源不平衡;(3)土地资源利用率低;(4)中低产点田多;(5)土地污染不断加剧9.论述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答案]: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包括:(1)气候要素,气候是土地资源重要的组成要素,主要指直接与地球表面产生水热交换的大气对流层下部,这种交换主要是指光.温.水;(2)地学要素,主要是指地形地貌特征与岩石矿物组成特征,它影响土地资源的性质和利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并造成区域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3)水文要素,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中.地表和地下,成为大气水.海水.陆地水以及生物水,其中陆地水对土地资源影响最大;(4)土壤要素,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显然,土壤是土地资源之所以成资源的重要支撑;(5)生物要素,有了生物圈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土地资源才得以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其中地球表面的植物覆盖,更是被称为土地资源构成中一个“活”的要素.10.分析国土资源管理的方法[答案]:国土资源管理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运用的管理学科,因此国土资源管理除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外,还应噶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行政方法就是管理者运用行政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指挥和控制管理对象,按照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实施管理的办法.行政方法可以使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达到高度集中统一,可以发挥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作用.但是它又有自身的局限性:首先,管理效果受管理水平的限制,管理水平不高,容易产生盲目性;其次,横向信息交流困难,有时信息失真;第三,行政层次繁多,影响工作效率;最后,不利于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2)经济方法就是指管理者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引导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有效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经济手段是经济方法的工具,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多采用国家税收.金融财政.地租地价和资源补偿费等经济手段.同时,经济方法的局限性也表现在: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利于保护资源,由于管理方式的间接性难以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某种行为.(3)法律方法是指管理者通过贯彻执行有关国土资源的法规,规范人们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整治过程中的行为的管理方法.制定法律仅能解决管理工作有法可依的问题,要保证法律的贯彻执行,还必须建立司法机构和制度.(4)科学技术方法是指按照国土资源的自然.经济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此方法注重在管理工作中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遥感技术等,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为科学决策快速而准确的提供大量信息,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功效.11.论述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耗竭原则和主要条件?[答案]: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原则是指,在最优条件下,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与开采成本之差,将按照与其他资产盈利率相同的速率增长.甚至当开采成本下降,租金上涨时,市场价格也会不可避免的上升,需求的数量将开始下降.确定最优耗竭率的基本条件有两个:第一个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应等于边际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因为不可再生资源与一般商品或资源不同的是数量有限.不可制造,这就意味着今天的开采和消费有机会成本,即未来某个时期可能获得的收益,将其代之以一般的效率条件,就有价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第二个是不同时点的特许权收益的现值必须相等.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来说,机会成本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特许权收益.这一特殊收益是由不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性决定的,指价格(火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开采成本之间的差额.同样的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不同的时点进行开采火消费可能获得不同的特许权收益,在不同时点进行选择取决于最大的净收益.12.阐述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答案]:土地类型是指地球类型表面有规律分布的.大小不同的地域组合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或地域;土地资源类型是指性质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潜力.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单元土地资源.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如同土地和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类型反映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则具有自然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土地类型种类是土地资源类型种类的基础.一个单元的土地类型不一定有面积同样大小的土地资源类型与之对应.由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可以使几种土地类型同在一种利用的条件下,共同成为一种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利用分类文档。包括84年到现在的分类标准
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 年9 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9 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
其中一级分8 类,二级分46 类。
具体分类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表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1984年标准)注:①我国丘陵山区的耕地面积中,田埂、土坎所占比例较大。
有些高坡田、土坎所占面积高达50%以上。
因此,要扣除耕地中南方宽不小于1.0m、北方宽不小于2.0m的田坎,并计入未利用土地的二级地类中。
②郁闭度是指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整个林地面积的百分比。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84、89、02、07各版(全)报告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 年 9 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 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9 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
其中一级分8 类,二级分46 类。
具体分类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以上。
因此,要扣除耕地中南方宽不小于1.0m、北方宽不小于2.0m的田坎,并计入未利用土地的二级地类中。
②郁闭度是指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整个林地面积的百分比。
③对于过去曾是低洼、渍水地带并长有芦苇,现已干枯成为旱苇地的,仍划为水域中的苇地。
国土资发〔2001〕255号-《全国土地分类》
国土资发〔2001〕255号-《全国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1年8月21日国土资发[2001]255号印发,2002年1月1日起试行。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含义编号三大类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的农业用地指种植农作物、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整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1。
0米,北方〈2。
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111 灌溉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112 望天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土地的耕地,包括无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113 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114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115 菜地指常年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70%的土地。
121 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121K 可调整果园指由耕地改为果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122 桑园指种植桑树的园地。
122K 可调整桑园指由耕地改为桑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123 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123K 可调整茶园指由耕地改为茶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124 橡胶园指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124K 可调整橡胶园指由耕地改为橡胶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125 其他园地指种植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花卉、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125K 可调整其他园地指由耕地改为其他园地,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点绿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131 有林地指树木郁闭度》=20%的天然、人工林地。
2014年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地籍调查》最新考前冲刺试题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4年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地籍调查》最新考前冲刺试题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200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试行《土地分类(试行)》。
《土地分类(试行)》采用三级分类,其中一级类分为( )。
A. 农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B. 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特殊用地C. 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D. 住宅用地、建设用地、特殊用地(2)下列情形中,宗地的界址信息未发生变更的是( )。
A. 土地整理后的宗地重划B. 宗地所属地区的区划的变动C. 土地权属界址调整D. 新增出让国有土地(3)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违约缺席指界的,调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方。
违约方在( )日内未提出异议或未提出重新指界的,按调查结果认定权属界线。
A. 7B. 15C. 30D. 45(4)三边网的主要技术指标中,测距相对中误差为1/20 000的是( )。
A. 一级三边网B. 二级三边网C. 三等级三边网D. 四等级三边网(5)可以直接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GB 2260)规定代码的后三位的是( )编号,但不反映在图面上,仅反映在地籍簿上。
A. 地级行政区B. 乡级行政区C. 市级行政区D. 县级行政区(6)耕地坡度分级代号用罗马数字表示,分别代表( )坡度级。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7)地籍测量指在( )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宗地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和宗地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A. 土地登记B. 土地统计C. 土地权属调查D. 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8)绘制界址线时,为了清楚地表示各种界线,土地勘测定界图上项目用地边界线可根据用地范围的大小用( )mm红色实线表示。
A. 0.1~0.2B. 0.2~0.3C. 0.2~0.4D. 0.3~0.5(9)下列不属于初始权属调查的工作程序是( )。
全国土地类型分类表
科研设计用地
指独立的科研、设计机构用地,包括研究、勘测、设计、信息等单位用地。
244
文体用地
指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包括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影剧院、音乐厅、少青老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训练基地等。
245
医疗卫生用地
指医疗、卫生、防疫、急救、保健、疗养、康复、医药检验、血库等用地。
263
民用机场
指民用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264
港口码头用地
指人工修建的客、货运、捕捞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相应的附属建筑物,不包括常水位以下的部分。
265
管道运输用地
指运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的管道及其相应设施地面用地。
266
街巷
指城乡居民点内公用道路(含立交桥)、公共停车场。
27
水利设施用地
指用于水库、水工建筑的土地。
311
荒草地
指树木郁闭度《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不包括盐碱地、沼泽地和裸土地。
312
盐碱地
指表层盐碱聚集,只生长天然的耐盐植物的土地。
313
沼泽地
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314
沙地
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水系中的沙滩。
315
裸土地
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
316
裸岩石砾地
指表层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317
其他未利用土地
指包括高寒荒漠,苔原等尚未利用的土地。
32
其他土地
指未列入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其他水域地。
321
河流水面
指天然形成的或者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以下的土地。
2002年《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2002年《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1年8月21日国土资发[2001]255号印发,2002年1月1日起试行。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含义编号三大类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 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的农业用地11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整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1。
0米,北方〈2。
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111 灌溉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112 望天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土地的耕地,包括无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113 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114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115 菜地指常年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12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70%的土地。
121 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121K 可调整果园指由耕地改为果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22 桑园指种植桑树的园地。
122K 可调整桑园指由耕地改为桑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23 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123K 可调整茶园指由耕地改为茶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24 橡胶园指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124K 可调整橡胶园指由耕地改为橡胶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25 其他园地指种植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花卉、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125K 可调整其他园地指由耕地改为其他园地,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13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点绿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131 有林地指树木郁闭度》=20%的天然、人工林地。
《土地分类》(2002年试行)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实施时间】2002-01-01 【发布单位】国土资发(2001)2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士资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条、第十四条的规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需要,有效实施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在1984年制订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1989年制订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已经部务会讨论通过,规予印发,自2002年1月1日起试行。
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同时停止使用。
请各地将《土地分类》试行中情况、经验和问题,及时报部地籍管理司。
附件:土地分类体系说明二00一年八月二十一日土地分类体系说明我国在1984年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在1989 年9月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这两个土地分类自发布实施以来,基本上满足了土地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但是,随着新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及与土地分类的衔接。
同时,根据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土地有偿使用出及第三产业用地的发展,也要求对原有城市土地分类进行适当调整。
并且,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已提到议事日程,实施统一管理的基本条件亦已基本具备,普遍要求在原有两个土地分类和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城乡土地统一分类,汇总出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数据成果和其他调查成果,以利于全国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扩大应用。
附录四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2年标准)
人工草地
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包括人工培植用于牧业的灌木地。
143k
可调整人工草地
指由耕地改为人工草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5
其
他
农
用
地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151
畜禽饲养地
指以经营性养殖为目的的畜禽舍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152
设施农业用地
指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
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311
荒草地
指树木郁闭度<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不包括盐碱地、沼泽地和裸土地。
312
盐碱地
指表层盐碱聚集,只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
313
沼泽地
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314
沙地
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水系中的沙滩。
243
科研设计用地
指独立的科研、设计机构用地,包括研究、勘测、设计、信息等单位用地。
244
文体用地
指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包括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影剧院、音乐厅、少青老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训练基地等。
245
医疗卫生用地
指医疗、卫生、防疫、急救、保健、疗养、康复、医检药检、血库等用地。
153
农村道路
指农村南方宽大于1.0米、北方宽大于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154
坑塘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小于10万立方米(不含养殖水面)的坑塘正常水位以下的面积。
155
养殖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专门用于水产养殖的坑塘水面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84、89、02、07各版(全)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 年9 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9 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
其中一级分8 类,二级分46 类。
具体分类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注:①我国丘陵山区的耕地面积中,田埂、土坎所占比例较大。
有些高坡田、土坎所占面积高达50%以上。
因此,要扣除耕地中南方宽不小于1.0m、北方宽不小于2.0m的田坎,并计入未利用土地的二级地类中。
②郁闭度是指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整个林地面积的百分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分类》(2002年试行)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实施时间】2002-01-01 【发布单位】国土资发(2001)2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士资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条、第十四条的规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需要,有效实施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在1984年制订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1989年制订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已经部务会讨论通过,规予印发,自2002年1月1日起试行。
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同时停止使用。
请各地将《土地分类》试行中情况、经验和问题,及时报部地籍管理司。
附件:土地分类体系说明二00一年八月二十一日土地分类体系说明我国在1984年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在1989 年9月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这两个土地分类自发布实施以来,基本上满足了土地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但是,随着新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及与土地分类的衔接。
同时,根据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土地有偿使用出及第三产业用地的发展,也要求对原有城市土地分类进行适当调整。
并且,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已提到议事日程,实施统一管理的基本条件亦已基本具备,普遍要求在原有两个土地分类和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城乡土地统一分类,汇总出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数据成果和其他调查成果,以利于全国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扩大应用。
根据上述要求,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修改、归并成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
2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
这次修改土地分类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现有两个土地分类为基础,以最小的修改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土地管理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给今后的发展、修改留有足够空间的情况下,研究制订适应全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需要的土地分类体系。
2.基本原则(1)实用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尽量满足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需要的情况下,维护土地分类的科学性,并尽可能的与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及国际惯例保持一致。
(2)连续性原则。
土地分类标准既要发展、修改,又要同原有体系和调查成果相衔接,尽可能小改、不改,也为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3)多途径满足土地管理需要的原则。
通过修改土地分类体系最大限度满足管理需要的同时,必须考虑通过其他渠道、方法来满足单靠修改土地分类尚难以满足的那部分需要,并在修改中为之创造条件。
如城市、建制镇、村庄的建设用地面积等将另行单独列表统计。
(4)精简、协调的原则。
凡能精简、归并的地类尽量归并,并使修改后的土地分类与原有土地分类相协调,既为过渡到城乡工地统一分类创造条件,又尽可能减少过渡成本。
二. 土地分类的基本框架采用三级分类体系。
1.一级类设三个。
即《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的界定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三款的规定。
2.二级类设15个。
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个一级类中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新设的“其他农用地”等5 个地类共同构成农用地;原城市工地分类的商服、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等5个一级类及原来两个分类中都有的特殊用地、交通用地(除农村道路)和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水域中分离出来的水利建设用地等共8个地类构成了建设用地;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未利用土地(除田坎)和未进入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其它水域共同构成未利用地。
3.三级地类设7l个。
是在原来两个土地分类的二级地类基础上调整、归并、增设而来的。
三、地类调整情况1.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地类调整情况(1)将原水域“一分为三”,其中的沟渠改为农田水利用地,从坑塘水面中分离出一个水产养殖水面,以适应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的要求,相应调整其含义,归人“其它农用地”;水库水面和水工建筑用地组成“水利建设用地”;其余水域都归人未利用地的“其它土地”。
(2)不再保留原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地类,将其按城镇建设用地分类的要求进行细化。
2. 城市土地分类的调整情况(1)保留商服用地中的商业、金融、保险业用地,将原来的旅游业用地改为餐饮旅馆业和其他服务业用地。
因旅游业用地定义不够确切,同时随着服务行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服务业项目,宜适当细分为餐饮旅馆业用地和其它服务业用地。
3(2)将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独立工矿用地中的采矿、采石、采砂、砖瓦窑与盐田合并为采矿地,作为工矿仓储用地的三级类。
(3)公用设施用地,原来冠以“市政”两字,为适用村庄调查,删去“市政”两字,原有的绿化用地作地类名不合适,故改为瞻仰景观休闲用地。
同时把殡葬从公用墓础设施中划出和墓地合并为墓葬地,列为特殊用地的三级类。
3.新增设地类的情况(1)将原来两个分类体系中的交通用地合并后,增加管道运输用地和街巷两个三级地类。
(2)在公共建筑用地内,增加慈善用地(含孤儿院。
养老院和福利院等)。
(3)考虑到目前村庄内部有部分空闲旧宅基地及其它空闲地等难以归类,因此,在住宅用地内增设空闲宅基地,作为三级地类。
4.在其它农用地中新增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晒谷场等用地。
四、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1.关于可调整土地根据国土资发(1999)511号文精神,将生态退耕以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改耕地为园、林、牧草地及其它农用地,但耕作层末被破坏,可不作为衡量耕地减少的指标,也不要求占补平衡的那部分土地,均作为可调整土地进行调查统计。
为保持土地分类体系的统一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也为减少年报统计、汇总的难度,这些可调整土地不作为独立地类,而是作为“其中”出现,如果园,其中包括可调整果园。
但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制,即自上述5ll号文件发布之日起执行该可调整地类。
2.关于绿化隔离带、“绿色通道”、“绿色走廊”及自然保护区等考虑到城市绿化带一般较宽,占地面积较大,且内部有林地、草地、住宅等各类用地,不能简单算做建设用地或农用地,因此,绿化隔离带按实际用地情况进行分类。
“绿色通道”、“绿色走廊”等是近两年出现的新情况。
有的在铁路、公路路边仅从保护路基的需要栽种护路林;有的却在路堤外植树种草等,其宽度可达50米甚至上百米,因此调查统计时,凡符合工程主体设计标准且已办理用地手续的,统一按照交通用地调查统计,其它超出设计标准的,按实际地类进行调查统计。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及其它特定区域等一般面积较大,内部地类多样,既有国有土地,也有集体土地,既有农用地,也有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无法设一个单独地类来概括,实际调查统计时,可按区域内耕地、林地、住宅等实际地类分别调查统计。
3.关于划分城市、建制镇、村庄建设用地问题为加强全国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以利于保护耕地和控制建设用地,新制订的《土地分类》体系打破了城乡分割的界线,是完全必要的,但这样的结果是体系中不再出现城市、建制镇和村庄,也就不能直接统计、汇总出城市、建制镇、村庄建设用地的相关数据,而在现实土地管理和国民经济活动中又往往需要这些资料。
为此,在土地分类统计主表之外,另外设置城市、建制镇和村庄建设用地统计表,从基层开始逐级上报。
将按本体系调查统计的商服、工业(不含采矿地)、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特殊用地和交通用地的街巷用地等,按照行政辖区将上述国有建设用地分别划入城市建设用地和建制镇建设用地;将其余建设用地划入村庄建设用地。
这样划分城市、建制镇和村庄建设用地的好处是能将居民和村民所实际使用的建设用地较好地联系起来,增强了调查成果的实用价值,出基本回避了划分城乡居民点建成区界线的难题,虽然出涉及到市区范围的问题,但仅关系市区内依法应转为国有的那部分集体土地,涉及面小,对衡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尤其对控制城镇、村庄建设用地总量有着特殊意义。
44.关于实施过渡问题全面实施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的必要条件是全面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在全面完成上述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土地分类》标准,结合年度土地变更调查重点对城乡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按新标准进行补充调查;对水域用地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调整,将其“一分为三”,分别归入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交通用地中增设管道运输用地。
然后,按照辖区总面积不变和不重不漏的原则,将城乡工地统一合并、归类,全面过渡到新的全国土地分类标准。
尚未全面完成城镇和村庄地籍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圈起来的城市、建制镇和农村居民点还不能打开。
这些地方的土地变更调查与圈内的城镇和农村地籍调查仍分别进行。
城镇和村庄地籍调查直接执行新的《土地分类》。
土地变更调查和全国统计年报暂时无法全面执行新的《土地分类》,需要有一个过渡期。
在过渡期内新修改的《土地分类》建设用地中的21-25及28等六个二级地类(含所属全部三级地类)及“交通用地”中的266一个三级地类暂不启用,仍使用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地类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工地统计年报,该“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地类的编号定为“20”,其下的三级地类包括:“201 城市用地”,是指设市的居民点用地;“202建制镇用地”,是指设建制镇的居民点用地;“203 农村居民点”,是指镇以下的居民点用地;“204独立工矿用地”,是指居民点以外独立的各种工矿企业、采石场、砖瓦窑、仓库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建设用地,不包括附属于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农副业生产基地;“205盐田” ,是指出经营业为目的,包括盐场及附属设施用地;“206特殊用地”,是指居民点以外的的国防、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墓地、陵园等用地。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中包含的农用地、水域、其它建设用地,过渡期间均可暂不变动。
5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1年8月21日国土资发[2001]255号印发,2002年1月1日起试行。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含义编号三大类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 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的农业用地11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整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