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鲁教版 必修1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沂南第一中学 姚希华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沂南第一中学姚希华【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难点】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读课本35-36页文字部分和图2-2-2了解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2、通过观看视频视频——沂南第一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并观察整点气温变化曲线图,使学生体会阴天的日较差比晴天的小,诱发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兴趣;3、通过动画演示大气的受热过程,使学生直观的了解、理解大气的保温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通过对大气环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观看“格陵兰岛冰川融化”视频。
教师提问全球气候变暖的形成与哪些因素相关?设疑导入。
〈二〉预习交流多媒体显示:1、低层大气成分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其中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固体杂质各有什么作用?2、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否会发生变化?请举例说明。
3、根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大气可分为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教师板书:大气——组成学生活动:小组内交流,并展示预习情况教师点拨:1、屏幕显示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并点拨重点掌握臭氧、二氧化碳、水汽的作用;2、点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
3、点拨“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的读法。
鲁教版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大气层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气象现象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大气圈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 大气层的结构:温度、压力、密度。
3.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2. 教学难点:大气层的结构特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对大气圈的认识。
2. 利用地理模型,直观地展示大气层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3. 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气象现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大气层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大气圈的组成:分别介绍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让学生了解各层的特点和功能。
3. 讲解大气层的结构:分析温度、压力、密度在大气层中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大气层的结构特点。
4. 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详细阐述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过程,使学生理解大气的受热机制。
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实际气象现象,如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拓展:1. 探讨大气层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如臭氧层的作用、温室效应等。
2. 介绍大气层对航空、气象观测等方面的应用。
七、课堂小结:2. 强调大气层对地球生态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1. 绘制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层的特点。
九、教学反思:1. 分析课堂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大气圈知识的理解程度。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解题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单元大气的组成与受热过程(教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1)主备课人:朱其琴【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2、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重点、难点】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学习内容】一、大气圈及组成大气圈:包围在地球表面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
它是由多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2221.美国科学家对近几十年来森林树木年轮变化的研究中发现:树木生长速度有变快的趋势。
2.大棚蔬菜基地的菜农们正在大棚中喷撒二氧化碳。
以上报道可信吗?说说你的理由。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气温层次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气温变化随高度增加而递减随着高度增高大气运动对流运动为主平流运动为主天气状况天气复杂多变天气晴朗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臭氧保护生物,利于高空飞行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现象云、雨、雪等飞机高空飞行人造卫星、流星、宇宙火箭。
极光、无线电短波。
【小组合作探究2】1、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对流层------来自地面(所以温度递减6℃/1000m)平流层-------来自太阳辐射2、如果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出现右图异常现象,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1)逆温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或垂直递减率小于0.6℃,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2)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3)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①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
鲁教版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组成结构与热力状况》教学设计
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A 随髙度增加而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多云雨雾雪。
B 随髙度增加而运动显著有利于臭氧层保护作用C随髙度增加先后80-500千米有若干对短波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大气圈的组成结构与热力状况》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知道大气的热量来源。
3.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教学重点】大气的垂宜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保温作用【教学难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一:大气圈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基础知识自主学习1.组成主要作用干洁空气N3 OC CO C OS水汽和固体杂质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3)各层特点:-IOO-80-604() .20 O 20 40 60蛊划C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 ___________ 吸收,使大气增温。
(3)过程In —“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戢,其中大部分射向地而,称为 ____________ -J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 还给地而,在一窪程度上补偿了地而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3. 结论: _________ 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 _________ 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重点难点合作探究1 •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否会发生变化?请举例说明。
2. 为什么飞机多在平流层中飞行?3・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点练习学以致用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 1.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 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 【层顶部B. H 层底部C ・II 层中部D ・III 层知识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基础知识自主学习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 三种方式。
[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一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教学难点】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能运用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说明大气各层厚度、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的阅读和绘制,提高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和绘图的能力。
通过观看微课,绘制并能叙述大气受热过程。
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和培养探究大气环境的兴趣,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视频图片导入通过临沂社会热点“雾霾围城”及“临沂市长被环保部约谈”的相关图片、视频导入本节课主题大气。
从学生熟悉的图片和社会热点问题出发,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预习交流(有备而来舍我其谁)预习展示问题:1.将低层大气的组成与其主要成分的作用进行连线2.画出大气垂直分层各层的温度变化曲线3.列表比较垂直分层各层的主要特征学生活动:1.三人上黑板展示预习成果2.分小组讨论统一修正答案3.学生互查,指出问题教师点拨:1.屏幕显示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并点拨强调臭氧、二氧化碳、水汽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各成分的含量是否会发生变化?并举例说明。
3.结合学生易错点,重点讲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气温变化决定大气运动的形式,进而决定了各层与人类的关系。
〈三〉互动探究(合作学习互助解疑)互动探究(一)承转过渡:我们将目光转移到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对流层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讨论:1、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有何变化,为什么?2、对流层气温一定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吗?教师点拨:强调读图方法,关注横纵坐标。
简单拓展逆温的知识,回扣导入部分“雾霾”。
2.1 第一课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教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2.1 第一课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案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大气中热量和水汽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只有掌握了本节内容才能理解全球性大气环流,了解各类天气系统的特点,防御自然灾害,并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大气环境。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差异,在水平气压差异引起空气做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组成了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教学目标】1.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热爱、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2.综合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和过程,会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生活现象。
3、室内实验地理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服务生活的能力。
4、气压的概念,等压线以及物体的比热容等知识。
【重点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为主,导、议、讲、练相结合等。
【教学手段】教师自制实验道具视频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配套练习1.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完成2~3题。
2.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M→N→P→OB.M→N→O→P→MC.M→N→P→O→MD.N→M→O→P→N3.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4.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地,空气_________;冷却的是____地,空气______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_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课件设计
【自主合作探究二】
1.为什么长期在青 藏高原户外工作的人, 脸颊多高原红?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 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太阳辐射强。
2.阅读图文资料,利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分析藏族同胞的服 饰体现了西藏地区的气温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 藏袍的衣料好,有较强 材料二 藏袍 的防寒保暖作用;袒露右臂或双 臂散热,需要时再穿上,不必全 部脱穿,便于调节体温。 昼夜温差大。原因海拔高,空
1.B 2.D 3.D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直接 热源是地面
太阳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辐射
大气上界
被大气吸收
太 (少) 阳 辐 射 ( 短 波 )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辐射 (长)
大 大气增温
气 逆 辐 射
大气保温作用
被大气中 CO2、H2O 的
吸收
地面辐 射(长
波)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①气压很低, 反射无线电波, 密度很小; 对无线电通信 ②80~500㎞ 有重要作用
有若干电离层。
①t随h增加而
平流 增加;②以平 层 流运动为主。
①臭氧层是人 类屏障;②天 气晴朗,有利 于高空飞行
①t随h增加而递 减;②对流运动
对流 显著;③天气现 层 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 系最密切
【精讲点拨—拓展延伸】或规律总结、
【质疑反思】
大气逆辐射只有在晚上才发生吗?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 部分,它是始终存在的,而且白天气温高,辐射 更强。只是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考虑 问题时主要侧重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在夜晚,由于没有太阳辐射,近地面气温主要受 大气逆辐射的影响,因而容易产生白天没有大气 逆辐射的误解。
鲁教版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2)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能量转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大气圈的层次结构;(2)利用实验和模型,探究大气的受热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环境的探究兴趣;(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大气层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2)大气的受热过程及能量转化。
2. 教学难点:(1)大气圈的层次结构;(2)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气象卫星图像,了解大气圈的层次结构;2. 实验法:进行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层的能量转化;3. 讲授法:讲解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1. 教学课件:制作关于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的课件;2. 实验器材:透明塑料薄膜、热水、温度计等;3. 气象卫星图像:收集相关的大气圈图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气象卫星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大气圈的层次结构;(2)提问:同学们对大气圈有什么了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授新课(1)讲解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2)介绍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能量转化。
3. 实验演示(1)进行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大气层的能量转化过程。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大气层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大气层的作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绘制大气圈的层次结构图;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完成后续的教学任务。
必修1 第二单元 大气的组成与受热过程(教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1)主备课人:朱其琴【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2、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重点、难点】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学习内容】一、大气圈及组成大气圈:包围在地球表面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
它是由多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2221.美国科学家对近几十年来森林树木年轮变化的研究中发现:树木生长速度有变快的趋势。
2.大棚蔬菜基地的菜农们正在大棚中喷撒二氧化碳。
以上报道可信吗?说说你的理由。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气温层次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气温变化随高度增加而递减随着高度增高大气运动对流运动为主平流运动为主天气状况天气复杂多变天气晴朗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臭氧保护生物,利于高空飞行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现象云、雨、雪等飞机高空飞行人造卫星、流星、宇宙火箭。
极光、无线电短波。
【小组合作探究2】1、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对流层------来自地面(所以温度递减6℃/1000m)平流层-------来自太阳辐射2、如果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出现右图异常现象,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1)逆温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或垂直递减率小于0.6℃,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2)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3)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①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一课时)课时案【课标解读】“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指的是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之间能量的转换。
“垂直分层”部分是为削弱作用做铺垫,削弱作用又为保温作用埋下伏笔,故本节课三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宜采用递进法进行课堂设计。
大气受热过程是大气运动的基础,也可在本节课适当涉及为后面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2.读图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
3.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运用地理图表和相关资料正确理解大气受热的过程;4.能运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
5.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教学难点】保温作用过程及原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歌曲“飞得更高”预习交流(播放课件,学生填写后,教师评价并点拨)一、快乐连连看:A、二氧化碳①构成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B、水汽②水汽凝结时,可作凝结核C、臭氧③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D、氮④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吸收长波辐射E、氧⑤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F、固体杂质⑥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教师:强调课件上红色突出的几种大气成分的作用二、看图说话教师解决学情调查的疑问:什么是对流?并拓展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季节的变化。
三、基础知识填空1.地球上热量的根本来源是辐射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
其中,臭氧和氧原子吸收,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2.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3.大气通过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评价学生答题情况)一学生发问:为什么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教师导入“大气的受热状况”自主学习(6分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小结整理)阅读课本“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内容及图2-2-3、2-2-4,并结合下图思考:一、太阳暖大地读课本“大气的受热过程”内容及图,思考一、太阳暖大地1. 部分太阳辐射最终没到达地面,为什么?2.白天,多云和晴朗的天气对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影响有何不同?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发生了什么?二、大地暖大气1.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什么?2.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发生了什么?三、大气还大地1.何为大气逆辐射?它对地面起到什么作用?2.晴朗和阴天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有何不同?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
高中地理_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及各层的主要特征2.通过图解法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运用所学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3.激发探究大气环境的兴趣,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难点】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自主预习】预习课本P35-P37图文及自主学习36-37页。
【新课学习】互动探究一、大气的组成1.通过自学课本和导学案能够连出低层大气组成及其作用CO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氮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O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吸收红外线,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条件教师点拨: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否会发生变化?人类活动改变了哪些大气成分?这些改变给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大气成分变化,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还有哪些成分在改变,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这也就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教师活动:阅读课本P36文字内容及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要求做到:完成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的绘制,并且能自行解说大气的结构及各层特点,解说内容参考下列问题:1、大气共分为哪几层?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3、各层大气分别具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学生活动:上黑板画图并解说教师引导探究(多媒体显示):1.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为什么发生在对流层?(从物质组成、大气运动角度考虑)2.为什么大型的远程运输飞机多在平流层中飞行?(仅从天气状况、大气运动两方面考虑)学生活动: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完成屏幕给出的问题,并展示讨论的成果。
过渡:我们来听首歌,陶冶下情操。
多媒体展示:改编的大气结构垂直分层歌曲,陶冶情操过渡:对,正如歌中所说掌握好方法才能更强,少年强则中国强。
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 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1. 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及各层的主要特征2. 通过图解法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运用所学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3. 激发探究大气环境的兴趣,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难点】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自主预习】预习课本P35-P37 图文及自主学习36-37 页。
【新课学习】互动探究一、大气的组成1. 通过自学课本和导学案能够连出低层大气组成及其作用CO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氮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O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吸收红外线,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条件教师点拨: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否会发生变化?人类活动改变了哪些大气成分?这些改变给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大气成分变化,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还有哪些成分在改变,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这也就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教师活动:阅读课本P36 文字内容及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要求做到:完成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的绘制,并且能自行解说大气的结构及各层特点,解说内容参考下列问题:1、大气共分为哪几层?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3、各层大气分别具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学生活动:上黑板画图并解说教师引导探究(多媒体显示):1.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为什么发生在对流层?(从物质组成、大气运动角度考虑)2. 为什么大型的远程运输飞机多在平流层中飞行?(仅从天气状况、大气运动两方面考虑)学生活动: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完成屏幕给出的问题,并展示讨论的成果。
过渡:我们来听首歌,陶冶下情操。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Ⅰ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大气圈的组成、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鲁教版)必修Ⅰ其次单元其次节第一课时《大气圈的组成、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分析这条标准,其包含的详细要求如下:(1)依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够运用大气垂直分层图说明大气各层厚度、大气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能够依据示意图,说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在地面和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3)能运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说明有关的自然地理现象。
【教材分析】本课时教材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大气的组成、结构和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状况和大气成分是各层的基本特征,大气运动和其他大气现象都与他们亲密相关。
地面汲取太阳辐射增温,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增温,大气逆辐射又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而起到保温作用。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明确大气的组成、分层与主要特征;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表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实际问题。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唤醒同学们的环境爱护意识,树立地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地理观。
【教学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征;大气的保温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并说明有关的自然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本课充分运用“设计情境---引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总结结论—老师总结”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处理教材,创设让学生主动构建新学问的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参加精神,敬重学生的人格,关切学生的发展,营造民主、同等的教学气氛,着力于学生创新实力的培育,构建“情境、协作、意义建构”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为学生供应一个充分呈现自我、发挥特性的舞台。
课堂展示一、大气圈的组成及结构(一)组成及作用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原始大气的形成过程和主要成分。
【自主探究1】1、现在地球大气以哪些成分为主?这些成分又各有什么作用呢?(阅读课本35-36页,解决问题)2、大气成分还会改变吗?将来的大气又会是什么样呢?(老师展示农夫焚烧秸秆、工厂排放浓浓的黑烟、北极熊当心翼翼的站在浮冰之上,进退两难的图片,引导学生探讨回答)结论:大气的成分还会发生改变。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及反思)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课前准备】1.阅读教材P35~P37和《高中地理图册》P14~P15相关内容,完成【课前预习】。
2.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疑惑写出来。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读图、析图等,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通过阅读、读图、析图等,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到的重难点的知识比较的多,而且也是历年高考必考的内容。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例来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教学流程】导入——讲授新课——学案学习——小结【教学过程】师: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大气层的大气的组成、密度、温度随高度变化而变化。
低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它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师:大家阅读教材35及36页第一段,参照36页表221,分析低层大气的组成和作用。
生:(读图文,分析)板书: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组成组成成分体积(%)作用干洁空气氮78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21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0.03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极少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极少水汽的相变产生了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固体杂质极少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生(填写干洁空气一组表)师同学们把表格填得很好。
大家看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师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及比例产生变化。
师大家看教材35页图221,王老师乘飞机到外地出差。
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不久后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大家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生飞机飞到了云层上方,所以就没有雨了。
师很好,由此可以看出,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有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三层,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及反思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设计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及反思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表述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的关系。
2.通过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理解,提高用地理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3.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保温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并能够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藏民生活的视频,提问:视频中展示了藏民怎样的穿衣习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习惯?2.揭示课题:《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新课讲授1.太阳辐射展示《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示意图,提问: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是怎样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时候,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或散射,大部分到达地面)总结: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部分能够到达地面,被地面所吸收。
所以,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太阳暖大地”。
在这个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
2.地面辐射引导学生继续读图,提问: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后,地面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地面在接受到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会向外进行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总结: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大地暖大气”。
3.大气逆辐射引导学生再次读图,提问: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除一少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活动”中的两个问题:(1)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如果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你认为合适吗?(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山东沂水第一中学高中地理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李)
山东沂水第一中学高中地理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李)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及各层的主要特征;理解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2、通过图解法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并学会绘制大气的受热过程图。
能够运用大气保温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3、激发探究大气环境的兴趣,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运用电脑模拟演示、绘图,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绘图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来源:Z|xx|]课前放音乐、大气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组织课堂〔一〕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微博图片导入:西藏摄人心魄的原生态之美一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去西藏是人们心中一个美丽的梦想。
那么骑行游西藏会怎么样呢?近日,一组微博照片吸引了我。
请大家看大屏幕,左侧照片中是一位白净秀美的姑娘,右侧是她骑行游西藏过程中拍摄的照片。
尽管做了全方位的防护,但依然很快被晒黑,完全看不出以前的白净和美丽。
是什么原因让她的容貌有如此大的变化呢?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展示学习目标。
〔需要大家掌握低层大气的组成和大气的垂直分层,其中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运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展示内容导航:〔本节课主要探讨这两个内容〕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二〕主干知识探究【一】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预习交流】师:首先检查一下大家预习掌握的情况。
展示: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谁先来答?〕2、各成分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连线,大声说出对应的序号!展示连线〔略〕,全体回答师点拨:要重点掌握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固体杂质的作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1 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 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2. 通过图解法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运用所学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3. 激发探究大气环境的兴趣,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难点】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自主预习】
预习课本P35-P37 图文及自主学习36-37 页。
【新课学习】互动探究
一、大气的组成
1. 通过自学课本和导学案能够连出低层大气组成及其作用
CO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氮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O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吸收红外线,
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条件
教师点拨: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否会发生变化?人类活动改变了哪些大气成分?这些改变给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大气成分变化,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还有哪些成分在改变,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这也就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P36 文字内容及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要求做到:完成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的绘制,并且能自行解说大气的结构及各层特点,解说内容参考下列问题:
1、大气共分为哪几层?
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3、各层大气分别具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上黑板画图并解说
教师引导探究
(多媒体显示):
1.云雨雪等天气
现象为什么发生
在对流层?(从
物质组成、大气运动角度考虑)
2. 为什么大型的远程运输飞机多在平流层中飞行?(仅从天气状况、大气运动两方面考虑)
学生活动: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完成屏幕给出的问题,并展示讨论的成果。
过渡:我们来听首歌,陶冶下情操。
多媒体展示:改编的大气结构垂直分层歌曲,陶冶情操
过渡:对,正如歌中所说掌握好方法才能更强,少年强则中国强。
自古以来咱们国家就人才辈出,这不,唐代白居易就写了一首诗《大林寺桃花》——引出大气受热过程
三、大气受热过程
多媒体展示:大气受热过程微课
要求:根据微课视频,结合课本图文完成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用箭头表示热量传递过程,并标出辐射名称。
学生活动:
学以致
用:学生运用学过的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三.【当堂达标】
教师点拨:补充大气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
1 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3-4 题。
2、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
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3、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2010·江苏高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4、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双选) ( )
A.①B.②C.③D.④
课后作业:
秋冬季节,农民通常用燃烧秸秆的“经济”方法处理废弃秸秆,却不理解或者忽视了秸秆燃烧与大气污染、雾霾多发之间的联系。
请你调查走访,普及秸秆燃烧危害的知识,帮助农民设想出更环保经济的。
深刻意识并牢记科技进步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预习提示:1、预习热力环流的成因、形成过程;近地面、高空风的风向
2、完成学案自主预习及预习自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