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3.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了解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5.掌握本教材中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并能在新的情况下进行迁移和应用。
2、教科书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一个先导与样板的作用。
本节教材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2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收集华侨华人投资事迹和中国经济特区政策,结合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必要的学习计划、挂图和视频资料。
二、学生准备收集珠江三角洲生产的日用品信息;计算珠江三角洲本地劳动力农民工的比例;准备填充图、学习计划和其他学习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新课程导入:方案①:读图导入:展示广东省政区图(或教材中的“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设问导读:如果我们将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城市用直线连接起来,将构成一个怎样的几何形状呢?(三角形),你们了解这三个城市在该区域中的地位吗?(注:学生回答时,可能存在困难)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小结,再引入新课教学。
计划②: 在前两节中,我们了解了香港和澳门。
你注意到香港和澳门北部的哪个城市了吗?(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地图、学生回答:深圳和珠海),让我们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这与香港和澳门密切相关。
【优越的地理位置】教学指导: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学习难度并不大,但学生可能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对如何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指导。
2024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外向型经济》(第2课时)教案
2024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外向型经济》(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外向型经济》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3节的内容,主要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以及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掌握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并将其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等,以生动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珠江三角洲的相关资料、案例等。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外向型经济。
2.呈现(10分钟)呈现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特点,如轻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等,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发展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如地理位置、政策支持等,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教师进行点评。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课,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内容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2.难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分布。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历程和典型企业,引导学生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3.讨论法:学生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地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图。
3.案例资料: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历程和典型企业的相关资料。
4.投影仪:用于展示地图和案例资料。
5.板书:用于记录教学重点内容。
湘教版地理八下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课,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政策优势和人文因素,发展了以出口加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以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概况,认识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政策优势和人文因素,掌握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产业结构及面临的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经济发展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
2.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及面临的挑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案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解决问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
2.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3.企业案例资料。
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教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3.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作为祖国的“南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
2.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1.珠江三角洲作为祖国的“南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
2.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几个城市的图片,教师提问它们连接起来将构成怎样的几何图形?你了解这个地方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它。
学生听、回答二、提出问题学生学习(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_______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与_______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形以_______为主,气候类型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珠江三角洲区域:以___________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是由珠江沿岸的_____、_____、佛山、_____、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_______。
它的范围比珠江三角洲。
学生小组探究1.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1)》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1)》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特点以及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特点,掌握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特点,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2.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特点。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课堂讲解:结合地图、案例和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地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图。
3.案例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典型实例。
4.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提问学生对该地区自然资源、人文特点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以及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开放、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该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充满好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他们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掌握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及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2.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珠江三角洲企业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及相关教参资料。
2.课件:制作涵盖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及外向型经济的课件。
3.视频素材:收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关的视频资料。
4.图片素材:准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风光、产业、人文等图片素材。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_1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查看地图,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地形和范围。
2、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优势。
3、掌握“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以及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4、了解“外向型”经济区域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归纳总结“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2、通过使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的地理优势以及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用ppt展示中国地图,找出珠江三角洲的范围,让学生对珠江三角洲有总体的理解。
另外,找一些与本地区相关的图片,让同学们欣赏该地区的优美景色。
(二)课程教学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气候特征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看地图,讨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优势,并且派学生代表发言。
②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气候特征。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沿海地区,毗邻香港、澳门,海陆交通便利;·珠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降水量更多,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夏季降水十分丰沛。
2、“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和主要城市①主要特征:外向型经济的特征主要概括为“引进来,走出去”。
“引进来”是指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走出去”是指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即产品大部分出口。
②提问学生:同学们通过对“外向型”经济主要特征的了解,有没有想到哪个城市具有上述特征的呢?请同学们踊跃发言。
总结:实现了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城市(1)广州:广东省省省会,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著名的侨乡,重要的工业基地,外贸通商口岸,文化教育发达。
(2)深圳: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
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地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3、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请同学们阅读全文,通过之前的知识储备以及结合地图,说说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地形、和范围。
2 能够通过三角洲的位置认识位置的优越性。
3 通过阅读相关图表,能够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全国著名侨乡”材料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外向型经济三、教学方法读图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①新疆位置在哪?地形有何特征?②新疆气候有何特征?为什么?③新疆农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哪?2、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欣赏,提问歌词中唱到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这个圈在哪?(邓小平、珠江三角洲)。
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地区有关的图片(体现经济高度发达的建筑和交通等)提问本地区为什么如此发达它靠的是什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3、讲授新课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1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2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本地区的“地形特征”。
3 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根据位置、地形认识本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归纳,并对总结的好的小组给予掌声鼓励。
4 通过教师的启发“关于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置经济特区阅读材料”及其几个问题的回答:“刚才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分析我们知道本区大部分在那个带?(亚热带)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这样的地形气候有什么好处?(有利于种植农作物)。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节重点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最后总结归纳。
《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学历案-初中地理湘教八下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优势及挑战,并分析外向型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区域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导向的基本原理。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与经济特色,理解外向型经济的概念及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2. 技能与应用:学会运用地图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布局,并能分析其经济活动对周边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国家自豪感,认识到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与讨论,评价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经济特色及外向型经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对其他地区的启示,并形成书面报告,评价其分析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及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关注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地图和经济发展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并简述其地理位置及经济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色及外向型经济的概念,并分析其发展优势与挑战。
3. 地图分析:运用地图,分析珠江三角洲的交通网络、产业布局及对外贸易情况。
4. 案例分析:选取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外向型企业或经济活动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其他地区的启示,并形成书面报告。
6.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经济特色及外向型经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其他地区启示的短文,并附上地图分析。
八年级地理下册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中心城市,并说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材料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2、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情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二、学情分析:本节教材是在了解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难点: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启发引导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欣赏《珠江颂》。
千万年的云烟千万年的退旋南方不老的天空给了你不息的源泉北回归线的阳光生长希望的家园一条最温暖的河流把几十个民族紧紧相连千万次的变迁千万次的期盼南方多梦的岁月给了你多情的容颜人类创造的奇迹自然馈赠的奇观一条最美丽的河流把绿色的春天唱到永远啊珠江你把波涛带给大海地球因为你而更加蔚蓝啊珠江你把中国带给世界未来在这里起锚扬帆多媒体展示有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的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学习。
(二)新课讲解承接: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出示珠江三角洲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湘教版八下地理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如何依托其地理、政策和人文优势,发展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经济体系。
教材内容涵盖了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经济发展历程、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区域合作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学生对经济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将地理知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能力尚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时事新闻较为关注,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区域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地理知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经济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经济发展历程、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区域合作等方面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从地理角度分析经济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珠江三角洲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经济发展历程、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区域合作等方面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经济发展,将地理知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使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和产业分布。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企业或产业,分析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认识和见解。
4.归纳总结法:在课堂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珠江三角洲地图、相关案例资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的教案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2.能够通过三角洲的位置认识位置的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拟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经济和城市开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珠江三角洲区域开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外向型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方法读图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一起来比照两幅图片,这是1975年的深圳,这是2021 年的深圳,仅仅三十几年,深圳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我们来听段歌曲。
歌词中唱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对,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创始人〕这个圈在哪?〔深圳〕。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以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目标提示】,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开展的促进作用。
【自主学习】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形成的三角洲,与_______地区隔海相望。
2.珠江口西侧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____ ,与_______毗邻,珠江口东侧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____ ,与______毗邻。
(二)范围和交通1.珠江三角洲区域:以___________为核心开展起来的,是由珠江沿岸的_____、_____、佛山、_____、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2.铁路线:京广线是从北京到_______的铁路线,京九线是从北京到________的铁路线,广深线是从广州到_______的铁路线。
3.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珠江三角洲区域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_______〞。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教学目标1、认识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3、认识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和主要产业。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
2、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及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二)难点: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优势。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引入新课,提出学习目标】1、认识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3、认识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和主要产业。
(二)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51-55,《地图册》P25-26,回答问题:(5分钟)1、珠三角位于我国地区,由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其地形以为主,属气候,拥有良好的条件。
优越,便利,是中国的。
2、珠三角区域以为核心,包括个城市,是的先行区。
3、该区从境外引进,使经济迅猛发展。
4、该区的中心城市是,是著名的,重要的和。
另一个重要城市是,其地位?5、该区产业以为主体,重视产业升级,注重与的联系,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三)师生互动,解决教学重难点1、看地图说出珠三角的地理位置(海陆、纬度、临近省区)2、认识珠三角的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珠江是我国第大河,珠江水系是华南地区的水系。
3、通过材料认识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特区的建立历史,总结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及发展条件。
4、【学生讨论、总结】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地理优势:濒临海洋,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便于吸引外资、对外贸易。
政策优势:国家政策的支持。
人文优势:著名的侨乡,华侨众多,劳动力密集。
5、看图欣赏珠三角的主要城市及其景点。
(四)当堂检测1.被称为中国“南大门”的是()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台湾省 D.云南与西藏2.与辽中南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比较劣势的条件是()A.地理位置 B.海陆交通 C.矿产资源 D.人口与市场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是()A.广州和深圳 B.东莞和珠海 C.香港和澳门 D.中山与江门4.为了加速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应该大力发展的产业是()A.钢铁与轻纺 B.出口加工工业C.服装与食品 D.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五)课堂作业必做:《全优》P41-43选择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掌握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
2.难点:珠江三角洲区域如何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发展外向型经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案例分析法:以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具体企业为例,分析其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准备与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相关的企业案例。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
湘教版地理八下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下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是湘教版地理八下7.3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历程和外向型经济的内涵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地区经济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先行先试的特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点。
2.难点: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知识。
2.案例分析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成功经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及相关城市的地图。
2.资料: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案例资料。
3.课件:湘教版地理八下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的相关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优势和挑战,以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其与香港、澳门的合作关系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概况和经济发展状况。
他们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优势和挑战,以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表、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优势和挑战。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表、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优势和挑战。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小组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地理下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表、图片等。
3.案例资料:教师收集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实际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解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经济发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等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该区域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课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不要求学生掌握外向型经济的规范概念,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如文字材料、地图、照片、数据和相关案例等,来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树立因地制宜的人地协调观念。
【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湘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三节。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壮大”、“外向型经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三部分。
“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部分教材安排了阅读材料、活动题和“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2幅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以及本区域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学习“外向型经济的壮大”做好了铺垫。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是本节课的主体内容。
教材正文重点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通过深圳蛇口的2张对比鲜明的照片,突出这一主题。
最后安排了一组“活动”让学生感悟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发展特点以及与香港、澳门的联系。
【学情分析】1.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能够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简单的分析。
本学期第五、第六章的学习是对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的巩固。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可以交给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2. 能力特点初二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并且已经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设计时,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分析案例完成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 地区特色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九个组成城市之一,学生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感受很深。
学生家长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也较多,学生对本区域的知名企业的敏感度也非常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3.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感悟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5.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二、教材分析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一个先导与样板的作用。
本节教材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2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华人华侨的投资事迹、我国关于经济特区的政策,结合备课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必要地学案、挂图、录像资料。
二、学生准备
搜集身边产自珠三角的生活用品的资料;求算本地劳动力去珠三角务工人员的比重;准备填充图、学案等学具。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读图导入:展示广东省政区图(或教材中的“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设问导读:如果我们将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城市用直线连接起来,将构成一个怎样的几何形状呢?(三角形),你们了解这三个城市在该区域中的地位吗?(注:学生回答时,可能存在困难)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小结,再引入新课教学。
方案②:承上导入:在前面两节内容中,我们学习了香港与澳门,同学们留意过香港与澳门北靠哪两个城市吗?(展示相关地图,学生回答:深圳与珠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与香港、澳门关系密切的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指导: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学习难度并不大,但学生可能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对如何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指导。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读图7—23“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7—24“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和“珠江三角洲”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
(地理位置: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穿过,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邻近香港、澳门,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2)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交通位置和相邻位置)
(3)珠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根据图中信息,请用一句话归纳出该区域的交通运输特点。
(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俱全;交通便利)
(4)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运输分布与哪些自然条件相关。
(平原地形为主,河网稠密,港湾众多)
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开展教材P.52“活动”2,小组合作讨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环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是为“外向型经济的壮大”的学习打下基础。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教学指导: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广州和深圳的经济特色与城市地位、区域产业特色与区域经济联系等内容。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要达成上述学习要求,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尽可能地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对外开放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1)请学生在图中圈出深圳、珠海2个经济特区,教师补充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介绍深圳与珠海经济特区设立的历史(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材料,由学生进行介绍)。
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更好地了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2)教师介绍外向型经济的案例,如列举本区域某企业的生产状况,让学生归纳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引进来,走出去”。
(完成教材P.55“活动”1)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3第一段正文,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历史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现状,并理解外向型经济的含义。
2.话说广州与深圳。
课堂活动:阅读图7—24和教材相关内容,将下表内容填写完整。
练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理比较法。
3.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产业特色与区域经济联系。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55“活动”2、3,阅读教材P.54最后2段正文内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下列任务:
第1小组:从出口产品和出口额两个方面,说一说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
第2~4小组:联系香港、澳门的相关知识,分别扮演珠江三角洲区域、香港、澳门三地的居民,说一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各自生活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5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今后发展的方向。
活动开展说明:①本活动涉及的内容较多,建议用1节课完成;②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课前布置好相关的学习任务,便于学生收集资料,做好必要的学习准备;③活动内容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力求做到言之有理;④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弊端(各小组学习的内容不同),在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他人共享学习成果;⑤需要教师做好评价与归纳提炼工作,鼓励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教学的“公平”。
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感悟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区域联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分析外向型经济的时候可进行拓展:突出珠三角紧邻港澳、政策扶持、地处侨乡的优势,从三个方面说明这种经济发展的合理性。
同时也要结合全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遇到的挑战,探究产业升级的必然性。
学会读图、学会分析、学会联系是本节课要达到的另一目的,学习中的应以学生为主,设置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